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活!綿陽74歲大爺堅持用火鉗為人燙髮,只收4元定型數月

最近,一段理髮師火鉗燙髮的視頻火了,視頻的主角是74歲的理髮師王維美大爺。

一把燒紅的火鉗,在水中浸一下,然後在頭髮上翻滾。伴隨著「哧……哧……」的響聲和焦糊味,頭髮冒出一縷縷白煙……這不是上刑,而是上世紀很流行的一種燙髮方式——「打火夾」。

在綿陽市三台縣金石鎮,74歲的王維美大爺還堅守著這門傳統手藝,生意仍然紅火,前來「打火夾」燙髮的人絡繹不絕。這個曾經「潮」了幾代人的技藝,伴隨著各種燙髮技術興起,這種雖然環保,但有安全隱患的燙髮方式漸漸成了記憶,只能在影視作品裡才能看到。

「現在年輕人都不願學這個,掙不了多少錢,連做火鉗的人都找不到了。」讓老人有所擔憂的是,這門技術,無人繼承,即將消失。老人的孫媳婦對這個還有些興趣,他準備動員孫媳婦把這門手藝傳承下去。

小鎮理髮店

顧客排隊「打火夾」

在三台縣金石鎮上,一間沒有店名的理髮店顯得很不起眼。

走進理髮店,木椅子木桌子,屋角一根竹桿上掛著一排洗頭的毛巾,門口長條木椅上,依次坐著等候理髮的顧客,屋內雖雜亂但顯得有序。裡面的場景使人感覺時光又回到了上世紀80年代。店主王維美和丁雲珍夫妻倆一邊忙著理髮,一邊忙著招呼正在等候的顧客。

這時,81歲的楊素珍婆婆走進理髮店。

「美師,我跑了三趟了,我今天要打火夾哦!」「要得,打嘛!」

原來熟客都稱王維美為「美師」,大多數客人都知道王維美理髮有個規矩,單號逢場人多他就為顧客「打火夾」,時間為上午8點到11點,雙號不逢場王維美只理髮不「打火夾」。

「燒火鉗需要燒柴,燒一回要燒半小時才燒紅,人少了不划算。」64歲的丁雲珍介紹說。

看到3次來店沒有理成發的楊婆婆,外加遠道而來想一睹「打火夾」這門技藝的成都商報記者,王維美說「今天就破例一次嘛!」

說著,王維美拿出梳子、剪刀,開始為楊素珍理髮,丁雲珍找來樹枝和木條生火,開始做「打火夾」的準備工作,燒火鉗。

火鉗燙髮

發間冒出縷縷青煙

10多分鐘後,理完頭髮邊角後,「打火夾」燙髮就要開始了。

「火鉗燒好沒有?」「燒紅了,要得了!」

只見丁雲珍從屋子門前爐子里拿出一把燒紅的鴨嘴型鐵鉗,王維美往水桶里先稍微浸水降溫後,一手拿火鉗,一手拿梳子,雙手熟練的在顧客頭髮上翻滾,頓時,頭髮上冒出縷縷青煙並伴著一股焦糊味。

坐在凳子上的楊素珍婆婆,眯著眼睛享受這一過程。

看著一臉疑惑的成都商報記者,王師傅介紹說「莫擔心,燙髮不會傷著髮根,燙完洗一下就好了。」記者問到「你動作這麼快,不小心燙傷顧客耳朵和頭皮怎麼辦?」王師傅笑著回答「不會的,我燙了幾十年,從來沒有出過事,連我自己都沒被燙傷過。」

王師傅介紹,火鉗燙髮要掌握火鉗的溫度,雙手配合要麻利,溫度高了動作慢了就要將頭髮燒斷,如溫度低了,又燙不出合適的髮捲。為保持鐵鉗的溫度,丁雲珍不時將燒紅的鐵鉗遞給王師傅交換使用。

如此幾個來回,再進行修剪、洗頭、吹乾,最後抹上頭油便大功告成了。

一陣忙碌後,王師傅額頭上也冒出了汗珠。

收費4元

洗頭理髮燙髮全套

理完髮,楊素珍看了看鏡子裡面自己的樣子,嘴角上揚,微笑著說「精神多了,謝謝了哦,美師!」說著老人從衣兜裡面掏出4元零錢遞給了王維美。「幾十年來,一直是王維布、王維美兩兄弟為我理髮,3年前他哥哥去世了,現在鎮上就只有弟弟王唯美一個人打火夾了。」

說起為何選擇這種古老的方式理髮,楊素珍介紹,「打火夾」燙髮不用化學藥水,對人體無害, 頭型燙好後,至少要管兩三個月才會復原,早上起床後,用手一抹就成型了。她介紹,王師傅燙髮,又理又洗才收4元錢,即方便又實惠,附近鄉鎮大老遠都有人過來燙髮。 「家裡人都說,王師傅燙的『自然卷』好看,只要老年人精神了,家裡人心情也就好了。」老人笑著說。

45歲的黃元芝正在等待理髮,按照輩分,她應該稱王維美為「外公」,黃元芝從記事起就在王維美這裡理髮,在她看來,這種方式除了環保外,就是經濟實惠。

「火鉗燙髮不用化學藥水,燙髮後能定型好幾個月,在上世紀80年代,這種方式非常時髦哦。」王維美介紹,打火夾唯一的缺陷就是頭髮燒焦時散發出的焦糊味,「有些客人聞不來。」

下午4點,小鎮上人越來越少,老人準備打烊了,他清點了一下當天的收入,有100多元,大多數是零錢,「每天大約三四十個顧客,每月收入4000多元,夠我和老伴用了。」王維美說。

年輕人不願學

擔心手藝無人繼承

記者了解,74歲的王維美大爺是三台縣金石鎮3村人,從事理髮已有50多年了。

王維美告訴成都商報記者,他17歲時和哥哥王維布一起學習理髮技藝,哥哥1959年從江油鋼鐵廠支援大鍊鋼回來後,在綿陽平政橋國營理髮店當學徒, 學藝從燒水、洗頭開始。「我在中江大西街一家國營理髮店學的。」

學成之後,兄弟倆開始挑著擔子走街串戶為人理髮,「當時沒有電,燙髮用的是火鉗,吹頭髮用的是火吹風。」

「剛學會那會,就在老婆頭上練技術,慢慢就練出來了。」說到這裡,王維美看了看站在一旁的丁雲珍。

「當初嫁給他,就是看上他有門手藝,吃飯沒問題。」丁雲珍介紹,她和王維美本是同村,王維美有一門手藝,外加為人和善,後來經人撮合,兩人最終走在了一起。

「集體的時候,干一天工有3角錢,一個雞蛋5分錢,我理髮一個人1角錢,一天可以收入3--4元錢。」說起這門手藝,王維美一臉自豪。

1977年,兄弟倆各自在鎮上開了一家理髮店,門對門,生意都不錯。3年前,哥哥王維布去世,現在鎮上用火鉗燙髮的只剩下他一家了。

伴隨著各種燙髮技術興起,如今在城市裡,「打火夾」已經早沒有市場了。在王維美的店裡,只有中老年婦女才會光顧這種燙髮方式,還有男子留大背頭的要「打火夾」燙髮。這種方式依然有一群忠實的顧客。

王維美說,現在來店裡的都是回頭客,這種燙髮方式也只有少數年紀較大的人能接受,「現在家裡的孩子已經沒有做這行的了。」

據介紹,他的兒子有工作,不願意學這門技術,他一生帶了3個徒弟,「都嫌熏人辛苦又掙不了多少錢,做了一段時間就放棄出去打工去了。」

目前會做「打火夾」鴨嘴型鐵鉗的老鐵匠也沒人了,他現在只剩下3對鐵鉗,用壞就沒有了。現在他年紀大了,也幹不了幾年,他唯一擔憂的是手藝無人繼承,專用鐵鉗無處買。

讓他感到欣慰的是,當地文化站的人曾經找過他,希望將這一門技藝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孫媳婦說對這個還有點興趣,我準備把技術傳給她。」王維美介紹,他現在正在做孫媳婦的工作,如果可以,他希望孫媳婦能把這門技藝傳承下去。

吳功斌成都商報客戶端記者 王明平 攝影報道

編輯 敬玲燕


推薦閱讀:

燙髮後幾天能洗頭?四類人不適合燙頭髮
2018年短髮怎麼燙年輕,燙完能年輕不止五歲

TAG:堅持 | 燙髮 | 為人 | 綿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