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學說用於診斷和治療
(1)用於診斷 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內臟有病可以反映到體表,「有諸內者,必形諸外」,故曰:「視其外應,以知其內臟,則知所病矣」。(《靈樞·本臟》)
當內臟有病時,人體內臟功能及其相互關係的異常變化,可以反映到體表相應的組織器官,出現色澤、聲音、形態、脈象等諸方面的異常變化。由於五臟與五色、五音、五味等都歸屬於五行這就是五行學說在診斷中的應用。所以說「上古使僦貸季,理色脈而通神明,合之金、木、水、火、土、四時、八風、六合,不離其常,變化相移,以觀其妙。欲知其要,則色脈是矣。」(《素問·移精變氣論》)因此,在臨床診斷疾病時,就可以綜合望、聞、問、切四診所得的材料,根據五行的歸屬及其生克乘侮的變化規律,來推斷病情。正如《難經·六十一難》所說:「望而知之者,望見其五色,以知其病。聞而知之者,聞其五音,以知共病。問而知之者,聞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脈而知之者,診其寸口,視其虛實,以知其病,病在何臟腑也。」如面見青色,喜食酸味,脈見弦象,可以診斷為肝病;面見赤色,口味苦,脈象洪,可以診斷為心火亢盛。脾虛的病人,面見青色,為木來乘土;心臟病人,面見黑色,為水來克火,等等。
由於內臟精氣的華彩猛虎下山於顏面,所以古人很重視面部的色診。「天有五氣,食人入鼻,藏於五臟,上華面頤。肝青心赤,脾臟色黃,肺白腎黑,五臟之常,臟色為主,時色為客,春青夏赤,秋白冬黑,長夏四季,色黃常則,客勝主善,主勝客惡」。(《醫宗金鑒·四診心法》)如果色診與脈診結合起來應用,從客觀上能夠大致反映出疾病的狀況,故曰:「能合脈色,可以萬全。」(《素問·五臟生成篇》)但從色脈來判斷病情又與五行生剋有關,「見其色而不得其脈,反得其相勝之脈則死矣。得其相生之脈,則病已矣。」(《靈樞·邪氣臟腑病形》)「色脈相全,青弦赤洪,黃緩白浮,黑沉乃平。已見其色,不得其脈,得克則死,得生則生」。(《醫宗金鑒·四診心法》)如肝病色青見弦脈,為色脈相符,如果不得弦脈反見浮脈則屬相勝之脈,即克色之脈(金克木),為逆;若得沉脈則屬相生之脈,即生色之脈(水生木),為順。
(2)用於治療 控制疾病的傳變:疾病的傳變,多見一臟受病,涉及他臟而致病發生傳變。因此,在治療時,除對所病本臟進行處理外,還應根據五行的生克乘侮規律,來調整各臟之間的相互關係,如有太過者,瀉之;不及者,補之,以控制其傳變,有利於恢復正常的功能活動。如肝臟有病,可通過生克乘侮規律影響到心、脾、肺、腎,又可由心、脾、肺、腎的疾病影響至肝而得病。若肝氣太過,木旺必克土,此時應先健脾胃以防其傳變,脾胃不傷,則病不傳,易於痊癒。所以說:「見肝之病,則知肝當傳之與脾,故先實其脾氣」。(《難經·七十七難》)「實其脾氣」,就是健脾、調補脾臟之意。木旺克土,肝病傳脾,必須補脾以防傳變。這是用五行生剋乘侮理論闡述疾病傳變規律和確定預防性治療措施。至於是否能傳變,則取決於臟腑的機能狀態,即五臟虛則傳,實則不傳。所以說:「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補之。」(《金匱要略》)
在臨床工作中,我們既要掌握疾病在發展傳變過程中的生克乘侮關係,藉以根據這種規律及早控制傳變和指導治療,防患於未然,又要根據具體病情而辯證論治,切勿把它刻板的公式,而機械地套用。
確定治療原則和方法:五行學說也可用以確定治療原則和制訂治療方法。
根據相生規律確定治療原則:臨床上運用相生規律來治療疾病,其基本治療原則是補母和瀉子,即所謂「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難經·二十九難》)
所謂補母,主要用於母子關係的虛證,如腎陰不足,不能滋養肝木,而致肝陰不足者,稱為水不生木,或水不涵木。其治療,不直接治肝,而補腎之虛。因為腎為肝母,腎水生肝木,所以補腎水以生肝木。又如肺氣虛弱發展到一定程度,可影響脾之健運而導致脾虛。脾土為母,肺金為子,脾土生肺金,所以可用補脾氣的以益肺氣的方法治療。針灸療法,凡是虛證,可補其所屬的母經母穴,如肝虛取用腎經合穴(水穴)陰谷,或本經合穴(水穴)曲泉來治療。這些虛證,利用母子關係治療,即所謂「虛則補其母」,補母能令子實。
所謂瀉子,主要用於母子關係的實證。如肝火熾盛,有升無降,出現肝實證時,肝木是母,心火是子,這種肝之實火的治療,可採用瀉心法,瀉心火有助於瀉肝火。針灸療法,凡是實證,可瀉其所屬的子經或子穴。如肝實證可取心經滎穴(火穴)少府,或本經滎穴(火穴)行間治療。這就是「實則瀉其子」的意思。
臨床上運用相生規律來治療,除母病及子、子盜母氣外,還有單純子病,均可用母子關係加強相生力量。所以相生的治法,主要是掌握母子關係,它的原則是「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凡母病及子,先有母的癥狀;子病犯母、子盜母氣,先有子的癥狀;或單純一髒的疾病,均可按照「補母瀉子」的原則來論治。
根據相生規律確定的治療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滋水涵木法:是滋養腎陰以養肝陰的方法,又稱滋腎養肝法,滋補肝腎法。適用於腎陰虧損而肝陰不足,心臟肝陽偏亢之證。
益火補土法:是溫腎陽而補脾陽的一種方法,又稱溫腎健脾法,溫補脾腎法。適用於腎陽式微而致脾陽不振之證。
這時必須說明,就五行生剋關係而言,心屬火,脾屬土,火不生土應當是心火不生脾土,但是,從命門學說興起以來,一般所說的「火不生土」多是指命門之火(腎陽)不能溫煦脾土的脾腎陽虛之證,很少指心火與脾陽的關係。
培土生金法:是用補脾益氣而補益肺氣的方法,又稱補養脾肺法。適用於脾胃虛弱,不能滋養肺臟而肺虛脾弱之候。
金水相生法:是滋養肺腎陰虛的一種治療方法,又稱補肺滋腎法,滋養肺腎法。金水相生是肺腎同治的方法,有「金能生水,水能潤金之妙」(《時病論》)。適用於肺虛不能輸布津液以滋腎,或腎陰不足,精氣不能上滋於腎,而致肺陰虛者。
又如根據相剋規律確定治療原則:臨床上由於相剋規律的異常而出現的病理變化,雖有相剋太過,相剋不及和反克之不同,但總的來說,可分強弱兩個方面,即克者屬強,表現為機能亢進;被克者屬弱,表現為機能衰退。因而治療上同時採取抑強扶弱的手段,並側重在制其強盛,使弱者易於恢復。若一方雖強盛而尚未發生克伐太過現象時,必要進也可利用這一規律,預告加強被克者的力量,以防止病情的發展。
抑強可用於相剋太過。如肝氣橫逆,犯胃克脾,出現肝脾不調、肝胃不和之證,稱為木旺克土,用疏肝、平肝為主。或者木本克土,反為土克,亦叫反侮,如脾胃濕熱或寒濕壅滯,影響肝氣條達,當以運脾和胃主為。抑制其強者,則被克者的機能自然易於恢復。
扶弱可用於相剋不及。如肝之虛,影響脾胃健運,稱為木不疏土,治宜和肝為主,兼顧健脾,以加強雙方的機能。
運用五行生剋規律來治療,必須分清主次,或者治母為主,兼顧其子;治子為主,兼顧其母。或是抑強為主,扶弱為輔;扶弱為主,抑強為輔。但是又要從矛盾雙方的力量對比來考慮,以免顧此失彼。
根據相剋規律確實的治療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抑木扶土法:是以疏肝健脾葯治療肝旺脾虛的一種方法。又稱疏肝健脾法,平肝和胃法,調理和法。適用於木旺乘土,森不疏土之證。
培土製水法:是用溫運脾陽或溫腎健脾葯以治療水濕停聚為病的一種方法,又稱敦土利水法,溫腎健脾法。適用於脾虛不運,水濕泛濫而致水腫脹滿之證。若腎陽虛衰,不能溫煦脾陽,則腎不主水,脾不制水,水濕不化,這是水反克土,治當溫腎為主,兼顧健脾。
佐金平木法:是清肅肺氣以抑制肝木的一種治療方法,又稱瀉肝清肺法。臨床上多用於肝火偏盛,影響肺氣清肅之證。
瀉南補北法:即瀉心火滋腎水,又稱瀉火補水法,滋陰降火法。適用於腎陰不足,心火偏旺,水火不濟,心腎不交之證。因心主火,火屬南方,腎主水,水屬北方,故稱瀉南補北,這是水不制火。但必須指出,腎為水火之臟,腎陰虛亦能使相火偏旺,也稱水不制火,這咱屬於一臟本身水火陰陽的偏盛偏衰,不能與五行生剋的水不克火混為一談。
推薦閱讀:
※灰指甲治療方法
※治療心衰冠心病心悸心律失常民間驗方偏方大全
※內功養生法輔助治療脊柱問題的建議
※治療腰間盤突出穴位按摩
※治療骨質疏鬆要「補」還要「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