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昌平區----明定陵導遊詞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北京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
北京十三陵的定陵位於北京大峪山腳下,建於明萬曆十二年——萬曆十八年(公元1584年——1590年),佔地面積18萬平方米,為明代萬曆皇帝朱翊鈞和孝端、孝靖兩皇后的合葬墓。主體建築由地上、地下兩部分構成。地上建築由石橋、碑亭、宮門、陵恩門、陵恩殿、方城明樓和寶城等構成。地下建築由五座互相通連的石結構拱形殿組成為玄宮(俗稱地下宮殿)。
明定陵,建築精巧雄偉,為中國歷代皇陵之冠,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之瑰寶,是舉世聞名的旅遊勝地。定陵的主要景點有:玄宮、無字碑、石拱橋、陵恩殿遺址、寶城、聖號碑、明樓等。
明定陵位於北京大峪山東麓,明十三陵之一,是明朝第13位皇帝神宗朱翊鈞(公元1563-1620年,年號萬曆)及其妻妾——孝端顯皇后、孝靖太后的合葬陵。該陵墓整整閑置達30年之久。定陵成為十三陵中最大的三座陵園之一。
明定陵地面建築的總布局,呈前方後圓形,含有中國古代哲學觀念"天圓地方"的象徵意義。定陵早在萬曆帝生前就開始營建,萬曆十二年(公元1584年)開工,歷時6年方完成,耗銀八百萬兩。陵墓建成時皇帝只有28歲,直到1620年才正式啟用,該陵墓整整閑置達30年之久。定陵成為十三陵中最大的三座陵園之一。它的地面建築共佔18萬平方米,前有寬闊院落三進,後有高大寶城一座。陵正門前方是三卒漢白玉石橋。過了橋是高大的碑亭。亭周圍有祠祭署、宰牲亭、定陵監等建築物300多間。再往後就是陵園最外面的圍牆-外羅城(圍牆外的圍牆)。
陵宮的總體布局亦呈前方後圓之形。其外圍是一道將寶城、寶城前方院一包在內的「外羅城」。城內面積約18萬平方米。清梁份《帝陵圖說》對這道外城成作過這樣的描述:「鋪地牆基,其石皆文石,滑澤如新,微塵不能染。左右長垣琢為山水、花卉、龍鳳、麒麟、海馬、龜蛇之壯(狀),莫不宛然逼肖,真巧奪天工也。」又謂:「覆牆黃同瓦瓦,刻磚為斗拱,檐牙玲瓏嵌空,光瑩如玉石。甲申之變,寸寸毀之,而不能盡毀也。」外羅城僅前部正當中軸線位置設宮門一座,即陵寢第一道門。其制,黃瓦、朱扉、設券門三道。
外羅城內,偏後部位為寶城。其平面接近標準圓形,直徑約230米。寶城牆的垛口均採用打磨平整的大塊花斑石壘砌。內環磚砌宇牆,宇牆與垛口之間為鋪磚馬道。寶城牆的前部設有城台(又稱「方城」),城台下承石刻須彌座,上建重檐歇山頂式的明樓。明樓的建造極為考究,不僅樓內採用磚券頂,無木構梁架,而且上下兩層檐的檐椽、飛子、望板、斗拱(上檐為單翹重昂七踩式斗拱,下檐為重昂五踩式斗拱)、額枋、平板枋及上下檐之間的榜額(刻「定陵」兩字)也全部用巨石雕刻拼砌而成,其上油飾油漆彩畫,酷似木構建築,然實無片木寸版。樓壁前、後、左、右四面各闢券門,樓內樹聖號碑一通,高6.195米,碑首為方形,前後刻雙龍戲珠圖案,正面有篆額「大明」兩字。碑身正面刻「神宗顯皇帝之陵」七個徑尺楷書大字。碑趺採用上小下大五級方台式,其上面四級自上而下,分別雕刻雙龍戲珠、雲、寶山、海浪等圖案。城台的下部無券門之設,但城台左右各有冰盤檐式石刻門樓,由門樓進入,有礓石察 道由城前上達寶城、明樓。寶城之內封土滿填,中部有三合土夯築而成的上小下大圓柱形的「寶頂」。據《明熹宗實錄》記載,天啟元年(1621年)閏三月,因定陵帝後人葬後隧道回填完畢,工部曾奏請議定寶頂規制,熹宗皇帝(神宗之孫)下旨說:「定陵寶頂規制乃皇祖(指神宗)親定……。著照永陵丈尺培築。」但實際上定陵寶頂卻築得比永陵還大。寶城的排水採用牆外設石刻排水螭首和牆內設排水方井的方式(排水方井的底部設有通於寶城牆之外的排水暗溝)。
寶城之前,在外羅城內設有三進方形的院落。
第一進院落,前設單檐歇山頂式陵門一座,制如外羅城門,為陵寢第二道門,又稱重門。其左右各設有隨牆式掖門一道。院落之內無建築設施,院落之前(外羅城之內)左側建有神廚三間,右側建有神庫三間。
第二進院落,前牆之間設祾恩門。其制面闊五間(通闊26.47米),進深二間(通深11.46米),下承一層須彌座式台基。台基之上龍鳳望柱頭式的石欄杆及大小螭首設置齊備。前後還各設有三出踏跺式台階。按《帝陵圖說》所記,祾恩門台階的形製為「中平(指雕刻圖案的御路石)外墄(指台階),中為御道」,則明朝時該門台基也應有御路石雕。祾恩門左右各設隨牆式掖門一座。院內建左右配殿各七間(《昌平山水記》記為七 間,《帝陵圖說》記為九間,本書據遺址分析從前者)及神 爐左右各一座。
第三進院落,前牆間建有陵園最主要的殿字——祾恩殿。其形製為重檐頂,面闊七間(通闊50.6米),進深五間(通深28.1米),下承須彌座式台基一層,圍欄雕飾同祾恩門。台基前部出有月台。月台前設三出踏跺式台階,左右各設一出。殿有後門,故台基的後面亦設踏跺式台階一出。其中,後面一出踏跺及月台前中間一出踏跺設有御路石雕。刻龍鳳戲珠(左升龍,右降鳳)及海水江牙圖案。祾恩殿左右各設隨牆式掖門一座。院內沿中軸線設有兩柱牌樓門(欞星門)一座、石几筵一套。牌樓門的兩柱作出頭式,白石雕成、截面為方形,頂部雕坐龍,前後戧以石抱鼓。石几筵,由石供案和石供器組成。石供案作須彌座式,石供器由香爐(一座)、燭台(二座)、花瓶(二座)組成。形制如長、永等陵。
由於寶城的隧道門設於寶城牆的右前方(詳見《地下宮殿的考古發掘》),帝後棺槨在享殿(祾恩殿)內舉行「安神禮」後,必須途經外羅城內能進入寶城的隧道門入葬玄宮,同時考慮到建築設計的對稱性,在第三進院落左右兩牆又對稱地設有隨牆式掖門各一座。
此外,定陵外羅城之前,左側還建有宰性亭、祠祭署,右側建有神宮監、神馬房等附屬建築。定陵衛的營房則建於昌平城內。其中,定陵祠祭署的建築布局是,中為公座(辦公用的正廳),後為官舍,前為門。神宮監有重門廳室,房屋多至300餘間。
定陵地下宮殿在地下27米處,規模宏大,由五座石室組成。地上陵宮由寶城、明樓、棱[礻旁](下同)恩殿(重檐7間)、棱恩門(5間)左右廊廡(各7間)及外羅城內外的宰牲亭、神廚、神庫、碑亭組成,佔地約18萬平方米。
明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農民正義軍攻入昌平,地上木構建築大部分被焚毀。同年清兵入關,陵園再遭破壞。清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公元1785-1787年)修葺時,棱恩門、棱恩殿被縮小規制重建,但民國年間再次被焚。陵園建築中只有寶城、明樓、重門和陵垣始終未遭嚴重破壞。
公元1956年-1957年中國考古工作者對地下玄宮進行了發掘,此後有關部門又對出土文物進行修整,修葺地上古建築,公元1959年就原址建為定陵博物館。
定陵地下宮殿出土了各類器物3000多件,其中有金器、銀器、玉器、珠寶、金冠、鳳冠兗服、冕旒、百子衣等。
墓主生平
(一)明神宗顯皇帝朱翊鈞
明穆宗朱載垕的第三子。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八月十七日生,隆慶二年(公元1568年)三月十一日立為皇太子,隆慶六年六月十日即位,次年改元萬曆。萬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駕崩,享年58歲。九月上尊謚為「范天合道哲肅敦簡光文章武安仁止孝顯皇帝」,十月三日葬定陵,廟號「神宗」。明神宗是明朝享國最久的帝王,也是典型的荒淫怠惰的君主。
(二)孝端顯皇后王氏
神宗原配,浙江餘姚人,永年伯王偉之女,生於京師。萬曆六年(公元1578年)二月冊立為皇后。王氏性格寬厚溫和,對神宗生母孝定皇太后侍奉特別用心;對光宗朱常洛也很愛護,調護備至。而對萬曆帝的寵妃鄭氏的爭寵,她也從不計較。所以,《明史·后妃傳》中稱其「性端謹」,「正位中宮者四十二年,以慈孝稱」。孝端皇后萬曆四十八年四月病故,謚孝端。萬曆四十八年八月光宗朱常洛繼位,上尊謚為「孝端貞恪庄惠仁明媲天毓聖顯皇后」。十月三日葬於定陵。
(三)孝靖皇后王氏
光宗生母。宣府都司左衛人,原任錦衣衛百戶贈明威將軍指揮僉事王朝寀之女。生於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正月二十七日,萬曆六年(公元1578年)二月初二選入皇宮,初為慈寧宮宮人,侍奉孝定皇太后。後被神宗私幸有孕,於萬曆十年六月冊封為恭妃,同年八月生光宗朱常洛。萬曆三十四年四月進封為皇貴妃,萬曆三十九年九月病故,上謚「溫肅端靖純懿皇貴妃」。其墳園建於天壽山陵區東井左側。光宗朱常洛萬曆四十八年八月初一即皇位,下詔追謚生母為皇太后,但其禮未行,他自己先於同年九月初一駕崩。熹宗朱由校即位,才為孝靖王氏上尊謚為「孝靖溫懿敬讓貞慈參天胤聖皇太后」,遷葬定陵,並補充了一些隨葬品。
明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農民正義軍攻入昌平,地上木構建築大部分被焚毀。同年清兵入關,陵園再遭破壞。清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公元1785-1787年)修葺時,棱恩門、棱恩殿被縮小規制重建,但民國年間再次被焚。陵園建築中只有寶城、明樓、重門和陵垣始終未遭嚴重破壞。
公元1956年-1957年中國考古工作者對地下玄宮進行了發掘,此後有關部門又對出土文物進行修整,修葺地上古建築,公元1959年就原址建為定陵博物館。
定陵地下宮殿出土了各類器物3000多件,其中有金器、銀器、玉器、珠寶、金冠、鳳冠袞服、冕旒、百子衣等。
推薦閱讀:
※北京突然下手:香港佔中三大頭目已經被捕
※北京拆違為什麼要拆,又為什麼敢拆?
※會獎旅遊之會議酒店推薦:北京華爾道夫酒店
※哪裡的海邊適合北京周末去?
※你想要的,南非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