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萬象 |《紅樓夢魘》:張愛玲讀紅樓

或許是因為生逢亂世,張愛玲的世紀末的悲涼之感尤為打動人心。我們在她的文學世界裡,領略著中國新舊轉型時代的人物的悲喜、時代的蒼涼,享受著漢語文字帶來的閱讀快感。張愛玲出身豪門,祖父是清代著名大臣張佩綸,祖母是李鴻章的女兒。她的父親從小就培養她看《紅樓夢》,從此成就了她一生的痴迷,而張愛玲由此開啟了她的小說創作之門。

明清性靈小說之中,重視《紅樓夢》和《金瓶梅》的作家很多,研究成果也很豐富。大家熟悉的便有魯迅、胡適、俞平伯、林語堂等。張愛玲則是在20世紀下半葉給了世界一個驚喜。她沉潛十年,著書立說,終於完成自己有關《紅樓夢》的考證研究,出版了專著《紅樓夢魘》。

對張愛玲而言,紅學研究真正的機緣,首先是她當年離開大陸途徑香港時,無意中看到《胡適文存》上的一篇對《紅樓夢》考證的文章,方知有個《舊時真本》,寫湘云為丐,寶玉做更夫,雪夜重逢結為夫婦。張愛玲形容當時「看了真是石破天驚,雲垂海立,永遠不能忘記」。她太激動了。她終於發現自己少年時代的閱讀感覺原來沒有錯,當年自己看的《紅樓夢》原來是偽稿。

1972年,台北幼獅文藝研究社出版的「幼獅月刊學術叢書」《紅樓夢研究集》第三十卷四十期上發表了她的最早成果《紅樓夢未完》接下來幾年,陸續發表了《初詳紅樓夢》《二詳紅樓夢》《三詳紅樓夢》《四詳紅樓夢》《五詳紅樓夢》《紅樓夢插曲——高鶚、襲人和畹君》等專論,這些論作均各有所得各臻其妙直至結集而成《紅樓夢魘》。張愛玲將一生痴紅的情愫轉嫁到「學術研究」中。對於《紅樓夢魘》這一特殊的研究成果,因為張愛玲獨特的身份,這部考證著作擁有諸多與眾不同之處。

首先,張愛玲的研究是證據考證和文學判斷相結合。曹雪芹曾自述「批閱十載,增刪五次」曲折的寫作經歷,張愛玲根據這一線索追蹤,「改寫時間之長,何止十年間增刪五次?直到去世止,大概占作者成年時代的全部……,共二十年之久。」伴隨著她的思索想像、分析推斷的過程,便構成《紅樓夢魘》的主線。張愛玲經過嚴密的考訂,大膽提出了一個觀點,她認為《紅樓夢》存在一個X版本。張愛玲在書中闡述了在X本之前應該有過兩種版本的紅樓夢,而且都已寫完。一是舊時早本《石頭記》,其中賈家只是衰敗沒落,貧困落魄的寶玉和湘雲終得團聚偕老。一是《百回紅樓夢》,其中黛玉早逝,金玉姻緣結成之後賈家獲罪(但未被抄家);寶玉最後「懸崖撒手」,出家為僧。小說以完全悲劇的形式告終。

而另一方面,張愛玲的學術研究具有明顯的文學家特徵。「她以作家的氣質與才情感受作家與作品在抉幽探微之中獲得『詩眼文心』、『莫逆暗契』的藝術感應。對《紅樓夢》的研究、考據的名義下的,是她對《紅樓夢》的詩藝淵源、審美情趣、風格意蘊等『詩眼文心』的入迷甚至影響到她自己作品的敘事模式。張愛玲創作中的愛情婚姻題材選擇飲食男女瑣事鋪陳和心理描寫、形象塑造和語言風格等文本構成因素都可以確證她和它之間的千絲萬縷聯繫。所以周汝昌先生盛讚《紅樓夢魘》也用了一句性情中語:只有張愛玲才堪稱雪芹知己。

作為當代最著名的紅學研究家,周汝昌高度讚譽張愛玲對《紅樓夢》的解讀和考證。周汝昌說:「她開創了一種全新的紅學研究路徑,憑藉作家特有的敏感和創作經驗,想他人之未曾想,未敢想。我現今對她非常敬佩,認為她是『紅學史』上一大怪傑,常流難以企及。……她給自著小說所繪人物像,充分流露出一種英俊之氣,是我所僅見的畫像高手,令我折服。可見她絕非一個作家之名義所能『框』住,她若從事任何一門藝術創作,都會是第一流的大家,對此我是深信而讚嘆不已的。」

細心一點的讀者會發現,張愛玲通篇都沒有涉及小說的創作思想,也不談重要人物,也不談小說技法,而是花了大量的精力在極小的細節上進行詳盡考證,真正如標題所說是「詳」考了。比如,她提到了小說中一個幾乎被所有人都忽略的問題:賈府里的女眷們,尤其是年輕的女眷們到底纏足還是不纏足?通過全篇搜索,張愛玲得出的結論是,曹家本來也就是女眷半漢半滿,裹腳的也有,大腳的也有。但她注意到「金蓮」這個字眼出現的時候,往往該女子一定纏過足。比如尤二姐初見賈母之時,賈母等人特意撩開尤二姐的裙子去查驗她是否是小腳,驗實之後,都很滿意地笑了。還描述了晴雯穿著「睡鞋」,張愛玲推斷這一定是纏腳布,而且《芙蓉誄》有「蓮瓣無聲」之句,就是特指晴雯是纏過足,所以走路悄沒聲息。張愛玲還進一步推斷,曹雪芹有意識不寫出來女眷們到底纏不纏足,是因為曹雪芹很聰明,他這樣塑造的女性可以滿足各朝代男子的想像。

書中的許多論述,都可看出張愛玲作為女性作家的縝密和獨特。張愛玲從來都注重人生卑微和悲哀的一面,作品都傾向於悲劇的結局,她本身就受益於《紅樓夢》,這是不言自明的。而且,在她的認識中,《紅樓夢》應該是一部有關人生觀、人生感悟或人生理想的書,她總不言及開卷大書特書的「大旨談情」的情字,應該並也限於「愛情」這個角度,似應是更博大高層次的情。當然,她也不是隻字不提,而是用了關聯法來側面表現重要人物和相關主題。

87版《紅樓夢》的史湘雲

最後,張愛玲在著作中基本沒有得出特別重大的結論,都是在前人觀點的基礎上加以發揮,但解讀、辨析上個性十足,尤其是對史湘雲、花襲人的人物分析,令人印象深刻。張愛玲在書中有一個特別的觀點,那就是,她認為湘雲是有原型的、作者的真幼侶,而黛玉這個人物與相涉的「愛情故事」,卻是後來修改增刪時添加的,史湘雲在寶黛愛情中,雖不唱主角,卻一直贏得很多讀者喜愛,所謂「讀者大眾偏愛湘雲」。甚至很多讀者認為史湘雲才是賈寶玉妻子的最佳人選。張愛玲對此也有精準的分析:「欣賞《紅樓夢》內中要數史湘雲的呼聲最高。自有《紅樓夢》以來,大概就是湘雲最孚眾望。她稚氣,帶幾分憨,因此更天真無邪。」

在這部著作的結尾,張愛玲寫道:「天才在現實生活中象白痴一樣的也許有。這樣的人卻寫不出《紅樓夢》來。」這又該做怎樣的考證呢?所以,張愛玲期待的恐怕仍然是讀者的默契。
推薦閱讀:

歷史上有哪些在某些具體領域(除政治外)有特殊才能的皇帝?
如何成為一個深藏不露,有城府的人?
哲學和科學在同一個進步的維度上嗎?「哲學」這種人文知識有進步一說嗎?如果沒有,這種「不進步」性質的思考有什麼價值?
古人的請客之道。
幾枝亡國恨,千載美人魂。

TAG:人文 | 夢魘 | 紅樓夢 | 張愛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