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春拳三套路和黐手解釋

原文地址:詠春拳三套路和黐手解釋作者:霞蔚天成一、小念頭:(初級套路)

1、「小念頭」為詠春拳最基礎、最根本的拳術套路,又可稱為「小練頭」,是詠春拳的入門套路。

2、通過學習「小念頭」,可充分學習詠春拳中的各種格擋方法及攻擊技術,並進一步明確詠春拳中的核心技擊原理「守中用中」的準確含義。練小念頭直接關係到以後學習詠春拳的成敗,因此在本門中流傳著一句話叫「學會了小念頭就等於學會了一半詠春拳」。

3、小念頭整個套路均在原地打完,目的是用來鍛練下盤功力;整套小念頭在練習時都要求全身放鬆,及心平氣和地去操練。小念頭在勁力上要求首先是「舍力」,具體練習時全身放鬆,出手輕靈、敏捷、自然,這樣才能從「舍力」到「卸力」到「借力」一步步提高。(三伏手最好一次做夠一分鐘)

4、注意點:

1)注意沉肘的作用,會力氣更大;做攤手時不用力,放鬆,則對手作用於你的攤手的力會貫入你的雙腿,使你的馬步更穩。做其它的膀手等等也不用力。要注意肘是用力點,也是力量的源泉,而你的意念是向著對手,向前!

2)要用你的「念頭」打小念頭,意念想什麼動作就是怎麼樣,比如想打攤手就攤手,想打膀手就膀手。即念力,放鬆,不用力,比用力更加強大!

3)詠春的馬步有下墜的凝聚力量,有吸對手的力量的作用,對手的體重就輕了,我的重量就等於重了,我就越穩;進攻時用三角形的結構的作用:馬步墜下的在三角形的一點還有兩邊的排開的力量;圓形的結構:很容易把人的力量從一個方向帶向另一個方向,即把對方進攻的力量御掉。

4)打小念頭,一開始是學動作,第二次打時就是用意識打小念頭,放鬆的念力貫輸出去。意識配合肘底勁發揮強大力量。故功力訓練時可著重練練肘底勁。

二、尋橋(沉橋):(中級套路)沉橋(尋橋)熟習了,便可以開始黐手練習,否則,不明就裡。

幾個詞 的析詞解義。

一是沉,可以是尋。粵語音都一樣,難免有誤。有關資料說沉是吞沉的意思,自明代的拳術古譜就有,謂之沉而後吐,後發制人之意。 尋,也許更有意思。因為,從尋的詞義上看,追尋,尋覓,找尋,尋摸,尋安,,,大有黐摸按捋的味道。

二是橋,粵語乃手前臂之意,古語有橋橫的意思,本套拳則刻意寓名其使用、訓練前臂的意思。

三、黐手是手與手之間粘黐的黐。 一在其形,二在其神。

要熟悉的幾個基本功:

一、轉馬扯錘。因為轉馬是第二套拳的主要特色之一。

二、圈手。外圈,內圈。外圈就是攤按;內圈就是底按。一個圈手的練習,其實就是沉橋的所有內容。圈手其實可以變化出很多種花樣,如:一方強一方弱,則強一方任由弱一方進攻,練習挑手救手,消手在橋手的運用變化。弱一方則盡情分中而進,按打,按扣,過掌打。

基本手法:

一、圈沉手。 以內而外圈沉而出。感覺三下的差異,一是拇指,二是掌緣,三是掌四周,五指。

1、自內而外。有攤分撥沉的意念。

2、自外而內。有圈伏沉吐的意念,

二、攤膀對攤伏手的練習。

1、明白圈與弓的意念。

2、反手過掌的意念。

三、膀伏手

1、救手的味道。

2、伏即打,膀必反,反必沖。

四、雙鏟手。 掌緣用力。

1、轉左是左手在上,右手在下;轉右是右手在上,左手在下;

2、挑與三星錘轉馬。

五 、雙膀手。力在肘尖前臂,雙挑,拍,直啪。

1 、被人食住的棚;用腰。

2、直肘

3、追打的棚彈。

六、腿法。踢,踹。

七、步法。轉馬。

小結

1、尋橋主要練習高效能的防禦方法與極為巧妙的反擊方法。

2、「尋橋」的通俗講法就是「尋找橋手」的意思,所謂的「尋找」,是去主動尋找敵方巳攻來的橋手,事實上也就是設法在敵方攻到自己之前去攔截或破壞掉他的攻擊動作,如果己方不能在對方攻到自己之前尋找到對方的橋手的話,則絕無法及時做出有效地防禦及反擊動作。當你能輕易攔截及破壞掉對方的攻擊,以及自身防護技術嫻熟而將自身保護的如「銅牆鐵壁」一般的話,要格鬥中還有何懼?

3、練習「尋橋」時首先需下盤穩固,同時起腳與進步還要輕靈、敏捷,因為「尋橋」中多步法與腿法的運用。尋橋練習的是以兩手防護中上盤,以下肢之轉馬與靈活的步法來防護下盤。

4、防守時還要求身體要中正挺拔,頭部不得前俯後仰,因為若後仰過多則失重,若前俯太多又必為敵擊中。同時無論是膀手還是擒攔動作,都要兩手兼顧,只有兩手協調配合以及上下也同時進行有效地配合,才可使全身形成一個完整的防禦體系。

三、標指:(第三套套路,最高級徒手套路)標指,也叫:飆指,彪指,大都取其兇狠的意思。

標是音,取義的話,飆和彪更合適。

指是形,這套拳的主要關鍵在於對指和掌刀的理解。

招式上有很多力灌指尖的動作,但是,主要的意義在於用肘。

肘在佛山詠春拳的俚語中又說:「詠春三肘,岌,跪,批」。

力點在肘尖。注意歸心,收手的軌跡。還有是開步,邁步,收步,拖步的小巧地方。標指的標很有講究,不是隨手出指,而是從心伏著出肘的手飆出。

標指一向譽為高級套路,所謂高級有幾層意思,一是在小練頭和沉橋之後,基本功相當純熟以後練,筋骨打開之後,發揮強大的威力,二是招式毒辣,容易傷人,不到一定階段不輕易傳授,三是為以後的刀法做準備。

標指的套路名稱:

敬禮開拳。鏟手,反手,三星錘。

岌肘——高膀,三下,單標,伏,雙標,伏,橫掌,直掌,批手收拳。

跪肘——跪,標,高攤,過掌,橫掌,直掌,批手收拳。

批肘——橫肘,底掌,橫掌,直掌,批手收拳。

拂(fa)手,左右,伏,三下,溝手過掌,批手收拳。

耕攔手——耕手=撥掌+溝手,溝手過掌,批手收拳。

勾拳——雙執手拳,甩,勾拳,批手收拳。

拜佛撐手 ——脅掌從胸分出,力有掙脫分拍,合掌,彎腰。

收勢,收拳,氣沉丹田。

1、標指屬於本門功夫中的「不傳之秘」,它過於狠毒及殺傷力太大。

2、標指的用力特點就是「爆炸力」的高效運用,也就是在動作放鬆的基礎上閃電般的攻出,然後在拳頭或手指接觸目標的瞬間突然發力去攻擊對手最脆弱的要害部位。由於動作是放鬆的打出,故對手一般極難防範,並由於是在極短的距離內發生,因此更增加了對手的防禦難度,但命中目標時卻具有強勁的穿透效果。

3、「標指」與「小念頭」及「尋橋」的區別,很明顯的一點是在巧妙運用中、長距離攻擊技術的同時,更擅長於中、近距離的「貼身搏擊」,如肘擊的運用便成為詠春拳的一大殺手絕招,還有就是幾式摔法的靈活運用,如「抓拉摔」與「梗攔手」等等。另外一點,就是它特彆強調腳(步)法的有效運用,前兩套拳術沒有有關步法的專門訓練方法(尤其是本門所特有的「圈步」訓練)。

四、粘黐手訓練:

1、練完小念頭到單粘手,再到尋橋,再到雙粘手,再到標指;或者三套學完最後練粘手。

2、單粘手為粘手訓練中最基本的練習方法,主要是練習「膀、伏、攤」三式手法,因為這是搏擊最重要的三式防禦技巧。訓練時雙方均應放鬆,橋手粘在一起時不可鬥力,而以鍛煉手部感覺為主。

3、粘手是詠春拳中的核心技術,該技術主要用來提高與磨練對對手的敏感性和適應性,特別是手感。粘手在抨擊中的作用,除了可訓練你的直覺、反應與手感外,還可作為一道嚴密的屏障來保護自己的中、上盤,它是對前面所學的基本技術與格鬥法的一種複合運用,它更像一張蜘蛛網在等待蚊蠅飛來,它們一旦觸網便如掉入泥潭中一樣而無法掙扎與自拔。粘手還可用業訓練你的條件反射能力,只要對手一旦與你接觸,他即使想跑也跑不了了,這完全是一種不經思維的本能反應。通過與對手進行手搭手的接觸,我方不用眼看,便巳「聽」出或感覺到對手的實力與變化了,它比用眼睛觀察後再做出反應的習慣又高超了許多。

4、單粘手是為雙粘手練習打基礎的,而雙粘黐手則是詠春拳的靈魂所在。進行雙粘手訓練的目的至少有四種:

1)是鍛煉雙手的靈敏度與良好的感覺(聽勁);

2)是鍛煉肘底勁,因為它在動作的過程中始終要求要「松肩沉肘」,因為肘是勁力產生和蓄放的場所;

3)是「雙黐手」為詠春基本技術與自由搏擊之間的一個過渡地帶,也就是在「粘手」的過程中可以逐步進入搏擊狀態和境界;

4)是鍛煉良好的防護能力,由於詠春拳是近身搏擊之術,因此對防禦技術提出了極高的要求,而通過此正確的雙黐手訓練則正好可以滿足此項要求。

 

推薦閱讀:

詠春拳肘底力訓練和藤條勁訓練圖文
「太極拳」和「詠春拳」這麼出名的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傳統武術「隱」文化
詠春——控制
為什麼詠春拳的三板斧是攤、膀、伏?

TAG:詠春 | 套路 | 解釋 | 詠春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