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談兵——當亞歷山大遭遇秦軍
文/煮酒君
公元前323年,一代年輕的君王亞歷山大帝因為重病在巴比倫去世,時年33歲,他死後不久,自己通過東征建立的龐大的亞歷山大帝國轟然解體,僅僅不過數年時間。
與此同時,在遙遠的東方,秦國在秦昭王的治理下日趨強盛,踏上了對六國的統一之路,秦軍一路所向披靡,統一趨勢基本大定。
歷史往往會讓人惋惜,當時的亞歷山大帝國已經佔據了四大文明古國的三分天下,亞歷山大也有繼續東征的念頭,有人在想如果亞歷山大大帝未能死亡,他的軍隊越過了帕米爾高原來到中國,與戰國七雄中的秦國爭鋒又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亞歷山大大帝可以說是歐洲歷史上著名的將領,不僅僅是因為他的軍功顯赫,也在於他的才華與膽略。
亞歷山大是亞里士多德的學生,他只有學習了古希臘的城邦體系,哲學、文學、藝術以及英雄史詩,他希望自己像阿克琉斯那樣成為一個偉大的英雄,亞歷山大從小就對於戰爭有著敏銳的嗅覺,經常抱怨父親未能留下一些土地讓他自己去征服,這也可以看清亞歷山大是一個野心巨大的人。
公元前338年,亞歷山大平定反馬其頓希臘聯邦軍——克羅尼亞戰役
公元前333年,亞歷山大伊蘇斯戰役打垮波斯
公元前331年,高加米拉會戰,亞歷山大以4萬對100萬波斯聯軍,大敗波斯聯軍
公元前329年,亞歷山大征服印度
儘管亞歷山大隻不到五萬遠征軍,但是在訓練有素的戰術配合下,亞歷山大的大軍所向披靡。
與亞歷山大同時期的東方君王中,最出名的便是秦昭王贏稷,贏稷比亞歷山大大31歲,看過《羋月傳》的朋友都知道他是秦惠文王與宣太后羋月的兒子,也是秦國在位時間最長,作為最強的君王,史稱「王少,宣太后自治事,任魏冉為政,威震秦國」。魏冉推薦白起為將軍,取得魏國的河東和南陽、楚國的黔中和楚都郢。
秦昭襄王手下最強悍的將領,就是被稱為人屠的白起,白起有多麽強大,根據梁啟超先生考證,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國內各大會戰戰死士兵總數為200萬,其中有107萬是被白起殺死的。
公元前294年,秦昭襄王任命白起為左庶長,率軍攻打韓國的新城;
公元前293年,白起趁奪取了安邑以東到乾河的大片土地,斬韓魏聯軍24萬;
公元前292年,白起率軍攻魏,攻取魏國六十一城;
公元前291年,白起率軍攻韓,奪取宛、葉;
公元前290年,白起與司馬錯合兵再攻垣城;
公元前282年,白起率軍攻趙,奪取了茲氏和祁。
公元前280年,白起再次攻趙,斬首3萬;
公元前279年,白起率軍萬人沿漢江東下攻楚,破楚都;
公元前278年,白起再次攻楚,陷楚國國都郢;
公元前277年,白起奪取了楚國的巫郡和黔中郡
公元前276年,白起率軍攻魏,奪取兩座城池;
公元前264年,白起攻韓,奪陘城、汾城,斬首5萬;
公元前260年,白起攻趙,在長平之戰中打敗趙軍,活埋趙軍40萬。
白起被譽為戰國第一殺人機器是不為過的,東方六國被他殺的聞風喪膽,以至於白起此後出兵,軍隊內部都不得泄露白起為將的信息,否則對手一定會警惕。
這樣兩個絕世名將,卻未能一戰,無疑是個悲劇,如果二者相遇,不知道壓力山大的五萬騎兵又會有怎麼樣的應對方法。
亞歷山大與秦軍的武器配比
亞歷山大軍團威力最為強大的是重裝步兵方陣,即馬其頓步兵方陣。馬其頓方陣標準的巨大方陣共約16384人,由四個組織嚴密小方陣組成,四個小方陣橫排成一個長方形大陣,每排就成為1024人。每個小方陣約4096人。每個小方陣每一橫排為256人,縱列為16人。
方陣的基本戰術組成單位為方陣的縱列,即16人,名為洛考斯。16個洛考斯組成一個辛塔哥馬即256人。一個小方陣由16個辛塔哥馬組成。馬其頓方陣很嚴密。重裝步兵方陣的前6排士兵平持長矛,後10排斜持長矛。方陣整齊行進時,步調一致,長矛挺立,蔚為壯觀。
方陣中的重裝步兵左手持直徑約1米的圓盾、右手持長約2米的長槍、肩並肩地排成密集而整齊的隊形一般的方陣一般由8名士兵排成1縱隊,方陣中士兵們手中的盾牌在保護自身左側的同時也掩護了相鄰戰友身體的右側,一旦最前排的士兵倒下後,原先位於第二排的士兵將迅速填上他留下的缺口。整個方陣戰術的精髓就在於全部士兵同心協力、齊頭並進。
但是,馬其頓方陣也有一個致命弱點,那就是只要設法不讓它有個統一的戰場,並且只攻其兩翼或背面,而不攻其正面,就能置它於死地。如公元前371年,底比斯的戰略家伊巴密農達在琉克特拉採用集中了縱深達16層的部隊,從方陣的右側打進去,結果就破了斯巴達的方陣。
(馬其頓方陣示意圖)
秦軍也有方陣,但陣法卻截然不同。秦軍士兵勇猛善戰,稱為銳卒。根據《商君書·境內》,秦軍隊最小戰術單位為伍,防守時五名軍卒互相保護,進攻時如有人數優勢則圍攻敵人。由5個士兵組成。10個伍組成一個屯。2個屯組成一個將。5個屯組成一個主。2個主組成一個大將,由1000士兵組成。軍隊在做戰時,伍、屯、主、將、大將等戰術組織。
秦軍的步兵方陣中,戟手則是在方陣陷入混戰時,以單兵為單位加入戰鬥,肅清陣內之敵。而長矛手起到拒敵的作用,鈹手在長矛手身後,當長矛手的陣型被打亂的時候,以較小的突擊陣型,利用極強的突刺能力將突入的敵人推出去;據《孫臏兵法》,大致有步兵陣,即有方陣、圓陣、疏陣、數陣、雁行陣、鉤行陣、玄襄之陣八種陣法是當時主流,而亞歷山大只有一種方針法。
在混戰時,伍內部兵卒之間始終保持緊密聯繫,互相配合。此外秦軍還有箭陣與弩陣,與弓不同,秦弩必須用腳蹬、藉助全身的力量才能上弦。專家估計,這種秦弩的射程應該能夠達到300米,有效殺傷距離在150米之內,秦弩的殺傷力遠遠高於當時任何一種弓。150米的射程配合陣法幾乎銳不可當。
(秦軍戰陣)
戰國時期,戰車是主力機動部隊,根據秦始皇兵馬俑出土情況來看,以秦戰車為代表的戰國戰車的車廂和車軾高到接近腰部,馭手和武士可以站在車上。在武器方面,通過承弩器將弩帶上了車,但是並非主體武器,戰車上的進攻主要是以短兵相接為主。
而在公元前8世紀,多利安重步兵方陣的出現早早地結束了貴族們的戰車遊戲,所以亞歷山大部隊沒有戰車,但是亞歷山大有騎兵,一般情況下親率2千近衛騎兵組成右翼主力,左側是3千近衛步兵銜接馬其頓密集陣,右側是1,800特薩利重騎兵和800馬其頓輕騎兵,右翼遠端是2千希臘聯盟游擊步兵和3千阿格里亞和色雷斯標槍手。這種標配,是為了在關鍵時刻,即在步兵交戰是發動閃電戰術,攻擊敵方中樞神經。
在武器上,歐洲鐵質比亞洲好,雖然雙方都有了鐵器的雛形,但是古希臘的冶鐵技術並不比中國好,目前出土的希臘文物中,古希臘軍隊主要的武器是青銅盾與葉形的長矛,雖然有劍的雛形,但是一般情況下主要武器仍然是矛。古希臘青銅盾巨大堅固,一般情況下無法射穿或者打碎,古希臘步兵依靠此為依靠以長矛衝鋒,威力巨大。
秦國鐵質技術並不強大,但是青銅技術已經很發達,青銅劍往往具備合金功能,秦國的青銅冶煉技術非常先進,其中鉻鹽氧化技術德國人20世紀才掌握,而對於金屬鍍膜防鏽的技藝,至今也沒有證據能表明如何使用。
戰術與成敗——當西方戰術遭遇東方進攻
亞歷山大的遠征軍只有5萬,而東方秦軍最少規模有60萬之多,亞歷山大消滅波斯的戰役中,亞歷山大還擊敗了西徐亞人的游牧騎兵,證明了弓騎兵的游牧戰術對於他來說不是什麼問題可見馬其頓軍團的部隊,馬其頓兵團可以克服大規模平原作戰,也可以克服山地作戰。而參考亞歷山大的戰術,就是側翼包抄迂迴戰術。
參考王翦滅楚戰役,秦軍完全可以以逸待勞,磨掉遠道而來的亞歷山大部隊的戰鬥力,當然,如果戰鬥打響,最先衝上來的一定是馬其頓的步兵方陣,秦軍當然不會硬碰硬,自然會採用箭陣壓制,後方的亞歷山大一定會瞅准秦軍裝箭的機會率領騎兵直接穿插包抄。
但是馬其頓騎兵必須有打敗秦軍步兵方陣的絕對衝擊力,否則發瘋的秦軍會將馬其頓衝進來的騎兵視為獵物而紛紛吃掉,如果馬其頓方陣喪失了輕騎兵和輕裝步兵的保護,那麼它就有可能被秦軍的車騎兵和步兵分割包圍。雙方發生近身白刃戰,青銅劍也許砍不開青銅盾,但是笨拙的青銅盾會制約步兵戰鬥力,成為秦軍戰術上的活靶子。短時間內馬其頓軍隊會略有優勢。戰鬥如果能拖的久一些,優勢又會傾斜於秦軍一方。
所以一旦馬其頓的大軍踏上東方的土地,也許就逃不了屍橫遍野的命運。(文/煮酒君)
2016.06.19
版權@煮酒君談史 所有,首發今日頭條。如需轉載、工作聯繫、約稿,請聯繫:leehangsung@163.com
轉載須徵得本頭條號作者同意,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查看原網頁 反饋問題推薦閱讀:
※達真堪布:修行不能紙上談兵
※「軍二代」為何總是出草包?盤點歷史上那些坑爹的將門犬子
※堪輿風水,尋龍點穴,平地玄言賦,風水師沒去跑山就是紙上談兵
TAG:紙上談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