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披露中國家庭教育痼疾:父母皆禍害.txt
第26節:媽媽再愛我一次(1) Vip! New!第27節:媽媽再愛我一次(2) Vip! New!第28節:媽媽再愛我一次(3) Vip! New!第29節:我想有個家 Vip! New!第30節:家庭矛盾讓我不想結婚生子 Vip! New!第31節:母親認定我是禍害(1) Vip! New!第32節:母親認定我是禍害(2) Vip! New!第33節:如此"愛"我的父親母親(1) Vip! New!第34節:如此"愛"我的父親母親(2) Vip! New!第35節:如此"愛"我的父親母親(3) Vip! New!第36節:我媽連我買書都管(1) Vip! New!第37節:我媽連我買書都管(2) Vip! New!第38節:10%的傷,100%的痛 Vip! New!第39節:無原則遷就造就霸道孩子(1) Vip! New!第40節:無原則遷就造就霸道孩子(2) Vip! New!第41節:希望你能尊重我的生命 Vip! New!第42節:究竟是誰放逐我們的青春到荒原?(1) Vip! New!第43節:究竟是誰放逐我們的青春到荒原?(2) Vip! New!第44節:究竟是誰放逐我們的青春到荒原?(3) Vip! New!第45節:我的父親就是王法! Vip! New!第46節:我是一個優秀的自卑女孩(1) Vip! New!第47節:我是一個優秀的自卑女孩(2) Vip! New!第48節:不要碰我的東西!(1) Vip! New!第49節:不要碰我的東西!(2) Vip! New!第50節:誰都不在乎(1) Vip! New!第51節:誰都不在乎(2) Vip! New!第52節:誰都不在乎(3) Vip! New!第53節:我想離開他們(1) Vip! New!第54節:我想離開他們(2) Vip! New!第55節:23歲懶小伙餓死家中 Vip! New!第56節:是誰把我教育成了同性戀(1) Vip! New!第57節:是誰把我教育成了同性戀(2) Vip! New!第58節:是誰把我教育成了同性戀(3) Vip! New!
編輯推薦 李戡戡亂記作者:李戡類別:教育[全文閱讀 輸在起跑線上的哈佛男孩作者:於智博等類別:教育[全文閱讀 好孩子需要「壞」父母作者:[德]提..類別:教育[全文閱讀 天才是訓練出來的作者:薛涌類別:教育[全文閱讀 慢養2:給青少年一個好性格作者:黑幼龍類別:教育[全文閱讀 美國TOP 60名校逐一點評作者:張旭類別:教育[全文閱讀 放養孩子作者:[美] ..類別:教育[全文閱讀 影響你一生的名人演講2作者:俞敏洪等類別:教育[全文閱讀 做個80後好家長:新家長的教子手冊作者:東子類別:教育[全文閱讀 好媽媽影響孩子的一生作者:宿春禮,..類別:教育[全文閱讀專題精選·國內最頂尖的領導力圖書·九型人格—歐美明星解析·吳淡如《幸福沒有密碼》·解讀麥家密碼小說《風語》·徐小斌:中國版阿凡達·《真假紅樓夢》揭秘大觀園·令姚晨、麥家落淚的《酥油》專題編輯mimzy給mimzy留言。。。 關於騰訊 | About Tencent | 服務條款 | 廣告服務 | 騰訊招聘 | 騰訊公益 | 客服中心 | 網站導航Copyright ? 1998 - 2009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騰訊公司 版權所有 第1節:序言(1) 序言 行動才能改變! 這是一個絕對和你我有關的話題,這是一個大家都不能迴避的問題。豆瓣網"父母皆禍害"小組的出現對社會是一件大好事,它讓我們從未如此全面地看到孩子們的痛苦,也從未如此深刻地認識家庭對孩子的傷害。
這對孩子來說是個悲劇,這對我們家長來說也是一個悲劇! 作為已經為人父母或即將為人父母的你來說,無論你多麼委屈、多麼無奈,你都不能迴避"我是不是也在"禍害"孩子呢"這個問題。 孩子的痛苦是真真切切的 今年八月初,我在報紙上看到了有關這個小組的報道,媒體的觀點不盡相同,但主要分為三類:一類批評孩子無德,一類指責父母無知,一類理解雙方無奈。 究竟誰是誰非呢?我帶著疑慮上了豆瓣網,註冊了網名"天涯",小心翼翼地走進了"小白菜"們(在家中受到傷害的組員)的小窩。 通過豆友AT的"入組必讀",我看到了一個又一個"小白菜"的真情告白,心情越來越沉重,直至被拋向無底的深淵…… "誰差點被父母殺掉的?我先說,某年,我媽想要殺死我,未遂。我當時已經暫時昏厥了幾秒,眼睛全黑,什麼都看不見,差點就死掉了。那年我上小學。" "在姐姐反抗而遭到更狠毒打的情況下,我居然在旁邊看著自己的書大氣都不敢出。" "暴力向來都是毫無理由地突然降臨到我頭上。沒有理由,不需要理由,我甚至習慣了這一點。我經常是靠幻想撐過來的。我是一台機器,是鋼鐵做的,不怕疼,沒有情感,是冰涼的。""我是個女孩兒,以前我很胖,我媽媽對於我的肥胖總是冷嘲熱諷,甚至當著她的同事罵我是豬。"
"我媽說:"要不是我,你還比不上一隻流浪狗。"" "我真的受不了了,想自殺。" …… 看到這裡,我似乎進入了"小白菜"們的情感世界,體會到了他們的痛苦、無奈、掙扎、絕望。此時,誰是誰非對我已經不那麼重要了,重要的是,這些感受是真實的,是當下存在的。我們不能忽視這種存在。 這裡聚集著上萬人,這裡到處都是痛苦的哭泣和哀號,這裡充滿著絕望的求救和呼喚。這裡的生活暗無天日、孤立無援,這裡隨時都可能有人受傷致死,有人放棄生命。這僅僅是一個網路小組嗎?聯想到汶川地震和舟曲泥石流,這些"小白菜"遭遇的不正是一場災害嗎?一場不容易被看見的精神災害! 有人說過,當我們的同胞過著我們不能認同的生活時,如果我們還無動於衷,那我們還有什麼資格去指責他們呢? 在災害面前,我們需要的不是評論而是立即行動。第2節:序言(2)
8月18日,良知的召喚讓我們一群志願者走到了一起,我們試著在小組裡發了一個徵集"一幫一"求助者的貼子,沒想到反應十分熱烈。一段時間下來,幾十個"小白菜"接受了不同程度的心理輔導,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效果。 深入接觸後我們更加痛心--我們80後和90後的孩子們,在和父母之間發生衝突的時候,除了自己挺著熬著之外,很難找到家庭之外的社會支持系統--也就是能幫助哪怕是傾聽他們的角色。他們和父母衝突了、被父母打罵了,沒有地方傾訴,也沒有地方調節情緒、聽取建議。這是很可憐的,也是很可悲的。 一次,我在北京一個涉外小學見到一個孩子,他好像和家人相處不開心,學校老師知道後第一反應就是找到一個心理醫生的電話,交給孩子的父母,說你們分別去看看心理醫生。這種事情,在中國的普通學校,我從來沒有看到過。原來情緒好不好,心裡舒不舒服,在我們看來不算什麼,可是在老外看來就是大事,就像生了病一樣,要立即找專業人員來治療。 專家還告訴我們,在歐美、日本,以至於中國台灣、香港,學校或社區都會有社會工作者,人們在家庭中遇到問題之後,隨時可以在這些地方尋求幫助,得到關懷和呵護。看來,當我們疲於改善物質生活的時候,我們還有一個貧窮的方面,那就是我們的精神生活。我們的社會什麼時候才能關注到這個久違光明的角落呢? 不得不信:很多父母禍害了孩子 那麼這些孩子的痛苦是誰造成的呢? 我的研究表明,絕大多數都是家長不適當的教育方式造成的。對於成人之前的孩子來說,家長在家中一直處於強勢,家長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是佔主導地位的,超過了社會和學校。國內外的教育理論都指出,孩子性格、習慣、能力、觀念等方面都主要是在家中形成的。由此可見,即使當我們為自己的孩子不懂感恩、沒有道德而抱怨的時候,我們也應該認識到那是我們播種的"因"所結成的"果"。還有的人說孩子反叛也是造成和父母衝突的原因。沒錯,可是如果家長和孩子有良好的關係,孩子還會那麼反叛嗎? 我們也許會指責那些已經成人的"小白菜"不懂得體諒父母,不能用愛去接納父母,這個我是同意的。可是我發現,對於某些"小白菜",當他們被"禍害"之後,他們根本上失去了愛的能力--未曾體驗過別人的愛,也不曾知道什麼是愛,他又哪裡有經驗、哪裡有力量去愛他們的父母呢? 反觀這些被"禍害"孩子的家長,除了一少部分確實對孩子根本沒有感情之外,其餘的都是要麼好心辦錯了事,要麼下意識地打罵泄氣,要麼是覺得控制孩子是應該的。當然,小組"小白菜"這個群體個性敏感,易受傷害也是原因之一,但不是最初的起因。小組裡還有很多父母,他們也備受親子關係的折磨,千辛萬苦地尋覓著解藥。更多的是那些小組之外的父母,他們"禍害"了孩子,但是也許還沒有察覺他們正在失去自己的孩子。
在我訪談時不止一個專家指出,家長"禍害"孩子是事實,但是實際上家長也被"禍害"了,是被時代、社會和傳統"禍害"的,這是中國當下一個嚴峻的綜合性社會問題,不是哪一個家長的問題。 痛苦的不僅僅是孩子,還有這類孩子的家長。在不良的親子關係中,一定不會存在快樂的家長。想處理好的處理不好,很痛苦;以為自己處理好了而孩子很痛苦的,家長也不可能快樂。這些家長基本上分為兩類:一類是歸因於自己,但是苦於找不到方法,解決不了問題;另一類是歸因於孩子,和孩子鬧得你死我活。前者是無法,後者是無知。 我針對小組的問題親自訪談了20多位專家學者,獲得了多角度的意見,初步看清了家長被"禍害"的原因,綜合起來有五個方面: 一是社會發展太快。中國的改革開放碰上了信息時代,50後父母遭遇了有史以來最大的挑戰。比起上一代,80後適應時代的速度更快,獲得信息的渠道更廣,由此兩代人之間便產生了方方面面的衝突,父母的權威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二是教育底蘊不足。針對這個變化的時代,我們沒有配套的文化體系,缺失道德信仰,上一輩也沒有傳下來有效的教育方法,於是造成家庭教育中蠻幹無知的局面。 三是傳統文化包袱。 現在,中國越來越講平等了,可是受傳統觀念的影響,父母們還沒有學會遇事商量的習慣,還總在孩子面前擺威風,事事為孩子做主,這也是矛盾的源泉。 四是獨生子女新政。獨生子女政策破壞了原有的教育規律,比如孩子之間的競爭和合作等,而50後家長又沒有學到新的教育方法,於是在與獨一代80後的關係上自然就會出現問題。第4節:序言(4) 五是應試教育頑疾。我們的應試教育,綁架了孩子,綁架了家長,當然也綁架了老師和校長。在教育資源稀缺的現實中,在功利教育的氛圍里,家長沒有辦法不為孩子的教育機會和就業機會而擔心,甚至為孩子提出過高的目標,矛盾和衝突也就自然產生了。 別以為你可以置身事外 現在小組成員雖有2.6萬多人,但這肯定不是中國問題家庭的全部,只可能是巨大冰山之一角,這個災害的波及面一定更大更廣。作為中國社會的一個細胞,你的家庭中也一定會在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上發生著類似的問題,只是你尚且沒有認識到而已。等你看完了這本書,你就會找到自己錯誤行為的影子。 社會上的這些問題家庭每時每刻都在製造痛苦,都在折磨人性。這是我們共同的問題,是我們共同的苦難。這會使我們高喊"國家富強了"的聲音變得蒼白無力。同時,由這些家庭輸送到社會上的孩子,都成了傳播痛苦的種子,甚至可能成為自殺和犯罪的定時炸彈。一個從黑暗家庭中走出來的靈魂,又怎麼能夠向社會輻射光明、傳播希望呢? 如果我們國家擁有了很高的GDP(國民生產總值),卻擁有極低的GHP(國民幸福總值),那對於全體國民來說,是喜訊,還是悲劇呢? 家庭,是我們社會的細胞,當一個社會生產著如此之多的病態細胞的時候,我們能說這是一個健康的社會嗎? 方法總比問題多 良知告訴我們,這種生活不應該屬於我們的同胞。我們不能接受這樣的一個現狀,我們要改變!我們要自己改變,我們要幫助別人改變。沒有共同的快樂,我們就不會有快樂;沒有共同的和諧,我們也不會有和諧。這些家庭都是受害者,他們需要的是幫助,而不是指責。
這一領域的專家學者,從未有像今天這樣關注同一個事件。
如何解決"小白菜"們當下的問題呢? 專家們呼籲"小白菜",尤其是80後要自救。這在心理學和社會學方面有很多成熟的方法,在本書的案例分析和專家學者訪談部分都有提供。更重要的還有,對於那些已經或即將成為父母的80後,要設法避免繼承上一代的"遺產",重蹈覆轍,繼續"禍害"下一代。 專家們呼籲天下的父母,要自查、要覺醒,要與時俱進,要學習方法,要更新觀念。而應該持有什麼樣的方法和觀念呢?本書中也做了大量的探討。 正像小組一個豆友所述:"父母不正確的教導方式也是父母的父母"教授"給他們的,他們不自覺地運用在我們身上。我們發現了錯誤,所以不能把錯誤延續下去,要把它扼殺在自己身上。" 我們是來共同面對這個問題的,這是我們共同的問題,不是哪一個家庭的問題。我們要有智慧去超越這個時代,去在我們這一代解決這些問題。我們要去尋求外界的資源,更重要的是,我們要開始自救。 讓我們共同行動起來,手拉手,肩並肩,共同呵護,共同改變,一起在家庭關係領域"抗震救災",恢復重建我們健康幸福的精神家園! 從此,父母不再是"禍害"! 王占郡 2010-9-29 於北京第5節:前言 當父母之愛成為"禍害"時(1) 前言 當父母之愛成為"禍害"時 "父母皆禍害",是一個網路小組的名字,創建於2008年1月18日。這裡聚集了一群在父母子女關係中受到挫折、苦苦思索出路的年輕人,他們在小組裡自稱"小白菜"。截至2010年9月9日小組註冊成員超過了25000人。 這個名字出自英國作家尼克·霍恩比的暢銷書《自殺俱樂部》,少女傑絲在姐姐出走後,與陷入神經質的母親及任教育部長的父親關係越發緊張,在小結自己失敗的青春期時,傑絲如是說。2006年,張坤將這本小說翻譯成中文,並推薦至豆瓣網。雖然這個小組的名字聽起來相當大逆不道,但他們在創建宣言里強調:"反對不是目的,而是一種積極手段,為的是個人向社會化進一步發展,達到自身素質的完善。我們不是不盡孝道,我們只想生活得更好。在孝敬的前提下,抵禦腐朽、無知、無理取鬧父母的束縛和戕害。 這一點需要技巧,我們共同探討。"(以上綜合百度百科等整理) "父母皆禍害"這個話題太大、太沉重,真正有敏感度的媒體工作者會發覺,這個組裡現有的二萬多人本身只是開始。下面是一個巨大而黑暗的冰山,挖掘這個冰山,把"人"的價值和尊嚴從"家庭"獨立出來、解放出來,這需要社會科學和醫學學者、新聞媒體等各方面通力合作,作為一個方向來長期關注。這個組不是一個奇觀,它的存在基礎在每個人腳下。 2010-07-25 20:59:24 小組文摘--來自豆友: AT 來自"父母皆禍害"小組成員內心的獨白: 高考前三天我爸打我,我就砸了點東西,被他們送進精神病院。 我一直覺得我只有媽沒有爸,我爸的存在只是讓我知道生活是件悲哀的事…… (我爸媽教育的最大成果就是)我一點都不喜歡活著,痛苦且充滿恐懼,假如給我重新選擇的機會,我一定選擇從未活過。人生真沒什麼好的。 雖然我從小就恨我媽,覺得她脾氣不好,偏執,極端,情緒化,花心。但自從24歲以後,我不得不承認,我根本就是她的一個翻版,我完全繼承了她的壞脾氣:偏執,極端,情緒化,花心……最悲哀的事情莫過於此,你最看不起的人,你卻發現,你跟她是一模一樣的。 我發誓,我一定要做到比她更成功,讓她閉上嘴,我不需要他的承認,雖然我這一輩子都沒得到過他的承認……我會用錢羞辱她,哈哈!想想就痛快,用她最在意的東西去羞辱他。給她買更好的車,更好的房子。讓她過更好的物質生活……卻讓她沒有任何精神生活……我發誓! 第6節:前言 當父母之愛成為"禍害"時(2) 從小我們就被逼著好好學習,努力向著他們心目中的方向前進,不準這個,不準那個…… 我爸對我去哪兒都要跟蹤,做什麼都要窺視,去哪做什麼,都要盤問,自己的包和房間都要不定期地被搜查,就是為了將我的一切掌握於股掌間。 …… 以上內容來自"父母皆禍害"小組成員的發言,誰能保證我們的孩子沒有這樣的心聲呢?這令我們心寒,也令我們膽顫--我們是不是也在用愛的名義"禍害"我們的孩子呢?很有可能,看看本書裡面活生生的例子吧,它們將作為一面面的鏡子,讓我們看看自己的行為和想法是不是真的都是對的!寧可信我們有,不可信我們無!看看這些痛苦的孩子的遭遇吧,聽聽專家們的聲音吧,也許,你將從此認識一個你以前從來沒有聽過和想過的世界。而這個新的世界,也許會給我們自己和我們的孩子帶來成長和新生! 如何毀掉你的孩子 (小組裡這個貼子,就像一面鏡子,讓我們家長看看:我們是不是走在了錯誤的路上?--編者) 其實,禍害孩子並不難。要想毀掉自己的孩子,首先應該做的是摧毀孩子的自尊,將孩子貶到卑微的地位上,具體方法有這樣幾條: 1.讓孩子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行。如學習不行,長相不行,交際不行,幹家務不行……總之,他沒有行的地方。 2.經常拿比他"行"的人刺激他。如要常說"看人家××,從不讓父母操心!" 3.把自己塑造成孩子的犧牲者。這樣會使孩子產生罪惡感,而一個有罪惡感的人往往採用自暴自棄的方法度過一生。具體方法舉例如下:經常告訴孩子,自從有了他,你連電影也沒看過,你為他操碎了心,都累出XX病來了,如果不是為了照顧他,自己早就在事業上有大發展了。 4.和孩子說話時要挖苦要吼叫。口氣決不和藹,切不可商量,聲音要高,如果還能配合一些諷刺的辭彙則更佳--你真蠢,沒見過你這麼傻的,怎麼生了你這麼個東西等。 5.決定孩子的一切,不給他一點兒自由。孩子的行蹤你要密切注視,如果有日記一定要設法查看,他如果有信件,一定要審查。這樣做能在他心裡造成他不是人的感覺,造成他是一個受人操縱的木偶的感覺。一個懷疑自己不是人的人是絕不可能奮發上進的。 6.學會拿孩子出氣。單位上遇到不順心的事,回來後要想方設法找理由給孩子潑狗血。無論什麼事都歸於孩子的過錯然後教訓他,並制止他流眼淚。這樣做可以有效地打擊孩子的自尊心,增強孩子的自卑感。 7.當眾讓孩子出醜。前6條都是在家庭里的"單練",真正要徹底毀掉他,這第7條才是撒手鐧。你一定要當著外人損他,讓他無地自容。從心理學角度講,這樣做能使一個人產生懼怕社會的心理,產生自慚形穢的感覺,這樣他就很難立足於社會了。 如果你掌握了以上7條中的3條,就基本上可以毀掉自己的孩子了。當然,還得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做到運用自如,這樣才能將你的孩子徹底毀掉,使他終身一事無成,而你這一切都是為了孩子,都是因為你"愛"孩子。 (轉載貼,來自豆友:leonpu,有刪節,原文作者不詳--編者注) 第7節:第一篇 釐清父母的愛與非愛(1) 第一篇 釐清父母的愛與非愛 耳熟能詳的一句話"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受到小組的拷問,仔細想來,這個命題和"父母皆禍害"一樣是絕對的,是不成立的。看來父母對孩子確實可能有愛的行為,也可能有非愛的行為,愛和非愛可能發生在不同的父母身上,也可能發生在同一個父母身上。 如何分清愛與非愛,對於我們做合格父母無疑是非常重要的。 父母的假愛、錯愛和真愛 百度百科:愛,是一種發自於內心的情感。愛最佳的定義可能是主動行動,以真心對待某個生命體或物體,使其整體得到快樂。愛是無私的給予,包括物質、感情、行動等形式。 (于丹:心理學上定義的非愛行為--說是愛,其實不是愛) 心理學上有一種界定,說現代人的交往中,有一種行為叫做"非愛行為",什麼意思呢?就是以愛的名義對最親近的人進行的非愛性掠奪。這種行為往往發生在夫妻之間,戀人之間,母子之間,父女之間,也就是世界上最親近的人之間。 夫妻和戀人之間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場面:一個對另一個說:你看看,我就為了愛你,放棄了什麼什麼;我就為了這個家,才怎麼怎麼樣,所以你必須要對我如何如何。 不少母親也經常會對孩子說:你看看,自從生了你以後,我工作也落後了,人也變老變醜了,我一切都犧牲了,都是為了你,你為什麼不好好念書呢? 所有這些,都可以稱為非愛行為,因為,它是以一種愛的名義所進行的一種強制性的控制,讓他人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 我曾經看到有一本寫如何為人父母的書,作者是一個英國的心理學女博士。她在書的開頭說了一段非常好的話。她說: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儘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 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距離和獨立是一種對人格的尊重,這種尊重即使在最親近的人中間,也應該保有。 (來自豆友:Blade wang (累的惰性程序員)) 什麼是假愛? 空海(惟傳)法師 假愛是愛的裡面有很明顯的不良動機,以及不正確的企圖心,愛的目的是很明顯的,只是外麵包著糖衣;讓我們看不到而已。 第8節:第一篇 釐清父母的愛與非愛(2) 例如有些人因為要捕魚,所以撒一些魚餌給魚吃,讓那些魚以為你們對他很好,讓它有美食可以吃,於是一些魚就群涌過來,這時候捕魚的人就撒下漁網,將那些魚一網打盡。前面撒魚餌的行為跟後面讓魚的遭受苦痛、災難,如此前後不一的作為叫做假愛。 假愛很明顯的一個情況就是:愛裡面有不正確且不良的企圖心。如果你提高警覺的話,就不會上當。所以假愛還比較容易預防,但錯愛就很難預防。 (父母們要小心了,如果你對孩子的愛是建立在孩子為你傳宗接代、光宗耀祖、養老送終的話,那麼你的愛是不是也是有企圖的了呢?--編者注) 什麼叫做錯愛? 錯愛的情況相當普遍。假愛與錯愛之間有一個很明顯的相異點,在於假愛是有明顯的不良動機,而錯愛沒有明顯的不良動機,假愛有明顯的不良居心,錯愛則沒有明顯的不良居心,甚至很多錯愛的出發點完全是來自於善心善意、慈悲好意。 為什麼來自於慈悲、善意的愛,會形成一種錯愛呢?最主要是因為裡面含有很強的主宰欲即控制欲,錯誤的愛最明顯的結果,是會導致彼此或是一方很痛苦。因為錯愛不容易覺察,我們一般人每天可能犯錯愛、被錯愛,但我們卻不知道。一個很重要的檢驗標準就是:如果你覺得自己很誠心、很誠意的在為對方好,但是對方卻不領情、很痛苦、很沮喪,那就值得我們靜下來剖析,到底我哪裡錯了?很可能存在錯愛,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錯愛:大鵬鳥的啟示。有一隻大鵬鳥飛到城區的郊外,國王沒有看過這麼大的大鵬鳥,所以就下令把那隻大鵬鳥請(其實就是抓--編者)到宮中來。國王也是很讚歎、很欣賞,覺得實在太棒了,就在皇宮裡面擺出最好的山珍美味佳肴,要請大鵬鳥來吃。但是大鵬鳥一口也吃不下,國王於是納悶地說:我用這麼好的佳肴美食給你吃,你竟然不賞臉!好了!再端出美酒加咖啡給這個大鵬鳥飲用,但是大鵬鳥還是一樣不喝。 (最後,這隻大鵬鳥活活在國王的愛中被折騰死了。父母如果用孩子不需要的愛來愛孩子,那麼孩子也可能成為一隻被害的大鵬鳥,你想過這個問題嗎?故事原型應來源於《莊子》。--編者) 親子之間的錯愛有哪些型態? 為什麼有些父母親自認很愛小孩子,小孩子要什麼都給他們最好的,然後栽培他們,為什麼小孩子還那麼的叛逆性呢?很多的父母親不知道原因在哪裡?我們今天就透過一些時間跟大家解析,讓你能夠清楚的看到。 親子之間的錯愛有: 附屬品。認為小孩子是我生的、我養的,乖乖聽父母親的話是理所當然,所以就把小孩子當作私人財產、當作是附屬品。 第9節:第一篇 釐清父母的愛與非愛(3) 不平等。用命令、權威的方式對待小孩子而欠缺尊重,小孩子內心會積壓很多的不平衡跟不滿,但是又不敢講。 控制欲。雖然你很關心、愛護小孩子,但是你的主宰欲很強,你會認為自己很民主。但是小孩子感受到自己可以選擇的空間卻很有限。 溺愛。小孩子要什麼給什麼,滿足小孩子的各種所需,讓小孩的慾望愈來愈大。漸漸的就認為父母親、別人對他好是應該的。有一天當你不能滿足他的欲求時,他就認為你這個父母親不好,甚至會抱怨,如果你跟他發生口角衝突,他甚至會回你一句話:"誰叫你要生我?"但是你有沒有看到這是因為他們從小被錯誤的溺愛方式寵壞了? 代勞。 另外一種溺愛的方式,是認為小孩子還小不懂事、不會做事情,所以家裡什麼事情都不讓小孩子去做。或是小孩子做事太馬虎、太潦草,沒有符合父母親的標準,所以沒有讓小孩子自己去做去嘗試。包括小孩子的書包也要幫他們整理(長大了去面試去找工作都陪著,甚至找對象都代勞了--編者)。表面上你好象很疼愛這個小孩子,但是有沒有看到你這樣造 成小孩子欠缺歷練、成長的機會,讓小孩子的成長延緩,養成依賴性、心靈沒有成長,你讓小孩子吃不了苦,沒辦法受風吹雨打,經不起境界的考驗歷練,這是因為從小就被父母親的溺愛、錯誤的愛所影響,你沒有看到嗎? 順我則是,逆我則非。這種錯愛,通常一般人很不容易看到。如果小孩子所展現出來的,不符合我制定的框框標準的時候,就認為小孩子叛逆、不聽話、不乖,事實上未必真是如此。如果小孩子展現出來符合你的框框,你就認為這個小孩子好乖、好聽話。問題是真正有智慧、有才華的小孩子,往往具有獨立的思考判斷力,但父母親卻看不到這一點。 父母不斷奶。還有,父母親本身心智、心靈不成熟,本身就有很強的依賴性,但是不自知。小孩子走到哪裡,你就遙控到哪裡,你就跟到哪裡。上小學的小孩子大概還可以接受,上了中學之後,他就覺得處處受到父母的掌控、牽制,那一種叛逆性就出來了。所以父母親就會說我這麼的愛你,你要什麼我都給你什麼,但是父母有沒有看到是我們自己欠缺獨立,我們自己要依賴,結果是透過愛小孩子來抓取你的所依,這樣被你所抓的小孩子會很苦。 什麼是真愛? 真正的愛就像冬天的太陽,給你溫暖、給你生命的動能,但不會主宰你,甚至讓你感覺不到它的存在。真正的愛就像和風、空氣一樣,給你生命中不可欠缺的新鮮空氣,讓你的生命能夠活著、蹦蹦跳跳。雖然你不知道感恩空氣對我們生命的重要,但是空氣還是一樣照常的供給,而且無怨無悔,這就是真正的愛。 第10節:第一篇 釐清父母的愛與非愛(4) 真正的愛像我們共同母親--地球一樣,承載萬物、長養萬物,功成而不居,任眾生奔跑、任眾生踐踏,眾生很少或從來沒有向這位媽媽說聲:謝謝!但是這位地球母親,她照樣無怨無悔,默默的奉獻、養育著我們,這就是真正的愛。真正的愛像虛空一樣,包容現象界的一切,也接納眾生的貪瞋痴,真正的愛帶給你安詳快樂、解脫自在。讓我們大家一起互相勉勵,實踐真正的愛回饋這個世間,實踐真正的慈悲回饋這個世間。 假愛跟真愛的區別? 假愛有明顯的不良動機,真愛完全不會有不良的動機。假愛是利用眾生來滿足他的慾望、滿足他的需要;真愛裡面不會有利用眾生之心,他是愛護一切眾生。 真正的愛是無條件、無所求,但是要做到這個境界不容易,需要下功夫去聞思修,需要心靈的成長。錯愛有很強的主宰欲跟佔有慾,而真愛沒有主宰欲、佔有慾,他自己喜歡自由,也給予眾生自由,充分的尊重每一個眾生。錯愛裡面含有很強的我所、我的,而真愛所展現出來的是無我、無我所求,沒有那一種我的那一種觀念,不會把小孩、另一半當作是私人的財產。他是用平等心來對待家人,這是真正的愛。 假愛、錯愛裡面都是隱藏著恨。當你付出很多,而沒有得到你預期所要的結果時,很容易就由愛產生恨;真愛裡面不管再怎麼樣都沒有恨,愛就是很單純,不管你面對任何人,他就是沒有任何的私心,這就是真正的愛。 錯誤的愛會相纏縛,是一種相依賴、相纏縛。你愛對方,也要對方來愛你;你要纏住對方,也要對方來纏住你,這會導致痛苦、憂悲苦惱,真正的愛沒有任何的纏縛,他自己喜歡自由,也會給予眾生充分的自由。他自己希望解脫,所以也不會去纏縛眾生、束縛眾生,將心比心,我不希望自己受纏縛,也不希望去纏縛別人,所以那一種愛裡面是很純然的、沒有束縛,這就是真正的愛。 錯誤的愛裡面含有溺愛,對待小孩子的溺愛,讓小孩子欠缺成長的機會,欠缺接受環境磨練、歷練的機會,更嚴重會形成小孩子的不成熟,然後再跟父母親繼續相纏縛。真正的愛是沒有溺愛,你一樣會很關愛眾生、關愛小孩,但是你的愛是協助眾生勇於接受各種歷練,你的愛是協助眾生勇於接受各種考驗、挑戰,你的愛是協助眾生心靈成長,能夠真正的開啟智慧,能夠獨立、自我負責,能夠有慈悲心去善待一切眾生,真正的愛是協助眾生成長、成熟、解脫、自在。 錯誤的愛有可能是你很有慈悲心,出發點也是善良、善意的,但是你用 幫助孩子的方式害了孩子。真正的愛是有慈悲、有智慧的,這就是佛教所強 第11節:第一篇 釐清父母的愛與非愛(5) 調智慧的可貴,慈悲心很好,但是不要忘了,要建立在解脫道上,真正的菩薩道是建立在解脫道上。真正的慈悲是跟智慧相結合,真正的愛跟智慧結合起來,就不會有假愛、錯愛了。 假愛與錯愛有一個很明顯的情況,就是結果會導致自己痛苦,或是對方痛苦,或是彼此都痛苦。而真愛就沒有這些狀況,真愛是當事人本身很快樂,一樣不會帶給所愛的對方痛苦。錯誤的愛會導致痛苦,真正的愛是帶來幸福快樂、解脫自在。 (有多處刪節,小標題有改動,並替換了部分大陸常用詞--編者注) 第一次參加家長會,幼兒園的老師說:"你的兒子有多動症,在板凳上連三分鐘都坐不了,你最好帶他去醫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兒子問媽媽,老師都說了些什麼,她鼻子一酸,差點流下淚來。因為全班30位小朋友,只有她的兒子表現最差;惟有對他,老師表現出不屑。然而她還是告訴她的兒子:"老師表揚你了,說寶寶原來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鐘,現在能坐三分鐘了。其他的媽媽都非常羨慕你的媽媽,因為全班只有寶寶進步了。"那天晚上,她兒子破天荒吃了兩碗米飯,並且沒讓她喂。 兒子上小學了。家長會上,老師說:"全班50名同學,這次數學考試,你兒子排在第40名,我們懷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礙,你最好能帶他去醫院查一查。"走出教室,她流下了淚。然而,當她回到家裡,卻對坐在桌前的兒子說:"老師對你充滿了信心。他說了,你並不是個笨孩子,只要能細心些,會超過你的同桌,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說這話時,她發現,兒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滿了光亮,沮喪的臉也一下子舒展開來。她甚至發現,從這以後,兒子溫順得讓她吃驚,好象長大了許多。第二天上學時,去得比平時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長會。她坐在兒子的座位上,等著老師點她兒子的名字,因為每次家長會,她兒子的名字總是在差生的行列中被點到。然而,這次卻出乎她的預料,直到家長會結束,都沒聽到他兒子的名字。她有些不習慣,臨別去問老師,老師告訴她:"按你兒子現在的成績,考重點高中有點危險。"聽了這話,她驚喜地走出校門,此時,她發現兒子在等她。 走在路上,她扶著兒子的肩膀,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甜蜜,她告訴兒子: "班主任對你非常滿意,他說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點高中。" 高中畢業了。第一批大學錄取通知書下達時,學校打電話讓她兒子到學校去一趟。她有一種預感,她兒子被第一批重點大學錄取了,因為在報考時,她對兒子說過,相信他能考取重點大學。兒子從學校回來,把一封印有清華大學招生辦公室的特快專遞交到她的手裡,突然,就轉身跑到自己的房間里大哭起來,兒子邊哭邊說:"媽媽,我知道我不是個聰明的孩子,可是,這個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賞我……儘管那是騙我的話。"聽了這話,媽媽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幾年來凝聚在心中的淚水,任它流下,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第12節:第一篇 釐清父母的愛與非愛(6) (小組網摘,作者不詳--編者注) 你若愛她,讓你的愛像陽光一樣包圍她,並且給她自由。 --泰戈爾 一個人被人愛是幸福的。 嬰兒躺在媽媽的懷裡,那是他最溫暖,最安全,最舒適的地方。小學生回家,有關心他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在門口張望。他也許不懂得這份愛的可貴,但,一旦他流落在街頭,像安徒生童話里賣火柴的小姑娘,一定會感到被人愛有多幸福。 愛是幸福的源泉,是力量的源泉,是家庭和社會的粘結劑。可是如果愛的方法不對頭,愛也可能帶來怨恨,甚至帶來悲劇。這是多麼可悲啊,幸福和力量的源泉怎麼會變成了怨恨的呢? 這樣的例子點也不少見。父母要子女學工科,可是子女想要學文科;父母要子女尋找符合他們標準的對象,但是子女另有所歡。特別是牽涉到戀愛等感情強烈的問題,衝突可能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最後釀成悲劇。梁山伯祝英台的故事,今天還不斷在重演。更多的是因為婚姻觀點不同,鬧到父子母女反目成仇。父母愛子女並沒有任何私心,都是為了子女能過上好日子.可是事與願違,誰能料到事情會發展到對一切人都不利的結果呢! 就拿婚姻作例子,父母的眼光未必永遠是對的。當然子女也未必都對。但侵犯別人的自由永遠是錯的。父母干涉子女的婚姻,用一個未必正確的理由去做一件一定是錯的事,結果多半是很糟糕的。 彼此尊重不可少,尊重什麼?尊重對方的自尊心。如何才算尊重了對方的自尊心?最簡單的解釋就是不妨礙對方的自由。父母為什麼會幹涉子女的自由?因為父母總認為子女比自己低一等,管子女是天經地義的事。所謂管,就是限制人的自由。可以說,干涉人的自由和不尊重人是同意語,反過來也是對的。尊重別人一定不會去干涉人的自由,很少有子女干涉父母自由的事,因為子女總認為父母是應該被尊重的,所以尊重人,確切地講,就是給人以自由。 尊重每一個人的基本權利,這裡沒有什麼深奧的道理,即使沒有文化的人也容易懂得。可是在中國這塊有幾千年人身依附傳統和等級觀念非常頑固的土地上,要讓每一個人都明白這一點卻遠非易事。 孔子告誡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聖經里有一句類似的話:"己所欲,施於人。"從表面上看,前一句話是後一句的否定形式,似乎二者並不矛盾。但細分起來卻有重要的差別。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儒家道德信條的基礎。它的意思連小學生也能解釋:每個人不要對別人做他認為討厭的事。這一信條特別高超的地方是,它告訴人不要做什麼,而不是應該做什麼。它是從消極的一面敘述了人的道德守則。它強調了每個人無權干預別人的事務,尤其不能對人做他自己都不喜歡的事。它隱含著人與人平等的觀念。這與當今的人權觀念有內在的聯繫。人類歷史上發生過的各種罪惡,人壓迫人,人剝削人,損人利己,不都是違反了這一簡單的信條嗎?如果人人做到了這一信條,就會相安無事,天下太平。 第13節:第一篇 釐清父母的愛與非愛(7) "己所欲,施於人"是從善良的願望出發,對別人做好事,是從積極的方面去推行道德守則。好的道德守則,似乎不應該是消極的,更應該是積極的。一般而言,這樣的想法並不錯,然而這裡有一條根本的困難,即你未必知道別人需要什麼。萬一你錯誤估計了別人的喜好,就可能好心辦了壞事。 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則有所不同。即使你錯誤估計了別人的喜好,你只是"勿施於人",並不會對別人有所傷害。 "己所欲,施於人"造成對別人的傷害,可以舉出許多例子。敬酒也許是我們最經常遇到的一例,自己喜歡吃肥肉便叫他人也吃,也是一例。這些都是小事,無傷大雅。(小組裡的一個媽媽20年來要求一吃韭菜就噁心的兒子吃韭菜,則是另一個例子。--編者) "己所欲,慎施於人"恐怕是一個比較適當的信條。 人權是與特權相對立的觀念。一部分人有了特權,其他人便無了人權。擁有特權的人不但"己所欲、施於人",而且己所不欲也施於人。如果人人都有了人權,意味著沒有任何人有特權。所以人權能成為法律和道德的基礎。(從而也應該成為家庭關係的基礎。--編者)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一儒家道德的信條,經歷了兩千餘年的實踐考驗,而今愈益顯出它的哲學智慧。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現在看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一句話,就可以使天下太平。 用仁的精神處理家庭關係,應該貫穿互愛的原則。儘管長輩愛下輩和下輩愛長輩的具體方式不同,但那是年齡的差別所致,而不是因為地位的不平等。可是在中國的專制主義道德中所提倡的三綱五常卻規定了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於是維持這種不平等的關係成為道德規範的基本功能,人間的悲劇由此而生。無論君王如何昏庸,臣子只有服從的份兒,君臣間的矛盾激化時,唯一合於三綱五常的解決辦法就是臣民的自盡,而不可以造反叛逆。子女孝順父母用後來二十四孝的標準,必須做到自侮自戕違反人性的程度。妻子服從丈夫也是無條件的,甚至要求嫁雞隨雞,嫁狗隨狗,非但沒有獨立的人格,連做人的起碼權利都喪失了。 這種道德要求並非孔孟的本意,孟子就說過:"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盡心》)。孔子所說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確切含義是君王必須按君王的規範來對待臣下,因而臣下也必須以相應的規範對待君王。否則君若不君,則臣可以不臣;父若不父,則子可以不子。所以君臣、父子,他們雖然地位不對稱,但權利和義務是對稱的,這裡暗含著平等的原則。孔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充分平等的概念,他從來沒有說帝王和老子可以例外。將儒家的平等仁愛改造成三綱五常是西漢時的董仲舒,從此儒學就變成了儒教,它不再是一種學說,而成了一種強加於百姓頭上而且不容懷疑的信仰。 第14節:第一篇 釐清父母的愛與非愛(8) 有人把自由理解為為所欲為。這是很大的誤解。恰好相反,自由是不干涉別人的自由。不論從家庭,社會,還是國際的範圍里來看,一個人的自由並不需要以減少他人的自由為代價,所以自由可以成為人的基本權利。所以我們要再次呼籲:給你所愛的人以自由。 (摘編自何宗思編、茅於軾著《給你所愛的人以自由》一書。--編者) 我們熟視無睹的家庭暴力 百科名片:家庭暴力,是指發生在家庭成員之間的,以毆打、捆綁、禁閉、殘害或者其他手段對家庭成員從身體、精神、性等方面進行傷害和摧殘的行為。家庭暴力直接作用於受害者身體,使受害者身體上或精神上感到痛苦,損害其身體健康和人格尊嚴。 中國政法大學田嵐、何俊萍兩位教授針對"家庭體罰子女現象"的調查顯示,近2/3兒童曾經遭受過家庭暴力。在接受調查的498名大學生中,54%的人承認自己在中小學階段經歷過家長的體罰;高達被體罰總數的71.38%。體罰的形式以父母手打腳踹為最多,佔到88%,藉助工具,如棍棒、皮帶、衣架等實施暴力的佔1.6%。從體罰的種類看,辱罵佔25.28%,罰跪佔16.36%,罰站佔13.38%,被父母逐出家門的佔4.09%。(摘自2005年05期《科學大觀園》,鄧興軍) 西安博愛兒童虐待預防與救助中心聯合西安交通大學曾對西安市城郊兩所小學300名小學生進行調查,結果顯示:60.14%的孩子曾被父母打罵、罰站,不許吃飯或睡覺等;6.52%反映曾經被家長打得鼻青臉腫;49.64%反映被家長輕微地打。而且情感虐待的"冷暴力"在我國家庭中的比例已達到28%。(摘自《西安晚報》,姚村社、宋潔) 家庭暴力對孩子造成哪些影響?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美國新罕不什爾大學家庭研究所一名負責人史特勞斯表示,童年受到體罰的人成年後容易對其配偶實施暴力。 據美國廣播公司報道,美國一個專家小組分析調查了過去60年有關"打屁股"的案例,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童年經常挨"屁板"的人們更容易滋生侵略性、反社會的行為,更容易虐待配偶和孩子。研究還表明,那些經常被打屁股的孩子逆反心理很強,反而更加不聽家長的話。 《西安晚報》(記者姚村社,宋潔)引述專家的報道說,兒童是一個脆弱的群體,兒童期的受虐經歷,對兒童青少年期與成年期的情感、行為都產生不利影響。即使沒有嚴重的身體傷害,長期的言語刺激、孤立和忽視以及不正確的引導,也都將給孩子脆弱的心靈留下陰影,造成孩子長期焦慮、抑鬱、易怒、精神異常、自尊心卑下等心理健康問題。甚至造成酗酒、吸毒、過早性行為、賣淫、反社會、攻擊行為等行為問題。 第15節:第一篇 釐清父母的愛與非愛(9) 加拿大華人吳櫻女士指出,父母往往是出於一時衝動打孩子,卻會造成不可彌補的嚴重後果。經常出現的七個問題是:說謊、懦弱、孤獨、固執、粗暴、怪僻、焦慮。 冷暴力是暴力的一種,其表現形式多為冷淡、輕視、放任、疏遠和漠不關心,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傷害。(百度百科) 你對冷暴力很陌生嗎? 不要說冷暴力與你無關,它就在我們身邊,發生在我們和親人相處的每時每刻,它的隱蔽性和不可感知性,使得其危害更加可怕。 不關注孩子情緒的冷暴力--孩子對媽媽說:"媽媽我肚子還是好疼好 疼。"媽媽對孩子喊了一句:"叫什麼,沒什麼大不了的,快睡覺!" 溝通失效的冷暴力--孩子:"媽媽,今天跑步我在全班得了第二名。"媽媽:"嗨呀,衣服怎麼搞得這麼臟,快去換個衣服洗個澡!" 忽視孩子的冷暴力--孩子:"媽媽,快來看啊,我做了一個手工!"媽媽:"沒那閑工夫,正事還忙不過來呢!" 威脅孩子的冷暴力--奶奶:"你再不聽我的話,我就讓你爸爸把你帶出去扔了。" 80後心中的冷暴力 就冷暴力一事,編者通過豆郵訪談了一位80後。 王占郡:我對你的冷暴力的提法很好奇,你舉幾個例子好不好? 小組網友(要求匿名):比如說小孩在做作業,有個題目不會做,問媽媽,媽媽說很忙,如果語氣不是很和藹的話,在小孩看來就是一種非善意的拒絕。父母吵架的場面被小孩子看到對孩子也是很大的傷害。小孩子取得好成績或者做了家務想要父母稱讚卻沒有得到。這三種情況都是冷暴力。 王占郡:這麼看來,冷暴力其實對於很多家庭來說,可能無處不在呢。 小組網友(要求匿名):這種隱蔽性,也就決定了它的危害性。很多有冷暴力行為的父母,對自己的教育評價都過高。很多父母覺得自己兒女平常像沒事一樣,其實孩子內心很痛苦。那些貌似"極端的案例"很可能就發生在父母們的身邊,只是父母們一無所知。 王占郡:你覺得冷暴力和家庭暴力相比危害如何? 小組網友(要求匿名):就我自身體會而言,冷暴力比打罵還可怕。 小時候(10歲左右)我不怎麼有零用錢,春節正好我一個姨媽生日,我就用壓歲錢給她買了一條絲巾。我媽看到說我偏心,怎麼不給她買一條?第二天我就很開心地去買,只是同款式已經沒有了,我只好買了一條同顏色不同款式的。結果回家送給我媽,我媽說了一句:"也太難看了吧。" 這件事好像微不足道,可是在我心中就是再也沒有給她買禮物的動力了。但是我媽因為自身一些經歷的緣故造成的冷漠我實際是能諒解的,但是試問哪個小孩聽到這種話能不受傷呢? 第16節:第一篇 釐清父母的愛與非愛(10) 王占郡:那你覺得孩子被冷暴力了,是誰的責任呢? 小組網友(要求匿名):在生活中遇到冷暴力的孩子一點都不少,但是的的確確父母也要承擔一定的責任。我發現現在的父母對"溝通"有嚴重誤解。比如電視上經常會播放什麼學習機的廣告,都是父母沒空教育小孩子才會有的產品,但其實機器能替代父母嗎?我媽就很喜歡把一句"讓我陪你?如果我們不去賺錢你吃什麼!"甩給我,這句話是時代的產物,真實但傷人。 所以80末以至90代這一輩的小孩,其實是被經濟發展所嚴重影響了,父母疲於奔命也是現實。我曾經跟身邊的一位母親交流,她說:"我這麼忙著賺錢,你有問題不主動跟我說我哪有時間問你?" 但是誰都知道有些小孩子是內向,甚至需要引導的,這麼也就喪失了交流的機會。現在這位母親的女兒也就不大願意跟她說話了。錯過了時機。 我疑惑的是,難道跟小孩子交流不應該是父母的責任么?當然,為了謀生疲於奔命,沒時間陪孩子,父母又找誰去問責呢? 家庭"冷暴力",讓孩子很受傷。兒童心理門診專家於德澧介紹,虐待兒童的範疇有身體虐待、情感虐待、忽視虐待及性虐待四種,其中以情感虐待和忽視虐待最為常見,卻又最不易被發現。情感虐待是指監護人不能給兒童提供一個適宜的成長環境,而且還經常有一些對兒童心理健康和發展可能產生不良影響的行為,如過分限制孩子的行動、自由,詆毀、嘲諷、威脅和恐嚇、歧視、排斥以及其他類型的語言或行為。大家往往以為孩子小不知道什麼,其實兒童的情感非常敏感,據一項最新研究表明,嬰兒在兩個月大的時候就能分辨出成人的表情是高興還是厭惡。他說,情感虐待不僅可能來自父母、親戚,還可能來自學校的老師、同學。 忽視虐待則是指父母在完全具備能力的情況下,沒有為兒童的健康、教育、心理發育、營養和安全等方面提供應有的幫助,出現這種"冷暴力"在我國家庭中的比例已經達到28%。這是因為一些家長只顧著忙自己的事業疏忽了對孩子的精神關愛和情感溝通,導致小孩心理發育出現了偏差;而更多的家長則是抱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強迫小孩參加五花八門的"興趣班",忽視了孩子對玩耍及與同齡人交往的需求,這樣也可能導致小孩生理、心理和行為的失常或變態,且往往還會在孩子的心理上留下難以癒合的創傷,使其學習能力下降,難以建立正常的人際關係,厭學、離家出走甚至自殘、自殺。由此可以看出,這種"冷暴力"虐待帶給兒童的傷害絕不亞於 第17節:第一篇 釐清父母的愛與非愛(11) 身體虐待。(摘自2009年12月13日《哈爾濱日報》,記者趙琳,有刪節) "冷暴力"嚴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寧夏武警總隊醫院心理醫生孫香萍說,從心理學的角度上看,教育"冷暴力"是一種精神虐待。"冷暴力"一般有三種常見形式,首先,父母不願意搭理孩子,漠視孩子的存在,有的家庭父母整天沉湎於麻將桌前;其次,父母批評過度,甚至是全盤否定,這常常是因為父母的期望值太高,希望自己的孩子盡量完美;最後一種就是威脅恐嚇類,父母用"考不了高分就不準出去玩"、"再這樣,就滾出去"這類語言威脅孩子。這些"冷暴力"很容易影響青少年性格的成長,可能會導致孩子有退縮性人格或性格暴躁,富有攻擊性。 所謂退縮性人格就是孩子不自信,自卑感強,不敢與人交流。有的孩子長期受到"冷暴力",性格逐漸變得暴躁,內心充滿了攻擊性,可能會對他人和社會在言行上採取過激行為。 據統計,我國中小學生大約有3億人,保守估計有5000萬所謂的"差生",他們在不同程度上承受著來自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多重壓力,歧視和白眼讓他們消極自卑,悲觀失望,自暴自棄。由於心理壓力過重,患焦慮症、憂鬱症、強迫症、精神分裂症等各種心理疾病的孩子越來越多,嚴重的影響著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摘自新華網銀川3月26日電,記者劉佳婧,有刪節) 這些貌似極端的案例很可能與你有關? 當我們和一些父母談及"父母皆禍害"這個小組的一些案例以及小白菜們的反應的時候,很多父母都慶幸而輕蔑地笑了笑,言外之意--我們的孩子是幸運的,我們是明白教育之道的,我們是不可能"禍害"孩子的,這個小組和我們是沒有具體的關係的。 事實真的如此嗎?你知道你孩子的真實想法和感受嗎?你的孩子真的沒有被你"禍害"嗎?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大家,你並不一定知道真相。一來你孩子的感受你不一定真的了解,也就是你不一定營造了安全和諧的溝通環境來傾聽孩子的聲音;二來很多孩子被父母控制和洗腦之後,他們自身已經失去了"感知痛苦"的能力了,比如長期被父母代勞安排一切的孩子,並不知道自己失去選擇能力的現狀和危害。 下面這個貼子,就是小組裡一個"小白菜"的傾訴。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個女孩的媽媽首先發現了這個小組,並向女兒炫耀自己教育的成功和女兒的幸運,殊不知這個女孩一來到小組就像找到了組織,找到了家一樣,聲淚俱下地傾訴多年來父母對自己的肉體、精神的虐待,講述自己被禍害的全過程。 我走在父親走的路上,也許我將也是個禍害 第18節:第一篇 釐清父母的愛與非愛(12) 今天給媽媽打電話,聊聊生活,媽媽說在網上有個小組,叫"父母皆禍害",說我真是福氣,沒攤上那樣的父母。我笑著回應她,恩:) 我覺得我父母是挺好的,每次和我聊天,都對我說,不用擔心我們倆,我們倆退休金加門面樓出租的錢,一年五六萬呢,生病還有養老保險,你啥都不用操心,把你自己過好了就行了:) 好吧,我孤陋寡聞,出於好奇,好奇一個讓我媽媽這麼感興趣的組到底怎麼樣,我就上網來組裡看了看,然後突然很想加入這個組,因為我發現,原來世上不是只我可憐,原來世上有這麼多和我一樣可憐的孩子……雖然我們已經長大。 2010-08-06 23:10:07 來自豆友(女):明知在延續他的錯我卻抑制不了 (很顯然,這對父母並不真正了解自己的女兒,從小到大都沒能真正掌握女兒內心感受和情緒變化這方面的信息,父母心中的孩子和現實中的孩子存在驚人的差異,這就成了父母和孩子之間誤解甚至衝突的溫床。--編者) 貼主跟貼直播摘錄: (以上寫於2010-08-06 23:22:46--編者) (小時候,我家住縣城,我爸爸媽媽把我放在奶奶家)我在奶奶家離家出走過,原因是我奶奶、姑姑、姑父、姑父的妹妹合夥欺負我。我哭,我要自己走回遠在縣城的家,回家找媽媽,媽媽不會欺負我。走到半路,被奶奶攔截下了,他們罵我,要挾我,說如果我敢跟我父母說,她就告訴我爸爸,讓他把我丟掉,膽小的我被嚇壞了,不敢跟媽媽說。直到20年後,我獨立 了,不再花父母錢的那天(注意,是當天,我可以自己養活自己的當天), 我把這件事告訴了媽媽,笑著說的,哭著結束的,媽媽陪我哭。 (以上寫於2010-08-06 23:23:47--編者) 關於6歲前,說最後一件事結尾:爺爺跟奶奶說"XX(我名字)這孩子真好,我怎麼罵她,第二天她還叫我爺爺",然後我奶奶還把這事當好話告訴我爸爸,我爸爸再把這句話當好話告訴我,你說我可悲不,一家子神經病,沒事罵我,我爸還把這事當好話到處說。您這個當爸爸的怎麼沒想想,號稱很愛孫女的爺爺奶奶,罵我跟吃飯似地,這不是有病么? (以上寫於2010-08-06 23:32:36--編者) 我爸爸養的魚,有一條尾巴很長,我跟他玩的時候,不小心把它尾巴弄斷了,我真的不是想傷害它,然後爸爸發現了,過程我不記得了,似乎就是我爸爸不聽我的任何解釋,一掌打在了我的後背上,就是心臟那位置。當時是夏天,我上身就穿個小背心。媽媽正好上夜班,半夜下班看我,給我掖被子,不小心捧了我肩膀一下,我疼的一哆嗦,立刻就醒了;媽媽嚇得立刻開床頭燈,據媽媽的描述,整個後背上一個紫色的手掌印。我爸是空軍的,身體強健,30剛出頭,力道那就不說了,呵呵。 第19節:第一篇 釐清父母的愛與非愛(13) (以上寫於2010-08-07 00:03:24--編者) 前面我提過(我爸爸從小就不喜歡我),我的出生就是個錯誤,我為什麼不是個男孩?我為什麼不聰明?我為什麼不漂亮?我為什麼比父母都黑?我為什麼沒爸爸那麼帥?我為什麼沒有媽媽那麼漂亮?得,所有懂科學的人都知道,孩子生什麼樣,真的不是孩子我決定的,好嗎?要怪,請怪老爸你自己,你把我生這樣的,您天天罵我幹嘛? 但是,我爸爸似乎不懂這個問題,他恨我,實話,真的,他恨我,恨得我咬牙切齒,真是恨不得吃了我。我小學的時候,每天放學,總是直接鑽到自己的屋子,唯恐他看到我。因為只要他看到我,他總能挑出各種各樣的事情,罵我一頓;真的,我都搞不清楚他為啥罵我;比如拿碗吃飯,你端著碗吃,他罵你一頓;也許下次吃飯,你把碗放下吃,他又罵你為什麼不把碗端起來,你說無語不?反正就是我幹嘛他都罵我,我做什麼,他都不順眼,呵呵 …… (以上寫於2010-08-07 12:56:50--編者) (現在雖然我長大了,離開他們了)但是我可悲的發現,我跟他們是一路人,我也喜怒無常,無緣無故就發火,我男友有次很無辜的對我說"寶貝兒,我又沒惹你,你沒事跟我這麼大氣幹嘛?"這句話,我三姨夫曾經對我媽說過"你愛人怎麼沒事,無緣無故就朝你發火啊"。然後,我震驚了,即使我極力迴避,我卻可悲地跟我所不齒的人,其實是一路貨色…… 嗯,我跟我男友談過我的這個問題(請大家表揚我的誠實)。男友知道了,他說他愛我,願意接受我的性格,我的一切;他說,既然我已經認識到這個問題,也願意改正自己的錯誤,他願意同我慢慢克服,他會時刻提醒我,不讓我把傷害給孩子。他說,人都會有缺點,沒事,肯改就行了。我肯定會生孩子,我會儘力愛他,請這篇文章作為見證,讓我時刻想著,不要讓我兒時的痛,再給我的孩子! (省去傷害經歷的直播文字包括1400個回貼計20多萬字。在上文中,我們看到了"自豪"的父母心目中"正常快樂"的女兒的真實的內心世界,這種情況是觸目驚心的,也一定是我們大部分家長不能接受的,可是它就可能正在發生在你的身邊。做父母的,時常懷疑一下自己的眼睛,嘗試學習和孩子溝通的方式,並努力走進孩子的內心,是避免這種悲劇的有效途徑。如果你沒有這麼做過,你就不可能確信你真的了解你的孩子。--編者注) 近段時間諸如"研究生虐貓事件"、"高跟鞋踩貓事件"等新聞每每見諸報端,讓每一個充滿正義感和愛心的人憤慨、無奈又困惑,究竟是什麼原因會使這些人有虐待小動物的異常行為呢? 第20節:第一篇 釐清父母的愛與非愛(14) 這其中最常見的原因,是心理學中所說的"情緒的轉移作用"。有一個很經典的心理笑話,說的是一男主人在公司受了老闆的氣,回家便沖著老婆發火,老婆受了老公莫名的訓斥,心中窩火卻又沒法向老公發泄,正好孩子犯了一點微不足道的小錯,就把孩子狠狠訓斥一番,孩子心中覺得委屈卻又無處訴說,就沖家中的小狗踢了幾腳,小狗不明白為什麼小主人無端懲罰他,就跑到街上,見了一個西裝革履的人就咬了一口,那個被咬的人竟然就是男主人公司的老闆。在這個故事中,每個人都會由於外界或自身的原因而"遷怒",把對A的情緒轉移到B身上,雖然他們的理性也知道這對人家是不公平的,但是由於缺乏成熟的處理情緒的能力,他們又會身不由己"己所不欲施於人",包括傷害無辜的小動物。 一種更複雜的情況是,虐待者早年受過一些心理創傷,有著一些深層的潛意識情結,例如自身小時候曾經遭受父母的嚴厲管教尤其是體罰,內心充滿憤怒卻又無處表達,長大後就無意識地通過虐待小動物來象徵性宣洩心中的情緒。當他虐待小動物時,他就彷彿是童年時候的父母,而小動物則彷彿是童年時候的自己,這種心理現象在精神分析中稱之為"對攻擊者仿同"。又例如我幾年前接待的一位心理諮詢者,對貓充滿仇視,在精神分析治療中,她聯想到原來她年少時曾經很喜歡的一個男孩,被一個性格像貓一樣的女孩奪走,所以憤怒而傷感的她"恨烏及屋",把情緒轉移到貓的身上,若是不經過治療,她並不能意識到這兩件事情之間的內在聯繫。 當然還有一些相對簡單的情況,虐待小動物僅僅是在宣洩一種境遇性的心理壓力。 不論是哪種情況,有虐待動物傾向的人,看看心理醫生是會有幫助的,心理醫生會傾聽你的煩惱,你盡可以在安全的環境中宣洩自己的情感與壓力,把內心壓抑的情緒用帶著感情的語言說出來,就會有助於避免"做出來",而且心理醫生會陪伴你不斷探索自己,幫你逐漸從早年心理創傷留下的陰影中走出來。(摘自《健康時報》,趙晨濱,有刪節) "如果你打了狗,就是虐待動物;如果你打了人,就是刑事犯罪。但是,父母在家打孩子,卻往往被認為是為孩子好--我們應該糾正這種觀念。"歐盟歐洲理事會"兒童權利委員會"委員艾爾達·莫瑞諾如此闡述其保護兒童權利的立場。 "兒童也是完整的人,他們的權利應得到全面的保護",1979年7月,正是在這種立法理念的推動下,瑞典全面禁止體罰兒童的法律生效,這意味著父母們關上家門打孩子--無論扇耳光、打屁股、罰跪或是揪耳朵,都屬於非法行為。而瑞典也由此成為世界上首個立法禁止體罰兒童的國家。 第21節:第一篇 釐清父母的愛與非愛(15) 但是,30年過去了,關於這項法律的爭議卻一直沒有停止:做父母的不能對孩子動手,到底是保護孩子的權利,還是使得孩子們因此不受管束、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平等意識從小紮根。詹森教授的科研小組也一直在跟蹤研究1979年實施的《反體罰法》的效果。數據顯示,這項法律實施30年來,更多的瑞典孩子避免了皮肉之苦。上世紀60年代,90%的瑞典父母每年至少打孩子一次;到2006年,這一比例已經降到了2%。 一位名叫彼得的孩子說:"如果兄弟或同學打我,我可以毫不猶豫地還擊,但如果爸媽打我,這就不公平,因為我不可能打回去。" 這項法律也改變了許多父母的態度。"1965年,我們訪問的瑞典父母中有65%認為,體罰孩子沒什麼不對,這一數據此後持續降低;到2006年,支持體罰的父母比率僅佔全國人口的7%。如果拋開移民的因素,大概只有5%的父母支持體罰。"詹森教授表示。 據《新京報》相關新聞報道,自瑞典率先通過《反體罰法》,緊隨其後的分別有芬蘭、挪威、德國、西班牙、丹麥、荷蘭、希臘等歐洲國家,到目前為止,共有24個國家立法全面禁止體罰兒童。不過,這項法律的爭議性並未減少,今年8月,紐西蘭公民通過"全民公決"推翻了《反體罰法》。 在英國,禁止學校體罰學生的法律早在1989年獲得通過。但對於"是否禁止父母對子女做任何體罰"一直飽受爭議。2004年8月,英國議會通過了"僅允許輕微體罰兒童"的法律修正案,同時拒絕了全面禁止父母打孩子議案。 不過,在詹森教授看來,這項問題的爭議焦點不在於"父母和兒童的權利"的爭執,而在於"怎樣才對孩子更好","現在的問題是,許多父母仍然相信,體罰對於教育孩子有好處。但是,心理學研究已明白證實,體罰對兒童沒有益處,只會傷害孩子"。 (根據2009年10月12日《南國早報》和《新京報》整理--編者) 第22節:第二篇 父母如何"禍害"孩子(1) 第二篇 父母如何"禍害"孩子 在"父母皆禍害"這個小組中,充斥著子女對父母的抱怨,甚至"控訴"。當"禍害"這頂帽子扣在父母頭上時,父母們不禁憤懣甚至崩潰。可是你知道嗎,很多父母都是一邊"慶幸"自己沒禍害孩子,一邊又在"禍害"著孩子,只是他們並沒有覺察到。那麼你"禍害"孩子了嗎? 這些鮮活的例子就像一面面鏡子,可以用來照照我們有沒有禍害孩子的蹤跡。 我們說父母對孩子的愛有三類,他們是"假愛"、"錯愛"和"真愛",而"假愛"又有人叫做"非愛","錯愛"有很多種,包括"溺愛"、"傷愛"、"罪愛"等。 假愛,摧殘孩子稚嫩的身心 愛的滋潤,是生命成長的核心。孩子只有被愛,被接納,被歸屬,被承認,才能產生安全感和自信心。我們很多家長在這方面顯然沒有準備好,他們沒有愛的能力,甚至沒有愛的衝動,這對孩子來說簡直就是災難。 父母對孩子沒有感情,或者雖有感情但絕對控制甚至過度打罵孩子,我們說這都不是真愛,甚至是假愛。 案例 當別人抬手時我就躲! 我小時候經常挨打,而且一打就是幾個小時。這幾個小時非常難熬,最常施暴的地點是大門後的角落,我被堵在那裡,沒地方跑,其實有地方我也不敢跑。 我媽不讓我用手捂臉,讓我站直了,把手背到後面去,頭往上仰起來,然後她就可以痛快地扇我耳光。我很難保持住這樣的姿勢,每當我把手抬起來捂臉的時候,她就會猛打我幾下,然後讓我恢復原來的姿勢,重新開始打。特別令我不解的是,她會一邊打一邊向我提問,問題是諸如這樣的: "你還想不想讓我管你了?" 我回答"想"。馬上一個耳光。 然後說"你想讓我管你到什麼時候?啊!" 下次打我時再問這個問題,我回答"不想",還是耳光。 "不讓管滾蛋!" 再次打我時她還問這個問題,我說,"媽你告訴我吧……" 她輕蔑地笑了笑,再次耳光,"我問你還是你問我?啊!" 誰能告訴我她是怎麼想的?!另外再說一些我的其他經歷。 有一次,老師問我:"眉心的傷口怎麼回事?"我只好告訴她:"我媽用圓珠筆戳的……"老師說:"這要是扎到眼睛……"我當時沒能理解老師的意思。 相對來說,我爸打我很少,但動手會比較重。有一次,我媽看見我沒好好讀書,就跟我爸說"打死他"。我爸還真把我往死里打,把胳膊掄圓了用竹棍打我,每一下都是一條血印,我媽見勢不妙,趕緊把他攔了下來。 還有一次,我爸到學校看見我沒好好學習,拿起掃帚,像拼刺刀一樣衝進教室,我當時就逃命了,跑到操場上,校長正帶著老師們勞動,他馬上用鐵鍬攔住我爸:"你要幹什麼!" 其實我小學時就隱約意識到我可能被虐待出問題。有一次去主任那裡,還有好多老師在,一個不經意的動作讓她發現了問題,主任對其他老師說:"這孩子在家肯定經常挨打,你們看,只要大人一抬手,他就縮脖子,躲閃,來,你們看……" 她抬了好幾次手,而且只是普普通通的把手抬起來的動作,我每次都條件反射般地躲避!面對那麼多人的目光,我感到非常羞恥,覺得自己就像一隻馬戲團的猴子!但是我不能控制自己那怪異的動作! (來自豆友:斯巴達網事《不要停止戰鬥》) 第23節:第二篇 父母如何"禍害"孩子(2) 動輒毆打孩子的父母,都是在家庭教育上缺少方法的父母。他們把孩子當成自己的私有物品,想怎麼處置就怎麼處置,長此以往,體罰就成了習慣,"暴力教育"就成了親子溝通的慣用模式。 父母想幫助孩子成為他們期望的那樣,這個初衷並沒有什麼問題,但是用暴力的方式去實現他們的教育目的,這已經犯了兩個錯誤:一是不知道孩子需要從錯誤中成長和學習;二是不知道支撐孩子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是無條件的愛。 作為孩子,尤其在無法改變這一現狀的時候,不妨這麼想:父母不懂養育孩子之道,那麼他們必然會有許多錯誤的表現。不妨把父母對我們的粗暴看做成長過程中的一種挫折和磨鍊,在受傷的同時,心智會更加成熟。雖然我們的身上與心理會帶著許多傷痕,過往的一切,無論是傷、是痛、是悲、是憤……都應該成為我們成長的理由與動力。這就是人的成長,是人的心靈成長! 而社會不能提供在家庭之外幫助孩子的渠道,是非常不應該的。 忠告父母替代體罰的7種教育方式: ·不要發怒,要嚴格且友善,做到用平和的語氣和孩子溝通。 ·暫停。"我現在很生氣,不想現在再提這件事。以後我們再談。"這樣不會有錯。 ·與其懲罰孩子的錯誤行為,不如教給孩子正確的做法。 ·要解釋,不要嚇唬。給孩子一個簡單的說明,告訴他這樣做的理由。 ·對孩子的要求要有彈性。如果孩子的要求有合理因素,不妨答應他。 ·彆強迫孩子做什麼,要和他商量,並實話實說。 ·不要總用固定套路解決問題,試著用新的方式激勵孩子、解決問題。 第24節:誰給了我一生的傷害 案例】 誰給了我一生的傷害 我是一個被和諧了的70後。我原諒了她(我的母親)。在我22歲的時候,很幸運很幸運,我離開了家。我甚至開始愛他們了。 有一個深刻的記憶就是她打我,不停地打我。小時候,每天一次到幾次。她年輕時脾氣暴躁。她打我可以有很多理由:學習成績不好、衣服弄髒了、頂嘴、放學回家晚了。最多的是我沒有做好家務。沒上小學的我已經可自己熱飯。上學前,她是不會起床給我做飯的,最多電飯鍋里水一燒,然後把我叫醒,她自己就回去睡覺。假如我飯煮煳了、菜燒焦了、忘記做飯、被子沒疊(全家的)、衣服沒洗(包括全家的)、衣服沒晾、晾了沒收,或下雨忘收衣服、地沒掃……她就會毫不猶豫地打我;寫作業太遲、晚上作業寫不完、浪費電寫作業、她回家看到家裡亂或臟、我沒有開始寫作業、我在電視,她都會衝過來打我;我在家附近跟別的小朋友玩、大了以後找同學到家裡寫作業,她等家裡沒別人的時候打我;早上同學來我家等我一起上學,她背後冤枉我同學偷我家東西。她跟別人吵架、打架時,我沒有幫手,或幫嘴,是大忌。好的話回來罵我個狗血淋頭,不好就棒子、掃帚一起上。 有一次,我去廚房拿東西拿錯了,她拿起木頭米尺就往我身上打,當我趴在地上發抖的時候,我被打傷的肉都鼓了起來,紅彤彤的。後來我才知道她打我是因為我老爸沒按時回家。她後來跟別人說起的時候,說感覺她當時打得上勁了,停不下手來。 有一次,她把我爸趕出去,讓他別回家。半夜11點後,她讓我一個人坐公共汽車去老爸單位找他,說他不回來,我也不用回來了。我當時初中一年級,出門的時候很開心,因為可以暫時不用看到她的嘴臉。到了我爸爸那裡,他死活不回家。12點以後,我坐公共汽車回家,她把我暴打了一頓。 她罵我不需要理由,當她心情不好的時候,或心情好的時候,看到不順眼的事的時候,都可以把我叫過去苦口婆心教育或者痛罵一番。 這樣下來,我覺得沒有人值得信任。看到她婚姻失敗,我交男友也失敗(我特別沒有安全感)。她說這個世界只有她真心為我,即使將來的老公都不能相信。我從來都不相信任何人,結果男女朋友很快玩完。最後,我遇到了我現在的老公,幾年的感情,我才慢慢釋懷,開始相信他,現在我覺得自己很幸福,已經準備去接受一個新的家。 (來自豆友:梨,女--編者注) 淘貓媽:顯然,梨的母親並未在丈夫身上找到她想要的愛與高自我價值感。當她有這些不良感覺時,就隨意痛打孩子。這種行為導致女兒嚴重缺失安全感,不相信人、交不上朋友。 所幸,梨沒有承襲母親的扭曲心理,重演媽媽生活的傷痛!梨遇到了一位適合她,而且可以為她療傷的丈夫。好夫妻可以互為對方的一味有效的良藥,在生活上遇到適合自己的另一半,會一定程度地修補自己過去受到的心理傷害。從這點上講,梨是幸運的。 成年後的我們,完全可以向自己要成熟、要思想、要智慧、要力量,自己給自己愛。人們只有讓自己的內心一點點成長,才能自己給自己愛,自己給自己保護,自己給自己接納與認同。這個時候,她就是自己最好的父母,可以給自己愛的補償! 當自己學著成為自己的好父母時,也就慢慢走向對自己真實父母的接納與寬容,走上了愛自己父母之路。當然,父母做錯了就是做錯了,他們給孩子造成的傷害已造成。接納並不是說認可父母錯誤的言行,而只是不再帶有情緒地接納這一切。同時,子女不要向傷害自己的父母追索補償,更不要用這些補償進行自我安慰。 只有當事者自己完全接納了自己的父母,才能走上從接納到寬容,從寬容到理解,從理解到愛的陽光大道。內在的那個自己也才會真正的強大。 第25節:我想做咱家的人 案例 我想做咱家的人 嗯……關於小時候和父母,來個誘導問話吧…… Q 1:他們打你嗎? Q 2:會使用冷暴力? Q 3:比如冷言冷語? Q 4:比如侮辱性的辭彙? Q 5:比如踐踏你的人格尊嚴? 下面一一回答: A1:小時候經常挨打,一般就是罰跪,然後他們拿大字典使勁砸頭……還有就是跪著頂一盆水,稍微不注意平衡,水就從盆里流出來了。還有跪一晚上,不準睡覺,半夜他們會起來看看我是不是不跪,躺在地上睡著了。如果我躺在了地上,一頓拳腳伺候。她最喜歡掐我的臉,所以小學時代我經常頂著一臉青紫去上學。 A2:冷暴力經常有,到現在還在使用,因為我大了,他們打我我會反抗,所以會使用冷暴力,一年中大概300天都不和我說話。小時候我家那女的經常莫名其妙地罵我。她和我說話,如果我生氣不理她,她就喊一二三,數到三我還沒有說話,她就會衝上來掐我,可疼了。後來她學會了冷暴力,然後他也學會了,兩人經常莫名其妙地和我冷戰。 A3:何止冷言冷語?!挖苦諷刺是他們的拿手好戲,有時候還會詛咒,什麼"你出門被車撞"、"鬼把你吃了"…… 前天晚上,她在睡覺,我去她房裡拿東西,開了下燈,她脫口而出的是:"你個雜種!" A4:侮辱性的辭彙比比皆是。小時候經常被罵哭,但他們在外人面前偽裝得特別好,說我愛頂嘴什麼的,我哪敢啊。親戚說,以後他們罵你,你就好好給他們說,他們就不罵你了。 一次,被那女人侮辱到崩潰的境地時,我可憐兮兮地說:"媽媽,你能不能別罵我了,真的很傷自尊!" 那女人沖沖地來了一句:"豬還有自尊嗎?" 可憐我那時才8歲! A5:從小被念到大的,無論我做多好直接無視,永遠挑我的刺兒,侮辱人格、踐踏尊嚴的話不知被他們說了多少,唉……不說了,改天有時間,我來個幽暗的成長史。 家裡那兩頭出去了,一個人待真是自在啊! (來自豆友:姐是一個DiDo《吃薯片很空虛……》) 父母自身成長的原生家庭環境,基本上決定了他們如何去對待自己的新生家庭。對於有些父母來說,他們從來就不知道愛是什麼,該如何表達,幸福是什麼感受。過去的家庭,子女較多,父母疲於解決溫飽問題,很難在關愛孩子方面有所認識,他們往往用簡單粗暴的方式對孩子進行管理和控制,這種待人處事的態度會被繼承到下一代,繼續發揮作用。如果父母喜歡學習,勇於探究,勤於反思,那麼這些繼承下來的不良的東西會被扔掉,人性中美好的東西會繼續傳承。不過這對普通父母是有難度的。 父母對孩子的一些傷害言行,變成了一種習慣,是他們生命的一個組成部分,他們需要通過對子女的控制來體現自己的價值。孩子在成年後,可以儘早選擇獨立自主的生活,堅持自己的選擇,從根本上脫離與父母的糾結。同時,也要創造機會,讓父母仍然能夠感覺到自己的重要性,比如在一些大事上徵求他們的意見,在力不從心的時候,請他們幫忙,都能起到有益的作用。 第26節:媽媽再愛我一次(1) 案例】 媽媽再愛我一次 我記事比較早,對於三歲以前的事情我還記得一些。 有一次,爸媽吵架吵得非常凶,爸爸對媽媽吼:"你滾,滾了不要回來!"媽媽就從家裡跑出去了,我就站在旁邊哭,喊著"媽媽"。爸爸見狀就對我說:"你要你媽就不要老爸,你跟她一起滾。" 我聽了以後就追出家門,淚眼朦朧地跟在媽媽後面,那是晚上,雖然有路燈我也只能看到前面的黑影,就追著一直喊。走了很久,媽媽終於轉過身把我抱起來,帶我回家。走進家門,她把我放在地上,就進卧室去了。爸爸沒有再跟媽媽吵,但是他把我抽了一頓,理由是我"要媽媽不要爸爸"。黑暗裡我看不清是用什麼打的,可能是那種一米長的塑料尺或者比較長的塑料梳子。奶奶拚命把他推開,抱住我,爸爸才停手。 我媽媽說我小時候經常挨打,所以比別的孩子都乖,常常把我和隔壁一家人的男孩相比,說那家人不捨得打孩子,孩子就非常調皮搗蛋。爸媽不許我哭,挨打了也不許哭,說雖然我是女孩子,但是不能輸給男孩子,所以要學習男孩子的堅強。 混混沌沌地長到六歲上了小學,成績還可以,都是班級前幾名,但是老師總是說我性格內向,不愛說話。我媽媽是一個大膽活潑的人,她非常討厭我這個缺點。另一方面,因為我是班上年紀最小的孩子,常常被同學嘲笑欺負,我也不敢回家告訴父母。媽媽說我被欺負完全是我的錯,如果我不去跟別人講話,別人怎麼會嘲笑我。實際上,爸媽反對我有朋友,曾經說過如果看到我放學和別的小朋友一起回家,就打斷我的腿。 我也不知道怎樣可以讓父母開心,怎樣才能讓他們滿意。我常常覺得自己生活得小心翼翼,每天都在看他們的臉色。但是他們對我的關心卻越來越少。我非常孤單和寂寞,有時覺得自己像寵物一樣,只有爸媽想逗我玩的時候才叫我過去,他們不想理我的時候,只覺得我煩人,不允許我去纏著他們,更不允許我撒嬌。他們也限制我和同學來往,同學們玩的很多遊戲,比如跳皮筋什麼的,我一概不會。大多數時間我都是一個人被關在家裡。我媽 媽說我四歲時就能獨自在家了,她會給我倒一杯白開水放在桌上,我渴了可以喝,她說我很乖,從來不會去碰開水瓶、插座或者翻窗檯。 第27節:媽媽再愛我一次(2) 這種寂寞在我八歲那年變成了一種悲傷。姨媽生了一個女兒。從表妹出生那天起,媽媽看我的時候就帶著不耐煩,看她的時候卻有無限溫柔。從前媽媽總說她沒空陪我是為了工作,為了賺錢供我讀書。我雖然寂寞卻能夠理解,但是表妹的存在卻讓我不得不面對現實:媽媽也許愛我,但是她不喜歡我,她喜歡錶妹那樣活潑調皮的孩子,喜歡她親愛的一起長大的妹妹的女兒。不高興的不僅僅是我,爸爸也不高興,他不願意媽媽總和娘家人混在一起,但他不想得罪媽媽,他選擇的方式是嘲笑我,笑我連自己的媽媽也被人搶走,希望利用我向媽媽抗議的方式達成目的。 抗議是無效的。吃的穿的玩的用的,表妹喜歡的就不再屬於我,我漸漸連內褲穿到破洞也沒有新的。一開始,我也忌妒她仇恨她,直到有一天,爸媽吃過晚飯又要去表妹家,把我一個人留在家裡,我難過極了,就雙膝跪在家門口,抱住媽媽的腿,求她在家陪我一天。她呵斥道:"你看你像什麼樣子,鬼一樣,你妹妹可愛,我當然愛她。你們這些獨生子女就是自私、獨佔欲強。"說完推開我走了。我沒有再怪過表妹,是媽媽的心偏了。她從前說我是世上最無私的小孩,有什麼吃的玩的總是跟人分享,只拿自己的一份從不多佔,後來卻說我是世上最自私的孩子,對母親有獨佔欲,獨生子女就是我的原罪。她從前說我又乖又懂事,後來卻指著在沙發上亂跳的表妹說:"你怎麼不能像妹妹一樣活潑。"從前我身上被蚊子叮個包,她也會多看兩眼,後來我在學校暈倒她也不問,在家做飯切到手她嫌我的血把地板弄髒,手上的傷口化膿腐爛幾可見骨,作為醫生的她從沒替我包紮過…… 我慢慢長成一個大女孩。我媽把我嚴格控制起來,但是像對待寵物一樣,她想摸摸我的時候就摸摸我,我不能反對,但是我希望她關懷我的時候,她是置之不理的。房間門依然不許鎖,有時媽媽連窗帘也不給掛,我赤條條地在房間里換衣服,感到非常恥辱。 十六歲,我考上大學離開家,上學期間幾乎沒有打過電話回家。因為相處少,寒心的事情也少了,我又漸漸對獲得媽媽的愛產生了希望。表妹大了,也要離開家去上學的,媽媽總有一天還是會愛我的。 畢業以後,我找了個離家很遠的工作,我無法跟父母長期相處。他們總要我按他們的要求去做,否則就會爭吵。我不願意過這樣的生活。我很多次都想自殺,很多次準備跳樓,已經一隻腳踩在空中了。 第28節:媽媽再愛我一次(3) 但我心裡總想著,她以後會不會愛我,或者以後我會不會不再需要她的愛。就這樣努力支持著活著。 我不恨他們,我只想他們愛我。 我相信她"愛"我,但這種愛大概只是滿足她的情感需求,而不是我的。 終於,我快要結婚了。有一天,爸媽打電話來問我,我男朋友的某個親戚是什麼職務。我說我不知道,他們就罵我沒用。媽媽說漏嘴,說是她的娘家人要做生意,想找找關係。我忍不住又和他們吵架。媽媽說我欠她的,也欠她娘家人的,因為他們愛我,對我好,說我不知恩不圖報。我回敬說:"我已經儘力了,你還要我賣身為他們賺錢嗎?"媽媽說我不記得她的好,只記得她的壞,她等著我去報仇。 吵完架以後,我跟男朋友說明了一切,他也是獨生子女,按規定我們可以生兩個孩子。我對他說,我們將來只生一個孩子,我們對他的愛不會有別人分享。我抱著他,心裡凄涼地意識到,我媽媽已經快50歲了,她固有的觀念再也不會因為我的哀求和勸說而改變,即使我已經25歲了,她仍然覺得我只會胡鬧。這個世界上,我至親的人,將是我未來的丈夫,我也許永遠也無法從父母身上得到想要的愛。那將是我終身的缺憾。 可悲的是,我有時候也會對男朋友說,你這樣不行,你那樣不行,你有什麼是行的……你應該這樣,你應該那樣……都是因為你沒有聽我的話……你有什麼值得我愛…… 等我說出口,才意識到,那是我媽媽對我說過的話。 好在男朋友了解我,不會太放在心上,我也努力糾正自己的行為。但是目前,我想我沒有權利做別人的母親。我工作以後,賺了錢,給媽媽買化妝品,自己淘寶買零食還給他們寄一份,出差買禮物都有他們的……我不知道我還能做什麼,才能讓他們對我滿意,才能讓他們愛我,才能讓他們別再傷我的心。 (來自豆友:無邊落木,女--編者注) 李丹:25歲的女孩,心裡仍然保留著一個吶喊--"媽媽再愛我一次",這個聲音始於童年母愛的缺失。通常我們認為只有孤兒才會得不到關愛,通常我們認為天底下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然而,愛的缺失是個非常普遍的現象。太多的家庭裡面,父母對孩子的愛是不流動的,他們甚至用錯誤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愛,致使孩子根本無法體會這種愛。 母愛讓孩子自信、教孩子自愛,愛的環境讓孩子能夠真正的成長,成年後內心充滿力量。而缺失愛的孩子無法獲得真正的成長,即使成年了,身體里仍然有一個小孩,不斷地渴望再次獲得父母的愛,其內在力量和價值感均不足。缺失就好像一個坑洞,不填滿就會不斷地產生匱乏、虛空的感覺,想要充盈和圓滿,就要不斷地尋求愛來填注。於是,從3歲到25歲,"媽媽再愛我一次"這個聲音在女孩的心裡被喊過千遍萬遍!3歲的女孩需要母親的愛,這是生存的需要;25歲的女孩需要母親的愛,卻是心理的需要,是填補內心匱乏的渴求。 缺失的已然缺失,獲得再次成長可能性的唯一途徑不是繼續向外尋求愛,而是自己要學會如何愛自己! 在這個案例當中,家庭系統顯然是存在問題的,主要體現在父母的關係上,父母將自己的情緒和壓力轉移給孩子,顯然給了孩子很大的負擔和傷害。孩子將上一代的問題背負在身上,但弱小的力量卻根本無力解決。要想這樣的傷痛不再一代代向下傳遞,就需要某一代人能夠勇敢面對,重新成長! 第29節:我想有個家 案例 我想有個家 父母!!!! 父母!!!! 爸爸!!!! 媽媽!!!! 這個世界上最神聖的稱呼……但不是所有人都對得起這個稱呼的。 我,30歲了。23號剛過的,非常特別的一個生日。我和女兒兩個人晚上回母親家的時候,他們已經吃過晚飯了。問我們吃過沒有?我看著那種陣勢,心裡隱隱作痛,可也沒表現出什麼…… 他們的結合就是錯誤的。聽說,年輕時候的母親蠻野的,跑到南京去,算是離家出走吧,跟我父親相識了。父親大她17歲,可偏偏這個家庭並不是老漢疼少妻。從記事起(大概4歲),我就有印象,他們每天無休止地爭吵,打架!!!! 父親在外面一直就有外遇,我很小的時候就知道,但是我知道這個事情不能說!!!!一是怕父親的拳頭!二是怕這個家庭會散夥! 天吶,說到父母的傷害…… 那時正是改革開放的時候,他們忙著做生意。我能理解,所以我沒有不聽話什麼的,一直好好地學習。因為他們忙,我經常飽一頓餓一頓。我母親做家務能力很差,她的性格像男人。很可笑!!我記得撒切爾夫人說過一句話:一個女人最悲哀的地方就是她不像個女人!而我這位母親大人,卻以此為榮,她經常說"我就是男人家的性格!!" 因為總是飽一頓餓一頓也不是辦法,家裡找了個保姆。我長話短說。這個保姆比我父親的大女兒還小,為了這個保姆我吃過很多的苦,因為我知道這個秘密了。 我12歲時,有次家裡請客,客人還在樓下吃飯,可能是吃完聊天的時候了,他起了獸性了,跟保姆發生了關係,那時候保姆和我睡在一張床上……我就睡在旁邊,我背對著他們,他們就在我的旁邊做著那些見不得人的勾當…… 我心裡非常害怕,我害怕他們知道我知道這個秘密會殺了我…… 有次他酒喝多了,沒帶鑰匙,叫人開門。那時候大概十一點了吧,我早已經睡著了。我母親一個人看電視,她聽到父親在叫門,故意不開門。她也不叫醒我讓我去開,後來大概叫了有半個小時吧,她把我推醒了,說:"去開門,你爸爸回來了!" 我一聽,果真是!樓下聲音都喊得變聲了,我嚇壞了!!我知道又是一 場戰爭…… …… 可是……我現在可以哭了!!!! 有的孩子,沒有好父親,但會有個好母親;沒有好母親,會有個好父親,可是我的父親、母親兩個人的玩心都重,都不是好人,可憐我一個好人都沒遇到…… (來自豆友,女,應貼主要求隱去網名--編者注) 這是一個被捲入父母不幸婚姻中的女孩發出的呼喚,她只想有一個愛她的爸爸,或者媽媽。 孩子被捲入了父母的不幸婚姻中,成為一個受害者,也是被利用者。我相信有這種父母存在,他們有他們自己的生活方式,在他們的眼中,從來就沒有孩子的位置,從不考慮孩子的未來。我們的任何建議對他們都是毫無意義的。 對於孩子,要學會選擇自己的生活,不要對過去的生活太過於糾結,儘早擺脫父母的影響,構建自己的幸福生活。重要的是,不要把父母錯誤的教育方式用在下一代身上。 第30節:家庭矛盾讓我不想結婚生子 案例】 家庭矛盾讓我不想結婚生子 我父母在我剛出生時就與爺爺奶奶不合,結果媽媽因為實在受不了爺爺奶奶的種種言行,從此不踏入他們家門一步,至今也是。爸爸是孝子,只會愚孝,不論爺爺奶奶怎麼樣,都一味遷就,甚至被逼按手印,爸爸回家,和朋友抱頭痛哭啊。 不過,爸爸還是遷就爺爺奶奶,而且受氣了就回到家裡發脾氣,導致媽媽很恨爸爸,然後告訴小學四年級的我,向我灌輸一種仇父思想。從小,我對爸爸就有種抵制和恨的態度,爸爸對我的態度也很冷漠,我腦海里甚至沒有他笑過的印象。這一切對於我來說成了一種動力,我發誓:18歲後,如果不能獨立,我就殺了他! 在我學習時,他喜歡突然出現在我身後,嚇我一身冷汗,導致我現在還害怕身後有人。而且他打我時喜歡拽我耳朵,導致我耳朵聽力明顯有問題。 在我六年級時,媽媽懷疑爸爸出軌,天天哭鬧,我甚至一度想在半夜拿刀殺了爸爸,不過忍住了。在我快要高考時,爸爸因為爺爺奶奶居住環境不好,一個月都沒怎麼說話,天天是冷冷的面孔,我恨得不行。 到現在,他對我也是時冷時熱,媽媽也說,等我成家後,必須離婚。 我很苦惱,這是什麼生活啊?都是我父母啊,我覺得,不管怎麼樣,我都要做好人子,而且,我決定,不結婚,不生子,因為我覺得像是家族遺傳,到現在,爺爺奶奶還吵架,我要把悲劇截止到我這裡,一切的孝與不孝,讓我背負吧! (來自豆友:Fy) 孩子成長的環境出現了一些問題。從描述來看,媽媽過於敏感,以及對他人的控制欲可能是問題的癥結所在,孩子也受到了媽媽在是非對錯上的認知控制,從而對這個家庭的現狀有一個不是很清醒的認識。無論誰對誰錯,孩子都不應該陷入上一代的紛爭中,急需做好的事情就是不要讓父母擔心,增加雙方的理解,成為一個讓家庭向好的支撐點。 媽媽對孩子灌輸的仇父心理並不能幫助解決家庭的紛爭,反而會讓問題變得更加複雜和不可預期。每一個人都應該有一個界限,就是你自己在家庭中的權利和責任,不能超越你自己的身份和角色去控制和改變這個家庭,否則它會傷及家庭的每位成員,這並不是我們的初衷。 第31節:母親認定我是禍害(1) 案例】 母親認定我是禍害 我今年23周歲,女生,在這裡逛了兩天把我童年的痛苦記憶全召回來了。 我生活在單親家庭,爸爸在我7歲時病逝,我爸爸非常疼愛我的。自從爸爸去世後我就一直生活在我媽媽給我的陰影中。在爸爸喪事期間,我媽一邊哭一邊對親戚說是我剋死了我爸,因為我媽懷我的時候一個瞎子幫我算過命,瞎子對我爸說:"如果你這一胎是兒子的話還好,如果是女兒的話你就要注意身體了!" 七年後我爸得癌症去世,我媽就想起了瞎子說的話,她覺得我是禍害。 我家裡有一本相冊,裡面全是我爸的遺照,我媽當時就把我的照片也放在這個相冊里,現在我知道她是想讓我也死。在我童年的時候,我媽不止一次充滿憎恨地對我說:"你怎麼不跟你爸一起去死!!!"試問,世界上怎麼會有母親希望自己的孩子去死的呢?! 我小時候我媽經常打我,長大後就不打了,變成了語言暴力。我記得上初中的一年暑假中午我在看電視,我媽上完班回來,拉著一張臉,應該是在單位受氣了,我記不清是什麼原因她就突然把腳上的鞋子脫下了,抓住我的一隻胳膊死命地打,我當時哇哇直叫……胳膊腫痛了一個禮拜,打完後我躲到房間,她走過來非常冷漠地對我呵斥道:"你給我好好在房間待著!" 我小學五年級時在鄰居家開的理髮店玩,他們店裡有一隻小狗,由於我非常喜歡小動物,我就抱著它玩,誰知道這狗上來就是一口,咬在了我的臉上,我當時沒在意就回家了,之後告訴我外公,外公就帶我到醫院打狂犬疫苗,花了八十塊錢,回來後我躺在床上休息,我媽得知後一臉憤怒地過來,罵我,害她花了八十塊錢,我當時獃獃地坐在床上,原來我的健康比不上八十塊錢,我現在都記得她當時的表情:對我的厭惡,嫌棄…… 我從小到大受到的屈辱太多了,她每天都會罵我,無論我做什麼事,她經常讓我去死,還經常說要殺了我,我就是她的出氣筒。她的性格偏激,在單位里處理不好同事關係,回來就拿我撒氣,工作失意也拿我撒氣,我每天都承受著她的語言暴力。她再婚過,而且不止一次,但每次都沒有結局,每次婚姻都是在爭吵中進行,在爭吵中結束,我的童年就充滿了吵架聲。現在我對婚姻很恐懼,而且我沒有感情和力氣去愛人,我沒有愛人的能力。我到現在都沒談戀愛,我恐懼戀愛,我不喜歡小孩。 第32節:母親認定我是禍害(2) 從小到大沒有什麼事讓我感到快樂,但我人生中的痛苦全來自我媽。我不喜歡和她在一起,只要她不在家我就很輕鬆,一旦她在家我就很壓抑,很不快樂。初中時曾想過自殺,不止一次。現在已經工作了,在外面和同學合租房子,感覺輕鬆了很多,但我發誓,我以後的生活一定不能讓她插入,我將來的孩子一定不讓她帶。 我又想起來一件事,我奶奶告訴我的,說我剛生出來沒多久,一天,我使勁哭,我媽就拿棉被捂住我,幸虧被我奶奶發現了,要不然我就窒息死亡了。我媽說悶死這個丫頭算了,一直哭一直哭! 我一歲的時候,外婆從外地來探親,看見我被我媽帶的很不好,屁股上全是疤啊,膿的,皮都是破的,所以外婆就決定把我帶走,由她和外公來帶,感謝我親愛的外公外婆,他們是世界上最疼愛我的人! 我畢業後有一段時間沒工作,一直在家,我媽就天天罵我,嫌我不爭氣,沒用,給她丟臉。有一天,一個親戚打電話來問我有一個工作要不要做,是給一個有錢人家帶孩子,順便給孩子當家教,這不是我想要的工作,所以我拒絕了。我媽當時就在電話旁邊,我掛完電話後,我媽劈頭就罵:"這個工作不想做,你想做什麼,做雞啊!" 這是她罵過我的最嚴重的話,我寧願她罵我怎麼不去死!這話對於一個女孩子來說,唉……我當時真的憤怒了,有生以來最憤怒的一次,一個母親怎麼能對女兒說出這樣的話呢!難道就因為我是個女孩嗎?對於此,我此生都不會原諒她的! 第二天一早,我就打包準備要走,後來還是外婆勸我不要走,再多待幾天,等元宵節過了再走。元宵節過後我走了,找到了工作,獨立了,但每個月還是回去兩次,不過都是為了看我外公外婆。 (來自豆友:不羈) 渝方:對這個被母親認定為禍害的孩子深表同情。母親的人生悲劇帶給孩子的是深深的傷害,但是母親的喪夫之痛,再婚之憂,多婚之難也是常人難以承受的苦痛與無奈,所以我們還是可以理解和諒解她的過激行為的。 人生最大的傷害是自傷,孩子是她生命的一部分,傷害孩子其實更大程度上是自殘自傷,她更痛更疼。希望你靜思慢品,這樣才可以理解,進而諒解你的母親。同時,也奉勸你的母親儘快做心理疏導,把負面的情緒合理地釋放出來,才能輕鬆愉悅地生活。 第33節:如此"愛"我的父親母親(1) 案例】 如此"愛"我的父親母親 無窮無盡的棍子和下跪…… 我媽是個小學老師,我的小學生涯都是和她同校度過的。可想而知會有多悲慘。她是個愛面子的人,因此我樣樣都要完美。必須是班長,必須是學校的大隊長。參加任何比賽,必須是第一名。考試必須是100分。那時候期末考試只考語文和數學,她要求我拿兩個100分,少一分,就是一下棍子。 有次我語文99分,數學100分,是全班第一。可我一拿到卷子就放聲大哭,真的是完全崩潰的那種大哭。我對老師說:"老師我不想挨打,你就給我100分吧。"就是因為這句話,讓我媽覺得沒面子了,回家又是一頓暴打,然後就是例行公事的"下跪"。 對,我從小到大,直到高三,最經常的體罰,除了棍子,就是下跪。一跪就是三個小時以上。每次時間到了要站起來的時候,我都是沒法挪動膝蓋的。不管家裡來客人,還是有親戚來,一樣要接著跪。高中時有次跟我爸吃飯時吵架,直接摔了盤子,結局就是,直接跪在那些碎片上。 小學六年級的時候,爸爸賺了錢,買了別墅。我發現我的房間里,多了個可以上鎖的抽屜。我很開心,以為終於可以擁有自己的秘密了。於是我把早飯錢省下來,去買當時喜歡的歌手的磁帶,還有和當時僅存的閨蜜寫的信,以及別人送我的明信片,我的日記,還有一把刀。 當時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抱著怎樣的心情,放了一把刀在抽屜里,然後上鎖。只是有時候被暴打加罰跪之後,我都會拿著那把刀,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真的沒有任何期待了。只是我還是那麼膽小,始終沒有下手。 有一天,我從競賽班回來,發現我媽正在院子里燒東西。她看見我回來了,只是"哼"了一聲,用你們能想到最輕蔑最噁心的眼神瞪了我一眼,然後繼續燒。我當時特別害怕。 然後我走進大門,就看到我爸拿著晾衣服用的衣撐,直接沖了過來,二話不說先重擊我的頭部。我媽悠悠地在外面說了句,別打頭,會打傻的。於是我爸開始用那個鐵做的東西(還是鋁?),抽打我的腿、腰、背部、肩膀。我哭著喊著,只是希望有人能來救救我。 可是沒有人。沒有人。一直沒有人。 後來他終於打累了。他放下那個衣撐,不知道扇了我多少個巴掌。然後對我說,去給我跪著。我不說起來就不許動! 那天,我從晚上6點回家,一直跪到了凌晨1點。我記得清清楚楚,最後自己是怎樣"爬"回房間的。然後看著我空無一物的原本上了鎖的抽屜。 那把刀,也不見了。我到現在還相信,如果當時那把刀還在,我絕對不會活到現在。 上面說過的事,到我高考之前,還發生過一次。就是我媽發現了我藏在枕頭裡面的信,然後都撕了,最後以我被我爸拿著一根又粗又都是刺的木棍暴打一頓結束。我記得那是二摸的前一天晚上,第二天我接著去考試。可是在坐下來的那一瞬間,渾身都疼得刺骨。 你們會不會有這樣的經歷,有這樣神奇的父母。明明是他們侵犯了你的隱私,明明是他們摧殘了你的身體和心靈,可是每次他們這麼做的時候,你們都覺得,是自己錯了,自己千錯萬錯。只有害怕,卻沒有怨恨…… 第34節:如此"愛"我的父親母親(2) 我就這樣害怕了十幾年。從來沒有好轉過…… 對了,你們知道,最可怕的父母是怎樣的嗎? 最可怕的父母,必須是優秀的演員。我媽是個場面人。外面的人都以為她賢良淑德,好媽媽,好老師,好太太。她其實比我爸可怕很多。 如果說我爸是棍棒,她就是那個操縱棍棒的人。他們夫妻多年,她有多了解他,自然不在話下。而怎樣轉述我的所作所為,能讓他暴怒,也是她最擅長的。 我被打了這麼多年,沒有她的功勞,也有她的苦勞。除了腦袋,隨便打。巴掌隨便扇,記得響一點。可是在外飯局應酬時,她會摟著我,笑得跟朵綻放的菊花一樣。然後用最甜膩的聲音說,我們家××啊,最懂事了…… 因為媽媽的愛,我沒有朋友 從小到大,我都沒什麼朋友。知道我的人,都說我清高,孤芳自賞,太傲氣。其實我很開心,他們是這樣來誤解我的。總比被他們知道,我為什麼不敢交朋友來得好。 從我懂事起,我媽就不停地跟我說,你要知道,沒有人會像爸爸媽媽這樣好心待你的,只有爸爸媽媽才愛你。所以你不需要任何朋友,他們都是不懷好意的。如果讓我發現你交朋友,你就死定了。 於是,在大家開心地和閨蜜煲電話粥的時候,我媽不讓我告訴任何人家裡的號碼。如果有人打電話到家裡來找我,結局就是一頓暴打加罰跪3小時。而且我媽不會讓我接到電話,一律回答"打錯了"。那時候我有朋友,很好的朋友,每次她們問我家裡電話,我一開始還會說,可是後來都直接回答"家裡電話壞掉了"或者"忘記了"。有多假,有多痛,我自己知道。 後來我學會了在爸媽不在家的時候偷偷打電話。可是我忘記了還有話費清單這回事。我媽找到了每個和我打電話的朋友家的號碼,一個個給他們爸媽打電話。原話如下: "我們家××是要上北大清華的,你們不要妄想自己的女兒(兒子)可以攀龍附鳳,告訴你們家孩子,別再來騷擾××!" 在這樣的環境下,我能有朋友?天大的笑話。 經常摸我大腿的爸爸 說了那麼多我媽的事迹,也說說我爸的。 從小時候,一直到高三為止,我爸沒有抱過我,沒有笑著對我說過話,沒有關心過我到底幾歲了,我高三的時候,他還在跟別人說,我上高一。 到了高三,他突然變得對我很好。每天早上送我上學,晚自修以後接我放學。可是,我更害怕他了。他開始頻繁地帶我出去應酬,不帶我媽。他讓我坐在他的旁邊,喝多了就摸我大腿、摟我的腰,如果我彆扭地躲開,他就大聲地說:"怎麼,養你這麼多年,讓我摸幾下都不可以嗎?" 第35節:如此"愛"我的父親母親(3) 我很害怕他,我怕他在我洗澡的時候衝進浴室,我怕他在我換衣服的時候衝進我房間。可是這些事情,他都假裝不經意地做過了。 他是個酒鬼,喝多了之後,只會對我動手動腳。但是,分兩種。第一種,就是從我的背往下摸,一直摸到大腿。第二種,就是打我,完全沒有理由,完全失控地打我。 有一次,是我大一寒假回家。他喝多了回來,我正在書房上網。他一回 來就衝到書房,我懶得理他就沒有回頭。結果他開始罵我,罵我吃他用他 的,將來只會跟著別的男人跑了的賠錢貨。那天我也心情不好,就直接回罵 說:"那不然怎麼樣?讓你隨便摸大腿摸一輩子?!" 其實我真的沒有想到他接下來的舉動。我們家紅木做的凳子,真的很重,我平時都必須兩隻手才能搬起來。他搬起那個凳子,直接往我頭上砸過來。 人是很神奇的動物,他是為了讓我死,那樣砸下來的。可是我竟然避開了。於是凳子砸到了我們家的台式電腦。它發出了"嘭"的一聲,我以為它爆炸了。結果它只是整個癟下去了,屏幕也黑了。你們能想像我的憤怒嗎?那天晚上我成了我爸,我身體里的暴力基因完全爆發了出來。那一刻的我只想著和他同歸於盡,所以我拿起剛才那個紅木凳子,也朝他頭上砸過去。他用手臂一擋,頓時倒在地上。 我當時失控地大吼:"你來啊,你再來殺我啊。"他就往樓下沖,去廚房拿刀。我知道,他經常這樣。結果他試圖來砍我的時候,被我媽攔住了。畢竟家裡死人還是不好的。那天晚上我跑出去了,住在了外婆家。 其實我爸媽對我的虐待,他們的親戚或是朋友,每個人都知道。 可是這二十多年來,從來沒有人勸過他們,或是表示過對我的同情。甚至我長大後,我外婆外公叔叔阿姨們,都開始誇獎我爸我媽,說棍棒之下出了我這麼一個優秀的女兒,看起來孩子還是要打才能出息的。當時我就想抽他們。 我現在之所以看起來優秀,還沒有被他們逼瘋?是因為我自己這麼孤單奮鬥了二十多年!!! 高考之前,我瘋狂地看書,背書,做題。一道題可以糾結一個晚上。每天晚上12點睡,早上三四點就起床繼續看書。我為了什麼?我就為了逃離這個地方!逃的遠遠的! 努力,只是為了逃離 我從小到大,最恨的人就是我爸媽。我恨我爸的暴力和不負責任,恨我媽的自私狂妄虛榮。我從小就是自己一個人努力成長,沒有人關心我的心理健康,沒有人擔心我會不會抑鬱或是怎麼樣。我努力讓自己像個正常人一樣生活。可是大學裡的心理學教授還是說我的心理健康很成問題。於是我持續不斷地接受心理輔導。 我已經窮盡這二十幾年,努力讓自己成為和我爸媽不一樣的人。 可是最近這幾年,我發現基因和遺傳的確強大。不說相貌,我都開始發現,有時候稍不注意,我打電話的聲音就會像我媽一樣聒噪。可是以前,我一聽見我媽那聒噪的聲音,就會噁心的。所以我一直活得小心翼翼,不讓自己露出任何屬於他們的蛛絲馬跡。我逃離這個家,逃離這個城市這個省,逃離南方,一個人來到完全陌生的北方城市。 只是為了逃離。或者忘記。 我拒絕的不是父母本身,因為他們雖然傷害過我,但我仍然不會忘記他們真正"愛"過我的那些事。我反對的是,促使他們傷害我的那種根深蒂固的扭曲的價值倫理觀。我要把這種價值觀打碎,重建新的符合人性的體系。 (來自豆友:佚名,女--編者注) 李丹:棍棒制裁、羞恥性教育、封鎖人際交往……父母用這些手段保證自己的女兒考入名牌大學、人前乖順聽話,在外人看來似乎一切都很完美。然而,風光的背後隱藏著什麼? 棍棒打痛女兒的身體,也打出了一顆堅定逃離的心;羞恥教育帶來的恥辱記憶,並非僅僅讓人記住一個錯誤,更造成了自卑和敏感;封鎖人際交往來保證學習成績的方式,是"先廢了孩子的武功,再讓孩子闖江湖"。抹殺自由的方式在保證孩子免受"不良"信息影響的同時,也抹殺了孩子鍛煉內在力量和實踐能力的機會,致使孩子更加叛逆。最後的結果就是"逃離",逃離父母的控制。 控制有兩種,一種是外在的,父母施與;一種是內在的,內心對父母的恨、不認同,所有的愛恨糾結。逃離能夠解決的是第一種控制,卻使得第二種控制更加強化,越是想逃離,糾結就越深,內在的控制就越強。 父親對女兒的猥褻行為,無論出於何種原因,給女兒帶來的感覺都是不舒服的,將會導致她對其他人的普遍不信任、不安全感,最終影響兩性關係。 溺愛,折斷孩子飛翔的翅膀 愛孩子,這是連老母雞都會做的事情,難的是掌握愛的分寸。過多地遷就子女,對孩子溺愛,是父母給孩子最壞的禮物。這就好比折斷了孩子飛翔的翅膀,還希冀他們能夠直衝雲霄。 第36節:我媽連我買書都管(1) 案例】 我媽連我買書都管 下午天氣不錯,想去書店把看中的幾本書買回來,剛準備出門,被我媽叫住。下面是我們的對話: 媽:幹啥去? 我:買書。 媽:買什麼書? 我:小說,前幾天看中的,今天想買回來。 媽:(不太高興)什麼小說? 我:《格薩爾王》,還有一本老師推薦的。 媽:講什麼的? 我:講什麼我得買回來看才知道啊,對不對? 第37節:我媽連我買書都管(2) 媽:是不是什麼亂七八糟的書? 我:我是那種人嗎? 媽:好端端買什麼小說,小說有什麼好看的? (其實我不願意和我媽談這書的內容,因為一說起來就絕對是以爭吵結束的) 我:…… 媽:多少錢? 我:二十多塊。 媽:多看看和學習有關的書,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除了浪費錢就沒別的用處。 結束。 夠了,談話失敗,書也別想買了。什麼都要管,連我買個筆袋子都要盤問,長這麼大了從來沒自己支配錢買過一件衣服,我看中的東西從來沒有到過我手裡。我早該明白這次買書完全是我的妄想。 我就像個賬本,每一筆錢的來龍去脈都要詳詳細細報告給她。稍有疏漏就是扣生活費,要不就是懷疑這懷疑那。 我還有沒有一點隱私和自尊了?和她談,永遠是一句話:你在我眼裡永遠是個孩子,我有權利知道你的一切。 孩子個P!還真把自己當主子了!永遠支配,永遠獨裁,永遠控制。 TMD我一頭撞死算了! (來自豆友:樹《文字聯覺者》) 李丹:文中的母親屬於典型的控制型母親,這種類型的母親在孩子潛意識意象中常常以蜘蛛的形象出現,織細密的網,籠罩下來,不放掉每一個細節。對於孩子的情況--事無巨細樣樣過問。 這種強控制型的教養方式給孩子帶來的影響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壓制個性,孩子將父母設定的規條內化到心裡,在潛意識中支配自己的行為,這種孩子成年後,做事縮手縮腳,心裡的條條框框將會限制他們的創造力和人生髮展;另一種情況是激起孩子內在的反抗力量,孩子用各種叛逆的方式來反抗權威,掙脫權威的控制,這是一種針對權利的抗衡,通常越是掙脫,束縛就越緊,束縛越緊就越要掙脫。 更值得注意的是, 父母採用的控制手段除了束縛,還常常伴有打壓和否 定,負面信息經常不斷強化,將造成孩子的內在自信建立不足,成年後, 將 沒辦法運用自己的能力在恰當的時機和恰當的環境下做出適當的分析和選 擇,沒辦法獲得真正意義上的獨立,去開創自己的人生。 對於控制型的母親,與其說她想要控制,不如說她需要控制,"需要"是一種被動式的防守。防些什麼呢?--防的是一切可能會傷害到孩子的危險!這種類型的母親通常是焦慮的,她企圖用自己的控制網把孩子和危險隔離開來,不但過濾掉了"所有危險",也過濾掉了孩子成長的機會和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踐機會。控制型的母親無疑是太愛孩子的母親,只可惜太多焦慮的愛扼殺掉了孩子獨立成長的機會。 第38節:10%的傷,100%的痛 案例】 10%的傷,100%的痛 父母不太打孩子,打也是一兩下,就是會一直訓一直訓。我覺得我好像都沒有資格訴苦。 可是,為什麼我偏偏記得都那麼清楚,那些傷會在半夜裡忽然痛起來…… 從小努力做乖孩子,從來沒有闖過什麼了不起的禍。可是,只要有一點小的錯誤,父母就會很生氣。比如,父母每天要檢查作業,只要有錯,即使就一道題,就要挨打,雖然不重,但是我很憤怒很傷心。比如,洗碗的方式不合媽媽的意了,媽媽說吃瓜子不要把皮掉在地上結果我不小心又掉了一片了,總之就是屁大點兒的事兒,但是媽媽就會爆發,把我罵得淚流滿面,然後繼續罵,繼續罵…… 給媽媽買禮物,是浪費錢。給媽媽做禮物,是浪費時間。媽媽生氣,我道歉,媽媽說道歉有什麼用,你天天犯錯天天道歉。媽媽生氣,我哭了,媽媽覺得著急,就再罵我一頓。 我從小到大性格一直很焦慮,開始是爸媽不讓我和小朋友玩,嫌浪費時間。慢慢地我也不喜歡和人接觸了,偶爾玩一玩就會覺得很罪惡感。直到後來抑鬱了…… 非常沒有安全感。總覺得自己對於別人是個麻煩累贅。遇到衝突不知道怎麼辦,覺得是對方的錯不敢對抗,覺得是自己的錯道歉也沒有用。花時間做了禮物,還怕被人說是"沒出息,就會在這些手工上浪費時間"…… 如果有"小白菜"想要拍我,說你遇到那都是屁大點兒事兒,就拍吧。 我覺得,說孩子是一張白紙,是最惡毒的謊言,讓父母老師理直氣壯地要求孩子按自己想要的方式成長,相信只要力度夠強壓力夠大就行。 我們不是白紙,自出生我們就有自己的性格,有自己的強項和弱項。長到5歲,已經是一個完整的人了。你可以試著影響我,但是把我當作一顆樹,用暴力矯正我的枝幹,用剪刀剪去你們不喜歡的枝杈,只能讓我憤怒和痛苦!不,你們改變不了我,只有當我自己權衡利弊想要改變的時候才能改變! 還有,父母一直說我是快樂的小孩。 長大之後很久才發現,才不是,我是一個焦慮抑鬱的人,雖然我很會見人就微笑,還笑得那個燦爛。沒有用,內心一直痛苦。只是幸好我比我父母快樂一點,所以他們就覺得我真是快樂的人啊。 (來自豆友:勇敢的小孩兒) 樓主提出一個很有意思的說法,"我們不是白紙,自出生我們就有自己的性格,有自己的強項和弱項。" 孩子不希望受到父母的管制,孩子希望父母變成自己希望的那樣。有沒有想過,父母也會這麼想?他們也會說,"我們有自己的性格,有自己的強項和弱項,我知道強項比弱項好,所以我要按我的方式去要求你……" 唯一不同的是,父母有力量,有權力去管制孩子,而孩子只能在心理想想自己希望的父母是什麼樣子。 這的確是一次不公平的較量,沒有懸念的較量,受到挫折的肯定是孩子們。且慢,這只是孩子眼中的結論而已。作為父母來說,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孩子都總是無法做好,而自己卻無計可施,最終淪落到暴力處理,自己背負罵名不論,內心還時時產生罪惡感,日子過得也不輕鬆呀。 所以,在這場較量中,沒有最後的勝利者。孩子自暴自棄,失去信心,失去快樂,失去安全感,暫時還沒有辦法勇敢地面對這個世界。父母則自責,內心衝突,充滿擔憂,對孩子的控制能力越來越低,未來越來越不可預期。 當我們了解了事實的真相之後,則會有更多的機會來獲得雙贏。對於一個家庭而言,充滿了危機與較量,只有智慧的父母,聰明的孩子,才能從這場較量中獲得自己所需要的資源,快速成長。如何才能雙贏呢?改善關係。 良好的關係,是家庭教育成功的核心,只有在這個基礎上,家長和孩子才可能互相交換思想,互相理解和寬容,互為資源共同成長。當然,良好的關係是基礎,但不是全部。 第39節:無原則遷就造就霸道孩子(1) 案例】 無原則遷就造就霸道孩子 這是一個父母溺愛孩子,導致孩子自私自利、蠻不講理,一不滿意就要自殺。父母起初的因,造成孩子後來的果。這對父母,用自己最辛勤的努力,親自打造了自己最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一位中年父親從關外趕到中心告訴工作人員:她上中學的女兒不去上學了,在家裡嚷著要自殺。 我們應邀去了女孩的家,我們坐下不久,裡面的房間里就傳來了女兒對父親嚴厲的質問聲:"讓你給我拿的書呢?你有沒有拿回來?"父親有點驚慌,像做錯了事的孩子一樣,不敢有半點遲疑衝下樓去拿書,看到這位父親的表現,讓我吃驚不小。 女孩今年17歲,在家稍不順意就扔東西。這次是因為學校的班主任換了新的,女兒不喜歡她,她媽媽跟班主任打了電話,問了一些情況,不想班主任對女兒說了她媽媽打電話的事。女兒知道了就不幹了,認為媽媽丟了她的臉,自己一個人從學校跑出來逃課了。回家後就開始砸東西。父親向老師給她請病假說她病了,她說父親是騙子,說請事假,她也不願意,怎麼都不行。 女兒初三時說班裡同學有手機,她想要,父親起初不同意買,女兒大鬧,父親同意買一千元以下的手機,女兒又哭又鬧,父親只好買了一千六百元的手機給她。第二天,女兒的手機丟了,父親安慰女兒,女兒反過來質問他為什麼不告訴自己會發生這種事,父母沒有盡到責任,父親只好把自己的手機給了女兒,這事才算平息。 另一件事是女兒上高一後住校,父親就周日送、周五接。有一天他送女兒快到學校時,女兒讓他停車要求提前下車,父親不解,女兒說你的車那麼差,讓同學看到了丟面子。父親自責地說自己沒本事,女兒才會這樣對他。 第40節:無原則遷就造就霸道孩子(2) 在女兒不在時我向這位父親提出了一個問題,當女兒問他有沒有拿書時,他為什麼有這樣驚慌的反應? "我很怕她發脾氣。" "你想給女兒一生都不被別人拒絕的環境,你能保證她離開你們後都會如你們一樣不拒絕她,聽她掌控嗎?" "你們給她創造了一個無菌的環境,她離開你們以後怎麼辦?" 夫妻倆沉默了。 "女兒新買的手機第二天就丟了,你是如何看待這事?"我問他。 "起初我覺得孩子有責任,後來她說我們沒有告訴她後,我也覺得她說的有些道理,我們考慮的太少了。"這位父親又開始責怪自己。 "孩子對你的車接送她讓她丟面子,你是如何看的?"我再問他們。 "都是我不好,我沒有掙多一點錢給她們創造好的物質環境,我會加倍的去努力掙錢。"他十分自責地說。 "你能保證你是女兒班家長中掙錢最多的人嗎?女兒拿你跟更有錢的人比,你怎麼辦?" 夫妻倆又沉默了。 "你有沒有發現自己的優點,雖然你掙錢不是很多,但你靠自己的能力把這個家撐起,你很有責任心,雖然不景氣,但你從不放棄,堅守著這份生意。"我啟發他。 "你的女兒從你的言行中看到的是一位物質不是很豐富但對生活充滿自信的父親,還是一位對自己和現狀都不滿意的父親?" "是後者。"他們承認說。 (本案例由深圳市市民情感護理中心提供) 張攀 (深圳市市民情感護理中心):不負責任有兩種方式:自己的責任別人承擔,別人的責任自己承擔。在這個家庭里,看到的是父親攬下了女兒應當承擔的所有責任,當他女兒出現問題的時候,他習慣於責怪自己"沒有照顧好女兒,不夠細心,沒想周到,沒有賺更多的錢。"女兒也因此習慣了把自己的責任推給父母和家庭。"都是他們不好,都是家庭不好,讓我如此倒霉",女兒對自己的問題這樣歸因。過度的順從和溺愛,扼殺了孩子成長的動力,也扼殺了孩子的獨立性、承擔錯誤和挫折的能力。孩子是父母行為背後的一個因果呈現,當孩子出現問題時,我們更多是需要反思父母自己的問題,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跟孩子一起成長。 第41節:希望你能尊重我的生命 案例】 希望你能尊重我的生命 我想對養了我20多年的媽媽說,請你尊重我,我不是你的私有物品,既然我來到這個世界上,我就需要獨立地面對作為一個人最基本的權利和責任。 哪怕你對我再好,愛我到骨頭裡,溺我到血管里,對不起,我也只能遵從我自己的意願,我也只能孝敬你到吃穿住用,要我把自己的意識和行為都獻給你,對不起,我辦不到,你也別想威脅我,我尊重我的生命,希望你也能尊重我的生命。 我沒有想過會到這樣的地步,多少年來,我只知道我們是性格不合,你對我有愛,我知道,我明白,但回報的方式是我的選擇,別動不動就說我不孝順,你先懂得什麼是尊重,我再來和你談孝順。 我覺得你的行為很可笑,你不惜用一種極端的方式來達到你的目的,你的偏執來自你的妄想,用你自己女兒的現實生活來換取你的華麗的面子。 很可惜,我不是瓊瑤苦情戲裡的戲子,否則我可以聽任你對我生活的踐踏。 別以為生了我,就是我的上帝,也別虛偽地說,這是母愛,母愛是偉大的,但你真的懂嗎? (來自豆友:s,女--編者注) 我不是十分為這個孩子擔心了,她已經有了清晰的自我意識了,今後為她做主的將是她自己,而不是別人,這是非常重要的。恭喜你保護住了這種寶貴的種子。 如果這位媽媽有機會讀到這段文章的話,我想說,放孩子一馬吧。當你抓住了你的孩子,你就害死了你的孩子;當你撒開你的孩子,你就解放了你的孩子。只有你撒手,孩子今後才會有更大的力量來愛你,來贍養你。 我還想對這位孩子說幾句,你獨立後,媽媽對你的傷害都已經過去了,咱們也不能總活在痛苦的過去不是?畢竟你的媽媽,還將繼續是你的媽媽不是?在和她講明白這一切原則之後,諒解她,接納她,用你的力量去努力。如果你覺得力量不夠的話,可以等等再做,畢竟你還有時間的。 最後祝你和媽媽早日各自獨立,早日"握手言和",開啟新的生活。 傷愛,以愛的名義肆意傷害 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這是天下無數謊言中的No.1。有多少父母借著愛的名義,用錯誤的教育肆意傷害自己的孩子,帶給孩子一生的痛苦?這難道不值得我們深思嗎? 第42節:究竟是誰放逐我們的青春到荒原?(1) 案例】 究竟是誰放逐我們的青春到荒原? 很多年輕人說:家長錯了。而很多已經為人父母的人說:你們不能把責任全都推到父母和教育身上。 我們不可能一直這樣吵下去,這樣的爭吵永遠不會有結果。我並不了解其他人的經歷。所以我只能用我自己的經歷來分析。 小學:我的父母並不富裕,當然也並不貧窮,普通的家庭,對我要求嚴格。而我非常聽話,認真學習,努力上進。 父母語錄:你要好好學習,好好念書。認真考試,一百分很重要,不要隨便出去玩。聽老師的話。你這孩子怎麼不聽話?又看閑書? 我的心理活動:上課很好玩。但是"閑書"也很好看啊。喜歡上課,但是不喜歡一直做作業。也喜歡看閑書。 分析:在這個階段,我並沒有討厭學習,相反我喜歡學習,喜歡上課,覺得很好玩,我討厭一個生詞抄寫一頁的做法,但是除此之外,我覺得上學簡直好極了。不過,我也喜歡看漫畫、武俠等書籍。 在這個階段,孩子仍然是孩子,沒有自主,但也不逆反。很純粹地喜歡新鮮的東西,包括課本。但是已經意識到"自己的某些做法不被家長喜歡,自己的某些愛好不被家長認可。" 初中:我在本地上初中,由於升學考試沒有考好,被父母責罵了三個小時。這三個小時在我的記憶中一直銘刻到現在,我25歲,仍舊記憶猶新。由於考上高中是離開小鎮的最佳出路,因此他們鞭策我,催促我。而我接受並且認可。 父母語錄:你怎麼這麼不爭氣?你又沒考過××?你考不好怎麼辦?你考不好就要去種地了。你看人家××。我們全家都在圍著你忙活,你就考這樣? 我的心理活動:又沒考過××,我很抱歉,我很對不起,我有罪。好想看漫畫啊,好想看"閑書",那些書真的很有趣。要認真學習,要考出去。我必須是最好的,否則就是對不起父母。我欠全家的,他們都愛我,而我還不起。 分析:初中階段,我對於自己的處境有了初步的認識,我知道考試是我離開這個小鎮並且前往大城市的唯一出路,並且我很願意為之努力。但是父母的教導同時為這件事情附加上了沉重的感情債--或者可以叫感情罪。 "我愛你,我們全家都圍著你轉,都是為了你好,但是你不聽我們的話,我們為你付出了這麼多,你卻不按照我們的心意來做,你有罪。" 這是沉重的枷鎖,落在一個12歲孩子的身上。學習本身並沒有錯,而且我也清楚地知道我必須靠學習來改變我的命運。是的,很諷刺,教育和家長,告訴孩子:你必須學習,你必須改變自己的命運。這已經足夠,但是他們卻覺得不夠,於是將感情罪放在孩子頭上,來永遠地拴住他們。 高中:我考上了市裡的高中,並且開始上學。每個月會回家一次。學校是寄宿的重點中學,所有人都朝著大學奮力衝刺。 父母語錄:要考好大學,要努力學習,全家都指望著你呢。我們都指望著你呢。全家都在過你的日子。好好考試。不要談戀愛,以後有時間。 我的心理活動:我要考上一個好大學,一個離家遠遠的好大學。我很喜歡讀小說,也很喜歡漫畫,但它們是有罪的,邪惡的。我上網了,我很開心,我有罪。我不應該化妝,我不應該打扮,我不應該享受快樂,這些都是邪惡的和有罪的。我喜歡那個男生,但早戀是有罪的。 分析: 這個時間,我已經離開了家,並且部分脫離了家長的控制,但是如你所見,初中時代被灌輸的觀念已經根深蒂固,甚至被自己不斷強化。學習戰勝了一切,"清楚自己需要考上大學來獲取社會地位"這個冷靜、理智、現實的認識,讓位於"不考上大學就是對不起我爹娘"這個負罪心理。 第43節:究竟是誰放逐我們的青春到荒原?(2) "全家以後都指望你有出息",也就是說,父母提前將給予一個成年有經濟能力的人的社會責任壓力,放在了一個高中學生的肩膀上。與此同時,他們又拒絕給予我一個成年人的自由和尊重,不允許戀愛,不允許考試失利,不允許打扮和挑選新衣服,不允許讀小說和漫畫……(事實上我也無法承受這種自由,後面可見) 也就是說,父母提前要求你承擔成年人的責任,但是拒絕用成年人的態度對待你。這是一種畸形的心理,並且很明顯不可能給孩子正常的成長空間。 這不是他們的錯!他們對此也無能為力,我是說,他們就是這樣成長起來的,你能要求他們什麼呢?你能向沙漠要求暴雨嗎?你能向冰雪要求溫暖嗎? 不,不能,他們從不曾擁有,因此也無法給予。 大學:這個時候,我幾經周折,來到離家半個中國的一所大學裡。我離開了父母,我自由了,我擁有了我自己。但是我在經濟上並未獨立,我仍然要仰賴我的父母為我提供學費。 父母語錄:一年五千,都是為了你,家裡會為了你盡全力的。最好不要談戀愛,要考研,考博士。全家都在過你的日子。你千萬不要像××那樣沒出息。 我的心理活動:遊戲很好玩,我很快樂,快樂是有罪的。我討厭讀書,痛恨考試。去他媽的大學。我有罪。我要考研。我他媽的為什麼要考研? 分析:到了這個時候,對自由獨立生活的嚮往和"聽父母的話"兩方面的衝突已經達到了最激烈的階段。一方面大學讓我離開家鄉,另一方面,父母的教育仍然有其強大的力量。 我曾經在大學裡瘋狂地玩遊戲,又多次戒網。每一次,都是賭氣,發誓,憤怒--卻不知道為了誰憤怒。有一次,我對天咆哮:我他媽的再也不去網吧了,你滿意了嗎? 誰滿意? 是的,誰滿意?我們已經離開家,我們已經是自由的孩子,但是我們的父母在漫長歲月里,埋伏在我們的記憶里,一次次重複著那些話:"電腦是壞的不要碰,網路是壞的,漫畫是壞的,你喜歡的那些東西是壞的;你的快樂是有罪的,不要戀愛,不要讀武俠小說,不聽話是壞的,你是有罪的,你是壞的。" 我們已經離開家,但是我們其實從來不曾離開家。我們已經走了,但其實我們根本無法走開。你愛你的家人,他們愛你。但是愛變成枷鎖,正如同快樂變成罪孽。究竟是誰在變態?究竟是誰太軟弱?究竟是誰的錯?你能責問誰?你能恨誰? 我已經習慣了被人安排生活這麼久這麼久,如今我必須鼓起勇氣,走出這片我自己放逐我自己的荒原。 第44節:究竟是誰放逐我們的青春到荒原?(3) (來自豆友,女,應貼主要求隱去網名--編者) 給青春的孩子們:青春在試卷、負罪感和沉重的責任間燃燒,這不是某個人或者某個集體的錯,我們的生活就是這樣走過來的,與其回頭控訴,不如昂首注視前路。 傷害你自己,放任自己墮落或者瘋狂,並不能夠讓你得到自由。相反,你們都會受傷,你,和愛你的人。是的,你的父母愛你,你的家人愛你。但是,你用來回報愛的,應該是愛,而不是你的自由。愛可以和枷鎖分開,相信我,你可以做到。 千萬不要賭氣地對他們說:"不,我不要歡樂了,這樣你們滿意嗎?我全都為了你們活著,這樣你們滿意嗎?"因為這不會讓任何人滿意,如果你每日強顏歡笑,你的家人也會度日如年。 歡樂不是罪孽。歡樂不是過錯。但是請區分"享受快樂"和"縱慾"的區別。並且相信我,尺度很寬,你不需對自己如此苛求。 你應當理智地思考,並且在你的責任和需求中間取得平衡。你應當擁有你自己的世界。 你用愛回報你父母的世界就夠了,你不需要屬於他們的世界。如果你仍然躑躅在苦澀瘋狂的荒原,相信我,搬出父母的房子,並且不從他們那裡拿一分錢,是你靈魂新生的第一步。 問自己:我想要什麼?我應當做什麼?然後再問自己:這是我真正想要的,還是父母塞進我頭腦里的? 誠實地面對自己,面對愛。承認吧,你愛你的父母,正如同他們愛你。 記住,愛不是神壇,尤其不能用自由和尊嚴去獻祭。父母亦然,你的愛人亦然。 第45節:我的父親就是王法! 案例】 我的父親就是王法! 直接進入主題。 我爸原來也是說什麼就是什麼!他說我錯了,我沒錯也是錯了,還要挨頓打,挨打還不能哭! 每天總是在吃飯的時候教訓我,我從小吃飯都是含著眼淚吃的,想哭還不能讓他們看出來,看出來就說我是死人臉什麼的! 小時候讓我跪著!不讓我起來……跟我談話總是讓我說點什麼,可是我說什麼都不對,後來就不說,不說他們就抽我大嘴巴,說我是啞巴什麼的,然後我就哭,哭了就更他媽玩命打我!後來,我學會了忍耐,心裡詛咒著,看著他們打我。不哭了吧,人家就說我臉皮厚怎麼打都不行!其實我犯什麼錯了非要打我?放學回家晚了十分鐘、上廁所忘了沖水、多吃了一口好吃的…… 從小不讓我交好朋友,更不能有同學往家裡打電話!他們把誰都當壞人,都是小孩子,打個電話怎麼了?我就不明白了,電話號碼告訴了同學,同學晚上就能到家裡來宰人偷東西?如果我跟哪個男孩稍微好一點他們就罵我是賤貨!我幹什麼見不得人的事兒了? 在我學了法律之後我說:你們不能看我的日記,偷我東西,這樣侵害了我的權利。我爸給我一大嘴巴,跟我說權利都是他給的,他就是王法。 現在我長大了,他們扣著戶口本不讓我結婚,非說所有的東西都應該男孩家出,要不就不讓嫁!你們說就算是男孩家出,我也是出去住,給的份子錢改口費什麼的也都是我的啊!他們那意思好像應該是給他們,就當是報答了。 唉……我那屋子所有柜子的鎖都讓他們卸了,連門的都拆了……我媽更是。老是不聲不響地就把我那門開開,每次都弄得特詭異!後來我就跟她說麻煩她出個聲音,太嚇人,當時我都有點神經衰弱了! 我就是這麼想的!我不明白!我是他們所謂的愛情的結晶……為什麼要這樣!看我哭看我痛苦,他們感覺很滿足嗎? 即使傷害了我,他們也不會有任何的內疚,因為他們覺得理所應當!他們有太多的心安理得了。他們真的不愛我嗎?我只是想得到安慰啊……不奢求他們說對不起…… (來自豆友:蕾絲娃娃魚《蓮子心兒》,女--編者注) 一位非常強勢的爸爸,對孩子的要求極高,而這些要求有時候並不是他真正需要的,或者本身就面臨很多不確定性和變化,正是這種不確定性讓孩子無所適從,永遠也做不到,進而就產生絕望的心理。作為父母來說,我們應該對孩子有一個明確的要求和規則,這個要求基本是不會變化的,這樣孩子才會有一個明確的心理預期,才知道自己如何才能做到。 作為孩子來說,在受到一些不公正待遇的時候,更多表現出來的是無奈乃至絕望,最終發展成為仇視。要知道,強勢的爸爸可能是一個內心弱小的爸爸,他也不知道如何處理家庭關係,如何教育子女!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有必要向父母表達自己需要他們的愛,需要他們的認可,並為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有一個執行要求。相信,逐漸改善溝通方式,情況將有所好轉。 第46節:我是一個優秀的自卑女孩(1) 案例】 我是一個優秀的自卑女孩 我的父母打過我,罵過我,也阻撓過我的戀愛,撕過我的小說。於是我最終沒有談過一場無憂無慮的戀愛,沒有寫出哪怕一篇完整的小說。 他們一向奉行"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對我所有的愛好特長視為洪水猛獸,要扼殺在搖籃中。而我終究沒有學有所成,也沒有什麼興趣愛好,如今就是碌碌無為地虛度光陰。 小學時,有一次我考了雙百分,第一名,家長會時爸爸媽媽都來了,盛裝出席,面帶自豪的微笑,在小課桌旁加了把椅子。後來有一次,我成績下滑,得了雙98分,家裡沒有人去參加家長會,媽媽說"我嫌丟人"。 老師要求不能缺席,我就自己去了。滿教室的家長,只有我一個小孩。我自己來參加自己的家長會。那時我就明白,我只有學習好,才能不被父母拋棄。我只有做得如他們所願,才是他們的女兒。 記得初中時一天放學,一個男生送我回家,被媽媽看見了,快到家門口時,男生走了,媽媽衝上來狠狠踢了我一腳,罵我"賤貨"、"見到男人就邁不動步……"那是我有生以來聽到過的最惡毒的咒罵,我相信這一生都不會有人再這樣罵我。 我高考分數剛過本科線,報的學校都沒考上,等待補錄的日子裡,媽媽幾乎天天罵我,每天我起床後第一個念頭就是快點洗漱離開這個家,關門時還能聽到媽媽在裡面罵"敗類"、"廢物"、"完蛋玩意兒"。 我20多歲了,跟媽媽說起將來要生個男孩,媽媽說"你這小姑娘咋這麼不知羞恥"!這些對我的評語幾乎伴隨我一生,我曾幾度認為媽媽是恨我的,不然怎麼會對自己的親生女兒下此毒語? 中學時有很多男生追我,老師以早戀的名義向父母告狀,說"你們家孩子太招風"。他們回家來訓我,我辯解說我什麼都沒做,男生喜歡我,我也沒辦法,他們說"蒼蠅不叮無縫的雞蛋,還是你做了招惹人的事,不然他們怎麼不去追某某某(學習超好一書獃子)?" 以至於之後很多年,我都覺得被男生喜歡是件恥辱的事,覺得自己是個很賤的女生。 我與人發生矛盾,我的父母都會相信別人所說,懷疑我。認定是我的錯,或者至少我也有錯,因為在他們眼裡,我就是個裂縫的臭雞蛋。我犯了錯,他們要立刻跟我劃清界限,在眾人面前冷落我或指責我,以證明與他們無關,他們愛面子勝於愛我。 我的父母一直試圖糾正我的性格,嫌我做事慢,嫌我不跟他們的同事打招呼,嫌我不會拍老師的馬屁,嫌我不開朗,不像別人家的孩子那麼喜氣洋洋。我就是父母僱用的臨時演員,我按他們編好的劇本去表演,就會博得他們的笑臉和掌聲,我若偏離劇本自由發揮,就難逃被懲罰解僱的命運。 我的父母一直致力於潑我冷水,在我相信別人時說我天真,在我信守承諾時說我太傻,我想做的每件事,只要徵求他們的意見就肯定遭到反對。 大學時我想考秘書資格證,打電話給他們,他們在電話里大罵我"沒正事"、"凈弄些沒用的",結果我沒考成。暑假我想跟朋友一起學車,他們說"家裡現在沒有錢,你不知道嗎?""有那錢還不如報個英語班。"結果我沒學成。 大學畢業有一天,媽媽問我為什麼沒考幾個資格證,因為她同事的孩子有一大堆資格證;工作以後他們勸我考駕照,因為他們另一個同事的孩子開車上班。 第47節:我是一個優秀的自卑女孩(2) 所以我想做的事並沒有對錯,只是他們想不想讓我做而已。 他們竭盡全力阻止我想做的每件事,如今我25歲了,他們仍不允許我自己選擇自己的婚姻,他們說"你的想法都太幼稚,不現實"、"你懂什麼?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我是一個自卑的小孩,我是一個內心灰暗的小孩,我是一個不會表達愛的小孩,我是一個不願為愛忍耐和付出的小孩……我有無數的缺點,我早已懶得再去改正我的缺點了。 我也不想再寫下去了,因為在批判他們的同時,心裡還有一個聲音在為他們辯解,為他們求情。其實他們並不是不愛我,只是以愛的名義對我的人生進行了太多的干涉。他們並不比別的父母付出的少,甚至比別的父母更操心,而他們的操心也都源於對我無止境的奢望和管制。 他們不自覺地在我的里種下了太多陰暗消極的種子,卻希望長出積極陽光的森林。 爸爸媽媽,我永遠也無法成為你們希望的樣子。 今後我有孩子,我希望他們善良,真誠,按自己的所想去生活。 (來自豆友:Yitta,女--編者注) Yitta,你真的好善良,也好真誠。我認為,你的各方面潛力一定是很大的,只是就像一個煤球沒有點亮一般,現在你的光芒還沒有照耀出來,能量還沒有釋放出來。 自卑是一種自我暗示,是可以通過自我的成長和控制逐步修復的,當然這可能需要好幾年的時間,沒有關係啊,品嘗著那種苦澀的滋味,逐步走向積極和樂觀,不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嗎? 就像你仍然在感恩父母一樣,你心裡裝著父母,割捨不開,這是一種家庭的愛的感受。但同時我也提醒你,你要分清楚你是關心他們、愛他們,還是離不開他們對你的"折磨",這個很關鍵。很多人都是由於習慣了別人對自己的折磨而離不開對方的,這是心理學的一個現象,你要留意喲。如果你覺得你的內心已經足夠強大了,足夠自信了,足夠獨立了,感覺離開父母幾年也能很好地生活了,那你再和父母在一起,關懷父母、接納父母,就沒有問題了。 獨立,善待自己,喜歡自己,相信自己,之後再去關心別人才說明你真的強大起來了。 你能行,加油! 第48節:不要碰我的東西!(1) 案例】 不要碰我的東西! 從小你沒尊重過我的隱私,我打電話你偷聽;別人給我寫信你偷拆,我認了,就當你太關心我。 TMD我二十幾了你還不讓我有一點隱私? 一聲不吭地把我柜子收拾了: 1.你這樣一聲不吭地收拾我柜子兩次,完全沒有問過我意見; 2.叫我收拾我有哪次不收拾?達不到你的標準就是臟? 3.你有沒有看過自己的房間有多亂?嚴於律人寬以待己,知道什麼叫做榜樣嗎? 4.通知都不通知一下,把我有用的東西丟了! 我自己丟的時候你不讓丟,你丟就是王道!!! 你就是法律!就是世界第一統治者!要我尊重你,你要不要尊重一下我? 你把你不要的東西都扔我房間里。廁所裡面放一個古箏,窗檯旁邊放舊沙發和一張爛了的桌子,最後還要在廁所門口放一個花瓶,讓我好幾次從廁所出來差點摔死;沒用的東西不許我扔掉,說我浪費;爛了實在不能穿的鞋子不能扔;不合身的衣服我打算放在垃圾桶旁邊讓有需要的人可以撿了去,或者送給清潔阿姨,不行,說我不知道感恩。 你自己不穿的衣服都塞我房間里;你買回來沒用過兩次的小型吸塵機都放我房間裡面;總之你愛放啥放啥我沒有一次說過什麼。 你還要罵我房間亂??每次走進來都嘖嘖嘖,嘖嘖嘖,故意挑刺,我難道真的如此十惡不赦? (來自豆友,女,應貼主要求,隱去網名--編者) 父母不尊重子女的生活方式,及對他成長有深刻意義的物品,會造成較為嚴重的親子衝突,這種衝突將導致親子關係緊張,無法把我們的教育思想傳遞給孩子。孩子的生存環境,空間也好,物品也好,是給予他們安全感的一些組成部分。當這些條件被破壞,孩子就會感覺到焦慮、憤怒,甚至會改變其人生態度和自身性格。 當然,媽媽會有很多理由去做這些事情,出發點可能都是為孩子好,但在這個世界上,並不因為你的目的是好的,孩子就能坦然接受。任何危及一個人安全感的行為,都必然會引發衝突和抗爭。另外,父母在對子女的教育上,無法做到言行一致,很難獲得理想的教育結果。 【貼主回信】 您好!如您信中所說,我也願意把稿費捐出來,但是希望能收到一本樣書作為參考。 我自己家庭的問題實在不全是因為母女或父女關係。 我的父母兩人都屬於不甚懂得處理情緒,又或者說不會做家長的人,從來發泄情緒都不會避開我的面,以至於產生了很大的陰影。 我覺得我父母那一代人,接受的教育是沒有關於心理那方面的,我父母始終不能看清我對他們的疏離是來源於童年陰影。舉個例子,有些小朋友看到爸爸打媽媽會對爸爸產生很大的仇恨。我父母那一代人始終認為這些東西是無關緊要的,長大後是可以消除的,但事實上對孩子影響是深遠的。他們不是不愛我,只是沒有意識到他們的言行舉止其實會對兒女產生極其嚴重的影響。 這幾個月我一直關心關於本小組的爭議,報道可以說全部都是有失偏頗,片面的。假如您的書籍真正能出版,我實在是感激不盡,能讓社會更了解我們這些內心有創傷的人。 第49節:不要碰我的東西!(2) 另,我已經退出本小組,原因是我一直在嘗試改善與父母的關係(畢竟年紀不小了)。當然本小組裡有些朋友的案例是很極端的,另當別論。但我認識到我父母他們無論採取什麼手段,出發點始終為我好,只是方法錯了。 我認識到我是不怎麼可能改變他們的觀念(我父母是十分固執的人),那我只能通過更多努力去感化,至少讓他們對我放心。若我真的很爭氣,他們就不會(對我)存在那麼大的偏見了。 如果書成,自費我也會買一本來看的。 案例】 不要再逼我了 前幾天我老師說有機會可以把我介紹到一個很有名的動畫公司去實習,我很開心。回家就跟我媽講,我媽聽到後就丟了一句:"進那公司是正式工還是臨時工?" 我當時就傻了,這都什麼年代了?還正式工臨時工的。 我讀4年大學,我媽要我去當小學美術老師,我有病吧??我去開個畫室,每月也比當個小學老師賺吧,我媽說老師是金飯碗,現在哪還有什麼金飯碗銀飯碗的啊…… 我媽逼著我去考教師資格證,我覺得很浪費我現在的學習時間,就問她你知不知道怎麼考呢?她說不知道……我心想你不知道就要我去考?? 後來問她才知道,她以為考這個證就跟小時候考試一樣的,以為一張試卷就可以搞定一切。 有時候,我也在想是不是我太聽她的話了,每次她只要下達命令,我就會乖乖地去完成,導致現在她只看到結果,完完全全忽略了我背後的努力和汗水。 以前我總是告訴我自己她是為我好,但是到後來漸漸地連我自己都不相信了,直到她自己有時候說溜了,我才明白她是覺得我早點賺錢她就解脫了…… 既然覺得我是個大包袱,大可像爸爸一樣不管我啊,何必為了個所謂的"責任"把你我都束縛了呢??既想輕鬆又不想有罪惡感…… 我想說的是父母們都怎麼了? 又一次我跟我媽說以後上班了我就搬出去住,他當時就火了……我還很奇怪發什麼火啊,原來他是覺得我要是搬出去住"別人"會以為他是不是對我不好,虐待我……我又一次傻B了……他做所有事永遠都是做給別人看的,永遠活在別人的眼光中…… (來自豆友:未墨) 看完這個貼子,我想起了昨天我看十年前中央電視台《對話》欄目錄製 的《對話韓寒》節目視頻,節目中17歲(高二)的韓寒決定退學,記者採訪 了韓寒的爸爸媽媽,面對孩子退學,他爸爸說"我們家長也習慣了,最好讓 孩子聽我們的話,其實有時候,我們的話也不一定正確,他不聽肯定有不聽 的道理",韓寒媽媽說"反正我知道孩子是不笨的,他想要的,他自己會去 做的",作為父母應如韓寒父母所說所做:尊重孩子的選擇,當我們無法改 變孩子時,多給孩子一些信任。 "父母從小喜歡為孩子做主,孩子未來的命運就會被他人做主;父母從小喜歡為孩子決定,孩子未來的命運就會被別人決定"這兩句話是規律。哪怕孩子做的決定與選擇未必是對的,孩子也會從經歷中吸取教訓和積累經驗。 孩子的成長就像"蝴蝶"與"毛毛蟲","毛毛蟲"始終是要變成蝴蝶的,但在成長的過程中,做父母的不能以蝴蝶的標準來要求和催促他,"毛毛蟲"會變成一隻怎樣的蝴蝶,它經歷了自己蛻變過程中的痛苦和快樂,才能擁有自己的人生和快樂,才有機會變成一隻真正的蝴蝶。當一個人覺得沒有了決定自己命運的自由時,是很痛苦的。作為父母的我們只能講述我們的經驗,而不能逼孩子接受我們的經驗,更不能一味要求孩子按我們的計划走,他要走的是他自己的人生。 罪愛,毀掉孩子光明的前程 當父母對孩子愛到扭曲,愛到畸形時,就幾乎是在犯罪,抑或逼著孩子犯罪。罪愛對孩子的禍害已登峰造極,會戕害孩子的生存力、抹殺孩子的創造力、泯滅孩子的精氣神、毀掉孩子的前程。罪愛是錯愛危害最大的一種。 第50節:誰都不在乎(1) 案例】 誰都不在乎 上初中的時候,他們每天去學校,趴在教室後門的窗戶上偷看我在幹什麼,每次同學們都提醒我,你媽又來了,臉鐵青鐵青的,真害怕,然後就是笑聲一片。我真的很尷尬,如果我當時沒有昂首挺胸地在聽老師講課,我在家門口站很長時間都不敢進去,因為回家後要面對他們那拉的長長的臉,把筷子碗在我面前摔來摔去,嚇得我心驚膽顫,不敢說一句話了,眼淚偷偷地掉進碗里,又趕緊擦掉。 後來他們就去學校找班主任,問老師我平時都和誰在一起,學習好不好,家裡是幹嘛的,如果老師說學習不是很好,就完了,一看到我和她們在一起,回去就是一頓打罵,我很委屈,都是一個班的,怎麼可能不來往! 我的日記、信件、抽屜、書包,什麼都翻。有一次翻出來一本小說,就打得我在床上躺了3天,沒吃一口飯。後來翻出來一封信,一個好姐妹寫給我的,說我以前喜歡的男生怎樣怎樣,那時候的喜歡都是很懵懂的,說白了我也根本沒把那份喜歡放在心上,因為年紀太小,就因為這封信,媽媽諷刺我說:"你怎麼沒懷孕啊?"那種字眼在我小的時候是完全不能接受的,我心一下子就涼了,我到現在都忘不了那種感覺。過了三天我就準備自殺了,拿手術刀割的腕,因為我絕望了,當時感覺快精神崩潰了,我覺得我馬上就要 瘋了。割了以後被衝進來又想繼續打我的爸爸發現了,我當時恨他恨到骨頭縫裡了,因為他連死的權利都不給我。想跳樓,可是我家住在一樓,到處都是防護欄。 第51節:誰都不在乎(2) …… 後來有一次被暴打的時候我逃出來了,大冬天穿了一件秋衣,身上沒有一毛錢,社會上一個朋友收留了我,我開始抽煙,上網,玩遊戲,打架,敲詐,能幹的壞事我都乾的差不多了,那時候我才13歲。 在外面待了兩個月,錢都是朋友給的,有一個女孩只有五十塊錢,她家離市區挺遠,但她為了給我留下錢硬是走路回家的。我到現在都很感激這幾個朋友。 後來被爸媽抓回家了,他們抓我那天我們打了一架,那是我第一次還手,用盡所有力氣抓、挖、咬。回去以後我鐵了心墮落,學習也落下很多,根本補不上了,在這之前我學習一直很好,只不過他們希望我考第一第二,我真的做不到。但是考重點是沒問題,他們想逼一逼我,結果成了這樣…… 一年沒上學,中考的時候隨便填了填,考了300多分,去省會上了中專,從此離開了他們的生活。其實,從小我就是一個很孝順的人,鄰居小孩給我一顆巧克力,我帶回家給媽媽吃,我愛吃雞蛋,每次都把碗里的雞蛋夾給爸爸,我很愛他們,也很依賴他們,誰說他們一句不好我都會跟誰拚命…… 前幾天初中同學聚會,所有人都圍觀我,因為以前我是個不愛打扮、不愛說話、默默無聞的醜小鴨,現在的我開朗、活潑、時尚、漂亮,他們說簡直認不出來了,完全變了一個人。 現在的朋友都說我像冷血動物,特別愛玩弄別人感情,對任何人、任何事情都那麼冷漠,不負責任,朝三暮四,花心,什麼都不在乎。 前段時間我媽被我親生弟弟捅了一刀,弟弟說要跟她同歸於盡,我爸發現的及時,把她救下了,一地都是血。我站在旁邊看了一眼就走了,我爸叫我和他一起送我媽去醫院,我沒說一句話就穿上衣服,扔下他們所有人,然後出去玩了。 這三年很少見他們,也沒什麼新的矛盾,我在外面怎麼樣他們也不知道,這次回家發生了這樣的事情,他們才徹底明白,原來我恨他們到骨子裡了,多長時間都沖淡不了。 今年我17周歲,事情過去4年了。最後,我跟我爸爸說,弟弟走了我的老路,你想過為什麼嗎?如果換作我看見這一切,我不會救她。死了清凈。 這三年我幾乎每天都做噩夢哭醒,難受的快窒息,你知道我夢到什麼?夢到的是你們男女混合雙打時扭曲的那張臉。 我恨你們,也感謝你們。 我恨你們差點讓我進了精神病院;恨你們讓我看了很久的心理醫生;恨你們讓我再也不敢待在有護欄的房間里;恨你們毀了我的前途。 第52節:誰都不在乎(3) 我感謝你們把我逼到歇斯底里,讓我知道什麼是生不如死,什麼是眾叛親離。現在我不管遇到什麼事情都比同齡人淡定,幾乎沒有什麼事可以讓我憤怒或者驚慌難過,我平靜的像一灘死水。 我感謝你們讓我學會了不相信任何人,因為連自己的父母都那麼禽獸不如。 我感謝你們讓我學會如何玩弄別人的感情,讓別人先信任你、愛你、依賴你,再狠狠地踹他一腳,告訴他一切都是假的,很有快感。 我感謝你們讓我學會了享受生活,讓我從一個書獃子變成現在這樣。 我感謝你們在我自殺時救了我,讓我可以多活幾年看著你們老去,讓我可以在你們面前做你們最討厭的事情,你們卻無能為力干涉。 我感謝你們讓我學會了冷漠無情,先傷害別人就不會被傷害,我會好好活著,看著你們死去的那一天。 也許有些人會說,他們對我造成的傷害太大了,根本無法彌補,他們甚至毀了我的前途又毀了我的家庭! (來自豆友:拽的1炮子,女--編者注) 王慧輝:孩子在成長中一般都會經過兩個叛逆期,一個是在兩三歲的時候,一個是在青春期的時候。處在青春期的孩子都會表現出比較強的叛逆,這樣做是為了脫離對父母的依賴,走向獨立的自我。只有這樣他們才會形成完整的自我,才會知道自己是誰,自己想要什麼,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從而不需要別人的監督也會有動力去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標。 作為父母,要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點,理解孩子的叛逆心理,懂得一定程度的叛逆心理是正常的,這是孩子走向成長和獨立的必經之路。家長要尊重孩子的獨立,給孩子獨立的空間。一般來說,孩子激烈的叛逆行為是對父母強烈控制欲的一種反擊。 很多急功近利的父母把"棍棒教育"看成是教育孩子的靈丹妙藥,卻忽視了這種教育帶給孩子一生的巨大負面影響。生活在被父母打罵的惡劣情感環境中的孩子,容易產生極端性格,如"自卑"、"冷酷"、"暴躁"、"冷漠無情"等。父母的暴力行為成為孩子的攻擊性示範。女孩雖然沒有像父母那樣大打出手,但她從父母那裡得到了許多啟示: "我很殘忍地喜歡給了別人甜蜜的期望和美好承諾後,再親手毀了它"; "學會如何玩弄別人的感情,讓別人先信任你、愛你、依賴你,再狠狠地踹他一腳,告訴他一切都是假的,很有快感"。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其婚姻和家庭生活不會和諧,也不能很好地養育自己的子女,如此惡性循環,將會造成不可忽視的家庭和社會問題。 (我們可能說這個孩子沒同情心,無感恩之心,我同意,但別忘了問問是誰培養出來的呢?況且,對一個沒有被傳授過同情心、感恩之心的孩子而言,她又哪有能力去同情去感恩呢?--編者) 第53節:我想離開他們(1) 案例】 我想離開他們 我爸爸在我小時候經常喝醉酒,一喝醉就打人。我還有一個姐姐和妹妹。每次跟她們發生爭執,我姐姐屁事也沒有就大聲叫,然後我爸爸聽到就會衝過來打我。那架勢,好像我做了十惡不赦的壞事一樣往死里打我。 記得那時候我怎麼哭怎麼求他都沒用,我哭得越凶,他就打得越凶,想想都有氣。我的姐姐每次都會這樣害我被打,我被打了之後都會不爽,就會我妹妹。有一次被他發現了,他就過來打我,差點被他打死。他沒讀過多少書,每天嘴裡說的最多的就是"你這個三八,你再給老子拽一下"。他說的是家鄉話,有些髒話特別難聽,我都翻譯不出來。他自己說,卻不讓我說。小時候我一不小心罵我姐姐三八,他聽見了就衝過來給我一巴掌,說"誰教你罵髒話的,你知道三八什麼意思嗎?"不就是你每天在我耳邊講的嗎? 他們還會偷聽我打電話,偷看我的信件,還禁止我感情的萌芽。以前,家裡一個電視,都是由他們選台看的,他們只會看一些弱智的愛情劇,裡面有kiss的場面時我媽就厲聲叫我走開。我都15歲了還稀罕看這個?你不讓我看不會轉檯啊,還讓我走開,你在那繼續看?我以前看漫畫,借來的,他們發現就會撕掉。那是從我同學那裡借來的,你撕了叫我怎麼交代? 從小時候他們就把我軟禁在家裡,不讓我出去和鄰里的朋友玩,如果我把同學領到家裡來,他們就會破口大罵,說弄得家裡亂七八糟。我從小到大他們都罵我,說我長得丑,說我蠢,你自己生成這樣的怪我? 我從初二開始就沒跟爸爸說過話,有快6年了。現在他老了,打不動我了。但是我依然覺得不夠,我要吃多點,多長點肌肉,以後就可以打他了,以前的仇我一定要報。這幾年我不跟他們說,他們也沒覺得什麼,他們有自己的朋友,可以聊天解悶。現在他們都快50了,基本很少出家,就又開始煩我。我不跟他們說話,他們就說養我這麼多年白養了。這麼多年你們教給了我什麼?你們除了供我吃穿還有什麼?不僅沒給我,而且還讓我沒有作為人活著的尊嚴,沒有自信,沒有朋友。 我媽會哭,我爸會在那嘆氣,搞得好像一切都是我的錯,我才是那個罪人,企圖讓我忘記他們做的事。他們跟每個親戚說我不孝,說我不是人,不懂得報恩。 上了大學之後,我寒暑假會去打工。每次打完工她都把我的錢全數拿走,說是為了管理,說是為了報她18年的養育之恩。雖然在上大學,但是我還是住家裡,每天都要面對他們,他們每次見到我,見我不跟他們說話,他們就會像傻子一樣罵我,說我不孝。現在我打工賺的錢不再給他們了,我要自己存起來。下學期我想住校,可是我的證件又申請不到,在外面租房又貴。我只想趕快賺錢,去外面租房子住,好離開他們。跟他們在一起他們想的就是怎麼把我往死里整。 第54節:我想離開他們(2) (來自豆友:豬仙《世界是一個巨大的陰謀》) 宋懷烈:致不知道害怕的父母 父母不時"修理"一個被當成"禍害"的半大孩子!這可是常見的家庭教育現象。 一個家庭的生活秩序,依靠打罵孩子,還是可以維持一段時間的。除非你打出了意外,使孩子早早離開了他這個"家"。當然,你此時若不是入了班房,就是滿懷悔恨地滿世界去找孩子了…… 大人打罵小孩,一點不難。難在孩子會在恐懼中一天天長大,並且在承受皮肉之苦和精神痛苦的雙重摺磨中,逐漸被磨礪成為鐵石心腸的人。而且,必然有一天,他會輕鬆地把你打翻在地,冷笑著盯著你的臉看,看你在他的腳下發抖……從此,你就只能去回憶打孩子的往事了。 你在家中打孩子,多半是可以逃避法律懲處的。但你逃避不了自身清醒以後的良心折磨!逃避不了來自孩子的暴力或冷暴力的報復! 家人與家人的關係,是要依靠情感來維持的。社會上不相識的人們,都在設法實現關係和諧,當父母的若連親子都交不下,你的人生能不算徹底失敗? 父母解決家庭秩序混亂問題,往往簡單到有頭腦不用,只想迅速利用最容易使用的隨身工具:手或腳! 用手腳和嘴的力度去教育人,只能育出"出口成罵"的人,打造出野蠻的家庭文化。所以,好孩子都是父母們用腦子教育出來的。 打孩子是很難打出親情和富裕的!不把孩子當親人養,起碼也不能當仇人來養吧?不知害怕的父母,你會為自己培養仇恨。 第55節:23歲懶小伙餓死家中 案例】 23歲懶小伙餓死家中 河南省信陽市羅山縣朱堂鄉有一個23歲的小夥子,神志正常,因為從小被嬌生慣養而懶惰成性,居然活活餓死在自己家裡。 "還真沒見過那麼懶的孩子。"楊鎖的堂哥楊德玉指著一片已經倒塌的房子說,這就是楊鎖餓死之前住的地方,"他是我們堂兄弟8個當中長得最英俊、最聰明的,也是最懶的。2009年12月,下了幾天大雪,我估摸著楊鎖好幾頓沒吃飯了,就提著飯、拿著被子到他家去,結果發現他全身僵硬,已經斷氣了。"楊德玉說,當時,楊鎖23歲。 楊鎖死後,村裡人議論紛紛:"這孩子就是被父母給嬌慣的,長這麼大什麼也不會。""真沒見過這樣的孩子,寧願餓死、凍死,也不幹活。" "那麼大的人了,你給他飯吃,他都想讓你直接喂到他的嘴裡。"當地一位曾經幫過這個小夥子的村民說。 楊鎖的父母對他十分疼愛,為了把兒子永遠留住,專門給孩子起名叫楊鎖。"楊鎖8歲時,父母出門時還把他用擔子挑著,不讓他走路。"楊德玉說。 "楊鎖其實挺聰明的,可他根本不學,也不做作業。我們只要嚴厲一點,楊鎖就告訴他的父母,他父母第二天就會找到學校。"楊鎖上小學時的任課老師說。 "楊鎖有時也試著幹活,他父母看見後就說,你到一邊玩兒吧,別累著了。"村裡人說。 楊鎖13歲那年,父親因為肝病去世。楊鎖的母親仍然寵著楊鎖,一點農活也不讓他干。到後來,楊鎖的母親身體越來越不好,不得不叫楊鎖去幹活時,楊鎖根本不幹,一不高興就打母親。 楊鎖每天無所事事,他母親承擔著一切農活和家務,結果積勞成疾。楊鎖18歲那年,他母親因病去世。 母親去世後,楊鎖便搬到堂哥楊德玉那裡生活。楊德玉在鎮上一個建築隊幹活,就讓楊鎖跟著一起去幹活。"他到了地方後,說太熱了,說什麼也不肯干,就自己跑回家了。" "村裡人把他介紹到縣城酒店去當服務員,他去了之後什麼都不幹,還讓別人伺候他,最後被送回來了。"65歲的楊德安老人說。 母親去世沒多久,楊鎖便賣光了家裡所有值錢的東西,最後就到村裡各家討飯吃。"他從來不洗衣服,穿髒了就扔掉,再換一件。村裡人給他的肉、菜,他都掛在屋檐上,一直放臭也不做來吃。"82歲的高正英老人說。 "吃到一頓飽飯後,他就一直睡,有時能睡一兩天。餓到不行的時候,他再出門討飯吃。"村民們說。 天冷的時候,楊鎖連大便都懶得出門,方便後在堂屋地下刨個坑,用土一蓋就完事了。為了取暖,楊鎖把家裡能燒的東西都順手燒了,連床也被他燒了。 (小組文摘--來自豆友:風雨《喜歡下雨天》) 23歲,正是青春好年華,正是人生好時光。生活才剛剛開始,人生才剛剛起步。多少的希望、多少的憧憬、多少的創造、多少的輝煌都在張開臂膀,都在放飛夢想迎接著。但是,一個23歲的小夥子卻因為自己的懶惰,因為自己的無能活活餓死在自己的家中。 在這種家庭氛圍下,楊鎖無疑"被寵物化",其生活已和小貓小狗差別不大,缺乏基本的生存能力也就不足為奇了。與其說楊鎖是在紛飛大雪中餓死,不如說死於父母長久以來猶如砒霜一般的寵愛。 有名言說:"至要莫如教子,至樂莫如讀書。"縱有萬貫家財,如果不會教育孩子,那些財產也只能是一堆垃圾,縱有千般希望,如果只知一味寵愛孩子,那些希望也會是一堆泡沫!這樣教育出的孩子不僅不能夠承載希望,創造輝煌,反而連生存都是問題! 第56節:是誰把我教育成了同性戀(1) 案例】 是誰把我教育成了同性戀 打罵跪罰,四樣法寶,思想控制,行為控制,一萬個不準,把我變成一個懦弱的男生。 我爸爸早逝,我由我媽一個人帶大,我住學校,小時候基本上校園裡的同伴很多是女生,我想這也是造成我成為GAY的因素之一。我並不覺得GAY丟人,只是一想到中國這種思想愚昧的人佔大多數的情況下,覺得很害怕。 我媽在我高中以前就是以打罵罰跪為主,打完了還不許大聲哭。特別喜拿我和其他小孩比。大家都知道中國的教育,基本就是學習。而且我媽在這期間都把我當成她的驕傲。因為我愛學習,成績好,這讓她很自豪。我就這樣,和我媽生活在一個較為封閉的空間里達10年之久。 我很少和男生來往,我記得在讀高中的時候,被同桌的男生開了個玩笑,臉就紅到耳根了。可能我成為GAY就是因為生活中缺乏某個男性角色的正確引導。常年和我媽生活在一起,不變成女人就怪了。 現在我覺得自己的思想,生活觀完全是殘缺的,因為我不想找一女的結婚。你說在中國,不結婚別人會怎麼評論?所以,我希望自己快點死,反正活著也就像個廢物! 最後我要說的是,既然這麼多年了,已經確定了自己是GAY,只能接受與男人親熱。對於女的,基本無感。 至於我媽,我有時恨她,有時同情她,當然也有愛的時候。恨她的影子無時無刻不出現在我的生活里,揮之不去。同情她是因為她出生的那個年代,又失去了一生摯愛的丈夫,這樣的一生已經很可憐。愛她是因為在她關懷下成長的我,被她打過罵過也愛過,離開她,不知道誰會再來關心、愛護這樣一個獨特的我。 (來自豆友:eric,男--編者注) 孩子在2歲以後,就進入脫離母親依戀的階段,這時候爸爸要走進孩子的生活,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性別意識。如果沒有完成對母親的依戀分離,有一種後果就是在內心渴望男性的父愛。母親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對孩子的控制較多,進一步增強了孩子對女性的反感,最終造成諸多心理問題。 當然,我們只能從行為上分析孩子性取向變化的可能,但這並不代表這是真正的原因。無論是什麼原因,作為母親,都要接納孩子的現狀,把失去的信任還給孩子,並逐漸放手,完成自身與孩子的心理分離,最終讓孩子能夠在社會上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案例】 成長的那些事 母親的"教導"讓我失去快樂的童年 我的母親是50後,因為是地主後代,"文革"時被批鬥,後來在國營企 業工作,很勤奮。 她曾經"教導"我:做人要有魄力,要做大事,人就應該有野心,有貪心,做人上人,做普通的平凡人就是墮落,上進心是永無盡頭的,等等。這些觀念早已在我的心中埋下了深深的種子,似乎只有事業成功才是人生唯一的追求,事業要是不成功這人也就徹底完了。 第57節:是誰把我教育成了同性戀(2) 我5歲開始學畫畫,5歲半開始學書法,這些都不是我自願學的,都是母親指定要我做的。到6歲我就不想再學了,這時候才知道上了"賊船"就下不來了。每天從幼兒園回家就要寫毛筆字,念小學也是一樣,整個小學期間似乎很少有下樓去玩的時間。 這一切都沒有商量的餘地,我不想寫了就要被罵、被打,我最怕她用皮帶打我,所以每次她都是用皮帶制服我的,最後的結果就是我哭著寫毛筆字,她站在後面拿著皮帶監督我。 雖然我的書法取得了大大小小的獎項,但這些獎狀和獎盃除了可以讓我母親在別人面前炫耀之外,對我來說就沒有其他的用處了,我寧願不要這些獎狀證書而換取一個快樂的童年,因為我對這所謂的"榮譽"付出的成本太大了,大到我當時不能承受的地步,而這所謂的"榮譽"如果說有什麼好處的話,那就是讓我母親有了可以吹噓的資本。 小學的時候我不會與人相處,甚至不會和人聊天,因為從來沒有人和我聊過天,我向母親請教如何為人處世,如何與人交際。母親的建議是把學習搞好最重要,其他事情不要去想,長大後自然就明白了。到後來我確實是明白了,但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其實當時她自己也不知道該怎麼為人處世。 她在不斷地證明"我不行" 初一進校因為班主任的緣故我開始變得沉默寡言,成績不能名列前茅。念到初二,母親的服裝店生意就開始走下坡路了,母親會找一些無理取鬧的理由歇斯底里地大吵特吵。初二念到下半學期,我放學就不再想回家了,一般是在街上閑逛到天黑才不得不回家,回家免不了要挨罵。在學校里成績不好本身就很難受,回家後母親的罵足以讓我窒息。我開始對未來徹底地絕望了。 等我念到初三的時候,母親對我的斥罵到了高潮,每次能持續一到兩個小時,每周至少一兩次,直到她罵得筋疲力盡才算結束。基本內容就是:像我這樣的孩子從中國到外國,從古代到現代都找不到第二個,我已經無藥可救,徹底完了,徹底墮落了,屢教不改,沒有出息,沒有前途等。 學習成績下滑,在學校表現也越來越差,中考連普高都沒有考上。中考失敗是我人生的一個轉折點,這個結果是我當時的心理無法承受的,因為自幼就被母親灌輸要出人頭地,做人上人的,做普通人就是墮落。這種觀念早在我腦子裡根深蒂固了。按照母親的原話,連高中都考不上我這個人就算徹底完了,而我當時的的確確深信不疑我已經徹底完了。 中考之後,乾脆不出家門,每天躺在床上發獃,如果母親罵我,我變得開始反抗,並且脾氣越來越暴躁。我當時的口號是:"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我砸壞了家裡的玻璃和窗戶,掀翻桌子和沙發,總之就像"瘋子"一樣發泄心中的不滿。 第58節:是誰把我教育成了同性戀(3) 母親判斷我的情緒失控是因為屋裡有鬼纏身了,先是找來一法師給我驅鬼,法師說我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我媽。然後我媽又懷疑我得了精神病,帶我去醫院,但醫生說我沒病。 "快樂的"逃學生涯 就這樣半死不活地到了開學的日子,我只能做插班生在一普通中學復讀初三。看著熟悉的初三課本,一整篇的文字讀完之後可能連一個字都沒進入腦子,屈辱感使我的抑鬱更加嚴重。 俗話說:學壞容易學好難。班裡一同學逃課,我學會了,之後我也經常逃課,後來乾脆就不去了。第二學期父親又給我換了一個新學校繼續復讀,可我早已沒有意志力復讀了。在新學校也沒復讀幾天就又輟學了。要是母親不用馬拉松式的罵街把我逼成抑鬱症,我會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學習上,學習效率也不至於那麼低,最後也不至於承受復讀的屈辱。 母親把新學校的班主任趙老師和家裡的親戚都叫來勸我,我還是堅持不去上學。之後我要求父母離婚,母親離開家,這是我回學校念書的條件。開出要求母親離開的條件並不是我當時真的想念書,我只是想活得相對舒服一點。 就這樣他們在我的要求下離婚了,但我並沒有回學校,開始和所謂的壞孩子玩在一起。抽煙,喝酒,打電子遊戲,打架,每樣都學的很快,因為和他們在一起讓我感受到了難得的快樂和自由,感受到了溫暖和安全感,用不了多久我就完全進入了小混混的角色,既然我不能出類拔萃,那就讓我徹底 墮落吧。 但我不敢想未來,未來一片黑暗,未來就像地獄一樣恐怖。我當時能做的或許只有逃避,不去想所謂的前程。 拿什麼去面對社會? 一年多之後,母親安排我到北京念書,學會計。到北京起初感覺很愜意,終於遠離了那個所謂的家。但不久就又出問題了,當時我一點都不懂人情世故,甚至比很多小學生都單純。當時我和個別同學關係弄的不太好,自卑感井噴似的灌滿全身。整夜失眠到天亮,每天不間斷地自責和嘆息: 沒有人喜歡我,連簡單人際關係都弄不好,我什麼事情都做不好。我人生很失敗,我從來沒有把一件事情從頭到尾堅持下來過,我這輩子徹底完了,我已經無藥可救了,我活著沒有任何意義,沒有任何前途,我就是個廢物,等等。 類似這樣的語言我每天都在心裡不停地念叨。我開始自我封閉,與同學交流很困難,對未來充滿恐懼。我不知道我怎麼了,抑鬱症越來越嚴重,每天都生活在自卑感的痛苦中不能自拔。之後我去安定醫院看了心理醫生,醫生給我開了抗抑鬱葯。其實抗抑鬱葯也只能治標不能治本,在內心的認知不能改變的前提下服藥也沒有太大的作用。最終我在念到大二的時候,吃了96片抗抑鬱葯,被同學發現後連夜送到醫院,癲癇了一個星期後蘇醒。 在之後的三年里,我又實施了幾次自殺行動,選擇自殺的理由也很好理解:無法忍受抑鬱症給我帶來的痛苦,不清楚抑鬱症能不能被治好,對未來的事業發展悲觀絕望,因為我內心完全接受了母親的觀念,不能事業有成就是墮落,既然無法擺脫墮落的狀態,不如早點結束自己的生命。 從學校出來之後我並沒有參加工作,因為嚴重的抑鬱導致我根本沒有工作的能力,沒有與人交際的能力,甚至見人都不敢說話。我去過廣東,去過武漢,去過山東,長期一個人在北京。實在不知道我當時想幹什麼,打算好的事情到了目的地就改變了主意。這些年我還不得不承擔各種各樣的輿論壓力,諸如敗家子,無業游民,啃老族,遊手好閒,好吃懶做等,所謂的親戚,朋友,同學無不用類似的語言評價我。 母親對我的態度一直是望子成龍並恨鐵不成鋼,她要求我做大事業,做人上人的思想早已滲入了我每一個腦細胞,荒唐的是最後的結果我卻成了人人唾棄的對象。 母親是個爭強好勝的人,而且已經達到了極致。她不能忍受普通人的生活,平凡對她來說就是墮落。這就是她當初主動放棄國營企業鐵飯碗而下海開店的原因。她一直教導我做人要自強不息,要有野心,有魄力,要永不滿足,人的上進心是永無止境的。假如我不能讓她滿意,那就是墮落,無藥可救,一輩子徹底完了。我已被錯誤的思想觀念逼得走投無路。 後來我反省,這種極端的思想導致我心理承受能力極差,這也是導致我抑鬱症的根源。母親給自己的定位很高,並且要求我也抬高對自己的定位,似乎只有站在高位人才能生存。 這是我人生的悲哀,也是我母親的悲哀。可悲的她,塑造了可悲的我。 (來自豆友:做人不如做鬼) (此豆友真名孫亮,男,家住新疆,正積極尋求改變--編者注) 本書精華已為您連載完畢,簡單閱讀,同樣精彩,謝謝!
推薦閱讀:
※和父母年齡相差較大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家裡老人很古板,無論冬夏都不給開空調,奈何?
※帶爸媽旅行如何不被罵?
※父母出軌,孩子該管嗎?
※覺得被父母情感綁架了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