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講崇禎的笑話
06-02
據清代史料,玄燁對明朝宮廷侈靡之風、對崇禎皇帝,很不以為然。康熙四十八年十一月,與大學士談明季史事,諭曰:「明朝費用甚奢,興作亦廣,其宮中脂粉錢四十萬兩,供應銀數百萬兩,宮女九千人,內監至十萬人,今則宮中不過四五百人而已。明季宮中用馬口柴、紅螺炭,日以數千萬斤計,俱取諸昌平等州縣,今此柴僅天壇焚燎用之。」他在那次與大學士的談話中,還講了兩則關於崇禎的笑話,一是崇禎修大內建極殿,從外地採買來的巨石,經運河,由水路運抵通縣,再人挽馬拉,移至紫禁城前。耗時費力,不計其貲。誰知石大門狹,無法進宮,運石太監只好啟奏崇禎,說這塊石頭不肯進午門,請示陛下,該如何處置才好?崇禎當即吩咐:這真是豈有此理,朕要用為良材,竟敢抗命不從,那好,將它捆起來,打六十御棍!皇帝的話,金口玉言,怎敢抗命,只好著人去打那塊巨石,御棍哪有石頭堅硬,打了一頓之後,石頭依舊,御棍卻斷了不少。二是崇禎學騎馬,因為當時邊關戰事吃緊,朱由檢要偃文修武,要身先士卒,兵部尚書自然建議他先掌握馭馬之術,打不打仗無所謂,檢閱三軍,皇帝騎在馬上,接受山呼萬歲的場面也很壯觀。崇禎動了心,決定要練騎術。這當然是大事,擇了個好日子,選了匹良種馬,找了位名騎師,習練那天,兩人執轡,兩人捧鐙,兩人扶靴,七八個太監,或蹲或趴,或捧或抬,剛剛將他送上馬背,還未坐穩,就滑落下來。儘管被人接住,並未摔著,面子上過不去的崇禎,氣急敗壞,發出御令,將此馬打四十大鞭,然後罰往苦驛當差!石頭打六十棍,紋絲不動,但無辜的御馬被抽四十鞭,直尥蹶子。講到這裡,康熙不禁感嘆:「馬猶有知識,石則何所知乎?如此舉動,豈不令人發一大噱?總是生於深宮之中,長於阿保之手,不知人情物理故也。」玄燁還說,這是他從宮中當年留下來的明代太監那裡聽來的。沒有調查研究,沒有發言權,所以,他講得振振有辭。應該承認,玄燁在位六十一年,平定三藩,收復台灣,抵制沙俄,鞏固邊疆,使大清王朝達到全盛狀態,是一位比較傑出的君主。而且他本人好學敏求,勤於政務,「未明求衣,辨色視朝」,早年和壯年,還是一位有為的皇帝。但到了晚年,精力不逮,暮氣日盛,吏治漸弛,綱紀不振,因而,官員腐敗,貪風日熾,稅賦失征,國庫虛空。等到雍正接班上台,康熙留給他的固定資產,是一個幅員廣闊的龐大帝國,但只有區區七百萬兩銀子的流動資金,真可以說是到了入不敷出、難以為繼的程度。雍正在位十三年,就是想法搞錢,苦熬苦掙,精打細算,才有了五千萬兩存銀的積累。近幾年寫大辮子的清代電視劇最津津樂道的事,莫過於雍正這筆攢下的銀子。說來可笑,最具有諷刺意義的是,那個康熙最看不上的崇禎,當他在景山上吊的時候,他國庫里的存銀,是康熙死時的十倍,為七千萬兩,比雍正的五千萬兩還多出許多。看來,姓朱的亡國之君,要比姓愛新覺羅的這兩父子,號稱盛世帝王的康熙、雍正,捆在一起,腰還要粗一些呢!講別人笑話,最好別讓別人再講自己的笑話。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李晨在《康熙來了》聊嘿嘿嘿,范爺真是找了個不會撒謊的老實暖男
※滿人八旗固山額真(天聰元年-康熙三年)
※崇禎的兒子隱姓埋名躲到70多歲,終沒躲過康熙的追殺
※鰲拜被多爾袞打擊多次,為何卻栽在康熙手中?
※【文化典藏】歷史上的康熙皇帝及眾皇子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