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媒體札記:鄒之碧華

你使許多事情發芽,

而自己被冬天拂去如落葉,

十二月十日,上海小雨。

船到江心,

操槳者驟然沉默,

耳邊只餘風聲。

獨角獸回到了寓言里,

誰來馱負巨大的詞語?

——有的人說會放棄;

——有的人說會繼承。

這首近兩日流傳網路間的小詩,是在悼念一位名為鄒碧華的上海法官,這原本應只是一場法律圈的追思,可是令人稍感詫異的是,不少情真意切的回憶竟出自律師之手,形似天敵的雙方選擇在告別時刻握手言和,給對手送上最後的最真摯的敬意。

一向老成持重的@頭條新聞  ,也選擇在前日傍晚轉達哀思,「上海高院副院長鄒碧華突發急病去世」:「下午,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鄒碧華突發心臟病,經搶救無效去世。鄒碧華今年47歲,1988年起一直在上海法院系統工作。」

並且提供了這位副院長生前所用微博————@庭前獨角獸  。

作為同行的@傾城  ,此前即因該ID而認識鄒。聞聽友人去世的消息,他奉上照片,點一支燭火,以示祭奠:「微博相識,WX相交。上海初見,竟成永別。司改未捷,天妒英才…我原以為,這世間是有楷模的,真實存在,讓我輩有皈依;現在我痛恨:那些尸位素餐『以法為名』者,為什麼死的不是你們?!」

三年前,最高人民法院法官何帆也是由此與@庭前獨角獸  相識:「2011年,微博方興正艾,我一時興起,也註冊了一個。那時還沒有雨後春筍般的法院官微和實名法官,各路法律人頂著形形色色的ID,交流、辯論、吵架、調侃。一次,因參與『法官與律師關係』的話題,與一位名叫『@庭前獨角獸』的ID聊了幾句,竟頗為投緣,私信交換身份,才知道他是時任上海長寧區法院院長鄒碧華。」

法官惜法官,譯有《九人》、《批評官員的尺度》等暢銷之作的何帆,對鄒法官與律師的相處之道尤為稱讚:「碧華在長寧法院時,就格外注重維護法官與律師的關係,曾發表過一篇流傳甚廣的文章:《法官應當如何對待律師?》。他回到高院時,刑事庭審上的激烈對抗,已經延伸到法官與律師之間。我很好奇,不知他分管刑事之後,是否會屁股決定腦袋,把律師作為『假想敵』…然而,就像一位同行對碧華的評價,『認真的人,在任何崗位做任何工作都出色。』無論是大要案,還是小庭審,他都事必躬親,認真組織庭前程序,做好輿情預案,積極與律師溝通交流,注重聽取律師意見。他用行動說明:尊重律師、注重溝通,天塌不下來,庭開得更好。」

這篇閱讀數過10萬的熱門文章,出自何帆個人WX號「法影斑斕」,文中,何法官對兩人多次見面的場景有回憶,鄒碧華有些話至今仍迴響在他耳畔,「背著『黑鍋』前行,是改革者必須經歷的修行」:「這些年,每到上海,無論公私,總會給碧華髮個WX。只要他騰得出空,就會一起坐坐。11月29日,我到上海參加一個會議,循例告他,約好等他加班結束,在浦東一家餐廳晚飯…與碧華碰面,話題總與『司改』相關…我倒起苦水:『…近年全心做司改,反而處處被黑,許多糊塗舉措,明明與己無關,卻被抹在身上,說不清楚』…碧華寬慰我:『要說『黑鍋』,誰有我『黑鍋』背得多!可是,做改革,怎麼可能不觸及利益,怎麼可能沒有爭議。對上,該爭取時要爭取,該頂住時要頂住;對下,必須要有擔當,無論如何,都不能讓那些在一線辛苦辦案的老實人和年輕人吃虧。我讓人搜集了WX上所有吐槽『司改』的文章和段子,既報給領導參考,也時刻提醒自己,避免犯那些文章中提到的錯誤。」

「黑鍋」一說,點到為止。但有印象者不難回憶起,去年八月上海法官嫖娼醜聞,那四名被通報處理的法官,正是出自鄒副院長所在的上海高院。

或許是為逝者諱吧,人們更願意念叨的,畢竟還是他的業績。

21世紀經濟報道今日一提筆,所道出的就是他未竟之事:「2014年12月9日,由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鄒碧華所主導推動的上海法院律師訴訟服務平台正式上線運行。這一天,作為這一創新舉措的操盤手,鄒碧華也在他的朋you圈裡轉發了這條消息,他留下最後一句寄語意味深長,『希望讓律師的執業環境越來越好』…此時,正值上海司法改革試點的關鍵時期,而上海的試點又為全國所矚目。鄒碧華在上海市高院分管的工作之一即是司法改革。」

同樣為21世紀經濟報所稱道的,還有他致力於構建法律職業共同體之舉:「早在2010年1月,時任長寧區法院院長的鄒碧華曾專門召開座談會,聽取律師界意見。彼時長寧區法院出台了一則《上海市長寧區人民法院法官尊重律師的十條意見》,並在該院推行。這則《十條意見》明確規定,法官在案件審理中應當認真聽取律師意見,對律師的意見採納或不採納,應以適當方式表明態度並說明理由。該文件同時明確,庭審中法官不得隨意打斷律師發言,並要求法官不應當著當事人的面指責、批評律師,更不得向當事人發表貶損律師的言論。」

「什麼是法律職業共同體?」澎湃新聞今日有專文闡述,「這在西方是一個久已有之的概念,而在中國,晚近才有人提出。2001年強世功在《中外法學》發表了《法律共同體宣言》,提出了『法律共同體』的概念…他在這篇文章中動情地寫道:『無論是最高法院的大法官還是鄉村的司法調解員,無論是滿世界飛來飛去的大律師還是不知名的地方檢察官,無論是學富五車的知名教授還是啃著饅頭鹹菜在租來的民房裡複習考研的法律學子,他們構成了一個無形的法律共同體。共同的知識、共同的語言、共同的思維、共同的理想,使得這些受過法律教育的法律人構成了一個獨立的共同體:一個職業共同體、一個知識共同體、一個精神共同體!』」

同為上海報業集團旗下媒體項目,對同城法官的遽然離去,東方早報可謂哀榮備至,今晨以三版外加社評為其送行。

「網上網下,整個法律界的一致哀悼、惋惜這位『官階』並不算很高的法官。從體制內到體制外,從法官、檢察官到法學教授、律師,一致對這位法官的學識人品表示敬佩,對他的英年早逝表示惋惜」,這被首席評論員沈彬稱之為「鄒碧華現象」:「他的《要件審判九步法》是民事法官辦案圭臬,甚至到人手一冊的地步。這種廣泛流傳並不是因為他法院領導的身份,而是靠其法學素養的魅力。足以為證的就是,眾多律師、法學教授也在不遺餘力地推薦這本書…『鄒碧華現象』證明,法官可以不是一種『官』:不用憑藉森嚴的行政等級和權力,只要憑著自身的法學素養,對職業共同體的尊重,就能得到廣泛的認可和敬畏。」

「刷屏追悼鄒碧華」的特殊景象,在今日南方都市報社論的記憶里,唯有四年前法學家蔡定劍去世時曾有過:「但不同在於,蔡定劍教授是一位致力於公共宣講與具體法治推動的法學家,法學界之外的辨識度較高。而此次法官鄒碧華去世所引來的追悼熱潮,原本應更行業化,也相對小眾。但事實卻是,法官群體、法律學術研究者,尤其是律師行業,都紛紛為這位英年早逝的司法高官扼腕嘆息。」

原因何在?京衡律師董事長陳有西在微博有回答:「一人逝而眾人哀,不唯哀斯人之早逝,亦哀法治之多艱」:「十年法治沉淪,法律職業共同體分崩離析,外則千夫所指,公信全失,內則相互鄙夷,視若寇讎。於是勾兌之風橫行,死磕之徒蜂起。然斯人以一介書生,學高而不矜,權重而下士,身前與身後,司法者與執業者,交口稱讚,一片哀聲,實乃法律人中的異數。」

「不知道碧華為律師做了什麼,讓那麼多律師懷念他?」關注者有此一問,@陳有西  自有一答:「是他為中國法治做了什麼。他做得象個法官,一個真正法官的學養和操守。這一切,功利的世俗者是不會懂的。」

懂或不懂,或許並不是關鍵;為或不為,可能才算是要害。

連夜趕工的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今日在其官方微博@浦江天平  宣告,「深切悼念鄒碧華同志」專題網頁已開通,「上帝把一扇門關了 請允許我們為您打開一扇窗…網頁分為生平故事、追憶文選和追思留言,已有不少網民在留言板塊發表寄語。伴著我們的祝福,希望天堂里不再疲憊…」

落葉在上海凋零,也在紐約飛旋,大雪節氣過後,銀杏飄落殆盡,遠在地球另一端的律師陳立彤,將女兒一首觸景生情的稚嫩小詩,轉贈予鄒碧華以寄哀思——

秋風吹來,

世界被金黃蓋住了,

美麗的香味瀰漫在這美好的世界。

人們在和冷風搏鬥著,

卻沒想到,如今有人已經不再需要與寒風做著搏鬥。


推薦閱讀:

開闢新天地:媒體領域的機遇 | 2018國際體育大會媒體論壇
每一篇特稿背後,都有不死的新聞理想
如何看待 2014 年 4 月的這次網文掃黃?
媒體:對比倫敦事件和昆明事件 西方「雙標」顯露無疑
在自媒體來臨的時代,自媒體對普通職場人意味著什麼?

TAG: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