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三說/梅墨生
古人曾說:道術將為天下裂。今天,道與術早已分道揚鑣。傳統太極拳,「詳推用意終何在,益壽延年不老春」,「不徒作技藝之末也」。內家拳所修鍊者,一氣(元氣)之動靜(元神)也,以腰腹(中極)為體為用,是養氣充氣而修命,進而以元神「寂然不動,感而遂通」,以元神運元氣,是修性,故太極拳乃「性命雙修」之道,是武道也。必須說明,上述所言,是太極拳之上乘境界,所謂「無形無象」「全體透空」「應物自然」的神明化境之功夫。一般太極功夫是在「陰陽相濟,方為懂勁」的中乘功夫境界。懂勁功夫仍屬後天功夫,是有為法,應對於人已能勝算,然而離從心所欲的應物自然尚有不小距離。懂勁後只有「愈練愈精」才能「階及神明」,「豁然貫通」。而階及神明的境界就無意與人爭勝了,自我圓滿,人天合一,以退為進,上善若水,斯謂道成。若習練武功武術者則不然,往往喜歡爭勇鬥狠,或恃技凌人,或在後天有為法中討生活,不能進入虛無圓融境界,也即是不能以後天返還先天,從有為法至無為法,練虛合道。顯然,這也不是「性命雙修」之道。功夫達到中下乘境界的太極拳習練者,也不很多見,這種層次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易生驕傲,容易徘徊不進,大多在命功上止步。如何檢驗一個人的修鍊層次?不妨察其言,觀其行,進而望其神——是心氣平和、淡定從容,還是不可一世,豪橫外露。常見習太極者無謙和溫良之態,顯然「修養』』不足,練出一些功夫,終究不是求上乘功夫,更非武道境界。或謂追求武功武術不可以嗎?當然可以。或謂武功武術當以勝敗論英雄,自然也不錯。但是,那已經不是傳統太極拳功之道,而是更接近現代搏擊術或散打。傳統太極拳是一種性命雙修的道功,這是它的本質和宗旨。因此,我們也就不難理解歷來道門中人為何少顯於世,而一些世間傳人,既為真修,便不炫露,君子藏器,容貌若愚。「少林主於搏人」而「從而翻之」的太極拳卻是「犯者立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這是道家儒家哲學的中國文化理念使然。無論歷史上的張三丰是一或兩人,是宋或元明人,他們肯定是道教人物,他們都是道家(或三教合一)思想的信奉者,所以,也無論他們是創始者還是集大成的傳承人,他們的指導思想都是「沖和無欲」並以隱修為證求的。這麼說,一是說武術與道功有宗旨上的差別,是兩種東西,一是說武功和武道有層次境界上的差別,是次第關係。前面說武道修鍊要以後天返還先天,實際上,中華武術之內家功夫要在於內,要在於返還。向內求,正是內家的本分,向內求內氣內勁內功,以心法為「不用力」,「意氣君來骨肉臣」。而返還,則是道功的七返九還之旨,是使我人之已漏日漸衰虧之身,不斷通過後天(口鼻呼吸與識神)之修鍊而復歸於先天(元氣元神相合)之狀態,「復歸於嬰兒」,「復歸於嬰兒之未孩」,這就是返還功夫。據師傳,內功之修為亦同於內丹之修鍊。練到「無為無不為」「不用之用」,則為「無意之意是真意」境界。所謂「拳打不知」,早年啟蒙師俞敏先生示曰:拳先練下意識,再練到無意識。筆者不才,只能述而不作,略窺門徑。胡海牙師說:「如果沒有『道』的提煉,內家拳法本身就不是上乘」(《仙學精要》)。真是一語破的。[page]說柔太極拳「用意不用力」、「極柔軟,然後能極堅剛」、「察四兩撥千斤之句,顯非力勝」,上述說法不是楊澄甫就是武禹襄或王宗岳所說,可以說是經典之論。尚陰柔,成為太極拳的一個特點,這個特點的形成顯然源於老子思想。老子認為「柔弱勝剛強」。傳統太極拳習練以柔為用,但其目的在於「能極堅剛」,所以「蓄勁如張弓,發勁如放箭」(武禹襄語)。趙鐵庵傳李經梧師之《太極拳秘宗》譜,中有《太極下乘武事解》一篇,其中說「太極之武事,外操柔軟,內含堅剛。而求柔軟之於外,久而久之自得內之堅剛。實有心之柔軟也,所難者內要含蓄堅剛,而不施於外,終柔軟而迎敵。以柔軟而應堅剛,使堅剛盡化無有矣」。這種以柔克剛的體用,恐怕在世界搏擊領域,惟以內家拳為然,而太極拳最為代表。我們知道,這種拳學宗旨和技擊理論是先人在長久的實踐中發現並總結出來的,它誕生於古老而智慧的中國文化,是一株武術奇葩。但是,在現實中「以柔克剛」的功夫很不易得,並不是你練了太極拳就都能「以柔軟而應堅剛」了,許多人以為我不用力便能克敵制勝,以至於把「四兩撥千斤」極為泛化,而實際較藝對待中卻無法施用。要清楚,「有心之柔軟」即「求柔軟之於外」,目的是「久而久之自得內之堅剛」。甚至可以說柔是假象或柔是過程和方法,而剛——內壯才是目的。怎樣才能達此目的?這是關鍵。《太極拳秘宗》說「要非沾連粘隨已成,自得運動知覺,方為懂勁」。武禹襄《太極拳解》謂「能沾依,然後能靈活」。從物理學上說,一物慾依附一物,必輕盈必綿柔才可,兩個硬性的剛物是不可能附著的,更不可能粘連。比如我們衣服上落個木棍不會沾上,肯定滑落,即是「丟」,而若衣服上落個毛髮棉絮則會沾附而不脫落,這即是「沾」,即「不丟」。吳式太極拳傳授獨講一個「輕」字,便是此理。然而「輕」之不易為非實修者不知,輕而靈,然後圓而活。輕靈圓活柔在其中矣。故求柔軟,必以沾連粘隨輕靈圓活出之,積之久而為內壯,而為堅剛,而為純剛。使有心之柔軟,成無意之純剛。在對待施用(知彼)為內含堅剛,在修身養性(知己)為氣質純陽,前者為內勁,後者為內_丹。昔年李經梧師講沾粘手時,曾形象地用「牛舌卷草」勁示範,讓我們體會那種輕盈而松沉的吸附之感,至今難忘。李師同時精陳式,受陳發科耳提面命十餘年,然李師講陳式更強調松沉與纏絲,並不像講吳式時那麼強調輕靈的作用。大概這也是太極拳雖同出一源卻又流派分衍的原委。不同流派不同門戶之大同小異也在此。比如同樣學「書聖」王羲之書法,智永得其秀雅,而歐陽詢得其險勁,顏真卿則得其沉雄。楊式大架之開展,孫式之圓隨,武式之緊湊,吳式之輕靈,陳式之剛勁,趙堡之柔順,均為特色,但都不離剛柔並濟,虛實並用,蓄髮開合之共旨。柔的前提是外示安逸和松順,但柔不可軟,松也不可懈,軟是無法發放對方的,比如蚯蚓是軟,而柔是可以含剛而施用的,比如常山之蛇。有功夫的太極拳家往往能在較藝時讓對方不好受不得勁,「我順人背」,即讓人感覺被捆綁一般,也是如蛇纏身,而且你越掙扎自身越緊,正是柔中的綿韌之剛勁的作用。「關節要松,皮毛要攻,節節貫穿,虛靈在中」,正是此意。不過,筆者認為柔外剛內才是功夫。外示安逸,內固精神。內固才是太極拳竅要。武禹襄說「氣宜鼓盪,神宜內斂」(《十三勢說略》),這都是至理名言。關鍵是內斂和內固。武氏說神要內固和內斂,這是上乘層次的說法,對於中下乘或一般習練太極拳者而言,直接斂神是行不通的。太極修鍊與道通,煉神是上乘。所以「靜」字是不二法門,形松意靜,庶幾近之,但還非究竟。武氏還說「全身意在蓄神」,重要的是由精氣而生神,故養氣充氣練氣然後始可言神。可見,柔松順的訓練是為了讓氣脈貫通,「氣遍身軀不稍滯」,才可由丹田運氣於四肢,但內家之運氣是不運之運,「先在心,後在身」,意到氣到。所以,鬆柔是為了堅剛——此堅剛乃是內氣充實,筋膜強壯的堅剛,並非肌肉發達之堅強。當年俞敏老師說:內功雄厚之人,身無贅肉唯筋膜強健,骨堅皮鬆,看似皮包骨也。「氣走於膜脈筋脈,力出於血肉皮骨」(《太極拳秘宗》),筋膜以柔軟松透為用,其柔軟而含堅剛,彈性也。「有力者皆外壯於皮骨,形也,有氣者是內壯於筋脈,象也」(引同上),太極乃大道,乃求虛靈而虛無,故輕形重象,輕外重內,輕力重意。不修內家功夫,所用之力多陽脈所出,修內家功夫,所出之勁多陰脈所出,此間消息大矣。所以尚柔用陰者,道在無形虛空求也。以我之含蓄內斂,對彼之張揚外露,人不知我,我獨知人,英雄所向無敵者在此。[page]談勁太極拳講勁,盡人皆知。關於勁力有多種說法,也有多種勁別。王宗岳說「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太極拳論》),又說「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方為懂勁。懂勁後愈練愈精,默識揣摩,漸至從心所欲」(引同上)。顯然,勁是必須懂的,懂勁才算入室登堂了。孫祿堂在《拳意述真》中稱:「夫道一而已矣,在天日命,在人日性,在物日理,在拳術日內勁。」關於太極勁有太多說法:聽勁、明勁、暗勁、化勁、鬆勁、浮勁、沉勁、提勁、按勁、捌勁、棚勁、捋勁、擠勁、采勁、肘勁、靠勁、中定勁、隨勁、截勁、拿勁、斷勁、長勁、寸勁、搓勁、頂勁、發勁、開勁、合勁、鼓盪勁、纏絲勁、沾勁、領勁、凌空勁、柔勁、閃勁、踏勁、塌勁、丟勁、橫豎勁、起落勁、喂勁、問勁、蓄勁、腰襠勁、引勁、僵勁、走勁、敷勁、蓋勁、對勁、吞勁等等,不勝枚舉。眾勁之中,以中定勁和開合勁、走化勁為要。中定勁是「守中用中」,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以丹田為根,以腰脊為用。開合勁即吞勁和吐勁,以丹田一氣為動靜,也即內氣之開合伸縮。走化勁即沾粘勁中寓化勁。中定是知己功夫,開合與走化是知彼功夫。多種勁路實為一勁。太極為沒勁的勁,就如無招的招。李經梧師說「太極無招,渾身是招」,王宗岳說「本是捨己從人」,武禹襄說「從人則活,由己則滯」,因此,太極拳是「因人說法——使勁」,隨機變化,勁無一定,千變萬化,均因來力而區別對待,而且其對待是「神明」主宰,並不以後天識神作用。至此,後天漸返先天,元神元氣為體用,太極體用得,太極之道成。太極拳有上述層次階梯功境,所以易學難精,習者多,得道者少。多年徘徊不進者,誤入歧途者,知難而退者均有。實際上,筆者認為太極拳為實修實證之道功,走一步是一步,練什麼程度體會什麼,一層一重天。我以為今人愛炫耀聰明,故作新論,其實先輩經論早有明指,理應認真研讀揣摩才是。故習拳明理,可少迷誤。李經梧師曾指點說:勁意由心。但關於勁力他也讓我們體會過多種微妙的「勁兒」,如彈簧勁、摔鞭梢勁、推車勁、轉碾盤勁、釘楔子勁等等(諸多師兄也有演示),不過是恩師的即興說法而已。懂勁後愈練愈精的精,即應是一種不可測的勁。因為太極即一氣之圓轉靈活,所以練到功成當無往不利,就如清代大畫家石濤的「無法之法乃為至法」,大道圓融。太極勁是剛柔陰陽的並用之勁,所以簡言之,太極勁只是一個勁。它包籠萬有,不可端倪。胡海牙師曾明示:只是一勁,別無二勁。我們不妨多多體會,默識揣摩,以求進境。推薦下面太極拳理論知識文章與大家共享 太極拳的靈魂--心意運動太極說要盤架子與攻防想像 太極拳與螺旋運動四句訣與練功方法 「引進落空合即出」細辨 太極拳 的「無極」「太極」「陰陽」試從神經系統角度談太極拳的練習要點 太極拳含胸拔背的機理探索 太極拳內在感覺訣竅 太極拳與圓圈原理 王培生對「用意不用力」的分析徐致一老師講課筆記十三勢行功歌訣概論---張伯夷張義尚《養生蠡測》有關楊家太極部分節錄在太極拳要領上找感覺----趙幼斌太極拳的身法---張耀忠太極拳「襠」部的運行軌跡---龐大明武禹襄繼承發展了王宗岳太極拳說---吳文翰太極拳講義 吳式太極拳「五字訣」作者: 馬岳梁李仁柳前輩論吳式太極拳的基本要領 李仁柳練太極拳如何才能松下來 馬虹太極拳「定式」與「連綿不斷」的關係/趙幼斌王培生大師練功要訣詳解 關振軍三田合一功法太極拳術語詞典吳式太極拳之「松」 作者:馬多瑞太極拳名詞釋義蒙古密法簡介 張大輝台灣太極名家葉金山先生談太極拳的松宗師警語他為什麼只會練拳不會用太極拳習練階段說/薛蔚昌三體式站樁要領站樁的要領體會太極拳的「松」---薛蔚昌在太極拳要領上找感覺----趙幼斌先生談練拳體會推薦下面更多精彩內容與大家共享最全的太極拳明師論文總匯最全的太極拳教學視頻總匯最全的名師演練太極拳視頻總匯最全的攝影技術知識大彙集最全的攝影技巧視頻教程大彙集photoshop視頻教程大彙集最全的photoshop文字教程專輯光影魔術手視頻教程總匯會聲會影視頻教程總匯博客技巧總匯 博客代碼總匯電腦技術總匯相學占卜大全健康養生視頻講座大彙集健康養生保健知識總匯沙畫藝術集錦 電子圖書珍藏交誼舞蹈教程 音畫作品欣賞 美圖動圖欣賞音樂素材總匯 flash時鐘日曆大彙集百家講壇視頻總匯竹簡字畫總匯 古玩字畫總匯 收集最全的動畫歌曲總匯美食/烹飪專輯 中外美景奇觀專輯 民間藝術作品欣賞專輯極品音畫總匯 國外攝影藝術專輯美景攝影照片專輯 美圖秀秀視頻講座:全攻略 花卉知識課堂 Ps 基礎教程:大師之路文字教程 人體經絡穴位知識文章專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