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燎原:女權主義的凱歌
2012年,在《飢餓遊戲》系列第一部上映之前,我的傳播課教授邀請到了電影的製片人Nina Jacobson來到課上為我們講述了女性電影工作者在好萊塢的境況。教授對Nina Jacobson敬仰至極,並大力讚揚這部女性原作、女性製片、女性擔任一號主角的冒險電影為好萊塢女權運動的一次勝利。作為一個傳播專業的學生,我的大學生涯幾乎大半都在學著、寫著媒體中的性別是如何被表現的,學習所得出的結論總是令人沮喪:美國看似性別平等的電影、電視、音樂錄影帶中絕大多數都本質上仍然在傳遞著男女性別分工的保守觀念,打著女權和性解放的名號將女性色情化,而我們的英雄和救世主總還是男性。而《飢餓遊戲》無疑讓人眼前一亮,因為它實在和大行其道的英雄片太不同了,Jennifer Lawrence飾演的Katniss作為女主角,大多時間妝容極其樸素,身材結實,衣著保守,並不如Jennifer Lawrence本人生活中光彩動人。如果讓她這個扮相去飾演傳統的女性英雄角色比如貓女和霹靂嬌娃,恐怕大家都只會想說一聲別鬧了,簡直就像陳妍希演小龍女一般突兀。可是Katniss在收割儀式和遊戲中表現出來的勇敢和善良使得她的魅力完全超脫了這個角色的外表,衝破了主流英雄電影對女性形象的束縛,從而才折服了全球無數男女粉絲。除此之外,這個角色的性格存在的缺陷是真實並引人共鳴的,儘管她痛恨這個世界的統治者和殘忍的遊戲規則,但她仍然為了保全大多數人的生命,選擇不去抗拒制度,甚至一直和Peta撒謊配合著維護著這個制度也傷害著Peeta的心。這樣的缺陷或者會讓有些人嗤之以鼻,但是Katniss的懦弱主要是出於對家人的愛和更多生命犧牲的恐懼,情感上也是大多數人可以理解和共鳴的。
懷著對第一部的美好印象,我一直期待著《星火燎原》的上映。今天只是美國正式上映第二天,可身邊若干同學都已經看過,並且都給予了特別好評。這樣一來,可以說我是抱著特別高的期待去看的這部電影,可是它仍然遠遠超出了我的期待,看過之後仍然心情激動不已! 在第一部中,Katniss的心理掙扎主要集中於她感情的糾結。為了生存,她不得不表演出與Peeta熱戀的樣子,可是她知道Peta是真的喜歡她,而她喜歡的只有Gale。我身邊不喜歡第一部的朋友主要都是因為對這個略狗血的愛情戲有些無力。但是在這一部中,雖然Katniss仍然在和Peeta還有Gale三角戀著,但她心理掙扎的重心已轉向了她是否應該向制度反抗。自由,抑或是苟且偷生,這也是美國英雄電影中永恆的主題,可是,我實在不記得,過去有哪些成功主流商業電影里,做出選擇並掀起革命浪潮的是一個這樣年輕的女性。當她對著穹頂射出雷霆萬丈的一箭,電影院里所有的觀眾都為她歡呼,因為她對暴政的勇敢反抗和自我犧牲精神體現的是超越性別、種族、文化的普世價值。她是光芒萬丈的英雄,不需要完美無缺的外表和性格,依然能夠打動人心,讓人熱愛、崇拜。 除了對女主角的成功塑造,《飢餓遊戲》系列另一個傳達女權精神的特點是它所設置的女性角色遠遠多於主流英雄電影,並且這些角色對劇情的推進作用大於男性角色。在第一部中,是Katniss妹妹Prim被選中為祭品使得Katniss為了保護妹妹挺身而出主動參加遊戲,是11區的祭品可愛的黑人小妹妹Rue的死讓Katniss真正意識到這個制度的殘忍和可怕並且讓學舌鳥(Mockingjay)成為革命的象徵。在第二部中,Rue死亡的影響仍然持續,也深刻影響著Katniss關於是否應該反抗和鼓勵革命的思考。遊戲中,是4區病弱體衰卻無比勇敢善良的老奶奶Mag自我犧牲為主角們逃離毒霧爭取了時間,是神神叨叨著「Tik Tok」被人當做瘋子的Wiress提示了遊戲場景設置是一個時鐘,是行為從來不按常理出牌的Johanna數次拯救了Katniss並拿走了Katniss的跟蹤器才使得Katniss能夠逃脫Snow總統的追蹤。相比之下,雖然Peeta和Gale是電影的二號和三號主角,他們卻不是使Katniss決定與這個制度宣戰的決定性力量。當片尾學舌鳥的徽章亮起宣誓著星火已然遍野,變革的序幕就要拉開的時候,我們想起的是Katniss的劃破天空的一箭還有Rue和那些在不懼強權舉起三根手指的充滿希望的人們。我希望人們能在這部電影的欣賞中關注到女權主義的表達,尤其是中國的觀眾。每次上著女權相關主題的課、寫著女性在媒體中如何被塑造的論文的時候,我都會為中國女權教育的缺失感到難過,當我們談論文藝的時候,我們鮮少談到性別的刻畫和對消費者的影響。還有互聯網上隨處可見的對女權主義的冷嘲熱諷的評論們,它們不止發自於受教育有限的男性,甚至許多公共知識分子(此處不含任何諷刺意義)和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也認為女權主義是物質主義、自私自利的女性對自己行為的矯飾,是他們觀念里對性過於開放、不懂自尊的女性行為的理論支持,是行為怪誕、缺乏性吸引力的女性為自己的劣勢維護的道德標杆。但是,女權主義是大於此的,我們聲張女權主義,是為了全體女性的利益,是為了在這個女性仍然在政治和經濟上影響力遠遠低於男性的男權社會裡,能讓女性有更多自我實現的機會,並減少傳統道德對於女性的束縛。《飢餓遊戲》告訴我們,女性作家寫冒險小說可以成功,女性製片好萊塢A級製作可以成功,女性演員可以詮釋追求自由的偉大英雄,女性角色可以是一場政治革命風暴的發起者和執行者。也許你心中本就有這些信念,覺得這部商業電影遠沒有這麼重大的意義。但是,信念也是需要實例來鞏固和傳遞的,舉例而言,Obama當選美國總統,一定讓更多黑人兒童和青年相信,他們是有可能成為總統的,這一定會讓黑人的政治參與度增加。相似的,《飢餓遊戲》鼓勵了女性,向整個社會宣告著女性的力量。
在看完電影的激動之中,我一時想不出有什麼可以指摘的地方。稍稍平靜下來,想起電影對女性角色的刻畫可說完美,但是在這磅礴大氣的故事裡,似乎並無一個亞裔、拉丁裔和其他少數族裔角色。儘管影片中黑人角色都可歌可泣,但是在今天種族多元化的美國社會,連《雷神》里都有亞裔北歐神了,它對黑人外少數族裔的忽視讓人無法理解。除此之外,所有存活著在抗爭的主要角色都是白人,不得不讓人感嘆少數族裔在好萊塢的存在感還是寥寥,尋求更多權益還任重道遠。推薦閱讀:
※從Nichts的用法看馬克思對虛無主義問題的解決
※路易斯 科林斯:印象派和表現主義的結合
※悲觀主義的苦難與智慧
※存在主義:原為一個哲學概念,以存在主義哲學為核心的文學稱之為「存在主義文學」。作為西方現代主義的一個文學流派,產生於30年代的法國,逐漸流行於歐美。存在主義者認為世界是荒謬的,人生是痛苦的。一方
※任何問題都是主義之下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