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搞定詩歌鑒賞?你最起碼要研究透這5點!丨詩歌鑒賞

於老師說

諾貝爾獎(新素材要來了!)還沒頒完,

國慶就先過去了,

然而,

你的詩歌鑒賞過去了么?

詩歌賞析整體解題方法

體味詩歌的遣詞用句;

體味詩歌的意象;

體味詩歌所表現的情感旨趣、情物之類、含蓄之妙;

審清試題的要求,把握解答的切入點,試題的側重點。

主觀題解題方法

  

主觀題包括填空、簡答、品述等子題型,在解答它們時,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從關鍵詞語上著手;從關鍵詩句上著手;從修辭手法上著手;從作品、作家的相關背景資料上著手;從詩歌所寫的具體內容上著手;從作家的風格和語言特徵上著手。

古詩詞鑒賞五點注意

    

1、注意作品中的「意象」

  

從形象出發,鑒賞古典詩詞,應該充分考慮到它們創造形象的特點。

古典詩詞的形象,是藉助客觀物象表現出來的主觀的情感形象,我們姑且稱之為「意象」。鑒賞具體作品的時候,不僅要著眼於它們所描寫的客觀物象,還應透過它們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注意主客觀兩方面融合的程度。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體現的情調,意象的社會意義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鑒賞古代的詩詞作品。

    

2、注意作品中的「意境」

  

詩人在寫作時是十分注重意境的,作為鑒賞者在欣賞詩詞時也一定要注重對意境的把握。

意境是什麼呢?是情和景的和諧統一。

情,指的是思想感情;景,指的是藝術境界。

意境是思想感情與藝術境界的結合,正如古代詩詞評論者所說,情與景諧,思與境共。具有完美意境的詩詞,情與景的和諧統一,不僅是情景交融的,而且還能情景相映,思想感情與藝術境界互增光彩。意境是詩詞不可少的,但是意境又不是整齊劃一的,在不同的作品中有著不同的形式。

  

觸景生情:因見到某一景物、某一場景,油然而引出某種情感的抒發,這體現在作品中常常是情與景的一致,情與景的融合。杜甫《春望》中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兩句就染有作者自己的感情色彩,花容與鳥鳴本是賞心悅目的,但讓處於戰亂中的作者看來,卻成了「花濺淚」、「鳥驚心」;歐陽修《蝶戀花》中的「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這裡的花也成了同作者感情一致的東西,人「無計留春住」,花亦然。

情景分列:在詩詞中,寫景部分和抒情部分界限很清,表面看來,情與景是並列的,是分開的,實際上,情景一致,情景交融。在一句之中,上半寫景下半抒情的,如杜甫《江亭》中的「水流心不競,雲在意俱遲」,前後句都是一半寫景一半抒情,「水流」、「雲在」是景,「心不競」、「意俱遲」是情;在一首之中,上半部分寫景下半部分抒情或上半部分抒情下半部分寫景的,如杜甫的《蜀相》:蜀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事,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首詩上部分寫景,畫出了蜀相祠堂這一古廟的景象,下半部分抒情,反諸葛亮的遠見和勤奮進行了謳歌,並惋惜其事業未竟。上、下部分雖分寫景和情,但景與情是融合的。

  

景略情在:有的詩詞,表面看來,又全是抒情,同寄情於景的形式正好相反。象這樣的詩詞,是否就沒有意境呢?也是有的。本是觸景生情,情與景一致,但寫成詩時,卻把景略去了,而直抒胸懷。如陳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這首詩是登幽州台時所發出的慨嘆,從這不滿現狀的呼聲中,不僅可以領會出幽州台的氛圍,而且也可覺察出當時的社會環境。因而,景雖略了,但意境很完美。

    

3、注意作者的「邏輯思維」

    

古典詩詞人們一般能注意到其中的形象思維,並對此加以充分的分析,而忽視了對作品進行必要的邏輯思維 的分析理解,從而在某些時候不能全面客觀地鑒賞出作品的真正意蘊。

   

形象思維不能排斥邏輯思維,而且必須以邏輯思維為基礎。在探討作品中具有的形象思維的特點的同時,不能忽視邏輯思維。如果我們把握了詩人在作品中為邏輯思路,又弄清楚詞和詞、句和句的邏輯聯繫,那麼就能透徹地理解出作品的思想內容及其表現手法。

 

比如,張繼的《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這是一首寫景詩。詩人表面上寫景,實際上寓情於景。因果聯繫是自然界或人類社會普遍存在的一種必然聯繫。我們可以拿這個觀點去分析這首詩。當時詩人夜泊楓橋,時已深夜,不能成眠,因而能從視覺和聽覺出發,看到各種景物,聽到各種聲音,這是一。各種景物各種聲音又都緊緊圍繞著「夜泊楓橋」這一特定的環境,這是二。詩人先從遠處望,後向近處看,反映了由遠到近的觀察過程。「月落」、「烏啼」、「霜滿天」是遠處望到和聽到的;「漁火」、漁民的「愁眠」、「寒山寺」、「鐘聲」、「客船」是近處看到和聽到的。由這些景物和聲音構成了一幅暮秋季節凄涼、冷落的夜景。面對這幅夜景,必然勾起詩人飄泊他鄉的孤愁情懷,這是三。各種景物和聲音的描寫,不是胡亂的堆砌,而是按事物的條件、因果關係,安排先後順序。「月落」點明夜深。只有在深夜裡,才能聽到烏鴉的啼叫,才能看到濃重的霜露;因為是深夜,所以有「漁火」,並有「漁火」的映照下,才能看到漁民睡覺時的「愁態」;「寒山寺」在詩人停泊的所在地,寺里和尚有夜半敲鐘的習俗,所以詩人很自然地寫到了「寒山寺」,並由此引出了「鐘聲」,再由鐘聲引出了「客船」,這是四。可見詩人是抓住了事物間的因果聯繫來進行思維活動的。

   

又如陸遊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夜闌卧聽風和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這是一首抒情詩。詩人採用逐層深入的寫法。第一句的「僵卧孤村」和「不自哀」互為轉折關係。即:雖然「僵卧孤村」,但是並「不自哀」。要是別人處在作者年邁孤獨、身體衰弱的境地,肯定會悲觀消沉,但是陸遊他不。第二句是第一句的遞進。即:不僅「不自哀」,而且還要思念「戍輪台「,足見詩人「窮且益堅」的雄心壯志。後兩句承接前兩句的意思,但在語意上更加深入一層。由於詩人思念甚切,直至深夜還不能成眠,因而能聽到屋外的風雨聲,疑為千軍萬馬在奔騰,這樣促使他在睡夢裡也跨著戰馬,奔向冰天雪地的北方前線,和敵人展開了英勇的博斗。這種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的寫法,完全符合生活邏輯,也深刻而形象地反映出詩人急切思念殺敵報國的心情。

    

4、注意修辭手法的運用

    

在古典詩詞中,修辭手法的運用是相當普遍的。一般而言,像比喻、誇張、擬人、設問、反問、排比等都常見,而且比較容易理解領會。這裡重點介紹兩種不太常見且理解起來有點困難的修辭手法。

  

①互文

  

「互文」是古漢語中一種特殊的修辭手法。在古詩詞中的的運用一般來講有兩種表現形式:

  

其一是有時為了避免詞語單調重複,行文時交替使用同義詞。從這個角度講與「變文」是一致的,這種互文的特點是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片語或句子里,處於相應位置的詞可以互釋。掌握了它,有時可以從已知詞義來推知另一未知詞義,如「忠不必用兮,賢不必求」(《涉江》),其中的「用」和「以」處相應位置,由此可推知「以」就是「用」的意思。又如「求全責備」這一短語,其中「全」與「責」處於相應位置,由此可推知「責」就是「求」的意思。這類互文是容易理解和掌握的。

  

其二是有時出於字數的約束、格律的限制或表達藝術的需要,必須用簡潔的文字,含蓄而凝鍊的語句來表達豐富的內容。於是把兩個事物在上下文只出現一個而省略另一個,即所謂「兩物各舉一邊而省文」,以收到言簡意繁的效果,這是其在結構上的特點。下面結合常見的一些詩文來具體談一談互文的具體應用。

    

(1)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江上逢李龜年》)

    

其中「見」與「聞」互補見義。即「(當年我)常在岐王與崔九的住宅里見到你並聽到你的歌聲」,並非在岐王宅只見人而不聞歌;也並非在崔九堂只聞歌而不見人。

    

(2)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木蘭詩》)

  

其上句省去了「坐我東閣床」,下句省去了「開我西閣門」。兩句要表述的意思是:打開東閣門在床上坐坐,又打開西閣門在床上坐坐,以表達木蘭對久別的家庭的喜愛。不然既開的是東閣門,怎麼會坐西閣床呢?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觀滄海》)

  

其中「行」與「燦爛」互補見義。即「燦爛的日月星漢之運行均若出於滄海之中」。並非日月只運行而不燦爛,也並非星漢只燦爛而不運行。

②列錦

  

所謂「列錦」,就是全部用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經過選擇組合,巧妙的排列在一起,構成生動可感的圖象,用以烘托氣氛,創造意境,表達情感的一種修辭手法。運用「列錦」,可以收到很好的表達效果。

  

A、簡遠美

所謂簡遠,是指選取那些具有巨有概括性的事物,經過作家巧妙的藝術處理,使之凝聚豐富深廣的思想內容和情感。岳飛《滿江紅》中有一膾炙人口的千古佳句,「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運用名詞連綴,含不盡之意於言外。三十年來,以「精忠報國」為己任的岳飛,南征北戰,為南宋王朝收復了大片失土,而昏庸腐敗的統治者卻苟且偷安,心甘情願地作金軍的階下囚,積極投降,消極抗戰。他空懷滿腹報國壯志,屢遭朝廷冷落和排擠,但卻視功名利祿若塵埃和沙土,決心終生馳騁疆場,收復中原,趕走侵略者。這兩句回顧過去,展望未來,字裡行間飽含著複雜凝重的思想感情:既有對自己屢遭排擠、壯志難酬的感嘆,又有對南宋王朝偏於一隅,不思北伐的憤懣,更有對中原失陷人民的深深的摯愛。寥寥數語,一個胸懷磊落、不患得失、不計名利、赴湯蹈火、萬死不辭的高大形象便凸現在讀者的面前,辭約而意豐,言近而旨遠。

  

B、意境美

意境指文學作品中所描繪的生活圖景(或自然景色)與表現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藝術境界。馬致遠的《天沙凈·秋思》前三句,「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疊用九個名詞,寫出九種典型事物,形象地展示了一幅野郊秋遊圖:幾棵蒼老的禿樹兀立山野,枯敗的藤蔓纏繞其身,黃昏歸巢的烏鴉棲息於樹上,淙淙的流水流經橋下,荒村茅舍逸然自適,古老荒涼的驛道上秋風陣陣,困頓疲乏,飄泊異鄉的遊子騎著馬正踽踽獨行。這三句表面寫景,實則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尤其是「枯、老、昏、小、古、瘦」等詞的運用,有力地渲染出遊子那種長期羈旅在外,不得與家人團聚的凄戚悵惆、鬱悶悲苦的思想感情。景由情生,情由景顯,情和景熔鑄成一個渾然天成的藝術整體,創造出蕭瑟蒼茫、深沉雋永的意境,給人留下強烈而深刻的印象。難怪王國維贊曰:「寥寥數語,深得唐人絕句佳境。」(《人間詞話》)

    

5、注意作品的「含蓄之美」

   

在鑒賞古詩詞時一定要注意到作品中的「含蓄之美」。一般而言,含蓄之美在詩詞中的體現有如下的情形:

  

①托物起興,意味雋永

如巧用雙關、象徵等手法來寫,更為別緻。如王維《相思》,「紅豆生南國」,首句托「紅豆」起興,暗喻後文相思情,用語清純又極富形象性。「春來發幾枝」,寄語設問,饒有情趣,讀來倍倍覺親切。「願君多採擷」,仍言在此而意在彼,實際上是暗示友人珍重友誼,用語誠懇動人。「此物最相思」,此句既切「相思子」之名,又合相思之情,妙用雙關,加上這「最」字更顯含蓄深婉。全詩選擇象徵赤誠友愛的紅豆來寄託情思,語淺情深,意味深長。

 

②諷詠時事,寓意精警

如《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首句描寫煙霧茫茫,迷濛冷寂的水上夜色,連用二「籠」字,意味深長。「夜泊秦淮近酒家」,前四字承上寫景又點題,後三字自然引出下文。「商女不知亡國恨」此句是曲筆,因為誰都知道,真正不知亡國恨而沉醉在這樂曲(因荒淫而亡國的陳後主所作)聲中的是那班貴族官僚。「隔江猶唱《後庭花》」,微妙地把歷史、現實和未來連成一線,表現出詩人辛辣的諷刺,深沉的悲涼和無限的感慨,堪稱發人深省之作。

  

③以小見大,言微旨遠

往往以眼前景物反映重大內容,寫眼前景物又較注重細節的描寫。如《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寫昔日人來人往的朱雀橋,今天又荒涼冷落了。「野花草」往往象徵衰敗,「野」字增添了荒涼景象。「烏衣巷口夕陽斜」,夕陽西下,再點上一「斜」字,何此慘淡?「舊時王謝堂前燕」,把「燕子」想像成歷史的見證人,似乎信手拈來,卻足以使人想起烏衣巷昔日的繁榮。「飛入尋常百姓家」,「尋常」突出了今日與往日之不同,寄託著作者對這一變化發出的滄海桑田的無限感慨。全詩落筆於眼前的「野草花」、「夕陽」、「堂前燕」等細小景物,卻反映了一個深刻的主旨:封建權貴勢傾一時,終究逃不脫衰亡的命運。

④欲言又止,欲說還休

所謂「千言萬語,盡在不言中」,用魯迅先生的話說,「剛開了頭又煞了尾」。

如《江南逢李龜年》:「歧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此二句表面上是在與李龜年的交往過程,流露的卻是對開元盛世的無限眷戀和鬱積心頭的滄桑之感。「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江南好風景」恰恰成了動亂時代和坎坷身世的有力反襯;「落花時節」是寫當時實景,又別有寄託,讀來不禁使人思緒萬千:世運的衰敗,社會的動蕩,詩人的漂泊,人世的艱辛……都不知不覺地在腦中閃過。按理說兩位老藝人幾度風雨後相逢,當有說不完的話,道不完的情,但詩人寫到「落花時節又逢君」卻黯然收筆,在無言中包含著「痛定思痛」「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的悲涼,可謂「此時無聲勝有聲」。

  

⑤化實為虛,虛實相生

如《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於一問一答中已覺不得歸之苦。「巴山夜雨漲秋池」,寫眼前秋雨,羈旅之愁更充溢在字裡行間。「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詩人馳騁想像,獨辟新境,不再訴苦寫愁,卻寫心中美願,可謂出人意料。全詩先寫客中實景,後以「何當」化實為虛,引出一片新境界,用未來的樂反襯今夜的苦,又想像今夜的苦將增添相聚的樂,含蓄永,餘韻無窮,不愧為絕句中的精品。


高中語文


推薦閱讀:

《真愛》/魯米
我將青春付給了你【阿蠻詩詞五首】
《對誘惑免疫的人》/魯米
王昌齡詩歌選

TAG:詩歌 | 鑒賞 |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