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拚命攢錢,富人悠閑賺錢?

窮人拚命攢錢,富人悠閑賺錢?

 

「上帝把錢作為禮物送給我們,目的在於讓我們購買這世間的快樂,而不是讓我們攢起來還給他。」    ——《羊皮卷》

 

    商業是不斷增值的過程,所以要讓錢不停地多起來,就應該把整個世界的錢為自己所用。猶太人的經營原則是:沒有的時候就借,等你有錢了就可以還了,不敢借錢是永遠不會發財的。攢錢只會讓人變得越來越貧窮,因為連他的思維也貧窮了;賺錢會讓人富有起來,因為這是一個富人的思維。

    攢錢是成不了富翁的,只有賺錢才能賺成富翁,這是一個普通的道理。並不是說攢錢是錯誤的,關鍵的問題是一味地攢錢,花錢的時候,就會極其的吝嗇,這會讓你獲得貧窮的思想,讓你永遠也沒有發財的機會。

    一個人所具有的思維和感覺決定了他將來是否可以擁有財富。富有的思維創造財富,表現出富人的慷慨和大度;而貧窮的思維造成真正的貧窮。體會到的是窮人的卑微和小氣。

    人太窮了,就會整天為生存而奔忙和勞碌,他所想到的就是簡單的生存,沒有時間去想任何的事情了,他的頭腦里沒有了產生財富的渴望,也就失去了成為富人的條件。

    猶太巨富比爾?薩爾諾夫小時候生活在紐約的貧民窟里,他有六個兄弟姐妹,全家只依靠父親在做一個小職員所得的微薄收入,所以生活極為節拘,他們只有把錢省了又省,才可以勉強地度日。到了他15歲那年,他的父親把他叫到身邊,對他說:「小比爾,你已經長大了,要自己來養活自己了。」小比爾點點頭,父親繼續說:「我攢了一輩子也沒有給你們攢下什麼,我希望你能去經商,這樣我們才有希望改變我們貧窮的命運,這也是我們猶太人的傳統。」

    比爾聽了父親的忠告,於是去從事經商。三年之後,就改變了全家的貧窮狀況,5年之後,他們全家搬離了那個社區,7年之後,他們竟然在寸土寸金的紐約買下了一套房子。

    猶太人世代都在經商,因為他們知道只有經商才能賺取很多的利潤,才能徹底地改變自己貧窮的命運。一代代猶太人從事經商,賺取了讓世人瞠目的財富。

    賺錢是一個智慧的思維,想要成為一個富人,不但要有智慧的思維,而且要付諸於行動。只有這樣,才能躋身富人的行列。

    「大手大腳地花錢,過舒適的生活,始終記住:不要按你的收入過日子!這樣能使一個人變得自信。」好萊塢巨頭之一的劉易斯?塞爾茲尼就這樣教育他的兒子大衛,大衛後來成為電影《飄》的製片人,這句話後來成為風行好萊塢的經營原則。

 

 

只有使勁地賺錢,使勁地花錢,這才是富人的做法。

 

    卡恩站在百貨公司的前面,目不暇接地看著形形色色的商品。他身旁有一位穿得很體面的紳士,站在那裡抽雪茄。卡恩恭恭敬敬地對那位紳士說:

    「你的雪茄很香,好像不便宜吧?」

    「2美元一枝。」

    「好傢夥……那您一天抽幾枝呀?」

    「10枝。」

    「天哪!您抽多長時間了?」

    「40多年前就抽上了。」

    「什麼?您仔細算算,如果您不抽這些煙,都足夠買下這家美麗的百貨公司了!」

    「噢,這家百貨公司就是我的!」

    看看猶太人是怎麼做的吧!他們說,生活要過得幸福和開心,日子一定要有滋潤的感覺,不要怕花錢,相反要大把大把地花錢。猶太人喜歡在那些裝飾考究、豪華的飯店吃晚餐,而且一吃就是兩個小時,吃的極為豐盛。他們一邊吃一邊聊天,不時地哈哈大笑,那樣子十分愜意。

    這讓想要拚命追上猶太人的日本人自愧不如,日本人花錢極其吝嗇,他們一天到晚只是拚命地省錢和拚命地工作。於是,他們的生活里就只有工作,為了工作,連吃飯的時間都要盡量縮短,甚至覺得人可以只幹活,不要吃飯睡覺才好。

    日本人見了猶太人的這種生活方式,大覺羞愧。猶太人相信絕不要對自己吝嗇,因為這是一種貧窮的表現。

    對於一個商人來說,賺錢的時候,有運籌帷幄的能力,花錢的時候,就大把大把地花。這樣,才顯示出商人的胸懷和自信、氣定神閑、從容不迫,這樣才算是一個真正的商人。

    喬治?蕭伯納在他的《巴波拉市長》中這樣說道:「最大的罪行和最壞的罪行是貧困。」

    財富是進入社會的通行證,而窮人則是罪惡的開始,富有是社會安定的基礎。為了人生的幸福,你萬萬不可貧窮,貧窮是人生的罪惡,生活的富裕不但是一種抱負,更是人生的一種義務。擁有了財富,你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你的地位才能顯示,否則,就不被大家所認可。

    莎士比亞的名劇《威尼斯商人》就告訴了人們,金錢對於人生的重要性。

    安東尼奧是個破產的商人,他借了商人夏洛克的高利貸,但不幸的是,他的商船在海上遭遇了暴風,貨物全部沉沒海底,按照他們的契約,如果安東尼奧不能按時歸還貸款就要割下他身上的一磅肉作為賠償。幸虧他的未婚妻佟西婭巧扮律師以割肉不能以流血為條件才制伏了夏洛克。

 

安東尼奧為了自己的生存和發展,在沒有錢的情況下,居然連如果三個月不能還錢,就割下自己身上一磅肉作為賠償這樣苛刻的條件也要答應,說明人在貧困的時候,其困難和無助之情,就像落水的人一樣,即使你給他一把刀子他也會毫不猶豫地抓住。幸虧這份合同有漏洞,他才得以保全了性命,否則,一磅肉割下來,不僅自己的生命不能保全,而心愛的未婚妻不知道會如何痛心,而這一切的罪魁禍首不過是區區3000美元。這3000美元就決定了一個人的寶貴生命和一個家庭的幸福。可見,金錢的威力在這個社會是多麼的強大。

 

    不論在古代還是現代,金錢在社會中的作用是不可以低估的。如果沒有金錢,就很少有人會器重你,你也會處於一種孤立的邊緣地帶,處於社會的弱者地位。猶太人這樣說:「富親戚是近親戚,窮親戚是遠親戚。」猶太人的歷史一再地驗證了這個事實,他們沒有金錢的時候,就處於社會的底層,人們都看不起他們,說他們是「猶太鬼」,他們走到哪裡都會受到凌辱和壓迫。而等到他們有了錢,就可以和貴族平起平坐,讓人們對他們欽慕和妒忌不已。

    猶太人終於認識到了:在社會中,沒有錢的人註定是可憐的人,而要獲得尊嚴和尊敬就必須有錢。

    「人為什麼活著?為了吃飯!難道不是為了工作嗎?人是為了吃飯必須工作,而不是為了要工作而必須吃飯。生活就是為了吃飯,為了享受世間的快樂,這是人要拚命賺錢的原因。」

    一個猶太人見了另一個人就問對方:「你多大了?」

 

  「我50了。」

    「那你還可以享受10年呢!」

    這個猶太人問一個老人他多大了,似乎很不禮貌。但是他的回答告訴了他的人生態度,他的生命還有10年,應該好好地享受這生命中的最後10年。猶太人始終認為活著就是為了享受,人活在世界上就應該盡情地享受,人應該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儘可能地享受。

    另一位住在芝加哥的猶太人已經70歲了,卻要買一套很豪華的公寓,別人覺得很奇怪,問他:「你年紀這麼大,估計也就只有幾年的壽命了,還要這麼大的房子幹什麼?」

    這位猶太人反問道:「難道只有幾年就不享受了嗎?」

    要享受自己的生活,這樣才是有意義的人生。

    猶太人不贊成過分節儉,《羊皮卷》說:「當富人沒有機會買東西的時候,他會自認為是個貧窮的人。」如果自己擁有了金錢,卻守著它們不鬆動,把它們緊緊地攥在自己的手裡,是愚蠢的。

 

猶太人認為,即使追求神聖的精神生活也不應該讓自己貧困。信仰上帝和追求享受是可以相提並論的,他們認為自己追求精神的崇高,也應該追求世俗生活的幸福,一味追求物質的富有,當然不是一種好現象,然而一味追求精神生活而忽略物質上的舒適也是不可取的。

 

    因此,猶太人對自己的生活要求有一種很高的品位,他們喜歡豪華的居所,精美的食物和名貴的車輛,因為這樣才配得上自己所賺取的財富和自己高貴的地位。猶太人的節儉精神與他們享受生活並不矛盾。在猶太人看來,為了賺取更多的利潤,就必須節約不必要的資金。

    但猶太人也同樣認識到賺取財富是為了更好地生活。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買自己喜歡的東西,並願意為這樣的高貴的物品付出代價。在紐約這樣的大城市,經常可以在晚上看到在裝飾豪華的中國餐館和義大利餐廳,坐著頗有紳士風度的猶太人,他們和家人、朋友一邊吃著精美的食品、一邊親密地交談,那愜意的神態讓人羨慕不已。他們毫不吝嗇地把白天賺來的錢花出去,通常可以為了一頓精美的晚餐而一擲千金——為了享受他們是願意花錢的。

    利益,讓對方為自己著想

    「暫時地放棄一些利益,是為了得到更多的利益。」    ——《羊皮卷》

    猶太人尊奉一種「使彼知己」的人際哲學,其主要目的,還在於讓對方為自己的利益著想,這種精明的處世方式,能最有力地調動對方。

    古時候,耶路撒冷的一個猶太人外出旅行,途中病倒在旅館裡,當他知道自己的病已經沒有希望時,便將後事托給了旅館主人,並請求他說:

    「我快要死了,如果有知道我死而從耶路撒冷趕來的人,就請把我的這些東西轉交給他。但是,不要告訴他我在哪家旅館。」

    說完,這個人就死了,旅館主人按照猶太人的禮儀埋葬了他,同時向鎮上的人發表這個旅人的死訊和遺言,讓大家遵守這個猶太人的遺言即不要將他住的旅館告訴來找他的人。

    他的兒子在耶路撒冷聽到父親的死訊後,立刻趕到父親死亡的那個城鎮。他不知道父親死在哪一家旅館裡,也沒有人願意告訴他,所以,他只好自己尋找。

    這時,剛好有個賣柴人挑著一擔木柴經過,兒子便叫住賣柴人,買下木柴後,吩咐賣柴人直接送他到有個耶路撒冷來的旅人死在那裡的旅館去。

 

 

然後,他便尾隨著賣柴人,來到了那家旅館。

 

    旅館主人對賣柴人說:「我沒有買你的木柴啊!」

    賣柴人回答說:「不,我身後的那個人買下了這木柴,他要我送到這裡來。」

    通過一筆木柴交易,他把回答這個問題作為成交的條件,讓賣柴人為了自己的利益,幫助他解決了難題。

    從根本上來說,人與人的關係是一種利益關係,尤其在上述年輕人同賣柴人和旅館主人這樣非親非故的關係中。其他考慮包括道德考慮也是需要的,但真能擊中要害,調動對方的,惟有利益。

    只有他人的利益同你的利益緊緊地綁在一起的時候,他人才可以像為他自己謀利或避害一樣,為你著想,因為這一著想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努力,可以同時帶來其自身利害的相應變動。

    所以,與人相處時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人為自己的利益著想」。

    不計後果而為他人付出所有一切的人是最可貴的。這是猶太人判斷和衡量一個人的重要標準。猶太人把善行看做最重要的財富。財富是為了行善,很多猶太人就是這樣的。

    《羊皮卷》里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位男人黑夜外出,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夜路上看到對面來了一個提燈籠的人,走進一看,卻是一個瞎子,這個人就問這位盲人:

    「你提著燈卻看不見東西,為什麼還要這樣多此一舉呢?」

    盲人說:「我提燈而行,是要你們看見我。」

    猶太人實在是太聰明了,一個人獨自走在一條路上的機會實在是太少了。因為對於瞎子來說,在漆黑的夜晚行走,和白天走路是一樣的。自己摔倒的可能性,遠小於被別人撞倒的可能性。

    而平時靠眼睛走路的人,一旦走在漆黑的路上,很容易看不清路而將別人撞倒。為此,瞎子亮起了燈籠,以便讓每個相遇者都能看清自己,並避免讓對方撞倒自己。

    這種轉換思路的智慧是猶太人從2000多年的流散經歷中提煉出來的。猶太民族作為一個弱小的民族,為了能夠保護自己,只有靠「瞎子打燈籠」這種辦法讓統治者看到自己對他們的價值,從而「利用」自己求得生存,看似多此一舉,實際上蘊涵著很大的智慧。

    但是,夜行中不乏強取豪奪之徒,他們不滿足於瞎子打燈籠所提供的那一段路的燈光,常常搶走燈籠,甚至把瞎子殺掉。

 

然而,猶太人依然以「瞎子打燈籠」般的執著慢慢往前走,最終找到了自己的家園,足以證明「瞎子打燈籠」所體現出來的睿智。

 

    再看一個這樣的故事:

    猶太人加利曾為一個貧窮的猶太教區寫信給倫貝格市一位有錢的煤商,請他為了慈善的目的贈送幾車皮煤來。

    商人回信說:「我們不會給你們白送東西。不過,我們可以半價賣給你們50車皮煤。」

    該教區表示同意先要25車皮煤。交貨3個月後,他們既沒付錢也沒買煤。

    不久,煤商寄出一封措辭強硬的催款書,沒幾天,他收到了加利的回信:

    「……您的催款書我們無法理解,您答應賣給我們50車皮煤減掉一半,25車皮煤正好等於您減去的價錢。這25車皮煤我們要了,那25車皮煤我們不要了。」

    煤商憤怒不已,但又無可奈何。他在高呼上當的同時,卻又不得不佩服加利曾教區猶太人的聰明。

    在這其中,加利既沒耍無賴,又沒搞騙術,他僅僅利用這個口頭協議的不確定性的利益,就氣定神閑地坐在家裡等人「送」來了25車皮煤。這就是猶太人的賺錢高招。猶太人愛錢,但從來不隱瞞自己愛錢的天性。所以世人在指責其嗜錢如命、貪婪成性的同時,又深深折服於猶太人在錢面前的坦蕩無邪。只要認為是可行的賺法,猶太人就一定要賺,賺錢天然合理,賺回錢才算真的聰明。這就是猶太人的經商智慧的高超之處。

    讓利益出面比空口說教有力量得多。在猶太商業文化中,猶太人也同樣將這種「瞎子點燈」及讓對方為自己著想的哲學運用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與人方便就是與己方便。摘自猶太人羊皮卷

 

 

 

 


推薦閱讀:

攢錢成不了富翁
還在攢錢?註定你一輩子做窮人
別傻傻攢錢了!真正的有錢人都在...
靠攢錢是成不了富翁的

TAG:賺錢 | 窮人 | 富人 | 攢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