炁與風水文化遺產

文/張志哲(上海)

風水是東方神秘文化中最有價值的遺產,它生長在中華大地在上,發展在中華大地上,延續了七千多年,久經不衰。

風水與中華民族共生存、共發展。卜將就風水,中華民族的繁榮與和諧難以想像。風水涉及到建築、美學、生態、水利、氣象、宗教、景觀等多種領域,揉合了儒、釋、道三家之學,貫徹了陰陽太極,五行生剋,天人感應的傳統思想。

在經濟發達的21世界,人類最大的危害是生態壞境受到破壞,而風水的終極就在於解決天、地、人三者的融合。所以風水是中國人對生態壞境進行選擇和處理的學問,是一份價值連城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目前,風水還是一座神秘殿堂,它蘊含有科學內容,但又被蒙上一層不可知的黑紗。如何撕去黑紗,去偽存真,發覺科學內核,用現代理念和科學方式,實事求是地研究和運用風水,乃是當務之急。

古人提出風水是「玄空造化場」,說的是和看不見摸不著事物打交到。然而,風水造成的吉凶結果卻是有目共睹的。這就是風水充滿神秘色彩的所在。

風水之所以帶有神秘色彩,是與以下七大要素有關。

一炁。這個炁不同於空氣的氣。近年來,科學家發現它是宇宙創生時「宇宙背景微波輻射」。也包括星體的電磁輻射。這是風水中最神秘的內容,過去是個空白,現在是科學揭開了風水的神秘面紗。

二氣。空氣主要指氧氣。空氣流動而成風,因炁「遇風則散」,這裡的風指西、北向的強風、剛風、中醫叫邪風。「風為送炁之媒」,這裡指東南向的微風、和風、嬰風。所以風水強調要避強風,就微風。

三光。主要是陽光,其實光的本質是電磁波,是肉眼可見的電磁波。由於光具有波和粒子的兩重屬性,即「波粒二相性」,所以也是粒子流。

四水。風水講「山環水抱必有炁」。何以水抱必有炁?原來,水最易吸收微波。「炁遇水則界」,水收攏了宇宙之炁。還有地下水的輻射,即古人風水中所謂的「沙尖、水射」現象。

五方位。易經八卦。實質上是空間能場的屬性及強弱,也包括地磁的方向與強弱。

六微輕粒子場。1988年,前蘇聯科學家發現,在每個有生命及無生命的物體周圍,都有一個由十分微小的粒子組成的場——微輕粒子場。固體周圍的微輕粒子場,它是地球場的有機組成部分,並與其他物質的微輕粒子場,如建築、交通工具的場相互接觸,相互作用。

激發態的人或物的這種微輕粒子場可以作為信息的載體,在一瞬間將消息傳播千里之外。這就是為什麼有人不幸時,他遠在千里之外的親屬在同一時間會憂預感的原因。

七人體能場。是世界八個科學家為之奮鬥了近百年發現的,探索的起因是對佛祖及耶穌頭上的光圈引起的興趣。人體能場是薄薄的霧狀物,像個「三維的籃子」包圍在人體四周,它與身體的健康情況有關,更受人的情緒的影響。人體能場中有許多「電磁聚焦點」,恰與中醫的針灸穴位相吻合。

建築物產生的無形的微輕粒子場,而人體也產生微輕粒子場,確切地說應該是受思維、情緒影響的活的人體能場。前者一旦造就,其場固定不變,與其材料及形狀有關;而後者是隨體質和情緒變化而變化的。

 

 

 

 

 

 

 

 

 

X

 

Y

微輕粒子場與人體能場二者的相互作用的結果,如果相一致想吻合,就是風水中的「吉」;反之,不義之不協調,就是風水中的「克」、「凶」。這種微觀物理科學的進展,可以使我們科學地重新認識為什麼古代庭院的門大多是月亮形的圓門?原來是為了使門的微輕粒子場與人頭人身大體上是立體圓形的人體能場相吻合,而人就會感到很舒服;為什麼風水中的室內布置,常用故意一些象徵吉祥如意的圖案字畫?除了它們也有物理的微輕粒子場的作用外,還不能不看到也有調動人心裡的因素,從而間接影響了人體能場。

總之,風水中的七大要素,核心還是炁。隨著科學的不斷進展,「統一場」的建立(強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引力場、電磁場),有可能把微輕粒子場及人體能乃至陽光,都合併到炁中與微輕撥成為一家。

(一)   風水之炁

《控制論》的作者N·維納曾預言說:「在科學發展上可以得到最大收穫的領域是各種已經建立起來的部門之間的被忽視的無人區」。這個無人區指的就是我們今天常說的所謂「邊緣科學」,即已知學科之間的聯繫,這種聯繫也就是遠親結婚,甚至可能是風馬牛不相及。然而,維納的預見已被近幾十年的許多科技成就所證實。這裡要論述的則是中國神秘文化中的炁與最新的電子技術:微輕的結合而產生了對風水的再認識。

  何為炁?至今尚無人能講清楚。

  中醫講炁,道家講玄,儒家講浩然之炁,已經幾千年了。今天的風水還是講這個炁。被練氣功、修內丹者視為經典的老子《道德經》把炁稱之為「道」,而且有具體描寫,說它資格老,還是「無名」,生在「天地之始」,為「萬物之母」。說當你練功到一定程度時,就可「以觀其妙」,而且這種所謂「玄」,「玄之又玄」,是「眾妙之門」。幾千年以後,科學發展到了今天,人們才能領悟中國老子所說的「萬物之母」、「天地之始」到底是什麼樣子,對炁也就好下定義了。

  1978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發給了美國兩位射電天文學家——彭齊亞斯和威爾遜。據瑞典科學院的頒獎決定說:「彭齊亞斯和威爾遜的發現,是一項帶有根本意義的發現:它使我們能獲得很久以前,在宇宙創生時期所發生的宇宙過程的信息」。

  我們先來看他們發現的過程。1964年,他們在新澤西州架設衛星通訊天線時,收到了來自天頂的3.5K(K是絕對溫度,273K=攝氏零度)的干擾信號(因溫度越高,電子運動越劇烈,干擾信號也大,所以用絕對溫度表示干擾信號的大小)。他們的天線不是我們常見的桿狀無線電天線,而是用微波用的喇叭形狀的天線,外形頗似昂首面天的一口「大鐵鍋」。這種大鐵鍋我們在地面衛星通訊站或高樓頂部以及軍隊的雷達基地都可以見到。來自天頂的3.5K干擾信號使兩位科學家百思不得其解,在他們反覆檢查確信不是天線本事的故障後,於是利用整整一年時間,把「大鐵鍋」分別按季節朝向四面八方,這個干擾信號依然如故,這說明干擾信號既然不隨季節和方向而改變,那麼它不是太陽系造成的,當然也不是太陽系某個星球發來的,而是瀰漫於整個宇宙太空的輻射,叫做「背景輻射」。具體是頻率為4080兆赫的微波。後來人們把彭齊亞斯和威爾遜的發現譽為「開啟了探索整個宇宙整體物性演化的大門」。

那麼,這種產生於「天地之始」,不愧為「萬物之母」,瀰漫於宇宙太空的微波到底是什麼呢?微波。它是電磁波家族的一員,「出生」的最晚,最年輕。它和「光」的頻段相呲鄰,它們是這樣排隊的:

電磁波頻譜

微波很有「個性」,被專家們譽為「黃金區」。顧名思義,「微波」是波長極短(也就是頻率很高)的電磁波,量變到一定程度會引起質變,形成自己的風格特徵。

首先,微波類似光波特性。光波在空間是直線傳播的,微波也在空間直線傳播,遇到障礙物時傳播要受阻。光波遇到鏡子會發生折射,微波也是這樣,就像利用太陽能製成的「太陽灶」那樣,微波也可以通過拋物面反射鏡而聚焦用於接收或者照射。這種拋面物反射鏡的外形就像一個巨大的鐵鍋,由於微波天線的尺寸與波長有關,一般「大鐵鍋」都做成直徑幾米左右,這是工藝製造上容易實現的。如果無線電的中、短波也要趕時髦,配置大鐵鍋天線,那它的尺寸將大到難以製造的程度。

第二,微波還有穿透「電離層」的透射特性。電離層是位於大氣上層的稀薄空氣,被太陽和宇宙射線的作用發生電力而形成的,它對無線電通訊的電磁波產生折射,但卻擋不住微波,微波可以「天馬行空,獨來獨往」。

第三,是寬頻帶特性,它是短波頻帶的一萬倍。就是說,它的信息容量很大。

第四,抗低頻干擾的能力強。能將雨天的雷電雨暴和晴天的星辰電磁干擾拒之門外。其實,早在明、清時代,對易經八卦研究有素者,就炁與科學的聯繫,提出過大膽的設想。例如杭辛齋在《讀易雜誌》中提出,「《周易》上言光言氣,都不是泛指光明與氣象,皆與物理上所說的光與氣有關」。物理講的光當然指紅、澄、黃、綠、青、藍、紫七色光,還有兩端的「紅外」、「紫外」。所以說杭氏接著說,「光分兩種,一種可見,一種不可見、X光即不可見之光,或稱射線」。他指物理之氣非氣象之氣,即非大氣之氣,當指電氣了。電之氣無非是指電場、磁場那些看不見,摸不到的東西。物理研究表明,磁電可以互相轉化,有電則有電場,有磁則產生磁場,所以電、磁、場是一家。「場動生波」,所以電磁場與電磁波也是統一的,而光是可見的電磁波,微波是看不見的光。

彭齊亞斯和威爾遜發現宇宙創生時就充滿了太空的那種微波折射,當然就是光,是看不見的光。它誕生在天地之始、它有能量,故名「萬物之母」。我們不妨可以認為,光即炁,炁即光,炁光一體。炁是看不見的光,光是看的見的炁。所以,由於受到歷史的局限,杭辛齋認為「光為炁始」以及統一《易緯》上說的「光盛生炁」的觀點是不妥的,事實上光炁是一回事,僅名稱不同而已。如果沒有射電天文學家的新發現,我們今天認識炁的本質還將停留在籠統的光的範疇,而不會知道它就是微波。

炁與微波在諸多方面是不謀而合的;風水和氣功都以炁為核心,十多年以前,氣功之外測量發現有:受低頻調控的遠紅外線,8毫米的微波,靜電富集,微粒子流等。在物療上,它們是並駕齊驅的。微波可以引起某些生理效應,容易被人體吸收。微波可以用於診斷也可以用於醫療,然而氣功有素者也可以用其探測疾病和發放外齊治療疾病。在輕工業上,微波可以使酒去掉辛辣味而使酒老熟,氣功外炁也可以使酒的濃度變低變得更加爽口。在農業上,微波可以提高種子的發芽率,而氣功有素者發放外氣也可以做到,湖南農科院曾有實驗表明,每隔幾天發功30分鐘,可使魔芋種子的休眠期縮短60天,出牙期提早40天。

微波是無生命的,炁卻是人體的,但都是一個本源。所以古人認為「天人感應」,而道家則說:「人體是一個小宇宙」。

(二)  黑臉玄武大帝

如果你去道觀,就會發現一尊被供奉的神仙是黑臉的,名為「玄武大帝」。翻開《康熙字典》一查,所謂「玄」是指黑而有赤色。那麼,這個黑色的玄和微波有什麼關係呢?原來,這與彭齊亞斯和威爾遜測到的宇宙背景輻射顏色有關。他們進行了許多頻段的一系列測量以後,勾畫出了宇宙背景輻射的譜型。結果證明,宇宙背景輻射具備黑體輻射的圖譜。所以輻射是黑體的。所謂黑體輻射,就是熱平衡狀態。當然,早期的宇宙充滿了高溫輻射,稱之「原始火球狀態」。傳說中的「后羿射日」看來不是沒有依據的。如果塑造當時的玄武大帝應該就是關公的赤紅臉了。

令人驚訝的是,古人並五科學測試手段,就能把象徵北方位(即「天頂」)的玄武大帝設計成「黑體輻射」的顏色,足見古人的人體功能強於今天。《抱朴子內篇·暢言》也有近似《老子》的精闢論述:「玄者,自然之始祖,而萬殊之大宗也」。至於中醫經典《脈望》說的更具體:「道即炁也,炁即道也,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摶之不得,乃虛無之中,清陽之炁也,」。到了近代,炁、氣二字往往通用,正如《釋文》說,「炁同氣」。當代炁字被漢字簡化掉,則是不科學的表現。

當然,微波,是指炁的「先天」屬性;而黑色,是指炁的輻射能量之狀態。

至於道教有「北為玄武,南為朱雀,東為青龍,西為白虎」的論述,其顏色的變化乃是進入太陽系,加入了太陽光熱之能量後的結果,陽光對遙遠的北方乃至浩瀚之宇宙影響極小,故玄武之黑色乃代表宇宙創生後的炁色。

(三)  山環水抱

風水中有「山環水抱必有炁」、「山環水抱必大發」的規律。因為炁的特點是「遇風則散,遇水則界」,所以山環水抱可以保存收攏宇宙之炁,這樣的解釋和理解是樸素的,如果要進入科學大雅之堂,就得把炁上升為微波的層次理解。前以論證,微波近似光波,在空間沿直線傳播,當照到物體或人體時,也具備有光波的反射、透射和繞射現象。象雷達或微波通訊一樣,地球上的動植物要想多多收到宇宙之炁,也得具備一個天線,即一個喇叭狀的天線。雖達不到「大鐵鍋」那樣的的完整喇叭狀,但只要有一定的弧度、一定環狀,當然也可以奏效。

人是可行的動物,他無需在自身結構上長成微波天線的形狀,他可以做出各種姿勢,創編諸多功法來採收宇宙之炁,這在練功中稱之為「采炁」。然而,生命的三分之一是睡眠,光靠練功是不夠的,必須選擇一個天然的微波天線——「山環水抱」,投身一個天然的較強炁場。山環,是接收宇宙之炁的天線;而「水抱」也大量收集微波,研究表明,水是一種易於吸收微波能量的極性分子。這就是對山環水抱必有炁,必有大發者的正確理解。人類選擇好的炁場,或許也是一種自覺的「仿生」。如果我們仔細觀察一番生機盎然的大自然,就會發現形形色色的植物也都長著接收微波的「天線」。

先看植物的葉片,大多數是勺形。即湯勺匙狀的,也是向上翹攏的,它們和整個植株組成一個面向太空的環狀。

在看花朵,它們大多是由湯勺匙狀的花瓣拼成喇叭狀的,有的甚至乾脆就是整個喇叭狀,如牽牛怪最典型,「喇叭花」也由此而得名。

當然,局限於太陽系而言,植物的葉子和花朵是為了進行「光合作用,但是站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大宇宙觀點來看,它們之所以不是扁平而是弧狀的,則是為了接受宇宙之炁微波。這一發現,恰是目前植物學的空白。

(四)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山環水抱、喇叭花、勺狀葉,乃天生地造的微波天線,以微波的直線傳播特性,從拋物線狀天線,從氣功感炁都可以理解的,但如果不懂氣功,也不懂微波,則很可能會提出一個很實際的問題;光的反射聚焦需要水銀玻璃,古代則為銅鏡,微波天線也是個金屬的大鐵鍋。土石之山,普遍之水乃至花草樹木證明能與之相提並論呢?

如果懷疑土石之山、磚瓦之房,江河湖海等不是鏡子,不會反光聚光,那麼就請舉頭望明月吧。陰曆八月十五中秋節,一輪明月當頭照,其照度不亞於電光。月與地球一樣不會發光,光從何處來?答曰太陽。反之,地球也可以反射陽光,如明月當空照。不過,這需要隨阿波羅去登月亮,方能大飽眼福。阿波羅登月球後不僅看到了地球如明月懸掛天空,而且還通過儀器清晰地看到了中國長城。

(五)           文筆峰,達摩洞

「文筆峰」是古人實踐得出的。某地有高山,山上在建一個塔,叫做「文筆峰」。古代實行科舉制,某地連年出人才,過幾年後連續不出人才,後發現山上的塔倒了,集資修好後第二年又出人才了。古代某地地區想出人才必要有高物,以便接受上天之炁。如你蓋的房子比其他人家高一塊磚就好。房屋如果不夠高也可以解決,架起假電視天線,天線能夠溝通宇宙炁場,炁場包括電磁場。

通過氣功外炁測試,已發現有遠紅外線、微波等,說明炁的本質屬於電磁波,故可以從天線導下;同時也具備有光的特性,故又可用反光鏡破邪氣。練氣功是能健身和開發大腦的,先得多得宇宙之炁,就是助於開發大腦,變得聰明。古代的各地古城山上都有塔。如北京玉泉山的塔,杭州的六合塔,上海松江天馬山宋塔等。北京香山曹雪芹故居的後面則有個插入雲端的高峰。

前面談過,接受微波要靠拋物面天線,也就是外形得象大鐵鍋。那麼如果文筆峰相當於直的天線,又如何起作用呢?

原來,由於微波像光一樣直線傳播,越到障礙物就要被阻擋而反射。所以,只要注意觀察城市的高大建築物上,常安置著一個或幾個白色大鐵鍋模樣的微波天線。由於高,避免了微波反射的損失。所謂「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微波的遠距離傳輸,需要像田徑比賽的接力賽一樣,因為光線不會隨地球的圓弧而拐彎。而接力天線就要架得很高,名曰「微波接力天線塔」,或在樓頂,或在山巔。當然,頂端還是要有個鐵鍋狀的天線,桿狀與拋物面狀相結合的天線才能神通廣大。

所謂「文筆峰」,也不是指尖狀的山,而是山上要修塔,而塔頂上的閣樓本身就具備了類似鍋狀的天線作用。至此,我們可以領悟到先賢修道為什麼都要進山?再去體驗嵩山少林寺山頂上的「達摩洞」、嶗山頂上的「張三丰洞」的炁場都很強,難怪那些洞里成就了一代宗師!凡是道教、佛教的名山或是寺廟和道觀,幾乎都是炁場風水寶地。由於先人挑選了接收宇宙炁場的最佳場所,宗教界人士又很可能練就氣功而產生超乎凡人的特異功能。

通過文筆峰、達摩洞的啟示,如果你根本不懂微波知識,不知宇宙背景充滿了微波輻射,那就難免對中國風水文化遺產產生偏見。

(六)           所謂的照妖鏡

凶宅,當然有條件換掉或賣掉,但無條件者,可採取破解之法,以求對不好的炁場的緩解。反光鏡,民間稱之為「照妖鏡」就是個例子。氣有著電磁波的微波成分,炁在一定程度上又等於光,因此可用鏡子反射,炁中最忌床周圍有鏡子,其道理是炁場有光體質,鏡子把人體之炁反射掉,無疑是一種損耗,是一種不利的事。現在商店一面牆上放鏡子,造成擴大空間感的作用,但總的來說不是很好,其有利有弊。什麼時候需要放鏡子?在你覺得這地方對你不利時,可放鏡子,一般情況是門對門的時候,門前有高大建築物,有煙筒或者什麼「相衝」的東西,用鏡子返照回去。相互掛鏡會引起反感,造成混亂,不如利用鋁合金釘在門上,也有反光的作用。最有說服力的是北京故宮的「乾清宮「,大家不妨去看看,宮的兩個門旁及東西側門相對之處,都立著一個高大的鏡子,目的是反射掉門相衝的邪氣。

古人認為「兩門相對,必有一家退」,誰退?低矮的一家。所以往往低的就再往高處修,相互攀比,無有休止。近代最好的方法是架一電視天線,對方不易察覺,還起到「先得宇宙之炁」的好處,轉凶為吉。

(七)           閑與駐波

中國漢字寓意很深廣,閑字就是個例子。門前加個木字,或門前對著樹木,不吉利,只有懂風水學才能真正理解這個字的來源。

民間,如果門窗前面正對著樹、電線杆、煙囪等障礙物,視之不吉利。人們知道要掛個鏡子避一避「邪氣」。

以往人們只知道門前障礙物影響進氣,其實對於源源不斷的空氣中大氣來講,這點障礙是微不足道的,不必大驚小怪。如果知道了房屋就像微波通訊天線「大鐵鍋」那樣在接收宇宙微波,問題就不那麼簡單了。民間在就知道用鏡子反射,如果指的空氣,則是大不可必的。如果針對的是光波,就合情合理的存在,因為微波就是光波。儘管從前人不知道宇宙之微波的存在,但經實踐表明有效就被延用下來。

除了用反光鏡外,對於門前障礙物還有一種所謂「搞平衡」的辦法加以消除影響。如門前方有一電杆不吉,一般認為會影響進入的空氣。解決的辦法是:在門前和門前方的電杆之間,在設置對稱的兩個電杆,與原電杆相抗衡。從現象看,似乎門前增加了兩個「守門神」,那麼,這增加的「哼哈二將」為什麼能有作用呢?這要從微波的傳輸談起,大家知道,微波的傳輸不走失心電線,而是走空心的金屬管子,術語叫「波導管」。其實,風水研究的住宅形狀也不妨認為是宇宙微波的波導管。波導在波導管中的傳輸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也要碰到障礙物,屬於稱「不匹配」。碰到障礙物就像光的反射一樣,產生了所謂「駐波」。怎麼辦?解決辦法是在反射點附近接入「匹配元件」,即接入一段波導管,一端接負載,一端接傳輸波導(這樣像風水學中在門兩側加設兩根電杆搞平衡那樣)。加入匹配元件後,就人為地產生一個或幾個反射波,用來抵抗不匹配負載(相當於門窗前方的障礙物),產生的反射而達到匹配(平衡)。所以不同的是駐波的消除要經過嚴格設計和製造匹配元件,而風水辟邪之法則憑延用的經驗(含符咒、靈簽)。但相信終有一天,風水中的一些解破之法也能實現科學化、工藝化。

上面分析的「平衡法」一般適用於無生命的電杆、煙囪、尖狀建築及死樹等。如果是有生命的樹,當用鏡子和平衡法並用。有生命之物的炁強,危害較大,如兩種並用效果仍不明顯,只好設法將樹木遷移或去除。

(東南大學教授、本刊顧問)


推薦閱讀:

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白蛇傳傳說
?揚州十個世界文化遺產你都去過嗎?
在麗江,和匠心不期而遇
你所不知道的華夏奇書之術數篇 1

TAG:文化 | 遺產 | 風水 | 文化遺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