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行人莫上長堤望,風起楊花愁殺人。李益《汴河曲》

行人莫上長堤望,風起楊花愁殺人。

 【譯文】  行人啊千萬別望向長堤上的美景,那隨風飄蕩、漫天飛舞的楊花,彷彿正是隋代豪華消逝的一種象徵,讓人惆悵。

  【出典】  李益  《汴河曲》

  註:

  1、   《汴河曲》   李益

   

   汴水東流無限春,隋家宮闕已成塵。

   行人莫上長堤望,風起楊花愁殺人。

  2、注釋:

   

    隋家宮闕:特指汴水邊的隋煬帝行宮。

    汴河:唐人習指隋煬帝所開的通濟渠的東段,即運河從板渚(今河南滎陽北)到盱眙入淮的一段。

  3、譯文:

    汴水碧波,悠悠東流,望中一片無邊春色。春色常在,但當年豪華的隋宮則已經荒廢頹敗,只留下斷井殘垣供人憑弔了。行人啊千萬別望向長堤上的美景,那隨風飄蕩、漫天飛舞的楊花,彷彿正是隋代豪華消逝的一種象徵,讓人惆悵。

  4、李益( 748——827),字君虞,隴西姑臧(今甘肅武威)人。八歲時,逢安史之亂,西北地區常受到外族侵擾,李益離開家鄉。唐代宗大曆四年( 769)中進士,歷任象鄭縣尉等職位低下的小官。其後棄官而去,游燕、趙間,在藩鎮帳下任幕僚十八年,長期征戰南北,經過多次戰爭,所以他對邊塞的軍旅生活非常熟悉,寫了不少描寫邊塞風光、謳歌戰士慷慨激昂為國捐軀的詩歌。在藝術上能夠吸收樂府民歌的特點,節奏和諧,語言優美精鍊。尤其擅長絕句、七律。至唐憲宗時便因詩名被召為秘書少監、集賢殿學士,官至禮部尚書。有《李君虞詩集》。

  5、《汴河曲》是由唐代詩人李益創作的懷古詩。全詩四句二十八字。詩人從眼前的汴河引發出弔古傷今之情、歷史滄桑之感。

   

   懷古詩多從眼前歷史遺迹起興,以今昔盛衰立意,在抒寫歷史滄桑感之中寄寓某種現實感慨。該篇即為典型的詩例。題內「汴河」,指隋煬帝開鑿的通濟渠。指隋煬帝所開的通濟渠的東段,即運河從板渚(今河南滎陽北)到盱眙入淮的一段。當年隋煬帝為了遊覽江都,前後動員了百餘萬民工鑿通濟渠,沿岸堤上種植柳樹,世稱隋堤。還在汴水之濱建造了豪華的行宮。這條汴河,是隋煬帝窮奢極欲、耗盡民膏,最終自取滅亡的歷史見證。詩人的弔古傷今之情,歷史滄桑之感,就是從眼前這條耗盡民膏,成為亡隋歷史見證的汴河發興的。

開頭兩句以汴水長流與隋宮化塵作鮮明對照。汴水悠悠東流的形象,本來就容易引發對悠悠時間之流的聯想,綴以「無限春」,更使這條流貫無數春秋的汴水,帶上某種象徵色彩,而且喚起汴水兩岸春色無限的聯想;而象徵著隋代腐朽統治和豪奢生活的隋宮,卻已荒廢頹敗,只剩下斷井頹垣供人憑弔了。兩相比照,正見出自然永恆、人世滄桑、豪華如煙、歷史無情。而隱含在這種歷史滄桑感中的深層意蘊,則正如劉禹錫《金陵五題·台城》所說:「萬戶千門成野草,只緣一曲《後庭花》。」

    末兩句轉從隋堤楊柳抒發感慨。柳絮春風,飄飛如雪,原是駘蕩春光的標誌,但眼前這汴堤楊柳,卻聯結著隋代的興亡,歷史的滄桑,不免惹人欷歔慨嘆。當年煬帝沿堤植柳,本為南遊裝點風光,到頭來它卻成了荒淫亡國的歷史見證。那隨風飄蕩的楊花,在懷著歷史滄桑感的詩人眼裡,彷彿是隋代豪華消逝的象徵(楊花與楊隋構成一種意念上的關係,容易使人產生由彼及此的聯想)。不過更使人感懷不已的,或許是這樣的現實;儘管隋鑒不遠,覆轍在前,但當代統治者卻並沒有人從亡隋歷史中汲取教訓。在「行人莫上長堤望,風起楊花愁殺人」這種強烈深沉的感傷中,分明隱現著衰頹時世的面影。

    懷古與詠史,性質相近易混。但詠史多因事興感,重在寓歷史鑒戒之意;懷古則多因跡起情,重在抒歷史滄桑之慨。前者實而後者虛。將李益這首詩跟題材相近的李商隱《隋宮》七絕略作對照,便不難看出二者的差異。《隋宮》抓住「春風舉國裁宮錦,半作障泥半作帆」這一典型事例,表現南遊的奢靡浪費,從而寓含奢淫覆國之戒;《汴河曲》則只就汴水、隋宮、長堤、柳樹等帶有滄桑感的物象虛加點染詠嘆,抒發今昔盛衰之慨,弔古傷今之情。借用杜詩來概括,可謂一則「舉隅見煩費」,一則「引古惜興亡」。

   6、楊花,因時而開,隨風起舞,飄泊不定,意趣萬千。有人建功立業,豪情萬丈,借楊花飄飛抒心花怒放之情;有人貶官降職,流放異鄉,借楊花漂泊抒顛沛流離之苦;有人才華溢。傲視群倫,借楊花漫天飛舞抒鄙夷不屑之嫌;也有人弔古傷今,觸景興懷,借楊花凋零,抒滄桑興亡之感……凡此種種,不一而足。下面,擇例類析,以饗讀者。

   (一)建功立業之花。王昌齡的《青樓曲二首》通過一個青樓少婦的眼光來見證年輕將軍立功受賞的輝煌。「白馬金鞍隨武皇,旌旗十萬宿長楊。樓頭少婦鳴箏坐,遙見飛塵入建章。 馳道楊花滿御溝,紅妝漫綰上青樓。金章紫綬千餘騎,夫婿朝回初拜侯。」第一首詩描繪一支皇家大軍凱旋歸來的場景。白馬金鞍,風塵僕僕,可見年輕將軍的英俊偉岸、威風凜凜;萬馬奔騰,旌旗獵獵,可見皇家軍隊的紀律嚴明,行進有序。「長楊」、「建章」這些金碧輝煌的字眼盡顯豪華富麗風采,「武皇」出迎更見得這支軍隊的軍容威赫、功勛卓著。第二首詩點明人物身份和關係,交待軍隊班師回朝緣由。原來,那位颯爽英姿的將軍正是樓頭少婦的丈夫,他正統率千軍萬馬,立功回來,接受皇上的封侯晉爵。長安御道,風塵滾滾,楊花滿天,充分烘托出年輕將軍躇躊滿志、建功立業的萬丈豪情,也可看出樓頭少婦夫貴妻榮、喜出望外的心態。楊花飄飛,折射出英雄美人共享因功業而帶來的幸福和快樂。

  (二)、漂泊離恨之花。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觸景生情,傷離感懷,抒寫對友人流放他鄉的擔憂和牽掛。「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王昌齡被貶官降職,流放夜郎,遷謫之荒遠,道路之艱難,世道之不公,令作為朋友的李白耿耿於懷,念念不忘。首句寫景兼點時令,切境適情。楊花落盡,漂泊無定,烘托友人發配蠻荒,離恨天涯,頗有隱喻身世飄零之感。子規啼鳴,泣血含冤,更是詩人為友人鳴抱不平的體現,也渲染了離別之恨,相思之苦。花鳥入詩,合時合情,巧妙地點化出詩人的傷離苦恨。鄭谷的《淮上與友人別》落筆江亭春景,烘托朋友二人各向天涯的無限愁緒。「楊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依依裊裊的柳絲,牽曳著彼此依依惜別的深情,喚起一種「柳絲長,玉驄難系」的傷離意緒;蒙蒙飄蕩的楊花,惹動著雙方繚亂不寧的離緒,勾起天涯羈旅的漂泊之感。美好的江頭柳色,宜人春光,反襯出朋友二人南北異途,各奔前程的離情別緒。垂柳飄拂,楊花飄飛,染上了一層臨別傷離的慘淡哀愁。

   (三)懷古傷今之花。李益的《汴河曲》寫詩人憑弔古迹,觸目傷懷,抒發昔盛今衰的滄桑之感。「汴水東流無限春,隋家宮闕已成塵。行人莫上長堤望,風起楊花愁殺人。」一、二兩句以對比凸顯滄桑巨變。汴水碧波,悠悠東流,堤上綠柳成陰,柔絲裊娜,兩岸碧野千里,田疇相接,縱目遠眺,春色無限,可是,汴水邊上的煬帝行宮,當年雕樑畫棟,金碧輝煌,一派富麗堂皇風采。如今則已經荒廢頹敗,只剩下斷垣殘壁供人憑弔,無限春色與荒涼破敗對照映襯,可見人世滄桑,歷史無情。三、四兩句以隋堤柳色來抒寫感慨。柳絮春風,飄蕩如雪,本是令人心情駘蕩的美好春光,但眼前這汴河堤柳,卻綰結著隋代的興亡,歷史的滄桑,非但不能使人怡情悅目,反而讓人徒增感慨。那隨風飄蕩、漫天飛舞的楊花,在懷著深沉歷史感慨的詩人眼裡,彷彿正是隋代豪華消逝的一種象徵,一種見證,也是對當代統治者窮奢極欲、耗盡民膏的一種暗示,一種警誡,所以才有「愁殺人」的傷心凄慘。

   (四)托物言志之花。韓愈的《晚春》即景運思,托花說志,飽含哲理,別具情趣。「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關於此詩「楊花」喻意,向來有不同理解:一是楊花無才說。草木留春,爭芳吐艷,萬紫千紅,溢彩流光;楊花榆莢,乏色少香,因風起舞,來湊熱鬧。前者喻才華橫溢,光彩照人;後者指才疏學淺,不自量力。兩相對比,楊花的無才無思無能格外顯明。二是楊花爭春說。儘管花草樹木萬紫千紅,爭奇鬥豔,令人滿目生輝,可是「楊花榆莢」不因「無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門弄斧」之譏,揚長避短,爭鳴爭放,為「晚春」爭光添彩,這份樸拙和勇敢,這份執著和競爭不也讓人肅然起敬嗎?三是楊花有為說。比照詩人的人生經歷可知,韓愈既是「文起八代之衰」的宗師,又是力矯元和輕熟詩風的奇險派的開山人物,他能欣賞「楊花榆莢」的勇氣,除了自己在群芳鬥豔的元和詩壇獨樹一幟之外,還極力稱揚當時不為人重視的孟郊、賈島,這二人的奇僻瘦硬的詩風也是當時詩壇別調,不也屬於「楊花榆莢」之列嗎?詩人是以此鼓勵大膽創造,傑出有為的後生。以上諸說,均是以花言志、借花說理,充分拓展了「楊花」的意韻空間。

    7、 當白楊在藍天里盡情地塗抹著那誘人的綠色的時候,躲在綠濃之中的楊花便蠢蠢欲動起來——它們就像被戳破蜂窩的一群亂蜂一樣,晝夜不停地胡飛亂舞,致使頃刻間:滿天飛絮,一地白絨;它們還像夏天的蚊子一樣,無孔不入,無處不在,任你住怎樣的高樓,都會有它們光顧的身影,致使滿屋內:高堂蟲子飛,明鏡過無影,明窗泊白絮,凈幾滾球絨。最惱人的是,人的鼻孔里,眼睛的睫毛上,都沾滿了輕浮的楊花,讓人鼻癢咳嗽、眼酸流淚。這就難怪古代的文人面對肆虐的楊花,也會情不自禁地寫出「行人莫上長堤望,風起楊花愁殺人」的詩句了!

   8、汴水主要水源來自黃河,黃河洪水泛濫,危害汴河,淹沒過汴河兩岸大片的莊園和土地。貪婪殘暴的封建統治階級,在發動掠奪性戰爭時,往往採取「以水代兵」的惡毒措施,造成了許多人為水災禍害人民。

    天災人禍淹死了多少開封人,已無法統計。開封城城摞城,不屈的開封人,淹掉一個城,又在城上再建一個城,據說現在的開封城下,應該有3-4箇舊城。

    由汴河引出的故事,遠遠不止這些!唐代李益《汴河曲》唱到:「汴水東流無限春,隋家宮闕已成塵。行人莫上長堤望,風起楊花愁殺人。」詩人從眼前的汴河引出弔古傷今之情、歷史滄桑之感。

  9、花能解語么?雖有人道「楊花點點是春心」、「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但君可曾有「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的無奈?可曾聽「行人莫上長堤路,風起楊花愁煞人」的告誡?

  10、翻閱唐代文人墨客留下的運河詩篇,蜿蜒千里的長堤,堤邊依依的垂柳,都是隋朝亡國的禍根。唐代李益在《沐河曲》中寫道:「沐水東流無限春,隋家宮闕已成塵。行人莫上長堤望,風起楊花愁殺人。」大詩人白居易也留下「後王何以鑒前王,請看隋堤亡國柳」等詩句,讓長堤和垂柳永世釘在了恥辱柱上。不平則鳴,終於有唐代詩人皮日休獨具慧眼:「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好個「共禹論功不較多」!余秋雨評價都江堰,「它的規模從表面上看遠不如長城宏大,卻註定要穩穩噹噹地造福千年。如果說,長城佔據了遼闊的空間,那麼,它卻實實在在地佔據了遂遠的時間。長城的社會功用早已廢弛,而它至今還在為無數民眾輸送汩汩清流……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華民族。」說的何嘗不也是這條運河。大運河讓北國和江南、荒漠和大海、西域和東贏、太平洋和印度洋甚至地中海牽起手來,共同演繹著跨越東西方文明的燦爛史詩。在差不多穿越大半個地球的漫漫長途上,駝鈴清脆,帆影連雲,弦歌嘈雜,燈紅酒綠,那是怎樣一種令人神往的盛世風華。

   

   大運河,雖然我不能目睹你誕生的苦難,不能追隨你行進的尊貴,但我總想沿著你綿延的身軀走進歷史,執著地尋覓兩岸回蕩的號子聲,風雨中戰慄的纖繩;尋覓枕河人家蕩漾的清夢,院子里雞犬相聞的情韻;尋覓梅花嶺上刀槍爭鳴、血淚濡染的歲月;尋覓汪曾祺樸質清新、鉛華洗凈的註腳。船槳永遠拍打著洶湧的激流,秋風永遠卷集著蕭蕭的落木,未冷卻的血液的潮汐永遠在你的血脈里澎湃,未奏響的黃鐘大呂的旋律永遠在你的胸膛中激蕩。走出風雨雷電,走出榮辱興亡,走出血與淚交織的歷史,也走出愛與恨糾纏的現實,終於你走得坦蕩,走得氣勢如虹,走得肅穆而雍容。

 

 

推薦閱讀:

新中國刑事第一大案《1985年龍治民案》
臉譜三國|三國最黑的借刀殺人!他們為何要除掉這個天才?
陳益峰:救貧黃泉與殺人黃泉
前奏秒殺人,持續好聽的歌
起底白銀連環殺人案兇犯:曾經不殺人就不舒服(圖)

TAG:殺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