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山漢墓,現代科技也難逾越的精準工程
龜山漢墓有兩條長甬道,為防盜墓者,墓門被巨大的條石沿甬道方向塞滿。其中有塊石頭上簡單刻著幾十個字,現在此石陳列於墓外展館大廳中心區域。最右側為較大的「第百上石」四字,應該是因施工需要而標定的塞石位置和次序,但旁邊較小字樣的草草石刻則頗有意思:「楚古屍王通於天述,葬棺槨,不布瓦鼎盛器,令群臣已葬,去服,毋金玉器。後世賢丈夫幸視此書,目此也,仁者悲之」。文字模糊,雕工草率,或許專家們極力分辨出的不完全準確,斷句正確與否亦不可知,但所表達的意思就是墓中沒有華貴服飾、沒有金寶玉器,後人就不要盜墓了。或者可以這樣來簡單詮釋,此地無銀三百兩。這些話沒能打動盜墓者,或者盜墓者根本沒有看到石刻,第六代楚王的墓葬還是被盜了。而令那位撰文刻字的家族成員或者工匠想不到的事,當時一時興起之作在今天的書法界成為了由小篆進入隸書的代表作品,是以前發現的墨跡資料不能取代的。
每塊數噸重的塞石阻擋不了盜墓者的腳步,塞石上被鑿出可以穿過繩索的牛鼻形狀凹槽,借騾馬之力把塞石贏拽出來,只要掏出一塊,人就可以進去了。如此盜墓也是件相當浩大的工程,不排除是官府行為的可能。北墓道發現了兩件不屬於劉注所在年代的文物,一件是王莽篡位時發行的貨幣,一件是魏晉甚至南北朝時期的托蠟燭用的瓷碟,由此推斷盜墓時間,而且不止一次。到一九九二年才發掘清理的南甬道共有廿六塊塞石,分上下兩層密密的塞住,每塊塞石打鑿的都十分精細,接縫嚴密,連一枚硬幣也塞不進去。這些塞石每塊重六噸多噸且不是龜山附近的石質,古人究竟是在哪裡採集、又是怎樣將這些條石運來並塞進甬道的,算是龜山漢墓的第一個謎團吧。
如今甬道口的塞石都被清理出來,兩條筆直的甬道各有五十六米長。兩千多年前的工匠們技術相當高超,甬道的精度讓現在的人都覺得不可思議,甚至有人說它可與金字塔相媲美,這是龜山漢墓的第一個謎團。請看數據:
1. 兩條甬道長度差為11.9厘米,精度達1/16000
2. 甬道中軸線的偏差僅5毫米,精度達1/10000
3. 兩甬道幾乎完全平行,要延伸到1000公里外的西安才會相交
4. 甬道內高外低,高度差527毫米,坡度為1/1000
南甬道通往楚王劉注墓,北甬道則為其夫人墓,兩墓均為橫穴崖洞式。共有墓室十五間,室室相通,大小配套,主次分明,總面積達七百餘平方米,容積有兩千六百多立方米。十五間墓室中最大的是前殿,面積近七十平方米,象徵楚王生前理政朝拜、宴飲賓客的大殿,中間的擎天石柱恰好撐在南北甬道的中軸線上,圍繞著前殿有數小店,根據結構或器具陳列可判斷出是車馬間、禮器室、兵器庫、廚房、廁所等,蹲坑式的茅房居然下有踏板、上有扶手,廚房外甚至有一口象徵性的水井,口徑一米一、深二十厘米,刻意設計出的山體縫隙間的滲水滴入井中,千年不幹,溢出則由布滿墓室和甬道邊緣的十厘米排水槽排出,設計相當精妙。龜山漢墓是典型的崖洞墓,幾乎掏空了山體,但兩千多年前的西漢時代,工匠們是用什麼樣的工具、如何作業來開鑿如此宏大複雜的墓葬?又是如何判斷山體的結構和石質而順利施工的呢?這是龜山漢墓的第二個迷團。
劉注的墓室同樣處在南北甬道的中軸線上,為是十五間墓室中打鑿最精細的一間,發掘整理時除了封棺的鐵釘並無他物,現在陳列的棺槨是複製品。為劉注棺室。墓室的西北角有一塊陰影,看上去就像一個古人手拿著一卷書面東而立,它是在墓室正式開放後逐漸形成的,而影子外卻沒有任何滲水痕迹,似為「楚王顯靈」的陰影是龜山漢墓的第三個謎團。按照王陵前朝後寢、以東為首的慣例,棺室應在前殿之後、居於東首,但劉注墓室卻在西首,主要是因為東首那間本正對山頂,可惜有條山體裂縫,不僅很不美觀,而且因滲水嚴重不是適合存放棺槨。劉注的墓室一共有十間,中間僅一道門連接到夫人的五間墓室,那道門被稱之為「壼門」。
漢代的葬制講究夫妻同墓不同穴,生前夫妻兩人打鑿的墓葬是不連通的,只有夫妻兩人都下葬以後,才能把中間的隔牆打通。通過從劉注及其夫人墓中清理出的錢幣推斷出劉注比夫人早下葬三年,也就是說在劉注下葬三年後才將「壼門」由夫人墓打通,據說當時叫做「開門尋夫」。這道門是所有墓室中唯一開鑿不規劃的過道,劉注這邊門小,夫人那邊門大,使整個通道成為一曲尺形。有人說,這是在「開門尋夫」時弄錯了位置,鑿到一半時才修正的,但墓葬其他細節幾乎可以用「完美」來詮釋,五十六米的甬道都沒有誤差,僅兩米後的牆壁怎會出現這樣的失誤呢?誤鑿的說法根本不能站住腳,那不規則的「壼門」算是龜山漢墓的第四個謎團吧。
考古發掘在劉注夫人的棺室沒有發現任何東西,連封棺鐵釘都沒有,推定是根據地面上為穩定棺槨的凹線及凹坑,至於為什麼沒有發現棺木和遺骨,算是此墓的第五個謎團。劉注夫人的樂舞廳頂部結構與劉注墓中的截然不同。屋頂上是拱形的,還有一些突出的小石包,儘管有人推斷小石包象徵滿天星斗,這種說法遭受質疑是因為劉注所有墓室中都沒有這種設計,劉注夫人墓室中的「滿天星斗」的真正含義是什麼,可以說是龜山漢墓的第五個謎團。此墓還有些因為被盜而無法推斷的謎團,比如劉注下葬時是否身裹銀縷玉衣、是否有鑲玉漆棺?墓中發現的是劉注的一枚私印,作為官印的駝鈕金印沒有隨他一起下葬? 迄今徐州漢墓已發掘清理近三百座,其中尤以十幾座漢代王侯陵墓最具規模,而最引人注目的是規模巨大、修鑿精準、謎團重重的龜山漢墓,也是徐州唯一確認墓主人的王陵。龜山漢墓旁邊還有兩個展館,一個是古代聖旨博物館,收藏著以清代為主的多幅聖旨真品;另一個是石雕園,有從各地徵集來的古代石雕,均與龜山漢墓為聯票,三處景點遊覽兩個小時已足夠。
公元前二零二年,劉邦封韓信為楚王,同年劉邦擔心韓信擁兵自重而謀反而將其降為淮陰侯,此地被轉封給自己的弟弟劉交,是為第一代楚王,西漢楚王傳十二代,第六代為龜山漢墓主人劉注。旅遊界有個說法:秦唐看西安、明清看北京、兩漢看徐州,對兩漢文化有興趣的朋友一定要到徐州走走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