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與生活座談會 文字版鍾(第七十集)

修行與生活座談會 文字版 鍾茂森博士主講 (第七十集)  2010/8/8 中國雲南晚晴軒 檔名:52-213-0070
尊敬的諸位大德菩薩,大家好!我們今天繼續來舉行「修行與生活座談會」。今天我們收到網上同修不少的問題。問:首先第一位同修提到:我們母女三人非常盼望參加你們的六和敬團體,我們是中國安徽的一對雙胞胎姊妹。接觸佛法後,我們和七十歲的母親一直在佛陀教育網路學院學習,只聽凈空法師講經,唯讀一部《地藏經》,只念阿彌陀佛和流通凈空法師講經光碟。我們母女三人現在每天讀三部經,精進念佛兩小時,聽經四小時,二十四小時播放四部凈空法師講的經給不同維次空間眾生聽,每月播放悟道法師在東天目山做的三時繫念法會光碟,按光碟皈依,立牌位。已經這樣做了三年多,三時繫念冥陽兩利,不可思議,受益匪淺,有很多感動的故事。我們母女三人現在的願望是求阿彌陀佛加持,同時能夠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往生極樂世界,給大家做好樣子,都能發願在家播經,讓更多的苦難眾生能聞到佛法,早日破迷開悟,不再冤冤相報,讓世界減少災難、減輕災難,人們都過上安樂的生活。答:這位同修是給我們做了一個她的修學彙報,很難得能夠這樣專修凈土,自利利他。我記得曾經,我母親向師父上人請教過一個問題,我母親跟這母女三人也是一個願望,都是希望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自在往生。我母親就請問師父,說「師父,我如何才能達成這個願望?」師父上人告訴她說,「你只要放下就行」,回答得非常簡單。回思一下,果然真的是如此。其實要往生凈土並不難,只要你真信、真發願求生凈土,你就決定能往生。但是真信、真願就不容易了,善根不足的人,信心往往就不能實足,他總是有懷疑,懷疑到底極樂世界是不是真的。即使相信極樂世界是真的,還懷疑阿彌陀佛到底會不會接我這樣的人。他對阿彌陀佛可能不敢懷疑,認為佛是威力無窮的、什麼都能做得到的,但是自己是業障深重,對往生真的不敢想,這個也是信心不足。對於佛智或者自己的善根信心不足,這都是障礙。有的信是真信,但是願不足,如何是願不足?最明顯的,對這個世界放不下,牽腸掛肚的事情特別多。口裡是天天喊著要往生,做早晚課也都念經迴向求生凈土,但是在日常生活當中,遇到一切人事物執著得很嚴重,放不下憂慮、牽掛、煩惱,天天沒有減少,願不足,也不能往生。真正信願具足的人,他一定是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他明白這個世界一切都是假的、都是虛幻的,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夢幻泡影。而且在這當中造種種的業,將來要輪迴受報,苦不堪言,他明白了,真正把一切都放下了。放下不是說事上放下,什麼都不做,不是,做還是該做什麼做什麼。印光大師教我們敦倫盡分,我們的責任我們要盡到。譬如說你是當母親的,你要盡到母親的責任;你是一個兒子,你要盡到兒子的孝道;你是老師,也要教導學生;你是家庭主婦,你要為家裡盡到婦道、盡到責任。事盡心儘力的要做好,但是心上不執著。即使是今天就往生,立刻就放下;今天還沒有走,我們就好好敦倫盡分。心中只有一個願望,早日到阿彌陀佛那裡,把往生凈土當作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來做。在這個世界當中的生活,隨緣消業,這就很好。檢驗自己功夫到哪裡,檢驗自己到底能不能夠實現自在往生,就是天天問問自己,「我還有什麼沒放下?」放下的人一點計較都沒有,絕不會跟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起對立、起衝突、起煩惱,不會有。為什麼?要走的人了,還計較什麼?就好像你到一個地方去旅遊,第二天要回老家,那個地方可能不盡人意,住的也住得不是很好,吃的也吃得很糟糕,你想想「算了算了,明天就走了,今天也不要去跟他計較」,就這樣的一個心理,就是真放下。善緣也好,逆緣也好,統統都不起分別執著。在善境當中,善緣、順境當中,我們不起貪念;在逆緣、惡境當中,我們也不起瞋恚,不怨天、不尤人,逆來順受。常常保持這種覺悟,往生真的不難,心中就掛著一句佛號,天天念佛,你心裡清凈,很容易就相應。


問:我們再看第二位同修的提問。放生前念哪一個版本的皈依文正確?放生前都應該做些什麼?答:放生,我們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把這生命放歸自然。在放生之前可以給它做一個簡單的皈依,一般念的都是「皈依佛,不墮地獄;皈依法,不墮餓鬼;皈依僧,不墮旁生」,這是三皈依,給它念佛,用很簡單的儀式給它放生,不要講求太複雜的儀式。因為儀式複雜,可能生命,譬如說魚、鳥在籠子裡頭,它可能憋得太久就會死掉。我們是希望把它真的放生,不是為了做好自己的儀式,它死在這裡面,那就不好。真正用慈悲的心、愛心,敬重每一個生命,那你真能跟它結善緣,自己增加福德。你如果想要做正式一點的儀式,有這种放生儀規,可以拿來參考。但是我自己覺得一定是要簡單,我們用真誠心,這種實質勝過一切形式。


問:下來,我們來看第三位同修提問。請問是不是紮好三個根,《弟子規》、《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經》後,才能正式接觸到佛經《大乘無量壽經》、《華嚴經》等等?答:按照正規的修學過程,是應該這樣,把根紮好,戒律都已經扎穩根了,我們才能夠真正入講堂研習經教。因為什麼?德行的根、戒律的根要是不穩,學習大乘經教是很容易就變成自己的邪知邪見。這是清涼大師在《華嚴經疏鈔》裡面講到,有解無行,增長邪見。那是很可怕的,知見要是邪了,那是很難回頭。命可以斷,見可不能夠偏邪,這個很難救。懂得這個道理,一定要重視紮根教育、重視戒律,不要好高騖遠。《華嚴經》這是無上的法門,根本法門,是經中之王,《無量壽經》是中本《華嚴》,要真正想契入,如果沒有深厚的德行基礎,真的很難,這是對一般人來講。像我自己,我就知道自己是凡夫根性,中下根人。師父老人家在二00七年一月的時候,春節前,那時候我剛剛把大學教授的工作辭掉,跟他老人家學習經教,剛走上這條路,師父老人家就跟我講,希望我將來複講《華嚴經》,專門學習大乘經典。但是他對我講,說你現在先紮根,至少用一年的時間把三個根紮好。我就聽師父話,認認真真的從《弟子規》開始學,《弟子規》、《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經》這儒釋道三個根,我都講過多遍。當然,講,就是自己深入學習的過程。同時還有跟這三個根相關的經典,像儒家有《朱子治家格言》、有《孝經》,還有《五種遺規》等等。包括四書裡面的《大學》、《論語》,我們現在還在認真的學習。儒道都是大乘佛法的基礎,我們現在還在紮根。道家《太上感應篇》,相關的經典像《俞凈意公遇灶神記》、《文昌帝君陰騭文》等等,這些我們都認認真真的學習過,都不止講一遍。還有《十善業道經》,這是佛門的根,大乘經的經典裡面還有一部很重要的,就是《地藏經》,也是大乘佛法的基礎。這些我們都認真學習過,都講了兩遍以上,用復講的形式。還有《了凡四訓》,這是我們師父當年學佛之前就讀了三百遍,都是在紮根。過去,師父入了佛門之後,先跟章嘉大師學習三年,這三年就是奠定學佛的根基。後來跟著李炳南老居士學習,那就是學習講經。紮根,確實連師父老人家都用三年時間,我們絕對不能少於三年,到現在已經將近四年,我還在學習紮根教育。《無量壽經》、《華嚴經》可不可以接觸?可以聽一聽,最重要的是幫助自己提起求生凈土的信願。但是行門上面絕對不能疏忽,要把重心放在自己行門上,真干。你只要真干,念佛很容易成就,所以不可以忽視紮根教育。《大乘無量壽經》可以做為我們的日常功課,像我每天也是讀一遍,現在都能背誦,就方便了,走路、坐車都可以背誦,抓緊時間,不讓自己打妄想。把《無量壽經》的修持,作為自己打妄想那時候用來對治妄想的這麼一個法門,這就很好。

問:我們來看下面一位同修他說到:機緣巧合,讓我知道了您的郵箱,感恩您不辭辛苦的為大眾付出,我也想以您為楷模,無奈有些事情放不下,譬如說親情。想請教您是如何修學的?我在三年前就看過您的講課,感覺您愈來愈法喜充滿,請問應該如何修學,才能和您一樣獲得法喜?這是遼寧省大連市的一位同修。答:您的讚歎我是不敢當,我自己還是初學,功夫還是要不斷提升。是比自己過去有進步了,但是自己知道自己不足,愈學愈知道自己不足,但是確實感覺到有法喜。這法喜怎麼來的?我們讀《論語》第一篇第一句就曉得,「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說就是喜悅,這個喜悅不是從外面來的,是內心中湧出來的法喜,法喜就是你學了經教,認真努力的來力行,這就是學而時習。習是實習、實踐,學了之後時時刻刻都在落實,這是學而時習,當然你就不亦悅乎。如果只學而不習,法喜出不來,學經教的人一定要非常注意,如果學而不習,不僅自己沒有法喜,而且還會出現一個什麼問題?會有貢高我慢的現象發生,覺得自己懂得多了,甚至都能講課,講得頭頭是道,傲慢心起來了。以前李炳老講的,他說,不學佛還沒事,一學佛,這眼睛長到頭頂上去了,誰都看不起了。這個是增長煩惱、增長邪見。這個學而時習的習,具體一點講就是放下,放下一些,法喜就增長一些,放下得愈多,你法喜就愈多。從哪開始放下?先從身外物放下,這個最好放。《了凡四訓》裡面講的,「達者內舍六根,外舍六塵,一切所有,無不舍者」,達者就是真正成功了、放下的人,他什麼都能放下,內的六根,這是我們的身體;外面的六塵、一切境界都放下,一絲不掛,一毫都不染。但是這個境界初學辦不到,先從放下身外物開始。所以苟未能然,先從財上布施,內破吾之慳,外濟人之急,最可以祛除執吝。內破自己的慳貪,慳貪這是最大的煩惱,通過布施把貪心也布施出去。一切財物可以跟眾生共享,六和敬裡面講的利和同均就是沒有私財。我也是從這裡開始學起的,師父教導我們放下,要一切為眾生、為佛法,不要想自己。要放下,怎麼放下?先從財放下。把工作辭掉,把薪水布施了,家裡的房子,我原來有房子、有汽車,統統布施了。現在我的銀行帳號都關掉了,真正是沒有私財。結果現在發現很自在,到哪裡真正是不愁吃、不愁穿,別人照顧我們照顧得很好。這才真正明白,愈布施你得到的愈多,得到什麼?自在。把財富都布施掉,置金銀於無用之地。但是你得敢去做,你不敢做,你得不到那個法喜。你要肯做、敢做,一開始得咬牙,這是《了凡四訓》裡面講的,開始的時候「始而勉強,終則泰然」,泰然是你很自在、很自然了,不用刻意,你就已經對於一切財利都不去貪染。通過學經教我們知道,一切財物其實根本也不是自己的,過過手而已。你銀行里即使是有億萬身家,是你的嗎?最後死的時候一樣帶不走!連身體都帶不走,你執著個什麼?所以真正明白了,趕緊放下,多修功德,功德能帶得走,善業、凈業能帶得走。能帶得走的我們要修,帶不走的你可別抱著不放。先從財物布施,然後內舍煩惱,外舍誘惑,逐漸提升自己。六道眾生最難放下的是親情,這是情執。情執,我們曉得它是迷惑,心裏面產生的一種煩惱,對真相迷惑。真相是什麼?一切眾生跟我一體,這個是真相。要是迷失了真相,你就生起分別執著,「我的親人那才是跟我一家人、跟我一體,不是我的親人就不跟我一體」,這不是智慧,而是煩惱。有這種情執,實際上對待親人那種愛、那種關懷都不會圓滿,因為有煩惱,智慧就很難現前,要煩惱輕了,智慧才長。當我們把親情的執著放下,我們對於親人的愛護照顧,才能圓滿,你是用智慧。所以要知道執著沒有用,如果執著有用,佛會鼓勵我們用執著,佛鼓勵我們用慈悲,不是用情執。譬如說我們孝順父母,要不要孝順?當然要,孝道是學佛人的基礎、是大根大本。但是沒有說讓我們用情執來盡孝,要讓我們用智慧來盡孝。就是我們能夠頭腦清醒,看得很清楚、很明白,我怎麼做才是對父母真正帶來利益,不僅讓他們現生現世得到快樂,更重要的是讓他生生世世,在無盡的未來都能夠得到圓滿的快樂,究竟離苦得樂,你這才是真正的大孝。你要不用智慧,你怎麼能辦得到?用情執,副作用太大,雖然是好心想對父母好、想對親人好,可能做出來的事往往給他們帶來負面的效果。這就是古人講的,「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做凡夫往往會陷在這樣的一個漩渦當中。所以我們要學作菩薩,菩薩孝敬父母用智慧,真正讓父母離苦得樂,而且是圓滿的。盡孝莫過於勸導自己父母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只有往生極樂世界,他才是圓滿的離苦得樂,他不退成佛了,這是至孝。

問:下面第五位同修他提到,學生有一事困惑於心很久,今日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向老師請教,懇請老師在百忙中給予開示。佛是具足圓滿智慧的,沒有迷惑顛倒的智者,而人或六道眾生又是迷惑顛倒的佛,這豈不矛盾嗎?難道佛有時也會迷惑顛倒、貪瞋痴慢?不然我們這個本性佛當初是怎樣走進六道的?六道是怎麼形成的?成佛以後還會不會又迷惑顛倒,回到六道,或形成新的七道、八道的?老師,每當我想求往生時,這些問題就冒出來了,我悄悄問了幾個佛友,原來他們也在心裡嘀咕,但不敢問,也不知道到哪裡找答案,今天冒昧想向老師請教。也不知有這樣的疑惑,問這樣的問題有沒有什麼過失,或觸犯什麼禁忌?無論如何我也得弄清楚,懇請老師百忙中給予開示。這是深圳的一位同修提問。答:你提的這個問題提得很好,這個問題不是你提出來的,早在佛當初在世的時候,就有弟子提出來了。《楞嚴經》裡面,就有弟子向世尊提出來,這是關於無明的問題。無始無明,這是輪迴的根本。無始無明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起了無明之後,我們就變成迷惑顛倒了。本性是佛,現在迷惑顛倒,還起貪瞋痴慢、還造業,就有六道輪迴。我們通過修行成佛,把無始無明斷盡,將來還會不會起這個無明?世尊的回答簡單明了,告訴我們,知見立知,是無明本。無明的根本是什麼?知見上面再立知,知見立知,知就是知見,知見上面再立個知見,這就是無明的根本。本來我們看外面的世界,這是能知能見,看得清清楚楚,自性本來就有見聞覺知的功能。知見是本有的能力,對於宇宙萬物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無所不見。可是現在我們在知見的這樣的一個情形下又立了知見,譬如說我們看到一個鍾,第一眼看下去,看得很清楚,這是知見,可是很快第二念起來了,「這是個鐘」。念頭一動,「這是個鐘」,就立了個知見。本來沒有這個知見,本來只是看到,只是能知能見,見聞覺知的功能而已。但是在見聞的基礎上又立了一個概念,這就是妄想分別執著起來了,這就是無明。佛看一切的境界,看得清清楚楚,但是他有個本事,他不立知見,他不起無明,所以他不會墮落。所以成佛以後,還會不會墮到六道當中?還會不會再起無明,迷惑顛倒?絕對不會。他不立知見,他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他不起妄想分別執著,這個是真正的忍,忍住不起妄想分別執著,無生法忍。沒有成就無生法忍,這個人沒辦法成佛。當然這個很困難,我們都是初學,畢竟是障深慧淺,業障深重,智慧淺薄,我們只能老實念一句佛號。特別是當我們起了念頭,一起念頭,當下就是起無明,立刻要轉成阿彌陀佛,用佛號取代妄念,這就是放下無明。這個無明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沒有開始,當下,叫無始無明。當下你起了念頭,那就是無明的開始,念頭一轉,轉成阿彌陀佛,無明就沒有了。這就是什麼?從迷惑顛倒回頭,皈依自性覺悟,這是皈依佛,這是真念佛。阿彌陀佛這一念是覺,覺這一念起來,迷的念就沒有了,就是這樣轉,念念都是這樣轉。有時候自己念佛的時候鬆弛了,妄想立刻起來,這是習氣,一起來立刻覺照,立刻把妄想分別執著給轉過來,把念頭轉成阿彌陀佛。轉到什麼時候你的功夫成一片?只有一句佛號,再沒有起念頭了,這個時候你就成就念佛三昧,這個三昧是最淺的三昧,叫功夫成片。念到事一心不亂,這時候你就出離六道;念到理一心不亂,你就出十法界,回歸一真法界,你就成佛了。成佛之後只有凈念相繼,所以他絕對不會迷惑顛倒,絕對也不會有六道,甚至連十法界都沒有,只有一真法界。我們眾生本來是佛,現在是迷惑顛倒,就是因為我們起了無明,妄想分別執著放不下。可是你要知道,雖然我們起妄想分別執著,我們佛性並沒有染污,我們還是本來是佛。我們是糊塗佛、是顛倒佛,糊塗和顛倒就源自我們有妄想分別執著,只要一放下,立刻就成佛。佛,成了佛的佛,他看我們一切眾生確實是佛,因為他看在我們本性上,知道我們那些妄想分別執著是虛妄的,當下起了這一念而已,他當下放下,他就成佛了。你成佛了,你就明白,現在迷惑顛倒的眾生其實真的就是佛,就是他那一念沒放下而已。當下這一念,只有當下這一念,沒有過去念,也沒有未來念,就是當下這一念,一下放下,就成佛了。成佛也不是成一個新的原來沒有的這樣的一個佛,原來就是,本來就是。所以佛見一切眾生平等,真的不會有任何高下的心理,平等禮敬一切眾生,因為他知道一切眾生就是佛。我們要看一切眾生不是佛的話,說明我們還不是佛。以眾生的心看佛,就是把佛也看成眾生了,誰的問題?不是佛的問題,是自己的問題,自己迷惑顛倒,自己分別執著,把佛也誤認為眾生。成佛以後,你再看這眾生也是佛。所以我們看自己,現在確實迷惑顛倒,但是要學著禮敬諸佛,對一切眾生就好像對佛一樣禮敬。雖然還沒到達那個境界,真正看到眾生是佛,還沒真看到,可是心裡承認眾生就是佛。所以對他們的禮敬,那是一絲毫都沒有虛假的、沒有造作的,真正就是像佛一樣的對他們禮敬,這就是修普賢行。普賢行十大願王,第一條「禮敬諸佛」,最後「普皆迴向」,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往生極樂世界就是回歸佛法界。我們把這些問題搞清楚,對往生西方就不要有懷疑,因為懷疑是菩薩最大的障礙。特別是往生一定要有堅定的信願,這個信不僅是信有西方極樂世界,信有阿彌陀佛來接引,還要信我自己本來是佛,現在就是這麼一點妄想分別執著沒放下。到哪放下?到西方極樂世界放下。那就真正證入佛法界,在西方極樂世界成佛,我是要完成這個任務去西方的。相信自己一定能去,本來就是佛,西方極樂世界本來就是自己的本有家鄉,有什麼不能去的?還有阿彌陀佛接引,這更好辦了,阿彌陀佛一定會來接引的,他有四十八大願,絕無虛願。自己本來就能去,阿彌陀佛又一定來接,有何說不能去的道理?千萬不要懷疑。一懷疑,這裡頭就夾雜著妄念,這個妄念把我們的凈念給打斷了,就不能凈念相繼,反而這就可能會破壞往生。所以你有這個問題,提出來很好,提出來我們經過研習討論,把問題疑惑給去除,斷疑生信,弄清楚了之後,以後再也不要起疑心了,老實念佛。老實就是沒有懷疑,念佛沒有夾雜、沒有間斷,這是真老實,決定成就。平時應該多聽經教,這些經教熟了、明白了,疑問都沒有。

問:下面這位同修提問。關於富士康事件,為了重塑我中華民族的標誌性企業的良好形象,可否做以下事情:超度輕生者,讓員工少恐懼之心;贈送佛教的資料,員工學後會更加健康、快樂、和諧?答:這兩個都很好,可以這樣做,這是你真正有愛心、有慈悲。
問:下面我們看另外一位同修提問。每當身有不適時,早晚喜歡念佛,靜坐半小時。每次剛開始靜坐時觀想,沉浸在佛的金色光芒中,光芒中有佛的身相,心定下來之後,精神就集中在口中的金剛持的佛號,或默念的佛號。可是總覺得氣壓不下去,都集中在頭上,好像因為口長在腦袋上,所以氣也就集中在腦袋上。如果不靜坐,身體疾病又調不好。身體略有不適時,靜坐念佛調養效果挺好,只是氣好像集中在胸口以上和腦袋上。這個問題困擾我好久,總也解決不了,想來想去決定打擾、請教您。答:這是念佛的方法。念佛的方式可以多種,我們師父上人提倡經行念佛。這個確實很好,身體在走動,緩緩的來走動,可以按照念佛機,按照節奏一步步的走,心定在一句佛號上,身在動,心是靜的,這個對身體是最有好處,這個甚至比靜坐更要好。靜坐是什麼?當你走累了,你就坐下來,打坐,恢復一下精神體力,然後再起來經行。這個方法可以試驗試驗,看看有沒有效果?當你經行的時候,你的這個氣會往下沉。念頭我們也不要太過的緊張,念佛號的時候,夏蓮居老居士提醒我們要平平妥妥的念,不要心裡著急,不要特別用勁,就是這樣很自然的、很放鬆的,心裡很清凈的,就這麼念下去。專註聽自己念佛,口裡念出來,佛號從耳朵里聽進去,聽到心裡去,句句都聽得清清楚楚,這句佛號就念得得力,可以試驗試驗。

問:我們再看下面一位同修他提到:本人在生活中發現,很多人迷於八字、算命、風水、面相等玄學,有些數術家的確能將人的一生命運算得非常準確。本人深信因果律,我的疑惑是,如果按照因果定律去生活、去實踐,在這一輩子是否有改變命運的機會?如果改變了,那麼大師批算的八字是不是就不準?另有一個疑問,為人在這一世的財富總量是不是固定的?就是說,如果這一生沒有財布施的話,這個財富是不是固定的?答:你這些答案在《了凡四訓》裡面都得到圓滿答覆。《了凡四訓》可以認認真真去讀,聽我們師父老人家的講解,老人家講了二十個小時。人確實有命運,命運怎麼來的?佛法里就講得清楚,人有三世,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現在生的命運是過去生生世世所修的善惡業的一個累積,是你過去所做的業所感的,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所以命運真有,如果你過去修善積福,你這一生出生自然遇到良辰吉日,你的八字就好,八字也是你的果報。不是因為你有好八字你就會有好的人生,這個八字也是果,好的人生也是果,都是你過去修的善、積的福感應而來。過去如果沒修善、沒積福,造惡,這一生來受報,感應的八字也是不好的,你出生自然也就招感不好的時辰。了解這個道理,我們算不算命都無所謂,因為什麼?算命所知道的都是一個定數,過去生中的定數,「一飲一啄,莫非前定」,知道有。像了凡先生,他在年輕的時候被孔先生算定,一生考什麼功名,他只有秀才的命,沒有舉人、進士的命,做了一個小官,得多少俸祿,在官任上有幾年,命中無子,五十三歲八月十四日丑時壽終正寢,全給他算定了。這是明朝袁了凡先生,萬曆年間的人。可是他後來遇到雲谷大師給他指點,真正覺悟,知道原來「命由我作,福自己求」。命運是自己可以改造的,命自我立,福自己求。雲谷大師給他點化,他就從此斷惡修善,改造命運,真的命運改了,孔先生後來算的他後半生的命都不準了。為什麼?他改了。本來算他命中無子,結果他有個好兒子;算他命中只有秀才的命,結果他獲得了進士,做的官也比以前的要大;本來算他五十三歲要走的,他活到了七十四歲,多活了二十一年,說明命運真的可以改。算命常常都用《易經》來算,《易經》這個題目就是提醒我們,易是什麼意思?改變,可以改,易就是變易,是沒有定數的,完全是隨著我們造作的善惡業而改。實際上我們起一個善念,命運就往善的方向改;起一個惡念(什麼是惡念?自私自利就是惡念),命運就往壞的方向改。了凡先生難得,他這一生沒有什麼大善,也沒什麼大惡,所以前半生孔先生給他算得很准,完全按照命運走。後來不一樣,真正斷惡修善,整個命運的方向就往善的方向去,所以改得很殊勝。命運改造都是在你念頭當中,了凡先生用了十幾年的時間把命運改了。跟他同時代的還有一位俞凈意公,他更殊勝,他用三年的時間就改造命運了,比了凡先生改得更徹底,他功夫用得比了凡先生高。用什麼功夫?心地功夫。了凡先生從事相上改,逐漸逐漸從事相上修、到心上修,是漸修的過程。他用功過格,今天做了什麼好事記下來,今天做了什麼惡事記下來,事相上改,改得比較慢,十多年才改過來。俞凈意是心地上細密觀照自己的念頭,把惡念去除,把善念保持,所以他改得快。他基礎比了凡先生差,他的命運要差過了凡,但是他改得殊勝,他活到了八十八歲,比了凡先生更長壽,更不可思議。這我們就了解,命運全在你善惡念頭之間,真正是像《太上感應篇》所講的,「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禍福都是我們善惡報應的結果,善報就是福,惡報就是禍,這個吉凶禍福、善惡之報在哪?就在我們念頭起動處。一念起善,福就跟來了;一念起了惡念,禍就跟來了,如影隨形,絲毫不爽,這是我們學佛人要了解的。如果能夠念念念阿彌陀佛,這是純凈純善的念頭,這個念頭所感應的果報不可思議,你所感應的是西方極樂世界。懂得這個道理,真正一切放下,就攀住、緣住阿彌陀佛,這是最有智慧的。《了凡四訓》我們不能不學,《了凡四訓》要學習,應該跟《俞凈意公遇灶神記》這篇文章結合著來學,對照著來學,我們體會就深。把這個因果的道理真正搞明了,我們就一心向善,一心念佛,這一生沒有不能成就的。


問:下面我們看另外一位同修提問。每當身有不適時,早晚喜歡念佛,靜坐半小時。每次剛開始靜坐時觀想,沉浸在佛的金色光芒中,光芒中有佛的身相,心定下來之後,精神就集中在口中的金剛持的佛號,或默念的佛號。可是總覺得氣壓不下去,都集中在頭上,好像因為口長在腦袋上,所以氣也就集中在腦袋上。如果不靜坐,身體疾病又調不好。身體略有不適時,靜坐念佛調養效果挺好,只是氣好像集中在胸口以上和腦袋上。這個問題困擾我好久,總也解決不了,想來想去決定打擾、請教您。答:這是念佛的方法。念佛的方式可以多種,我們師父上人提倡經行念佛。這個確實很好,身體在走動,緩緩的來走動,可以按照念佛機,按照節奏一步步的走,心定在一句佛號上,身在動,心是靜的,這個對身體是最有好處,這個甚至比靜坐更要好。靜坐是什麼?當你走累了,你就坐下來,打坐,恢復一下精神體力,然後再起來經行。這個方法可以試驗試驗,看看有沒有效果?當你經行的時候,你的這個氣會往下沉。念頭我們也不要太過的緊張,念佛號的時候,夏蓮居老居士提醒我們要平平妥妥的念,不要心裡著急,不要特別用勁,就是這樣很自然的、很放鬆的,心裡很清凈的,就這麼念下去。專註聽自己念佛,口裡念出來,佛號從耳朵里聽進去,聽到心裡去,句句都聽得清清楚楚,這句佛號就念得得力,可以試驗試驗。

問:下面一位同修她提問:末學的女兒八歲,在教育孩子的觀念上,我和丈夫有不同意見,末學秉承《弟子規》上的教誡,「非聖書,屏勿視,蔽聰明,壞心志」。末學認為孩子小小年紀應該先打好德行的基礎,如果涉獵的知識太多,只會認識一些現象,而看不到事物的本質,長大以後會成為所知障。而末學的丈夫認為孩子應該廣泛的讀書,廣泛的學習各種自然科學知識,不能只一味學習倫理、道德、因果,除了倫理、道德、因果之外,其他什麼都不知道。末學很困惑,不知道是應該兩者兼得,還是應該堅持自己的原則?請鍾老師慈悲開示,並為孩子列出一些應該讀的書籍和科目。答:「非聖書,屏勿視」,主要是講對於身心帶來污染的這些書籍,包括節目內容,我們要保護孩子的清凈心,不要讓他們接觸。至於學習自然科學知識這一點,在能夠把德行根基紮好的同時,學習跟自己、跟生活有關的這些知識,也是有必要。怎麼學?在生活當中學。譬如說孩子他要學會做飯,做飯這裡頭就包括很多知識要學,要學做家務。如果有機會,學學種地、學學養花跟植物,每天我們在種植當中來學習這些自然知識,這個對於孩子身心是有幫助的,健康方面是有幫助的。當然孩子最重要是把倫理、道德、因果的根要紮好,這個為主。其他的只要不會影響到孩子健康成長,這些知識可以去接觸。你要知道學這些科學知識是不難的,特別是孩子他有了德行的根基,心地清凈,學習這些知識很容易。因為什麼?他記性好,他悟性高,他能夠聞一知十、舉一反三,他學得一定比其他孩子學得要好。人家孩子學三年才能學會的,才能夠學到的知識,他一年就能夠學完,這個我們很有信心。

問:下面她第二個問題。末學的丈夫最近在生意上遇到很大的困難,被合作夥伴騙去錢財,末學丈夫以前辦了一家飼料場和養雞場。末學學佛之後才意識到這是一樁殺生的生意,想勸告丈夫,但丈夫不信因果,認為自己並沒有親自殺生,而是把雞賣給別人殺,末學學佛後,意識到遭報應是遲早的事情。末學的丈夫這次遇到的麻煩並不是來自於飼料場,而是其他跟殺生不相關的工廠,被合作夥伴坑害。末學想請問鍾老師,這次家裡遇到的滅頂之災是因為之前的飼料場和養雞場的殺業所致,還是末學丈夫的合作夥伴是前世債主,今生來討債的?末學丈夫不信因果,請問鍾老師,末學一家應該做些什麼為家裡消災免難?答:造作殺業一定是有災禍,災禍是遲早就會來的。報應它也是很複雜的,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直線形,這裡關係很複雜,這個緣也是多方面的。來坑害我們、傷害我們的,肯定是前生的冤親債主,但是也是因為我們殺業所感,惡業招來的。自己所做的惡業是因,冤親債主是緣,因加緣就產生果。如果自己沒有因,有緣,自己不會受果報;有了因,而沒有緣,也不會受果報。所以為什麼我們看到,好像善惡有時候還沒有那麼快報,那是因為因緣未到、時辰未到。有了因肯定會結果,只要有緣就結果,這緣碰上了,果報就來。了解這個事實,首先要斷自己的惡因。養雞場確實跟殺生有關,在《菩薩戒經》裡面,在家菩薩戒六重二十八輕,其中有一條就是不能養蠶。養蠶,你將來把蠶絲、蠶繭賣給別人煮繭殺蠶,這就是殺生,菩薩不能幹這個事情,這犯戒。養雞也是如此,都是個殺業,間接也好、直接也好,都離不開殺業。懂得這個道理,我們這個事業應該放下,換一個工種,不要造那些殺盜淫妄的罪業。你命中該有的財富,肯定會有,何必要一定做惡業來掙這個財富?你做善業也一樣掙得這個財富,命里有時終須有,要明白這個道理。而且你發一念善心,斷惡修善,你果報才會更殊勝。真正遇到麻煩的時候怎麼辦?趕緊勸導丈夫回頭。他不回頭怎麼辦?不回頭,你應該代他多做放生。最好多印一些放生的光碟和書籍盡量去流通,勸導大眾不殺生,這也是放生。在急難恐怖的時候要念南無觀世音菩薩,這經上有明文,《無量壽經》講的,「若有急難恐怖,但自歸命觀世音菩薩,無不得解脫者」。這是觀世音菩薩的悲願,不管你有什麼樣的急難,只要你一心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你就能夠得到解脫。我爺爺兩年前在家鄉的時候,曾經晚上他自己跑出去外面看戲,回來的路上,因為天黑,都九點多了,他自己一個人走,結果走到一個橋上的時候,一失足掉到了河裡。那個橋三米高,底下是很淺的溪流,很多石塊,一下掉下去,就暈倒了,頭也破了,血流得很多,當時他已經是九十歲人。後來剛好遇到保安,聽到有咚的一聲響,叫也沒人應,下橋下面看,才知道有人掉下去了,立刻送到醫院搶救。後來我奶奶知道這個事情,通宵念阿彌陀佛、念觀世音菩薩,為他念。結果真是奇妙,他到醫院檢查,去縫針,頭破了縫十幾針,但是沒有骨折。從三米高的橋上掉下來,年輕人都會骨折,九十歲人居然沒什麼骨折。失血,後來縫了針之後慢慢調養,也就是一個多禮拜,就出院了,現在也挺好的。現在想起來真不可思議,我奶奶說那真是,當時如果沒有念阿彌陀佛,可能就很有危險。這是什麼?你真正急難恐怖的時候你能夠虔誠念佛,虔誠念觀音菩薩,真的得到解脫。

問:下面這位同學提問。學佛對一個平民百姓、一個年輕人究竟有什麼樣的意義?答:這意義太大了,我本人就是一個平民百姓,我也是個年輕人,我感覺到要是這一生沒有遇到佛法,那將會是悲慘人生。為什麼?人一生都生活在煩惱痛苦當中,縱然自己可能有點福報、可能有富貴,但是富貴並不一定會帶來快樂、不一定會幸福。我們看到很多富貴的人,一天到晚煩惱重重、憂慮重重,真的沒有我們快樂,我們是身無分文,反而很快樂、很幸福。所以學佛是什麼?讓我們心地變得清凈、變得善良、變得厚道、變得慈悲,這是幸福快樂的源泉。如果自私自利,是不會幸福、不會快樂。所以損人利己這種念頭是錯誤的,其實是損人決定不利己,損人更是害己。自私自利是對自己最大的傷害。我們學佛,要像佛菩薩那樣清凈、慈悲。在一切境界面前,我們不要動煩惱、不要動貪瞋痴慢,我們生起的是清凈、平等、覺悟,對一切人用真誠、用慈悲。這個意義大了。對自己來講,讓自己不斷提升,境界提升,你的福報也提升了,你會愈來愈幸福、愈來愈快樂。需要有富貴,你就能得富貴,你富貴得到了,你不會為利益自己,而是利益眾生;不需要這個富貴,不需要富貴你就沒有這個富貴,你還是一樣幸福快樂。幸福快樂跟外面境界無關,外面境界它是個緣分,有這個緣分可以幫助利益眾生,那可以,我們可以接受,但是更重要的是自己境界的提升,對眾生當然就帶來更大利益。你能學佛、你能成就,幫助眾生也能夠破迷開悟、離苦得樂,自度度他,你說這人生多有意義!天天都生活在法喜充滿當中。


問:下面這位同修有三個問題。第一,我們這兒的同修們出錢想印《大藏經》,由於某種原因《大藏經》停印了,我收了這筆款項做如下安排,是否如法:第一個安排是,不經過別人同意,我就去改印別的經,如《無量壽經》等,是否如法?還有部分佛友不同意印別的經,而我執意要去印,是否要承當因果?答:這個是要承當因果。在佛門裡面非常講求專款專用,人家發心供養的是供養印經的錢,你就不能夠拿來供僧;用來放生的錢,你就不能用來蓋廟,這個要有講究,要不然這有因果。甚至要細到,印這部經的錢就專門印這部經,這是人家發心就印這部經,你要滿人家的願。如果印這個經,像你說的《大藏經》停印了,沒辦法印了,怎麼辦?你可以跟施主講,說有這麼個因緣我們沒辦法印《大藏經》,你願不願意拿這個錢印《無量壽經》?他要是同意,你就可以去做,你就不背因果,因為他已經發心了,你不是自做主張,你自做主張你就得背因果。如果說我找不到那個人了,怎麼辦?你要對公眾宣布,至少是發心捐印的人,你要跟他們講清楚,說這裡我們還收到一些款項,不知道是誰的,也沒辦法找他們,我們就用他的這個錢改印《無量壽經》,大家覺得怎麼樣?這有點像僧團裡面的羯磨,就是大家一起商議,替他做類似的功德,這個還是可以,絕不能夠自己擅自做主。如果別人不同意印,你就趕緊把錢還給他,這就最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問:下面第二個問題。我是搞水產養殖業的,請問從事這一個行業有沒有因果?我是不是應該停止這種行業?我用賣水產的錢去放生,是否能消我的業障?答:搞水產養殖,你這水產想必也是拿去賣給人殺生用的,當然就會有因果。就像剛才我們那位同修講到她丈夫開養雞場,是同樣的道理,這個你也有一分殺業在裡面。該不該停止?你自己看,反正繼續做下去,肯定你要背這個因果。即使是你說把水產業掙的錢全部拿去放生,注意是「全部」,你要是留一部分,那一部分的因果在你身上。即使再全部放生,你只能說你這個業障不會增加,但是殺業也造了,只是你還是有善業,善業跟殺業相等,但是不能互相抵消、不能取代。你所做的殺業將來要受果報,你去放生也有善報。但是你要曉得,在放生當中,難免還是會有死去的生命,所以這個善業可能有不圓滿的地方。可是你要殺生,那是沒一條能夠活命的,那個惡業可是圓滿的。你就想想,業障是增加還是減少?在佛門裡面講究布施,以凈財布施,凈財是你用正當的職業所掙來的錢,佛法里叫正命,不是犯戒、不是造惡而來的錢去布施供養,才能真正得福;如果是造惡業所得的錢來布施供養的話,是沒有福的,這是不凈財布施。當然布施總比不布施好,要是不布施,那個惡業更不得了。所以這個你自己權衡。了凡先生勸誡我們,「未論行善,先須改過」。過惡要是不改,修的善都漏走了,這是有漏福報。就好像你的一個杯子底下是漏的,你怎麼裝水它都裝不住,都會漏空,這是有漏帶給我們的惡業。如果不把這個漏補上,你這個善積不了,福積不起來,要懂這個道理。


問:第三個問題。我是六十多歲的人,就目前的狀況來看,世間災難那麼多,我是一心念佛求生凈土重要,還是去做善事重要?譬如組織人收款、印經、放生等,目的是讓眾生修點福報。另外同修常常找我給人家讀《地藏經》,消業障祛病,為孩子升學誦《普門品》等等,幾乎沒有時間好好坐下來聽經明理。答:往生凈土是最大的善事,因為一往生極樂世界,你就作佛去了。這世間還有哪一樁善事比成佛要更善?你想想,你成佛了,你度多少眾生?無量無邊。你現在做再大的善都不足你成佛的善,所以《無量壽經》里有一句經文講,「假令供養恆沙聖,不如堅勇求正覺」。供養恆沙聖那是大善,你去放生、你去印經,供養的是眾生而已,現在給你供養聖人,而且是恆河沙這麼多的聖人,你那個善福多大?不可思議!可是不如堅勇求正覺,不如你真正念佛三昧、求生凈土的功德大。再加上我們如果做這些善事,以不凈財來做布施的話,養水產這是惡業,你用這個不凈財去放生、去印經,修的福都是有漏的。真正自己明白了,你要一心求生凈土,你要放下,你要是這個都放不下,求生凈土是假的,不是真的。真正求生凈土是什麼?你對這世間什麼罣礙都沒有。身體都可以放下,即使是明天沒得吃,錢用完了,明天餓死了,餓死正好往生,你不就是想往生嗎,為什麼又怕?這不成葉公好龍了?真正一切罣礙、顧慮都放下,這是你來真的。你真干,佛菩薩護持你,你不會有任何憂慮,你的生活一定比過去更幸福、更快樂,你沒有煩惱。

問:下面這位同修說:我是大連理工大學的一名博士生,現在已經三年,馬上就是第四年了,論文已經有兩篇國際會議的和一篇中文核心的,文章數如果夠的話,就差實驗。但是現在時時冒出一些念頭,自己能否順利的畢業,如果畢業不了,到時候年齡大了,自己幾年辛苦什麼也沒有得到,對不起父母、老師,找不到好的工作,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每想到這些就焦慮和擔憂,晚上失眠。晚上休息不好,白天就沒有精神全心的投入到學習當中,然後心裡就很內疚,更加的沒有信心,神經衰弱,對生活沒有什麼樂趣可言。老師,我是從我的導師那裡開始接觸凈空老法師、蔡禮旭老師以及您,但是怎麼也放不下,沒有辦法看透,也沒有辦法以一種出世的心態去從事入世的事情。所以想到了您,冒昧的給您寫信,您很忙,也不知道是否能看到這封信?答:這位同學看來是剛剛開始接觸佛法,遇到這種困難,我們能想像出來,因為我過去也讀過博士,也走過這條路。但是我當時覺得讀博士很輕鬆,從來不會有焦慮和失眠,為什麼?現在回想起來,真正得力於佛法的修學。佛法教我們要放下、要修清凈心,人有清凈心了,自然有智慧,很多問題就能迎刃而解。所以我們要解決自己的工作上、生活上的問題,還要在佛法中求智慧。我建議你可以多聽經教,聽經千萬別聽多、聽雜,聽多、聽雜你只能學到知識。你還沒有真正得到智慧,知識你已經夠多了,你是博士生,你更需要的是智慧、是清凈心。所以我建議你可以選擇一個專題,或者一部經典,專聽我們師父上人講經,或者是你自己最喜歡的一、二片光碟,你就反覆的聽。過去我在求學的時候,我最喜歡聽的是師父老人家在《金剛經》講經裡面,其中一個小時的錄音帶,當時還沒有光碟,我是聽錄音帶,這個錄音帶的題目叫「布施忍辱」,單獨來流通。這個錄音帶我至少有聽了一百遍,聽得很歡喜,每次聽就好像心中有一個洗禮,這個教我們布施,布施就是放下,教我們忍辱。當遇到困難的時候,馬上能想起師父老人家在這個講經當中的某一句話,正好對治我現在的這個困難。這樣的聽法容易得到受用。聽,重複的聽,心定在一門上,清凈心。聽的時候也不要去思考,就是這樣聽,認真專註的聽,這就是修定。人有定了,才能開智慧,人要是心不定,說老實話,真的晚上都會失眠。為什麼晚上失眠?胡思亂想太多,念頭止不住,自己沒辦法控制自己,這就是焦慮症,這就是失眠。所以你要想睡覺睡得好,你也得有定力,否則就是神經衰弱。你修定,怎麼修?我自己的體會,聽經是最好的修定,不要求多、求雜,就是一片經,你能聽一百遍,一小時的經聽一百遍,那是最好的修定。


問:下面有位同修提問。我是一個剛學佛不久的人,現在天天聽凈空老和尚的經,非常的歡喜,感覺生命有了依靠,終於找到了歸宿。我初入佛門是得力於鍾老師講的「因果輪迴的科學證明」和《太上感應篇》,我看了以後,把這兩套片子也介紹給我父母。我父母都是典型的唯物主義者,聽了鍾老師的光碟,態度變了,特別是媽媽現在也不殺生了,天天聽經,每天都法喜充滿。我感覺鍾老師的東西,非常適合中國那群不信神、不信鬼典型的唯物主義者,中國的教育體制就是這樣,從小就接受唯物主義教育。我現在也在積極的弘法利生,但是水準不行,很多人都不相信,我自己毛病習氣非常重,不能感化他們,請鍾博士慈悲開示。答:很難得您有這樣的一個發心,弘法利生,這是世間功德最殊勝的。我們希望要弘法、要利益眾生,關鍵是自己要有成就,佛在經中告訴我們,不先自度而後度人,無有是處。我們想要度一切眾生,首先得度自己,如果自己都沒得度,怎麼可能度眾生?怎麼是自己自度?永遠保持真誠、清凈、平等、正覺、慈悲的心,這叫自度。當然自度離不開度生,因為什麼?自己跟眾生是一體的、不二的。你發心弘法利生是度眾生,但是我們要通過度眾生來度自己,這就是我們要發願弘法,這個是我們最大的推動力,只要你真發了這個願,佛菩薩加持你。你能夠勇猛精進,為了苦難眾生你發這個願,希望早日成就自己之後圓滿度眾生的大願,這個弘願是推動我們勇猛精進的動力。在跟一切眾生交往的過程中,要時時提高警覺性,防止自己生貪瞋痴慢的念頭,保持心地清凈、平等、覺悟。所以自度離不開眾生,如果離開了眾生,你怎麼能夠自度?所謂自度就是在一切眾生因緣當中,你能保持真誠、清凈、平等、慈悲,那就是自度。見到眾生苦,見到眾生造惡,你不會生氣,你不是指責、你不是批評,而是同情他們,知道他們糊塗,他們不明因果、不明事理,才造作惡業,你應該發起慈悲心度他們。看見眼前的眾生惡苦,你更加勇猛精進來修學,這是發菩提心,所以你自度也就很快速。發願弘法利生,要多聽經教,先從紮根教育學起。我自己是這麼走過來的,將近四年都在紮根,我們所學的經典都是師父老人家指定讓我們學習的。你要是想走這條路,也不妨一起來學習經典,把根基紮好了,將來弘法就順利。為什麼?你真有德行,眾生見到你生歡喜,對你敬重,你度眾生就方便了。然後你用一部經典深入,「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用十年的功夫下去,你能開悟。現在師父老人家鼓勵我,可以開講《無量壽經》了,他老人家原來鼓勵我學《華嚴》。《無量壽經》是中本《華嚴》,《阿彌陀經》是小本《華嚴》,這三部是同一部,不是三部不同的。學中本容易入手,學大本確實花的時間精力要多,中本比較容易入手。我自己對《無量壽經》也很熟,也聽了師父講經,不同版本的都聽過不少遍了,學起來確實方便。老人家慈悲,勸導我。況且《無量壽經》、《阿彌陀經》都是十方一切諸佛所護念經,你要真正修學,十方諸佛一定護念你。大概這將近四年的紮根教育有一定基礎了,所以師父老人家勸勉我,開始一門深入。我自己計畫今年年底之前能夠把《論語》講完,講完之後,本來想將四書都講一遍,現在只講了《大學》和《論語》,《中庸》和《孟子》就暫時不講了,其他的經教我們也放下,專修一門。在這一門上用個十年功夫,縱使不能開大悟,小悟肯定會有的,自己求念佛三昧,求生凈土,要拿到往生把握比什麼都重要。在自己修學的過程中,通過講習也利益眾生,自度度他,這個可以同時進行。這條路是師父給我們指點的,我相信一定能走成功。如果真有發願弘法利生,我們可以一起走。


問:下面這位同修提問。請問布施如何才能做到無我相、無眾生相?假如現在已經沒有錢布施了,是繼續發心布施,還是隨緣去做?如果說有緣分來找,我們現在自己又沒錢布施,這如何做?答:心裡如果老想著我現在要沒錢了,要去布施還是不布施?這是具足了我相、眾生相,不要想這些,這些都是妄念。確實是有緣分就做,沒緣分就不做,心裡始終是保持清凈,不要刻意、不要造作、不要動念頭。做的時候,是因為有緣分,不是說我在做,也不是說眾生真的得到我的恩惠,我布施什麼東西了,這就三輪沒有空,那就是具足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四相放下,三輪體空,沒有布施的人,也沒有受恩的人,也沒有布施的中間物,這是三輪體空。那心是清凈的,清凈心來修福,那真是「斗粟可以種無涯之福」,二文錢也能夠修無量的福德。有沒有錢其實對於布施來講並不要緊,因為布施要包括三種,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財布施也包括內財和外財,內財是自己的體力、精神,你去為眾生服務。譬如說在一個道場裡面,你能夠承擔道場的一些服務工作,你能做飯、你能夠幫助道場做清潔工作,這也是布施,不一定要用錢。你要有一個服務他人的心、布施的心,常存此心,功德無量。沒錢,你能夠用勞務布施,只要你是真誠清凈的,你是無所圖的心,你就修無量功德,你這是三輪體空。我過去在讀書的時候,在美國留學,我很窮,真的沒錢去布施,當然也會布施點錢,在功德箱裡面放個幾十塊錢,這還是能拿得出來,多了就沒有。我到了道場,以前我在美國讀書的時候,常常親近達拉斯凈宗學會,每次到道場,我是晚上十點鐘乘巴士,那是美國的Greyhound Bus,灰狗巴士,從我學校坐到達拉斯,第二天早上四點鐘到。到了之後不休息,年輕人精神體力好,立刻就鑽進廁所,打掃廁所,然後幫助做清潔、幫助整理法寶。達拉斯凈宗學會是美國法寶流通的中心,很多台灣華藏他們印出來的法寶,先寄到達拉斯,然後從達拉斯分寄到美國各地的凈宗學會。我們就幫助拆箱、寄運,把紙箱回收,一大卡車一大卡車的把這些紙箱拿去回收。我就做這些體力活,這就是布施,也很法喜,愈布施自己心裡愈喜悅,積功累德,當然是很令人歡喜的事情。所以懂得這個道理,有錢、沒錢一樣都修功德。哪怕是看到人家做好事,生一念隨喜讚歎的心,這也是修功德,隨喜功德,那個功德不亞於那個當事人,他自己主動做功德,你能夠隨喜,你功德跟他一樣。你能夠存這種心,這就是隨時隨地修功德。


問:下面一位同修說:凈空老法師的最新「懺悔發願文」念了以後,以前的要不要再念?答:這個看自己情況而定,這個「懺悔發願文」你念了,要覺得很得利,你真正懺悔了,你真正發願求菩薩道,求生凈土,你很得利,那你就繼續念下去。其他的如果你要覺得對你有幫助,也可以念,這都不能一概而論。這些方法都是幫助自己回歸真誠、清凈、平等、正覺、慈悲,幫助自己改過修善、破迷開悟。法門沒有一定,只要契合自己根性,自己得利益就可以。
問:最後一個問題:在我四十歲時便開始只靠積蓄過生活,四十二歲開始聽經聞法,聽到「念佛往生」,便生歡喜心。四十六歲時夢到一個人,整個頭部是一團光,看不到面貌,他用手指指著我說,「你五十一歲死」,夢便完了。夢醒後,我計算自己積蓄應該可以應付到,便一心在等那一天的來臨。今年一月,我已經五十一歲了,每天都盼望佛來接引我往生,我已告訴親朋那個夢,他們也很想看看我是否能預知時至往生。我的積蓄已很少了,內心開始有點心急,愈是想一心念佛求生凈土,自己愈是定不下來,我真的很希望可以夢境成真,便可以令親朋對念佛生信心,不知何故,我自己深信那個夢,完全沒有懷疑。請問鍾博士,我是否很傻?既然一切法從心想生,只要我堅信的話,那個夢一定會成真的嗎?答:我勸你也要把這個妄念放下。你對這個夢境的執著本身也是妄念,也會破壞你一心念佛。真正一心念佛不能夾雜、不能懷疑,對自己什麼時候往生,你不要去過多考慮,要把這件事情給阿彌陀佛安排。什麼時候往生,阿彌陀佛來決定,他老人家知道,他看得清楚。「我什麼時候壽命到了,他一定來接引。今天還沒走,今天念一天佛,念到他老人家來,我就走」,這樣就放下了。自己要是去安排自己什麼時候往生,那是對自己還有控制的念頭,對自己還是放不下。要把這個放下,交給阿彌陀佛,你的事就辦完了,你的心就放下了。千萬別把這個事情拉到自己身上來做,阿彌陀佛的事你不要管,他老人家什麼時候看到因緣成熟了,他一定來接,不要有懷疑。現在有一天的生命,就好好念一天佛,有緣就盡心儘力幫助一切眾生,你這就是真正的凈土眷屬。現在時間到了,我們「修行與生活座談會」就到此,謝謝大家參與。有講得不妥之處,請大家多多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推薦閱讀:

你認為怎麼樣算是虛度人生?
怎麼評價孫儷和周迅的演技?
王路:大時代的小人物
如何看待大學安排集體自習?
24 歲的這一年,是最迷茫的嗎?

TAG:生活 | 修行 | 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