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菩提道次第略論(原文)

菩提道次第略論》原文

    序論部分

    一、皈敬頌

    敬禮於諸至尊正士具大悲者足下:

     堪忍剎中自在主 補處慈尊法中王

     善逝智父妙吉祥 龍樹無著佛所記

     深觀廣行兩大宗 傳承諸師我皈命

     為欲易入深廣道 再以略法於此說

二、本論內容及造論意趣

     此論為總攝佛法之精要。龍樹、無著二大流派之準繩,勝士趣入一切智地之法規。三類士夫所應修持,乃至菩提一切無不全備之次第也。由此菩提道次第為門,將具堪能者引入佛地之規律,即此中所說法。

     如濟迦麻羅西羅寺(印度寺名)說法之規則,先須講明作者之重要與法之重要,及如何聽說彼法之三事。

     於此菩提道次第之引導分四:

     (一)為明法源清凈故,釋作者之重要。(二)為於教授生敬信故,釋法之重要。(三)於具足二種重要之法,應如何聽受講說。(四)如何是以正教授引導弟子之次第。

    三、本論作者及殊勝傳承

1/27頁

    本論總依彌勒菩薩之《現觀莊嚴論》,又以別依《菩提道炬論》,故《道炬論》之作者,即是本論之作者,其名曰燃燈吉祥智大阿闍黎,別號具德阿底峽。

    1、氏族圓滿

    拿錯《羅乍瓦贊》雲:「東方惹火地,於此有大城,名次第聚落,其中有王宮,殿堂甚寬闊,金幢以為號,國王名善德,豐富多資財,有如支那君。王妃吉祥光,誕生三王子,蓮華藏、月藏、吉祥藏為名。長子蓮華藏,五妃誕九子,第一福吉祥,今時具材能,亦稱達那喜。少吉祥藏者,比丘精進月,月藏序居中,現我親教是。」

2、求學經歷

    2.1 博通世法

     尊者於二十一歲內,將內外教共應明處之聲明、因明、工巧、醫藥等四,學至最極精通。又於十五歲時,聽《正理滴論》一次,即辯論折服一著名外道,於是英稱普聞。此大綽龍巴所說。 2.2 得受灌頂

     爾後復於黑山道埸,親近羅喉羅古達喇嘛,此喇嘛曾得喜金剛現身,金剛空行母授記得成就者,尊者蒙此喇嘛為授大灌頂,命名曰智密金剛。

     直至二十九歲時,於諸已得成就師前,修學金剛乘法。至是經教教授通達無餘,即自憶念,於諸密咒我已精諳,嗣經空行母等夢示多部密經,皆未曾睹。乃折其慢。

    2.3 出家求道

     自此以後,有諸師長及其本尊,或明或寐而加勸請雲:「若出家者,能於佛法及眾生作大饒益。」尊者依言,往投大眾部持律上座已修加行位中之「戒鎧」大德,求請剃染,為作和尚,令得出家。

     三十一歲內遍學顯教。別於《大毗婆沙論》,依止「法鎧」論師。於啊登打補日研究至十二年之久。以對根本四部要典皆甚精熟,故於各部異義,取捨之間互有出入處,雖頗微細,亦能毫不紊亂而正了知。

3、成就功德

    三藏靈文,能攝盡一切佛教。故證之功德亦以戒定慧三學攝之。

    3.1 具足戒學

    戒學者,定慧一切功德之所依,千經萬論之所贊。欲求證得定慧,先須具足凈戒為增上緣。於此有三: 【別解脫戒】

     初、具足殊勝別解脫戒者。尊者於受得比丘戒後,愛護其戒,如氂牛之愛尾。守護輕細,猶且捨命不渝,於諸重禁夫復何說。大持律上座之稱,於焉起矣。

    【菩薩戒】

2/27頁

     次、具足菩薩戒。尊者於修習慈悲為本菩提心之教授,雖曾多所參學,別經久時,特依「金洲」大師修習「彌勒」、「文殊」,降及「無著」、「寂天」,輾轉傳來最勝教授,於自他相換之菩提心,隨得生起。由願入行,而受學處,廣修諸行,毫無違越。

    【金剛乘戒】

     最後,具足金剛乘戒。以具觀自身成本尊之生起次第,及金剛心圓滿次第之三摩地,隨成瑜珈之尊。特別於所制禁戒無所違越,諸三味耶如理守護。

     如上三種禁戒,非僅受時暫起勇進,亦於受後各別隨行終不違犯,設有違越,亦疾各依還凈儀軌,除罪清凈。

    3.2 具足定學。

     具足定學有二:一、共者,得止中心之堪能。二、不共者,證得最極堅固之生起次第。又修禁制之行六年,或雲三年。

    3.3 具足慧學。

     具足慧學有二:一、共者,謂得止觀雙運之觀行三味。二、不共者,成就圓滿次第之殊勝三味。

3/27頁

4、所作事業

    4.1 於印度所作

     於金剛座大菩提寺,曾經三次制諸外道,令受佛教。復於內宗上下諸部,有未達及邪解疑惑等垢,洗除令凈,增長正法。各派對之均極愛敬,不分部類,視同頂髻。

    4.2 於西藏所作

     藏人迎請尊者入藏宏法,雖經多次,均未邀允。嗣當藏王「菩提光」秉政時,復迭遣使延聘尊者,乃蒙降臨。依眾勸請,整理教務,著有《菩提道炬論》等,總攝一切顯密心要。前後游住藏、衛將二十年,教化無算,凡具根器者,皆蒙利益。

5、造論條件

    5.1 三種圓滿

     如是開顯難仁之密意而造論釋。其能作者,應具三種圓滿之因:(一)、須於所知五明處善巧。(二)、於修持之要義,須有從「釋迦」 輾轉傳來,師師相授,中無斷缺之教授。(三)、須見本尊,得蒙印許。三者之中,雖隨具其一亦能造論,然以全具最為圓滿。尊者於此三種因素,完全具足。 5.2 本尊攝受

     其得本尊攝受者,如「拿錯」《羅乍瓦贊》雲:「具德喜金剛,建立三味王,勇識世自在,尊勝度母等,蒙現身開許,夢中或現前,深廣微妙法,尊者常得聞。」

    5.3 傳承圓滿

     喇嘛傳承者,佛教之傳承有二:即共中上下士道之小乘教法,與不共之大乘教法。

     大乘教中,又分波羅密多乘與金剛乘。初又分三支:即深觀一派,與「文殊」、「彌勒」二廣行派是。金剛乘中,復有各種傳承,皆已獲得圓滿。

     其曾親近之善知識,如《贊》雲:「常得依止師,馨底巴、金洲、覺賢吉祥智,多得悉地者。別自龍樹來。一一遞相承,深觀及廣行,教授尊者有。」如是善知識中,得成就者共稱十二,余者亦多通五明者,略如上說。故此闍黎善能抉擇佛之密意。

    5.4 傳法弟子

     其弟子中最著名者,印度則有「比朵巴」、「法生慧」、「中道獅子」、「地藏密友」等。藏中堪能繼持法藏者,頗不乏人,其最能紹承增廣師之事業者,當推「仲登巴」為上首。

     以上略釋作者之重要,詳如尊者本傳所明。

    四、本論之殊勝

4/27頁

法者,此教授之根據,為《菩提道炬論》。

     而《道炬論》為尊者一切述著中之根本,以能總攝顯密要義故,所說圓滿。以能調心為次第故,易得受持。以能善巧性相兩宗,嚴飾二師教授故,勝其餘軌式。

     欲明此《道炬論》教授之殊勝,當分四科。

    1、會通一切經教互不相違

     盡佛所說一切法 ,須知皆是為一補特伽羅成佛之道。彼亦隨應或為道之主幹,或為道之支分。菩薩所求,為利世間。其所化導,亦須攝受三種種姓,故於彼等道品皆應修學。知三乘道者,是成就菩薩所求之方便,此乃是慈氏所說也。

     於大乘道中,有共不共二種。共者,即聲聞三藏是。不共者,唯除求自一身寂靜之意樂及不共制罪等是。

     複次,佛者過無不離,非僅斷其一分;德無不圓,非僅成其一品。上士發心,志求佛果,當滅一切惡,集一切善。故余乘一切斷證功德,皆為大乘道中所攝。是故上士皆當修學。

     或謂修密乘人毋須如此,斯不應理。密乘雖不如波羅密多乘,於布施等以無量分別而修學,然於發菩提心,修六度行,道之大體,是所共同。

     《金剛頂經》雲:「縱遇捨命緣,勿舍菩提心。」又雲:「六種波羅密,任何不應舍。」余密典中,亦多此說。

     無上瑜珈之儀軌教典亦皆雲:「應受共與不共之二種戒律。」共者,即菩薩戒是。

     仲登巴雲:「我之喇嘛,是以四方大道而持一切教法者。」此語乃察見其要也。

5/27頁
推薦閱讀:

《荀子·不苟》原文與譯文(二百七十二)
登高原文、翻譯及賞析
生年不滿百原文、翻譯及賞析
滴天髓原文正譯

TAG: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