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降息的不得不了解的三個問題:經濟太差已經超出了總理承受範圍

邁企網(www.maiqi-ld.com 5月6號上線):併購界第一微信公眾號:maiqi-ld-com及maiqi-ld-com6;併購、股權買賣、定增信息速配平台。規則整合、精準對接、協作共贏 。

目前的經濟差,已經超出了總理能承受的範圍。目前經濟降速里,除了長期結構性的原因,可能也包含了短期周期性的原因。只要有周期性原因,就可以降息應對。目前經濟有多差?總理是不是知道我不敢說,但經濟學家肯定不知道,因為沒有可靠的GDP和失業數據。咱們的GDP和失業數據,只有誤差方向是確定的:經濟向上的時候數據做了向下的調節,經濟向下的時候數據做了向上的調節。今年增長最後還會是一個7.4%左右的數,市場(特別是私人部門)實際感覺都像5-6%。增長、價格、就業這宏觀三大指數里,我國只有一個數比較值得看,就是價格。現在PPI和CPI綜合起來基本是通縮壓力,那說明經濟實際增長在應有水平(學術語言叫潛在增長率)之下,是有周期性低潮的。

關於降息的三個延伸問題理解

這個周末十分熱鬧。在11月19日李總理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針對「融資難、融資貴」的「融十條」後,央行上周五突然降息,市場上的多頭們普大喜奔,深圳一日之間開了三個新樓盤。借這個事情,我們感覺也有必要向各位領導和同仁彙報一下我們近來對形勢的觀察,以及對明年的一些想法。各位時間寶貴,我們盡量簡單地說,但這事比較複雜,我們理解也比較初步,還請耐心閱讀。

1、 這是正確的降息、還是錯誤的降息?

我們認為是正確的降息。所謂錯誤的降息,是指用大水漫灌的方法,靠發錢來抵抗經濟下降。如果經濟下降是結構性的,印錢不僅不能提升經濟增速,還會造成通脹或者地產價格虛高(中國是後者),也就是滯漲情形。更糟糕的是,大水漫灌造成大量殭屍行業、殭屍企業僵而不死,阻礙了調結構的改革推進。出於這種情況的擔憂,央行在過去兩年,不管經濟滑坡多厲害,使勁咬緊牙關不降息、不降准。

但今天有三點不一樣:

第一、目前的經濟差,已經超出了總理能承受的範圍。目前經濟降速里,除了長期結構性的原因,可能也包含了短期周期性的原因。只要有周期性原因,就可以降息應對。目前經濟有多差?總理是不是知道我不敢說,但經濟學家肯定不知道,因為沒有可靠的GDP和失業數據。咱們的GDP和失業數據,只有誤差方向是確定的:經濟向上的時候數據做了向下的調節,經濟向下的時候數據做了向上的調節。今年增長最後還會是一個7.4%左右的數,市場(特別是私人部門)實際感覺都像5-6%。增長、價格、就業這宏觀三大指數里,我國只有一個數比較值得看,就是價格。現在PPI和CPI綜合起來基本是通縮壓力,那說明經濟實際增長在應有水平(學術語言叫潛在增長率)之下,是有周期性低潮的。

有一個情況是,今年經濟增長對基建投資的高依賴,已經達到了空前的2009年水平。2009年是什麼情況我們都清楚,2000萬民工返鄉,中央慌了。五年後的今天,勞動年齡人口少了,服務業可以吸收更多民工了,雖然就業不至於像09年那麼差,但GDP增速的下滑壓力估計是差不多的。換句話說,目前的情況就是,如果不是靠政府在拚命修鐵路修水壩,今年的經濟一定是垮掉了。而且明年(至少上半年)還會是這樣:下滑更大、政府更加賣命。我們判斷,明年經濟的主題和今年是一樣的:用向上的政府投資,對沖向下的房地產投資和製造業投資(經濟具體走勢怎樣,我們另外發郵件說明)。

問題在於,經濟應不應該這麼差?我們覺得不應該。也就是說,目前的經濟困難,除了長期結構性下滑(根本原因在於勞動力格局變了,改革格局還沒變),我們認為還有一部分短期周期性的原因。顧名思義,周期性因素指的就是暫時性因素,一小段時間後會改變的因素,就可以用降息這樣的手段來對付。造成今年經濟超越結構性下行的周期性因素有:運動式反腐的力度不是小了而是大了,對高端消費打擊很大(到明年才會企穩);外需復甦很不穩定,尤其是美國今年一季度的萎縮;當然房地產的下行是長期結構性的(朝著崩盤去了)、還是短期周期性的(軟著陸),目前有很多爭議。如果當下經濟下降有周期性因素,那央行就有義務放水來平穩周期。

第二、以前不敢降息、主要是怕錢又流入房地產和地方融資平台,現在這兩個制肘削弱了。房價已經降了半年了,對價格的心理預期已經發生了變化,地產商都在去庫存,拿地意願很低。以前不敢放水,怕房地產高燒不退,現在幾乎是怕市場太冷,這個制肘變了。至於地方融資平台,房地產高燒初退,融資平台就涼了一半了,今年各級政府的賣地款比去年估計要少一半。再加上8月31日《預演算法》四審過會和9月21日《國務院關於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43號文)的發布,地方舉債約束是越來越明顯。這個制肘也有些變了。這給了全面降息降準的條件。

第三、央行的「中國版QE」是黑箱子,現在也有必要回歸正路。今年以來央行眼花繚亂的創造使用了各種工具:PSL、SLO、SLF、MLF。這些工具,簡單地說,就是定向、定期發錢——跟美歐日搞QE,定向買某些金融產品,支持某個市場。據說通過這些渠道發出來的錢,比美歐日的QE只多不少。

定向寬鬆的邏輯是:中國不是總體錢不夠,而是錢流向不對,那我們就定向輸液。這聽起來挺好,但實際上有兩個大問題:第一個問題這是黑箱子,沒人搞得明白這些名詞,不能準確預測力度、評估效果。這個周末我見了高盛、小摩、德銀、海通、中信、巴克萊、美林、中銀的各位首席,我問他們在央行出這些名詞前,有人知道這些是幹啥的、能夠預測力度、評估作用嗎?所有人都默默地放下了筷子。第二個問題是,錢是流動的,定向輸液只是理想,做起來很可能既不公平、也很可能起不到作用。

2、 降息之後還有什麼?

首先是還會有後續的降准降息。上周五以後,全市場都在鼓噪還會降息、降准,我們也這樣認為。從現在到明年,再來個1-2次降息,2-3次左右的降准,也是應該的,時間窗口更可能集中在明年上半年,具體的頻率和幅度只看一個東西:房價下降有多快(房地產越差,降息降准力度就會越大)。

我們的三點邏輯如下:

第一、一次降息很可能作用不大。單靠這次降息,商業銀行很可能不會全力配合,把貸款利率弄下來。原因很簡單:這回的政策調整是這樣的:一年期存款的基準利率降了25個點(從3%下降到2.75%),允許自由上浮擴大(從原來的1.1倍上升到1.2倍)。一年期貸款的基準利率降了40點(從6%到5.6%),但貸款利率已經是自由浮動了。這個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商業銀行原來給出的一年存款利率,基準是3%,最高上浮到3.3%(1.1倍)。現在基準是2.75%,最高還是3.3%(1.2倍)!銀行吸存的成本是不變的。政策宣布後,中信、平安這樣的銀行存款利率還是保留在3.3%,寧波銀行、南京銀行、包商銀行、青島銀行、蘇州銀行不僅沒降,反而應聲上調了存款利率到3.3%。存款利率不下來,商業銀行要運行、要吃息差,有那麼強的動力,把貸款利率往下放嗎?我們覺得不會的。銀行惜貸,經濟只能更差,一次降息不起作用,政府怎麼辦?只能繼續往下降息。

第二、目前物價下降的速度可能要超過名義利率。現在生產資料的價格(PPI)是負增長(通縮)-——PMI裡面訂單指數還在下行,而生活資料(CPI)的增長在萎縮(通脹放緩)——今年不過3%,明年不過2%。企業借錢的成本是要看實際貸款利率的。實際貸款利率等於名義貸款利率減去價格指數。如果物價在通縮或者通脹放緩,一樣的名義利率,實際利率是在上升的!造成融資成本越來越貴。所以明年的名義利率一定要降。

從企業的角度想,整體企業盈利是跟GDP走的,明年就算是接近9%吧(7%實際GDP增長+ 1.8%物價漲幅)。企業綜合借貸成本接近、甚至超過了這個數。這樣全社會企業為銀行打工的情況就沒有改變,企業會借錢擴大生產嗎?沒有人要借1塊錢,付一毛利息,賺9分錢盈利。

第三、降息之後,降准更加必要。美國在加息,我們減息,錢往哪裡流?海外。這樣反而會加劇國內資金的緊張。前面說了,存款利息不會下降,貸款利息不願下降,銀行息差減小,銀行也不幹。所以必須給銀行更多的錢。怎麼給銀行錢?以前1塊錢存款,央行要截留2毛錢準備金,如果通過降准截留1毛9,就給銀行放出了錢。什麼時候降?我們看春節以前最可能。明年春節比較晚,一月份的物價會比較低(實際利率高),銀行也需要準備一些流動性應付春節。

其次是「融十條」落實,比降准降息更有意義。這回非對稱降息的一個重要意義在於,把存款利率自由化又推進一步,後面可能利率自由化會提速。我國銀行存貸比的規定簡單粗暴,調整是遲早的事。如果這回「融十條」說的同業存款計入一般存款落實,銀行一下子多出近10萬億的存款,貸款能力就相應增加了(但壞處是,這10萬億都要交存款準備金!銀行反而錢少了,所以從這個角度也要一口氣降3-4次準備金率)。銀行不願意貸款,那讓大家都上市發股票、發債直接融資行不行?「融十條」再次強調註冊制,沒有歷史包袱的新三板可能徹底些。中國金融不願意出錢,找外國金融機構出錢行不行?「融十條」說支持跨境融資,利用外面便宜的錢,然後說用外匯儲備支持中國經濟與裝備走出去。這些哪一條落實了,都是富有意義的變化。

3、這個事情為什麼這麼重要?

稍微總結一下,這次降息效果有限,後面如果有幾把降准、降息,再加上修改存貸比、註冊制、放寬跨境這些,就有點意思了。它蘊含了未來好幾重的變化可能。

第一、連串寬鬆的前提是明年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很大,對應國企改制提速。在政府這邊,明年還是要靠基建,基建的錢哪裡來呢?原來靠賣地、靠地方融資平台、靠信託理財。這些明年都是不好的,有什麼新渠道? 不能靠加稅(基本是殺雞取卵),不能靠PPP(那基本是一廂情願) ,只能靠發債(國債和地方債),擴大赤字是明年要做的,但這有限;真正的解決只有一個:靠把國企賣掉。50萬億的地方非金融國企資產,大約有十幾萬億的凈資產,對應18萬億的地方債務,中國地方政府還有一次(也只有一次)重新清理資產負債表的機會。

說到國企,另外一點是,明年國企的行為乖張會更加暴露。經濟上行時,大家都在攻城略地,國企和民企的行為差別並不明顯。但經濟下行時,國企會越來越背離企業運行規律,行為會越來越不像正常企業。舉例來說,幾個月前,國家出了一個文,說可以固定資產投資加速折舊。這種政策在各國很普遍,經濟下行時,加快折舊等於減稅。咱們國家做就出了點麻煩:不少國企希望在經濟下行時,減少折舊。因為收入不行了,只有減少折舊才能把利潤做出來,才能完成國家的利稅任務。這兩個原因(地方融資需要 + 國企行為乖張)加在一起,我們的判斷是,至少經濟形勢上講,明後兩年大規模國企改制的浪潮有必要出現。 在二級市場上,國企改制的主題應該還是明年的炒作主題之一。

第二、 明年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大,企業價值是通過估值實現、而不是EPS增長。從股價上講,要麼靠分子(EPS),要麼靠分母(估值)。明年分子是不能做什麼指望的,我們每個月的投後例會大部分都是看企業經營狀況,雖然部分企業可以在topline不好的年度,依靠原材料價格下降、靠土地資金成本下降、靠管理和技術創新、來提高bottom line, 但短期內那是少數。大部分企業的盈利,明年都不會好,這是我們的判斷。

但是估值可能是另外一個故事。有好幾種力量,可能會支持企業估值。第一是如果有一系列的降准降息,第二是經濟不好企業對資金的需求下降,第三是房市不好,炒房的錢可能進到股市,第四是滬港通、納入MSCI指數這些引來外資入市。這些加起來,明年股市的資金供給有可能會相對寬裕一些,由此會抬升股市的估值中樞(短期中國股市的估值中樞到底在哪,我們另信闡述我們的想法)。當然,不同板塊對流動性的彈性不同,我們覺得調整以後的小市值、新經濟板塊可能受益更多一些,新三板可能會很熱鬧。

把這兩個判斷放在一起,大致的圖景可能是:經濟不會好,股市不會太差。對PE來說,是不是意味著:明年的投後重點,可能是市場,不是企業。企業投後工作當然要紮實做,但盈利的大勢擺在那裡,不會好到哪裡去。而一個沒有盈利增長,靠流動性增加的股票市場,增加了操作空間——踩個相對好的波段,把要退的股票,尤其是舊經濟代表(製造業、銀行券商、消費通道等),盡量退好一些,是提升IRR的主要手段。而新經濟的企業,比如醫療,儘快捧到市場上。對於夾層來說,宏觀挑戰會增大:借錢的企業因為盈利不好需求在降,而借貸的基準成本可能下降。

第三、房地產市場是核心。前面說的這些政策和市場邏輯,都是盯著房地產。今年10月份商品房的銷售面積快速放大、銷售價格環比止跌,是很重要的信號,需要密切觀察。如果這個是實的,在明年春節前後,這個趨勢就會得以確立,那麼貨幣寬鬆的幅度會小很多,實體經濟情況也不會那麼糟。如果這個是虛的,房產在春節前後的銷售和價格繼續往下,或者短暫企穩後繼續掉頭向下,那麼年初實體經濟就會很差,貨幣寬鬆就會加碼。如果這種情況出現,政府除了貨幣寬鬆,還需要進一步救市,才能避免金融危機——也許一個辦法是,通過國開行或者類似於美國「兩房」這樣的機構,直接通過購買廉租房,來進行中國式的救市。如果是後者,我們等於描述了這樣一種情形:房產沒穩住,經濟下滑,通縮壓力很大,顯著比例的企業破產,部分銀行經營困難,這時候政府一方面通過貨幣放水、一方面通過出售國資、一方面通過購買廉租房,三管齊下挽救經濟和金融。在未來兩三年,這些情況的各種程度的組合,都是我們必須考慮的的現實風險。

(來源:網路)

免責聲明:《邁企網》轉載上述內容,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感謝原文作者。如有出處一定註明來源。

 


推薦閱讀:

2014 年 11 月的中國央行降息是否意味著央行非常擔憂經濟增長?
劉皓琨:6月加息臨近,「新動作」能否解救市場
為何央行降息,五大銀行反而提升存款利率呢?
中國央行 2015 年 2 月 28 日存款和貸款基準基準利率再次下調會有什麼影響?

TAG:經濟 | 降息 | 了解 | 總理 | 問題 | 關於 | 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