縱觀歷史悠久的中國內衣文化進化史
06-02
咱們偉大的祖國,已經有了五千年的燦爛歷史,那些繁若星辰的文化,如一顆顆明珠散放出無盡光輝。從衣食住行開始,咱們的老祖宗就已經創造出了許多新奇玩意方便著人們的生活。以內衣為例,大家都一定注意到了古裝影視劇當中的小小肚兜,非常的精緻可愛。不過中國內衣文化可遠遠不止這個,從漢代以前就開始有了專門貼身穿的內衣服,對其歷史加以研究應該會對當今的內衣市場現狀向更完美方向發展有所啟示。
再來談談「肚兜」。清代「抹胸」又稱「肚兜」,一般做成菱形。上有帶,穿時套在頸脖間,腰部另有兩條帶子束在背後,下面呈倒三角形,遮過肚臍,達到小 腹。材質以棉、絲綢居多。系束用的帶子並不局限於繩,富貴之家多用金鏈,中等之家多用銀鏈、銅鏈,小家碧玉則用紅色絲絹。「肚兜」上有各類精美的刺繡。紅 色為「肚兜」最常見的顏色。
在不知具體日期的古代,內衣較早的稱謂是「褻衣」。「褻」有「輕簿、不莊重」之意,可見,當時的古人把內衣看作是不能見人的不雅之物,這亦是咱們封建劣根性的表現之一。
到了大漢盛世,內衣的稱謂非常可愛甜蜜,名為「抱腹、心衣」。「心衣」以「抱腹」為雛形,「抱腹」上端不用細帶子而用"鉤肩」及」襠」就成為「心 衣」。兩者的共同點是背部袒露無後片。漢代較常用的內衣面料是平織絹,其上多用各色絲線綉出種種花卉(稱彩綉),且多以「愛情」為主題,是不是非常的浪漫 呢? 魏晉十六國時期的稱為「兩當」。「兩當」與「抱腹」、「心衣」的區別在於它有後片,「既可當胸又可當背」。此時的材質多為手感厚實、色彩豐富的織錦, 雙層織就的內衣,在內為襯棉。「兩當」最初原本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服飾,後在民族交融過程中傳人中原,本質上屬異族文化。唐以前的內衣肩部都綴有帶子,到了唐代,出現了一種無帶的內衣,稱為「訶子」。這也是由當時外衣的形制特點所決定的:開放的唐代女子喜穿「半露胸式裙 裝」,她們將裙子高束胸際,然後在胸的下部系一闊帶,兩肩、上胸及後背袒露,外披透明羅紗,「訶子」在其內若隱若現。將其展現在外的需求催使內衣面料考 究、色彩繽紛,與今天所倡異的「內衣外穿」頗為相似。為配合這樣的穿著習慣,內衣需為無帶的。「訶子」常用的面料為「織成」,挺括略有彈性,手感厚實,保 證「訶子」胸上部分達到挺立的效果。穿時在胸下扎束兩根帶子即可。
宋代的內衣有個很現代化的稱呼「抹胸」,它「上可覆乳下可遮肚」,整個胸腹全被掩住,因而又稱「抹肚」。用紐扣或帶子繫結。平常人家多用棉製品(俗稱土布)製作而成,而貴族人家用絲質品並在其上綉以花卉。此時的「抹胸」款式單的夾的都有、形式不一。 元代的「合歡襟」由後向前系束,在胸前用一排扣子系合,或用繩帶等系束。合歡襟的面料用織錦的居多,圖案為四方連續。;明代的「開襟」,在兩襟各綴有三條襟帶,肩部有襠,襠上有帶,腰側還各有系帶將所有襟帶繫緊後形成明顯的收腰。可見明代女子已深諳凸現身材之道。 縱觀歷史悠久的中國內衣文化,無不發現其是與彼時的現狀相符合的。到了如今,女孩子們越來越愛美,亦越來越注重健康,舒適又精美的內衣開始大行其道,例如廣州的韓麗爾,其生產的鋼圈內置文胸具有防乳腺癌保健功效,所以深受現代女性的喜愛。
推薦閱讀:
※國內國外武打片動作片影星一覽
※九大國內避暑勝地 帶你逃離史上最熱七月
※中國TNT論壇(bbs.chinalabs.com):[轉帖] 國內免費資源網站大集合!
※國內蛇類圖譜大彙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