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養生與保健(轉) -
手部養生與保健(轉)
一、對傳統中醫的認識。
傳統醫學和中醫,不但是一種醫學,而且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文化,一種獨特的文化。他是一門哲學;是天文、氣象學;也是地理學;而且是心理學、養生學、保健學的根本的東西。
傳統醫學養生學,是指合理的、適度的選用、掌握一些技術和方法,來養護自己的身體、精神,達到保養身體、延年益壽的目的。要適應你自己,還必須適度。
傳統養生學,包括延緩衰老、增強智力、養容養顏、提高性生活質量,促進人類與自然界、社會的協調。
二、根據五行原理在手部的養護。
每天看看自己的手,就是對自己身體的測試。身體的臟腑、器官不停在變化,雖然在體內沒有明顯的反應,但,在手上就有反射變化。發現問題,及時揉揉,就是保健、養生了。
如何根據五行原理在手部養生呢?若感覺有不適,如口苦,說明是心和小腸的問題,再查查口、心臟,通過脾臟來調整。
五行與手指的關係:
五行 |
五臟 |
六腑 |
五味 |
五官 |
五色 |
五氣 |
五指 |
木 |
肝 |
膽 |
酸 |
目 |
青 |
風 |
食指 |
火 |
心 |
小腸 |
苦 |
舌 |
赤 |
暑 |
中指 |
土 |
脾 |
胃 |
甘 |
口 |
黃 |
濕 |
拇指 |
金 |
肺 |
大腸 |
辛 |
鼻 |
白 |
燥 |
無名指 |
水 |
腎 |
膀胱 |
咸 |
耳 |
黑 |
寒 |
小指 |
根據五行、五味、五指的關係,用浮摸法在脾臟反射區,體會五味。血液、體液、津液的形成,都要用輕手法(浮摸法),用重手法就產生不了。
用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分別在脾臟反射區浮摸,分別感覺口水味道的變化。
用中指在心臟反射區順時針轉一圈,再滑到脾臟反射區轉一圈,體會口中是否有味?
用食指在肝臟反射區逆時針轉一圈,再滑到脾臟反射區順時針轉一圈,體會口中是否有味?有無變化?
用大拇指從肺臟、心臟、脾臟反射區各轉一圈,調整五臟,體會口味的變化。
用大拇指從食指指根推到脾臟反射區,體會口味的變化;再從其他指根推到脾臟反射區,體會口味的變化。
三、手療保健的幾種方法。
1.養肺。雙手五指交叉,對磕大小魚際(肺臟反射區)36下,對肺有好處。
2.全身關節活動。雙手五指交叉,揉動手指、掌骨、腕關節36下,相當於全身關節運動;再連同雙臂肘關節運動。
3.治療手、足、背、臀部發冷。雙手交叉上下對搓,直到發熱;
左手掌壓右手背,手指交叉,上下相搓,直到發熱,再換手(右手壓左手),尤其適應腳手冰涼的女同志。
4.鍛煉雙腿。用食指和無名指彈桌子,注意大拇指、中指和小指不能接觸。
5.治療咽炎。對彈雙手中指遠節指骨段指甲蓋根(扁桃腺反射區),治療咽炎,對心臟、腦血管都有好處。中指五行屬心,手厥陰心包經循行與中指,腦垂體反射區在中指遠節指骨段指腹中央,對調整女同志更年期也有很大好處。
四、幾種病症的手療方法。
1.肝囊腫。用鹼水當介質,先用細小蔥根蘸鹼水搓7 遍,然後用手逆時針揉47圈。飯後一小時做,一天做三次,連續20天。
2.血小板少。做脾臟保護,在脾臟反射區順時針64圈,飯前半小時做。
3.紅細胞少。用薄薑片搓大椎穴,上下搓。
4.回盲瓣失調、鬆懈,大便多、肚子脹。揉回盲瓣反射區。
5.消化不好。飯前半小時,用輕手法(浮摸法)在左手胃反射區順時針旋轉36圈,(刺激胃分泌胃液)。
飯後半小時輕力度稍用力順時針36圈,(刺激胃加強蠕動,讓胃排空)。胃病要養、治結合,吃一些中藥。
6.高血壓。手與心臟同高,五指分開,掌心向下,用另一隻手的拇指和中指的指腹輕輕的貼浮於中指血壓反應區上,用浮摸的方法單項運動,從指尖向指根緩緩推動,繞小拇指返回。單向做81次。做完一隻手再做另一隻手。 7.膝關節痛。膝關節痛不是骨骼的問題,是韌帶和筋腱問題,主要調整膕窩,用一小棒滾壓雙手食指和無名指膕窩反射區。
手部養生與保健(轉)
提要:「五一」快到了,很多朋友都在準備行囊,準備度過一個精彩的假期,然而出遊在外,難免出現暈車、暈船、胃不舒服、拉肚子、腰腿扭傷等身體不適,影響遊玩的快樂心情,本期公益講座上,季秦安老師講給大家這些癥狀的手療方法,緩解身體不適。手療法因其經濟方便、實用有效、無副作用,因而被醫學界稱為一種「綠色環保療法」。
大家晚上好。我們胃不舒服了,這與吃飯和吃飯時的情緒有關係。吃飯與養元氣有很重要的關係。先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我國歷史上,留有文字著述的年壽最高者,當數李慶遠。李慶遠,生於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卒於民國24年(1935年),終年256歲。因為他對中醫中藥,尤其對養生術的研究和實踐,都有不凡的造詣和成就,言行舉止如同壯年,所以被人們譽為「神仙」。
他原籍雲南省,90多歲到四川開縣定居,一直到去世。一生娶過24任妻子,膝下子孫滿堂。他說,「人的壽命有長、有短,這是由元氣所主宰的。元氣,又稱原氣,稟受於先天而賴後天榮養而茲生。它發源於腎,藏於丹田,借三焦之道,通達全身,推動五臟六腑等一切器官組織的活動,為生化動力的源泉」。
所以說養元氣,吃飯是最關鍵的問題。現在進了飯店就如進了自由市場,吵雜聲中心情不好,就吃不好飯。情緒與人體的五臟六腑有著密切的關係,情緒的好壞影響著人體的身體健康,中醫認為,憂思傷脾,怒傷肝,過喜傷心,悲則傷肺,恐則傷腎,它們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人體的消化功能。所以,中醫強調要心情愉悅的吃飯,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飲食的規律和營養的攝入。
過去我們都有一句話「人活一口氣」。這一口氣,就是先天之氣。先天之氣是父母給與的,藏於腎。後天之氣,靠脾胃給。怎麼補充我們的先天之氣?就是用後天之氣補充先天之氣,就是要調養好脾胃。
教一種方法,在左手掌,用右手拇指近節指骨段與遠節指骨段連接橫紋線壓住虎口邊緣,拇指指腹所壓部位,即為脾臟反射區。右手拇指指腹輕貼在脾臟反射區,用浮摸法順時針旋轉揉動,越輕越好,口腔內口水就會增多,甜甜的,非常滋潤。口水不要吐掉,要咽下去,它可以幫助胃的消化功能,使吃進的東西完整吸收。它就是津液(金津玉液)。逆時針旋轉揉動,口水就會減少。拇指指腹為脾,促進津液的產生。脾,合肌肉,主四肢。
再用食指指腹在脾臟反射區旋轉揉動,體會一下口水味道。食指指腹為肝,調整肝和脾。肝,藏血、主筋。
第三用中指指腹在脾臟反射區旋轉揉動,體會一下口水味道。中指指腹為心,可以調理貧血、缺血,促進造血功能。
第四用無名指指腹在脾臟反射區旋轉揉動,體會一下口水味道。無名指指腹為肺,治療咳嗽、氣管炎,可以潤肺、通調氣管,通調身體水液代謝。
最後用小指指腹在脾臟反射區旋轉揉動,體會一下口水味道。小指指腹為腎,增加腎臟的排泄、清毒作用。
五指就是五臟,用不同臟腑在脾臟反射區按揉,就是調理五臟六腑,每天最少做一次。早上起床後,不要刷牙、不要洗臉,也不要大小便,做五分鐘。有時間的,中午做一次,晚上睡覺前再做一次。一天做三次。注意,用右手在左手上做。
第二,補腎。 腎臟是先天之本,要容納後天之本,它本身必須是健康的。可現在中老年人都是腎虛。如何在手上養腎,調理先天之本呢?先在左手背第三掌骨兩邊找腎臟反射區,距掌骨頭指關節一指寬。拳頭握起,將右手的食指放在手背上,一側與掌骨頭指關節平齊,食指所壓另一側的第三掌骨兩側就是腎臟反射區。
用右手食指和中指指尖點按左手腎臟反射區,上下點按活動2分鐘,腰上就有感覺。
然後再用指腹向手腕方向輕力度,快速的用浮摸法推按,做2分鐘,腰部要感覺發熱。做完左手,再做右手。
第三,接著調理三焦。 有兩條經絡貫穿全身,就是心包經,三焦經,都在手上。心包經起於胸中,沿上肢內側中線,過腕部,入掌中,沿中指橈側,出中指橈側端;三焦經起於無名指尺側端,向上沿無名指尺側至手腕背面上行。先從手掌腕部中間沿心包經向中指指尖推,推2分鐘;
再從無名指背指尖沿三焦經向指跟方向推至腕部,同樣推2分鐘。做完左手再做右手。
第四、「補氣歸元,藏於丹田」。
做法:雙手拇指、食指和中指,三指相對,其餘二指勾回,形成一個菱形狀,輕鬆貼放在肚臍眼上,這叫「三環套月」,靜坐不要動,可調整腸道功能。也叫「臍療法」。(也可用意念法在臍部轉圈,從肚臍中點起向外轉圈,轉圈範圍直徑不要超過一寸,再從外圈向中點轉。男先逆時針轉回後再順時針轉,女先順後逆。)
前面講了第一步,補脾;第二步,補腎;第三步,通三焦;第四步,氣歸丹田。最後,「腎氣足,百病除」。
站立,兩腿併攏,雙手放在背部命門穴位置,手心相對,腳後跟上下踮動,踮腳後跟五分鐘。(「命門穴」,督脈,背部與肚臍相對位置。)
以上就是養元氣的五步方法。
馬上到夏天了,大家都要出門旅遊,外出旅遊可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提醒兩點。第一點,出去盡量喝白開水。不要喝碳酸飲料,否則會越喝越渴。如果實在沒水,喝原汁原味的果汁,不要喝帶汽的。關鍵是要補充水,人一缺水就會出現很多毛病。飲料、茶水、酒水都有脫水劑。盡量不要用冷食解渴。若買不到水,解決口感的辦法,一是揉脾臟反射區,二是口內空嚼東西,就會有口水。口水在口內多含一些時間,它可以消毒。不要口喝了再補充水。第二點,盡量穿運動鞋、軟底鞋。
下面講旅行中常見癥狀的手療方法。
一、暈車(內耳迷路紊亂、胃部不適宜、車輛上下顛簸)。
手法:1、一般的暈車,在第一掌骨橈側面從指跟向腕部方向推。有暈車現象就有痛點。找到痛點後,順時針旋轉按揉。(若逆時針旋轉按揉,更暈。)
2、在左手掌中心,用右手拇指向下(離心方向)刮、推。
3、在手背第四、五掌骨中間,向腕部方向使勁推。
這三個動作做完,可以調整以上三個原因的暈車。預防暈車,做3-5分鐘。
二、胃部不舒服,胃痛。
手法:1、用筆或牙籤,在鼻尖(素髎穴)點按,治胃痛。(素髎穴,督脈。)
2、在掌心找胃反射區。在食指和中指的中間線與手心虎口平齊線交叉點(胃反射區胃下彎部)摸一下,若發現有硬的條索狀,將該條索刮軟,可治療胃不舒服。
3、「胃痙攣」。小孩有時肚子痛,屬胃痙攣,摸手心有一硬條索狀,用手指壓,該條索像脈搏一樣跳動。再摸摸手心手背,若不發熱,就是胃痙攣,不是腸炎。(若手心手背發熱,就要去醫院檢查治療)。按揉、推刮,將該條索刮軟,肚子就不痛了。
三、拉肚子(受涼引起的)。
手法:1、在手上做。在手背部第四掌骨(骶骨反射區)從骨跟向指尖方向使勁推,或用刮板(水杯蓋)刮,刮紅。(注意,不要傷皮膚,先塗一點潤面霜)。
2、在腰背部。俯卧在床上,從尾骨向上往腰部刮痧,出痧就可以了,治療受涼拉肚子效果很好。
四、便秘(有的人坐火車有習慣性的拉不下)。
手法:在無名指跟部(大腸)不斷的捻揉,就會有下墜的感覺。對老年人習慣性便秘有效果。
五、嗓子干、咽炎、著涼嗓子痛。
手法:在手中指指背指甲跟(扁桃腺反射區),用一小木棒滾動。或用手掐。嗓子左邊痛,做左手;嗓子右邊痛,做右手。中間痛,雙手都做。
六、腿腫、脹。
手法:推無名指指背(腿反射區),從指尖一直推到手腕部(無名指和第四掌骨)。雙手都推。
七、腳後跟痛。
手法:重力度掐無名指指肚,在遠節指骨段與中節指骨段連接橫紋線上找痛點。
八、腰閃。
手法:在雙手前臂外上側找痛點(扭傷穴,也叫腰閃穴),施術者雙手同時重力度點按一下患者扭傷穴,患者腰會動一下,閃腰就會好了。關鍵找痛點。(扭傷穴,經外奇穴。取穴方法:先屈肘成90°,半握拳,掌心向內,肘橫紋頭下2橫指,按壓有明顯脹痛感,曲池(手陽明大腸經)與陽池(手少陽三焦經)聯線的上1/4與下3/4交點處。主治:急性腰扭傷。)
九、小腿外側麻木、不舒服。三陰交穴,屬足太陰脾經,是足太陰脾經與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三經會穴。位置:在內踝尖直上三寸,脛骨後緣。)
手法:找足三里穴,用手掌心捂在同側膝蓋,中指壓骨,五指分開,無名指指尖所壓處即為足三里穴。點按「足三里穴」,按揉「三陰交穴」。一隻手重力度點按足三里,另一隻輕力度手按揉三陰交,一重一輕,交替按揉1-3分鐘。再換另一腿。
(足三里穴,足陽明胃經合穴,四總穴。【標準定位】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穴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十、崴腳腕。
手法:用小木棒在無名指遠節指骨段與中節指骨段(腳腕反射區)中間滾動。或用手掐。
最後再說一下,千萬不要用腳踩抹布擦地板。容易傷胯骨和腳踝骨。腳腕如果受傷一定要及時治療,否則影響相應到背部、腹部都會有問題。
謝謝大家,希望我所說的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閱讀:
※澳洲本土消費者對澳洲市場複合維生素品牌的評價和比較
※這家800萬用戶付費訂閱的紙媒,連蘋果公司都不得不為它低頭?
※老花眼及其的日常保健事項
※伏梁的食療保健方
※夏天吹空調需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