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情竇開少女天真 山河破遺婦獨愁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李清照《聲聲慢》

  

  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統治,女性一直處於一個很低很卑賤的位置。在男權社會的男人們的眼中,女人是戰利品,女人是禮品,女人是玩物,不會有也不該有獨立的人格意識,只需要遵守三從四德,規規矩矩唯唯諾諾給男人服務就行了。在這樣的環境里,若是有一個女性有自己的一番見識,有自己的一番作為,那是相當不易的,也勢必會在中國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正史是男人們的歷史,但也不缺乏女人的影子,歷史上有名的女性也大有人在。他們或是妹喜妲己之類傾國傾城的紅顏禍水,或是呂后武后之類縱橫捭闔的蛇蠍權婦,或是孟母孟光之類順應正統的慈母節婦,可是當我們提及這些女性時候總不是一種很釋懷的感覺,因為他們的人格也是不完整的。

  李清照,作為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文學家,在中國歷史上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偉大女性。她以自己的思想和魅力在男性社會裡注入了一股清流,在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李清照從未失去其光輝。李清照的偉大作品映著他偉大的獨立人格,在亂世中是一個偉大的異類,或許用偉大來形容她都是淺薄了。梁衡先生稱李清照是「亂世中的美神」,的確,她的美,不是隻言片語,不在音容笑貌,她的美歷千年洗禮而不衰,這才是真正的女人的不朽的美麗。

  李清照的一生可以用幾個關鍵詞來概括。第一就是女性,作為一個女性,一個少有的有見識有思想的女性,李清照在特殊的環境里才會取得非凡的成就。李清照作品中特有的女性視角,她女性的細膩情思也是其他婉約詞人所不及的。詞由五代而來,一開始大多寫的都是女性,寫女性的日常生活,女性的心思,而作者往往又是陰陽怪氣的男人。晏殊柳永的婉約詞寫的再好總還是比不上李清照的,因為他們是男人,再深入女性思維再怎麼觀察也不會寫出比本身就是女性的李清照來的動人。花間詞寫女人多以美麗辭藻,極盡奢靡,其實寫不出真諦,李清照的「卻把青梅嗅」勝的過千句「鬢雲欲度香腮雪」。第二個關鍵詞就是趙明誠。趙明誠是李清照的丈夫,給了他前半生幸福的人。李清照前期的生活是無比幸福的,過的是無憂無慮的貴婦生活,和丈夫情投意合相濡以沫。他們有著共同的愛好,一樣的情趣,他們的生活充滿情趣,縱然趙明誠也歷經宦海沉浮,但他們始終不離不棄同舟共濟。很多人把南渡看成李清照生活的轉折點,其實不然。李清照一介女流,國破的痛苦是遠比不上家亡的,北宋滅亡初期趙明誠還在世,那段日子雖然苦有愛人在身旁她都是毫無怨言的。直到趙明誠撒手人寰,李清照孤苦無依,四處流浪,凄凄慘慘戚戚。在李清照晚年孀居的日子,支撐她的還是當年他們共同的金石愛好,趙明誠是李清照一生最大的依賴,最愛的那個。李清照的第三個關鍵詞就是改嫁。很多人都認為這是李清照一生的污點,是不光彩的,其實都是膚淺的。用我們今天的眼光來看,女人在丈夫死後改嫁是再正常不過的了,那個時代的女人也是一樣,只是那個時候的風氣不一樣罷了。可以肯定的是,李清照對張汝洲沒有半點愛的,哪怕是她決定嫁給他,說不好聽的只是一種利用罷了。年過半百的李清照孤苦無依,需要一個男人的肩膀,沒有張汝洲,還會有別人。李清照在婚變之後陷入深深的孤獨之中,生活過的沒有希望,最終一人慘淡而終。改嫁和婚變毀了李清照的的後半生,也成了她後半生直至死去的都無法抹去的陰影。

  宋神宗元豐七年,李清照出生於一個書香門第。父李格非,進士出身,精通經史,長於散文,「蘇門後四學士」之一,官至提點刑獄員外郎。母親乃是狀元王拱宸之孫女,亦善文。這樣的家庭環境成了李清照少年成長的肥沃土壤,父親的淵博的才學,剛直的性格和開明的思想都深深的影響了李清照。李清照由於家境寬鬆,不用奉行三從四德,李格非也不會在意什麼「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屁話,這讓李清照有了自由的學習環境。李清照聰明乖巧,舉一反三,很小便學有所成,猶勝男兒。她少女時代作的詞在士大夫之間都能廣為流傳,成為當時有名的才女,「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和「綠肥紅瘦」在民間廣為流傳。甚至對政事,李清照也有一番自己的見解,李格非自然欣慰不已,只可惜女兒非男兒。

  少女的李清照天真無邪,可愛活潑。在她的詞中有一種清新脫俗的情致,讓人嚮往。這時期她的詞多是對她這階段生活的描寫,渡船,採蓮,鞦韆,打馬,踏青,在別的女孩在閨閣做繡花女紅的時候她在自由的天地里徜徉。同時她的詞中也有一種淡淡的愁,這種愁是調皮的愁,嬌羞的愁,無中生有的愁,「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愁,小兒女故作深沉的愁,愁的是自己的孤獨,愁的是情竇初開無人訴,愁的是對現實幸福生活的不知滿足。少女情懷,青春萌動,體現在李清照的詞里讓人心醉不已。

  我有理由猜測李清照和趙明誠在結婚之前就已經相識了,相識的時間地點緣由等等八卦還有待考證。古代的婚姻向來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果趙明誠和李清照的結婚也是遵循這個的話那是不可能的。北宋自始至終黨爭不休,趙明誠的父親趙挺之屬於改革派,而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作為蘇軾的弟子自然屬於保守派,沒有那個媒人會這樣的自討沒趣,趙挺之和李格非也不會吃飽了撐的主動讓自己的兒女結合。李清照和趙明誠的婚姻必然是有著他們自己的努力的,或許他們早就情投意合,私定終身,最終在不懈的努力和堅持下最終走到了一起。

  有這樣一個傳說。一天趙明誠做了個白日夢,夢到了一些事情,於是找其父解夢。夢的內容是十二個字: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拔。趙挺之一聽就知道了兒子的心思,謎底就是四個字:詞女之夫。這分明是趙明誠在告訴自己的父親自己喜歡上了一個女詞人,叫父親替自己提親。而當時的汴京乃至整個大宋的著名女詞人除了李清照之外,還有其他人嗎?

  我不妨把我臆測再放的大膽些,一首《點絳唇》就是趙明誠去李家拜訪時李清照情動所作。「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縴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大家閨秀,晨起鞦韆,慵懶可愛,當看到心愛的人來了,心中立刻激動的忐忑不安了,害羞的逃走了,怕情郎看見還沒有梳洗的自己,慌忙中連金釵都滑落了。行動上是逃走了,其中內心裡有忍不住回首多望一眼,偷偷的倚著門,卻把青梅嗅。一個少女的可愛調皮,天真活潑,對於愛人的嬌羞,沉浸於愛中的甜蜜都在這幾十個字中一覽無餘,在愛中的人從來都是不善於掩飾自己的幸福的。

  公元1100年,宋徽宗即位,建號「建中靖國」,對朝內的新舊黨爭採取折中政策。這使得改革派與保守派的矛盾不再那麼的尖銳,也使得李清照和趙明誠的結合成為可能。次年,18歲的李清照和21的趙明誠喜結連理,有情人終成眷屬。

  一切都是那麼的順利,一切都是那麼的幸福,上天對李清照是極其眷愛的。給了她優越的家境,給了她淵博的學識,還給了她完美的愛情,可是愛中的人永遠都不會滿足。李清照和趙明誠的婚後生活甜蜜似糖自不用說,兩人郎情妾意,好似神仙眷侶。因為趙明誠的原因,李清照很快也迷上了金石的收集和研究,甚至在某些方面的造詣要高於趙明誠。兩個相愛的人還有了相同的愛好,生活內容自然離不開金石,外人看來兩個人痴傻於一物而無心思於情愛,其實當他們共同對著一副字畫閑棋品茗時,愛情也在升華。俗人,自然看不懂。雖已為人婦,但李清照嬌羞不改,洒脫不變,對於自己的幸福也毫不掩飾。《減字木蘭花》是她婚後生活的最佳反映: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好一個如花的俏婦,好一個調皮的少妻,花面奴面相映紅,最美的是恩愛。

  雖然結了婚,但是趙明誠還是太學生,還得按時上課,每月只有幾天的假期,所以李清照飽受相思之苦。另一方面為了金石收集夫妻倆經濟拮据,雖然兩人都是高幹子弟,但不是那種典型的紈絝之流,也沒多少積蓄,所以他們的生活也過的很清貧。但是這並不能抹去他們的幸福,因為他們有愛情,還有共同的志趣。趙明誠每次放假回家,總要陪李清照出外淘寶,逛當時東京的市場,流連於大相國寺的金石集散地,每每流連忘返。兩人踏雪尋梅,常常為了鑒賞一副畫而至三更天,這樣的幸福,這樣的溫暖又豈是常人輕易可以理解,輕易可以得到的!

  說到這裡,很自然很機械的會冒出一句「好景不長」,李清照的生活也不例外。奸臣蔡京上台後,新舊黨爭開始計劃,元佑黨人幾乎被打入十八層地獄,李清照的父親自然也不例外。趙明誠的父親作為改革派的代表受到重用,成為迫害保守派的急先鋒。一方面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被貶回到山東老家,而趙明誠的父親趙挺之卻是加官進爵,這讓李清照心裡很不是滋味。她不忍看見老父親就這樣黯然離開官場,更不能接受打壓的父親的人就是他的公公。她心有怨恨,寫信給趙挺之,心中提到「炙手可熱心可寒」和「何況人間父子情」。信中對公公表示了不滿,希望公公為自己的父親開脫和幫忙,這在當時是轟動京城的,一介女流,敢於對自己的公公說出那樣言辭激烈的話來,實在是需要很大的勇氣和膽識的。可惜,在整個事件過程中不平靜的只是李清照罷了,寫給公公的信沒有迴音,而丈夫趙明誠也毫無動靜。也許有人會責備趙挺之的冷血和趙明誠的無能,其實他們都是無可奈何的,朝中大權掌握在蔡京手中,趙挺之也無能為力,而趙明誠又能做什麼呢,跟父親哭鬧嗎,顯然不可能。趙明誠對新舊黨爭沒有半點興趣,照舊冒險搜集蘇軾等人的字畫,這多少給了李清照些許的安慰,趙明誠的平靜是對李清照最好的慰藉。

  趙挺之的好日子也沒能持續多久,不就便厄運來臨了。新黨排擠完舊黨,自己內部也起內訌了,蔡京再次上台後把趙挺之擠出朝野。趙挺之一腔鬱結,數日便病死,這下樹倒猢猻散,趙家由此衰敗。趙明誠兄弟三人甚至被誣陷入獄,最終又無罪釋放。趙明誠和李清照只得收拾行囊,離開汴京,回到老家山東青州。

  青州十年是李清照最幸福的十年,雖然此時趙明誠的政治生涯處於最低谷,雖然他們生活困苦而百無聊賴,但畢竟,兩個相愛的還是在一起的。女人對愛總是自私的,總希望自己的愛人永遠陪著自己,永遠和自己在一起,李清照亦是如此。青州十年,李清照和趙明誠拋開俗世的紛紛擾擾,兩個人一心埋頭金石研究,感情越發的深厚。患難夫妻,相濡以沫,日子雖苦也覺得甜。在青州沒有俗世的喧擾,沒有政治的黑暗,也沒有各方的壓力,亦沒有城市的嘈雜,李清照和趙明誠可以在混雜喧鬧的天地間享受屬於自己的寧靜與甜蜜。

  生活總是一波三折,好事壞事總不是長久的,人生就是因為這些跌宕起伏的曲折而更生色彩。十年恬靜的青州近乎隱居的生活結束,趙明誠再次出仕。公元1121年,朝廷任命趙明誠知萊州知州。有了公務的趙明誠不再有那麼多的閑暇時間陪李清照,李清照一人也變得孤獨。從青州十年的如膠似漆一下子到一人獨居,李清照很是不滿。每日里百無聊賴,再也沒有人陪著她一起高雅,沒有陪她一起踏雪尋梅了,心靈的落差是顯而易見的。在萊州的一段日子裡,李清照寫了很多很沉悶的詩詞也抒發心中的鬱悶,但在我看來都是小兒女的小脾氣,雖無《長門賦》般凄婉和功利,但大抵是因為很在乎那個他,才有的因為他不在身邊不像以前那樣的不滿。

  身份地位提高的趙明誠也學起了一般的官僚,蓄養起了侍妾和歌姬,玩起了高雅,享受起了奢靡。現在我們用同情李清照的眼光來看可能會對趙明誠的這種行為很是不滿,但事實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了。蓄養歌姬是宋朝官場的一種風氣,尤其是自詡風流之士的文官,更是無一例外,蘇軾生命中很重要的一個女人朝雲曾經就是他的侍妾。趙明誠雖然蓄養侍妾和歌姬,有了李清照意外的女人,但是他並沒有冷落李清照,因為他們還有共同的金石追求,趙明誠永遠都不會遺棄李清照。趙明誠在淄洲任上的時候,一次偶然機會得到一本白居易親筆書寫的《楞嚴經》,相當興奮,他立刻騎馬回家找李清照一起品味,兩人邊看這幅字便品名茶小龍團,一直看到三更天,夫妻感情可見一斑。

  最令李清照感到不安和隱痛的是另外的原因,那就是他們老無子嗣。趙明誠除了李清照意外還有別的妾室,但一直都沒有孩子,這明顯不是李清照的原因,可是在那個社會,在那個時代,在那個風氣下,無後的罪名總是由女的來承擔。縱然趙明誠從來沒有因為此事說過什麼,縱然趙明誠不會拋棄李清照,李清照自己心裡還是會深深的自責,同時也有點害怕,害怕被拋棄,女人總是敏感而脆弱的。在當世的很多金石專著中,關於趙明誠的部分總要不經意的提到趙明誠無子嗣繼承文物,這讓李清照陷於深深的痛苦和折磨之中,她無從辯白,也無人可訴,一個人默默流淚。

  公元1127年,金兵攻破北宋都城汴京,俘虜徽欽二宗,史稱「靖康之變」。李清照和趙明誠頓時成了無家可歸之人,雖然所在的淄州還未被攻佔,但是李清照知道,更苦的日子就要來臨。這年三月,趙明誠的母親病逝於江寧,按照官制,趙明誠免去官職赴江寧奔喪。趙明誠求之不得,正好藉此機會舉家遷移,準備到離皇帝更近的江寧定居。李清照去青州老家運送文物,不料青州發生兵變,郡守被殺,趙明誠和李清照收藏的文物也歸於一炬。而李清照本人為了搶救僅有的珍稀文物幾次入險,最終死裡逃生,一家人在江寧得以團聚。

  不久,趙明誠被任命為江寧知府。江寧乃軍事要地,而趙明誠卻不思進取,每日里依然是搜集金石文物,不問正事。至於李清照方面自然也是無暇顧及,李清照的孤獨上加上一份家仇國恨,更顯得傷懷動人。單倒是冷落也罷了,趙明誠還做了一回大大的錯事,讓李清照陷入更深的痛苦之中。公元1129年2月,江寧御營統制官王亦密謀造反,這被趙明誠的部下李謨知道了,李謨變稟告趙明誠。趙明誠恰恰此時剛接到調任湖州知州的任命狀,便以此時已不是江寧地方官為由推脫了這件事。李謨沒辦法,自己做主,設好埋伏,提前準備,最終遏制了這場兵變。可當他第二天準備去稟告趙明誠的時候,趙明誠已經連夜借繩索翻牆逃跑了。這件事影響很壞,趙明誠也因此被罷了官,為時人所不恥。李清照雖是女兒,但是也有著自己血性和膽識,對於臨陣脫逃貪生怕死的行為肯定是極為不屑不恥的,可這個人偏偏是自己的丈夫。這讓李清照陷入矛盾糾葛之中,她感到失望,但是又不好表達。另一方面,趙明誠自己也為此羞愧不已,李清照作為賢妻自然不會再去打擊自己的丈夫。夫妻倆患難中再次見到真情,兩人決定從此隱居,回歸青州十年那般的幸福寧靜的生活,李清照自然很是高興。

  趙明誠此人沒有大的才華,沒有大的膽識,沒有大的見識,但又不失為一個好的金石專家,好的丈夫。他為人謙和,對李清照的感情至死都未改變,即使李清照沒有子嗣,這在當時是很是難得的。加上當時官員逃竄成風,連高宗皇帝都在沒日沒夜的四處逃跑,這樣的情況,趙明誠臨陣脫逃其實並不稀奇。

  想不到的是就在趙明誠和李清照準備隱居的時候趙明誠再次被朝廷起用,任命為湖州知州。按照官制,趙明誠要去建康先覲見皇帝,而李清照則又負責運送文物。建炎三年七月底,李清照收到趙明誠的來信說自己病倒了,立刻日夜兼程感到健康。趙明誠感染傷寒,又由於用藥不當,病情加重。這年八月十八,四十九歲的趙明誠撒手而去,留下李清照一人和大堆的文物,此時李清照四十六歲。

  趙明誠的死遠比靖康之變給李清照的打擊要大,從此李清照成了孤苦無依的一人,對那個他恨也好愛也好,永不能再見面了。李清照沒有太多是時間傷悲,建康便又告陷落,她一個弱女子只有帶著一大堆的文物跟著皇帝四處逃難。為了保全文物,李清照求了一切可以求的人,最終還是遺失不少,這讓她心力交瘁。一個孤獨的女人,帶著繁重的文物跟著皇帝跑遍了大半個東南沿海,沿途艱難險阻,常人難以想像。李清照帶著的又何止是文物而已,他帶著的是丈夫和自己的愛好,帶著的是關於過去美好生活的甜蜜回憶。後來不知哪來的流言說趙明誠曾經向金人獻過一個玉壺,這讓李清照很是惶恐害怕,為了顯示自己的清白,李清照把自己的文物盡數獻給朝廷。以為獻給朝廷就安全,孰料文物運到剡州又因為當地兵變遺失了,從此李清照連念想的東西都沒有了。

  晚年的李清照轟轟烈烈的改嫁,又轟轟烈烈的離婚,這在當時簡直是離經叛道之舉,而李清照做了,只因為自己需要,自己想那麼去做。一人孀居的李清照需要一個堅實的肩膀來倚靠,流亡的日子裡因為沒有男人她吃夠了苦,所以在南方安定下來的李清照也亟需一個人來安慰自己,陪自己渡過下半生。她不求那個人才高八斗,不求那個人貌似潘安,不求那個人與她志趣相投,只求有一個人對自己好,讓自己不再孤單。關於張汝洲,大抵是個偽君子之類的人物,一開始表面上道貌岸然,實際上是為了騙取李清照剩下的文物。兩人結婚之後都感到受騙了,而李清照更為激烈和憤懣,理想的破滅讓她幾乎發了瘋般。她向朝廷舉報張汝洲虛報舉數入官,朝廷查實後將張汝洲革職流放柳州。而李清照本人也因為告丈夫不守婦道被關押,後因為友人救助,只關了九天就放了。這三個月的婚姻對李清照的身心打擊是巨大的,從此她變得心如死灰,生無所戀,一個懷著對以往的留戀鬱鬱而終。關於李清照的改嫁,當時的人多有褒貶,後人看來羨慕李清照的洒脫和率性以及對愛情的不懈追求,而當時人看到的卻是倫理和婦道,為李清照感到惋惜。如果和張汝洲結合後找到幸福倒也罷了,而偏偏這是一個騙局,這讓李清照本人也懊悔不已,對一切失去了希望。

  晚年的李清照是孤獨的,而這個孤獨又是表現在多個方面的。第一就是女性的孤獨。女性的身份讓她沒有朋友,也無人理解,她的情思也無人能懂,她生活在社會的上層,而上層里全都是男人,男人們則用看一個怪物的眼光看李清照。晚年李清照的熱衷國事,主張北伐恢復中原,作了很多慷慨激昂的詩詞,對身為秦檜夫人的表姐不屑一顧,對於岳飛的死她失魂落魄,對於韓肖胄的出使金國她又壯懷激烈。不過這一切都是她自我欣賞罷了,她一介女流,誰會在意她呢,誰能理解她呢。辛棄疾報國無門尚有陳亮作陪兩人心心相映,而李清照可以向誰訴說呢。

  李清照的第二個孤獨是思想上的孤獨。她是一個傑出的文學家,她取得了很多人沒有取得的成績,她站在了學術的高峰上,四顧沒有一個人。她看到了許多了看不到的東西,知道了許多人不知道是真理,有著尼采般的孤獨和悲哀。李清照曾經想把畢生所學傳授給一個孫姓女孩,那女孩卻以「才藻非女子事也」一口回絕了,這又讓李清照陷入更深的孤獨之中。與李清照約同時的還有一位才女朱淑真,她一生都受到感情的折磨,因為所嫁非人,表現在詞中是重重的憂愁怨嗟和孤獨寂寞。朱淑真大膽的追求自由愛情,卻不為禮教所容,抱恨而終,詩詞遺稿也被父母付之一炬。事迹聲名,淹沒不彰。生不幸,死亦不幸。一個女性,是否該有獨立的意識,是否該有知識,這讓李清照深深的痛苦,而她既有的學識又把她推到正統社會的邊緣,在她的思想世界裡,只有她一個人。

  李清照的第三個孤獨則是現實里的孤獨。她晚年無子嗣,一人孀居,形單影隻。一首《聲聲慢》是她晚年孤獨生活的真實描述:「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一個人尋尋覓覓,惶惶不可終日,這是孤獨人的通病。又看見了大雁了,但已不是「雁子飛時,月滿西樓」的雁了,故人早已逝。秋風蕭瑟,黃花滿地,天氣轉涼,可是又有誰安慰,誰來關心呢。這不盡的痛楚和孤獨,又豈是一個愁字可以道盡的!

  紹興二十五年,七十二歲的李清照與世長辭,永遠的離開了給了幸福和痛苦的繁雜世界。留下了剪不斷理還亂的淡淡愁緒,喜怒哀樂也隨著滿地堆積的黃花隨風而去。一個女性,讓後世的男人們瞻仰了幾千年,多少恨,多少愁,都成了文學世界的奇葩。李清照是一個空前的女性,也必將是絕後的一個,人類史文學史,李清照只有一個,孑然獨立於高樓的清影永不會黯淡。
推薦閱讀:

十二星座最天真單純的一面在哪裡?
經珠不動凝兩眉,鉛華銷盡見天真(絕色美女)<60P>
過去事?
孫允珠——經珠不動凝兩眉,鉛華銷盡見天真
經珠不動凝兩眉 鉛華銷盡見天真

TAG:少女 | 天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