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傳播時代的圖片應用-中國新聞攝影網-中國新聞攝影網

新傳播時代的圖片應用

何龍盛 刊發時間:2010年07月15日 【字體:小 大】  

 

新傳播時代到來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報紙開始步入厚報時代,報紙的傳播語境,發生了極大變化:信息漸漸過剩,讀者的注意力漸漸下降,讀報的時間漸漸縮短。報紙傳播行為正在由傳者本位轉向受眾本位,新傳播時代由此到來。因為擁有比文字快得多的傳播速度,也因為更容易瞬間吸引讀者的眼球,圖片在新傳播時代獲得前所未有的重視。西方報紙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就經歷了從一味地追求文字信息量,到尋求文字與圖片相平衡的轉變,並且在21世紀的新一輪報紙重新設計浪潮中,新聞視覺化趨勢加速,圖片占版率節節攀升。中國報界現階段正處在一個轉型期,在由傳統的文字思維邁向圖文平衡的過程中,需要克服許多圖片運作的誤區。雖然總編輯們一直在倡導圖文並重的辦報方針,雖然``讀圖時代``論在編輯部也有一定的市場,但佔據絕對強勢地位的,仍是內容為王的編輯傳統,是根深蒂固的文字思維,「內容」常常被等同於文字。許多編輯固守著文字優越於圖片的偏見,對於圖文的各自特性不能做出全面`理性的判斷。這一點不難理解,因為決定版面大權的總編、主任、責編們大都是做文字報道出身的,罕有來自於攝影或視覺設計,圖片在與文字的博弈中,難以獲得平等對待,更不要提視覺優先了(《美國報紙產業》認為,美國報紙自80年代後就進入視覺設計驅動時代)。此外,由於我國報社普遍缺乏有效的讀者反饋與互動機制,編輯部事實上難以自覺認識到合理地使用圖片的版面能明顯提高閱讀率,認識到圖片在敘述新聞的過程中的獨特優勢。《新京報》從2003年創刊以來,就經歷了一個文字思維獨大到圖文平衡協作的歷程,推動進化的首要力量是編輯部的觀念更新,視覺中心通過各方面的努力,令越來越多的編輯認識到,對於一張報紙或者一個版面來說,重要的不是文字多了還是圖片多了,而是用什麼樣的手段才能提升傳播效率與效益,在這個講求效率的時代,必須考慮用最短的時間達到最強的傳播效果。視覺中心在與編輯部溝通協作過程中,形成了以下關於圖片應用的一些共識。 重視圖片的五個理由與文字傳播相比,圖片在傳播中有五大獨特功能。高效傳播:圖片的特點是瞬間性和直接性。在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方面,圖片的優勢明顯。加快閱讀節奏:由於當代社會有很多讀者——尤其是一些知識分子,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讀者,而是非閱讀者,或者說他們是報紙的「瀏覽者」。報刊要適應他們的這種閱讀習慣,就要加快信息傳播節奏,有效的方法就是更多地採用非寫作的方式,更多地以視覺方式傳遞新聞信息,因為視覺形象比文字元號傳遞信息的速度要快得多。印證事實:圖片更容易給人客觀真實的感覺,並能彌補一些文字難以表達的信息(比如人物長相、地形、地貌)。製造賣點:報紙擁有商品的屬性,版面就是報紙的包裝,而圖片是現代報紙版式設計中最重要的元素。讀報實踐表明:在一個版面中,首先吸引人的是大圖片,然後是標題,最後才是大塊的文章。用圖片營造視覺中心是目前版面設計中最常用的手法,使用圖片的版面能明顯提高閱讀率。提升報紙品質:在當今細節時代,細節是否精緻某種程度上可以代表一份報刊的品質,精緻的圖片可以為報刊營造一種高品質的外觀。 好圖片的標準使用好照片讓信息傳播事半功倍,選擇傳播效果好的照片是有規律可尋的。在技術層面上:好照片必須具備能夠被相應媒體所接受的技術質量,比如合乎要求的曝光、較高的清晰度、逼真的色彩還原等等,照片的技術不達標,勢必影響信息的準確傳達和視覺感染力。在功能層面上:真實性和時效性是新聞照片的基礎,然而要想得到讀者歡迎,照片還得具有故事性或人情味,這意味著必須在新聞的決定性瞬間中,捕捉到典型情節和典型細節。在美學層面上:照片是否具有視覺衝擊力、是否有利於更高效傳達新聞信息、是否新穎有趣,是攝影記者必須考慮的。攝影師如何獨具慧眼的詮釋新聞事件,如何創造性的安排構圖,無不顯示出專業二字的真正內涵。在陳腔濫調的照片充斥報刊的時代,「創造性」與「令人吃驚」是好照片的形式特徵。新聞照片是靜態的、二維的平面圖像,但他實際上是對動態、三維的新聞事件的概括,在這種轉換中,攝影記者對於報道對象的選擇和表達非常重要,簡單的紀錄產生不了好照片。 圖片編輯思路圖片在傳播中經歷了視覺、感覺、知覺三個認知階段。視覺階段:讀者對圖片的感受是從眼球開始的。按人的生理規律來說,新的造型、鮮艷的色彩、有縱橫感的線條,顯然更容易捉住人的眼球。這種生理上的「第一眼效應「,就是我們通常選照片時所強調的視覺衝擊力。「五步三秒」的封面編輯理論,就是基於這樣的生理規律,但吸引眼球只是信息傳播中的第一步。感覺階段:讀者的注意力從圖片的形式轉向內涵,圖片的信息量越是豐富,圖片中蘊含的具有情緒感染力的人性因素越多,吸引人閱讀的時間也就越長,傳播的效果越好。知覺階段:這是讀圖的最高級階段。在獲悉圖片內容之後,閱讀者結合自己的文化與生活經驗,通過聯想對圖片展開深度理解。能夠讓人過目難忘,再三回味的照片,通常是在傳遞信息的同時還含有某種象徵的意味,擁有一些可以跨越文化差異的屬於人類共性的價值因素。當然,這種有能力對抗時間,有機會成為經典的新聞照片,對於報刊來說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對應這三個傳播階段,媒體在編輯圖片時應該強調三個相對應的價值評估標準:一是視覺衝擊力優先原則,二是信息和情感價值優先原則,三是象徵價值優先原則。出現在報刊上的新聞圖片大致可以分為四類,一為新聞性與視覺表現俱佳,二為新聞性差而視覺表現佳,三為新聞性佳而視覺表現差,四為新聞性視覺表現俱差。原則上,第一類圖片必用,第四類圖片棄用。當一張第二類圖片和一張第三類圖片只能選其一時,第二類圖片優先。因為一個版上的文字稿會有十多條,而圖片常常不超過三張,所以有必要強調圖片區別於文字的優勢所在,保證圖片的視覺效果優先。國內有一些大的報刊(如《新京報》)在內部設立視覺中心,專門負責圖片的採集、選用、編輯和後期製作。在責編、美編、還有圖片編輯這樣一個平行的業務層面上,事實上,他們共同參與到圖片編輯與設計的流程中來。合理的狀況是圖片編輯主導,與責編一起選擇版面需要的圖片,然後美術編輯對於圖片在版面上的呈現形式,提供專業意見,如果版面責任編輯與圖片編輯在處理圖片上意見無法調和時,按圖片編輯的想法來執行。 圖文並行的發展趨勢從國際報刊界來看,圖片空間加大、文字數量減少是一個趨勢。不過在當下中國的報刊里,整個的圖文之間依然失衡,圖片所擁有的版面空間,圖片本身的專業水準,都還有很大的距離等待被縮短,對於正在走向平衡的報刊來說,這是一個圖文之間且衝突且搏弈的過程,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我們在《新京報》編輯部里強調的一個理念是:對於報紙來說,新聞本身是第一位的,至於它是一段文字還是一張照片這並不重要,新聞適合表現為一段文字還是適合表現為一張照片或者適合表現為圖片與文字相結合的方式,才是關鍵。事實上,圖文結合的方式,是人類至今發明的最佳的平面傳播方式。也就是說,圖與文對報刊來講其實是共生互益的關係,不是衝突對立的關係。當然,客觀上,提升圖片空間的一個必然結果是,文字的空間縮小了,但是,縱然如此,普遍來說,文字依然是主流的,依然是強勢的。變化在於兩種力量的此消彼漲,然而這樣做的結果,報刊更平衡了,報道文章更有吸引力了,讀者的閱讀率更高了,而做為一個報人,當我們評價一份報刊或一個版面的價值時,其實不在於它有多大的信息量,而在於這些信息最終被閱讀了多少,被理解了多少。

(作者系新京報副總編輯視覺總監)


推薦閱讀:

斯諾登事件讓美國進入無能時代?說得太早了
科舉取士時代的文祠
網路時代一個手寫者的執拗
在這特殊時代,你是一個特殊的人——索達吉堪布談大乘八宗

TAG:圖片 | 中國 | 攝影 | 新聞 | 新聞攝影 | 傳播 | 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