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療法配合針灸治療62例肩周炎的療效觀察

推拿療法配合針灸治療62例肩周炎的療效觀察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2000年9月至2007年9月共收治肩周炎患者62例.其中男25例,女37例;年齡45-60歲,平均年齡52.5歲,病程2個月至2年。6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並的肩部疼痛、活動不利,有僵硬感、肩部怕冷,夜間疼痛加重,呈持續性痛、肩關節上舉、外展、後伸等活動均有不同程度的受限,X線檢查提示有骨質疏鬆、軟組織鈣化的徵象。

1.2治療方法

1.2.1針刺療法

患者取側卧位,充分暴露患肩,取肩井、肩髑、肩貞、天宗、臂臑、曲池、手三里、合谷、陽陵泉等穴位,常規消毒後,以指切法快速進針,得氣後行平補平瀉法l~2min,留針30min,每隔5min行針1次,1次/d,20次為一個療程。

1.2.2灸法

針刺留針的同時。用艾條進行溫和灸法。主要穴位有肩髑、肩貞、天宗、臂脯、陽陵泉。

1.2.3推拿療法

針刺、灸法結束後,囑患者坐位,施推拿治療。①點揉法:取肩井、肩貞、天宗、肩髑、臂牖、曲池、手三里、合谷等穴位,用指腹做輕柔和緩的點揉動作,緩解肌肉緊張,達到消炎止痛的作用;②拿捏法:用拇指和其餘四指在肩部及上肢做拿捏動作,手法由輕到重;③滾法:用側掌指關節或小魚際肌、利用腕關節的屈伸、擺動來帶動手指和手掌做連續滾動;④扳法:使患肩做前屈、後伸、內收、外展等活動,以達到放鬆肌肉、舒經活血、促進血液循環、加強新陳代謝,回憶炎症吸收的目的;⑤搖法:一手握肩部,另一手握腕部做均勻和緩的旋轉動作。旋轉幅度由小逐漸增大,以達到解除筋肉粘連、恢復肩關節活動範圍的目的;⑥拔伸:一手握肩部,另一手握腕部做肘關節的曲伸動作帶動肩關節的拔伸。肘關節的曲伸動作幅度由小逐漸增大,由慢到快;⑦抖法:醫者雙手握住患者腕部,使其肩及上肢放鬆,用抖法,再配合輕拍法結束手法治療。推拿治療1次/d,20次為一療程。

2.結果

2.1療效標準

痊癒:肩部疼痛完全消失、肩關節活動正常(外展180度、上舉180度、外旋45度、後伸45度);顯效:肩臂疼痛消失或基本消失、肩關節活動功能接近正常(外展上舉120。以上、前屈120。以上、後伸30。)好轉:肩痛及活動功能均有好轉,但未達到顯效標準;無效:肩痛、壓痛及功能障礙無進步。

2.2治療效果

痊癒12例、痊癒率為19.3,顯效45例、顯效率為72.6%。有效4例、有效率6.5%,無效1例、無效率1.6%。顯效率以上為91.9%,總有效率為98.4%。3討論

肩周炎又稱五十肩、漏肩風或肩凝症等。是肩關節周圍組織退行性改變,經風寒濕邪的侵襲或長期勞損後,使肩部氣血瘀滯、凝澀、筋脈失養而拘急、筋肉粘連。筆者採用針刺、灸法、推拿綜合康復方法治療肩周炎收到了較好的療效。其中取穴和治療方法有獨到之處。重點在肩周部位取穴,配合循經遠部取穴。合谷:手陽明大腸經原穴。該穴為大關。通經活絡,舒筋利節之力甚強。可治療大腸經循部穴的疼痛。手三里:手陽明脈氣所發之處。且脈氣較深。針刺本穴針感較強。其疏通經絡。消腫止痛作用強。治手陽明各種疾患。曲池:位於肘部,具有通經絡,調氣血,祛風濕,利關節,止痹之功。臂臑:手陽明絡之會,通經活絡作用甚強。刺灸本穴通絡活血。肩髑:該穴屬手陽明經,位於肩關節並與陽蹺脈相交會,疏經活絡,通利關節,為治療上肢麻涼,諸疾要穴。肩井:足少陽經穴,手足少陽經。陽經脈交會穴,可疏能手足少陽經氣,治療肩臂痛。上肢不舉配伍天宗,肩髃,臂臑效果更佳。陽陵泉:八會穴之一,筋會,具有舒筋,壯筋,緩急柔筋之功。古有「肩臂陽陵搜」之說。天宗:手太陽小腸經穴、肩周穴,主治肩胛疼痛。肩貞:手太陽小腸經穴,舒筋利節,能絡散經。主治肩胛痛,手臂麻木。針刺加灸以上穴位有行氣活血,溫通經絡、祛風散寒、消炎止痛。加速炎症吸收等作用。再施以推拿手法治療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增加局部血供,從而起到活血化瘀、通經活絡、消炎止痛、解除筋肉粘連,為局部營養代謝、組織修復提供了有利條件。

 


推薦閱讀:

幾種常用的推拿手法
小兒推拿有哪些好處?
禪醫推拿手法之胸背部扳法
推拿人體操作—腰背部操作
中醫推拿是否真的有效?

TAG:針灸 | 治療 | 推拿 | 肩周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