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微博進入疲勞衰退期?

微博進入疲勞衰退期?

羊城晚報 20120108期

    《燈塔》蔡聯

      最近有媒體稱,新浪微博已進入疲勞衰退期。進入2011年8月份之後,新浪微博流量趨於平穩,但單用戶頁面瀏覽量卻從9月開始持續下滑。在三年多的時間裡,微博異軍突起,迅速走紅,如今似乎開始出現了衰退的跡象。微博到底現狀如何?前景如何?存在什麼問題?微博還能博多久?

      觀點一

      微博仍然

      生機蓬勃

      口述:胡泳[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

      採訪:羊城晚報記者何晶

      使用情況有所下滑是正常的

      微博作為新媒體工具,現在很難下個簡單的判斷說它已經在衰落,因為微博用戶仍在增長,討論的熱度並沒下降。

      實際上,微博的發展和博客的衰微有著緊密的聯繫。由於微博使用的門檻更低,使用者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比博客少,傳播效果更快捷,因此,微博最開始出現時,出現過一定的井噴現象。

      微博在中國發展兩三年來,最開始的一批用戶很多使用過飯否或Twitter,他們對微博的形態是熟悉的,沒有那麼興奮。但在新浪微博採用媒體化策略和名人策略大行推廣時,很多從不知微博為何物的人被拉進來,包括一些名人也是在使用新浪微博後,才知道這種媒體形態。但隨著使用時間增多,有些人的使用情況有所下滑,這是十分正常的現象。

      任何新媒體都不可能是凈土

      有人提出微博上充斥著各種謠言的質疑,我認為這種結論是不恰當的,因為過去一年裡,並沒有明顯的例子證明微博傳播了某個謠言,恰恰相反,微博反而是在闢謠。有人提出這種質疑,最早應該是日本核泄漏事件,在這次事件當中,微博上其實有大量帖子諷刺中國老百姓搶鹽。有大量的闢謠帖出現,更正相關信息。

      新媒體的發展有兩個特點,一是任何新媒體都不可能是純粹的凈土,每個新媒體出來時都能成為很好的信息載體,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但也總會有人拿來干別的事情。拿電視作比方,很多人生活離不開電視,但也有不少研究者和學者對電視持批判態度,比如批評電視娛樂至死,批評其中的暴力、色情的內容。

      其次,新媒體自身存在修正機制,這其實是它勝過傳統媒體的地方。以微博而言,它百分百會成為傳播謠言的工具,因為它的使用門檻低,滋生並傳播謠言是很正常的現象。但是,問題的關鍵是,謠言一旦出來,馬上會有人出來指正。應該說,微博的自我修正機制本身就是這種媒體的公信力所在。

      我們不能因為微博充斥著不良信息,就提出必須對其進行規範。換句話說,並不是把微博這種媒體形態管理好,微博呈現出來的問題就會消失,這是虛幻的烏托邦。應當說,微博折射出來的問題,是社會本身的問題。社會本身的問題才是我們應當正視的。

      微博推動了「網路社會力」

      目前我國微博存在的問題,用句俗語來講,就是「發展中的問題」。放眼看微博這種媒體形態產生的社會條件,你會發現,此前民眾發聲的渠道太少。現在看微博,有時會覺得泥沙俱下、魚龍混雜,有很多不準確的信息,甚至在禮貌禮節、論辯倫理上都有很糟糕的情況,這就是因為長期沒有空間讓人說話,一旦有了說話的機會,他們不會好好說話,或者說,他們只會吵成一團,用我一本書的書名來說,就是「眾聲喧嘩」。

      眾聲喧嘩的產生,前提是此前是鴉雀無聲的年代。因為沒有人受過好的訓練,包括日常生活上,不會傾聽他人;也包括社會治理層面,大家沒有經歷過討論某個重大問題,再達到共識的過程。所以一旦可以發言,大家就爆發了。雖然眾聲喧嘩有很大問題,但不能把這個問題擴大化,或者扼殺這個渠道。因為眾聲喧嘩遠遠好於鴉雀無聲。微博雖然是虛擬社會,但提供了公民自治的空間和可能性。

      是否實名也不應是強制命令,而可以由網路服務商或網民自由選擇,而不是搞行政命令式的一刀切。

      一定程度上說,微博推動了「網路社會力」,在重大問題及政策上,公民可以發聲,不再被壟斷。就社會力的增加來看,微博在中國仍然有蓬勃的生機,有長遠的發展空間。

      觀點二

      「不大樂觀」

      與運營方式有關

      口述:范東升[著名報人范長江之子、汕頭大學長江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

      採訪:羊城晚報記者何晶

      微博仍處上升趨勢

      在我看來,互聯網流量監測機構Alexa關於新浪微博開始「衰退」的這個數據並不代表微博這種新興媒體在中國的發展趨勢。

      微博在中國只有短短兩三年的發展時間。從全球範圍來看,微博作為新媒體的特殊形態之一,趨勢肯定是在上升的。換句話說,即使中國的所有微博平台都變得和新浪一樣,用戶熱情下滑,活躍度降低,至多表明發展過程出現暫時波動,也不能說微博已走向衰落。由於中國的國情,微博的發展會比其他一般社交媒體發展得更快。

      在美國,由於有facebook的存在,twitter的發展反而沒有那麼迅猛。因為facebook的發展規模乃至商業化速度都走在twitter前面。但即便如此,twitter也仍在快速發展,仍屬全球排名第9的網站,2010年網站收入約1.4億美元。

      在中國,由於並沒有類似facebook這樣規模的強勢社交網站,因此,微博在中國比twitter在美國發展得更好,微博已然成為中國社交媒體中最主要的一種形態,社交媒體的很多功能和優勢都在微博上體現出來。

      服務應該置於首位

      具體到新浪微博現在不大樂觀的狀況,我認為原因有很多,其中和它的自身運營方式有著莫大關係。例如新浪微博在最初創建時,客戶拓展的工作做得細緻、熱情、周到,而絕不僅僅因為它是最早做微博的。但現在的客戶服務我個人感覺不如以前。比如,前不久,新浪微博發給我一個邀請函,說想請我做年底微訪談,正好騰訊也說要做,而且談的內容也差不多,都是關於新媒體方面的,最後我同意了騰訊的邀請而沒有答應新浪。因為新浪的邀請口氣生硬,給人感覺只是應景「辦公差」;而騰訊的邀請函更有人情味,有關編輯還在微博上直接給我留言,等等,通過各種渠道再三聯繫安排。

      再比如,我常把同樣的內容分別發到新浪和騰訊上,某一次新浪把我的一些帖子給刪除了,而在騰訊上則完全沒事兒。我問新浪的工作人員為什麼被刪,沒有得到任何解釋。我再重發,又繼續被刪。作為微博平台,服務應該置於首位,沒有了這種服務意識,那肯定會流失越來越多的用戶。

      贊同提倡實名制

      無論是Facebook,Twitter,還是中國的微博也好,在全世界任何國家這類「草根媒體」都會面臨出現虛假、有害或不恰當的內容。這是全球性的大問題,但並不能說因為有這些問題,社交媒體就因此衰落。衰落的只是個案,如最早的社交網站Myspace的確是衰落了,但Facebook正蒸蒸日上。應該說,恰恰是由於社交媒體的覆蓋率和影響力,正在遠遠超過許多傳統媒體,因此如何解決虛假有害內容等問題才顯得更加重要。但解決這個問題,不能簡單地靠刪帖。微博平台的確有刪帖的權力,但在一定程度上講,粗暴刪帖也傷害了微博平台自身的影響力,因為會損害用戶體驗和信任。

      我認為,在符合法治原則的範圍內,法文規管應該發揮作用,但這並不意味著要把言論尺度收得過緊。如果什麼都不讓說,反而會傷害網站本身及背後的政府形象。

      我也贊同丹·吉爾默的觀點:提倡實名制。因為只有建立在彼此知道對方是誰的基礎上的交往,才是可信、真實的。一般地說,匿名的可信度相對較低,實名制更能保障信息的正確度和真實度,用戶會對個人的發言更慎重、更負責,減少胡說八道的內容。當然我說「提倡」,並不是主張強制實行實名制,應該為願意匿名的用戶保留選擇的空間。

      


推薦閱讀:

? 辦公室瑜伽8式,助你緩解疲勞,效率加倍!
民航飛行機組有多疲勞?
視疲勞
長時間開車對腰部會造成哪些傷害? 如何來避免 ?

TAG:微博 | 疲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