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趙構寧願屈膝投降也不抗金?不想迎回二帝非根本原因

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初一,金兵俘徽、欽二宗北去後,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成為南宋第一位皇帝,史稱宋高宗。

趙構和秦檜

這個南宋第一位皇帝趙構,後世人一直對他很憤恨,甚至對他很鄙夷,因為他和姦臣秦檜一道,以「莫須有」的罪名,殺死了被人們視為忠義化身的岳飛,更為自私的是,面對自己兩位先皇被金人掠走、侮辱,他從不想抗金復仇,一心只想向金國屈膝投降。拿諸葛亮罵王朗的話說:「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我們也不僅很疑惑,這個皇帝為何寧殺大將,屈膝投降,也不想抗金復仇復地?

其實,他一開始登基也抗過金,但是他抗金只是為了穩固自己的政權。在南宋初立政權之初,天下極不穩定,北有金兵虎視眈眈,隨時可能南下攻打大宋,而在南宋統轄區內,連年混戰,民不聊生,隨時都有爆發大規模農民起義,面對內困外憂,趙構無奈之餘啟用過主戰派李綱為宰相,主持抗金大計。

李綱在防禦金兵方面作了積極部署,任命岳飛、韓世忠、吳玠、劉光世、張俊等人分區負責江、淮防務,取得了抗金很大勝利。但趙構並不高興,他始終只把軍事部署作為乞降的籌碼,沒有收復抗金復國的打算。紹興十年(1140年),岳飛等各路宋軍在對金戰爭中節節取勝時,宋高宗趙構不喜反憂,做出求和姿態,趕緊向金國求和。先是趕走主戰派李綱,接著把金朝派到南宋進行誘降的秦檜任為宰相,同秦檜加緊進行投降活動,竭力壓制岳飛等將領的抗金要求,後來隨著抗金大將岳飛被殺、韓世忠被變相解除兵權、吳玠病逝等,抗金之事化為流水。

後世很多人認為,趙構寧願屈膝投降也不抗金,是因為怕抗金成功,迎回來了被金兵俘獲徽、欽二宗,趙構就要退位。其實,這一點並不存在,一來宋徽、欽二宗並不是什麼有作為的皇帝,又有被異族俘獲的經歷,他們自己並不會,也沒有臉面再次為帝。二來大臣們也不會同意宋徽、欽二宗複位,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複位對朝廷大臣沒有絲毫的好處,所以說,高宗趙構並不擔心迎回了二帝。

精忠報國之岳飛

那面對抗金的大好形勢,趙構為何寧願殺死岳飛等抗金名將,屈膝投降也要向金國求和呢?

這個根源還要從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說起。

趙匡胤原為後周世宗柴榮的殿前都點檢,掌管殿前禁軍,後趙匡胤利用帶兵出征之際,策劃大軍於京城汴梁東北二十公里的陳橋驛發生嘩變,將士們擁立趙匡胤為帝,史稱「陳橋兵變」。大軍隨即回師京城,後周恭帝柴宗訓禪位,趙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國號「宋」,史稱「宋朝」。 正是這次華麗的黃袍加身,讓趙匡胤自導自演奪得天下,所以他對掌握軍權的大將極為忌憚,後來就發生了「杯酒釋兵權」的故事,趙匡胤借杯酒,一舉解除手下大將的兵權。

正是這一事件,讓宋朝歷代皇帝都是防著掌握軍權的大將,一心使用文官治國,對於武將則防之又防。不管是在北宋還是南宋,觀其一朝,沒有一個能長久的領兵打戰之將領,雖有岳飛、韓世忠之名將,但是這些人要麼被殺,要麼被剝奪兵權鬱鬱而終, 「文人治國,防備武將」成為宋朝國策,這一國策也讓大宋軍隊始終是非常弱的狀態,要不也不會發生金兵俘徽、欽二宗北去的「靖康之恥」。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

趙構從根骨子裡繼承了防武將的傳統,他想著即使投降金國,還能有個半壁江山,但是被武將謀反了將會一無所有。當朝野上下都在傳「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傳言時,他深感驚恐,怎麼我大宋軍隊變成了「岳家軍」,先祖趙匡胤黃袍加身的故事難道又會重演?他立即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飛,再到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殺害,比山還難撼動的岳家軍也隨之煙消雲散。

推薦閱讀:

「長腿將軍」不戰而逃,金軍兵臨城下,嚇得宋高宗喪失生育能力!
趙構為什麼要殺岳飛 趙構是好皇帝嗎
謀殺岳飛的主凶之一宋高宗趙構
揭秘:宋高宗趙構對金政策上為何是堅定的主和派?

TAG:原因 | 趙構 | 宋高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