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多次放棄帝位,沒想死後卻遭掘墳暴屍,乾隆都看不過去了
從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再到皇父攝政王,生前的多爾袞雖沒有自己稱帝,但實際上已經享有除帝王之外的一切榮耀。
順治七年(1650)多爾袞病逝,順治帝下詔,依照帝禮舉行葬禮,全國上下官民人等一律服孝,在京禁止屠牛十三日,在京在外,婚喪嫁娶,官民停百日,民間停一月,並獲准只有帝後才能使用的香冊隨葬地宮。可以說,多爾袞的葬禮是最尊崇的,他生前沒能獲得皇帝的寶座,死後卻輕易地得到了。
然而,多爾袞死後獲得的殊榮未能維持多久,他就被加以種種罪名,昭示天下。其屍體也被人從墳墓里挖出,加以棍打鞭抽,最後砍掉腦袋,暴屍示眾,雄偉華麗的陵墓也化為一片塵土。
多爾袞所屬家產人口全部籍沒入官,與多爾袞站在同一行列的貴族們,也先後被處死,或遭貶革。
順治八年二月,《清世祖實錄》中記述了多爾袞被告發的事件。多爾袞部下蘇克薩哈和詹岱等人告發,多爾袞死後,一殉葬的侍女吳爾庫曾經告訴他們,多爾袞預先準備了八補黃袍、大東珠、素珠、黑狐褂等物品,準備死後殉葬之用。這些都表明多爾袞生前已有意謀叛,自己做皇帝。
雖然多爾袞的罪名是「陰謀篡逆」,但畢竟,多爾袞至死也未曾稱帝。而且,為了確保滿族統治者內部的團結,爭取更大的發展,他自動放棄了自我慾望,多次與帝位擦肩而過。
努爾哈赤崩逝之時,因為年紀幼小,母親慘死,多爾袞失去了第一次登上帝位的機會。
皇太極駕崩之後,為了防止內部分裂,避免流血衝突,他議立福臨,失去了第二次登上帝位的機會。
清軍進入北京城之初,以陳名夏為首的降官曾一再請他「正大位」,多爾袞卻以「本朝自有家法,非爾等所知也」,加以拒絕,從而失去第三次登上帝位的機會。
儘管如此,多爾袞在清初攝政七年,雖然封號一加再加,卻並未上演逼宮的一幕。所以,所謂「謀逆」只是順治用來懲罰的一個手段而已。朝中始終有大臣對此懷有異議,要求皇帝為多爾袞昭雪,但一直遭到順治皇帝的阻撓。
直到乾隆朝中期,乾隆皇帝大力提倡忠君親上和招致賢能之人,才先後兩次下達諭旨為多爾袞平反昭雪。乾隆三十八年(1773),下詔為多爾袞修繕陵墓,並准許近支王公,以時祭掃。
乾隆四十三年(1778),乾隆又下了一道諭旨,以《清實錄》記載的事實駁斥了對多爾袞的誣陷。他指出,「夫睿親王果萌異志,則方兵權在握,何事不可為?且吳三桂之所迎,勝國舊臣之所奉,止知有攝政王耳,其勢更無難號召。……」
確實,活著的時候,多爾袞有那麼多機會稱帝,卻都因種種原因失之交臂,很難想像他會在臨終前大費周章,既得不到絲毫好處,同時又授人以柄,使得自己在九泉之下都得不到安息。
順治皇帝當年的做法雖然有其合理之處,但畢竟經不起推敲,尤其是面對多爾袞在清初建立的功業,連順治的子孫都覺得對不起多爾袞本人了。
因此,乾隆毅然決定,恢復多爾袞睿親王的稱號,追謚「忠」,配享太廟,補入玉牒。
這樣,長達一百二十餘年的多爾袞「謀逆案」終於得到徹底的平反昭雪。
推薦閱讀:
※小白鞋已成過去式,今年是瑪麗珍鞋的天下
※過去這30天。
※回首凝望櫻花飄落的痕迹,過去的很美,只是再也回不來。
※「夜雖長,但已過去」| 十位諾獎詩人打動人心的經典詩作
※母親是過去,母親也是未來!而孝道是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