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開二胎依舊解決不了性別嚴重失調的危機
放開二胎解決不了性別嚴重失調的危機
心路獨舞
十八屆五中全會今天閉幕,會議決定: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這是繼2013年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啟動實施「單獨二孩」政策之後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調整。有媒體解讀說,這不僅能解決生育率低、人口急劇老化的問題,而且能夠緩解目前男女比率嚴重失調的危機。
首先要強調的是,放開生育二孩兒的政策對解決中國目前存在的生育率過低和人口老齡化的問題是非常必要的。以中國目前的生育政策對未來社會撫養比率(指不會從事勞動生產的人口除以從事勞動生產的人口再乘以100%)的預測來看(見下圖),中國的人口紅利已經消失,體現在社會總撫養比率(深藍曲線)已在呈上升趨勢,更嚴重的是,65歲以上的老齡撫養比率(深藍)所佔的比重急劇加大,但15歲以下的幼兒撫養比率(淺藍)卻幾乎不變,「未富先老」顯然已不是危言聳聽,如果不馬上放開生育政策的話,今後誰來工作、誰來納稅、誰來養活數以億計的老年人?
中國社會撫養比率的歷史和未來預測來看
(頂部曲線:總撫養比;上部深藍:65歲以上的老年撫養比,底部淺藍:幼兒撫養比)
那麼,放開二胎為什麼卻解決不了男女比例嚴重失調的問題呢?
首先讓我們看看中國目前男女失調問題有多嚴重,下圖中的數據來自聯合國和野村全球經濟(Nomura Global Economics),看到這張圖恐怕不再需要我贅言你就可以想像中國男女比例失調問題的嚴重程度了,就是說已經釀成危機也一點也不為過。
性別比是指族群中雄性(男性)對雌性(女性)的比率,人類生男生女並非是1比1的概率,人口學家一般認為新生兒中正常的性別比約105男嬰相對100女嬰,在人口統計學上看102至105之間都算落在正常的範圍,高於或低於這個數字背後很可能隱藏了環境、社會和醫療等因素,那麼在中國是什麼原因呢?在我看來,(一)是重男輕女傳宗接代的傳統。和許多亞洲國家一樣,中國有重男輕女和傳宗接代的傳統觀念,這加劇了人口性別比例失衡的問題。上圖的數據顯示,亞洲許多國家的人口性別比例都比西方國家為高,即使在沒有實行一胎化政策的國家和地區中,韓國為110,印度108,新加坡和香港同為107,其中尤其中國,是從農耕社會走來的,一直抱有家有壯丁才能五穀豐登的觀念,因此男丁情結十分嚴重。(二)是養兒防老的習俗。中國的社會養老機制非常不健全,靠兒養老的傳統家庭模式依舊占社會主流,這就使得中國的父母更加指望生個兒子,從而不至於晚年老無所依。(三)是性別歧視的蔓延。在中國男女平等喊了很多年了,但諸多性別不平等的現實依然嚴峻,譬如招工中公然的性別歧視、輿論文化中對男權不經意的推崇等。這些原因層疊下來,導致了今天中國性別比的嚴重失衡,「一孩兒」政策不過是推波助瀾,但絕非是始作俑者。
很顯然,導致中國性別比失衡的危機背後是嚴峻的社會問題,社保制度不健全、男女平等的權益疏於落實、缺乏健康理性的生育文化等,最近非常轟動的美國塔夫茨大學政治學副教授伊麗莎白·雷米克等學者共同發表的《不要把中國男女比例失調歸咎於獨生子女政策》一文中也談到過類似的問題。很顯然,指望「放開二胎」根除這些是不現實的,(一)是時間周期太長,新生兒到長大需要時間,(二)是社會現實和觀念不改變的話,難保二胎不是有女兒的人家想方設法奔著生兒子去的,(三)是中國目前養孩子的造價很高,有媒體算了賬後說「百萬起步」,很多人家符合條件也不敢生,「單獨二孩」政策以來的數據就證實了這一點。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經濟藍皮書:2015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中國目前的總和生育率只有1.4,遠低於世代更替水平2.1,已非常接近國際公認的1.3的「低生育陷阱」。在這樣的背景下,指望生育政策調整來紓解「光棍危機」無異於遠水不解近渴。
性別比失衡的後果是慘烈的。首先是對婚姻的擠壓,有專家預計到了2020年,中國的「剩男」規模將接近澳大利亞總人口,他們中絕大部分將終身打「光棍」。其次是影響社會安定,西安交通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人口與發展研究所發表的研究結果顯示,人口性別比每提高0.01犯罪率就會上升3.03%,最近發生的一系列惡性案件聽起來該有點似曾相識了吧。目前在台灣,雖然出生性別比只略高為106,但由於女性結婚意願低,許多男人必須娶東南亞及中國大陸女性,但在經濟較差、人口較多的中國,「娶外籍新娘」無疑是杯水車薪,所以,只有根本剷除造成中國目前「男孩偏好」的社會根源,光棍危機才不至於在將來成為大問題。
推薦閱讀:
※婆家願意生二胎,媽家不願意,老公願意生,自己不願意,生嗎?
※女人,你選擇什麼樣的生活?
※求職面試中詢問女性生育意願是否屬於侵害勞動者的平等就業權?
※女子沒按單位時間表生二胎被罰 單位:1年倆名額 女性生育如何維護自身權益?
※為什麼總說「二胎可以和哥哥姐姐相互扶持幫助」?難道不是哥哥姐姐單方面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