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民間文物存量:看看這篇文章


      

精彩推薦  


   * 玩收藏圈子很重要:什麼樣的圈子造就什麼樣的人


   * 玩收藏:圈子好壞往往決定成敗


(提示:以上鏈接均可點擊進入!)

歡迎關注公眾號:收藏傢俱樂部-總部

        (文 / 王治國  王暉)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新生事物和意想不到的事情時時都在中國大地層出不窮,特別是近20餘年來,前所未有的收藏熱已遍及960萬平方公里的角角落落,徹底改變了文化大革命時期把國寶文物當垃圾的狀況,凡古舊之物都已成眾人追捧收藏的對象。2.4億鬼谷子元青花大罐餘熱還未褪去,5.5億清乾隆洋彩鏤空瓶的重磅炸彈又引起收藏領域的連鎖反應。收藏已成人們茶餘飯後的話題,各主流媒體的收藏專題欄目及以收藏為題材的電視劇連連登場,再加上不少主題與收藏無關的電視劇,也是背景畫面充滿各類古舊藏品,由此引發了不少人爭把垃圾贗品當國寶的奇怪現象。於是各種贗品也就乘機紛紛出籠,導致不少熱情高漲的收藏愛好者連連上當。再加上個別的文物老專家繼續沿用已不能面對贗品造假新伎倆的標型學理論,如再用此理論鑒定文物就如同用10年前的殺毒軟體殺10年後的計算機病毒。新的微觀鑒定理論又沒有被有些有話語權的專家所掌握,還有科技鑒定還未完全完善成熟,甚至一些偽專家不負責任開出不具法律權威的鑒定證書滿天爛飛,瞬間給收藏的大好形勢蒙上了一層深深的陰影,使許多熱情高漲的收藏愛好者談藏懼贗真假難辨,無所適從,想收藏而又怕收藏。

歡迎關注公眾號:收藏趣聞

        在這種形勢下,不少因各種複雜原因出世的「文物私生子」,被海洋般的贗品所淹沒覆蓋,珍貴的文物無人承認,無人敢收藏,於是就造成了文物外流和被毀的現象。在此緊要時刻,所幸民間收藏家中出現了一批有責任、有眼力的人士,他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用自己的血汗錢,義務挖掘性地保護淹沒在贗品垃圾中的國寶,用心為國家呵護這批「文物私生子」。

        不幸的是此義舉卻接連遭到社會上種種非議,甚至誹謗。民間到底有無珍貴文物,各種動機的收藏應該怎樣定義評價,已是收藏領域爭論的一個焦點。鑒此,筆者試圖從以下三個方面客觀淺談自己的觀點,以其證明民間確還有文物國寶存在的事實和根據,同時也望引起社會對民間收藏這類文物國寶的收藏家和民間博物館創辦者給以正確認識和起碼的尊重。

歡迎關注公眾號:收藏亂談

       一、近20年,國家正規考古出土文物稀少的非正常量背後真正原因

        大家都共知,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我國採取的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加之中央嚴禁建樓、堂、館、所的政策及經濟基礎等原因,致使1992年前幾乎沒有什麼大的基本建設動作,動土方量也極小,可在這動土量極小的情況下,竟出土了不少珍貴文物。同樣,中國在進入九十年代至今的二十年內,經濟大發展,政策大開放,基本建設可謂是五千年歷史的空前絕後。綜觀全國建設,近二十年的動土方量比歷史上五千年動土方量的總和不知要多多少倍數,可在這樣規模宏大的動土方量中,卻遠沒有前四十年出土的文物豐富和量大,不合常理,令人質疑。下面,我們僅以元青花為個例,深入剖析,看其究果。

        我國現館藏的出土元青花共205件,均是1950年至2006年在全國16個省、市出土,其中安徽30件、北京20件、河北13件、江蘇20件、江西61件、湖北5件、湖南3件、河南1件、山東5件、四川4件、內蒙31件、甘肅4件、廣西1件、新疆2件、浙江4件、吉林1件。如果我們仔細分析,就不難發現一個非常不正常的奇怪現象,205件內其中有193件是從1950年到1992年所出土的,1993年到1996年一件也未出土,從1996年至今僅出土12件。這種奇怪的現象難道正常嗎?按照常理應發現比193件更多的元青花才對。那麼不正常的背後存在著什麼呢?

歡迎關注公眾號:收藏家大視野

        近年來,全國各大媒體時常披露,某某建築商發現文物遺址不報告,強行破壞進行施工。近日《人民日報》報道:江蘇鎮江13座宋元糧倉在挖掘機的不停施工中遭到巨大毀壞,取而代之的將是一個大型商住樓盤——「如意江南」。雖然當地政府已叫停介入調查,卻再也無法恢復宋元糧倉的歷史原貌(此糧倉曾入圍2009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初選),始為遺憾。如此建築商破壞文物遺址只是無數案例中的個例。

        再如2007年國家在寧夏鹽池古峰庄修築道路,挖掘機一下挖出三塊重達3600克的金牌(後經考證是隋代末期農民起義領袖向海明遺物),被四位攤土的農民撿得,然後在銀川古玩市場兜售半月余,竟無一人相信與敢認,還有不少人認為是鉛上塗的化學金粉,將其民工趕出店門,幸得鹽池文物、公安部門及時聞訊追繳,現珍藏於寧夏博物館。

       另例,遼寧一農民偶在內蒙草原撿一金牌,據中央電視台專題報道也是一波三折,頗具戲劇性。該農民前後數年先後上央視《鑒寶》欄目、國家博物館、故宮、遼寧博物館等權威單位求鑒,均說是贗品,農民無奈找一金匠出售,就在金匠將此金牌化為金水的千鈞一髮時刻,幸得某收藏家拯救,倖免被毀。後被內蒙大學某老教授,眼含熱淚雙手顫抖地鑒識是先祖忽必烈的傳令金牌,以五萬元收購,現珍藏於內蒙古大學博物館。以上事例,不僅是全國無數事例的個例,也是龐大浩瀚無數民間老百姓發現出土文物已知的個例。目前,還不知有多少不為人知而隱匿在民間的珍貴文物,為什麼會是如此?

歡迎關注公眾號:頭等收藏

        大家都知道在1980年以前,人們的思想觀念均還停留在文革之時。當時整個國家是:人們都把古玩視為垃圾,一旦發現文物,均視為垃圾和封資修的東西,一律銷毀,同時百姓大都視出土文物(除金銀外)為不祥之物,所以才有當時國家從民間老百姓手中發現徵集許多文物的事例,當然也有不少百姓主動報告上交文物的事例。再看今天全國上下誰人不知文物珍貴值錢,甚至收藏熱已把不少人搞得連贗品、垃圾都當作國寶,所以才有時下動土方量雖大,但很少再有老百姓發現文物主動上交報告的事。此種現象難道不值得我們好好深思嗎?

        僅從此一斑就可窺全國偌大民間還不知有多少類似這樣命運的文物處在不良境地之中,甚至還不知又有多少連持有者都不知為何物何價值的珍貴文物,處在隨時隨地都有被毀被滅的危險境地。如何及時發現並搶救這些文物,已是當前國家文物工作者刻不容緩應對的大事。

( 作者: 王治國  王暉)


推薦閱讀:

劉伯溫這篇曠世奇文究竟在諷刺什麼?
孩子惹您發火時,請看這篇文章!--半畝方塘
無論你炒不炒股,都應該看看這篇文章
糖尿病吃什麼不能吃什麼少吃什麼?看了這篇終於明白了!
要是誰還不會做麻辣小龍蝦,就把這篇文章甩給他!!

TAG:文物 | 文章 | 民間 | 這篇文章 | 這篇 | 關於 | 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