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鬼谷先生與四大山中宰相

鬼谷先生與四大山中宰相

先知先覺郭景純

「清溪千仞余,中有一道士。雲生梁棟間,風出窗戶里,借問此何誰?雲是鬼谷子。」這是晉代名人郭璞的幾句遊仙詩。詩中充滿了仙氣,這仙氣烘托著鬼谷子這位世外高人的形象。其實這也是郭璞所追求的境界。

郭璞,字景純,河東聞喜人。晉武帝司馬炎時,出生於一個士族官宦之家。

郭璞學識廣博,才華橫溢,對文字學、訓詁學都有研究。曾注釋過《周易》《山海經》和《楚辭》。郭璞懂天文、五行,會堪輿、占筮,且擅長詩賦,《晉書》稱其「辭賦為中興之冠」。郭璞時時審時度勢,又常常先知先覺。善於禳災避禍,又大智大勇、無所畏懼。

郭璞為大將軍王敦當記室參軍,為反對王敦謀反,他借算命之機告誡道:「如果謀反,你的壽命就快到頭了。」王敦不但不聽,反而要加害於郭璞。便別有用心地問郭璞:「你算算自己還能活多久?」大智大勇的郭璞,早已看透了王敦的陰險用心,就說:「我的壽命,只能到今天中午。」王敦為排除身邊隱患,順利組織反叛,當時就殺了郭璞。後王敦起事叛亂,出師不利,不出百日,「憤惋而死」。兩個人的壽命,都應驗了郭璞的預言。在晉代,郭璞就是一個「鬼谷子」,就是一個超凡脫俗的仙真高道。

 

華陽隱者陶弘景

陶弘景在《真靈位業圖》中把鬼谷子列為道家真靈。他在該書的序中寫道:「夫仰鏡玄精,睹景耀之巨細。俯盼平區,見岩海之崇深。搜訪人綱,究朝班之品序。研綜天經,測真靈之階業。但名爵隱顯,學號進退,四宮之內,疑似相參。今正當比類經正,譬校儀服,埒其高卑,區其宮域。……雖同號真人,真品乃有數。俱自仙人,仙亦有等級千億。」這裡説的雖是神仙,實際上反映了宗法理念。從中可見鬼谷子在陶弘景心目中佔有極高的地位。

陶弘景,字通明,自號華陽隱居,丹陽秣陵人,生於江東名門,為齊梁時著名道士。幼有異操,「恆以荻為筆,書灰中學字」。博覽儒家經典,「讀書萬餘卷,一事不知,以為深恥」。曾任諸王侍讀,兼管諸王室牒疏章奏,在任「奉朝請」時,上表辭官,掛朝服於神武門,退隱句曲山(茅山),不與世交。

陶弘景歸隱茅山後,便著手研究整理經典文獻。既攻《禮記》《尚書》《周易》《春秋》《孝經》《毛詩》《論語》等儒家經典;又擅長文學、書法;涉獵天文、歷算、地理、方物、醫藥、養生、金丹、冶煉等廣泛領域,屬意弘揚道家學說,參考自己搜訪所得及有關見聞,增刪改寫,註解詮次,引用眾多道經,提及大量道教歷史人物、神話故事、仙宮鬼神名稱,具體修行方術等等,實為早期道教上清派教義和歷史之集大成者,並保存了部分天師道的請神上章、符咒驅鬼的方術。他將道教信奉之天神、地祗、人鬼及諸仙真排定座次,構成了一個等級有序、統屬分明而龐大完整的道教神仙譜系。

陶弘景重視道教養生,主張道從養神、鍊形入手。強調「少思寡慾」,「游心虛靜,息慮無為」,謂治病應因人之虛實、男女老幼、苦樂榮瘁而異。他開創性地將藥物分為玉石、草木、蟲獸、果菜、米實等類,並分別介紹其名稱、產地、性狀、功效、配製方法等等,為本草學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在中醫藥發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強調鍊形要「飲食有節,起居有度」,避免過度辛勞和放縱淫樂,主張通過導引延年益壽,對中國葯膳、食療養生有重大影響。陶弘景重視煉丹實踐,其煉丹成就對推動原始化學的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陶弘景畢生作品達七八十種。至今存世的有《真誥》《真靈位業圖》《登真隱訣》《天文星算》《帝代年曆》《華陽陶隱居集》《肘後百一方》《本草集注》《效驗方》《補闕肘後百一方》《葯總訣》《陶隱居本草》《導引養生圖》《養性延命錄》《合丹藥諸法節度》《集金丹黃白方》《太清諸丹集要》《服餌方》《服雲母諸石葯消化三十六水法》《煉化雜術》等。

特別可貴的是陶弘景精心研究《鬼谷子》一書,作了系統的注釋。他的注本是《鬼谷子》保存至今的惟一一個版本,並且是縱橫家獨傳之子書。陶弘景的注文有效地闡釋和發揮了鬼谷子的思想,成了鬼谷學說承前啟後的獨存載體。陶弘景對《鬼谷子》一書的注釋和傳承,又一次說明了道教文化對中國文化的獨特貢獻,也說明了道家宮觀也是保存古代文獻的洞天府地。

梁主蕭衍好道術,視陶弘景為國師,早與之游。即位後,「恩禮甚篤,每得書,焚香虔讀」,「屢以手敕招之,弘景不出」,但「恩禮愈篤,書問不絕」。常送重金厚禮,又在句曲山建朱陽館,供陶弘景起居。再建太清玄壇,「以均明法教」;「國家每有吉凶征討大事,無不前以諮詢,月中常有數信,時人謂之山中宰相」。陶弘景深居茅山45年,始終關注世事,有人稱其在出世入世之間。81歲壽終,梁武帝詔贈中散大夫,謚貞先生。

 

文韜武略李筌

 《太白陰經·術有探心篇》雲「非達奧知微,不能禦敵;不勞心苦思,不能原事;不悉見情偽,不能成名;才智不明明,不能用兵;忠實不明真,不能知人。是以鬼谷先生迷捭闔、揣摩、飛鉗、抵巇之篇,以教蘇秦、張儀游説於六國,而探諸侯之心。於是,術行焉。」李筌在《太白陰經》中的這一段議論,可謂對縱橫學術的高度概括,亦是對鬼谷師徒的縱橫活動的簡要評述。這一篇幾乎通篇都是對《鬼谷子》的闡釋。李筌在《太白陰經》其他篇章中還多處引用《鬼谷子》的原文,其《賢有遇時篇》篇:「如覆水於地先流其濕,如燎火於原先就其燥。」《術有陰謀篇》云:「古之善用兵者,必重天下之權,而研諸侯之慮。重權不審,不知輕重強弱之稱。揣情不審,不知隱匿變化之動靜。重莫難於周知,揣莫難於悉舉,事莫難於必成。」《地勢篇》云:「善戰者,以地強,以勢勝,如轉圓石於千仞之谷者,地勢然也。千仞者,險之地,圓石者,轉之勢。」

李筌,號達觀子,隴西人,唐代著名道士,約活動於唐玄宗至肅宗時期。《集仙傳》道其仕至荊南節度副使、仙州刺使。《太平廣記》中有一段李筌得兵書的傳奇故事:

 

(李筌)好神仙之道,常歷名山,博採方術。至嵩山虎口岩,得黃帝《陰符經》本,絹素書,朱漆軸,緘以玉匣,題云:「大魏真君二年七月七日,上清道士寇謙之,藏諸名山,用傳同好。」其本糜爛,筌抄讀數千遍,竟不曉其義理。因入秦,至驪山下,逢一老母,髮髻當頂,余發半垂,弊衣扶杖,神狀甚異,路旁見遺火燒樹,因自語曰:「火生於木,禍發必克?」筌驚而問之曰:「此黃帝《陰符》上文,母何得而言之?」母曰:「吾授此符,已三元六周甲子矣,少年從何而得之?」稽首再拜,具告所得。母曰:「少年顴骨貫於生門,命輪齊於日角,血脈未減,心影不偏,性賢而好法,神勇而樂至,真是吾弟子也。然四十五當有大厄。」因出丹書符一通,貫於杖端,令筌跪而吞之。曰:「天地相保。」於是坐於石上,與筌說《陰符》之義,曰:「此符凡三百言,一百言演道,一百言演術,一百言演法,上有神仙『抱一』之道,中有富國安民之法,下有強兵戰勝之術,皆內出心機,外合人事。觀其精微,《黃庭》,《內景》不足以為玄;鑒其至要,經傳子史不足以為文;孫,吳,韓,白不足以為奇。非有道之士,不可使聞之。故至人用之得其道,君子用之得其術,常人用之得其殃,職分不同也。如傳同好,必清齋而授之。有本者為師,受書者為弟子,不得以富貴為重,貧賤為輕,違者奪紀二十。本命日誦七遍,益心機,加年壽。每年七月七日,寫一本藏名山石岩中,得加算。」久之,母曰:「已晡時矣,吾有麥飯,相與為食。」袖中出一瓠,令筌谷中取水。水既滿矣,瓠忽重百餘斤,力不能制,而沉泉中。及還,已失老母,但留麥飯數升於石上而已。筌有將略,作《太白陰符》十卷;有相業,著《中台志》十卷。時為李林甫所排,位不顯,竟入名山訪道,不知所終。

 

李筌是一位道士,又是一位學者。他可出世談玄論道,也能入世説法演兵。李筌借驪山老母之口所說的《陰符》之義,就是對其所有理論的概括:「此符凡三百言,一百言演道,一百言演術,一百言演法,上有神仙「抱一」之道,中有富國安民之法,下有強兵戰勝之術,皆內出心機,外合人事。觀其精微,《黃庭》、《內景》不足以為玄;鑒其至要,經傳子史不足以為文;孫、吳、韓、白不足以為奇。」

李筌有自己獨特的思想體系。李筌提出「虛靜至神」、「不神而能至神」。他說「天圓地方,本乎陰陽,為至神矣」。「人但見萬物從陰陽日月而生,謂之曰神,殊不知陰陽日月從不神而生焉。不神者何也,至神也。言至道虛靜,寂然而不神,此不神之中,能生日月陰陽,三才萬物,種種滋榮而獲安暢,皆從至道虛靜中來,此乃不神之中而有神矣。」李筌主張順從自然,認為天地間有五行(金木水火土)之氣,人們順五行之氣則生,逆五行之氣則死。

最終與「至道」合一,就可以窮達本源,掌握宇宙,逍遙成仙。

李筌主張「以名法理國」,提倡「法治」,做到「按罪而制伏,按功而行賞」,「賞無私功,刑無私罪」;同時要「任賢使能,不時日而事利;明法審令,不卜筮而事吉;貴功賞勞,不禳祀而得福」。「所以勇怯在乎法,成敗在於智,怯人使之以刑則勇,勇人使之以賞則死。能夠移人之性,變人之心者,在刑賞之間」。

李筌在人事方面也有其獨到見解。認為「英不能果敢,雄不能智謀」者不足取;主張「能柔能剛,能翕能張,能英而有勇,能雄而有謀,圓而能轉,環而無端,智周乎萬物,而道濟於天下」。又強調「任才之道」,要任其所長,各有所用:「計謀使智能之士;談說使辯說之士;離親間疏,使間諜之士;深入諸侯之境,使鄉導之士;建造五兵,使技巧之士;摧鋒捕虜,守危攻強,使猛毅之士;掩襲侵掠,使蹻捷之士;探報計期,使疾足之士;破堅陷剛,使巨力之士;誑愚惑痴,使技術之士」。

《孫子兵法》作為中國古代兵學聖典,自曹操而後有上百注家,李筌所注《孫子》一直被列為最好的注本之一,為研究《孫子》者所必讀。人們在評價《虎鈴經》時,稱其為「上采孫子、李筌之要」,「下撮天時地事之變」。能與孫子相提並論,足見李荃在兵學史上的地位。

李筌的著作有:《〈陰符經〉註疏》三卷,《驪山母傳陰符玄義》《青囊括》各一卷,《太白陰經》《中台志》《閫外春秋》《六壬大玉帳歌》各十卷,《孫子注》二卷等。

 

帝佐國師杜光庭

「鬼先生者,古之真仙也」。然而他的弟子卻分為兩類。這是杜光庭對鬼谷師徒的分類。「蘇秦、張儀不慕神仙好縱橫之術,時王綱頹弛,諸侯相爭,凌弱暴寡,干戈雲擾。二子得志,肆唇吻於戰國之中,或遇或否,或屯或泰,以辯譎相高,爭名貪祿,無復雲林之志。」杜光庭借鬼谷子的話說,這是「河邊之樹」,「不得久茂」。他理想的是「嵩岱松柏,華霍之樹?上葉凌青雲,下根通三泉。上有玄狐墨猿,下有豹隱龍潛。千秋萬歲,不逢斤斧之患」。杜光庭對鬼谷子的理解超凡脫俗,獨樹一幟。

杜光庭,字賓聖,號東瀛子,處州縉雲人,一說長安人。唐末五代著名道士。杜光庭學識淵博,曾説:「余初學於上庫,書笈皆備,一月之內,分日而習,一日誦經書,二日覽子史,三日學為文,四日記故事,五日燕閑養志,一月率五日始,不五七年經籍備熟。」咸通年間,應舉不第,入天台山修道,師從應夷節,為司馬承禎五傳弟子。唐僖宗聞其名,召至京,出入禁中。封麟德殿文章應制。中和元年,黃巢攻佔長安,杜光庭隨僖宗入蜀。奉詔到青城山致祭,修靈寶道場,周天大醮。決心以青城山為中心重振道教。光啟元年,僖宗返京,杜光庭辭官退隱,居青城山白雲溪,潛心修道。昭宗大順二年,壁州刺史王建攻取成都,昭宗天復三年,封王建為蜀王,天佑四年,王建在成都稱帝,史稱前蜀,邀杜光庭為皇子師,封諫議大夫,戶部侍郎,賜「廣成先生」。光天二年,王衍即位。乾德三年,封杜光庭為「傳真天師」、崇真館大學土。蜀相徐光濤向杜執弟子禮,遇事則來山中請教,人稱杜光庭為「山中宰相」。長興二年,杜光庭羽化,享年84歲。杜光庭能圓融各派教義,成為一代宗師,人稱「詞林萬葉,學海千尋,扶宗立教,天下第一」。其著述有教理、方誌、仙話、傳奇,規範道教科義及音樂,搜集整理散佚的道經。著述共三十多部,二百多卷,如《道德真理廣聖義》《太上老君常說清凈經注》《三洞藏》《道門科範大全 》《青城山記》《武夷山記》《城集仙錄》《王氏神仙傳》《虯髯客傳》《玉函經》《治水記》《錄異記》等。

推薦閱讀:

無神論者青峰碧先生的回應
【觀音靈感歌】是三行先生書法作品
算命先生說的五格:天格,地格,人格,外格,總格分別是什麼
[轉載]易玄先生論命原句整理  1
熟記龍脈九星峰圖,你也可以成為半個風水先生!

TAG:先生 | 宰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