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太上感應篇彙編(第三十四集)文字 視頻

                   

                   

太上感應篇彙編(第三十四集)

                                      

                                                                     黃柏霖警官主講

                                                                 2013/08/18台灣孝廉講堂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

今天我們研討《太上感應篇》第17句,【積德累功】之四,第34集,請看課本125頁,第五段。

    今天,要跟各位報告的竇燕山(竇禹鈞),他在中國的因果故事裡面,非常非常地得到大家的讚歎!尤其是印光大師,特別把竇禹鈞(竇燕山)的故事放進《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錄》裡面。《三字經》裡面也有:「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可見竇燕山(竇禹鈞)在中國歷史上,大家非常敬重他的德行。

 【後周燕山竇禹鈞。為五代時諫議。三十無子。夢祖父曰。汝無子。又不壽。當早行善。禹鈞唯唯。鈞為人素長者。先有家僮盜錢二百千。慮事覺。有女尚幼。自寫券。繫女臂雲。永賣此女於本宅。償所負錢。遂遠遁。鈞憐之。焚其券。囑妻善撫之。既筓。以錢二百千。擇良配嫁之。僕聞而感泣。還而待罪。鈞置不問。又元旦在延慶寺。拾金二錠銀十兩。持歸。明日至寺。候失主還之。其人得贖父罪。又同宗外姻有喪不能舉者。出錢葬之。凡二十有七。有女不能嫁者。出錢嫁之。凡二十有八。故舊窮困者。隨多寡貸之。使之貿易。由公活者數十家。四方賢士。賴公舉者。不可勝數。又於宅南建書院四十間。聚書千卷。禮文行之儒為師。四方孤寒志學者。聽其自至。厚給廩糧。故其子聞見日博。公每歲。量所入。除伏臘供用外。皆以濟人。家極儉素。無金玉之飾。無衣帛之妾。後復夢祖父謂曰。汝無子。壽且促。數年積累陰德。已名掛天曹。上帝特延壽三紀。五子貴顯福壽。終後。仍充洞天真人。又曰。陰陽之理。大抵不異。善惡之報。或發於現世。或報於來生。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可無疑也。公愈積陰功。五子八孫皆貴。公享壽八十二歲。一夕與親友談笑而逝】。

    我們先來解釋一下字句,這一篇【竇禹鈞】的故事,他真的讓我們可以好好地去跟他學習,所以,今天我們會很深入的來研究,為什麼竇禹鈞他可以【延壽三紀】?他為什麼無子(沒有小孩)變成有五個兒子、八個孫子。那我們來看125頁第三行,【燕山】,這個「燕山」在哪裡呢?在中國大陸的天津市薊縣東南,綿延到海濱的山脈叫燕山山脈。竇禹鈞他是五代的時候,後晉薊州漁陽人,因為那時候薊州漁陽屬於古代的燕國,靠近燕山一代,所以後人就稱竇禹鈞為「竇燕山」。

    他的祖父在他三十歲的時候給他託夢,說:「你要改過向善,大積陰德,只有這樣你才有辦法挽回天心、改變命運。」竇燕山(竇禹鈞)以後就痛改前非,辦私塾、周濟貧寒、廣行方便、大積陰德。後來,連生【五子八孫】皆顯貴。那麼當時的宰相叫馮道,他寫一首詩來敬重竇燕山(竇禹鈞),他說:「燕山竇十郎,教子有義方,靈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

    我剛開始在讀《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錄》的時候,我就很喜歡看竇燕山(竇禹鈞)的故事,雖然五代離我們差不多一千五百多年,還不到,唐朝到現在是一千五百年,那大概也一千多年,可是他的故事千古傳唱。可見竇燕山(竇禹鈞)當時的宰相會這樣讚歎他,說:「燕山竇十郎」就是竇禹鈞本人。那麼他教兒子有「義方」,什麼叫「義方」?他就用仁義來教學,就是為子孫造福和培福,而不是為子孫求福,這個叫「義方」,用智慧來教育下一代。

    「靈椿一株老」,「靈椿」就是指竇禹鈞。這個香椿樹,我們常常在吃的香椿麵包、香椿醬,它有個香味,所以他用「靈椿」來形容竇禹鈞他本身的德香,也就是我們佛家講的「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香」,叫「五分法身香」。這個香,是從德行流露出來的,它自然而然有一種(香),不是說你聞到像檀香那種味道,它跟檀香的味道一樣,但是它很清香,叫「靈椿一株老」。

 那「丹桂五枝芳」,「丹桂」是指一般我們講說桂花(樹),但是「丹桂」這裡的意思是指科舉考試中第,這叫「丹桂」。「五枝芳」,他五個兒子全部考上功名。那麼剛才講過:《三字經》裡面也有讚揚竇禹鈞,說:「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這個是竇禹鈞的介紹。

    接下來這個【五代】,是唐朝後來被朱溫滅掉,滅掉以後稱帝叫做後梁,那後來就有後唐、後晉、後漢、後周,這叫「五代」。還加個十國,五代十國,所以中國分成五代十個國家,等於十五個。那這個在中國北方大部份的地區,這叫五代十國。那【諫議】大夫,是掌握議論的。

 那麼【唯唯】就是很恭敬的應答,那再下來【自寫券】這個「券」,這個字要唸ㄑㄩㄢˋ,不是ㄐㄩㄢˋ;【自寫券】這個「券」,就是切結書,我們一般講說賣身契、合約叫「券」。那接下來倒數第四行【遠遁】,【遠遁】就是逃走到遠方去。那麼倒數第三行【既筓】,這個「筓」就是古代的女孩子,她十五歲就算成年了,那十五歲成年的時候,她必須把頭髮要梳起來,後面插一個髮筓,這樣就表示她成年了,就是成年之禮,這個叫做【既筓】,就是她長大了。

    那麼【拾金二錠銀十兩】,這個「錠」就是古代貨幣的銀塊,這個叫「錠」。那接下來最後一個字「舉」,這個「舉」就是辦理。再下來(第126頁)第四行,【禮文行之儒為師】,這個「文行」就是文章和德行,那文章和德行是什麼呢?就是《論語?述而篇》裡面講「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就是孔子怎麼教學生?老和尚講經曾經講:「四科就是四個科目,就是文、行、忠、信」。

    那它這個有兩個解釋,一個是在《論語講要》裡面,《皇疏》李充說:「典籍辭義謂之文,孝悌恭睦謂之行,為人臣則忠,與朋友交則信」,這是文、行、忠、信的一個解釋。那另外有一派的儒家呢?他們認為《論語》的〈先進篇〉,裡面也有這四個字,文就是文學,行就是德行,忠就是政事,信就是言語,這個就是我們常常用的,孔子教學生第一個就是德行、第二個言語、第三個文學、第四個政事,這四科。

    那接下來,【聽其自至】這個「聽」就是聽憑、任憑。【厚給廩糧】這個「廩糧」,是古代科舉時代給予在學生員的糧食,這叫「廩糧」。那再下來【除伏臘供用外】,這個「伏臘」,古代節日的祭祀儀式,這個「伏」在夏季,它叫做夏季伏日;那「臘」呢?在冬季、十二月,這兩個都是節日,古代這兩個伏日和臘日,他們會祭拜。

  接下來再看這個【壽且促】,「促」就是壽命很短。【洞天真人】,「真人」就是道家裡面的仙人,那「洞天」我們講說別有洞天,他們道家稱神仙住的地方叫洞天,洞天別有天地。最後一個【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我們常用的一個因果成語,這是出自《老子》:「天網恢恢,疏而不失」,這是老子說的。

    接下來,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白話解釋,這個【後周燕山竇禹鈞】,為五代時的諫議大夫,到三十歲的時候還沒有子嗣。夢見祖父說:「你沒有兒子,又不長壽,應當早日多行善事」,禹鈞就唯命是從。這一段裡面,首先先提到就是我們大家都會喜歡的,你還沒有開智慧以前,你都希望長壽。我去助念,最怕去助念四十歲到五十歲的,尤其是女眾,她走不了。當然男眾也是一樣,因為大家都放不下「我執」嘛!

  有一次我去助念,剛好同時助念室兩間,有一間叫我去,另外一間我來不及照顧。我到榮總去,右邊這一間,她是一位女眾,年紀輕輕地、單親家庭,臺灣叫「單親家庭」就是說:她離婚了,自己帶小孩,叫單親家庭,那小孩還很小,大概國中而已、十來歲而已。那位女眾是癌症、子宮頸癌,我後來跟她安慰說法,跟她講生命的道理,「十二因緣」、「四聖諦-苦、集、滅、道」。後來她也能夠放下,那我就要護送她,要助念、要安排。

  那隔壁就是一個小女生(大概是小學),她爸爸死掉了,她在那邊呼天搶地,叫得非常地淒厲,聽了很難過。那麼(我)要過去處理的時候,已經被葬儀社把他搬出去了,那小孩子在後面追趕,叫那個爸爸的聲音非常地淒厲,這就是眾生。你在還沒有解脫以前就是這樣,這就是眾生,因為大家相處一段期間都會有情執。他有些是過去生有因緣的,那這一世又碰到了,所以那個情執要離開的時候,要割斷的時候很痛苦,所以《無量壽經》不是講嗎?愛得更深、痛得更苦,是這個道理。

    所以這個地方講【又不壽】,就表示說他不是長壽,他是短命的。他們家也是很有福報呢!他短命,他祖父還可以跟他先講,可見他祖父恐怕是在善處,祂還可以來託夢跟他講:「你短命呢」!有很多後代子孫都不知道,長輩也沒有來託夢、也沒有來告知,竇燕山(竇禹鈞)有福報。他祖父跟他講兩個重要的事情,大家都會重視這兩個:一個壽命、一個子孫。因為中國是比較重視所謂的重男輕女,這個兒子就要傳香火,就不能絕後。

  所以他現在祖父來跟他託夢,這表示說:竇燕山(竇禹鈞)有那個(福德)因緣。否則我們不是講說「業力不可思議」嗎?那「願力也不可思議」、「聖力也不可思議」啊!《地藏經》有這樣說啊!所以,為什麼不能長壽?為什麼沒有兒子?這裡面跟我們講的道理,他就是業因果報、就是業力。所以業力怎麼辦呢?業力必須發願「把業報轉成福報」,那這個故事,就是竇燕山(竇禹鈞)「把業報轉成福報」的故事,這不只是學佛的人要學,修行人要學,一般人也都要學。

    那接下來就講說,他祖父給他託夢,這個夢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呢?很多蓮友說:「哎呀!夢不可信,夢是假的啦!」以前承天禪寺那位傳悔法師,他在那本《覓菩提》裡面,他就常常夢到一些善境界。那這個夢到底要怎麼去解釋呢?《了凡四訓》裡面也有講:夢吐黑物、夢飛步太虛、夢聖賢,這是《了凡四訓》裡面講的。

  那我就講我親身的經歷給各位聽,我早期有在幫助蓮友,然後我就到宜蘭去幫助一位蓮友誦《地藏經》,因為她母親生病;她母親現在還在,年紀也很大了。去她家誦《地藏經》誦完回來以後,因為我這位蓮友的父親早就死掉了、往生了,那我蓮友也沒有跟我講:她父親怎麼走的。

    那天晚上,她的父親就來找我。我原來住的地方在臺北市的景美,是兩層樓,一樓和地下一樓,但是我那個一樓,差不多一半是在二樓,一半是在一樓的高度;那地下一樓呢?我們一般臺灣叫做「陽光樓」,就是說:有一半在地面上,有一半是在地面下。

  我那天晚上睡覺的時候我睡在左側,我家中師姐睡在右側,他就來入夢。因為我的床鋪的左上方就是窗戶,那我夢中就很清楚,眼睛也不用睜開。表示說:我們這個「覺性」、我們這一念心,迷了以後叫「阿賴耶識」,身體在睡覺,其實心沒有在睡覺,這個「覺性」不需要睡覺的。所以你看高僧大德,廣欽老和尚一入定的時候,七天七夜;虛雲老和尚也是一樣,一入定都是半個月、一個禮拜的,他進入甚深禪定,那是不思議的境界。

  那我們現在是凡夫,所以在夢中我就知道是她的父親,也沒有人跟我講說:他那個樣子是她的父親,可是我在夢中知道說:他是我們那一位蓮友的父親;我沒有見過她父親,可是夢中就會知道說:他是那位蓮友的父親,你說這個心念多麼不可思議!然後他就用意念跟我溝通說:「你幫我超度,我需要誦《地藏經》超度」。我那個時候,因為他突然間入夢,我坦白講:我那時候的心量和慈悲心,也沒有像現在這麼進步,這我要承認,很慚愧!

  我那個時候的反應就是警察的特質,我們都在偵辦刑案嘛!所以我們這個習性都帶有那種警察的人格特質,所以我夢中就先存懷疑,這個疑心一起來就不行了啦!所以為什麼貪、瞋、癡、慢、疑?這個「疑」就是「思惑」,菩薩和佛沒有貪、瞋、癡、慢、疑,也沒有「見惑」,所以菩薩可以大慈大悲,我們就沒有辦法。我們那個「我」就跑出來了,你看在夢境,那個「我」都還會跑出來,不要說是你白天的時候眼睛張開。你在睡覺的時候,那個「我」還是會跑出來,在《唯識學》也有這樣解釋:叫「獨頭意識」。

  所以他夢中跟我講,我沒有當場答應,而且我還說:「不行!」還這樣,這很慚愧!在這邊懺悔。結果我知道夢境以後,他是癌症往生的,而且身體是捲起的,他很痛苦,身體是捲起的。所以癌症很痛的時候、做化療的時候,你不曉得那真的痛到不行。

    我曾去助念一位喜歡釣魚的(亡者),在馬偕醫院。蓮友叫我去跟他關懷,關懷以後,我公務繁忙,我就說:「七天以後我再來」。醫生跟我講說:「他只要不打嗎啡,他就死掉了,他就往生了」,結果我去的時候,他跟我講:「黃警官,我等你等七天,你知道嗎?」我說:「我公務比較忙,不好意思,我跟你懺悔」,然後我就說法給他聽,他痛到寧可讓它痛,身體捲起都要聽我說法。這位菩薩也不簡單。後來到他家去助念,還跟他誦一堂《彌陀經》,我才看到他家裡有兩袋的釣具,像高爾夫球袋那麼大的釣具,你看那裡面有幾支(釣具)就知道,他魚、蝦都釣太多了,所以(往生)身體都呈捲起狀。

  我這位蓮友的父親來託這夢以後,這個夢就結束了(沒結果)。他第二天去找我師姐,一樣入夢,可是他給她入夢我不知道哦!他跟她入夢說:「妳跟妳師兄講,叫他誦《地藏經》給我好不好?」第二天我師姐跟我講說:「某某師姐的爸爸來找了,說希望你誦《地藏經》給他」,因為我並沒有跟她講說:「昨天誰來找我」。後來我就再一次帶領蓮友誦《地藏經》迴向給他,這就是講:夢境不可思議,所以我們不能全盤否定夢境。

  去年(2012年)12月21日,我們都說這個世界末日,大家就努力念佛、誦《無量壽經》、三時繫念,終於把這個「災殃化為塵」,就沒有事了。那麼報紙登出來,報紙第二天刊出來,因為大家都會想說:昨天發生什麼事情嘛?臺灣的報紙頭條新聞一攤開:「法務部槍擊六個死刑犯」,大家以為昨天世界末日會發生什麼事,結果是槍決了六個死刑犯。

  因為新聞封鎖得很徹底,所以前一天晚上的電視新聞也不知道,到第二天的報紙才登出來,那麼前一天晚上就已經槍決了,新聞媒體都不知道,電視也不知道。可是當天晚上被槍決的其中一位受刑人(死刑犯),他的父親住在中部,在前一天晚上就夢到:法警捧個骨灰到他家去,因為他也不知道他兒子被槍決,要死掉了,所以夢境有時候是很難去解釋的。

    我們再來看接下來這一段,禹鈞平時為人就有長者的風範,先前有家僕偷了兩萬錢,這個【二百千】就是兩萬錢。害怕事情被發覺,家僕有一個女兒還年幼,自己就寫了切結書,就是賣身契,綁在女孩的手臂上,表示將此女永賣給竇家,以償還所欠的錢債,於是就遠走他方。禹鈞可憐她,將切結書燒掉,並吩咐太太要善加養育,到年滿十五歲,以兩萬錢做嫁妝,為她選擇適合對象嫁人。家僕聽到此事後,感動得痛哭流涕,回到主人家,聽其發落,禹鈞卻若無其事,置之不問。

    從這個地方我們就可以看出,竇禹鈞他的慈悲和喜捨,他為什麼可以消除業力?第一是(他)這個心。看到家僮給他偷兩萬塊,後來他的女兒留下來,他又交待他太太把這個女兒養長大,這個人要有多大的心量啊?多大的慈悲喜捨心啊?他不僅沒有生氣,他也沒有去告官,他還交待他太太說:「這個小孩子很可憐,把她撫養長大」,等到她長大以後,然後再給她兩萬塊。【既筓】,到十五歲的時候,幫她找一個適合的對象嫁出去,再給她兩萬塊的嫁妝,我覺得這個地方,已經看出竇禹鈞的慈悲和喜捨。

  所以我們菩薩修「六度萬行」,還要加一個慈、悲、喜、捨,「四無量心」,慈無量、悲無量、喜無量、捨無量。那什麼叫「捨」呢?就是你所行的慈悲行,你固然會覺得很法喜,連這個也要把它捨掉,也要把它放下來,這叫慈、悲、喜、捨。所以他同情她,他覺得她很可憐,這個叫「慈悲心」,家僮偷他的錢,欠兩萬錢的契約,賣這個女兒,他把這個契約燒掉,也燒掉了竇燕山(竇禹鈞)的短命和無子的業力,也把它燒掉了。所以「業力」要怎麼消呢?你唯有「利他」的菩薩行,「六度萬行」,慈、悲、喜、捨,你才有辦法從利他裡面得到自利,這老法師說的:「唯有利他,才能夠自利」。

    好!接下來,又在某年的元旦,竇禹鈞在【延慶寺】拾獲金子二錠、銀子十兩;拿回家後,隔天又到寺裡等候失主,將金銀還給他,那人才能替父親贖罪。竇禹鈞他沒有貪念,他拾金不昧。那麼又同宗籍、外姻的親戚,有死喪不能下葬者,就出錢幫他下葬,共有二十七件。這叫「施棺」啦!所以我們聽到,如果人家沒有辦法喪葬,窮人家事實上是很多啊!我們也應該伸出援手幫助他。那麼家有女孩沒錢出嫁的,就出錢幫她嫁出去,共有二十八件。

   

    那麼親朋好友,有生活窮困的,隨需要多少借貸給他,使他能經營生意,由於竇禹鈞幫助,而能夠生活的有數十家。由於竇禹鈞幫助而能夠生活,這表示說:有很多的家庭,是靠竇禹鈞貸款給他,給他錢去做生意,讓他們家裡能夠維持生活的需要。那這樣子,光他的親族裡面就有數十家了,那麼各地的賢能之士,依靠竇禹鈞薦舉的,他給他推薦啊!他給他幫忙啊!寫介紹書啊!這些多得不可計數。

    那麼又在家宅的南邊,建設【書院四十間】,那麼這就是表示,竇禹鈞有智慧,他辦教育。收藏書籍上千冊,那是什麼?「法布施」,那麼禮聘品學兼優的老師來教學,各地貧寒子弟有志求學的人,任其自由就學,並發給豐厚的糧食,因而許多學子受益,見聞日益廣博。

  這在古代教育不普及,一般都是私塾,或是家庭環境比較好的,才有機會受教育。那麼竇燕山(竇禹鈞)他能夠有這個智慧,在他自己家的南邊來辦一個書院。他請老師來教,而且書院光教室就有40間,可見這學校已經是很大了,而且藏書有千卷,所以這就是我們在學佛裡面講的:「一切供養中,法供養為最」。老和尚講:「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就是要教育,把人從斷惡修善,從惡轉成善,「轉惡為善」、「轉迷為悟」、「轉凡成聖」。

    所以你教他們這些子弟、窮人家的子弟,你教他「世間法」,你教他世間的學問、世間的知識。他至少受教育,他懂得仁義道德,他懂得四維八德,他懂得五倫十義。他受過教育以後,他就有機會可以成為君子,他就有機會成為聖賢,那最後呢,可以成為國家社會的「棟樑之材」,如果你教他「世間法」來講的話,你教他聖賢教育來講的話。你如果進一步提升,教他「出世間法」,你教他斷煩惱,教他如何消除業障、開啟智慧,然後解脫生死,最後成佛、成菩薩。

  所以辦教育是最究竟的,現在的這個時代科技很發達,所以「法布施」很容易。那麼獎學金啊!清寒獎學金啊!或說有些,像臺灣有很多地方,就是很多學校沒有營養午餐,比較窮鄉僻壤的地方,很多善心人士,就會提供獎學金啊!他們學生的用品啦!書籍啦!

  那麼我看過有善心人士很好,他就把一臺廂型車改裝。那改裝以後呢,就放進去所有的有益身心健康的書籍,然後裡面藏書,大概一部車裡面有一、兩百本,兩、三百本,然後就開到鄉下去。那透過廣播,就跟社區小朋友說:「各位小朋友,你要不要看書啊?」移動性的圖書館。他就把它開到樹底下,到一個廣場的樹底下,那小朋友就全部聚集過來,然後就拿那些書來看,這也很好,這也像這個竇燕山(竇禹鈞)一樣,他等於在辦教育。

   

     所以竇公每年計算所有的收入,除去夏季和冬季祭祀所需要的費用以外,全部都拿來濟助他人;自家生活非常的節儉、樸素,沒有金玉的貴重飾品,妻子也不穿高貴的絲帛衣料。那麼這一段呢,其實是非常重要的,這一段告訴我們:行善應該要以什麼樣的心念?什麼樣的態度?

  你看他所有的布施,他每年的收入,【公每歲】,他每年【量所入】,他大概計算他今年大概可以收入多少錢?扣掉他的【伏臘】,就是一年兩次祭祀的錢以外,他其他的全部都拿來幫助人,而且家裡非常的節儉、樸素。

   

    他不像說我們,一間房子再換一間、再買一間,房子越買越大,車子越買越漂亮,越買越豪華、越奢華,他不會,他家裡本身過非常節儉、樸素的生活,很簡單。那麼也沒有【金玉之飾】,【金玉之飾】就是,家裡也沒有這些金銀珠寶的首飾,那妻子也沒有穿絲帛,高級的衣料啊!

  那我們就想到說:有些人他可能沒有行善:或是他有行善,但他可能布施一點點。比如說:少量布施他可以,多了他沒辦法,可能百分之一、提百分之一。有些他甚至說,可能是為了節稅,國家鼓勵你布施、做公益,他可以節稅,搞不好是為了節稅而去布施,所以從這個地方,看出你布施的心念清不清淨。

    所以像現在很多人,雖然他也有行善,可是他也去投資房地產、基金、股票、買期貨、買黃金、買樓炒樓。這個我自己在這邊就要懺悔。我以前就有迷,我在這邊承認懺悔,藉這個因緣我就懺悔。在七、八年前的時候,那時候我修行,沒有像說現在這麼容易放下來。

  那時候想說:喜歡做善事嘛!那做善事的時候呢!因為只有一份薪水而已啊!那自己存了一點錢,存了一點錢以後,就聽銀行的什麼理財專員說:「你不理財,財就不理你」,這迷啦!人就是這樣迷惑顛倒啊!我以前也迷惑顛倒啊!我就藉這個機會來懺悔啊!

  那個「理財專員」,在臺灣叫理財專員,三寸不爛之舌,一直跟你遊說啊!那我們這對數字沒有概念的,也沒有理財觀念的,一聽我們就相信了,就買,她就跟你講:「這個基金,一個月利息有多少」。你知道我那時候,心念是存什麼心念,你知道嗎?這跟竇燕山(竇禹鈞)一比,我們就被比下去了,還想賺一點利息,我可以布施啊!你看嘛!心不清淨啊!這叫心不清淨啊!

  所以布施兩文錢,像《了凡四訓》裡面那一位,還沒有成為皇帝的夫人以前,她布施兩文錢,老法師親自為她做懺悔;後來有錢以後,布施幾千兩,老法師叫他弟子、徒弟做懺悔。「一文之錢,可消千劫之罪」啊!所以問題在那個「真誠」、在那個「至誠」,它產生功德力。

   

    好啦!後來美國就發生金融風暴啦!各位,那簡直是度日如年,你知道嗎?我每天看美國NASDAQ、道瓊指數,到底是漲還是跌?每天根本飯吃不下去啦!因為那基金就好像一個枷鎖把你套牢,你根本進不得、退不得。你現在要賣,她(理財專員)跟你講:「全部(投資)都沒有了」,跟你砍(基金)五成、跟你砍三成;後來怎麼樣你知道嗎?認賠殺出,斷臂求生。我那時跟自己講一句話:「我從此跟金錢絕緣」,我說:「我不理你(錢)了,你(錢)不要理我也沒有關係,我不理你了」。

     我跟你講,七、八年前,是97年,2008年,我那時候就下定決心說:「我不理你了」,就是:「錢,我不理你了」,我夠用就好了。口袋有錢我就布施,其他我就不要,我就把它切斷。所以有些人,佛菩薩告訴我們的「順度」和「逆度」,「順度」就是乖乖牌的,他什麼都不會犯錯。

  像蔡禮旭老師,我就跟他開玩笑說:「蔡禮旭老師,你是乖乖牌,我是調皮的。」像上次在巴黎參加聯合國和平會議。「蔡老師!你是乖乖牌的,我是調皮的。」那我調皮什麼?「逆度」;乖乖牌的,「順度」。學乖,一定要啊!受到了一個慘痛教訓,才會學乖,才會學得放下。

    我會這樣,其他的人也會這樣,所以我們現在都是什麼?一有錢,雖有行善,我捐一點點好了,剩下百分之九十九的部份,都是投資房地產、投資基金、投資股票、買期貨、買黃金、買樓炒樓。每天盯著股票漲跌,那麼分分秒秒的,也跟著起伏,每天都在那邊,每分每秒都在增長貪、瞋、癡。自己不知不覺,血壓一直升高,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因為憂心血本無歸。然後精神不安寧,因為你擔心漲跌嘛!那精神就不安寧,那睡覺就不安穩,到最後精神不好,精神就是不正常,不然就是憂鬱症,賺了財富,賠了健康。

    常常發生英年早逝啊!突然間趴在桌子上死掉了,撒手人寰;運動的時候,突然間心臟不適,送醫急救,死了,這個人生又空過了,聖賢道理也沒學到就走了。所以我們看到,竇燕山(竇禹鈞)這樣,有些甚至,我們自己本身不斷地去投資、不斷地去置產,然後呢?也為小孩去投資、為小孩子去置產,結果留下的財產,都變成子孫、兄弟姐妹,打官司、爭產的一個根源。

  在臺灣我就看過一個案子啊!看得我也是覺得很難過啊!這個家庭,父親已經往生了。在還沒有往生以前,一樓的房子就給女兒,那二樓的房子呢?就她媽媽還在住,她媽媽現在還在,那因為二樓面對旁邊有高壓電波,所以媽媽就因為有電波,也稍微比較小,她老人家有顧慮,所以就希望搬到一樓去。

  跟女兒商量說:「妳來換成二樓,我回去住一樓好不好?」這個女兒就堅持不肯,弄得她媽媽提告打官司,把那個一樓要回來,你看為了一個家產,母女感情撕裂。所以,我們要學竇禹鈞,他家裡沒有【金玉之飾】,也沒有【衣帛之妾】,非常儉樸,全部捨得乾乾淨淨的。

    那麼後來呢,竇禹鈞就夢見他祖父對他說:「你本來沒有子嗣,壽命又短,經過這些年來的積累陰德,已經名掛天曹。上帝特別延長你的壽命三十六年,並賜給你五個兒子,都能夠富貴顯達,有福長壽,死後升天,登洞天真人之果位。」那這個呢,就是竇禹鈞他改變命運,證明「定業可以轉」。佛陀跟我們講〈三個不能〉:「眾生度不盡,定業不可轉,(無緣不能度)」,佛陀跟我們講「定業不可轉」,是在我們凡夫,我們有業力。

    那你真正如果學袁了凡,學《俞淨意公遇灶神記》,那定業就可以轉,你看從竇禹鈞到袁了凡,無子(沒有兒子)到變成有兒子,短命變成長壽,所以「命由業造,業由心改」,那麼病苦也是這樣,所以如何改命呢?竇禹鈞是見證。又說:「陰間陽間的道理,大都是一樣。那善惡報應,有的報於現世,有的【報於來生】。那麼天律是公平的,從來沒有放過任何一個人,所以不必去懷疑。

    那麼竇公於是愈努力積累功德,後來呢?有五個兒子、八個孫子,相繼登科,都很顯貴。竇公也享年八十二歲,在一天晚上,正與親友聚會,就在談笑中過世了。

那麼這一段裡面,我們從這裡面挑一個重點,我們來看這一段裡面一個重點,就是126頁的後面這一段,它是一個重點。

  它說:【陰陽之理,大抵不異,善惡之報,或發於現世,或報於來生,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可無疑也。】那麼這一段,跟我們講善惡的報應,它是講陰間、陽間的道理,它是一樣、大抵是一樣的,善惡的報應,有的在現世報,有的在來生。

    那我們講「現報」、「生報」、「後報」。那「現報」,就現在做、現在報;那現在做、來世報,這叫「生報」;那現在做,十世、百世、千世才報呢?這叫「後報」。那在《德育古鑑》裡面有這一段,《德育古鑑》裡面也有竇禹鈞的故事,它講說:【善惡之報,自有現世、來世、子孫三種不同】。

  《德育古鑑》裡面講說善惡報應,它裡面也有講是「現世報」,還有「來世報」和「子孫的果報」。那麼三者呢?「錯出示報」,那這三者,它有些是現報,那麼有些人是來世報,有些人是報在子孫,這裡面錯綜複雜,這叫【錯出示報】。那麼【正天地之大,使人難以捉摸】,這表示說:宇宙人生的真相是非常奧秘,使人家難以去捉摸,那麼【世間人只看得目下】,只看眼前。

    為什麼世間人只看眼前?因為我們有隔陰之迷,我們從一出娘胎,我們就忘記前生的事情;所以佛法講說:有過去世、有現在世、有未來世。那麼,因為凡夫他有迷惑顛倒、他有煩惱,所以他只看眼前,那麼他就認為【烏得無報應或爽之疑】,他就懷疑!

  為什麼呢?因為他看到「善人惡報」、「惡人善報」,我們也常常看這樣啊!像我們有位蓮友,她學佛學了十幾年,一、二十年了,她得子宮頸癌。那現在開刀已經開三次,開到不能再開了,那很痛苦啊!

    我上一次、上個月送每個月的善款,去給基隆(市)脊髓損傷協會,他們因為有些人是車禍、有些人是勞工傷害,造成他們兩腿癱瘓,必須要坐輪椅。他們本身也沒有學佛,那他們跟我講:他們很怨啊!他們剛開始很怨、很恨啊!說:「為什麼我腿會斷掉?為什麼我要掛尿袋、坐輪椅呢?」後來我就講因果道理給他們聽。

  像他們智慧沒有開,他們都會懷疑說:「哪裡有善報?哪裡有惡報?」因為我們人一出生,就有五蘊煩惱,我們說所謂「四大五蘊」,「五蘊」就是色、受、想、行、識。所以「五蘊」在佛經裡面叫「五蓋」,這「五蓋」,這個煩惱就把你的覺性、智慧蓋住了。所以呢,因為凡夫他看到「善人惡報」。

    剛才我們在講說,我那位蓮友,子宮頸癌開刀三次的,她其實學佛學20年了,她也有在做善事啊!那為什麼她還受這麼大的「苦報」呢?我們不知道過去世的因果啊!所以「善人惡報」。那她現在為什麼「善人惡報」呢?經典上跟我們講:她過去生那個惡的種子,已經成熟了,所以必須要受報。站在因果律來講,她必須要受報,這樣才顯出因果的公平。

    那她現在所行善的力量,又不能夠改變這個業力,所謂的定業把它轉變,就是說她所行善的力量,不能像竇燕山(竇禹鈞)這樣,不像袁了凡那樣改變業力,或是不像淨空老法師這樣改變業力,或者像《俞淨意公遇灶神記》改變業力,她還不到那個力道,所以她受這個報,她必須要還這個因果。那她現在所行善的力量呢?她將來還是會得到那個福報,這叫「善人惡報」。

    那「惡人善報」呢?譬如這家庭看起來好像也沒有行善,而且這個人也不是善類的,也不是善人,可是她太太怎麼那麼賢慧呢?怎麼小孩那麼會讀書呢?而且家裡還這麼有錢呢?這叫「惡人善報」。那為什麼?印光大師有跟我們講,經典上也跟我們講,他過去生所造的善的種子,現在因緣成熟,所以必須要得到這個「樂報」。

  他假如不造惡、不造業,他的福報還更大,但是他現在造惡、造業,他福報會減損。老法師曾經在講經裡面講過:「也許他有1000萬的福報,他只剩下100萬。」那他現在所造的惡業呢?將來都還要受果報,這叫「惡人善報」。

    因為我們凡夫只看眼前,所以就認為說:沒有善惡報應,所以就更加懷疑,懷疑以後就怎麼樣?就更加懈怠,不想做、不想行善,也不想行功立德。那麼更加懈怠,就更加懷疑,產生一個惡性循環,那麼這個為善的念頭,就不堅定。

    但是《德育古鑑》這裡面跟我們講:【善人獲褔,如大賈居貨】,它說這個善人得到福報,就好像大的生意人,他在做生意一樣,「居貨」就像他在做生意一樣,【豈必天天見錢】,他怎麼需要天天看到錢呢?【只通盤打算】,他只要規畫得好,通盤打算好,他【決定有十分的便宜】。它說像【竇公者】,竇公就是竇禹鈞,【竟三者而兼之】,他現世報、來世報、子孫報,他三個都有。那麼也顯示說:竇禹鈞【為善之不一端】,就是說他不是只有做一件(善的)事情。

    剛剛我們看前面,有施棺的、有教育的、有救窮困的、有救急的,有給人家貸款的,他裡面很多啊!好!這個地方呢,我們就來講說,凡夫只看眼前。那麼這裡面跟我們講說:善人他得到福報,他「只要通盤打算」,他就「有十分便宜」,便宜就是他得到利益。我就來講一個故事,這個故事發生在我一位友人身上;我這位朋友,他本身現在還在當某個縣市的警察局長。

   

    他父親是在臺灣的苗栗,當一家關聖帝君廟的住持和廟祝,那父親本身,非常忠厚老實、純樸,而且個性耿直。那麼在廟裡面服務幾十年,很熱心去幫助人。我們臺灣的鄉下,總是會有人來廟裡拜拜,雖然是一個關帝廟,但是他會來這邊拜拜、祈福啊!

  或者是(鄉民想)要求什麼?他(廟祝)就會給他開導、跟他(鄉民)安慰。那如果(鄉民)抽關帝廟的籤,我們鄉下臺灣的習俗都會抽籤,他(廟祝)會給他解籤,告訴他一些忠孝仁義的道德,忠孝仁義的做人道理,所以他事實上在做這個廟祝的過程裡面,就積了很多德,而且喜歡去幫助人。

    那麼他生了兩個兒子,大兒子就是我的朋友,現在當局長,年紀也不大,非常的英挺,個性非常溫和,做事情非常沉穩幹練。最主要的是,他有一顆善良的心,他喜歡關懷部屬。他曾經當過我們局裡的某一個大隊長的時候,那個大隊常常紛紛擾擾,哪一位長官去領導,都產生一些是是非非。

    他去以後呢?他獎賞、獎懲公平。最難得的呢?你從這個地方,可看出他的修養,他最難得的是,跟部屬打成一片。從改善他們的膳食,開始改善,給他們吃很好的三餐,給他們一個很好的工作環境,給他們一個很好的獎勵措施,還有懲罰措施公平。所以他一去以後呢?那個地方就是心平氣和,整個環境全部就改變,那效率也非常的高,那績效也非常的好。

  那麼以前的部屬呢?以前的長官在那邊當那個(大隊長)時,飯都要(部屬)打到他辦公室去,他就跟部屬講:「不用跟我打飯菜上來,我跟同仁一起吃」,從這個地方就可以看出:他們家裡教育,那個德行教育之好。那麼我這位朋友,他現在還在當局長,他的兒子呢?也一樣是這樣有德行的,也是考警官大學。有一次,我們最高的長官(警政首長),去那邊督勤、去查勤。我這位朋友的兒子,也是在新竹、苗栗那一帶,在當派出所的所長。

    那麼我們這位最高警政的首長,去那邊督勤的時候,就問他了,跟他考詢嘛!「你是哪裡人啊?官校幾期畢業的?你父親在做什麼呢?」他就問他:「那你父親是誰呢?」他說:「我父親也是警官」,他說:「警官是誰呢?」他說:「某某長」,他說:「那你爸爸怎麼沒有跟我講說:你在這邊當所長?」你看看這樣的一個教育。

    我們前面講說:「教子女邀權貴,是不好的。」所以呢,他這個小孩子有這樣德行,也是影響他們一家三代,這樣用德行傳承下來。我這位局長朋友他兒子唸研究所,就認識研究所女同學,是一位泰國派過來(台灣留學)的女警官。

兩個人就談戀愛,他爸爸也沒有干涉,因為兩個是官校同學就談戀愛,談戀愛後來就論及婚嫁啦!論及婚嫁以後,我這位朋友因為公務繁忙,就派他女兒說:「你代表爸爸,(陪她弟弟)帶個相機到泰國曼谷去和她們認識一下,找個機會安排提親,我再去提親,你先去認識一下她們的家庭環境,順便拍一些記錄照片回來」。

  他女兒就帶著相機去拍,沒得拍,為什麼?房子太大了,後來才知道她是泰國首富之一的千金啊!這女警官,她們國家派過來的。我這位朋友的親家母,在泰國是一位企業家,企業做得非常大,做遊艇和快艇的引擎,還有建設公司。但是我這位朋友的親家母本身就很善良,而且也是喜歡行善、樂善好施;所以她在泰國也好,或是在假期期間,她喜歡到處去行善。

  所以他跟我講:他這位泰國的親家母,每年都會帶領她的兩個兒子、兩個女兒,到緬甸、柬埔寨、寮國去齋僧,而且不是只有齋一、兩位出家人,齋千僧!而且去那邊還會救濟貧困的窮人,跟他們關懷,她是用這樣去教育子女「積功累德」。

    後來這位泰國首富(我朋友的親家母),因為她是做建設的,所以需要買土地,就買了一大片土地先放著,因為將來準備要蓋房子用的。結果沒有想到,買完沒多久,泰國的機場太小了,要蓋一個新機場,泰國的新機場就經過他這位親家母所買的土地旁邊,高速公路開過去,(公路)開過去以後到達機場,所以她的房子、土地馬上漲價。這就是這裡講的:【善人獲褔,如大賈居貨】。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已經講得這麼真實的道理,在中國幾千年,到現在還是不變的真理。(從此故事)那你能否定說:「哪裡有善報呢?哪裡有惡報呢?」這不就是眼前活生生的見證,「善有善報」嘛!所以聖賢道理跟我們講:「善人獲福,如大賈居貨」,各位你要記得。當然我們不一定要追求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但是它是告訴你一個道理:你所獲得的福報是沒有辦法去計算的。

  所以,(果報)有「隱報」、有「巧報」、有「直報」、有「顯報」,我們前面有提過。「隱報」就是你看不到的報應啊!「巧報」就是你怎麼算都算不出老天(一算),人算不如天算,這叫「巧報」啊!「直報」就是很直接地就產生果報。「顯報」呢,很明顯可以看得到。那為什麼會有「隱報」呢?因為有「隱德隱過」。「隱德」就是為善不欲人知的陰德叫「隱德」嘛!「隱過」就是你造的惡,別人不知道,這叫隱過,所以就有「隱報」和「巧報」。

    所以《德育古鑑》跟我們講:「善人獲福,如大賈居貨,只通盤打算,決定有十分便宜」,你好好地積累功德,這叫「通盤打算」,那麼決定會有「十分便宜」。就如同竇禹鈞一樣【延壽三紀】,而且沒有兒子變成有兒子,所以竇禹鈞本身,他有現世報、來世報和子孫果報。

  我現在就從它這一段文來分析,他的現報、來世報和子孫果報三種在哪裡?第一個他現報,他【延壽三紀】,另外一個「賜五子榮顯」,他活到八十二歲,話別親友中【談笑而逝】,這是他的現報,這一世的報應、這一世的果報。【延壽三紀】,有五個兒子,談笑而終,我們講他【延壽三紀】三十六年,一紀十二年。換句話說:他三十歲的時候他祖父來給他託夢,說他短命無子,所以他三十歲開始行善,他活到八十二嘛!八十二他【延壽三紀】的話,八十二減三十六等於四十六歲。

  換句話說,竇燕山(竇禹鈞)活到四十六歲就要短命、就要結束了,可是他延了三十六年的話,活到八十二歲,他這個【延壽三紀】就已經是很長了。老法師延壽多少呢?老法師算命的跟他講說:「只能活到四十五歲」,那現在老和尚已經八十七啦!老法師延壽四十二年,老法師延壽超過三紀。袁了凡算命說他:「命中定數是活到五十三歲」,他活到七十四歲,袁了凡延了二十一年,也差不多接近兩紀。

  所以延壽是福報,是種來的、是修來的,就看你怎麼去修,所以短命的人要學竇禹鈞。我常常在關懷蓮友的過程裡面,在幫助蓮友的過程裡面,都有這種現象。就是有人大禍臨前了,或者有人已經產生大病了,然後才要去求佛啦!求菩薩啦!求神啦!這變成臨時抱佛腳,都來不及了。

    接下來,他這五個兒子有吉象,人家稱竇禹鈞的五個小孩叫「竇氏五龍」,我們一般講「五子登科」,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他五個兒子第一個叫竇儀,竇儀當禮部尚書,尚書就是部長。以前有六部嘛!禮部擺第一個,禮部就是教育部,老法師說:「以前國家是把教育擺第一位,所以禮部是擺首位」,那丞相不在呢?禮部尚書代理丞相的位置,這表示在中國歷代裡面,都是把教育擺最重要的位置。

  所以竇燕山(竇禹鈞)的長子竇儀做到禮部尚書,就教育部長。那二兒子竇儼當禮部侍郎,侍郎就是次長,是副部長。那三子竇侃當左補闕;那四子竇偁,右諫議大夫,都是高官;那五子竇僖當起居郎,五位都是當高官。而且他生了八個孫子,八個孫子也都顯貴。

  接下來第三個,他現世報裡面,就是他在和親友談笑中捨報往生。 我在助念裡面,目前也沒有看過在談笑中往生的,目前還沒看過。最好的福報,就一位蓮友,劉居士、劉悅瑛菩薩,她已經往生了,她一生念佛,也持《大悲咒》。我在《圓滿臨終關懷》裡面有提到她,先前我提的:她火化之後有九顆舍利子,就是這位蓮友劉悅瑛居士。

  她只要一走路呢,就是《大悲咒》:「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就開始唸了,一直唸到她回家。她不管今天去哪裡,她就《大悲咒》不離這個心,她到廚房香積,人家在切菜洗菜,「哎呀!那位師兄怎麼樣啦!哎呀!那位師姊怎麼樣啦!哎呀!那個某某人怎麼樣啦!」她在旁邊洗菜,她都沒有聽到,為什麼?因為她心中有《大悲咒》,心中有觀世音菩薩,她心都是一直唸,她就一直唸,所以別人講什麼,她也沒聽到(是非)。

  她一生口德修得非常好,所以她得到善終,她最後要往生的時候,因為她之前有跟我講,她喜歡我唱誦,她說:「黃師兄,你的唱誦我很喜歡聽」。因為那時候我在長壽山帶十年的共修,每個月都會去打一次「佛一」,她在那邊做香積,幫忙香積。長壽山的佛菩薩,是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她每年都會繡彩帶掛在千手千眼菩薩像上面,她喜歡聽我唱誦。她就跟我講:「黃師兄,以後我走的時候,你一定要過來跟我助念」,我說:「好!好!我一定給妳助念」。

  結果她是農曆的初二(過完除夕以後)凌晨,她要上洗手間,她上洗手間以後,就突然間在廁所摔倒,摔倒以後就送板橋的亞東醫院,到院前已經死亡,就是到院前已經斷氣了,所以連插個針都不用。一般你到醫院去,他一定會給你電擊,如果你還有一點點生命跡象,醫院會給你打強心針,也會給你電擊。

    但是我們學佛人,助念的時候都很忌諱打強心針、電擊,因為電擊只要打到心臟的位置,那高壓電,啪!人會跳起來。所以一般都會交代:「臨終不要給我電擊,不要給我插管,不要給我氣切,不要給我打強心針,讓我自然地捨報。」一般都會這樣交代。

  我這位劉師姐,到院前就已經死亡、就捨報了,所以就搬回來了,後來唯一的障礙就是開死亡證明書。那我就安排助念,給她入殮,因為她修得非常好,所以我在助念時、入殮完了以後,我為她說《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講解給她聽。因為她入殮是我在旁邊看的,到封棺的時候,我就唱:「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啪!就蓋下去了、就封棺了。

  請一位法師去主持,我當維那,所以棺內放什麼東西我很清楚啊!只有放她居士服,她穿海青進去的啊!還有放一件她平常穿的鐵灰色居士服,還有一雙居士鞋,什麼也沒有放啊!結果燒出來九顆舍利子,圓圓地,最少一公分,圓的一公分,九顆一模一樣,真的敲不破啊!還有三個如意,大、中、小三個如意,那如意非常漂亮,就像玉一樣,這假不了的啊!

    所以竇燕山(竇禹鈞)他談笑而終,這境界已經非常高了,德行夠才有辦法這樣,德行不夠絕對沒有辦法。我們有「五福」嘛!「富貴、長壽、康寧、好德、善終」這五個嘛!那最後最難求的就是「善終」,我們所謂的壽終正寢。現在大部份都是這樣啦!久病在床變成褥瘡,就像我父親一樣,躺在醫院的床舖上,躺了十年,變成後面的骨頭全部看到了,我父親那時候苦得不得了。我去的時候,他一直念:「阿.阿.阿」,我也不曉得他念:「阿.阿」什麼,那是一九九三年。

  我哥哥那時候是(修)道教的,我哥哥就起懷疑:會不會是醫院不乾淨啊?他就燒他們道教的符令驅邪,我哥就在醫院的廁所燒符令,腳再跺一下,就要驅邪。結果我爸爸還是繼續「阿」,我就奇怪:怎麼會這樣?原來他想念「阿彌陀佛」,因為我旁邊給他放念佛機,念阿彌陀佛。後來我們三個兄弟坐車從宜蘭回來,到達瑞芳,就在靠近基隆這個位置,剛好有一家廟,我哥哥跟他熟,我們就進去拜,那裡面剛好有一尊地藏王菩薩,還滿大尊的。

  我哥哥去拜他的神,我去拜我的地藏王菩薩,因為我一開始就喜歡地藏王菩薩,講過了嘛!我就去求地藏王菩薩,那時候一九九三,我還沒有受戒,第二年才去受戒。我就求地藏王菩薩,說:「希望能夠讓我爸爸順利捨報」,已經磨了十年,已經很苦啦!中風嘛!

  他那間廟住持也是有點功夫,說:「你爸爸很有氣魄,自作自受、自己承擔,不願意連累子孫啊!」但是他就講一句話也滿有意思的,他也沒看過我爸爸,我也沒跟他講;住持說「磨到見骨才能走啊!」我也沒跟他講:我爸爸屁股那邊都已經見骨了,磨到見骨才能走啊!

  我剛跟地藏王菩薩祈禱完,回臺北,還不到基隆,宜蘭那邊打電話來說:我爸爸斷氣了,剛捨報。斷氣在病床上沒有人知道,被誰看到?被修女看到,阿彌陀佛派修女去看到,修女緊急通知我們,我請我皈依師父傳顗法師連夜開車回去,我安排助念,那在中陰身的時候,跟我爸爸做三皈依,那時候因為我還沒有受戒,對學佛不是很瞭解,所以「善終」不容易。

  那「善終」的前提是什麼?前面的「好德」啊!富貴、長壽、康寧都是福報,我們所謂的五福臨門,你前面有福,富貴、長壽、康寧,這是福報,但是第四個「好德」,那是德行、那是功德,三善根:無貪、無瞋、無癡,那最後成就的就是善終。那功德圓滿,福德和功德圓滿,福慧雙修。所以那個「好德」,就是「慧」,五福裡面前面那三個,富貴、康寧、長壽是「福」,福慧雙修、圓滿善終,所以淨土行人,就能夠預知時至、往生淨土。

  所以像現在我們看很多不是善終的,譬如說:車禍死亡的啦!自殺的啦!火災的啦!被人家當街狙殺的,狙殺就是用槍當場殺死的,或用刀把他砍下去的,橫死街頭的,或是溺死的,水災、地震等等這些。這都是什麼?就是這裡面講的,他沒辦法壽終正寢,不能夠善終。過去我們臺灣人講一句話,為什麼善終好?臺灣有句俗語講:「好去就好來」。

  我常常去助念的過程裡面,看到那種病苦纏身的時候,久病在床是一回事,最後就是插管,插管以後再最後一個步驟就是氣切,然後氣切完了以後,有些是植物人,還走不了。有一次我去關懷在光復南路的植物人病房,晚上去關懷,整個晚上植物人都不睡覺,都在大吼大叫的,他們都睡白天,晚上不睡覺的。

  有一次更神奇,我去板橋關懷一位氣切的病人,他是我一位蓮友的先生,從早年到晚年,就是沒有護持他師姐,他師姐是喜歡觀世音菩薩,常常喜歡去念佛共修。那她這位先生呢?就是常常給她障礙,甚至把她的海青用菜刀把它刴成一片一片的,造了這個業,我去跟他關懷,他氣切已經很久了,剛好那個病房也是植物人病房。

  我剛到的時候,因為他氣切嘛!不能講話,可是那天去剛好是阿彌陀佛聖誕,十一月十七日,他突然間可以講話:「哎呀!黃師兄你來了啊!」他就跟我講了。他跟他的太太當場講:「把這些機器搬回家,我不要住在這裡啊!」他太太說:「這裡才有抽痰設備,這個設備太多太大了,要很多錢,我們沒有辦法」。他說:「我們用錢把它買回去」,然後就開始又罵他太太了,又從頭罵到尾啦!

  那我說:「你又罵人了」,他怎麼跟我講?他說:「黃師兄,我心很好呢!」我說:「你心怎麼好?」他說:「以前路邊警察在開單的時候,我都叫他(違規的人)趕快開走。」他開始罵的時候我就不理他,我走到隔壁去關懷一位車禍變成植物人的,一位媳婦在那邊很傷心地在替她公公念佛。我回來的時候,剛才我那位蓮友的先生,氣切已經不會講話了。那是佛菩薩慈悲,希望給他最後能夠聽到善法的機會。

  所以這個就是我們講的,竇燕山(竇禹鈞)他「善終」,他「現世報」。那他「來生報」,祖父跟他講:他名掛天曹,而且他當【洞天真人】,「真人」就是仙人,祂就先跟他預告說:「你來世是當洞天真人」。所以假如說換成你的話,你高不高興?當然高興啊!這個就是「來世報」。那「子孫報」剛才有提過,他五個兒子都成就,都成就功名,那八個孫也顯貴。

  那範文正(范仲淹)特別在他的家書裡面,記載竇禹鈞這一段,來作為家訓,告訴他們范家的子孫。范仲淹在我們中國,福報是很大的。老法師也講,我們歷史上有三位福報最大的:第一位是孔子,一直到我們現在到臺灣來的孔德成。接下來的范仲淹,就宋朝的范文正公,他福報有多少?八百年。那印光大師再加一位,清朝的葉狀元,三百年的福報。

    所以以上就是竇禹鈞,「現世報」、「來世報」和「子孫報」三個都有,而且他三個都得到。那接下來,我們就來瞭解竇燕山(竇禹鈞)的行善態度和心念,我在這邊為什麼要特別引用《無量壽經》的註解呢?因為我們看過很多人在行善,可是為什麼竇燕山(竇禹鈞)做得到?為什麼我們有些人做不到呢?

  我最近也有一位朋友趙先生,他剛捨報沒多久,六十幾歲,他也是喜歡行善啊!福報也是很大。他常常和一位解賢法師到越南去賑災、義診,但是他就是沒有辦法像竇燕山(竇禹鈞)這樣改變業力、改變命運啊!那麼這本《無量壽經》給我們提供答案。怎麼樣能夠做到《金剛經》裡面講的:「行一切善,離一切相」?《金剛經》跟我們講:「不住色、聲、香、味、觸、法布施」,就是「不住六塵布施」,「行一切善,離一切相」,是《金剛經》告訴我們的一個行善的(總)原則。

  如果你能夠這樣,就能成就功德,那「功德可以滅罪」,那福不能抵業,福報只是能夠讓你享用,但是「功德可以滅罪」。那怎麼樣可以成就功德呢?《無量壽經?第八品》裡面這樣跟我們講:「專求白法。惠利群生。志願無倦。忍力成就。於諸有情。常懷慈忍。和顏愛語。(勸諭策進。恭敬三寶。奉事師長。)無有虛偽諂曲之心」,這段經文,我把它引用出來,剛好可以跟竇燕山(竇禹鈞)他的善行作一個對照。

  那麼如何做到行善布施呢?如何成就功德呢?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裡面跟我們講得很清楚,第一個要「利他惠施」。它這邊講說:「專求白法,惠利群生」;「白淨之法,指一切善法」,那什麼叫「白淨之法」呢?「白淨」就是清淨,「白淨之法」就是你清淨的布施,就是你做一切善事,都要有清淨心。

    那麼《會疏》裡面講:「大乘法,名為清白」,「大乘法」就是菩薩法,菩薩法就是利他,你唯有去利他才能夠自利,那在利他的「六度萬行」裡面去成就「功德」。那「惠利」呢?「惠」者惠施,「利」是利濟。所以經義裡面提:「專求無漏大乘清淨之法,用以普施有情,利樂群生」。

    我們看竇燕山(竇禹鈞),他的行善過程裡面,你看他蓋了【書院四十間】,那麼四方的【孤寒】,有志要求學的,他還給他【廩糧】,還請老師教他們,這就是「大乘法」。那這大乘法是什麼?不分貧賤高貴,平等法施、平等布施。所以第一個,我們要如何成就功德呢?第一個要「利他惠施」,第二個「慈忍為懷」。

    竇燕山(竇禹鈞)對這位家僕,他「忍力成就」,「忍」就是「於諸有情,常以慈忍為懷」。你看他這位家僮把他倒了兩萬錢,要賣這個女兒,竇燕山(竇禹鈞)他馬上把這個切結書燒掉。那竇燕山(竇禹鈞)這個善行,把切結書燒掉,還交待他太太:「好好把他這個女兒扶養長大」,你從這個地方就可以看出,他「於諸有情,常以慈忍為懷」,有這個慈悲心,有這個忍耐,可以忍受。

  那麼接下來,「和顏」就是柔和之顏容,在布施的過程裡面,要「和顏」很不容易。那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會疏》裡面跟我們講:「內離妄染,故外常溫和」,所以能夠和顏。我們要去給人家布施,也要和悅的臉色。那像這個,我必須要檢討啊!像我就有時候可能是職場的關係,有警察的特質,看起來就比較嚴肅。

  所以我常在說法的時候,或是在講法的時候,同學就跟我講:「老師,你要展現笑容啊!你展現笑容就好看啊!你很嚴肅就不好看啊!」那我就比較做不到「和顏」。所以你要去布施,你怎樣才能夠顯示你的慈悲?「慈忍為懷」。

    你怎麼去關懷貧苦的人?怎麼去關懷弱勢?怎麼去關懷煩惱深重的眾生呢?你要「和顏」。這個「和顏」,你要有柔和的臉色,自然而然,你內心離開妄想和染著。你內心沒有妄想、染著,自然而然,那態度就溫和。

那麼接下來第三個,要「清淨不染」。在《勝天王般若經》裡面,它也跟我們講,說:「菩薩行般若波羅蜜」。什麼叫「波羅蜜」?「波羅蜜」就是「登彼岸」。「波羅蜜」就是「三輪體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叫「波羅蜜」。

那麼「菩薩行般若波羅蜜」,去行這個智慧行的時候,他是「如是隨順佛清淨教」。菩薩因為他可以隨順佛菩薩所教授給我們的,要「清淨心布施」,他會看待這些眾生,「面門先笑」。所以你要去布施、你要去捐錢、你要去關懷,你先去布施你的笑容。

你要去當知客,你要去接待眾生,你要去接引眾生,很簡單,你先把笑容布施給對方。(佛寺)山門裡面為什麼先擺四大天王,然後再進去就是擺彌勒菩薩,為什麼?歡喜佛!彌勒菩薩「有容乃大」,然後笑嘻嘻地。這告訴你什麼?你學佛從這個地方開始學起,你進來的時候先學「慈悲喜捨」。

我們臺灣就有一位歡喜菩薩,她常常掛在嘴邊,常常用的一個法語叫「歡喜就好」,臺語「歡喜就好」。它是什麼?就是隨順,「歡喜就好」就是隨順眾生、恆順眾生。我們在學佛隨順眾生,你隨順眾生、恆順眾生,就能夠清淨不染。如果你有執著,你就沒辦法清淨不染,你會有罣礙;所以你「視諸眾生」,你對待眾生要「面門先笑」。

你看,竇燕山(竇禹鈞)他那位家僮盜錢,知道他(主人)把這個切結書燒掉了,把他女兒嫁出去了,他很感動呢!這位僕人就趕回來,竇燕山(竇禹鈞)說:「沒事、沒事」。所以「面門先笑,曾無嚬蹙」,沒有憂愁。那為什麼呢?因為菩薩本身「心離穢濁」,心裡沒有煩惱,離開穢濁。那麼「諸根清淨」,六根清淨;「不染離垢」,他心中不染;那麼「心不瞋恚,內無恨結」,內心裡面沒有煩惱。

就有一次,在上上個月,我們到巴黎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老法師在那邊演講。剛好我就認識中國青島的劉克成菩薩,她帶領一群菩薩也到巴黎去,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老法師的演講。她們大陸這些菩薩就很客氣,叫我一定要講因果故事給她們聽。那就從早上一直講到晚上,有空她們就叫我講,就在劉克成師姐的房間,大家席地而坐,就講因果故事給她們聽。

剛好她們有一位青島的朋友,是早期移民到法國巴黎,她在做旅行社的工作。其中有一位師姐,就帶這位師姐走進來,因為其他都是學佛,唯獨這位不是學佛的。那麼另外一位師姐,就跟法國開旅行社的師姐講,她年紀也不大,大概四十來歲左右,她說:「哎呀!你肉吃太多了,全身都是肉的味道,我聞到那個味道」,她就開始責備她。這叫什麼?接待眾生,要「面門先笑」,要「和顏愛語」。等一下會講到「愛語」,「和顏」就是你要有溫和的臉色,你不要「嚬蹙」啊!

我以前習慣不好,我的臉都會有一點嚴肅,大家都覺得說我好像很兇,其實我沒有很兇,我是豆腐心啊!結果這位師姐進來以後,就跟她責備說:「妳肉吃太多了啦!」然後那位師姐後來被她逼急啦!她說:「對啊!」後來就氣氛很尷尬,她說:「對啊!妳們這些人都從天上來的啊!妳們不能吃,我從地上上來,我可以吃啊」!

「地上上來」,就是從惡道上來的,那這事情就嚴重啦!怎麼會講到這種程度、這麼嚴重?我現場聽了,我也很尷尬。只有我是從臺灣來的,我說:「沒事、沒事」,那我就藉那個因緣,因為再講下去就很尷尬,我就講兩個因果故事。

 

我就講,我編的《知苦樂法》裡面講的張淳淳,她是一位基督教徒,她得了癌症。做化療的時候,腿上就一百個瘡疤,因為她打嗎啡嘛!打到變成全身兩腿都長瘡疤嘛!打到那個瘡疤都變成爛掉了,而且還會長東西出來,而且有膿水。

她是一位基督徒,很痛苦,每一次要打嗎啡,她就躲起來,(護士說):「張淳淳在不在?」「張淳淳不在!」她是一位基督徒,後來打嗎啡痛到什麼程度?她讀《聖經》,就《聖經》的那個皮是很厚的塑膠皮,她痛到用抓,抓到那個《聖經》皮都破掉。

後來張淳淳,就跟這個病苦和解,她就唱歌給它們聽。因為她是基督徒,不像我們念佛,她基督徒唱歌給它聽。說:「你要乖乖哦!你要漂亮哦!我才可以穿迷你裙,可以長得很漂亮的美腿囉」!安慰它。她從自己的心開始調整,沒有對立。

因為她到醫院住院期間打嗎啡,住院期間做化療,她還被騙一千萬(元);跟她講:「那個藥有用,那個治癌有用」,總共被騙一千萬(元)。她非常地難過,她說:「錢賺那麼多,只有讓妳住進頭等病房」,因為有錢就可以住頭等病房。

後來有一天,她看到照顧她的看護,她叫她去買個便當,看護去外面買便當回來,從走出去買便當到回來,在那邊很快樂地把那個便當吃完,吃乾淨再收起來再回收。她說:「原來幸福這麼簡單」,兩個字「幸福」這麼簡單,她「知足常樂」,她安住放下,她這樣就是幸福。

她說:「以前以為幸福是要賺多少錢,要開多大的名車,要有多大的掌聲,要有多大的鏡頭。」因為她本身也是名人嘛!她後來得到這個癌症之後,她後來懺悔、反省、改過,後來轉心念。她曾經在低潮的時候,曾經想要自殺,就每天存一、兩顆安眠藥,因為她睡不著。

存到二十顆以後,看可不可以一次吃下去,能不能死掉?結果死不了。她也是單親的家庭,後來她回到基隆跟她媽媽講,因為她本身也有一個小孩,還有老媽還在。她媽媽就跟她鼓勵說:「我知道妳一定可以為我活下去」!她就因為她媽媽那句話,她轉個念頭。

後來她在生病的時候,也有官司的紛爭,為什麼?因為版權的問題,她有寫書,寫書以後就有版稅嘛!那就產生版權的問題打官司。她說:「我也不想打官司啊!怎麼又扯到我,叫我去出庭呢?」後來她就這樣不斷自己轉念頭。轉念頭以後,她就發了一個願,她說:「將來如果我病好以後,我要成立一個圓願(圓滿心願)基金會,要專門照顧這種病的病人」。

因為,她跟她同病相憐的有一位小女生,家裡很窮,父母親沒有工作,常常在打架、吵架。後來,她父母進來的時候就告訴他。她說:「你還有可以吵架的對象,我連吵架的對象都沒有。如果你將來要生氣的時候,你就打那個沙包」。

她後來經過這樣不繼不斷的轉念,她發現只要一個煩惱無明起來,她只要去出庭的時候,她產生一種瞋恨心起來的時候,她產生一個對抗心起來的時候,她那個傷口會加重,會痛得更厲害。她後來轉心念以後,她就唱歌給它聽以後,她心裡緩和下來以後,她傷口就不會痛了,所以這個病和心是相通的,和業力是相通的。「從心而覓,感無不通」,《了凡四訓》裡面講的,你從心去找,沒有不能夠感應道交的。

她就經過這樣,不斷地把心中的對立,把它化解掉以後,她轉個念頭,要去關懷別人。她說:「我將來病好以後,我不再這樣每天為了賺錢把自己的時間,趕得非常地匆匆忙忙,我要好好地靜下心來,我要規畫我該怎麼做事情,怎麼去利益別人」。她後來九十九個瘡口,(瘡口好了),最後只剩下五個。

以前她經過地面上,如果踩到香蕉皮,踩到滑倒,她還會罵丟香蕉皮的那個人:「沒有公德心,怎麼香蕉皮亂丟!」她後來就講一句話,她說後來她出去的時候,踩到那個狗的糞便,她說:「哎呀!我怎麼那麼幸運?糞便還會看上我啊!」她轉個念頭,又不一樣。所以這個就是告訴你說:你面對眾生要「面門先笑」,沒有憂愁、沒有「嚬蹙」,轉自己的心念。

那接下來第四個,就是「四攝法」,「四攝法」就是菩薩他攝受眾生的一種方式,那叫做「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布施」,就是一切都可以給眾生。「愛語」,就是隨眾生的根性,「善言慰喻」,這叫「愛語」。你怎麼可以讓眾生能夠接受?那你必須用眾生的根性,你看眾生講什麼,你聽他說什麼,你傾聽他說什麼,用他的語氣來安慰他,「善言慰喻」,使他「生親愛之心」,就可以「依附我受道」,那麼你如果能用「愛語」來對待他,用「利行」和「同事」,你所講的他就會接受,那「謂之愛語攝」。

所以,《勝天王般若經》裡面講:「下聲細語軟美之言,順彼意語故。」就是說《勝天王般若經》裡面跟我們講說:你怎麼樣可以對眾生「愛語」和「柔軟」呢?你要順他的意思,他在講什麼你順他的意思,去把他開導,這就是「愛語攝」。

接下來第五個,就是「無有虛偽諂曲之心」。這個竇燕山(竇禹鈞),他為什麼會改變命運?最主要是說:他沒有虛偽諂曲之心。「虛」者,虛妄不實;「偽」者,詐現假相;那「諂」者,就是佞,就是我們講巧言令色,「逢迎人意而吐其言」,我們一般講叫「阿諛奉承」,所以,沒有這種阿諛奉承的心;那「曲」者,就是「不是直心」,它是「枉」而且是「邪」。

那你如果布施的時候,能夠沒有「虛偽」、沒有「諂偽」、沒有「諂曲」的話,「心端直無過」。那麼如《淨影疏》裡面講:「無有虛偽諂曲之心」,那叫「明離心過」;所以你心如果能夠保持「無有虛偽諂曲之心」,就能夠有智慧。心裡不犯過、心裡不犯錯叫「明離心過」。那《維摩經?佛國品》裡面講:「直心是菩薩淨土」,肇公註曰:「直心者,謂質直無諂。此心乃是萬行之本也」。

那麼接下來剩下一點時間,我們就來講淨空老法師,他對於這個【積德累功】,老法師對我們的開示;我來引用老法師的開示,來做為我們今天的總結。老法師說:「積德累功要有意志恆心,不能因循茍且」,那麼「不要光說而實不副者」。

他說:「我們積德累功,要行布施,不要吝財」。像這位竇禹鈞,他在布施的時候,他就沒有吝財,他不僅他那位家僮(盜)兩萬錢他也捨掉,他女兒要嫁出去,他再給她兩萬錢,這叫他「不吝財」。這位竇禹鈞,他的親族裡面,你看他家族裡面有窮困的,他貸款給他,給他們做生意;沒有辦法嫁女兒的,他拿錢幫她嫁出去。

那麼【四方賢士】靠竇禹鈞給他推舉的,不能勝數;那麼他在家裡蓋的【書院四十間】,也提供這些學生【廩糧】,給他們吃住沒有問題,這竇禹鈞有做到老法師講的「行布施不要吝財」。那麼「要歡喜布施,不要怕被別人譏笑」;我們在布施時,也許有親戚朋友會譏笑。那麼老法師說:「譏笑有些可能屬於是誤會,有些出於嫉妒」,不管他是嫉妒或是誤會,那有些他是會來障礙、會來破壞,所以「無論他是什麼樣的存心,我們一概不予理會,到我們真正做出成績,這些人自然就慚愧」。

這個老法師講的,我們「積功累德」,首先不要只有光在說,而且真正要去真幹實幹,而且「布施不要吝財」。那麼也不要「空為美言而實行不副」,所以要說到做到,要有恆心,要始終如一。許多人開頭做的時候還不錯,但是時間久了就懈怠、就放逸。所以我們要學葛繁做了一生、做四十年,那竇燕山(竇禹鈞)也做了十六年,他一直做下去,做到他八十二歲,他談笑中坐化,也沒有懈怠、也沒有放逸,這是第一點。

那麼第二點,要不能因循,不要間斷,他說:「我們不要因循、不間斷,不求名、不求利,老老實實,也不求果報。凡是遇到一切利益社會的事、利益眾生的事,我們要認真去做」。就無所著去布施,不求回報,像竇燕山(竇禹鈞)他是不求回報,所以他是清淨布施,不染著、無所求。

他說:「但是有時候我們行善的時候,世出世間法,」老法師說:「有時候好事多磨,現在末法時期,障礙的人會很多,包括佛門的人」。那麼對這些障礙的、這些譏笑的,除了說我們要放下以外,最主要就是,老法師說:「我們要學佛告訴我們的『默擯』」。

第三個:「要真幹,以真實功德,做為求的本錢」。老法師說:「竇燕山(竇禹鈞)他三十歲沒有兒子,他後來真的真修、積累功德、真修實幹,他後來有五個兒子,也延壽了」,這證明什麼?證明佛門說的「有求必應」。他說:「你善心善行,要以真實功德作為求的本錢」。但是你要求什麼呢?像竇燕山(竇禹鈞)無子(沒有兒子)變成五個兒子,他用什麼去求的呢?

淨空老法師說:「叫你在佛菩薩面前,天天磕幾個頭、燒幾枝香、供一點水果,就能求到嗎?」他說沒有這樣,老法師說:「不是光這樣就可以求得到,一定要認真去做」。認真去做,用真實功德。那什麼叫「真實功德」?我們剛剛講的「利他」、「和顏愛語」、「於諸眾生慈忍為懷」,像這些,或者說「無諂曲之心」,這些都是真實功德。那麼最後「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有求必應是因果的道理,種善因一定得善果,造惡因一定得惡報,因緣果報,絲毫不爽。

    佛教導我們說:要怎麼去求?是要「如理如法」的去求。那我們要發心、要發菩提心,去做利益一切眾生的事,不要做利益自己的事,這樣才是真正的斷惡修善。他說:「為自己的利益是『惡邊事』,為社會、為眾生那些利益,那才是『善邊事』,那這是大善,果報不需要求,福報自然現前,善因善果」。那麼這一段,是老法師對於這個「積累功德」的開示。

  我們從今天學習竇禹鈞改變命運的善行,我們學習到:我們要做到《金剛經》裡面講的「無住生心」,就是「無相布施」。所以如果每一個人都能夠學竇禹鈞,尤其你看他所有的一切,每年所有的收入都可以給眾生,而且他自己過著很儉樸的生活,這一點最難得。

  表示竇禹鈞以及他的家人都把慳貪的業力捨掉,把貪、瞋、癡、慢的習氣捨掉了,把這個「我見」捨掉了。你把這個「我見」捨掉,你最少就是初果須陀洹,你再把「思惑」的貪、瞋、癡、慢、疑捨掉,那你小乘最起碼做到二果、三果、四果,阿羅漢了。

 所以我們修行布施,我們修這個布施,我們所謂「財施」、「法施」、「無畏施」,這個布施就是要做什麼呢?最後就是要成就這個功德,成就我們的法身慧命,成就我們的般若智慧。所以「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這五個是修福,最後就成就「般若波羅蜜」,大智慧登彼岸。

 等到你智慧開啟的時候,你「我執」破了,你「法執」破了,你再破一品「根本無明」,那麼你就是跟觀世音菩薩一樣,跟地藏王菩薩一樣,你就是法身大士。那法身大士你就可以做到「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就是跟佛菩薩一樣,業障情空、業消智朗,那麼見到「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這個時候你念佛必定能夠往生極樂,預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意不顛倒,那都是福報,那都是不求、無所求,自然而得的果報。那五福必定臨門,你就可以像竇燕山(竇禹鈞)一樣,可以【談笑而逝】。

事實上,也從《淨土聖賢錄》裡面,我們看到很多修行人(淨土行人),他真的做到竇禹鈞這樣的修行功夫,也就是最後要到「即相離相,無所著」的布施。最後把我們內心的妄想、分別、執著煩惱放下,這是最大的布施、最大的福報、最大的供養,就是把煩惱斷除,把習氣毛病改掉,成就我們的佛道,成就我們的無上菩提,那是最大的果報。

這是我們今生所要追求的,我們不是要追求名聞利養,不是要追求財、色、名、食、睡,不是要追求世間的富貴長壽,不是要追求這些東西。我們最後成就的是我們的無上菩提,那麼你就可以到達究竟成佛、往生佛國。今天我們就講到這裡告一段落,感謝各位同修大德,若有講得不妥之處,請各位同修大德批評指教。阿彌陀佛!

 

 


推薦閱讀:

修行與生活座談會文字版  (第五十六集)
我發現我長得越來越丑了
為什麼一讀《項脊軒志》就有一種想要流淚的衝動?
文字是生命的源泉
文字之美,情愫之真

TAG:視頻 | 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