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基本術語淺釋
佛教基本術語淺釋
佛陀耶:簡稱佛陀或佛,義為覺者,即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故佛陀是三覺具足的大聖人。
菩提薩埵:簡稱菩薩。義為覺有情,即大覺的眾生。是上求佛果,下化眾生的聖人。緣覺:是修了十二因緣而覺悟人生真理的。
僧伽:指出家的僧眾,比丘及比丘尼。
涅槃:圓寂之義,或不生不滅,無喜無憂之狀態。
一切智智:佛的智慧稱為一切智智。因佛具有能遍知世間和出世間的超智慧。
一切有情:即一切眾生,一切有生命的動物。
一真法界:唯一真實的世界。不生不滅,非有非空,離名離相,無內無外,無
二元對立的世界。
一闡提:無善根,不信佛法的人。
二執:我執(又名人我執),法執(又名法我執)。
二空:我空(悟五蘊無我的真理),法空(悟諸法緣生性空的真理)。
二法:無為法(聖人所證得的真理,又名無漏法),有為法(因緣造就的世間法)。
二諦:真諦和俗諦(真俗不二)。
二障:煩惱障(障礙涅槃),所知障(障礙真知之智)。
二乘:聲聞乘、緣覺乘。
兩足尊:「兩足」不是指兩隻腳,而是指智慧俱足和福德俱足。只有佛才真正俱備這「兩足」。
三寶:佛寶、法寶、僧寶。
三乘:聲聞乘、緣覺乘與菩薩乘合稱三乘。
三毒:貪、瞋、痴,能毒害身命與慧命,叫做三毒。
三學:戒,定,慧(又稱三無漏學)。
三慧:聞慧、思慧、修慧。
三藏:三藏:經藏(修多羅)、律藏(毗奈耶)、論藏(阿毗達磨)。
三身:佛有法身,報身,化身(應身)。
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
三業:身,口,意。
三密:身,口,意。
三障:煩惱障、業障、報障。
三苦:苦苦(切身之寒熱饑渴等苦),壞苦(也叫換苦,樂境轉壞之苦),行苦(輪迴及無常遷流之苦)。
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三惡道:也稱下三道,地獄、餓鬼、畜生。
三惡五毒:殺生,偷盜,邪淫;貪,嗔,痴,慢,疑。
三輪體空:就布施而言,施後不將施者、受者及所施物存於心中,謂之三輪體空。
四大:地,水,火,風(加空,見,識為七大)。
四德:常、樂、我、凈。
四眾:通常指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俗稱:和尚,尼姑,在家男居士,在家女居士。
四法印:諸行無常,諸受皆苦(有漏皆苦),諸法無我,涅磐寂靜。(「諸受皆苦」也可以包含在「諸行無常」里,所以「四法印「也稱」三法印」。)
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識,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四聖諦:簡稱四諦。苦,集,滅,道。
四重恩:父母恩(家庭),眾生恩(社會),國土恩(國家),三寶恩(佛法僧--宗教)
四攝法:布施、愛語、利行、同事。
四念處:觀身不凈,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四正勤:已生惡令斷滅,未生惡令不生,未生善令生起,已生善令增長。
四神足:欲神足,勤神足,心神足,觀神足。
四佛行(四事業):息(息滅煩惱),增(增長福德),懷(懷愛眾生),誅(誅伏業障)。
四無量心:慈,悲,喜,舍。
四轉心法:暇滿難得,生命無常,業力因果,輪迴過患。
四大菩薩:觀音(悲,普陀山),文殊(智,五台山),普賢(行,峨嵋山),地藏(願,九華山)。
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四種阿含經:長阿含、中阿含、增一阿含、雜阿含。
五蘊: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
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五根:信根、進根、念根、定根、慧根。
五力:信力、進力、念力、定力、慧力。
五欲:財,色,名,食,睡。
五乘:人乘(以三皈五戒為乘),天乘(以十善四禪八定為乘),聲聞乘(以
四諦法為乘),緣覺乘(以十二因緣為乘),菩薩乘(以悲智六度為乘)。
五明:聲明、工巧明、醫方明、因明、內明。
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五蓋:貪蓋、瞋恚蓋、睡眼蓋、悼悔蓋、疑法蓋。
五濁: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
五根本煩惱:貪,嗔,痴,慢,疑(加不正見為六根本煩惱)。
五不正見:身見(薩迦耶見);邊見(執常斷之見);邪見(謗因果,壞善事。);見取見(非果計果);戒禁取見(非因計因)。
金剛界五佛:
東方,阿閃佛(綠色光);西方,阿彌陀佛(紅色光);南方,寶生佛(黃色光);北方,不空成就佛(黑色光);中央,大日如來(白色光)。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亦是六識。加「末那識」和「阿賴耶識」為八識)
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六根+六塵即十二觸,再+六識即十八界)
六識:眼,耳,鼻,舌,身,意。(亦是六識。加「末那識」和「阿賴耶識」為八識)
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六道:天道,修羅道,人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
六難:遇佛世難,聞正法難,生善心難,生中國難,得人身難,具諸根難。
六和: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事,戒和同修,利和同均,見和同解。
六相:總相、別相、同相、異相、成相、壞相。
六時:晝三時(晨朝、日中、日沒)夜三時(初夜、中夜、後夜。)
六道四生:六道中有胎、卵、濕、化的四類眾生。
六根本煩惱:貪、嗔、痴、慢、疑、不正見(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以上合稱為「十惑」或「十使」。
七覺支(七菩提分):1.擇法,2.精進,3.喜覺,4.除覺,5.舍覺,6.定覺,7.念覺。
八法:得失(利衰),苦樂,稱譏,毀譽。為「人間八法」。
八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
八正道:正見,正思,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八關齋戒:1.戒殺生,2.戒偷盜,3.戒邪淫,4.戒妄語,5.戒飲酒,6.不坐高廣大床,7.不著花鬟瓔珞,8.不習歌舞戲樂。加上過午不食。為一齋八戒。
十惑:貪、瞋、痴、慢、疑、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亦名十使。
十惡: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嗔、痴。
十善業:永離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慾,嗔恚,邪見。
十法界:佛界,菩薩,緣覺,聲聞,天人,修羅,人,畜生,餓鬼,地獄。
中國佛教十宗派:成實宗、俱舍宗、性宗、相宗、天台宗、賢首宗、禪宗、凈土宗、律宗、密宗。
佛陀有十大弟子:舍利弗智慧第一,目犍連神通第一,阿難陀多聞第一,優波離持戒第一,阿那律天眼第一,大迦葉頭陀第一,富樓那說法第一,迦旃延論議第一,羅睺羅密行第一,須菩提解空第一。
十二因緣: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
十二部:佛經的分類:長行、重頌、孤起、譬喻、因緣、無問自說、本生、本事、未曾有、方廣、論議、記別或授記。(偈說:長行重頌並孤起,譬喻因緣與自說,本生本事未曾有,方廣論議及記別)
十八界:六根、六塵、六識的合稱。
三十七道品(亦稱三十七菩提分):四念處、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此乃佛陀開示之三十七種修習聖道的法門。
(以上從網路和書籍摘錄並整理,尚待補充......)
推薦閱讀:
※如何找到可靠美觀的電子佛典?
※為什麼我每次接觸唯心類的事情都忍不住流眼淚?
※凈空法師曾說過「編故事的人(作家、編劇)福報不好」,請問可有此事?
※忽然覺得生老病死太過可怕,想尋求佛學的幫助,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