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盛世王朝本可再續命200年,只因一人被殺,一年後國家滅亡
在中國這幾千年的歷史中出現的朝代更迭有很多,每個王朝或政權的滅亡都有這樣那樣的原因,但因為一個人被殺而導致一個國家特別是一個龐大帝國的滅亡還真是不多見,可在中國的明朝卻真實的發生了。《明史》稱「傳庭死,而明亡矣」,說的便是孫傳庭。
導致明朝最終走向滅亡的除了關外的滿人鐵騎,就是闖王李自成的農民軍了,最先殺進北京城逼得崇禎皇帝煤山自縊的也是李自成的農民軍。可就是這樣一支勢如破竹的農民軍在最開始卻被孫傳庭打得幾乎全軍覆沒。
孫傳庭本是萬曆年間的進士,後來在天啟年間被調任京師為官,因為看不慣魏忠賢便辭官回鄉了,一直到崇禎八年才復出為官。此時的大明朝已經是內憂外患,風雨飄搖了,西北和山海關外狼煙四起,兵荒馬亂。
孫傳庭覺得自己一定要為大明做些什麼,主動請纓擔任陝西巡撫一職。不打仗的時候一聽到巡撫大家都是擠破腦袋搶著當,可真當國難當頭,這個陝西巡撫反倒成了燙手的山芋。
萬曆三大征之後,明朝的財政便開始出現了問題,到了崇禎的時候更是窮得要死根本沒有餘糧,可打仗歸根到底打得還是錢糧。在一沒錢二沒糧的艱難條件下,孫傳庭硬是打造出了一支戰鬥力極強的秦軍。
孫傳庭的這支秦軍先是在漢中擋住了農民軍,又在子午谷設伏生擒闖王高迎祥,押赴北京處死,這可是大功一件!高迎祥死後李自成才接了闖王的班,但是李自成的農民軍依舊孫傳庭的秦軍吊打,關中地區很快就被明軍平定。後來孫傳庭和洪承疇又在潼關設兵埋伏,李自成的農民軍幾乎被打得全軍覆沒,李自成僅以18騎兵突圍而逃。
可就在這個節骨眼上清軍越過長城直奔京師,崇禎皇帝急忙召孫傳庭和洪承疇帶陝兵回防京師,給了李自成喘息的機會。崇禎還要把陝西兵全部留下拱衛薊遼防線,但遭到了孫傳庭的堅決反對,認為「秦軍不可留也。留則賊勢張,無益於邊,是代賊撤兵也。」可是孫傳庭的建議根本無人理睬,留下的這批陝西兵在松錦之戰全軍覆沒,洪承疇被俘後也終究沒能抵擋住滿清的威逼利誘投降了,朝野震動。
孫傳庭由於跟當時的主和派一直不對付,處處遭受排擠還不許他面見皇帝,孫傳庭由於抑鬱不已,以致耳聾,便稱病告休。崇禎皇帝聞訊後勃然大怒,先是把孫傳庭貶為平民,可還是不夠解氣,乾脆把孫傳庭抓來扔進大牢聽從發落。
沒有了孫傳庭和陝西兵,加上天災不斷,各地饑民「惟恐自成不至」,「從自成者數萬」。李自成很快就東山再起,明軍開始節節敗退。這時候崇禎才想起來大牢里的孫傳庭,但此時的形勢已經是此消彼長,明軍在陝豫和薊遼雙線作戰,疲於奔命損兵折將,內部地方派系矛盾嚴重,互不配合各自為戰,而農民軍卻越打越多。
即便在這種不利局面的態勢下,孫傳庭發揮出了自己極佳的練兵才能,在短時間內訓練出了一支像樣的部隊,還發明了既可以裝載火器又能儲放糧草的戰車,組建了火車營。此時的明軍雖不能攻,但守則有餘。
可急功近利的崇禎皇帝並沒有再多給孫傳庭修整的時間,數次命令孫傳庭出征。
孫傳庭知聖意難違,在西安關帝廟誓師出征,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孫傳庭在明史上留下了最後的悲壯一頁。
農民軍採取誘敵深入的策略,前期主動放棄了從潼關到郟縣的廣闊地帶拉長了明軍的補給線。果然,在咬到最後時刻明軍終究因為糧餉不濟而全線潰敗,四萬多明軍戰死,損失兵器輜重損失不計其數。
明軍最後失去了最後一支可以同李自成抗衡的隊伍,潼關失守,孫傳庭戰死,農民軍不到一年就殺到了北京,把崇禎逼死在了煤山的歪脖子樹上。
更可悲的是,當崇禎知道孫傳庭的死訊後竟然認為孫傳庭是詐死潛逃,沒有給予贈蔭。如果孫傳庭泉下有知,皮醬相信他也不會去抱怨什麼,因為他效忠的不是崇禎而是大明。
推薦閱讀:
※曾參傳:西漢王朝開國功臣
※滿門忠烈漢斯貓·德意志各王朝統治時間總覽
※解讀|一個醋罈子打翻一個王朝?
※王朝興衰是因為氣數和皇帝昏庸嗎?
※天下第一爛人,雖建立了一王朝,可終被兒子所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