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5.09.30.談靜坐與打坐

為什麼要打坐? 老子說:有無相生,無為而治,靜為躁君。 安靜是躁動的主宰啊,於無聲之處聽驚雷,無聲才能產生驚雷。

不光是佛家與道家主張靜坐,以求頓悟,古代儒家也重視靜坐,認為「靜能生慧。」 宋代大儒朱熹告誡弟子:「當靜坐涵養時,主要體察思繹道理。」 古人曰:「靜坐悟道,其覺在通。」 「悟」字是怎麼寫的呢? 左邊是個豎心旁,要把吾心豎起來。 這是在本底的意識層面感悟,感悟這個「道」,感悟生命規律。

每次給我師父打電話,都要求我看《六祖壇經》, 《六祖壇經》中的開篇講到,「大師(指六祖)不語,自凈心神,良久乃言。」其實這是個收攝心神的過程,進入定和靜的狀態。

大道至簡,靜坐和站樁一樣,擺好姿勢,把心放下,安安靜靜,就行了。叫「心月孤圓,迥脫根塵」。可以頓入上乘法門。 但多數人做不到,需要有具體的方法,使精神集中,體會身心的變化,有一個漸進的過程, 而打坐就是其中的方法之一。

 「不怕念起,就怕覺遲」。雜念來了,要有覺悟放下,不能去攀緣。 在靜坐中,敏感的人,有時會有幻覺,這個時候的法門是「不要理他」。 《金剛經》里講:「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即使在佛教的修行中,有聲音和形象的出現,也是不要理會的。 不管是佛來,還是魔來,都不要理,要斬除。在定中,有了雜念,能及時發現,化開雜念,就是定慧雙運。

古人講,「根本大道不是坐,但須從坐來入道」。 坐,很方便,有個小的空間就可以,今天我們是坐在椅子上,佛家、道家還有許多坐的姿勢。 普通的人, 工作之餘,可以小坐一會兒,收攝一下心神。 但要有大的作用,還是要有一定的時間,要久些,保持一個定式,身心才會有變化。

天地默默,不知其情,莫知其已,就開始化生萬物,這就是我們打坐追求的境界啊!

推薦閱讀:

41歲的我能接受 90後的求婚嗎2015年09月14日 星期一B16 男左女右·智慧樂園
[GWICC2015]高血壓治療-從群體到個體
2015年上海辰山植物園蘭花展一(原創)
2015羊年求財運的攻略秘籍
2015年夜飯系列(一)——拔絲金蛋

TAG:打坐 | 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