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中國茶文化簡介 

[轉載]中國茶文化簡介  轉

(2012-04-08 09:43:16)標籤:轉載原文地址:中國茶文化簡介  轉作者:春風得意中國是茶的故鄉,也最早創立了茶學,積累了豐富的品飲文化。翻開古代茶書,我們能翔實的看到中國茶史、茶藝、茶俗等傳統文化的形成和演化,凝聚了一代又一代茶人的經驗和睿智。從唐代陸羽的「精行儉德」,到宋代趙佶的「致清導和」,又至明代喻政的「淡遠清真」,再一脈相承的延續到今天,體現出中國茶文化的精遂...

茶史:◆ 原始社會神農時代傳說茶葉被人類發現是在公元前28世紀的神農時代,《神農百草經》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之說,當為茶葉藥用之始。◆ 西周據《華陽國志》載:約公元前一千年周武王伐紂時,巴蜀一帶已用所產的茶葉作為「納貢」珍品,是茶作為貢品得最早記述。◆ 東周春秋時期嬰相齊竟公時(公元前547---公園前490年)「食脫粟之飯,炙三弋五卵,茗茶而已」。表明茶葉已作為菜肴湯料,供人食用。◆ 西漢(公元前206--24年)公元前59年,已有「烹茶盡具」,「武陽買茶」的記載,這表明四川一帶 已有茶葉作為商品出現,是茶葉進行商貿的最早記載。◆ 東漢(公元25--220年)東漢末年、三國時代的醫學家華佗《食論》中提出了「苦荼久食,益意思」,是茶葉藥理功效的第一次記述。◆ 三國(公園220 265)史書《三國志》述吳國君主孫皓(孫權的後代)有「密賜茶荼以代酒」,是「以茶代酒」最早的記載。◆ 隋(公元581--618年)茶的飲用逐漸開始普及,隋文帝患病,遇俗人告以烹茗草服之,果然見效。於是人們競相采之,並逐漸由藥用演變成社交飲料,但主要還是在社會的上層。◆ 唐(公元618--907年)唐代是茶作為飲料擴大普及的時期,並從社會的上層走向全民。唐太宗大曆五年(公元770年)開始在顧渚山(今浙江長興)建貢茶院,每年清明前興師動眾督制「顧渚紫筍」餅茶,進貢皇朝。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納趙贊議,開始徵收茶稅。公元8世紀後陸羽《茶經》問世。唐順宗永貞元年(公元805年)日本僧人最澄大師從中國帶茶籽茶樹回國。是茶葉傳入日本最早的記載。唐懿宗咸通15年(公元874年)出現專用的茶具。◆宋(公元960--1279年)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公元976年)開始在建安(今福建建甌)設宮焙,專造北苑貢茶,從此龍鳳團茶有了很大發展。宋徽宗趙佶在大觀元年間(公元1107年)親著《大觀茶開》一書,以帝王之尊,倡導茶學,弘揚茶文化。◆明(公元1368--1644年)明太祖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設茶司馬,專門司茶貿易事。明太祖朱元璋與洪武24年(公元1391年)9月發布詔令,廢團茶,興葉茶。從此貢茶由團餅茶改為芽茶(散葉茶),對炒青葉茶的發展起了積極作用。◆清(公元1644--1911年)1657年中國茶葉在法國市場銷售。光緒31年(1905年)中國首次組織茶葉考察團赴印度、錫蘭(今斯里蘭卡)考察茶葉產制,併購得部分制茶機械,宣傳茶葉機械製作技術和方法。1896年福州市成立機械制茶公司,是中國最早的機械制茶業。

茶道:中國人的民族特性是崇尚自然,樸實謙和,不重形式。飲茶也是這樣,在中國飲茶分為兩類,一類是「混飲」,即在茶中加鹽、加糖、加奶或蔥、桔皮、薄荷、桂元、紅棗,根據個人的口味嗜好。另一類是「清飲」即單單用開水泡茶來喝。「清飲」又可分為四個層次。將茶當飲料解渴,大碗海喝,稱之為「喝茶」。如果注重茶的色香味,講究水質茶具,喝的時候又能細細品味,,可稱之為「品茶」。如果講究環境、氣氛、音樂、沖泡技巧及人際關係等,則可稱之為「茶藝」。而在茶事活動中融入哲理、倫理、道德,通過品茗來修身養性、陶冶情操、品位人生、參禪悟道,達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這才是中國飲茶的最高境界——茶道。「和、靜、怡、真」被認為是中國茶道的四諦。因為,「和」是中國這茶道哲學思想的核心,事茶道的靈魂。「靜」是中國茶道修習的不二法門。「怡」是中國茶道修習實踐中的心靈感受。「真」是中國茶道終極追求。

茶葉分布:中國大致可分為四大茶區,包括江南茶區、江北茶區、華南茶區、西南茶區。全國茶葉產區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區,尤以浙江和湖南產量最多,其次為四川和安徽。隨著茶葉的傳播,目前茶葉的生產和消費幾乎遍及全國和世界五大洲的國家和地區。六大茶類:

綠  茶綠茶是歷史上最早的茶類。古代人類採集野生茶樹芽葉晒乾收藏,就可以看作是綠茶加工的開始了,距今至少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但真正意義上的綠茶加工,是從公元8世紀發明蒸青製法開始,到12世紀又發明炒青製法,綠茶加工技術已比較成熟,一直沿用至今,並不斷完善。

紅  茶紅茶的干茶色澤與沖泡的茶湯以紅色為主調,所以稱為紅茶。以適宜製作本品的茶樹新芽葉為原料,經微雕、揉捻、發酵、乾燥等典型工藝過程精製而成。

烏 龍茶烏龍茶,也稱青茶、半發酵茶,以本茶的創始人而得名。它是我國幾大茶類中,獨具鮮明特色的茶葉品類。烏龍茶綜合了綠茶和紅茶的製法,品質介於二者之間,既有紅茶的濃鮮味,又有綠茶的清芬香,所以有「綠葉紅鑲邊」的美譽。飲後齒頰留香,回味甘鮮。烏龍茶的藥用作用,主要突出在分解脂肪、減肥健美等方面。在日本,烏龍茶被稱為「美容茶」、「健美茶」。

黃  茶在炒青綠茶的過程中,人們發現,由於殺青、揉捻後乾燥不足或不及時,葉色即變黃,於是產生了新的品類——黃茶。

白  茶白茶,屬輕微發酵茶,是我國茶類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為芽頭,滿披白毫,如銀似雪而得名。白茶的歷史悠久,其清雅芳名的出現,迄今已有八百八十餘年了。它的主要品種有白牡丹、白毫銀針。

黑  茶黑茶,在鮮葉選料、工藝流程和對其色澤、品質的要求上,都具有其獨特的標準與風味,形成了同其它茶類不同,獨佔一個「黑」字的茶類。

十大名茶西湖龍井龍井,本是一個地名,也是一個泉名,而現在主要是茶名。龍井茶產於浙江杭州的龍井村,歷史上曾分為「獅、龍、雲、虎」四個品類,其中多認為以產於獅峰的品質為最佳。龍井屬炒青綠茶,向以「色綠、香郁、味醇、形美」四絕著稱於世。好茶還需好水泡。「龍井茶、虎跑水」被並稱為杭州雙絕。虎跑水中有機的氮化物含量較多,而可溶性礦物質較少,因而更利於龍井茶香氣、滋味的發揮。沖泡龍井茶可選用玻璃杯,因其透明,茶葉在杯中逐漸伸展,一旗一槍,上下沉浮,湯明色綠,歷歷在目,仔細觀賞,真可說是一種藝術享愛。蘇州碧螺春產於江蘇吳縣太湖之濱的洞庭山。碧螺春茶葉用春季從茶樹採摘下的細嫩芽頭炒制而成;高級的碧螺春,0.5公斤干茶需要茶芽6-7萬個,足見茶芽之細嫩。炒成後的干茶條索緊結,白毫顯露,色澤銀綠,翠碧誘人,捲曲成螺,故名「碧螺春」。此茶沖泡後杯中白雲翻滾,清香襲入,是國內著名的名茶,常被作為高級禮品。黃山毛峰產於安徽黃山,主要分布在桃花峰的雲谷寺、松谷庵、弔橋閹、慈光閣及半寺周圍。這裡山高林密,日照短,雲霧多,自然條件十分優越,茶樹得雲霧之滋潤,無寒暑之侵襲,蘊成良好的品質。黃山毛峰採制十分精細。製成的毛峰茶外形細扁微曲,狀如雀舌,香如白蘭,味醇回甘。黃山名茶眾多,除毛峰外,還有休寧的「屯綠」,太平的「猴魁」,歙縣的「老竹大方」等等,都各具特色,膾灸人口。廬山雲霧產於江西廬山。號稱「匡廬秀甲天下」的廬山,北臨長江,南傍鄱陽湖,氣候溫和,山水秀美十分適宜茶樹生長。廬山雲霧芽肥毫顯,條索秀麗,香濃味甘,湯色清澈,是綠茶中的精品。六安瓜片產於皖西大別山茶區,其中以六安、金寨、霍山三縣所產品最佳。六安瓜片每年春季採摘,成茶呈瓜子形,因而得名,色翠綠,香清高,味甘鮮,耐沖泡。此茶不僅可消暑解渴生津,而且還有極強的助消化作用和治病功效,明代聞龍在《茶箋》中稱,六安茶入葯最有功效,因而被視為珍品。恩施玉露產於湖北恩施。湖北產茶歷史悠久,早在唐代就已很著名,現仍是我國的重要產茶省份。恩施玉露是我國保留下來的為數不多的一種蒸青綠茶,其製作工藝及所用工具相當古老,與陸羽《茶經》所載十分相似。恩施玉露對採制的要求很嚴格,芽葉須細嫩、勻齊,成茶條索緊細,色澤鮮綠,勻齊挺直,狀如松針;茶湯清澈明亮,香氣清鮮,滋味甘醇,葉底色綠如玉。「三綠」(茶綠、湯綠、葉底綠)為其顯著特點。日本自唐代從我國傳入茶種及制茶方法後,至今仍主要採用蒸青方法製作綠茶,其玉露茶製法與恩施玉露大同小異,品質各有特色。白毫銀針這是一種白茶,產於福建北部的建陽、水吉、松政和東部的福鼎等地。白毫銀針滿坡白毫色白如銀,細長如針,因而得名。沖泡時,「滿盞浮茶乳」,銀針挺立,上下交錯,非常美觀;湯色黃亮清澈,滋味清香甜爽。由於製作時未經揉捻,茶汁較難浸出,因此沖泡時間應稍延長。白茶味溫性涼,為健胃提神,祛濕退熱,常作為藥用。在港澳地區,零售商店常將少許白茶拼配進其他茶類,以提高其檔次,進而獲取商業價值。武夷岩茶產於福建崇安縣武夷山。武夷岩茶屬半發酵茶,製作方法介於綠茶與紅茶之間。其主要品種有「大紅袍」、「白雞冠」、「水仙」、「烏龍」、「肉桂」等。武夷岩茶品質獨特,它未經窨花,茶湯卻有濃郁的鮮花香,飲時甘馨可口,回味無窮。18世紀傳入歐洲後,倍受當地群從的喜愛,曾有「百病之葯」美譽。安溪鐵觀音產於閩南安溪。鐵觀音的製作工藝十分複雜,製成的茶葉條索緊結,色澤烏潤砂綠。好的鐵觀音,在製作過程中因咖啡鹼隨水分蒸發還會凝成一層白霜;沖泡後,有天然的蘭花香,滋味純濃。用小巧的工夫茶具品飲,先聞香,後嘗味,頓覺滿口生香,回味無窮。近年來,發現烏龍茶有健身美容的功效後,鐵觀音更風靡日本和東南亞。普洱茶產於雲南西雙版納等地,因自古以來即在普洱集散,因而得名。普洱茶是採用綠茶或黑茶經蒸壓而成的各種雲南緊壓茶的總稱,包括沱茶、餅茶、方茶、緊茶等。主要供藏族同胞飲用。普洱茶的品質優良不僅表現它的香氣、滋味等飲用價值上,還在於它有可貴的藥效,因此,海外僑泡和港澳同胞常將普洱茶當作養生妙品。在其他的「中國十大名茶」說法中,一般常見到的有產於安徽屯溪等地的「屯綠」、產於安徽祁門縣的「祁紅」、產於雲南的「滇紅」等。
推薦閱讀:

算命——中國領先的大聖易經算命網市場廣闊,值得您的信賴 免費發布信息
採訪 | 遍訪中國,我從未見過像中國人一樣如此好鬥的、自信的民族
中國跤術之探
作者:紐約客 | 來自:紐約文摘鐵打的房子,流水的媳婦? 婚姻法新解衝擊中國婚戀觀
定陵考古與鄱陽湖修閘

TAG:中國 | 文化 | 茶文化 | 轉載 | 簡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