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起義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有何歷史意義

起義失敗

起義軍佔領北京後,北方的勁敵只余駐防山海關外的明總兵吳三桂。自成雖認識到三桂擁有重兵,事關邊防,但失於輕敵,僅派降將權將軍唐通和降官兵政府侍郎左懋第攜金銀錦緞前往招撫。三桂先接受招撫,後聞自成在北京向明官追餉,並聞家屬被拘,遂歸山海關起兵反叛,並向清軍求援。自成大怒,率劉宗敏李過東征,四月二十一日至山海關。為防三桂東退,自成出奇兵二萬繞至三桂軍後,自己則率大軍從西面合圍夾擊。在吳三桂軍動搖之際,清多爾袞發兵夾擊。因眾寡懸殊,兩面受敵,農民軍勢漸不支,敗退北京。

歷史意義

農民軍的戰敗引起北京人心惶恐。明降官紛紛南逃,各地官紳地主也紛起反噬。尤其嚴重的是,起義軍的很多將官經不起都市豪華生活的誘惑,鶩聲色,貪財貨,分不利。永昌元年(1644)四月二十九日,自成倉卒即帝位,次日即離北京南下,經晉入陝,試圖仍以陝西為基地再起。入陝後,李自成令李過高一功拒守陝北,自己拒守西安。在清軍進逼下,李過高一功退至陝南,又沿秦楚邊界,經川東至荊門當陽南下。自成也於次年正月退出西安,自藍田商州經武關退守河南,又經襄陽承天德安(今湖北安陸)退至武昌。五月轉戰至湖北東南各州縣。九月至九宮山(一雲通山一雲通城),為地主鄉團所圍困。李自成犧牲,余部由劉宗敏李過率領南下,聯明御清。

點擊載入圖片

人物生平

李自成,明末農民起義首領,原名鴻基,祖籍陝西。明崇禎二年參加起義軍,因驍勇且有謀略,逐漸成為起義軍主力。1644年建立大順政權,年號永昌,攻克北京後被清兵趁機而入,隱遁於河南。

李自成本為陝西米脂的一介布衣,因明朝後期朝廷昏庸腐敗,投入到闖王高迎祥部下。在義軍中出謀劃策,聲望日漸升高。後高迎祥犧牲,李自成繼稱闖王。

崇禎十七年,已建立大順政權的李自成東征北京,一路連克太原、大同、宣府等城。不到2個月的時間便拿下居庸關和昌平。闖王進京,明朝滅亡,但由於妄殺吳三桂全家34口,致使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僅在京城稱帝一天的闖王李自成,被迫離京西撤。


推薦閱讀:

【歷史煙雲】 揭秘:李自成不是漢族且是丁玲先祖
如果沒有吳三桂,李自成單挑多爾袞,誰厲害?
明清中間的李自成,以百姓之力起義,卻親手毀了百姓的信任
已經兵臨城下的李自成為何選擇與崇禎議和?
李自成起兵殺向京師無人能擋,唯獨被他嚇得掉頭跑

TAG:歷史 | 意義 | 原因 | 失敗 | 李自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