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回師力作】《<僧伽吒經>解讀》(菩薩乘)最終稿連載(1~4)

【回師力作】《<僧伽吒經>解讀》(菩薩乘)最終稿連載(一) 

《<僧伽吒經>解讀》是回師階段性封山之作。以前的連載,因不是最終稿,且未經回師審核,尚存若干值得商榷之處,故而請將手上的或者網路上遺存的舊文稿,以此文替代,以免引起對法的誤解。特此說明!

《僧伽吒經》解讀

回家人

《僧伽吒經》解讀一

        一、緣起

        二、眾生集會,世尊說法

        三、聞法福德不思議

        四、有二眾生渴仰於法

        五、以願勝故,得證菩提

        六、聞法生信,獲福無量

        七、謗此正法,重罪無依

        八、聞法流通,善根滿足

        九、書寫此經的無盡功德

        十、因恭敬心而得感應

        十一、讀誦四句偈,得此最勝福

        十二、乘何神力,往觀十方

        十三、出離心起住十地

        十四、諸佛世界的種種景象

        十五、以聞「僧伽吒」,得在華上世界

        十六、不得以輪王福德為喻

        十七、不為愛河之所漂沒

        十八、此法難遇,同於如來出世

        十九、以人身修易成就

        二十、以清凈心憶念此經

        二十一、五逆罪人,仙人救之

        二十二、凈月王的故事

        二十三、且問憶念幾時事

        二十四、滅一切不善之法

《僧伽吒經》解讀二

        一、此法能示仙人像

        二、佛陀因地聞「僧伽吒」而得授記

        三、無明妄見而輪迴,我執妄感而身受

        四、善語得善果,愚痴受罪報

        五、佛陀現笑的殊勝因緣

        六、王舍城的壯觀景象

        七、吾我自高者不能聽受

        八、汝莫放逸,譬如鳥子未生羽翼

        九、妄見眾生生滅

        十、眾生有老作少,如是生滅

        十一、於六道輪迴不生厭離,是為老眾生

        十二、彼少眾生得住十地

        十三、說一善語得離生死

        十四、彼諸菩薩不讚歎我,自贊其身

        十五、不斷生出的無量眾生

        十六、凈一切業不可以身而受眾苦

僧伽吒經》解讀三

        一、不思議的境界

        二、逆流轉念,惟生清凈佛國土

        三、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

        四、剎那生滅非永恆

        五、勤行精進,勤持戒,勤忍辱,是名法藏

        六、不被欲牽,是真自由

        七、不生凈信,臨命終時為憂箭射

        八、救子祭天,子死父母亡

        九、地獄天上,果報迥異

        十、欲求涅槃者當勤精進

        十一、二人種樹的故事

        十二、發願成佛的偈子

        十三、逆流增上,得十地成就神通

        十四、各方樹下,無量眾生集會

        十五、心有所疑,問於日月土如來

        十六、又見無量眾生來集

        十七、眾生如幻佛如幻

        十八、無福衰者是老眾生,從彼樹生者是少眾生

《僧伽吒經》解讀四

        一、地大之性無言無說,法聚無知無覺

        二、少眾生從何而來?

        三、為何要廣度一切眾生?

        四、不知生滅,受無量苦,是少眾生

        五、無知幻化,生死輪迴

        六、救助暗室中人的比喻

        七、佛為最勝好福田

        八、如來幻贊「僧伽吒」

        九、無盡的喜悅與感恩

        十、大眾集會,葯上啟問

        十一、修凈行,離邪淫

        十二、少眾生亦有死滅之苦

        十三、身所受者,皆是我相

        十四、身體是個大麻煩

        十五、心不平等,死時諸蟲怖畏

        十六、有掛礙而生恐懼

《僧伽吒經》解讀五

        一、妄心的爭鬥

        二、我們擅長做什麼?

        三、眾生各不相同的價值取向

        四、非工師所作,業感自然生

        五、貪著五欲,永世輪轉

        六、眾生種種,用心不同

        七、具解脫知見,成如來善名

        八、法界的根本原理

        九、幻化生滅非永恆

        十、一切皆是願力生成

        十一、不可思議的法聚

        十二、以「僧伽吒」之力速得十地

        十三、不識葯上菩薩的年少眾生

        十四、佛法,非佛法,是名佛法

        十五、捨棄一切,只為成佛

        十六、年少眾生的大出離心

《僧伽吒經》解讀六

        一、不失出離心的偈子

        二、年少眾生再發誓願

        三、開悟的敲門磚

        四、治眾生病,葯中最上

        五、真能做到不心動嗎?

        六、舍世間欲樂,求無上菩提

        七、葯上菩薩的三次講法

        八、發凈心愿即得見佛

        九、法會上的殊勝景象

        十、惡魔、菩薩共相來集

《僧伽吒經》解讀一

一、緣起

法不孤立,因緣而生。

    2007年觀音菩薩成道日,為報答觀音菩薩救度無量眾生的廣大願力,和 「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故而與大家一起,共同學習這部《僧伽吒經》。

    眾生本已成佛,皆因因緣故,而在此老婆心切,啰里啰唆,掩人耳目,實在罪過!

    「僧伽吒」是無相無不相,是無上的,也是非境界非不境界的。

    它是無法用思維,更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在此會努力表達心中……權說的那個境界,但是那個境界的哪怕百分之一也是比喻所不能及的。

    《僧伽吒經》是元魏優禪尼國王子月婆首那[1]所譯。在宋朝還有一個譯本,名為《佛說大集會正法經》,是施護[2]大法師所譯。

二、眾生集會,世尊說法

      經文:

        《僧伽吒經》卷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在王舍城靈鷲山中。共摩訶比丘僧二萬二千人俱。其名曰慧命阿若憍陳如。慧命摩訶謨伽略。慧命舍利子。慧命摩訶迦葉。慧命羅睺羅。慧命婆俱羅。慧命跋陀斯那。慧命賢德。慧命歡喜德。慧命網指。慧命須浮帝。慧命難陀斯那。如是等二萬二千人俱。共菩提薩埵[3]摩訶薩埵[4]六萬二千人俱。其名曰彌帝隸菩提薩埵[5]。一切勇菩提薩埵。童真德菩提薩埵。發心童真菩提薩埵。童真賢菩提薩埵。無減菩提薩埵。文殊師利菩提薩埵。普賢菩提薩埵。金剛斯那菩提薩埵。如是等六萬二千人俱。復有萬二千天子。其名曰阿疇那天子。跋陀天子。須跋陀天子。希法天子。栴檀藏天子。栴檀天子。如是等萬二千天子俱。復有八千天女。其名曰彌鄰陀天女。端正天女。發大意天女。歲德天女。護世天女。有力天女。隨善臂天女。如是等八千天女俱。復有八千龍王。其名曰阿波羅羅龍王。伊羅缽龍王。提彌羅龍王。君婆娑羅龍王。君婆尸利沙龍王。須難陀龍王。須賒佉龍王。伽婆尸利沙龍王。如是等八千龍王俱。皆向靈鷲山詣世尊所。頭面禮足右繞三匝卻住一面。

    爾時一切勇菩提薩埵摩訶薩埵。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白佛言。世尊。唯願世尊演說正法利益眾生。世尊。無量億天眾。無量億婇女。無量億菩提薩埵。無量億聲聞。皆悉已集欲聞正法。世尊。如是大眾皆欲聞法。惟願如來應供等正覺。為說妙法令長夜安隱斷諸業障。爾時世尊贊一切勇菩提薩埵。善哉善哉。一切勇。能為大眾請問如來如是之事。汝今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唯然世尊。願樂欲聞。爾時世尊告一切勇菩提薩埵。有法門名僧伽吒。


[1]月婆首那:為中天竺優禪尼國王子。天資俊朗,精研佛典,兼善音韻方言。東魏初,抵鄴都。先後譯出僧伽吒經四卷、頻婆娑羅王問佛供養經一卷、摩訶迦葉經二卷、大乘頂王經一卷、勝天王般若經七卷。其後不知所終。參見《佛光大辭典》,星雲大師監修。

[2]施護:宋代譯經僧。北印度烏填曩國人。世稱顯教大師。生卒年不詳。北宋太宗太平興國五年(980),與北印度迦濕彌羅國之天息災三藏同抵汴京(開封),駐錫於太平興國寺之譯經院(官立翻譯機構),致力於經典翻譯。共譯有大乘莊嚴寶王經四卷、給孤長者女得度因緣經三卷、廣釋菩提心論四卷、大乘二十頌論一卷、六十頌如理論一卷、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三昧大教王經三十卷、一切如來金剛三業最上秘密大教王經七卷、守護大千國土經三卷、遍照般若波羅蜜經一卷等,凡一一五部二五五卷。參見《佛光大辭典》,星雲大師監修。

[3]菩提薩埵:同菩薩。大日經疏一曰:「菩提薩埵,阿闍梨云:具據正義當雲菩提索多,此索多者,是忍樂修行堅持不舍義也。然聲明有如是法,若論文字,其義雖正,音韻或不流便者,得取便安之。故世論師謂為薩埵,傳習者隨順其辭。」參見《佛學大辭典》,丁福保編。

[4]摩訶薩埵:乃菩薩或大士之通稱。略稱摩訶薩。摩訶薩埵即大有情、大眾生。謂此大眾生系願大、行大、度眾生大,於世間諸眾生中為最上,不退其大心,故稱摩訶薩埵。參見《佛光大辭典》,星雲大師監修。

[5]彌帝隸菩提薩埵:彌勒,又稱梅呾麗耶菩薩、末怛唎耶菩薩、迷底屨菩薩、彌帝禮菩薩。意譯作慈氏。依彌勒上生經、彌勒下生經所載,彌勒出生於婆羅門家庭,後為佛弟子,先佛入滅,以菩薩身為天人說法,住於兜率天。據傳此菩薩欲成熟諸眾生,由初發心即不食肉,以此因緣而名為慈氏。大日經疏卷一,謂慈氏菩薩系以佛四無量中之慈為首,此慈從如來種姓中生,能令一切世間不斷佛種,故稱為慈氏。釋尊曾預言授記,當其壽四千歲(約人間五十七億六千萬年)盡時,將下生此世,於龍華樹下成佛,分三會說法。以其代釋迦佛說教之意,稱作一生補處菩薩、補處菩薩、補處薩埵;至彼時已得佛格,故亦稱彌勒佛、彌勒如來。據此而有二種造像。參見《佛光大辭典》,星雲大師監修,「彌勒菩薩」條。

經文大意:

    如我聽釋迦牟尼佛這樣說一樣。一時,佛陀在王舍城靈鷲山中,和大比丘僧二萬二千人在一起。其名曰慧命阿若憍陳如、慧命摩訶謨伽略、慧命舍利子、慧命摩訶迦葉、慧命羅睺羅、慧命婆俱羅、慧命跋陀斯那、慧命賢德、慧命歡喜德、慧命網指、慧命須浮帝、慧命難陀斯那,如是等二萬二千人聚集在一起。和菩薩摩訶薩六萬二千人在一起。其名曰彌帝隸菩薩、一切勇菩薩、童真德菩薩、發心童真菩薩、童真賢菩薩、無減菩薩、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金剛斯那菩薩,如是等六萬二千人在一起。

    又有一萬二千天子,其名曰阿疇那天子、跋陀天子、須跋陀天子、希法天子、栴檀藏天子、栴檀天子,如是等一萬二千天子在一起。又有八千天女,其名曰彌鄰陀天女、端正天女、發大意天女、歲德天女、護世天女、有力天女、隨善臂天女,如是等八千天女在一起。還有八千龍王,其名曰阿波羅羅龍王、伊羅缽龍王、提彌羅龍王、君婆娑羅龍王、君婆尸利沙龍王、須難陀龍王、須賒佉龍王、伽婆尸利沙龍王,如是等八千龍王在一起。所有大眾都向靈鷲山去到世尊的處所,頭面頂禮佛足,右繞佛陀三周,退住在一邊。

    這時,一切勇菩薩摩訶薩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對佛陀說:「世尊,唯願世尊演說正法利益眾生。世尊,無量億天眾、無量億婇女、無量億菩薩、無量億聲聞乘修行者,全都已經聚集在這裡欲聽聞正法。世尊,如是大眾都欲聞法,惟願如來、應供、等正覺,為他們演說妙法,令長夜安隱,斷除眾生的各種業障。」

    這時,佛陀稱讚一切勇菩薩:「善哉善哉!一切勇,能為大眾請問如來如是之事。你如今仔細聽,好好思考,我當為你演說。」

    一切勇菩薩回答:「唯然,世尊,我發願樂欲聽聞。」

    這時,佛陀告訴一切勇菩薩:「有法門名為僧伽吒。」 

    講解:

    一時,佛陀在王舍城靈鷲山中,有無量億的天子、天女、菩薩、聲聞等眾,來至佛所,都想聽佛陀講說正法。

    於是,一切勇菩薩禮請佛陀講說妙法。

    佛陀告訴他:「有法門名僧伽吒。

    佛陀一說完「僧伽吒」,一切勇菩薩當時就知道了。

    「僧伽吒」,從某種意義上講,是一個無相無不相的、不可思議的咒語,故無法用語言文字表達出來。

因一說即錯……

    它不像往生咒、楞嚴咒等有具體的功用,它是沒有具體功用的,故而無法用世間的大小、多少等去比量。它大到了極致,什麼東西都包含在其中;小又小到了極致,什麼東西都不在其內。

【回師力作】《<僧伽吒經>解讀》(菩薩乘)最終稿連載(二) 

三、聞法福德不思議

經文:

若此法門在閻浮提[1]有人聞者。悉能除滅五逆罪業。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2]得不退轉。

經文大意:

「若此法門在閻浮提有人聽聞,他所有的五逆罪業全都能除滅,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

講解:

這一點非常關鍵。對修行人來說,退轉是個非常大的問題。退轉的原因在於不知道究竟之法。而此「僧伽吒」就是究竟之法。

經文:

一切勇。於汝意云何。若人聞此法門福德之聚。過於一佛福德之聚。一切勇白佛言。云何世尊。佛告一切勇。如恆河沙等諸佛如來所有福德。若人聞此法門。所得福德亦復如是。一切勇。若人得聞如是法門。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一切不退轉。見一切佛。一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惡魔不惱。一切善法皆得成就。一切勇。聞此法者能知生滅。爾時一切大眾。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白佛言。世尊。一佛福德有幾量也。佛言。善男子諦聽。一佛功德譬如大海水滴。如閻浮提大地微塵。如恆河沙等眾生。悉作十地[3]菩薩。如是一切十地菩薩所有福德。不如一佛福德之聚。一切勇。若人聞此法門福多於此。算數譬喻所不能及。爾時一切大眾。聞是說已。踴躍歡喜多增福德。

[1]閻浮提:華譯為贍部洲。閻浮是樹名,譯為贍部,因為此洲的中心,有閻浮提的森林,依此樹的緣故,稱為贍部洲,贍部洲就是我們現在所住的娑婆世界。參見《常見佛學辭彙》,陳義孝編。

[2]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智名,華譯為無上正等正覺,即是真正平等覺知一切真理的無上智慧。參見《佛學常見辭彙》,陳義孝編。

[3]十地:十地者。謂菩薩所證之地位。一切佛法。依此發生也。然地位有淺深。故始自歡喜。終於法雲。分為十也。參見《三藏法數》,明·一如等編。

 經文大意:

    「一切勇,你能理解嗎?若有人聽聞此法門,所得福德之聚超過一尊佛的福德之聚。」

    一切勇菩薩對佛陀說:「為什麼,世尊?」

    佛陀告訴一切勇菩薩:「如同恆河沙等諸佛如來所有的福德,若有人聽聞此法門,所得福德也是如此。一切勇,若有人得以聽聞如是法門,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一切不退轉,見一切佛,一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惡魔不能惱亂他,一切善法都得以成就。一切勇,聽聞此法者能了知生滅。」

    這時,一切大眾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對佛陀說:「世尊,一佛的福德,數量有多少?」

    佛陀說道:「善男子,你們仔細聽,一佛的功德譬如大海里的水滴、如閻浮提大地的微塵、如恆河沙等的眾生,全都作十地菩薩,如是一切十地菩薩所有的福德,還不如一佛的福德之聚。一切勇,若有人聽聞此法門,所得福德比這還要多。算數、譬喻所不能企及。」

    這時,一切大眾聽聞佛陀這樣說後,踴躍歡喜,多增福德。

   講解:

    佛陀一開始就說了聽聞「僧伽吒」,會獲得不可思議的利益。

    但是佛陀並沒有講修法——需要念什麼,念多少遍,或者打什麼手印……

    他只是說:「有法門名僧伽吒。

    只要是來聽聞、學習這部經的眾生,均獲得不可思議的福報。

    同時,只要有人如法聽聞過「僧伽吒」,就進入了「僧伽吒」(「吒」這個字,不念cha,也不念zha,而是cha、zha之間的一個音)在法界上形成的一個巨大壇城,故所得福德不可思議。

    在法界上,只要是能來聽這部經書的眾生,會立即因「僧伽吒」大因緣聚被彙集在一起。如同築一座千層高塔,布施一塊磚的福德,跟布施一千塊磚的福德是一樣的。因為都是在建塔,故而等同。

    如有人說這是迷信,是因為他沒有理解「僧伽吒」如何啟用,不明白為什麼佛陀說「如恆河沙等諸佛如來所有福德。若人聞此法門。所得福德亦復如是」。

 四、有二眾生渴仰於法

經文:

    時一切勇菩提薩埵白佛言。世尊。何等眾生渴樂正法。爾時世尊告一切勇菩提薩埵摩訶薩埵。一切勇。有二眾生渴仰於法。何等為二。一者於一切眾生其心平等。二者既聞法已等為眾說心無希望。一切勇菩提薩埵白佛言。世尊。聞何等法得近菩提。一切勇。渴仰聞法得近菩提。常信樂聽受大乘法者得近菩提。

   經文大意:

    這時,一切勇菩薩對佛陀說:「世尊,什麼樣的眾生渴望並欣樂希求正法?」

    這時,佛陀告訴一切勇菩薩摩訶薩:「一切勇,有兩種眾生渴仰於正法。是哪兩種?第一種眾生是對於一切眾生其心平等;第二種眾生是在聽聞正法以後,平等、無分別地為一切眾生說法,自己心中無有任何希求、渴望。」

    一切勇菩薩對佛陀說:「世尊,聽聞什麼樣的法得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陀回答:「一切勇,渴仰聞法的眾生得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常深信並欣樂希求聽聞、受持大乘正法的眾生得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講解:

    「有二眾生渴仰於法。何等為二。一者於一切眾生其心平等。二者既聞法已等為眾說心無希望。

    這兩點是修行「僧伽吒」的基礎,非常重要。

    接下來,一切勇菩薩問佛陀,聽聞何法可以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個「速得」,是深修的意思,也就是用什麼方法可以簡單地證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陀給出了答案:「渴仰聞法得近菩提。常信樂聽受大乘法者得近菩提。

五、以願勝故,得證菩提

經文:

   爾時人天諸龍婇女從座而起。白佛言。世尊。我等渴法。願佛世尊滿我所願。爾時世尊即便微笑。種種色光從口中出。遍照十方上至梵世還從頂入。爾時一切勇菩提薩埵。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緣。如來現此希有之相。爾時世尊告一切勇菩提薩埵。於此會中一切眾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成就一切如來境界。是故佛笑。

     經文大意:

    這時,這些人、天人、諸龍、婇女從座而起,對佛陀說:「世尊,我等渴求正法,願佛世尊滿足我們的願望。」

    這時,佛陀即便微笑,種種顏色的光明從口中發出,遍照十方,上至梵世(色界諸天),回來後又從佛頂進入。

    這時,一切勇菩薩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對佛陀說:「世尊,以什麼因緣,如來顯現此希有之相?」

    這時,佛陀告訴一切勇菩薩:「在此法會中的一切眾生,當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成就一切如來的境界,因此我才微笑。」

    講解:

    這時,一切大眾從座起身,啟問世尊:「世尊。我等渴法。願佛世尊滿我所願。

    在這裡有一個關鍵點,如聽到「僧伽吒」,並立刻發願,希望聞到正法者,則得如來如是授記——「渴仰聞法得近菩提。常信樂聽受大乘法者得近菩提」。

    佛陀隨即放出很大的光明,引得一切勇菩薩問道:「世尊。以何因緣。如來現此希有之相。

    佛陀告訴一切勇菩薩:「於此會中一切眾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成就一切如來境界。是故佛笑。

經文:

    一切勇菩提薩埵白佛言。世尊。何因緣故。此會眾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言。善哉善哉。一切勇。能問如來如是之義。一切勇。以願勝故。一切勇。乃往過去無數阿僧祇劫。有佛世尊號曰寶德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一切勇。爾時我作摩納[1]之子。此會眾生住佛智慧者。往昔之時悉在鹿中。我時發願。如是諸鹿。我皆令住佛智慧中。

    時鹿聞已尋皆發言。願得如是。一切勇。此會大眾因彼善根[2]。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經文大意:

    一切勇菩薩對佛陀說:「世尊,以什麼因緣,在此法會中的眾生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陀說道:「善哉善哉!一切勇,能問如來如是之義。一切勇,是以發願殊勝的緣故。一切勇,在以往過去無數阿僧祇劫,有佛世尊,名號為寶德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一切勇,那時我作摩納之子。在此法會中住於佛智慧的眾生,往昔之時全都在鹿中。我那時發願:『如是諸鹿,我都令其住於佛的智慧中。』

    「那時,那些鹿聽聞我這樣說以後,立即都發言:『願得如是。』一切勇,在此法會中的大眾,因彼善根,當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講解:

    為什麼這些眾生都能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因為佛陀在因地時曾在鹿群中發過願:「如是諸鹿。我皆令住佛智慧中。

    這些大眾正是當時的那群鹿,所以有了這樣一個度化的因緣。

    這裡有一個很關鍵的詞語——「以願勝故」。

    「僧伽吒」是以願力成就的。十方諸佛宣講「僧伽吒」,也是以他們的願力而成就。

為什麼聽聞、抄寫此經(哪怕抄寫經中一字)所得福德不可思議?

    在於它是佛陀「以願勝故」所宣說。


[1]摩納:又作摩納婆,摩婆婆迦,摩納婆嚩迦,那羅摩那。譯曰:儒童,年少,人,長者。玄應音義一曰:「摩納,或雲摩納婆,或雲摩那婆,或雲那羅摩那,或皆是梵音訛轉也。此譯雲年少凈行,或雲人。」參見《佛學大辭典》,丁福保編。

[2]善根:好的根性。參見《佛學常見辭彙》,陳義孝編。

六、聞法生信,獲福無量

    經文:

    爾時一切勇菩提薩埵摩訶薩埵。白佛言。世尊。若有眾生聞此法者壽命幾劫。佛言。其人壽命滿八十劫。一切勇菩提薩埵白佛言。世尊。劫以何量。佛言。善男子。譬如大城縱廣十二由旬[1]高三由旬。盛滿胡麻。有長壽人過百歲已取一而去。如是城中胡麻悉盡劫猶不盡。一切勇。又如大山縱廣二十五由旬。高十二由旬。有長壽人過一百歲。以輕繒帛一往拂之。如是山盡劫猶不盡。是名劫量。時一切勇菩提薩埵摩訶薩埵白佛言。世尊。一發誓願尚得如是福德之聚壽八十劫。何況於佛法中廣修諸行。善男子。若有聞此法門者。所得壽命滿八十劫。何況書寫讀誦之者。一切勇。若有人以凈信心讀誦此法門福多於前。九十五劫自識宿命。六萬劫中為轉輪王[2]。於現在世人所敬重。刀不能害。毒不能傷。妖蠱不中。臨命終時。得見九十五億諸佛。安慰之言。汝莫怖畏。汝在世時聞僧伽吒。九十五億佛。各將其人至其世界。一切勇。況復有人得具足聞如是法門。爾時一切勇菩提薩埵白佛言。世尊。我當聽受如是法門得何福德。佛告一切勇。如恆河沙諸佛如來所有福德。聞是經者所得福德亦復如是。時一切勇菩提薩埵白佛言。世尊。我聽此法心無疲厭。佛告一切勇。善哉善哉。汝能如是聞法無厭。我亦如是聞法無厭。況復凡夫心生厭想。一切勇。若有善男子。聞此法門生信心者。於千劫中不墮惡道。五千劫中不墮畜生。萬二千劫不墮愚痴。萬八千劫不生邊地[3]。二萬劫中生處端正。二萬五千劫常得出家。五萬劫中作正法王。六萬五千劫修行念死。一切勇。彼善男子善女人。無少不善。惡魔不得其便。不入母胎。一切勇。聞此法門者。生生之處。九十五阿僧祇劫不墮惡道。於八萬劫常得聞持。十萬劫離於殺生。九萬九千劫離於妄語。一萬三千劫離於兩舌。一切勇。如是法聞難值難聞[4]


[1]由旬:印度計里程的數目,每由旬有三十里、四十里、五十里、六十里的四種說法,但說四十里為一由旬者居多。參見《常見佛學辭彙》,陳義孝編。

[2]轉輪王:又作遮迦越羅,轉輪聖王,轉輪聖帝,轉輪王,輪王。此王身具三十二相,即位時,由天感得輪寶,轉其輪寶,而降伏四方,故曰轉輪王。又飛行空中,故曰飛行皇帝。在增劫,人壽至二萬歲以上,則出世,在滅劫,人壽自無量歲至八萬歲時乃出世。其輪寶有金銀銅鐵四種。如其次第領四三二一之大洲,即金輪王為四洲,銀輪王為東西南之三洲,銅輪王為東南之二洲,鐵輪王為南閻浮提之一洲也。參見《佛學大辭典》,丁福保編。

[3]邊地:閻浮提洲之邊隅,謂之邊地。又彌陀之凈土有邊地,五百歲中不得見聞三寶,名為懈慢界。亦曰胎宮。略論曰:「五百歲中常不見聞三寶,安樂國土,謂之邊地,亦曰胎生。」參見《佛學大辭典》,丁福保編。

[4]永樂藏、磧砂藏為「如是法門難值難聞」。

經文大意:

    這時,一切勇菩薩摩訶薩對佛陀說:「世尊,若有眾生聽聞此法門,壽命有幾劫?」

    佛陀說道:「這個人的壽命滿八十劫。」

    一切勇菩薩對佛陀說:「世尊,這個劫數以什麼來衡量?」

    佛陀說道:「善男子,譬如有一座大城,縱廣十二由旬,高三由旬,盛滿胡麻,有長壽人每過一百年取一粒而離開,如是城中的胡麻全都被取盡,這個劫數還不曾窮盡。一切勇,又如有一座大山,縱廣二十五由旬,高十二由旬,有長壽人每過一百年以一塊輕薄的綢緞來拂拭一下這座山上的塵土,如是整座山都被拂盡,這個劫數還不曾窮盡。這名為對這個劫數做的比量。」

    這時,一切勇菩薩摩訶薩對佛陀說:「世尊,一發誓願尚且得到如是福德之聚,壽命滿八十劫,何況在佛法中廣修各種善行。」

    佛陀說道:「善男子,若有人聽聞此法門,所得壽命滿八十劫,何況書寫、讀誦它的眾生。一切勇,若有人以凈信心讀誦此法門,所得福德比前者還多。這樣的人九十五劫自識宿命,六萬劫中為轉輪王,在現在這一世為世人所敬重,刀不能害他,毒不能傷他,不被妖蠱之術所中。臨命終時,得以見到九十五億諸佛來安慰他說:『你莫要怖畏,你在世的時候聽聞過僧伽吒。』九十五億諸佛,各自將此人帶到自己的佛國土。一切勇,更何況有人得以具足聽聞如是法門。」

    這時,一切勇菩薩對佛陀說:「世尊,我聽聞、受持如是法門應當得到什麼樣的福德?」

    佛陀告訴一切勇菩薩:「如恆河沙諸佛如來的所有福德,聽聞此經的眾生所得的福德也是如此。」

    這時,一切勇菩薩對佛陀說:「世尊,我聽此法心無疲厭。」

    佛陀告訴一切勇菩薩:「善哉善哉!你能如是聞法心無疲厭,我也如是聞法無厭,更何況有凡夫眾生心生疲厭之想。一切勇,若有善男子,聞此法門生起信心者,在一千劫中不墮惡道,五千劫中不墮畜生,一萬二千劫不墮愚痴中,一萬八千劫不生邊地,二萬劫中投生之處相貌端正,二萬五千劫常得出家修行,五萬劫中作正法王,六萬五千劫修行念死。一切勇,彼善男子、善女人,無有少許不善,惡魔不得其方便來侵擾他們,這樣的人不入母胎受生。一切勇,聞此法門的眾生,每一世投生之處,九十五阿僧祇劫不墮惡道,在八萬劫中常得聽聞、受持佛法,十萬劫離於殺生,九萬九千劫離於妄語,一萬三千劫離於兩舌。一切勇,如是法門難得值遇,難得聽聞。」

 講解:

    佛陀一一列舉聽聞、讀誦、深信「僧伽吒」所得的福德,以說明此法難可值遇,令眾生生起希有之想。

    只要聽聞「僧伽吒」,均獲此種種殊勝利益。希望大家能好好修學,切實理解「僧伽吒」的內在含義。

    這裡,佛陀講道:「若有人聽聞此法,所得壽命滿八十劫。」

有人讀到此處可能會產生疑問:「我聽完了一遍,壽命也不可能增長那麼長呀?」

    這不是指這一世的壽命,而是指轉世後的壽命。轉世後,神識因無生滅,而不受生滅之苦,故說壽命可滿八十劫。

    另外,「以凈信心」,是指讀誦、抄寫本經時,應沐浴、焚香、持戒等。

七、謗此正法,重罪無依

    經文:

   爾時一切勇菩提薩埵摩訶薩埵。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白佛言。世尊。謗此法者其罪多少。佛告一切勇。其罪甚多。時一切勇菩提薩埵白佛言。世尊。得幾數罪。佛告一切勇。莫問此事。善男子。若有於十二恆河沙諸佛如來起於噁心。若有謗者罪多於彼。一切勇。若於大乘起惱心者。如彼眾生被燒燋然。一切勇菩提薩埵白佛言。世尊。如是眾生云何可救。佛告一切勇。譬如有人刀斷其頭。使醫治之。塗以石蜜酥油諸葯。以用塗之。一切勇。於汝意云何。如是眾生還可活不。一切勇白佛。不也世尊。一切勇。又如有人刀害不斷。若得良醫治之則瘥。彼人瘥已知其大苦。我今知已更不復作惡不善業。一切勇。若善男子。念布施時亦復如是。離一切惡。集諸善法諸善具足。譬如死屍父母憂愁啼泣不能救護。凡夫之人亦復如是。不能自利。不能利他。無依父母。如是如是。一切勇。彼諸眾生臨死之時無所依止。一切勇。無依眾生有二種。何等為二。一者作不善業。二者誹謗正法。如是二人臨死之時無依止處。時一切勇菩提薩埵白佛言。世尊。彼謗法者生何道中。佛告一切勇。謗法之人入大地獄。在大叫喚地獄一劫受苦。眾合地獄一劫受苦。燒然地獄一劫受苦。大燒然地獄一劫受苦。黑繩地獄一劫受苦。阿鼻地獄一劫受苦。毛豎地獄一劫受苦。睺睺地獄一劫受苦。一切勇。謗法眾生。於此八大地獄。滿足八劫受大苦惱。爾時一切勇菩提薩埵摩訶薩埵白佛言。世尊。大苦大苦我不能聞。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何故不能聞。此語甚可怖。地獄為大苦。眾生受苦痛。

    若造善業者。則有樂果報。若造不善業。則受於苦報。

    生則有死苦。憂悲苦所縛。凡夫常受苦。無有少樂時。

    智慧人為樂。能憶念諸佛。信清凈大乘。不墮於惡道。

    如是一切勇。本業得果報。作業時雖少。得無邊果報。

    種子時雖少。得無量果實。植種佛福田。能生果實處。

    智者得安樂。樂於諸佛法。遠離於惡法。修行諸善法。

    若以一毫物。用布施諸佛。八十千劫中。巨富具財寶。

    隨所受生處。常念行布施。如是一切勇。施佛得福深。

【回師力作】《<僧伽吒經>解讀》(菩薩乘)最終稿連載(三) 

經文大意:

    這時,一切勇菩薩摩訶薩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對佛陀說:「世尊,誹謗此法的眾生其罪多少?」

    佛陀告訴一切勇菩薩:「其罪非常多。」

    這時,一切勇菩薩對佛陀說:「世尊,得有多少罪?」

    佛陀告訴一切勇菩薩:「莫問此事。善男子,若有人對十二恆河沙諸佛如來生起噁心,若有人誹謗此法,所獲罪報比前者還多。一切勇,若有人對大乘佛法生起惱亂心,如那些被燒焦了的眾生一般。」

    一切勇菩薩對佛陀說:「世尊,如是眾生有什麼方法可以救嗎?」

    佛陀告訴一切勇菩薩:「譬如有人被刀砍斷其頭,使醫生來治療,塗以石蜜、酥油諸葯,以此藥用之物塗在傷口上。一切勇,你認為會怎樣,如是眾生還可以活過來嗎?」

    一切勇菩薩對佛陀說:「不會,世尊。」

    佛陀說道:「一切勇,又如有人被刀所傷,但未斷性命,若得遇良醫治療則會痊癒。那個人痊癒以後,知道被砍傷的大痛苦。心想,我如今已經知道了,更不再行惡,造作不善業。一切勇,若有善男子,在心念布施時也是如此,則遠離一切惡業,聚集各種善法,使諸善具足。譬如死屍,父母見了,憂愁啼泣卻不能救護,凡夫之人也是如此,不能利益自己,不能利益他人,無法依賴父母。如是如是。一切勇,彼諸眾生在臨死之時無所依止。一切勇,無所依止的眾生有兩種,是哪兩種?第一種是造作不善業,第二種是誹謗正法。如是兩種眾生在臨死之時無依止之處。」

    這時,一切勇菩薩對佛陀說:「世尊,那些謗法的眾生受生在哪一道中?」

    佛陀告訴一切勇菩薩:「誹謗此法的人墮入大地獄,在大叫喚地獄一劫受苦,眾合地獄一劫受苦,燒然地獄一劫受苦,大燒然地獄一劫受苦,黑繩地獄一劫受苦,阿鼻地獄一劫受苦,毛豎地獄一劫受苦、睺睺地獄一劫受苦。一切勇,誹謗此法的眾生,在此八大地獄,滿足八劫遭受大苦惱。」

    這時,一切勇菩薩摩訶薩對佛陀說:「世尊,大苦大苦,我不能聽聞。」

這時,世尊說偈頌曰:

    「為什麼不能聽聞?這樣的話語實在太可怖了。

    地獄為大苦之地,眾生在其中遭受苦痛。

    眾生若造作善業,則有快樂的果報。

    若造作不善業,則遭受痛苦的果報。

    眾生一出生則有死苦,被憂悲苦所纏縛。

    凡夫恆常受苦,無有少許快樂之時。

    有智慧的人,他的快樂在於能憶念諸佛。

    堅信清凈的大乘佛法,不會墮落在惡道。

    如是一切勇,眾生依所造作的本業得受相應的果報。

    造業時雖少,但得到無邊的果報。

    播種時雖少,但得到無量的果實。

    種植佛陀的無上福田,這裡是能生無量善果之處。

    有智慧的人得到安樂,欣樂希求各種佛法。

    遠離一切惡法,修行各種善法。

    若以一毫之物,用以布施諸佛。

    在八十千劫中,巨富無比,擁有無量財寶。

    隨其所受生之處,常常心念行於布施。

    如是一切勇,布施諸佛得深廣的福報。」

講解:

    佛陀接下來講誹謗「僧伽吒」所得的種種罪報。

僧伽吒」是一切正法聚。如失去一切正法,眾生就沒有了根基,像浮萍一般漂泊不定,無所依憑

    若有眾生誹謗「僧伽吒」,就斷了正法善根。如同一個人被砍了頭,死掉了,現在即使把頭安上,塗以藥物,也根本活不了。

    佛陀又說,誹謗「僧伽吒」與作不善業、誹謗正法是同等罪。這種眾生,是無依靠的,根本沒有人能去救他,並於死後墮入八大地獄受苦無量。

所以,誹謗「僧伽吒」即自斷一切正法善根,再修任何法也無法彌補此謗法業障。

之!慎之

八、聞法流通,善根滿足

     經文:

    爾時一切勇菩提薩埵摩訶薩埵白佛陀言。世尊。云何修佛智慧。云何聞此法門增長善根。佛告一切勇菩提薩埵。若有人供養六十二億恆河沙諸佛。施諸樂具。若復聞此法門者。所得福德與前正等。一切勇菩提薩埵白佛言。世尊。云何善根滿足。爾時世尊告一切勇菩提薩埵摩訶薩埵言。功德如佛者當知滿足。一切勇白佛言。世尊。何人功德與如來等。佛告一切勇菩提薩埵。善男子。法師善根與如來等。一切勇菩提薩埵言。世尊。何等是法師。佛告一切勇菩提薩埵。流通此法門者。名為法師。

    經文大意:

    這時,一切勇菩薩摩訶薩對佛陀說:「世尊,怎樣修學佛的智慧?為什麼聽聞此法門能增長善根?」

    佛陀告訴一切勇菩薩:「若有人供養六十二億恆河沙諸佛,布施各種喜愛之物,若又有聽聞此法門的人,所得福德與前者正好相等。」

    一切勇菩薩對佛陀說:「世尊,怎麼樣才能使善根滿足?」

    這時,佛陀告訴一切勇菩薩摩訶薩說:「功德如佛者,應當知道就是滿足了。」

    一切勇菩薩對佛陀說:「世尊,什麼樣的人的功德與如來相等?」

    佛陀告訴一切勇菩薩:「善男子,法師的善根與如來相等。」

    一切勇菩薩說:「世尊,什麼樣的人是法師?」

    佛陀告訴一切勇菩薩:「流通此法門者,名為法師。」

    講解:

    如前面所講,一切勇菩薩聽釋迦牟尼佛說「僧伽吒」時,就知道了。但他只是知道,並未當下大悟證道,故而繼續發問:「云何修佛智慧。云何聞此法門增長善根。

    佛陀從側面回答了一切勇菩薩的問題:「若有人供養六十二億恆河沙諸佛。施諸樂具。若復聞此法門者。所得福德與前正等。

    若有人能聽聞「僧伽吒」——真正聽懂它的原理以及如何運用,則與供養六十二億恆河沙諸佛所得的福德等同,更不用說修佛智慧、增長善根了。

    只要如法聽受「僧伽吒」,即「以願勝故」而有這樣的福德因緣。

    最後,一切勇菩薩問道:「世尊。何等是法師。

    佛陀回答:「流通此法門者。名為法師。

    真正聽懂「僧伽吒」的原理並且廣為宣傳、流通者,所得功德與佛相等。因在「僧伽吒」這個法界壇城中,流通者的善根已經滿足了。

    在這裡,佛陀把一切勇菩薩的幾個疑惑全部破解掉了。

    第一,「云何修佛智慧。云何聞此法門增長善根」。佛陀言道,只要聽懂「僧伽吒」,就已經是修佛智慧、增長善根了。

    第二,「云何善根滿足」。聽懂「僧伽吒」且流通者,功德與佛等同,故善根當即滿足。

九、書寫此經的無盡功德

經文:

    一切勇菩提薩埵白佛言。世尊。聞此法門得何等福。書寫讀誦此法門者。得幾所福。佛告一切勇菩提薩埵言。善男子。於十方面一一方各十二恆河沙諸佛如來。一一如來住世說法滿十二劫。若有善男子。說此法門功德。與上諸如來等。若有善男子。書寫此經。四十八恆河沙諸佛如來。說其功德不能令盡。況復書寫讀誦受持。

經文大意:

    一切勇菩薩對佛陀說:「世尊,聽聞此法門得多少福德?書寫、讀誦此法門者得多少福德?」

    佛陀告訴一切勇菩薩說:「善男子,從十方面的每一方,各有十二恆河沙諸佛如來,每位如來住世說法滿十二劫,若有善男子宣說此法門,功德與以上諸如來說法的功德相等。若有善男子書寫這部經書,四十八恆河沙諸佛如來,宣說他的功德不能令盡,更何況書寫、讀誦、受持這部經書。」

講解:

    「於十方面一一方各十二恆河沙諸佛如來。一一如來住世說法滿十二劫。若有善男子。說此法門功德。與上諸如來等。

    注意,前面講的都是福德,這裡所說乃是功德。

    「若有善男子。書寫此經。四十八恆河沙諸佛如來。說其功德不能令盡。況復書寫讀誦受持。

    「受持」,就是照著去做。

    抄寫、讀誦並受持此經,所得功德不可思議。

十、因恭敬心而得感應

    一位朋友曾說起自己在抄寫《僧伽吒經》過程中的感受:「我從來沒有這麼深刻地懺悔過。我是一個我慢心很重的人,年輕時因為家裡很有錢,見誰都非常傲慢。可在抄寫這部經書的時候,越抄越感覺自己罪業太重了,邊抄邊哭……」

    還有的人講,抄完經以後,感覺自己的心像是空了,如同竹筒,雖然感到還有業障,但就像覆蓋在竹筒外面的灰一樣,影響不到內心了。

    ……

    原來這部經書如此不可思議,比如在別的書上也有同樣的句子——「一者作不善業。二者誹謗正法」,但只要是照著《僧伽吒經》去抄寫,則可以轉變並消除心靈深處的根本業障

    有人我慢心、淫慾心特別重,如果他邊抄邊懺悔,我慢心、淫慾心就減輕了。

    但有一點是關鍵——此經以恭敬心得。

    大恭敬心是學習「僧伽吒」的基本條件之一,否則易事倍功半

十一、讀誦四句偈,得此最勝福

    經文:

    時一切勇菩提薩埵問佛言。世尊。若讀誦者得幾所福。爾時世尊說頌答曰

    讀誦四句偈[1]。得此最勝福。如八十四恆。諸佛所說法。

    讀誦此法門。得如是福德。如是諸功德。言說不能盡。

    十八億諸佛。住世滿一劫。十方一切佛。常贊大乘法。

    善說此法門。而無有窮盡。諸佛難值遇。此法亦如是。

    經文大意:

    這時,一切勇菩薩問佛陀說:「世尊,若讀誦這部經的人得多少福德?」

    這時,世尊說偈頌答道:

    「讀誦經中由四句所構成的偈子,得此最為殊勝的福德。

    如同八十四恆河沙諸佛所宣說佛法的福德。

    讀誦此法門,得如是福德。

    如是諸功德,言說不能窮盡。

    十八億諸佛,住世滿足一劫。

    十方一切佛,常常稱讚大乘佛法。

    善說此法門,而無有窮盡。

    諸佛難可值遇,此法也是如此。」

    講解:

    「讀誦四句偈。得此最勝福。如八十四恆。諸佛所說法……

    佛陀說的「四句偈」是指《僧伽吒經》中的哪四句偈?

    這是指經中任何的四句偈。

    所有的偈子都在「僧伽吒」這個法界壇城的加持中,是無分別、不思議的。同時,「讀誦四句偈」,也是以之供養法界的一切善法。


[1]四句偈:指由四句所成之偈頌。佛書所載偈頌,由四句組成者,字數多寡不拘。四句偈往往能涵蓋經論佛法之要義,故經中雲,以四句偈教人,或持受某四句偈,皆有甚大功德。參見《佛光大辭典》,星雲大師監修。

十二、乘何神力,往觀十方

    經文:

   爾時八十四億天子至於佛所。合掌頂禮白佛言。善哉世尊。如是法藏願住閻浮提。爾時復有十八千億尼揵子[1]。來詣佛所白佛言。勝也沙門[2]瞿曇[3]。佛告尼揵。如來常勝。汝等住顛倒。云何見汝等勝。汝無勝也。汝等善聽。今為利益汝等。為汝等說

    凡夫無慧樂。何處得有勝。不知於正道。云何得有勝。

我視眾生道。以甚深佛眼。

    爾時尼揵子。於世尊所心生瞋恚。爾時帝釋捉金剛杵。以手摩之用擬尼揵。時十八千億諸尼揵子。惶怖苦惱悲泣啼哭。如來隱形令其不見。爾時諸尼揵子不見如來。悲泣頌曰

    父母及兄弟。無能救濟者。見曠野大澤。空無人行路。

    彼處不見水。亦不見樹蔭。亦不見人眾。無伴獨受苦。

    彼受諸苦惱。由不見如來。

    時諸尼揵從座而起。右膝著地出大聲言。如來哀愍願見救濟。我等歸依佛。爾時世尊即時微笑。告一切勇菩提薩埵摩訶薩埵言。善男子。汝往外道尼揵子所。為其說法。爾時一切勇菩提薩埵摩訶薩埵白佛言。世尊。譬如須彌山王小山無能出者。如是世尊。於如來前我不能說。爾時世尊告一切勇菩提薩埵摩訶薩埵。善男子。莫作是說。如來有多方便。一切勇。汝往觀十方一切世界。如來在何處。住於何處所。敷如來座。一切勇。於尼揵所我亦當自說法。一切勇白佛言。世尊。乘何神力。為以自神力去。以佛神力去也。佛告一切勇。汝以自神力去。還時以佛神力而來。爾時一切勇菩提薩埵摩訶薩埵。從座而起偏袒右肩。為佛作禮即沒不現。

    經文大意:

    這時,八十四億天子來到佛陀的處所,合掌頂禮,對佛陀說:「善哉,世尊。如是法藏願住在閻浮提。」

    這時,又有十八千億尼揵子,來到佛陀的處所,對佛陀說:「殊勝啊,沙門瞿曇。」

    佛陀告訴尼揵子:「如來常勝,你等住在顛倒之中,怎麼能看見你等取勝?你們無法取勝。你等好好聽,如今為了利益你等,為你們講說。

    「凡夫無智樂,何處得到勝利?

    不知於正道,怎麼得到勝利?

    我視眾生道,以甚深佛眼。」

    這時,尼揵子在佛陀的處所心生嗔恚。這時,帝釋拿起金剛杵,以手撫摸,並用它向尼揵子比劃著。這時,十八千億諸尼揵子,惶怖苦惱,悲泣啼哭。如來隱形令他們看不見自己。這時,諸尼揵子不見如來,悲泣唱頌道:

    「父母及兄弟,無有誰能夠救濟我們。

    看見曠野大澤,空曠無有人行路。

    那裡看不見水,也看不見樹蔭。

    也看不見人眾,我們無有夥伴獨自受苦。

    我們遭受各種苦惱,由於看不見如來。」

    這時,諸尼揵子從座而起,右膝著地,發出大聲說道:「如來哀愍,願您救濟我們。我等歸依佛。」

    這時,世尊即時微笑,告訴一切勇菩薩摩訶薩說:「善男子,你往外道尼揵子的處所,為他們說法。」

    這時,一切勇菩薩摩訶薩對佛陀說:「世尊,譬如須彌山王高廣無比,低矮的小山不能超過它。如是世尊,在如來面前我不能為他們說法。」

    這時,世尊告訴一切勇菩薩摩訶薩:「善男子,你莫要作此言說,如來有多種方便之法。一切勇,你前往觀察十方一切世界,如來在何處?住在什麼處所敷設如來的寶座?一切勇,我也當在尼揵子的處所為他們說法。」

    一切勇菩薩對佛陀說:「世尊,我乘什麼神力去?是以我自己的神力去?還是以佛的神力去?」

    佛陀告訴一切勇菩薩:「你以自己的神力去,回來的時候以佛的神力回來。」

    這時,一切勇菩薩摩訶薩從座而起,偏袒右肩,為佛作禮,當即隱沒不現。


[1]尼揵子:尼乾子,印度古代六師外道之一,外道四執之一,外道十六宗之一,二十種外道之一。又作尼乾陀子外道、尼犍子外道、尼犍陀弗咀羅外道、尼干弗陀怛羅外道、尼犍陀子外道,或稱尼犍子論師。此外道因以修苦行,離世間之衣食束縛,而期遠離煩惱之結與三界之系縛,故有離系、不系、無繼、無結等譯名。又此外道不以露形為恥,故世人貶稱為無慚外道、裸形外道。開祖為勒沙婆,至尼乾陀若提子為中興之祖。後世則稱之為耆那教。其出家修習苦行、實行教理者,通稱為尼犍陀。參見《佛光大辭典》,星雲大師監修,「尼乾子外道」條。

[2]沙門:譯勤息,即勤修佛道和息諸煩惱的意思,為出家修道者的通稱。參見《佛學常見辭彙》,陳義孝編。

[3]瞿曇:釋尊俗家的古代族姓,華譯為日,或甘蔗。參見《佛學常見辭彙》,陳義孝編。

【回師力作】《<僧伽吒經>解讀》(菩薩乘)最終稿連載(四)

 講解:

    十八千億尼揵子外道來到佛所,欲與佛陀爭勝,並生起嗔恨心。佛陀隨即隱身。諸尼揵子不見如來,心生懺悔……

    因諸尼揵子的懺悔,佛陀讓一切勇菩薩給這些外道講法。一切勇菩薩卻回答:「世尊,譬如須彌山王高廣無比,低矮的小山不能超過它。如是世尊,在如來面前我不能為他們說法。」

    佛陀看到一切勇菩薩還未生起為外道講法的擔當心,於是讓他去巡遊十方一切諸佛的世界,去印證他聽受「僧伽吒」後獲得的不可思議的功德福報。

    這時,一切勇菩薩問道:「世尊。乘何神力。為以自神力去。以佛神力去也。

    佛陀告訴他:「汝以自神力去。還時以佛神力而來。

    這個「自神力」和「佛神力」本是一樣的。一切勇菩薩在去的時候,還未具有佛那樣的擔當力,所以只是一切勇菩薩,只有用自力;回來的時候,便有了與佛等同的力量,故用佛力回來。這是佛陀對他的一個授記。

於是,一切勇菩薩就去了……

十三、出離心起住十地

     經文:

    爾時世尊。為尼揵說。生苦生惱。人生多怖。生有病苦。病有老苦。老有死苦。復有王難賊難水難火難毒難自作業難。時諸外道心懷恐怖。白佛言。世尊。我等於今更不忍生。爾時世尊說此法時。十八千億諸外道等得離塵垢。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自身十八千億。住於十地大菩提薩埵。現菩提薩埵種種神力。或作象形馬形師子虎形金翅鳥形。或作須彌山形。或作老形。或作獼猴。或作華台結跏趺坐[1]。十千億菩提薩埵在其南面作。九千億菩提薩埵在其北面。皆作如是神通變化。如來常在三昧[2]。以方便力故為眾生說法。

    經文大意:

    這時,世尊為尼揵子說法:「生苦、生惱,人生多有恐怖。生有病苦,病有老苦,老有死苦。又有王難、賊難、水難、火難、毒難、自作業難。」

    這時,諸外道心懷恐怖,對佛陀說:「世尊,我等如今更不忍生。」

    這時,世尊說此法時,十八千億諸外道等得離塵垢,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這十八千億諸外道自身,住於十地大菩薩的果位,顯現菩薩的種種神力,有的作象形、馬形、獅子、虎形、金翅鳥形,有的作須彌山形,有的作老形,有的作獼猴,有的作花台結跏趺坐。十千億菩薩在他們南面作此神通變化,九千億菩薩在他們北面,都作如是神通變化。如來常在三昧中,以方便力故為眾生說法。

    講解:

    佛陀在本經中並不是用智慧去講法,而是用法力[3]、降伏力來講的。

    這時,佛陀給這些尼揵子外道說法:「生苦生惱。人生多怖。生有病苦。病有老苦。老有死苦。復有王難賊難水難火難毒難自作業難。

    佛陀每說到一種苦難,就在這些尼揵子眼前化現出相應的境界——

    說到病苦,他們就看見很多人正在遭受各種病痛的折磨,同時看到自己纏綿病榻,面黃肌瘦,痛苦不堪;說到死苦,就看到自己痛苦地死去了,屍體慢慢腐爛;說到賊難,就看見自己被盜賊抓起來百般凌辱,家中財物被洗劫一空;說到水難,就看到漫天的大水洶湧而至,房屋被沖毀,無數人在水中掙扎……

    這些外道內心充滿了恐懼,同時生出無窮大的出離心……

    這時,佛陀為其講說「僧伽吒」。講完以後,這十八千億的外道當下都成為十地大菩薩,並以「僧伽吒」的法力顯現出種種神通變化。

   「僧伽吒」真正的法力來自於出離心。如無出離心,便會沉淪六道,無有出期。同樣,沒有出離心而學習「僧伽吒」,就感受不到其根本的法力。

    有人放逸自己,為財色等所迷,抄經不起作用,即是因為出離三界[4]、不被一切相控制的發心不到家。

    「如來常在三昧。以方便力故為眾生說法。

    除了佛陀知道他們是菩薩,任何眾生看他們都是如來,因他們「常在三昧。以方便力故為眾生說法」……


[1]結跏趺坐:佛陀的坐法,即盤膝而坐。略有二種:若先以右足置於左腿上,再以左足置於右腿上,叫做降魔坐;若先以左足置於右腿上,再以右足置於左腿上者,則叫做吉祥坐。參見《佛學常見辭彙》,陳義孝編。

[2]三昧:又名三摩提,或三摩地,華譯為正定,即離諸邪亂,攝心不散的意思。參見《佛學常見辭彙》,陳義孝編。

[3]法力:正法之力能除災伏惡也。維摩經佛國品曰:「法王法力超群生。」白居易文曰:「法力所攝,鮮不歸心。」參見《佛學大辭典》,丁福保編。

[4]三界:凡夫生死往來之世界分為三:一、欲界,有淫慾與食慾二欲之有情住所也。上自六欲天,中自人界之四大洲,下至無間地獄。謂之欲界。二、色界,色為質礙之義,有形之物質也。此界在欲界之上,離淫食二欲之有情住所也。謂為身體,謂為宮殿,物質的物,總殊妙精好。故名色界。此色界由禪定之淺深粗妙分四級,稱為四禪天,新曰靜慮。此中或立十六天,或立十七天,或立十八天。三、無色界,此界無一色,無一物質的物,無身體,亦無宮殿國土,唯以心識住於深妙之禪定。故謂之無色。此既為無物質之世界。則其方所,非可定。但就果報勝之義,謂在色界之上。是有四天。名為四無色。又曰四空處,說出俱舍論世間品,三界義。參見《佛學大辭典》,丁福保編。

十四、諸佛世界的種種景象

    經文:

    爾時如來。知一切勇菩提薩埵自用神力去已。七日至華上世界。時一切勇菩提薩埵。以佛神力屈伸臂頃來至佛所。到已右繞三匝。發清凈心合掌禮佛。白佛言。世尊。我以一神力。至十方諸佛世界。見九十九千億諸佛世界。第二神力。見百千億諸佛世界。至第七日到華上世界。亦至不動如來世界。世尊。我至彼國。見九十二千億諸佛說法。又見八十億千世界。八十億千諸佛。即日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悉供養復過而去。世尊。我即日至三十九億百千佛國。見三十九億百千菩提薩埵出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世尊。我悉恭敬禮拜。右繞三匝復過而去。世尊。又於六十億世界。見六十億佛。我悉供養恭敬禮拜而去。世尊。我見百億世界。百億如來入般涅槃。我亦供養恭敬禮拜復過而去。世尊。我見六十五億世界。諸佛正法滅盡。我心焦惱而懷悲泣。見天龍夜叉憂惱啼哭如箭入心。世尊。彼佛世界劫火[1]所燒。大海須彌悉皆燒盡無有遺余。我亦供養復過而去。

    經文大意:

    這時,如來知道一切勇菩薩自己用神力去了以後,經過七日來到華上世界。

    這時,一切勇菩薩以佛的神力在屈伸臂這麼短的時間裡來到佛陀的處所,到後右繞佛陀三周,發清凈心,合掌禮佛,對佛陀說:「世尊,我以一神力到十方諸佛的世界,看見九十九千億諸佛世界。第二神力,看見百千億諸佛世界,至第七日來到華上世界,也來到不動如來世界。世尊,我到達那些國土,看見九十二千億諸佛說法,又看見八十億千世界,有八十億千諸佛即日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全都供養,又經過而離去。世尊,我即日到達三十九億百千佛國土,看見三十九億百千菩薩出家,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世尊,我全都恭敬禮拜,右繞三周,又經過而離去。世尊,我又在六十億世界,看見六十億佛,我全都供養、恭敬禮拜而離去。世尊,我看見百億世界,有百億如來入般涅槃,我也供養、恭敬禮拜,又經過而離去。世尊,我看見六十五億世界,諸佛正法滅盡,我內心焦慮愁惱而懷悲泣,看見天、龍、夜叉憂惱啼哭,如箭入心。世尊,那些佛世界被劫火所燒,大海、須彌山全都被燒盡,無有遺余,我也供養,又經過而離去。」

    講解:

    一切勇菩薩回來後對佛陀講了他的所見所聞。他去了不可思議多的諸佛世界,在第七日到達華上世界,也到了不動如來世界。

    在這裡,一切勇菩薩去諸佛世界所用的「一神力」與「二神力」均是菩薩乘[2]的法力。

    一切勇菩薩去無量諸佛國土,其中「見六十五億世界。諸佛正法滅盡。我心焦惱而懷悲泣。見天龍夜叉憂惱啼哭如箭入心」。

    這說明在他的自性[3]法界中,沒有看到天、龍、夜叉即是佛,沒有看到眾生界即是佛界[4]。

    這裡有一個佛乘[5]境界上的秘密,留待以後再講。

    一切勇菩薩還到達了不動如來世界。

    不動如來的妙喜世界在東方。佛經中有記載,此凈土並非單純發願就能往生,而應學不動如來往昔所行菩薩行,做到如是功德後,方可在妙喜世界受生。[6]

    所以,能否到不動如來的妙喜世界去,是對往生者功德福報是否具足的印證。一切勇菩薩確實證到不退轉菩薩而到達不動如來的佛國土[7],這證實了他聽聞「僧伽吒」後,已具足不可思議的功德福報。


[1]劫火:又作劫盡火、劫燒。指壞劫時所起之火災。於佛教之世界觀中,謂世界之成立分為成、住、壞、空四劫,於坏劫之末必起火災、水災、風災,火災之時,天上出現七日輪,初禪天以下全為劫火所燒。參見《佛光大辭典》,星雲大師監修。

[2]菩薩乘:又名大乘,為五乘之一,即修六度萬行圓滿自他二利以達到佛界的教法。參見《佛學常見辭彙》,陳義孝編。

[3]自性:諸法各自有其不改變不生滅的自性,故一切現象的本體或一切心相的性體,叫做自性。參見《佛學常見辭彙》,陳義孝編。

[4]參見《佛說不增不減經》:「舍利弗。甚深義者即是第一義諦。第一義諦者即是眾生界。眾生界者即是如來藏。如來藏者即是法身。……不離眾生界有法身。不離法身有眾生界。眾生界即法身。法身即眾生界。舍利弗。此二法者義一名異。」

[5]佛乘:華嚴、法華說一切眾生悉可成佛之教法,稱為佛乘。此法不分二乘、三乘等,而說唯一成佛之法,故又稱一乘。法華經方便品(大九·一四○上):「如來但以一佛乘故,為眾生說法。」參見《佛光大辭典》,星雲大師監修。

[6]參見《大寶積經卷第二十·不動如來會第六之二往生因緣品第六》:「爾時,尊者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以何因緣善根之力,於彼佛剎而得受生?佛告舍利弗:若菩薩摩訶薩,欲生妙喜世界者,應學不動如來往昔行菩薩行,發弘誓心愿生其國,如是行願,能作因緣生彼佛剎。」

[7]參見《大寶積經卷第二十·不動如來會第六之二菩薩眾品第四》:「複次,舍利弗,彼佛剎中所有菩薩,若已生、若現生、若當生,如是菩薩皆行一行,所謂住如來行。舍利弗,云何如來行?所謂超過聲聞、辟支佛地。言行一行者,是彼假名。是故,舍利弗,若菩薩摩訶薩樂行一行者,應當願生彼佛剎土。舍利弗,我所授記得不退轉菩薩摩訶薩,此輩應生不動佛所。舍利弗,是諸菩薩生彼佛剎者,我不舍離。」

(未完,待續)

來源:http://hi.baidu.com/ufoetufo/blog/category/%C9%AE%D9%A4%DF%B8%B7%A8%C3%C5 
推薦閱讀:

菩薩戒概述
恭迎觀世音菩薩節日,虔誠祈願,有求必應!
入菩薩行 《入菩薩行》譯註 第九品 智慧
普賢菩薩聖誕日弘法寺共修《普賢行願品》
念佛速證菩提心要——大勢至菩薩之念佛

TAG:菩薩 | 解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