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種常見病的灸療方法,方便簡捷,請你收藏

灸法是我國傳統針灸醫學的一個主要部分。臨床證實,不僅治病,而且防病,值得進一步發揚。同時,灸法簡便易行,四季皆宜,便於操作,更使得灸法貼近民眾。

灸的方法有很多,艾條灸、艾炷灸、溫針灸、直接灸、隔姜灸等,各有它的適應證。但不論什麼樣的灸法,都有它共同的作用,那就是灸法有溫經通絡、昇陽舉陷、行氣活血、祛寒逐濕、消腫散結、回陽救逆等作用。

一般養生而言,灸關元穴、命門穴、氣海穴、中脘穴、神闕穴、三陰交等常用的穴位,可以壯陽氣、消百病,以點燃的艾炷隔皮膚約1.5~2厘米熏灸,每次15~20分鐘,至局部皮膚髮熱微紅,每周堅持3~5次,持之以恆就會看到很好的效果。

女性痛經、月經不調,男性遺精、陽痿,或者失眠病人都可以選擇三陰交穴進行艾灸。三陰交穴位於小腿內側下三分之一處,是足部三條陰經交匯的地方。常灸此穴有健脾益血,調補肝腎,助睡眠作用。

脾胃不好的人,小兒厭食等,灸沖陽穴,中脘,脾俞,胃俞效果非常明顯。沖陽穴位於腳背正中,是足陽明胃經上重要的穴位,常灸可以使經絡氣血通暢,起到暖胃、護胃的效果。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是任脈、手太陽與少陽、足陽明之會,主治胃痛,嘔吐,呃逆,反胃,腹痛,腹脹,泄瀉,水腫。艾炷灸5-10壯;或艾條灸15-30分鐘。

脾俞穴在背部第11胸椎棘下,臍中上2寸,歸膀胱經,是脾的背俞穴,為脾氣輸注之處,是治療脾臟疾病的要穴。胃俞在背部第12胸椎棘下,旁開1.5寸,歸膀胱經,是胃的背俞穴,為胃氣輸注之處,是治療胃腑疾病的主要穴位。艾炷灸5-10壯;或艾條灸15-20分鐘。

頸腰疼、麥粒腫艾灸後溪穴,後溪穴,握拳,掌心向上,在第五掌指關節後尺側,橫紋頭赤白肉際凹陷中取之。用艾絨捏成麥粒大的艾炷,取左灸右,取右灸左之法,在穴位上行直接灸,待艾炷燒為灰燼,再加一炷、二炷,連續灸至三壯為止。手太陽小腸經所注為「輸」之穴,亦是八脈交會穴之一。經脈所通、主治所及,具有溫經散寒、活血祛風、除濕止痛的作用,可起瀉實補虛之效。

常灸耳,可以溫經散寒、溫養五臟、運行氣血,相當於在一個小小的耳朵上就進行了全身按摩,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耳灸也很簡單,以燃燒的艾炷距耳約2厘米,上下左右反覆灸至耳朵發紅髮熱即可。腎為藏精之臟,開竅於耳,腎精足,五臟六腑精氣才能充足。


推薦閱讀:

橄欖石、輝石和長石的主要元素化學成分是什麼?
關於白茶長期儲存的問題。以及該不該抽真空?
手捻葫蘆布盤、手盤和油盤,哪個效果更好?
中國版畫的收藏價值與前景如何?
世界收藏大家巡禮

TAG:收藏 | 方法 | 常見病 | 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