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其中緣由:客家人為什麼清明節不掃墓?

祭祖新花樣:墳前跳艷舞......活久見!!

墳前猜碼

廣東地區清明節的習俗

1、梅州清明節:客家人清明節不掃墓

客家人的掃墓時間過去不在清明,而是在農曆二月或九月。據梅縣博物館館長朱迪光介紹,客家人在千年遷徙過程中,背上祖先的骸骨,一起輾轉漂泊,找到了落腳的地方,再將骸骨擦洗乾淨,裝入「金罌壇」,選風水寶地,擇吉日良辰,然後下葬,以祈祖先能福蔭子孫後代。

客家人祭祀祖先,每年春節的大年三十必定要拜祭天地和列祖列宗,感謝一年來的賜福保佑。祭祀祖先還有春秋兩祭,但不是清明祭祀。原因:一是清明節處於三荒四月時候,貧窮的客家人連祭祖的三牲(雞、豬肉、魚)也難於辦齊,更不要說其他祭品的操辦;二是清明正值春耕生產大忙季節,家家戶戶忙於插秧,一旦季節錯過,收成就有問題。

因此,客家人的祭祖,又叫掛祖,或叫做釃地,都在農閑的農曆一月和九月,九月秋收後又有牲禮可祭祖。

客家人為什麼清明節不掃墓呢?

問了不少家裡的老人和在網上找了一下資料,現在才明白客家人清明節不掃墓是在從中原遷徙到嶺南嶺北的過程中就形成了,主要的原因有兩點:

    

  一、田地寶貴,人死佔山不佔田。客家人都搬遷到了比較頷的山區地方,耕地資源比較少,人去世後一般都是先土葬到山上,經過10多年或者更久的時間,再選擇一個「風水寶地」將骸骨擦拭乾凈,置於「金罌」、「金斗罌」,重新安葬。墳地一般都離家比較遠的,有的更要翻山越嶺。而清明的時候也是農忙的時候,客家人大都是與農業為安身立命的基礎,在時間上不允許這個時候去掃墓。客家人的「農本思想」,在我小時候也聽過父親說過,當我在報考志願的時候,不知道報什麼好的時候,我父親就勸我說:「耕田,哪個朝代都少不了,大不了耕田種地也過得成世。農學院也不錯。」

      二、春耕伊始,物產稀缺。客家人顛沛流離,遷徙過程中太都是比較窮苦的(當然現在好多了),剛過完年,窮人家把年叫「年關」。連過年都是大問題,何況是剛過完年,一般就是鬧糧慌的時候,恰逢春耕又需要投資 ,客家人稱這段時間為「三亡四八月,青黃不接」,意思是這段時間是手頭最緊的時候,可謂最愁的日子,民間有俗語:「鬼都怕三亡四八月」,反映出這個時節很少有人做各種祭祀活動。過世,這個時候不祭祖的原因最主要的是拿不出什麼祭品,時間久了就約定俗成,慢慢形成了總體上不祭祖的習俗了。

       還有一種說法是,客家人是春秋祭,也就是春節與秋收的時候祭祖,網上給我們客家人的這種改革很高的評價,認為「秋祭」是在夏收夏種大忙過後的農閑季節,一來有時間,二來有今年上半年的勞動成果可奉獻於祖宗的靈前,並祈請祖宗靈賜下半年同樣有好的收成。

客家人的這一改革是非常明智的,更是從實際出發的。

客家人主要是在重陽節祭祖,到時全家族的人浩浩蕩蕩,扶老攜幼,抬著祭品,逐個山頭去掃墓,到了每個墳頭,長輩都給我們年輕人講著當年的老祖宗故事,更精彩的是長者手扶茅竹,擄須吐沫,指點江山,講著這個那個墳地的風水來歷,如廖氏福建的一個祖墳,叫「坐虎望江」,是我們家族最讓人引以為豪的一個風水寶地,不要親自去,就是光聽這個名字也讓人視野開闊,一種氣勢恢宏的感覺油然而生。還講「金罌」有哪些神奇的表現,我們年輕人聽得如痴如醉,心生出許多美好的想像。到了最後一個墳頭掃墓任務完成了,人也走累了,就在山上席地而坐,清風拂過,雲霧做台,拿出糯米飯,撕下幾片肉,粘一點鹽巴,就大吃起來,吃飽了好趕路回家。這樣有個前提,必須是徹底完成掃墓了才可以吃,整個過程,有些小孩忍不住要吃的話大人是要罵的,敬神明敬祖宗的東西,只有他們先吃,我們才能後吃。但是在廣東梅縣的客家人,秋天好像沒有這個習慣,只是在春節的時候進行祭祖!

【推薦閱讀】

曾憲梓祖墳:「餓豬拱兜」風水考察點評

碰到葉劍英元帥的祖墳,看看風水大師如何自圓其說?

考察風水,居然用上無人機!

客家圈公眾號:kejiaquan

2、惠州清明節:斂糕祭祖、插柳

清明的惠州,除了踏青、祭祀、掃墓等習俗,還有身帶末草、包艾?吃的特有習俗和飲食。在惠州本地習俗中,焚燒祭品以及供奉「三牲」、斂糕等都是不可或缺的傳統做法。斂糕原來是禮儀專用食品,惠州居民每當出生、婚儀、壽誕等喜事,就要蒸紅斂糕,喪事就蒸白斂糕。

除了用斂糕祭拜先人外,清明節吃艾?也是惠州的傳統風俗。清明節的艾?被稱為「清明?」,清明節前夕,市民到野外採摘艾葉,剁爛成漿後與米粉和糖做成?糕,蒸熟後分給大家吃。由於艾葉有祛濕、健脾胃的功效,所以有吃清明?身體強健之說。

清明前後,許多人家門前都插著柳枝,這是惠州的老風俗——插柳。惠州人相信,柳枝和桃樹、菖蒲、艾蒿等花木一樣,都具有辟邪作用,所以清明時節插柳與身帶末草一樣,是為了祛穢。

3、廣州清明節:行清、吃蕎菜

傳統的廣州人向來重視清明掃墓,有在正清當日「行清」的習俗。「行清」與踏青不同,踏青是郊遊,「行清」則是一族人一起約定那一天齊齊去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廣州人祭祀完了後,分了豬肉,並不算完成了拜祭形式,家人會將豬肉帶回家後,配上清明時節的菜蔬「清明蕎菜」去炒著吃,還有不嫌麻煩的人家另外用這個「清明蕎菜」配一些雞蛋絲燒肉絲炸一些春卷吃,吃完了這些菜肉,這一年的「行清」任務才算完成。

4、潮汕清明節:食薄餅和朴籽?

清明食薄餅在潮汕很盛行,幾乎每家每戶都不例外。據說這是從古代的寒食節習俗演變而來的。明郭子章《潮中雜記》說:「潮之蔥糖,極白極松,絕無渣滓。」由此可見,潮汕在明代已有食糖蔥薄餅之俗。

清明節為什麼要吃薄餅?清明食薄餅在潮汕地區還流傳著一個傳說,下面小編帶你看看。

清康熙十四年(1675),鄭成功之子鄭經率兵圍攻閩南的漳州城,清軍守將黃芳度出兵頑抗,圍城數月,城裡居民餓死無數,屍橫街巷,存活者便用草席裹屍掩埋。同年10月間,清軍投降,漳州百姓為悼念死難親友,特做薄餅狀如草席裹屍,以此祭祀亡靈,此俗世代相傳成風。

朴籽?是潮人清明掃墓普遍要蒸制的?品。據傳昔年元兵於清明前入侵潮汕地區,殺戮掠奪,民不聊生,百姓被迫無奈而避入山林之中,飢不擇食,只好採摘朴籽葉、果籽充饑,後人為永記深仇大恨,故有「清明食葉」民諺。潮人世代相傳清明節加工蒸制「朴籽?」的風俗,沿襲至今。

5、河源清明節:迄今仍吃清明?

在以客家風俗為主的河源地區,到了清明時節,人們常常會製作應節食品「清明?」。清明?食而不膩,屬葯膳一類,是客家地區具有特色的歲時節日食品之一。

在清明前夕,客家地區的人們便從野外採集各種供食用的青草藥,用來製作清明?。常用的草藥有艾草、麻葉、雞矢藤、清明菜(白頭翁)、莘菜、枸杞葉等。將需用草藥洗凈、去梗、煮熟,拌在預先浸透濾乾的糯米(加適量大米)中,用器皿舂成飯糰,添進紅糖搓勻,製成塊蒸熟即成。

6、肇慶廣寧清明節:搏「頭彩」

在廣寧,稱拜山掃墓為「修清」。有「修葺」的意思,指為先人墓地除草平整,把周圍的環境修葺一新,拜祭祖先。廣寧人稱,「修太公清」人人都想搏「頭彩」,哪怕是共一個太公的後人,誰家「搶先修得太公清」,誰家就先得到太公祖的保佑,為一年的工作生活開了好頭。

據廣寧縣誌記載,當地清明祭奠祖先的祭品中粽子和發糕糍必不可少。「粽子」是「眾子」的諧音,寓意人丁興旺;而「發糕」則是寓意先人保佑後代發達的意思。清明時節,該縣從農村到縣城家家戶戶都會蒸發糕、包粽子。發糕糍是一種叫發糕粉原料配上酵母發酵蒸熟,味道香甜;粽子,區別肇慶傳統的裹蒸粽,以眉豆、花生和豬肉作為餡料蒸制而成。

但在傳統習俗中,廣寧婦女不得上山「修清」,尤其是外嫁女不得回娘家掃墓祭祖。自有重男輕女之嫌外,當地農村人更相信清明拜祭先人是祈求福氣,外嫁女回娘家拜清掃墓,會把娘家的福氣帶走,不吉利。

7、佛山清明節:插柳紀念忠臣

在民國前,過清明節最主要程序就是到祠堂拜祭太公,即開村之人。女人是絕對不能上山掃墓的,主要就是不能參加太公分豬肉的儀式。

佛山有清明插柳的習俗。這個習俗是為紀念晉朝大臣介子推。介子推為明志守節而焚身於大柳樹下。第二年,老柳樹死而復生。晉文公將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並且當場折下柳條戴在頭上,以示懷念之情。從此以後,群臣百姓紛紛效仿,遂相沿成風。

8、肇慶清明節:食蔗要食到尾

在肇慶,按照舊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傳統的祭品一般是四大件:燒豬、甘蔗蘋果等水果、紙錢元寶、發糕面點等。「祭祖金豬」寓意紅皮赤壯、宏圖大展。

清明節肇慶還有吃甘蔗的習俗,寓意歡歡喜喜、甜甜蜜蜜。大人都會叮囑小孩子,吃甘蔗要從頭吃到尾,不能沒吃完就扔掉。據說這樣子以後做事情才會有頭有尾,善始善終。

除了以上清明習俗外,還有很多有趣的習俗分享,例如梅州地區客家人清明節不掃墓,韶關清明則採擷艾葉做?。下面小編繼續為您介紹廣東清明節的習俗。

9、韶關清明節:採擷艾葉做?

韶關地區的客家人在每年掃墓時,都首先會將祖墳周圍的雜草鏟光,土坡進行清理,然後用雞鴨魚肉、鮮果糕點、酒水等進行祭祀,最後鳴放鞭炮,回家就餐。

許多山區群眾便會採擷新鮮艾葉,和以糯米、白糖,用於做「青?」,俗稱「清明?」。這種小食擁有一股獨特的山野青草芳香,不僅可以祛風祛濕,還有驅除體內寄生蟲的奇效,最適合天氣潮濕的春天食用,因此這種習俗在客家地區代代相傳。

10、東莞清明節:拜山、吃艾?

在東莞,清明期間掃墓叫「拜山」,也叫「掛紙」。講到祭品,清明節比較講究的,蘋果代表平安,甘蔗代表節節高升,乳豬(代表)全家富貴。

客家人在清明節吃艾?有不同的說法,而在東莞鳳崗,傳說是因為清明時節雷雨特別多,吃了艾?就不怕被雷劈。也有人說吃了艾?小孩子會更乖。


推薦閱讀:

你眼中的客家人,尤其是客家女人,是什麼樣的?
關於客家人。在中國移民自古有之,為何別的地方移民不叫客家人,而偏偏東南沿海的移民就要特殊一點?
說說我家鄉的客家擂茶
客家人到底是現在的哪裡人?
為什麼有些客家人是講畲族話?

TAG:清明 | 掃墓 | 清明節 | 客家 | 客家人 | 家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