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史 | 崇禎上吊後明還未亡,只是進入了最後十餘年的亂世
平史 | 為孤單的歷史平反
點名關注
周小平微信內容團隊
作者 | 張原 原創
公元1644年,號稱是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後的一年。李自成的大順軍攻破了北京,明崇禎帝在凄風苦雨中煤山自盡,吳三桂開山海關引清軍入關,張獻忠在成都稱帝……這一年的歷史足夠精彩,足夠波瀾壯闊。1644年3月,也從此被稱作明朝亡國的日子(教科書也是這樣教的)。但是,明朝真的在這一年完蛋了嗎?
(崇禎皇帝)
非也。
歷史上說一個朝代亡國,大致要滿足幾個條件:國都被攻破、皇脈中斷、領土被完全佔領、皇帝投降、年號終止……不能滿足這些條件,就不能說一個國家或者朝代亡國了。那麼,明朝在1644年是否滿足這些條件呢?
首先說國都破,這一點無可否認明朝的北都京師(北京)的確被大順軍攻破,這一點基本滿足亡國的條件。
其次崇禎帝自盡身亡,也就是皇帝已經死了,這一點看似也算滿足了亡國的條件。
可是,光有這兩點也不能說明朝在1644年亡國了、政權傾覆了。更何況,這兩點都有些站不足腳。
其實,明朝的首都完全不止一座。北京是朱棣(永樂大帝)遷都過去的。遷都之後,原來的首都南京作為留都、南都被完全保留下來,而且還保留下來了完完整整的六部體系。雖然南京六部大部分是養閑人的,但南京一直是明朝首都,這是無可爭辯的事實。
「你說明朝亡在1644年3月,但就在這時,南京依然還在明朝手上。明朝丟了一座首都,但另一座可還在。而且,在北京丟了之後不久,崇禎的胞弟,萬曆皇帝的孫子福王,很快就在南京登基了。北京城裡雖然死了一個皇帝,但皇脈很快就被續上了,怎能說明朝亡國了?
1644年,明朝失去了一個首都,死了一個皇帝。但另一座首都馬上啟用,延續了皇脈建立了政權,南京六部馬上運轉起來,明朝依然好端端的。而且,這時的明朝除了關外、西北、西南部分(主要是四川)外絕大部分國土依然在手上。你若非要說這個國家完蛋了,實在是太過牽強了。如果這樣的話,那麼300多年後,抗日戰爭時,我們的首都也丟了,也丟了很多國土,那麼是不是也可以說中國亡了(或者是中華民國亡了)嗎?當然不能。
」(《南都繁會圖》描寫的正是明朝的另一個首都:南京)
1644年明朝沒有亡,而且還延續了十多年;1644年明朝沒有亡,倒是開啟了又一段亂世。
大順軍敗退北京,吳三桂引清軍入關。而在南方中國,明朝的勢力先後有多位皇帝稱帝,繼續延續著明朝。按登基順序來說最為著名的就是弘光帝(定都南京)、隆武帝(定都福州)、永曆帝(定都昆明),還有一個魯監國(主要在江浙活動)。這幾位皇帝都是明朝真正的皇脈,有三位是崇禎的胞弟、萬曆皇帝的孫子。
他們幾位中,弘光實在不爭氣,只堅持了一年;隆武雖然有大志卻處處被海盜鄭芝龍扶持脅迫,最後死得很慘;倒是永曆帝,雖然軟弱,但在天下抗清力量的幫助下硬是堅持了16年。
(1644之後,明朝疆域圖)
永曆的16年,有過極大的輝煌,也有凄涼的末路。
「他依靠著張獻忠死後留下的大西軍將領--忠心耿耿的李定國,還有鄭成功、張煌言、何騰蛟、瞿式耜、白文選、張同敞、王夫之、李來亨等一干文武猛人,愣是一度打出了局面。整個永曆朝,其疆域最大時,雲南、廣西、江西、湖南大部、湖北、廣東、四川一部、陝西一部、山西一部、江蘇一部、浙江一部、福建一部、台灣,都是大明天下。
鄭成功還打到過南京城下;「兩蹶名王,天下震動」的李定國更是打得大漢奸清朝定南王孔有德自焚死,擊殺敬謹親王尼堪,一時天下震動,抗清戰局也被扭轉,使「清君臣聞警,上下震動,聞定國名,股慄戰懼,有棄湘、粵、桂、贛、川、滇、黔七省與帝媾和之議」。也就是說清朝已經有跟明朝和談,劃長江而治的打算了。
一個如此強悍的明朝,你非要說它在1644年就亡了,李定國等一幫出死入生的將領非得被氣活不可。
」(永曆朝晉王李定國)
好像說了這麼多,標題的1659年還沒有說道說道。1659年是個什麼日子呢,這一年,明永曆帝的抗清局面急轉直下。這個原因說起來很複雜,但總結起來還是明末以來一直沒有解決的內鬥問題。
從1658年底開始,明朝的大片國土淪陷,原大西軍部下孫可望、明朝的秦王投降清朝,李定國作為明朝的晉王獨木難支,鄭成功在東南沿海只能自保。明朝的都城在昆明,當時叫滇都。此時雲南的門戶貴州已經淪陷,眼看清軍將要殺到城下,城中的永曆皇帝在惶恐之中,與眾大臣商議,決定棄守滇都,又糊裡糊塗地做了向滇西方向撤退並退入緬甸的決定。
1659年的正月,永曆皇帝君臣將士上萬人離開滇都昆明——這座明朝真正意義上最後的都城,逃往滇西,並最終進入了緬甸。從亡國論來說,這一天最後的國都陷落,明朝才算是真正的亡國。
1662年,吳三桂將永曆皇帝從緬甸帶回昆明,並將其勒死在昆明篦子坡,一起被害的還包括他的皇后、妃子及太子。明朝正統的皇脈在這一刻才能說真正中斷。不過,已經退守台灣的民族英雄鄭成功,卻依然在沿用著永曆這個年號,直到清朝收復台灣,永曆年號才徹底消失。這也是部分史家認為的從廣義上說,明朝最終的滅亡甚至是在1683年鄭成功之孫鄭克塽投降清朝,清朝收復台灣!1683年亡國說,畢竟有些牽強。
還是說回1659年,這一年,最後的首都滇都昆明陷落,永曆皇帝西逃緬甸。這時的明朝真正意義上成了沒有了領土,成了流亡政府。從亡國論的條件來說,這一年,明朝才算真正的亡了。或者為了說得好聽一點,倒也可以這樣說:明朝最早亡於1644年的北京,最後亡在1659年的昆明。
1644年,明朝亡國怎麼看,都是一個偽命題,是一個歷史陰謀。也許可以找到許多的成因,但最大的成因,其實只有一點:《明史》是清朝人修的,他們極力地要否認1644年後存在的明朝;極力地要把1644年至1659年發生的事說成是內亂而不是國與國之間的戰爭。更何況就是這一時期,清軍在中華大地的口碑極差,屠城圈地剃髮易服都是發生在這一時期,臭名昭彰的揚州十日更是發生在這一段時期……
(昆明篦子坡頭:「明永曆帝殉國處」石碑)
最後說幾個知識點:
1644年至1659年這一段明朝,史學界現在把它稱作:南明。也算比較公證,畢竟不管是南京、福州、昆明,這時的首都都在南方。有興趣的看官不妨讀一讀已故的著名史學家顧城先生的《南明史》,這應該是最權威的南明史著作了。
喜歡看古迹或者懷古的,可以到昆明去看一塊叫「明永曆皇帝殉難處」的石碑。刻碑的人是民國傑出的軍事家蔡鍔。放置石碑的地方真是1662年吳三桂將明永曆皇帝殺害的地方。昆明城西有個景點叫蓮花池,這裡曾經有永曆皇帝的陵墓。當然這座陵墓是吳三桂為了掩蓋其殺害前朝皇帝的罪行而立的。
如今尚存「永曆悲歌」的紀念建築可供憑弔。而永曆皇帝的兵部尚書張煌言的墓和祠堂,仍在杭州西湖邊,是一處人文勝跡。張煌言與于謙、岳飛三位民族英雄的墓齊聚杭州西湖,被稱為」湖上三傑」。
喜歡美食的人,去雲南一定要吃一下當地特色的小吃「大救駕」和雲腿月餅。這兩樣美食都是來源於永曆皇帝,大救駕三個字還是永曆親手所提。
喜歡八卦野史或是風流韻事的也必須得知道,什麼陳圓圓與吳三桂、柳如是與錢謙益、李香君與侯朝宗、董小宛與冒辟疆、吳梅村與卞玉京……這些人物這些故事也發生在1644至1659年之間的明朝。
緬甸鬧的最凶的那個民族--果敢人,其實就是漢族。他們大多是當年跟隨永曆帝逃往緬甸之後流落在當地的明朝皇室或是大臣們的後裔,如今他們依舊說漢話、著漢服、寫漢字……他們很多人都以明朝皇室後裔自居。
周小平微信內容團隊
作者 | 張源 原創
:長期歡迎大家給周小平微信平台投稿,一經選用,有稿酬。信箱:zg5201949@qq.com | 本平台稿件歡迎轉載,但須標註:來源 | 周小平同志公眾號(zg5201949) 否則,侵權必究。| 往期內容點請頁面最左下方「閱讀原文」
推薦閱讀:
※李自成攻破北京前,派使者秘密朝見崇禎,崇禎皇帝只留下三句遺言
※一個偏遠山村現崇禎後裔,至今還拿出尚方寶劍作證
※為什麼勤政的崇禎救不了大明?
※崇禎皇帝朱由檢,弔死的那棵老歪脖子樹,枝繁葉茂!
※崇禎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