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導大師的凈土思想》第十六章 凡夫入報
06-02
X
主講:凈宗法師第十六章 凡夫入報一、彌陀大悲急救苦者(一)《觀經疏》「溺水偏救喻」
阿彌陀佛的報土,雖說五乘齊入,但一般人都覺得聖者優先,上根利智優先,其實不是這樣。善導大師《觀經疏》說:諸佛大悲於苦者,心偏愍念常沒眾生,是以勸歸凈土。亦如溺水之人,急須偏救;岸上之者,何用濟為。諸佛如來大慈大悲,尤其大悲於罪苦的眾生。苦是苦果,是因為有罪因。「心偏愍念常沒眾生」:「偏」就是特別側重。佛心本來平等,無所偏袒。這裡是說佛心有所側重,特別憫念三界六道中常沉沒於三惡道的眾生。「是以勸歸凈土」:這樣的眾生造下三惡道的業因,當來必受三惡道的苦果,所以才殷殷勸導回歸極樂世界。「亦如溺水之人,急須偏救」:就像掉到河裡快要淹死的人,溺水了,馬上就要沉下去了,這樣的人急切地需要有人趕快把他救起來。「岸上之者,何用濟為」:岸上的人安樂無憂,不用你去救他。岸上的人,代表阿羅漢、菩薩,他們已經生死無憂了,已經沒有三界火宅的恐懼了。所以,凈土法門不是為聖者設的,而是為我們這些苦惱凡夫設的。苦惱凡夫都是常沒常流轉的,墮落在三界六道之中,阿彌陀佛是以這樣的眾生作為首要的救度目標而建立四十八大願,才說「我建超世願」,以救度罪業凡夫為優先考量對象。「急」就是急切,很著急地來救度;「急」也是優先,第一個要考慮的。醫院裡的急救室,是專為病情特別嚴重、特別危急的病人準備的。阿彌陀佛念佛急救的法門,也是專為無明煩惱病重、情勢危急、就要墮入三惡道的人準備的。感到罪,感到苦,你就有得救的希望了,因為阿彌陀佛慈悲為懷,急救罪業眾生,急救苦惱眾生。(二)兩種標準
世載入中...內容載入失敗,點擊此處重試載入全文 間也是一樣,有兩種情形,就有兩種標準。
1.比賽強者優先第一種標準,強者優先,能者優先,這是世間一般的法則。比如賽跑,誰跑得快誰就得勝;比力量大小,誰強健有力,誰就是贏家;拔劍比武,誰的武藝高強,誰就得勝:這是世間一般的法則,所謂優勝劣汰。2.施救弱者優先但世間還有第二種狀況,就比較特別了,就不能按照比賽規則了。比如慈善救濟、施財,貧者為先,誰最貧窮,就優先施財給誰;同理,施食,飢者為先,你餓得不行了,那先給你吃;施救,險者為先,越是危險,越需要救助。第一種情形相當於佛教聖道修行的法門,第二種情形相當於佛教凈土救度的法門。(三)業深障重之苦者優先罪業深,煩惱重,妄想多,在聖道門修行是障礙,在凈土門阿彌陀佛的救度,這樣的人反而優先。1.度盡一切苦厄人在世間,沒有不苦惱的。人人都造罪,有罪必然受苦。只不過有覺悟的,有不覺悟的。早覺悟的,早有福報;晚覺悟的,晚有福報;不覺悟的,沒有福報。福,真正說起來,只有修行佛法;不是說好吃、好喝、好享受才叫福,那是虛幻的。唯有踏上佛法解脫之路,才能離苦得樂。能夠聽聞佛法,才是福中之福,才是真正的福,其他都談不上。
經中阿彌陀佛因地發願說:輪迴諸趣眾生類,速生我剎受快樂。「輪迴六道的眾生,你要快快回到我的凈土,享受凈土的清凈法樂。」又說:常運慈心拔有情,度盡阿鼻苦眾生。造了逆謗重罪的人,才會墮落阿鼻地獄,這樣的眾生,阿彌陀佛悲心綿綿,要度盡無遺。2.深谷垂籃喻也只有度盡阿鼻眾生,才能度盡一切眾生。比如百米崖谷,有人落在百米之底,有人在90米,有人在80米。
如果岸上的人要用繩籃把落到崖谷下面的眾生都救上來,首先就要考慮百米穀底的那些眾生,如果他們能救得上來,那麼落到90米、80米、70米的都能救得上來。崖谷代表三界六道,岸上施救的人就是阿彌陀佛,繩籃就是六字名號,100米深處就是阿鼻眾生,罪業少一點的,依次墮在90米、80米、70米……阿彌陀佛既然要救度十方眾生,要放這個籃子,首先考慮的是要達到100米深,他心裡第一個目標首先就是罪業最深的人。十方眾生雖然無量無邊,但是以那些可能造作五逆謗法罪而墮入地獄之底的眾生作為他發願的第一個救度目標,能夠把這樣的眾生救得起來,十方眾生通通能救得起來了。「如來智願海,深廣無涯底」,我們的罪業有多深,阿彌陀佛的慈悲誓願就有多深,一直探到我們罪根的最深處。念佛人,覺悟到自己是一個罪人,方能感受彌陀救度的安慰。若自以為賢善,則與彌陀救度難以相應。《大經》說:「謙敬聞奉行,踴躍大歡喜。驕慢弊懈怠,難以信此法。」二、凡夫入報(一)彌陀凈土報法高妙我們先說明極樂世界是怎樣的凈土。1.三身三土
佛有三身三土:①法身佛,居法性土。法身無相,絕諸言說。②報身佛,居報土。菩薩因地誓願修行圓滿,果報成佛,萬德莊嚴,稱報身,也稱真身。報身佛所居住的凈土,叫作報土、真報土。③化身佛,居化土。為應不同眾生,從真身化現,稱化身。化土有化凈土,也有化穢土,娑婆世界是穢土。諸佛凈土,除了報凈土,其他叫化凈土,像天台說的凡聖同居土就屬於化凈土。2.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是報身報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到底是什麼樣的佛身、什麼樣的凈土?在善導大師的時代,各宗各派看法不一,有人認為極樂世界是高妙的報土,但是凡夫不能往生;有人認同凡夫能往生,但認為凡夫往生的極樂世界是低等的化土。總之,都不認為凡夫可以往生報土。而善導大師卻說,《觀經》九品皆是凡夫,阿彌陀佛是報佛,極樂世界是報土。善導大師在《法事贊》中用「無為涅槃界」五個字說明極樂報土的景象。「無為」就是遠離造作,不衰不變,不可能有成住壞空、生老病死,是法性本身的境界,所以叫「無為」;「涅槃」是不生不滅,就是佛本身所證悟的境界,所以佛就叫「證大涅槃」;「涅槃界」就是佛本身的境界。(二)善導大師「凡夫入報問答」
1.凡夫如何入報土報土的高妙境界,說凡夫能往生,這在通途教理是講不通的。所以善導大師設了以下問題。問曰:彼佛及土,既言報者,報法高妙,小聖難階;垢障凡夫,云何得入?報身證滿法性,「報」與「法」是能證與所證,所以合稱「報法」。既然說彼阿彌陀佛是報佛、極樂國土是報土,報身法身的境界非常高超、微妙,連阿羅漢、賢位菩薩都夠不著,一定要登地以上的大菩薩才能到,罪業深重的凡夫怎麼能往生報土呢?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教理就講不通。2.托佛願強緣答曰:若論眾生垢障,實難欣趣。正由托佛願以作強緣,致使五乘齊入。其實是我們理解錯誤了。往生凈土,不論眾生有沒有垢障。如果論眾生的罪垢和業障,確實如我們所講的,不可能往生。正是因為託了阿彌陀佛大願業力作為增上強緣,致使凡夫人、天,與聖者聲聞、緣覺、菩薩,這五乘眾生平等往生彌陀報土。
如果論眾生,都是罪垢、業障。這樣論的話,沒有一個能往生的。大家都在這裡論:我有業障,我有罪垢,我不清凈……阿彌陀佛不論這些。如果論這些,我們沒有一個能往生。那論什麼?論阿彌陀佛的大願業力,靠佛力救度,所謂「正由托佛願」,托阿彌陀佛的願力作為強緣,所以「五乘齊入」。3.往生因緣(1)因佛法講因緣,有因,有緣,因緣和合就能產生結果。單因單緣不能結果。因是內因,也就是目標——願生彌陀凈土;緣是外緣,實現目標的外在條件,也就是方法。因分為兩種:有真,有假。緣也分兩種:有強,有弱。因,有真有假。因如果是假的,緣無論再怎樣強,都不能感果。如果不是真的願意往生,只是做表面工作給別人看,阿彌陀佛再慈悲、再怎樣要救度我們——緣再強,也不能往生。所以,因要真,真的願生凈土,真的願意去,真的信順——真信,真願。首先在我們內心檢視:我是不是真的願往生?有的人,你看他好像晃晃悠悠的,其實他心裡打定主意要去往生的,要往生的時候撒手就走。有的人天天喊口號,其實心裡掛礙五欲六塵,掛礙家庭,真要走的時候,他又捨不得。真不真只有自己知道,「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從外相看不出來。我們要來真的!
(2)緣因有了,就看緣。真因遇強緣,感果一定;真因遇弱緣,感果不定。往生,有兩種緣:一種是靠我們自己修行種種有漏有為的善行功德,迴向求願往生。這個緣很弱,這叫弱緣、雜緣,往生不定,很危險。善導大師說「回生雜善恐力弱」。另一種是靠阿彌陀佛的弘誓強願,所謂「托佛願以作強緣」,決定可以往生。這就很明顯了:有真因,遇強緣,往生易如反掌。怎樣乘托佛願強緣呢?善導大師在《法事贊》中的這首偈語說得很清楚:極樂無為涅槃界,隨緣雜善恐難生。故使如來選要法,
教念彌陀專復專。很明顯:「念彌陀專復專」就是乘阿彌陀佛的弘願為強緣,這樣必得往生。4.五乘齊入「五乘齊入」非常廣泛,上到等覺菩薩,下到五逆凡夫,「齊」是平等,平等往生到彌陀報土。「齊」有兩種:一是下齊上,二是上齊下。五乘:人乘、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人、天凡夫為下,聲聞、緣覺、菩薩三乘聖人為上。乘托阿彌陀佛的弘誓強緣,下劣凡夫和上位菩薩平等往生彌陀報土,這叫下齊上。一旦到達彌陀報土,就是佛的境界,這就叫「齊」。按照通途教理,登地以上的菩薩可以隨意往生十方報土。可是,阿彌陀佛的報土超越十方諸佛報土,是最殊勝的報土,上位菩薩想往生,也要同下等凡夫一樣乘托阿彌陀佛的願力強緣,這叫上齊下。(三)不論凡夫只論彌陀八喻1.國王召見喻老百姓要去覲見國王,以老百姓自己的力量是不夠的。能見到國王,都是因為有國王的召見。我們就好比鄉下老百姓,阿彌陀佛就好比國王一樣。如果以我們本身的力量,不可能往生極樂世界。只要能往生,就是靠阿彌陀佛的力量。所以,善導大師說: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也。善導大師作出這樣的解釋,讓我們知道:往生凈土,全靠佛願力,不靠凡夫的修行力,我們自己沒有力量。我們往往會覺得罪業輕一點、功德多一點就能往生,不然不能往生,這是虛妄的想法。往生極樂世界,大菩薩和小凡夫是平等往生的,都是靠阿彌陀佛的願力。既然靠阿彌陀佛的願力,就沒有差別。2.遠途乘車喻就好比從長春到烏魯木齊,這麼遠的距離,如果靠我們走路,那就不能論了!靠走路很難到達。如果坐車,跛腳老太婆和馬拉松冠軍平等到達,因為都是靠車的力量,所以不論。因為往生的目標太高遠了,從眾生這邊沒法論。3.乘船過海喻再比如乘船過海。要論,只論乘船,不論我們自己的游泳本領,因為海太寬了,我們不可能跳下去游過海,不論這一點。而我們渡過生死海,到達極樂界,比世間過海還要困難。所以,如果想渡過生死海,只論乘坐彌陀願船,不論凡夫有為造作。如果想飛天,只論坐飛機,不論我們自己揮動雙臂。想在天上飛,論我們的雙臂,這個不可論,因為我們沒有這個力量。往生到那麼高妙的極樂報土,要論,只論阿彌陀佛,不能論我們凡夫。要看,就看阿彌陀佛,他有沒有這個願力,他有沒有成佛。我們往往會把眼光收回來看,都在凡夫這邊論,這是錯誤的。4.無眼無腿喻沒有腿的人,就不能論他走路,他要出門,就要坐車;沒有眼睛的人,就不能論他自己看,他要出門,就要人家牽著。我們在佛法修行當中,等於是沒有眼、沒有腿的人。為什麼說沒有眼?因為我們不能明了大乘佛法的甚深義理,兩眼漆黑。為什麼說沒有腿呢?因為靠我們自己修行,持戒無力,禪定無力,沒有開發智慧,戒定慧三學不能成就,就好像沒有腿一樣,不能走路。這樣,就不能論我們自己修行。要論,只論阿彌陀佛的接引。5.溺水施救喻也好比一個人掉到水裡快要淹死了,我們不能要求他這樣划動手臂,那樣划動手臂……就不能論他的游泳技術了。要論,只論怎樣把他救起來。我們在三界生死苦海當中沉浮,如果想要出離,只論是否有人來救。如果沒人來救,我們就只有墮落下去。所以,若論,只論阿彌陀佛,不論其他。6.重石過海喻印光大師有一個比喻,很有啟發意義。他說:沙子雖輕,如果把它放到水裡,它會直沉水底。石頭雖重,如果把它放到船上,就可以運達彼岸。沙子也好,石頭也好,是沉水還是到彼岸,跟它們本身的重量沒有關係。不因為輕就可以自己漂起來,也不因為重就一定會沉到水底,就看它們是不是乘船。如果乘船,大石頭和小沙子都可以到彼岸。我們也是一樣。我們能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和我們的業力大小、罪障深淺沒有關係。哪怕只有頭髮絲那麼一點點業障,若不靠彌陀願船,也會沉到生死海底;雖然業障有千萬斤巨石這麼重,也不能說一定會墮落,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就可以往生極樂。沙子雖輕,如果不乘船,就不能自己浮起來。這就代表一個人雖然有修行,如果沒有業盡情空,不靠阿彌陀佛就不能了生脫死。石頭雖重,如果乘船,就可以到彼岸。這就代表凡夫雖然業障重,如果念南無阿彌陀佛,乘上彌陀願船,就不會墮落三惡道,還可以往生西方極樂凈土成佛。這個比喻是很巧妙的。石頭和沙子是不是沉入水底,和它們本身的重量沒有關係;我們凡夫是不是墮落三惡道,和我們本身的業力大小沒有關係,就看我們是不是乘靠阿彌陀佛的願力。乘上彌陀願力,業力再重,也可以往生;不乘彌陀願力,罪障再輕,也要輪迴三界。這段文是說明:往生極樂報土,只論彌陀願力,不論凡夫業障。既然如此,我們就不要一邊念佛一邊悲嘆自己罪障重,心不清凈,怕這樣不能往生。是否往生只看阿彌陀佛的誓願!所謂「不論凡夫,只論彌陀」。7.暗屋陽光喻往生報土,「不論凡夫,只論彌陀」。為什麼不論凡夫呢?因為凡夫下劣不可論。比如要想讓千年黑暗的房間一片通明,必須靠陽光照耀,房子自己的體性黑暗,生不出光來。我們可以讓樹葉浮在水面上,這個可以論,石頭就不能說讓它自己浮上來,因為它的體性就是下沉。想讓石頭不沉,只有乘船。凡夫體性黑暗、墮落,必須靠阿彌陀佛的無量光明照破黑暗,必須靠阿彌陀佛的弘誓願力往生凈土。凡夫這一邊不可論。8.跳高跳遠喻同時,也是因為我們的目標太高遠——目標高遠不可論。因為以凡夫來講,如果論的話,頂多可以論我們修行五戒十善,將來感得人天果報,而道綽大師說這樣的人現在都很少了:持得者甚稀。我們凡夫的本性是墮落的,能夠得到人天果報就不容易了。然而,人天果報很低劣,相對於出三界,差得太遠;相對於到彌陀的報土,那就更加遙不可及了。比如遇到路障,一尺高,可以考慮邁步跨過去;如果一丈高,就不敢論跨過去了;如果目標更高,比如到月亮上去,那必須靠宇宙飛船才可以,不可能論大家跳高,看誰能跳到月亮上去,因為不是同一種境界,跳得再高,頂多一米兩米,月亮太高了,所以,目標太高,不能論我們跳高。如果渡海,不可以論我們跳得多遠。海這麼寬,我們能跳過去嗎?我們能跳兩丈就不得了了。太遠了,就不論跳遠;太高了,也不論跳高。如果要過海,一定要坐船;如果要登月,一定要坐飛船。作為凡夫,我們的修行力量最多好比跳高一米兩米而已,如果想到彌陀報土,就像到月亮上一樣,那根本不可以討論;如果論我們的修行,頂多是過一尺兩尺的小溝,如果要廣渡生死大海,依我們的修持力量,完全不夠。所以,一切不從凡夫這邊論,目標高遠不可論。這就是「不論凡夫,只論彌陀」。推薦閱讀:
※陳柏達居士:凈土的見證
※二零一四凈土大經科注 (第一三0集)
※二零一四凈土大經科注 (第一0一集)
※凈土大經科注 (第二七二集)
※凈土大經解演義 (第一八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