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中的辯證法
06-02
太極拳中的辯證法-陶一中-太極拳以陰陽對立統一為總則。其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如動與靜、虛與實、開與合(含與展)、剛與柔、曲與直、起與落(提與放、升與降)、屈與伸、輕與重、呼與吸、蓄與發(收與放)、進與退、順與逆、內與外、意與形、快與慢、前與後、上與下、左與右、豎與橫、松與緊、正與隅、單與雙、粘與走、化與打、急與緩、攻與守、顯與藏、始與終、吞與吐、仰與俯等。這些無一不是陰與陽的關係。這些矛盾的對立統一,組成了太極拳的每個套路,推動著每個套路的發展、完成。這些矛盾都具有以下特徵:(一)兩者長期安全地共處於一體。相互對立,但又互為其根,互相連接、互相依存、互為其用、互相轉換。失去一方,另一方不能單獨存在。既顯示各自的獨有特點,又強調兩者之間整體的平衡性、互補性。形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相輔相成、相剋相生。雖有千變萬化,但皆離不開陰陽之理。正如先師陳鑫所說:「動生陽靜生陰,一動一靜互為根。」(二)這些矛盾的轉換,都是「平穩過渡」,都有一個漸變的過程。都是在逐步、緩慢、沉穩、似頓非頓的過程中轉換的。沒有大起大落,更不是一蹴而就或驟然變化。兩者不能截然分開。(三)這些矛盾的轉換,都是順其自然,有秩序、有規律地進行。開合有致,輕重兼備,節奏鮮明。不加力而力自張,不運氣而氣自周,自然而然。動作提前或滯後都不行,無任何強求現象。(四)這些矛盾的轉換,都是一氣循環,無首無尾,周而復始。重複多次,生生不已,變化無窮,如環運轉,環環相扣,形止神連。沒棱沒角,無斷續處。也不直來直去,都是綿綿不斷地進行。正是「陰陽無始又無終,來往屈伸寓化工」。太極拳就是根據上述對立統一的哲學原理來指導其運動規律和技擊法則的。每個動作、每個套路的變化,都是依據這個原理髮生的。例如虛與實,就是太極拳運動中最常見的一對矛盾。每個套路除起式和收式開立步時,兩腳短暫的平行站立外,其餘動作每時每刻都在一虛一實、一實一虛的互相轉換中進行。兩者既相反,又相成。虛不離實,實不離虛,虛實相生。虛實亦是陰陽,亦是剛柔。虛為陰、為柔,實為陽、為剛。虛實轉換先產生於內意,然後才逐漸在外形上體現出來。分虛實以下肢為主。左腿虛則右腿實,右腿虛則左腿實。兩者互相交錯,不停地轉換著步法。與此同時,兩手、兩肩、兩肘、兩胯、兩膝等,亦都應分清虛實,力避「雙重」。但虛、實的轉換都不是驟然地,而是逐漸由虛到實或由實到虛。正如先師所說:「虛之極則實之始,實之盡則虛之萌。」同時,虛中有實,非全然無力;實中有虛,非全然站煞。一般兩腿分擔體重的比例是:實腿承擔2/3,虛腿承擔1/3。又如開與合。既是太極拳基本規律之一,也是太極拳中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開就是開展、張開、打開,放、伸之意。合就是合抱、合併、合攏、合勁、關閉、聚合、收、縮之意。開為陽、合為陰,開為實、合為虛,開為動、合為靜。太極拳的每個套路自始至終都是在不斷地開合中進行。身體屈伸、進退是開合,胸腔腹腔的舒展、收縮是開合,腰胯肩膝的轉動也是開合。總之,行拳中,不論舉手投足,左旋右轉,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無處不在開合。正如前輩所說:「一開一合拳術盡矣。」開合。應特別注意五點(1)開合應以意、氣、神為主,全身各個關節一起開合,而非只是兩手簡單地開與合。這樣,才能內外結合,上下相隨,前後互應,意形合一。(2)兩手要隨著兩肩開合。以肩領肘,以肘帶手。(3)開與合是相互依存的。開中寓合,合中寓開。但開是建立在合的基礎上。欲開必先合,有合才有開。沒有合就沒有開,沒有開也就談不上合。(4)開與合的轉換一定要合乎規律,使其「屈伸開合聽自由」。不妄動,不使拙勁,不紊亂。(5)開合與呼吸緊密配合。開吸合呼,吸足呼盡。吸或呼都應用鼻,力求自然、深長、平細、均勻。不憋氣,不出粗笨之氣。講究調氣、調身、調息,氣形相合。現代科學研究證明,上述特點,始終貫穿著自然、輕鬆、圓活、協調、勻稱、平緩、和諧、連貫的主線。也正因為這些,使太極拳在很多體育項目中成為獨具特色的有氧運動,具有明顯的強體健身和養性作用。尤其對腦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中慢性疾病的康復和保健具有顯著的效果。同時,也由於太極拳是全身運動、終身運動,風格多種多樣,鍛煉條件要求相對簡單,因此,受到國內外各階層不同年齡人們的喜愛。陰陽是太極拳的理論基礎,科學地處理兩者的關係是習練好太極拳的關鍵所在。筆者根據自身體會和認識,行拳中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 一定要順應自然。常言道:「太極本自然,人意莫強求。」這裡說的「自然」,就是宇宙法則。所以習太極拳講「順」。要形順、氣順、意順、心順。把「順」自始至終貫穿於整個套珞中。要養成與自然和諧、與他人和諧、與社會和諧的習慣。具體講,有三層意思。①要具有良好的社會心理狀態。自身的修為與拳技的長進有很大關係,人體是一個辯證統一體,凡事與人為善,少私寡慾,謙虛謹慎,豁達開朗,團結友愛,積極向上,身體就會內外和順。思想集中,心情好,拳技自然也會不斷提高。②要講究「天人合一」。天地間是個大宇宙,自身是個小宇宙,只有把自身的小宇宙與大宇宙融合在一起,回歸自然,返璞歸真,用大自然的風韻洗滌自己的精神世界,使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相結合,才能求得天與人、內與外的和諧統一,才能使身心處於平靜、協調狀態,達到以內為主,內外兼修的目的。③要因人制宜。既要有恆心、有毅力,捨得下苦功夫,又要根據各自年齡和健康狀況的不同有所區別。特別是年老體弱者,不能強求和年輕人、健康人一樣習拳,否則就違背了自然,違背了習拳目的。(二)一切動作都要適度。行拳中,不論起落進退、架勢高低、方位方向、速度快慢,以及轉腰、翻身、扣腳、出手等, 都要恰當控制,掌握好分寸,適可而止。使其循環有度地變化,並成為自身一種本能的作用能力。做到動靜結合、虛實相兼、剛柔相濟、曲直適中,使矛盾的雙方變換得當,兩者相宜,始終保持不偏不倚的中和狀態。不可過,也不可不及,更不能反序亂序。就像鐘擺一樣,既可以擺過去,又能夠控制著它,使其有序地擺回來, 動作順遂流暢。正如拳論所說:「唯有五陰並五陽,陰陽無偏稱妙手。」(三)動作一定要松靜、輕柔、圓活、緩慢、均勻、連貫、穩健。這是前輩解決太極拳運動中各種矛盾,自然轉換的經驗結晶,也是我們演練太極拳的基本要領。鬆柔是太極拳的靈魂、也是太極拳愛好者修鍊、追求的高境界。因此,從預備式開始,內求心神意念放鬆,外求肢體放鬆,全身關節節節鬆開。摒棄一切雜念和僵勁拙力,以安靜平和的心態,從意、氣、神到手、眼、身、步等愉快從容地演練。不緊張,不急躁,不皺眉,不噘嘴。緩慢、均勻主要指速度。慢練出真功。腳步不能忽快忽慢、時大時小、忽輕忽重。以慢而不滯、慢而不呆、慢而不鬆散為原則。只有速度緩慢、均勻,才能心靜、意專、氣沉,加強腿部支撐力,動作也才能層次分明,比較規範。連貫就是在上述幾個要領的基礎上,把每個套路的一招一勢順和地銜接起來,使其著著貫通、勢勢相承、一環套一環地一氣呵成,不使有偏廢、割裂和時斷時續的痕迹。穩健主要指腳步要落地生根,下盤牢固,「腳不穩則拳亂」。同時,勢與勢之間還要「平穩過渡」,身體始終保持在一個水平,不能起起伏伏,忽高忽低。這樣,就便於各種矛盾的轉換。(四)掌握好從相反方向開始運行的技擊方法。如欲左先右、欲上先下、欲前先後,以及欲伸先屈、欲開先合等。在競賽套路42式太極拳、劍中,許多式子都明顯地具有上述特點。特別是陳式太極拳更為突出。這些特點,從三個方面揭示了太極拳深奧的陰陽哲理。①太極拳充滿著陰陽對應關係。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互濟。陰盛陽衰,或陽盛陰衰,都是行不通的。因為「孤陰不生,孤陽不長」。兩者必須相互轉換,交錯進行,相得益彰。②太極拳是圓的運動。行功走架,非圓即弧,非弧即圓。一切起落、旋轉、技擊等均具有從圓形中來的特點。③蓄儲力量,形成整勁,加大技擊力度。(五)認真學習拳理拳法,樹立辯證思維觀念。這是做好太極拳運動中陰陽變換、維護肌體陰陽平衡的首要一條。要從呆板、粗糙、無章、片面、雙重的思維,轉變為松靜、圓活、精細、有序、整體、虛實分明的思維。古人說:「學太極拳先學讀書。書理明白,學拳自然容易。」拳理拳法是指導太極拳運動、解決各種矛盾的綱領和理論依據。只有掌握了它,才能明確太極拳的法則、特點、要領和對身體各部位的要求;才能加深對太極拳中各種矛盾性質和轉換過程的理解;才能按照辯證法原則處理好各種矛盾,規範拳架。因此,每個習拳者都應把學習太極拳理論放在首位。認真學習先師和當代明師的一些論著。並結合實際,認真領悟,反覆揣摩,弄清精神實質,指導拳架。同時,還應長年堅持,經常演練,反覆實踐。拳諺日:「拳打千遍,其理自現。」特別是對一些難度較大的動作,要打「攻堅戰」。要幾十遍,甚至上百遍地反覆演練,直至符合要求。總之,「陰陽變化,存乎其人」,每個習拳者都應腦體並用,苦下實功。否則,「稍涉虛偽,妙理難尋」。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