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東亮老師《金剛經》講座 (27)

 

            第二十一講   講於2008年12月13日

                       黃葉和空拳

上一節課咱們學了四果阿羅漢,「不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因為阿羅漢是斷了見思二惑的聖賢,入流就入了聖賢位了,屬於聖賢範疇的修行者了。南先生就做了一首詩,「四果階梯著意成,由來一念最難平,兒啼黃葉飄然落,誑捏空拳大小擎」。什麼意思呢?羅漢的四個果位,大乘菩薩道有十地,這些都是怎麼區分的呢?其實都是見地問題,他的見地到了什麼程度,他就有什麼果位。那麼這也是一念的關係,是由作意而成的,所以說四國的階梯是作意而成的。人生學佛修道「由來一念最難平」,這一念最難平靜,如果這一念能平靜,就會萬法皆空,萬法皆空了也就成就了。可是這一念於貪嗔痴慢疑有執著不能平,那麼咱們修學的時候,很多力量就白費了。

你比如說認為自己證得羅漢果了,有這麼一念就壞了,你的羅漢果就沒了,他執著於某一相了。佛陀又講兒啼黃葉,講佛法是兒啼黃葉,「兒啼黃葉飄然落」,這是在《法華經》上講的。小孩子哭的話,就拿一個黃葉子對他說,這是一個金葉子,好得很,給你吧,小孩看是金葉子就不哭了。黃葉止啼,騙騙他,只要他不哭就行了。《妙法蓮華經》里這麼講,佛法也是這麼一個東西,騙騙你玩兒,你不哭就行了。你這個哭是你的煩惱,是你的不解脫,你煩惱起來那要死要活的,真的很痛苦,比哭可要痛苦得多。佛法這個黃葉給你,你不哭了,止住啼了,不再痛苦了,不再痛苦了它就起到作用了,起到作用了就沒事了。

後面這句「誑捏空拳大小擎」也是說孩子哭,你捏一個空拳說,我這個手裡有一塊糖,這個手裡有一塊錢。你猜哪裡有錢,哪裡有糖,實際兩手都是空拳。你這空拳也是讓他不哭,轉移注意力了,轉移注意力了它就起到空拳的作用了。所以佛這麼講就是讓大家連佛法也不執著,你把煩惱去除了,你還背著佛法。那就還有法執,我執沒了還有法執,只有我說的對,別人說的都不對。道教的不行,道教的人都槍斃光吧,伊斯蘭教不行,基督教不行。這就不對了,你這個法是黃葉止啼,別人的法也能黃葉止啼,那個紅葉就止不了啼了嗎?你這個空拳舉舉,人家也有自己的辦法,只要能止住眾生的煩惱,從煩惱苦海中解脫出來都很好。

                        三車與火宅

所以說《金剛經》是超越法,它不局限於佛教,很有意思,他將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他讓你連佛法也不要執著,佛像也不要執著了,佛陀也不要執著。你解脫了,什麼佛教都沒有關係。所以佛教有這麼一句話「有佛處急走過,無佛處莫停留」。哪裡也不住,這地方有佛吧,好好好,我趕緊走。執著到這個佛字上就要命了,也是一種粘著。白牛過窗欞,全身都出去了,尾巴還夾在那裡。還有個佛法抻著你,麻煩了,不通透。佛法也不要執著,在《妙法蓮華經》有一個故事:一個大富翁的房子著大火了,裡面有大富翁的三個孩子正在玩兒,玩兒得高興,不曉得房子著火會把他們燒死。大富翁看火大也沖不進去救孩子,就在外面喊,你們三個快來啊,我買了三個車給你們。一個牛車,一個鹿車,一個馬車,我買了三個車,誰先出來就可以挑,好的車子好玩兒極了,買得寶馬車給你。三個孩子在裡面本來貪玩兒得厲害,但是一聽說老爸給買了車子,趕緊就往外跑,跑出來了大火就燒不死它們了,不然這三個孩子都沒命了。可是他老爸沒車啊,有車沒車已經不重要了,先把孩子的命救了,車的事兒以後他爹再補,再補三百輛車他也補得起。可是如果孩子沒命了就完蛋了,你說他老爸撒謊了,可是撒這個謊是救孩子命的謊。

《法華經》說佛法也是撒的謊,大富翁就比喻佛陀,三個孩子比喻眾生。房子著火就是三界火宅,就是我們的娑婆世界,娑婆世界比喻成三界火宅。有一天我和妙華法師聊天,就是中國佛協的妙華法師,我說什麼叫家破人亡?為什麼虛雲老和尚開悟的時候說,「家破人亡口難開」?可是虛雲老和尚說的家破人亡怎麼講?他說這個「家」就是「三界火宅」,我一下明白了。大家以為有個家,就把這個娑婆世界當家,他一說「三界火宅」我就立刻知道了,要不我鬧不明白那個字面意思。家破就是三界火宅的假象破掉了,人亡就是我執、法執的人、我執破掉了,這叫家破人亡。真好真好,這個比喻就是黃葉止啼,空拳大小擎,這個拳裡面的糖你猜猜,哪個糖大哪個糖小呢?你一猜你不哭了。實際我也沒有糖,我在糊弄糊弄你,但是你不哭了就好了,不哭了就代表解脫了,解脫了就出了煩惱海,出了煩惱海成就菩提了。甭管用什麼辦法,救孩子命要緊。至於救出命來後,他家是大財主,有無量多的錢財,別說三輛車、五輛車,你要一座樓也給你,你要一座山也給你,先要把孩子的命救出來。

                        十四無記

所以有些人就問了一些問題,宇宙從哪裡來啊?佛教從哪裡來啊?這些問題佛陀都不予回答,這叫「十四無記」,就是十四種類的問題佛陀不回答。然後佛說,一個戰士被從戰場上被救下來,中的是毒箭。很快就會毒發攻心,這個人就死掉了。呼啦啦圍上來七八個大夫,這幾個大夫開始商量,你說這個箭是哪兒生產的呢?這個箭桿兒是什麼竹子做的呢?你說箭柄上的毛是孔雀毛、還是鴨毛、還是雞毛呢?這是哪年產的大雁呢?這個大眼幾歲口兒?它是從南面飛來還是從北面飛來的呢?他們在討論這些問題。這些問題是討論不清的,等他們討論清了,那個病人早就毒發身亡了,你討論這些旁枝末節的問題沒有用。先要在短暫的時間裡讓他趕緊得救,比如說如果你不抓緊施救,這個人馬上就毒死了,比喻我們人生短暫。在我們有限的生命里,我們無法探索很多討論不清的問題。比如宇宙從何而來啊?雞先生的蛋還是蛋先生的雞啊?這些無聊問題沒有用的。有十四類這種問題,「宇宙從何而來」這類問題佛陀都不予以回答。

                     一切法與一切心

因緣而生,緣生緣滅,緣就是各種條件的聚合,聚合了各種條件就是緣。大概三五年前我自己給「緣」這個字下了一個定義,最簡單的定義條件,緣就是條件,有條件就是有緣。比如今天大家坐在一起,因為我也有條件,大家也有條件,時間上也有條件,空間上也有條件,這叫「眾緣和合」。咱們就有這麼一堂,有這麼一期一會,所以說都不要執著,不要去問一些沒必要的問題。最關鍵的是,不管用拳頭的方法,還是黃葉止啼的方法,都是一個方便。古代的禪師有這麼一句話,「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我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就是佛說的所有的法,三藏十二部也好,汗牛充棟那麼多經典,念經也好,打坐也好,持咒也好,修密宗也好,修禪宗也好,修凈土也好,守戒也好,等等許多法門。念祈禱文也好,拜懺也好,打普佛也好種種法門,這些法門就是一切法,佛陀給我們的八萬四千法門。幹嘛用呢?為度一切心,這一切心指的不是真如心,這一切心就是指各種各樣的妄心,虛妄之心,包括也有好多法門,修白骨觀啊等等,修四聖諦、八正道那些,這是一切法。但是你如果一旦明心見性開悟了,一旦沒有這些病之後,無種種心,就無種種病了就用不到這些心了,何用一切法,就用不著這一切法。所以金剛經上講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你什麼負擔都不要有,就連佛法的負擔都不要有。有病了就吃藥,病好了還吃藥,那就又吃出病了,吃到那頭去了。好多人修藏傳佛教某一個咒,這個咒是階段性的。比如這個階段你該修懺悔法,好,嗡巴哲爾薩垛吽,嗡巴哲爾薩垛吽,修了一段時間。過一段時間又是一個法。在這個階段你用這個法,往往現在學佛的有這麼一個情況,這個問題已經解決了,還用那個法,還在持那個咒持了很多年。他為什麼不見道呢,就是因為他抱著個法不放。吃這個葯不錯,我的病治好了,天天吃、月月吃,吃到另一個極端上去了就麻煩了。所以說一法不立,什麼也不執著,證得阿羅漢果也不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一動念阿羅漢道就沒了。見惑、思惑就又起來了,阿羅漢名殺賊,為無心,為去煩惱。你又起分別心、又起二元對立心,好了煩惱又生。「我證了阿羅漢沒有?」證了還是沒證,煩惱就又出來了,所以二元對立心一起種種煩惱就會叢生。破除二元對立就是禪。好,我們繼續往下文走。

                         二佛相見

大家看經文,「佛告須菩提」佛陀又跟須菩提講話了,「於意云何」,你覺得怎麼樣啊?「如來昔在燃燈佛所於法有所得否,否也世尊」。佛陀問須菩提的時候,前面那些話題須菩提都答得很棒,深解佛陀本懷,很明白佛說什麼。問了四果阿羅漢他都懂,四果阿羅漢都不應該有這個念頭,於是佛陀就進入到下一個話題,下一個話題就說起自己的歷史來了。佛陀開悟、明心見性以前也是有人授記的,是在哪裡授記的呢?是燃燈佛那裡,燃燈佛是在釋迦牟尼佛之前很久的一個佛。說的還不是佛陀的前世,是佛前世的前世的前世,不知道多少世的時候。還在做因地菩薩的時候,和我們一樣修學佛法、求道的時候,有一天在街上看見滿街的人都拿著鮮花,站在街的兩邊。幹什麼呢?他就問,你們在等誰啊?在迎接誰啊?他們說燃燈佛要從這裡過,我們都拿好鮮花,在這裡等燃燈佛來了我們供養他。

當時因地的釋迦牟尼佛很窮,沒有東西供養。他的求道心很強,他就願意供養燃燈佛。可他沒東西供養,怎麼辦呢?他看見燃燈佛過來的時候,地上有個水窪、水坑,他有很長的頭髮,他把自己的長髮鋪到那個水窪上,讓燃燈佛過的時候就不會髒了。實際燃燈佛也不會踩臟,但是他的這個動作就表示了尊重,表示了對燃燈佛極大的尊重,這也是一種供養,有香花鋪地、凈水潑街。對尊貴的人也是一種供養,比如說我知道一個老和尚要來,我就在街上燒了一種香,滿街都有香氣,這也是一種供養。我把那條街的衛生打掃得很乾凈,也是一種供養。

那麼釋迦佛在無量劫以前和燃燈佛的這次會面,積累了極大的功德。因為他全部的身、語、意業都供養出去,用自己的肢體毛髮去供養。燃燈佛就知道,一看就曉得了,這個菩薩、這個修行人非常精進。而且利他的精神非常的強,上求佛道的精神也很強,於是就給釋迦佛做了授記。授記是什麼呢?有點像一個預言一樣,就一下子把你以後的事情說清楚。燃燈佛給釋迦佛說什麼呢?「汝於未來,當得作佛,成佛的世界是娑婆世界,成佛的名字叫釋迦牟尼佛」。那個時候他還不叫釋迦牟你呢,也不叫悉達多太子,你當度多少眾生,你的正法將在娑婆世界流傳多少年,這就是燃燈佛給釋迦佛進行了授記,就是你於來世當作佛,在什麼地方,你的佛法流傳多少年,你度化了多少人,予以授記了,予以授記就做了一個明確的預言。

 但是大家也不要覺得心裡不舒服,因為沒有什麼,釋迦佛給我們也都授記了,大家都會成佛。在《妙法蓮華經》、《華嚴經》里都有說法,都授記了,將來都叫妙音,當然在那部經里那麼說,你還可以在其他善知識、其他成就者那裡得到授記,都是有可能的。佛問須菩提,我是不是在燃燈佛處於法有所得嗎?我是不是得到了什麼東西呢?須菩提馬上就答了,「須菩提言,否也世尊,如來在燃燈佛所實無所得」。就到這兒,後面是另一個話題了,就是你老人家當年在燃燈佛那裡什麼也沒得到,你說得到了個授記都是多餘。他說你要成佛,你如果有一個成佛相,內心執著於成佛不成佛,是佛是魔,凡聖,有二元對立的心了,你就不會成佛了。正因為你無所得,所以才有了現在這麼偉大的成就。

                        丹霞燒佛

 這讓我想起丹霞天然禪師,他原來是一個進京趕考的秀才,學問好得不得了,非常有潛力、有信心拿狀元的。他就進京趕考去了,路上有個人聊天,說你幹嘛去啊?我進京趕考,趕考幹嘛啊?趕考做官啊。做官有什麼意思啊,做官不好,做官幾十年就完蛋了。到時候就卸任了,卸甲歸田還是個老農民,還是沒多大意思,那還有比做官更好的事兒嗎?那個人說去做佛啊,做佛可以脫離煩惱,還可以度人無數、千秋萬代、造福大眾,那有意思多了。你不如去做佛,不要去做官,做佛怎麼做啊?想做佛還不容易嗎?馬祖道一在那裡說法,在那裡度眾生,你去了那裡,像你這種天庭飽滿、地閣方圓這麼好的的面相,很快你就有可能開悟,開悟你就明心見性,就成佛作祖。那你就厲害了,那官沒得做、沒意思,那我就去學禪法,跟著馬祖道一學禪法,去做佛度眾生,比當著幾十年的官有意思多了。他背著包就不去進京趕考了,就直接到了馬祖道一禪師那裡。

 道一禪師也做了個夢,有一個像樣的徒弟來,很高興就把他收下了。剃度那天我前面講過,丹霞是大菩薩再來,那個頂上肉髻「呼」就鼓出來了。馬祖道一一看這孩子太棒了,上上根器,相都會變出來了。頂上肉髻起來了,但是這齣戲還得演,你要一下露了餡兒,戲就沒的演了。知道他是大菩薩乘願再來,大家一起演齣戲,度眾生的嘛。他沒開悟之前不曉得自己是大菩薩乘願再來,頂上肉髻「呼」就鼓出來了,馬祖一把把他的肉髻給按下去了,馬祖道一禪師手疾眼快,就給按下去了,剃頭的時候就顯瑞相了,那能讓他顯嗎?不能讓他現這個瑞相,穿幫了不可以的。演一台戲就是演一台戲,不能提前穿幫,再大的菩薩穿幫了,戲就沒法唱了,一把就給按下去了。一看這個徒弟天然就是個大成就者,就取名「天然」吧,後來他在丹霞山弘化,後人叫他「丹霞天然」。丹霞燒佛也是他,前面講故事燒佛嘛,冷的要死把佛像拿下來,咔咔劈開燒了。第二天方丈來了,你怎麼敢劈佛像啊,我燒佛像是要燒出舍利來,佛是有舍利的。木佛怎麼有舍利呢?木佛沒有舍利,那把那幾尊也燒了吧。破人對佛像的痴迷,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破除一切相、外相。木頭佛像是表佛的,大家都把他當成膜拜對象,以為這個是真的,就執著進去,丹霞天然他就能破這個相。

天然禪師的故事很多,很有意思,他到了廟裡讓馬祖道一剃了頭以後,就去禪堂那裡。看見禪堂門口有一副對子,「此是選佛場,心空及第歸」。這裡是選佛場,成佛作祖到這裡來,怎麼就選中了呢?你心空掉了,就狀元及第了,徹底空掉了,一法不住,一法不立,什麼也粘著不住你了,什麼也纏縛不住你了,你就心空及第歸了。所謂無有一法可當情啊,咱們後來普庵禪師的語錄裡面說,無有一法可當情。什麼事情都不要當真啊,這都是假象,你假象、我假象,這都是假象。凡有所執著都不是心空,不是徹底的心空,就不及第。我成佛了就完蛋了,你就沒有成佛,你成大妖怪了。你有一個佛魔的二元對立心了,是不是?所以須菩提回答佛陀說沒有,你沒有所得,答得很好,佛陀很高興。

                       不一樣的上帝

下面說「須菩提,於意云何」,佛陀一看這個話題也回答得很利索,於是就繼續往下說。「須菩提,於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否。否也,何以故,莊嚴佛土者,是名莊嚴,即非莊嚴」。就說起佛土這個話題來了,佛土是什麼?土者心也,就是佛心。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中國的道教講的天堂裡面有很多神仙,這些神仙穿什麼樣的衣服呢?頭戴皇冠,身穿蟒袍,寬袍大袖。我看赤腳大仙穿的服飾象漢代的,玉皇大帝的也是漢式的,絕對是漢服。我們中國的天庭里的神仙全是穿唐裝漢服,一水兒的漢服唐裝,就連天兵天將的甲胄,頂盔冠甲也絕對是中國式的。你看托塔李天王身上的盔甲是中式的吧,與斯巴達克斯穿的不一樣吧,這是中國的天庭。

歐洲人講天堂,飛來飛去的小天使都光著屁股,長著兩個小翅膀。都是天堂,難道中國的和外國的不一樣嗎。黑人死了見上帝,他們有瀕死通靈的,見到的是黑人上帝。我們中國的玄天上帝,就是玉皇大帝長了長鬍子,戴著帽子,跟皇上戴的一模一樣,不是黑人,是黃皮膚的。這是怎麼回事啊?大家有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啊?郭德綱相聲裡面的上帝是耶哥,叼著一根煙,是這樣的。這就出現一個話題,這就是說天堂是一個,還是有多個?要是一個,那為什麼有這樣的上帝,還有黑人上帝,還有玉皇大帝那個上帝啊?

                       地獄與天堂

《楞嚴經》有這麼一句話,「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寧有方所」。他說的意思呢?根據不同人的不同業力,不同的業感緣起,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歷史背景,隨著眾生的心,應所知量就是對應他所知道的數量,量就是範圍。比如農村的小朋友,他認為天堂里每天都能吃著包子。郭德綱的天堂里每頓都能吃到煎餅果子,太好了,如果煎餅果子天天吃你不去了,那個天堂你扛不住,不一樣的人就有不一樣的天堂,什麼樣的文化背景就有他以為的、最好的天堂,我忘了哪本文學書里說上了天堂每天可以吃烤鵝,頓頓是烤鵝,多好啊。受不了,誰也受不了,所以天堂是一個人有一個人的天堂的。

    包括地獄也是,歐洲的地獄裡是撒旦,咱們地獄裡是誰啊?是閻王,他是不同的心變現的地獄。心識變現的天堂、心識變現的地獄,都沒有定規的,循業發現,發生顯現,根據你的業力去發生顯現。寧有方所,寧是難道,方是規矩,所是處所。地獄那裡有一個定規啊,羅丹搞了一個《地獄之門》的雕塑,他是根據雨果的地獄詩篇做的。那個是一個地獄,還有誰的地獄是不一樣的,歐洲文化里的守地獄的、羅丹的《地獄之門》的官員都裸體,很強壯也很痛苦,《思想者》那個雕塑也是其中的一尊。他那個地獄是那個樣子的,我們中國文化里的地獄又是另外一種樣子。埃及文化、非洲文化描述又不同,叫做循業發現,寧有方所。哪裡有一個死的一成不變的地獄呢?

地獄不同吧,天堂也是這個原理,「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寧有方所」。有人的天堂里估計美女就很多了,有可能有人的天堂里就是帥哥多了。沒準兒啊,我說著玩兒呢,別當真。不一定是什麼樣子,它是根據你個人的喜好,有人的天堂里都是精美的攝影作品,你是一個攝影家,而且都是你自己拍的,不一樣。尤其那些美景隨時都能抓拍到最優秀的照片,你是一個攝影家,你心裡的天堂就全是美景。有人喜歡亭台樓閣的,有人喜歡宮殿,那天上的宮殿太美了。中國人喜歡的天堂宮殿都是中式的,可能是唐宋風格的,歐洲人可能喜歡哥特式建築,天堂是那樣的,耶穌在裡面,聖母在裡面,也是循業發現。有人喜歡山川大河,他的天堂里到處都是山川大河,見到佛陀一定是站在高高山頂之上,好美、好壯觀啊。有樂山者,有樂水者,天堂就不一樣了。樂山者天堂里崇山峻岭,樂水者裡面有江河湖海,各不相同,所以說寧有方所。

                       心土不二

因此佛國凈土也就不一樣了,我們說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好得不得了,那裡要嘛有嘛。我最早讀《阿彌陀經》說極樂世界難道就是這個?七重欄循,七重羅網,七寶池八功德水,到處是金沙鋪地,這就算好了嗎?不對啊,因為我心目當中最好的不是這樣啊。我不太喜歡金子,我喜歡寶石,或者是我不太喜歡七寶池,這都是物質的。我認為的天堂或者極樂世界要乾淨得多、清凈得多,沒有那麼花哨,華麗的地方不一定好。後來知道「循業發現」的道理,我覺得我心目中的和《阿彌陀經》描述的極樂世界不太一樣,當時就比較抵觸。最早的時候,好多年前,後來發現不是,循業發現。你認為極樂世界是什麼樣,極樂裡面就是什麼樣,就是你循業的那一部分也存在。只不過他揀萬分之一去描述了一下,極樂世界裡有的七重欄循、七重羅網、七寶池八功德水、七寶行樹、迦陵頻伽共命之鳥,裡面大如車輪的蓮花,青色青光、白色白光,這些描述的只是萬分之一,或者萬萬分之一的美景的一點,我們所有的人心目當中的最美好的是什麼,它就會顯現什麼,循業發現。

可是話說回來了,這裡提到莊嚴佛土,佛土就是心土,心地法門嗎,大地者心也,心底法門。是說你的心地清凈就是真正的莊嚴,你要一想我要莊嚴它,他一有心了,一有心了早就不莊嚴了。你在想要莊嚴它的,我要裝飾它時候就加上了「循業發現」的投射了,我喜歡山,我喜歡水,這已經不清凈了,有染污了。對不對?它染污了你加工過的你所謂的美好,所以這裡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真正佛土是你的心土清凈,一法不立。最清凈的狀態時最莊嚴的狀態,是以無相無住為最莊嚴的。「菩薩莊嚴佛土否,否也世尊,莊嚴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因為真正的心地佛國凈土,是以無住、無立、無相為最莊嚴的。你一旦把你世間的莊嚴法,比如供花、供香、供燈,把自己加工的美好貼上去,早已不莊嚴了,能理解吧?


推薦閱讀:

破斥佛護爛文:索達吉堪布《金剛經釋》獻疑 (30—32)
《金剛經》原文+白話通俗直譯 --2
凈空法師 金剛經講義節要(第17集)美國聖荷西 | 儒釋道多元文化講堂
讀誦《金剛經》要注意把握的重點
解經 | 《金剛經》(三十一)於一切法應如是知 如是見 如是信解 不生法相

TAG:金剛經 | 講座 | 金剛 | 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