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親友書複習資料(16-20)

諸作罪業之惡人,斷氣受苦存活時,聞諸地獄無量苦,毫不生畏如金剛。(智慧之思維何故產生之理)即便見聞地獄圖,憶念讀誦或造形,亦能生起怖畏心,何況更受異熟果。(智慧之思維生而難忍之情景) 第16節課63、你聽到經論中對地獄的描述後,有什麼感覺?你相信地獄如此痛苦嗎?為什麼?聽到經論中對地獄的描述感到不寒而慄,膽戰心驚。自己在有生之年,應當盡量謹言慎行,否則因果不虛,只要造了業,果報遲早都會成熟。相信,因為這是佛經中所描述的,佛菩薩是不會欺騙我們的。 所有一切安樂中,滅盡三有堪樂王,如是一切痛苦中,無間獄苦最難忍。(智慧之別思維) 64、所有的痛苦中,最大的痛苦是什麼?所有的安樂中,最大的安樂是什麼?請說明理由。所有的痛苦中,最大的痛苦是墮入無間地獄。《地藏經》說:「萬死千生,業感如是,動經億劫,求出無期。」那裡沒有彈指間的安樂。所有的安樂中,最大的安樂是證悟空性而遠離痛苦。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若能照見五蘊皆是空性,那個時候痛苦就會全部消失,這種大樂無法用語言形容,必須通過佛法來獲得。   於此一日中感受,三百短矛猛刺苦,彼較地獄最微苦,難忍之分亦不及。(智慧之思維比喻) 65、關於地獄的痛苦程度,有些人想像不出來,你能否用比喻說明一下?世間上的任何一種痛苦是否能與地獄的痛苦相比?為什麼?    龍猛菩薩在這裡用了一個適當的假設:在我們人間,一個釘子在身上,尚且非常痛苦,但若一日之中有三百短矛不斷地刺入身體,不是一天內三百短矛只刺一次,而是從早到晚不斷地刺,那種痛苦簡直無法形容。世間的任何一種痛苦都不能與地獄的痛苦相比。因為地獄的痛苦,超過任何一種痛苦,而痛苦的時間極為漫長,感受億年也不能止息。 如是劇苦極難耐,百具胝年親感受,乃至惡業未窮盡,期間必定不離命。(智慧之思維感受長短)

66、為什麼說地獄的受苦時間很漫長?地獄眾生何時才能從中解脫?即使是痛苦最輕的復活地獄,用人間的時間來換算,人間五十年是四大天王天的一日,四大天王天五百年是復活地獄的一日,復活地獄的眾生需要在自壽五百年中感受痛苦,壽量長達人間的一萬六千二百億年。地獄眾生在惡業沒有窮盡時,絕不會有生命止息的可能,而將一直受苦,無有出期。一切痛苦是有因緣的,業力沒有盡的話,果報也不會盡。 諸不善果之種子,即身語意造惡業,儘力不染纖塵許,汝當如是而精勤。(智慧之教誡斷除彼因) 67、地獄眾生的痛苦是如何產生的?應當怎麼樣遣除?你平時是否行持過?地獄所有的痛苦果報,不是無因無緣的產生的,它來自自身所造的業。歸納起來,即身口意三門的惡業——身體:殺生、偷盜、邪淫;語:妄語、惡語、綺語、離間語;意:貪心、嗔心、以愚痴引起的邪見。若能發自內心地懺悔,昔日所造的惡業也能得以清凈。至少要守護自己的身口意,千萬不要受惡友的引誘,毀壞自他相續。不管自己生活的怎麼樣,盡量不要摻雜惡業的因素。相信因果,是修行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平時應當多祈禱上師三寶,就像守護菩提心那樣來守護對因果的定解。 旁生生處亦遭殺,捆綁毆打各種苦,棄離趨寂諸善法,相互啖食極難忍。(智慧之旁生總痛苦)有因珍珠有因毛,血肉骨皮而遭殺,毫無自由受人打,鞭抽鐵勾等役使。(智慧之散居旁生之痛苦)

第17節課68、旁生分為哪幾類?它有什麼樣的痛苦?轉生為旁生的因有哪些?我們作為佛教徒,應當怎樣以悲心來維護所有的動物? 旁生一般分海居旁生和散居旁生兩大類。龍猛菩薩在《大智度論》中說,依旁生之住處,可分為空行、陸行、水行三種。或依晝夜,又可分為晝行、夜行和晝夜行三類。只要轉為旁生,就難免被人宰殺、遭人食用,以及生性愚笨、對善惡無有取捨等許多痛苦。《辨意經》中講了五種:1、犯戒私竊;2、負債不還;3、殺生;4、不喜聽受經法;5、常以因緣艱難齋會。《業報差別經》中講了十種:1、身惡;2、口惡;3、意惡;4、從貪起惡;5、從嗔起惡;6、從痴起惡;7、毀罵眾生;8、惱害眾生;9、施不凈物;10、邪淫。《正法念處經》中講了三種:1、親近愚痴,遠離智慧;2、貪愛世間欲妙,遠離正法;3、貪著食物,喜樂睡眠。作為佛教徒,看見可憐的旁生時,應當盡量想辦法幫助它們,並默默發願迴向:願它獲得正等覺的佛果。然後,願自己生生世世不要變成旁生。吃素,平時不要穿真皮的衣服、鞋子等因為這些直接威脅到眾生。 餓鬼所欲不遂意,屢生痛苦不可轉,饑渴寒熱疲畏懼,所生極其難忍苦。(智慧之惡鬼總痛苦)有者口小如針眼,腹如山丘飢所纏,雖得少許不凈物,然無享用之能力。(智慧之惡鬼饑渴之苦)有者裸體皮包骨,瘦骨嶙峋如乾薪,有者夜晚口燃火,投火飛蛾吞入口。(智慧之惡鬼身形枯瘦,食物變成火焰之痛苦)有者劣種排膿血,糞等臟物亦不得,相互毆打從喉中,出生腫瘤化膿食。(智慧之惡鬼中惡劣種性特殊痛苦)諸餓鬼界春季時,月亮亦熾冬日寒,樹木不生諸果實,僅望一眼河亦干。(智慧之惡鬼四季顛倒之苦)連續不斷受痛苦,有為所造罪業索,緊緊束縛之眾生,五千或萬年不死。(智慧之惡鬼之感受時間)如是一切諸餓鬼,一味獲得種種苦,彼因愛財如命士,非聖吝嗇佛所說。(智慧之惡鬼轉生之因) 69、請歸納說明餓鬼有什麼痛苦?這是什麼因所感召的?受報的時間有多長? 投生為餓鬼,所求皆不遂意,時時感受饑渴的痛苦,希望得到的食物,卻無法得到滿足,每天都在奔波流浪,屢屢產生各種痛苦。《正法念處經》中講了墮惡鬼的原因是:奸嫉苦惡語,放逸行離善,心常貪他物,聖說餓鬼因。對於遣除餓鬼之因,過午不食、守八關齋戒有非常大的功德,通過種種功德力,完全可以燒毀轉生餓鬼的種子。受報的時間是:五千年到一萬年。 70、餓鬼就是世間人所說的「鬼」嗎?如果受到鬼的侵擾,你會如何對待?    佛經中說有2種鬼,一種住在餓鬼界,一種住在人間。蓮花生大士所降伏的鬼神,,已經承諾永遠不害他的傳承弟子。如果收到鬼的侵擾,我們要念經、念觀音心咒、做煙供。不要害怕,越害怕鬼神就越高興,但如果安住在空性中,或者根本不在乎,那鬼神也是無機可乘。平時做噩夢時,應當念一些緣起咒,以空性來攝持。假如還不奏效,則可請僧眾念經,或者自己念《金剛經》、觀音心咒,這樣,分別念中的鬼神自然會消失。其實,這些餓鬼非常可憐,我們理當以最強烈的悲心給它念經迴向,只要能對它有一點利益,將自己的身體布施給它也無所謂。若有這樣的悲心,它們反而不會傷害我們了。瑪吉拉准空行母說,那遠遠超過很多降伏法。這是一個殊勝的竅訣。   天界雖具大安樂,死墮痛苦大於彼,如是思維高尚士,不貪終盡之天趣。(智慧之略說天人之苦) 第18節課71、很多人行持善法,目的就是為了升天,到天界享受無與倫比的快樂。這種做法正確嗎?為什麼?    不正確。因為佛經中說:「或有生勝處,放逸而墮落。」縱然轉生於最殊勝的天界,也會因放逸度日而墮入惡趣。天界應有盡有,可以盡情享受一切受用圓滿的大安樂。然而,這樣的快樂並不長久。雖然天人壽命長達數劫,但因為生平放逸過度,在他們自己的感覺中只是一剎那。不知不覺生命就到了盡頭,最後面對死亡時其痛苦遠遠超過以前所有快樂的16倍。天界的快樂具有很強的束縛,由於生活太享受,會不自在地被五欲牽著鼻子走。尤其在欲界天,最大的束縛莫過於女色,佛在《薩遮尼乾子經》中說:「諸天大系縛,無過於女色,女人縛諸天,將至三惡道。」以此欲妙所引誘,大多數天人都在放逸中虛度時光,並以貪嗔造下了各種惡業,其下場只能墮入三惡趣。而處於禪樂中的色界、無色界,雖然沒有現行的死亡痛苦,可是一旦引業窮盡,也會因生起邪見而墮入下趣。概言之,天界中並沒有實在的快樂。 身色變得極醜陋,花鬘枯萎不喜座,衣染污垢身體上,前所未有汗汁流。天境天人已出現,天界死墮之五相,猶如地上臨終者,所示一切之死兆。由天界中死墮者,設若善根毫無餘,後不自主而投生,旁生餓鬼地獄處。(智慧之廣說天人之苦) 72、天人在臨死之前,會有哪些明顯的死相?請一一說明。天人在臨死前有五衰相顯:    1、衣裳垢膩。以前天衣如何污染也不會沾上污垢,但接近死亡的時候,天衣陳舊、沾滿垢穢。    2、頭上花萎。天人頭上、脖子上的花蔓,原本多久也不會枯萎,但接近死亡時,花蔓會變得枯敗凋謝。    3、身體臭穢。天人的身體以前美妙莊嚴,但即將死亡的時候,身體的顏色變得很醜陋,會發出臭味。    4、腋下汗出。天人身上從來不出汗,但此時腋下等部位出現前所未有的汗水。    5、不樂本座。以前無論在寶座上坐多久,都不會厭煩,但是此時卻悶悶不樂,不願意坐在寶座上。 非天嗔恨天褔故,心中生起大痛苦,雖具智慧以趣障,無法現見真實諦。(智慧之非天之苦) 73、為什麼叫做「非天」?他們有什麼樣的痛苦?非天屬於六趣中的哪一道?經論中有何不同的觀點?非天的福報受用可與天人媲美,但因嫉賢妒能、爭強好勝,有天之福而無天之德,故而被成為「非天」。    因為如意樹的根長在非天境內,而果實生於天界,非天看見天人財富、受用盡善盡美,一切所需都是從如意樹是那個產生的,於是怒火中燒,在無法容忍的妒忌心驅使下,全副武裝與天人決一死戰。不過在浴血奮戰中他們經常慘遭失敗,感受極大的痛苦。他們的宮殿在須彌山北,大海之下,有些旁生也屬於非天。《正法念住經》中將非天歸類為旁生,而《瑜伽師地論》中將非天歸在天界中。  輪迴自性即如此,天人地獄餓鬼畜,生於何趣皆不妙,當知乃為多害器。(智慧之避免轉生之理由)頭或衣上驟燃火,放棄一切撲滅之,精勤趨入涅槃果,無餘比此更重要。(智慧之當猛厲精勤) 74、為了避免一再地流轉輪迴,我們應當如何精進?請以比喻形象地說明。    為避免一再輪迴,我們務必要精勤。譬如:一個人的頭髮或衣服著火了,那肯定會放下一切,以最快的速度奮力撲滅。而我們想要擺脫輪迴、趨入涅槃,其精進程度要超過滅火,甚至火燒眉毛也不要管它,理應奮不顧身、不惜生命地精勤修持寂滅涅槃法,因為再也沒有比推翻輪迴更為重要的事情了。 以戒定慧趣涅槃,寂滅調柔無垢染,無有窮盡無老死,得離四大日月果。(智慧之當誠信解脫果) 75、內道與外道所許的涅槃有什麼不同?我們如何修行,才能得到究竟涅槃?    涅槃分為兩個方面:滅盡有漏之蘊的「寂滅」,稱為無餘涅槃;遠離不善、諸根調順的「調柔」,成為有餘涅槃。有餘涅槃和無餘涅槃沒有任何煩惱,因而叫做「無垢染」。這樣的涅槃滅除了輪迴中的生老病死,恆常存在、永無窮盡,同時,也遠離了外道所假立的各種解脫。是內道涅槃。    有些外道宣揚,今生中若精進修持,能獲得地水火風四大所攝的果位。我們希求的「涅槃」其特徵是——寂滅、調柔、污垢染、遠離生老病死。得此涅槃之後,智慧法身功德圓滿,依之而示現,事業自然而然具足,任運自成地度化眾生。因此,我們應該依靠三學,希求遠離戲論的般若波羅密多境界。 正念擇法及精進,心喜輕安及等持,    等舍此七謂覺支,證得涅槃之善資。(智慧之宣說道之本體七覺支) 第19節課▲一地菩薩七種覺支VS輪聖王的七輪寶:一、念覺支vs「輪王寶」;二、擇法覺支vs「大象寶」;三、精進覺支vs「駿馬寶」;四、喜覺支vs「神珠寶(摩尼寶)」;五、輕安覺支vs「玉女寶」;六、定覺支vs「大臣寶」;七、舍覺支vs「將軍寶」。 76、我們什麼時候才能獲得七覺支?什麼叫做七覺支?與七輪寶如何一一對應?我們凡夫人有必要修持這七種覺支嗎?為什麼?    修行人在經過一大阿僧祇劫積累智慧資糧與福德資糧之後,終於成就了一地菩薩是就能獲得七覺支。    見道時有七種菩提的覺悟功德叫七覺支。    1、念覺支:見道者不象凡夫人一樣,今天以正知正念攝持根門,修持善法非常不錯,可是過了一段時間,正念就無影無蹤了。作為一地菩薩,始終不會忘失自己的所緣,無論專註於什麼善法,也不會忘失所緣的正念。念覺支對應的是——倫王寶。    2、擇法覺支:凡夫人的智慧有限,通達這個法的,不一定通達那個法。而一地菩薩抉擇一切法的實相為空性,辨別人無我與法無我、善與惡等的智慧無有障礙。擇法覺支對應的是——大象寶。    3、精進覺支:對所修的善法精勤不懈,沒有時松時緊的現象。    精進覺支對應的是——駿馬寶。    4、喜覺支:對善法的歡喜心、希求心非常強烈,而且由於心契悟於真法,時時處於喜樂當中。    喜覺支對應的是——神珠寶。    5、輕安覺支:身心得以堪能——身體在一個坐墊上住多久都沒有問題,心專註在哪一個所緣上都非常聽話,想生信心、悲心就可以馬上生起。    輕安覺支對應的是——玉女寶。    6、定覺支:心一緣安注於善法的境界中,不容易出現散亂、煩惱等各種違品。    定覺支對應的是——大臣寶。    7、舍覺支:在修行過程中,內心寂靜平等,不會出現特彆強烈的貪心、嗔心等高低不平的心態。    舍覺支對應的是——將軍寶。我們身為凡夫人,以七覺支來攝持行為有一定的困難,畢竟自己還未得一地菩薩,具一地菩薩的功德是不現實的。但是到了一定的時候,每個眾生都會具足這種功德,因而現在希求這些善法很有必要。 當知無慧無禪定,無有禪定亦無慧,何者定慧兼有之,輪迴海成蹄跡水。(智慧之宣說別相與寂止相之瑜伽) 77、智慧和禪定之間是什麼關係?外道與內道在這方面有何差別?你是怎麼樣修持的?禪定(寂止)與智慧(勝觀)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有了出世間智慧,必定具足禪定,而有了非常好的禪定,也肯定具足智慧。    外道所謂的禪定境界,雖然暫時能壓伏分別念,轉生到天界中,可是終究會掉落下來,變成惡趣眾生。而佛陀以無我智慧攝持的禪定,究竟可以超離輪迴。縱然是沒有成就的世間禪定的人,依靠無我智慧,也能獲得超離世間的殊勝果位。 所謂十四無記法,世間日親所言說,於此等法莫思索,依之非令心寂滅。(智慧之宣說未授記見)▲所謂十四無記法:世界及我為常或無常,亦有常亦無常,非有常非無常四種;世界及我為有邊或無邊,亦有邊亦無邊,非有邊非無邊四種;如來涅槃後是生或是滅,亦生亦滅,非生非滅四種;身與心是一體還是異體二種,總共十四種問題,此十四種邪見含攝了一切外道的見解。 78、什麼是十四種無記法?佛陀對這些問題置而不答,是因為它沒有意義,還是因為對方並非法器?請說明理由。從中你學到了什麼?是外道向佛陀提出的十四個問難。因為這些玄奧的問題非解脫之根本,不能使人趨入覺悟涅槃。佛陀在眾生面前,尤其在外道、非法器者面前,倘若不會給他們帶來利益,那麼佛陀會閉口不言。這種方法,我們後學者也值得效仿,不要看見一個人,還不知道他是不是根器,就隨便給他講中觀、密法、《上師心滴》。儘管我們不像佛陀有他心通,但也要依靠自己的智慧觀察,看對方與這樣的佛法是否相應,這是很重要的。

無明生行行生識,由彼中生名與色,由名色中生六處,從中生觸能仁說。觸中生受彼生愛,由愛生取彼生有,從有出生若有生,出憂病老求不得,死與畏等劇苦蘊,生滅則令一切滅。(智慧之真實緣起)  ▲十二緣起:(無明生行行生識,由彼中生名與色,由名色中生六處,從中生觸能仁說。觸中生受彼生愛,由愛生取彼生有,從有出生若有生,出憂病老求不得,死與畏等劇苦蘊,生滅則令一切滅。)

▲十二緣起順行:無明-->行(善惡不動業)-->識-->名色(色受想行識五蘊)-->六處(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觸(=根+境+識)-->受(快樂痛苦不苦不樂)-->愛(貪畏舍)-->取(接受拋棄)-->有(來世果報)-->生(後世五蘊)-->老死(巨大苦蘊) 79、有些人不相信自己有來世,如何才能斷除他的邪見懷疑?請具體說明。明白這個道理後,怎麼樣斬斷輪迴、脫離生死?    眾生乃至未得涅槃之間,以業力所牽,會在會在輪迴中不斷循環、漂泊。如果有些人不相信自己有來世,那麼他一定要依止善知識,通過聞思、辯論來分析十二緣起的道理。通達緣起法非常重要。宗喀巴大師在《緣起贊》中講過:在這個世間中,只有佛陀才能宣說這樣的緣起法,其他任何一個智者,都沒有能力揭示勝義中的空性緣起和世俗中的十二緣起。所以要對十二緣起有堅定不移的信心和定解。    十二緣起分別是:     1、無明:將五蘊的假合執著為我,進而產生我所,它是十二緣起的根本。     2、行:以無明造下善業、惡業和不動業;     3、識:依靠行業,趨入六道中任何一道,生起彼趣的識。     4、名色:從結生剎那起到顯露出六處之前的五蘊,「名」是有名稱而無實體的色法——受想行識四蘊,「色」即是色蘊,指住胎是的凝酪等。     5、六處:爾時,形成眼、耳、鼻、舌、身、意六根。     6、觸:在此之後,由根、境、識三者聚合而產生觸。     7、受:由觸生受,從悅意、不悅意、中等三種對境中,產生快樂、痛苦、不苦不樂三種感受。     8、愛:受中引生愛,即對可愛的對境樂意接受之貪愛、對不可愛對境之不願意接受之畏愛、中等感受中產生之等舍愛。     9、取:依靠愛產生取,對喜歡的對境進行接受,對不喜歡的對境進行拋開。    10、有:依靠取而形成業因,能招感來世的果報。    11、生:從有可以產生後世的五蘊。    12、老死:有生必有憂愁、生病、衰老、求不得、死亡、畏懼、悲哀、意苦等巨大苦蘊。從無明至老死之間,是一個環環相扣、相互牽連的過程。如果我們把無明滅了,那麼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無明一滅掉,其他十一支因緣就會一起斷滅,最終可斬斷輪迴、脫離生死。這種修法非常重要,聲聞緣覺以及大乘菩薩都是通過修持十二緣起,從而獲得了覺悟。有智慧的人應該明白它的道理,所以不管出家還是在家人,務必要通達十二緣起。 此緣起乃佛語藏,彌足珍貴最甚深,何者若能真見此,已睹真如佛法身。(智慧之贊評十二緣起之優點) 80、通達十二緣起有哪些功德?你自己對此有何體會?通達十二緣起的功德有很多,比如,遣除認為前後世不存在的愚痴;斷除自生、他生、共生、無因生的邪見;對輪迴生起厭離心,對解脫具有嚮往之心;蘇醒前世的種姓——往昔曾於佛陀或聖者面前,聽過空性和十二緣起法,可是在流轉輪迴的過程中,這個種子就像被放進箱子里,一直沒有萌芽,現在我們把它播入地里,馬上就可以讓它蘇醒。   正見正命與正勤,正念正定與正語,正業正思八聖道,為獲寂滅當修此。(智慧之宣說道之本體八正道) ▲道之本體八正道:(正見 正命與正勤,正念 正定與正語,正業 正思八聖道,為獲寂滅當修此。) 81、什麼是八正道?請一一解釋。你的相續中有這些功德嗎?為什麼? 八正道即是:   1、正見:以前在見道中已經證悟的法性,如今再次完全斷定。   2、正命:斷除詐現威儀等五種邪命(五種邪命:詐現威儀、諂媚奉承、旁敲側擊、取巧訛索、贈微博厚。《入行論講記》第五冊)   3、正勤:見道時已證得萬法的真如空性,二地菩薩以上對此還要精進修持。   4、正念:對自己所了悟的境界念念不忘。   5、正定:指一緣安住。   6、正語:將所證悟之義傳授給他眾的清凈語言。   7、正業:三門尤其是身體和語言,斷除一切不善業,所作所為如理如法。   8、正思:由於證悟了諸法實相,沒有執著、沒有自私自利,所以發心和思維完全清凈。以上此等即為八正道,是修道菩薩的功德。我們為了得到這八種功德,應該精勤努力地修行,這樣才能獲得如來的無上果位。 此生即苦稱謂愛,愛即彼之集諦因,滅盡此等即解脫,能得即八聖道支。(智慧之宣說八正道為道之理)事實如此故為見,聖者四諦恆精勤。(智慧之宣說八正道之四諦智慧) 第20節課82、八正道為什麼立為「道」呢?通過修持八正道,可以獲得什麼智慧?為什麼說這種智慧涵攝了佛陀的所有教言?    因為在四諦當中,它屬於道諦,依靠道諦滅盡集諦之後,才能得到真實解脫。    可以獲得為見四諦之智慧。    釋迦牟尼佛的第一轉法輪是四諦法輪,若再深入了解,在它的滅諦和道諦中,間接包括了第二轉法輪和第三轉法輪的教義。因此,按照大乘的觀點,即使在第一轉法輪中,也具有補特伽羅獲得成就的完整圓滿的方便法。由此可見,四聖諦涵攝了佛陀的所有教言。

未拋舍財諸俗人,了知取捨越惑河,現前聖法之彼等,亦非從天而降臨,非如莊稼由地出,昔隨惑轉之異生。(智慧之以劣身亦能成就之理賜安慰) 83、大小乘的經論中都說,在家人遠遠不如出家人,那依靠在家身份是否可以解脫?請說明理由。你對此有何想法?在家人即使身居紅塵,沒有拋棄妻兒、財富,但如果了知取捨,懂得善惡有報、輪迴痛苦以及空性道理等,也能越過業和煩惱的江河,現前聖果。從佛教歷史上看,佛陀在世時,波斯匿王等很多國王,還有一些虔誠居士,後來都獲得了聖果。而且在藏傳佛教中,很多大成就者也沒有出家。 84、在藏傳佛教中,有些大成就者有妻子兒女,對此現象你如何看待?為什麼?作為凡夫人,最好不要輕易誹謗別人的行為,有些事情確實說不清楚,尤其是密法的殊勝行為,的的確確難以一目了然。 離畏何須更繁述,有益竅決此義藏,汝當調心世尊說,心乃諸法之根本。(智慧之以簡要實修之理賜安慰)如是奉勸汝教言,縱是比丘難盡行,隨力能修其一德,當令人生具實義。(智慧之以力所能及之理賜安慰) 85、佛教中各種修法浩如煙海,短暫的人生中不可能一一修持,我們希求解脫者應該怎麼辦呢?請引用教證進行說明。    佛教中各種修法浩如煙海,短暫的人生中不可能一一修持,我們希求解脫者應該掌握關鍵竅訣,選擇性地行持。只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法門長期修持,也可以斷除生活中的煩惱,得到人身也算沒有虛度。    把所有的竅訣歸納起來,就是在一切時處調伏自心。只要學會調伏自心即可,不要被貪嗔痴等噁心所轉,而應恆常處於善心中,對眾生心懷慈悲,內心寂靜調柔。藏傳佛教的大德用羊毛比喻說,羊毛上沒有洒水時,它隨時都在動搖,哪怕一陣小小的微風,它也能隨風飄走,但若在上面灑一點水,羊毛馬上就不動了。我們的心也是同樣,假如沒有聽過佛法,起心動念會隨煩惱所轉,而聽經聞法之後,則可以控制自己的心。所以一個人是否聽過法,看他的行為就能知道。有的人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很粗暴野蠻那他肯定沒有聽過佛法,身體里不可能有一顆調柔的心。而有些人的言行舉止非常如法,那他的心也會比較調柔。   調伏自心非常重要,佛陀說:心事一切法的根本。如言:內心調柔最善妙,內心調柔引安樂。心是解脫與束縛的關鍵,華智仁波切在《自我教言》中說,眾多竅訣可以歸納成一條,即自己要觀察自己的心,這是世間法和出世間法的精要。 隨喜諸善三門善,為得佛果普迴向。(智慧之教授迴向)

如是以此善福蘊,汝於無量生世中,擁有天人世間福,猶如聖者觀自在,攝受數多苦難眾,出世除老病貪嗔。(智慧之暫時道果)猶如阿彌陀佛尊,世間怙主壽無量。(智慧之究竟佛果)戒慧施生凈大名,遍及虛空大地上,人類天眾妙齡者,喜樂生愛定寂滅。盡息惑纏苦有情,壞生死證如來性,超離塵世名亦息,證得無懼無罪果。(智慧之以攝上述道果諸義而教悔) 86、我們學完《親友書》之後,應當如何迴向?假如實在不會迴向,那最好怎麼做?為什麼?   隨喜諸善三門善,為得佛果普迴向。也就是說,對所有聖者與凡夫三門所造的一切善根,我們應當滿心歡悅地加以隨喜,並以此隨喜功德和自己身口意所行的一切善法功德,迴向於一切眾生,願他們獲得無上圓滿正等覺的佛果,而不是有吃有穿就足夠了。    假如實在不會迴向,那可以念誦:文殊師利勇猛智,普賢慧行亦復然,我今迴向諸善根,隨彼一切常修學。並觀想隨學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文殊和普賢菩薩怎麼迴向我就怎麼迴向。因為他們迴向肯定是直接或者間接利益眾生,不可能貪圖自己享受,為了生活快樂而迴向。
推薦閱讀:

【王補平語文資料】八年級下冊期末考試複習資料(史上最全)
《地球概論》複習與思考
詩歌鑒賞複習講座
提示性默寫複習題
如何準備期末考試

TAG:複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