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封面文章:拯救中產階級
《大西洋》封面文章:拯救中產階級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5日 21:00 新浪財經
導讀:最新一期的美國《大西洋(12.95,-0.23,-1.75%)》月刊雜誌於2011年8月初正式出刊,本期封面文章標題為「拯救中產階級」。文章認為, 隨著不斷更新換代的技術,以及大量業務外包海外,美國中產階級數量迅速減少,這些年的經濟危機,使中產階級的處境更加困難,這給美國的經濟文化以及社會都造成了嚴重的影響,要想改變現狀,美國必須增大創新力度,同時對一些低端的工作進行改造。
2005年,花旗銀行提交了一份分析美國經濟增長模式的報告,作者在報告中提出,美國的所謂平均消費和平均支出是嚴重的誤導,現在有兩個群體:富人和其他人。最富有的1%的家庭年收入等於底部60%家庭的收入,而他們擁有的財產和底部90%家庭的財產相當。經濟增長是由極少數的富人驅動的,任何投資決策只需要針對富人制定,不然就是浪費時間。報告最後得出結論:世界由極少數富人控制著。
儘管這樣劃分過於簡單,但這個報告仍有很高的借鑒意義。根據蓋勒普的調查顯示,2001年到2009年,年收入在9萬美元以上家庭的消費增加了16%,而其他美國家庭的消費幾乎沒有變化。人們本以為經濟蕭條的時候收入差距會減小,可事實恰好相反。2009年,美國的平均工資水平保持不變,而曼哈頓增加了11.9%,矽谷增加了8.7%。
僅有高中文化程度人的失業率為12%,大學文化的為4.5%,而如果有更好的學歷,則降為2%,事實證明,富人和有高學歷的人更容易度過經濟危機。另外發生經濟危機還能增強富人的實力,因為他們有能力在這種時候低價購買各類資產,當經濟復甦後這些資產的價值將大幅增加。而其他人就沒這麼幸運,經濟危機的影響將持續很長時間。
經濟蕭條會加速經濟結構轉型,夕陽產業和落後企業被無情的淘汰,勞動力和資本會湧向朝陽產業以及先進的企業,勞動力會不斷被新技術取代。一些經濟學家認為,經濟危機為創新和提高生產力掃清了障礙,這種說法也許有道理,可是那些被拋下的人怎麼辦。
美國的中產階級正被慢慢削弱,與高技術、白領工作崗位和低技術工作崗位相比,普通技術和藍領的工作崗位減少的更多。美國的平均工資10年來一直在下降,中產階級的減少正在改變著美國社會。
30年來,美國的經濟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重心從傳統工業向服務業和信息產業轉移。為了增加利潤,企業不斷開發新技術替代勞動力,全球化進程促進了自由貿易和信息技術的大發展,重新分配工作變得非常容易,為了降低成本,美國公司不斷把業務外包到海外,現在一些製造業部門已經轉移完畢,製造業在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低,而其他部門所佔份額不斷增加。
即便如此,2000年前,製造業提供的就業機會一直維持在1700萬到1900萬之間,可是2000年後卻銳減了三分之一。美國是世界第二大製造業國家,第三大農業生產過,高度機械化的農業只僱用了美國2%的工人,而製造業也正在步其後塵。據估計今後幾十年,美國將有22%到29%的就業機會轉移到海外,經濟危機更是加快了轉移速度。2008年的金融危機重創了全球,但是對美國的影響最為嚴重,一些新興經濟體的失業率已經下降到了危機前的水平,而美國失業率仍然居高不下。
儘管普通美國人的工作不斷被機器和外國工人取代,但是受過良好教育並有高級技能的人卻不受影響,他們還獲得了更高的報酬,因為全球化進程讓美國的新產品和高附加值商品有了更多的市場和更高的回報率,這樣更加劇了收入的差距。
然而即便是在精英階層也不是鐵板一塊,哈佛2002年共招收了1630名學生,可是只出了一個馬克-扎克伯格,這種差距是市場擴張和技術創新造成的和受教育程度無關。隨著技術不斷進步,新興經濟體有越來越多人接受高等教育,美國的高學歷階層也出現了經濟壓力。當然一些專業人才或者有博士學位的人,就業前景依然樂觀,可是對於那些只接受四年本科教育的人來說就沒那麼幸運。除了技術進步和自由貿易,還有很多因素造成上述局面。現在能上大學的美國人越來越多,教育質量參差不齊,一般大學的學歷價值並不高。大學文憑已經不再是工作的保障。其實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勞動力市場就更青睞有創新能力的高技術人才,僅僅有一份大學文憑並不夠,可是房地產泡沫掩蓋了很多問題,2008年前,沒受過更高教育的人,也能過得不錯。
美國階層在不斷的分化轉變,一部分最富有的人高高在上,其下是專業的中產階級:包括普通大學畢業生(他們收入不會太高)和名牌大學畢業生及研究生(他們的收入在增加,但並不顯著)。除此外在美國還有另一種嚴重的兩極分化:大學畢業生和其他人。在波士頓、西雅圖或者華盛頓工作的人不會知道全國人口只有30%是大學生,也不會注意到全國有80%的家庭收入低於113000美元。事實上全國仍有58%的成年人只念過高中,他們都是非專業的。隨著製造業以及不需太多技能的辦公室工作機會越來越少,美國的非專業中產階級也會越來越少。沒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在經濟轉型時期是最容易被拋棄的,他們的經濟大多陷入困境,而當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出現這種困境時,美國將出現很多新的問題,不僅僅是經濟上的,還有社會和文化方面的。
男性和女性有不同的職業傾向,男性傾向於選擇那些逐漸減少的體力工作,而女性更喜歡可以帶來更多收入和名譽的腦力工作。2001年以前製造業僱傭的人數和教育醫療行業僱傭的一樣多,但是十年來教育醫療行業增加了400萬個就業機會,而製造業恰好減少了這麼多。可是男性在教育醫療行業所佔比例和2001年一樣多,而他們在製造業所佔比例卻大大提升。研究表明,對技術要求越高的行業,女性所佔比例也越高。雖然有很多成功的擁有高技能的男性,且作為一個群體,男性的收入要高於女性,可是這多少和長久以來的性別歧視有關,我們看到的性別差異更多來源於傳統而不是基因。儘管在矽谷和華爾街的男性不存在經濟困難,可是在一個經濟轉型的時期,不斷減少的藍領工作和低端服務領域的就業就會,給男性造成影響不能忽略,隨之而來的是對家庭和整個社會的影響。
婦女可以和沒有工作或者經濟沒有保障的男性生育子女,但是她們不會和這樣的男性結婚。這樣一來,對他們的子女將產生很大的後續影響:他們的父母不在一起,他們的生活居無定所。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的很多社會問題,都和製造業就業機會減少有很大關係,離婚率上升,單親家庭,大量的問題少年,這將一直持續,並在下一代中變得更嚴重。
過去人們普遍認為,藍領社區或者沒有接受太多教育的人,更願意參加宗教活動,可是事實並非如此。來自富裕家庭的高中生更喜歡參加宗教活動,更願意成為志願者參與社區活動,而不富裕家庭的學生參加此類活動越來越少。一個文化的鴻溝就這樣在中產階級和美國最富裕30%的家庭之間形成了。另外我們現在實行的英才教育模式也在擴大著這道鴻溝,去過三十年,美國社會越來越依據教育和財富來區分階層,而這樣的結果又反過來影響著美國人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
曾經我們相信,美國充滿了機會,只要你有能力就一定可以出人頭地,可是現實卻並不那麼簡單。大部分出生於富裕家庭的人,成年後依然富有,而出生在社會底層家庭的孩子,長大後可以富裕起來的概率非常低。長此以往,社會的分化將繼續過大。更讓人擔憂的是,階層的分化與經濟文化的分化朝著同一個方向發展,也許以後我們可以找到解決的辦法,但是現在還看不到希望。
重振經濟,並不是簡單的回到以前的老路上去。任何單獨的方法都不能解決美國中產階級現在面臨的困境,但是我們可以將各種方法進行組合,緩解這種困境。我們必須開始認真面對全球化對美國的衝擊,探討美國在這種劇變環境下的生存之道。
麥肯錫201年發布了一個報告,研究美國跨國公司的重要性。這些大跨國公司為美國私營部門提供了大部分的就業機會、營業利潤,美國很大部分研發費用都出自這些公司,多年來它們為美國創造了30%以上的GDP。可是儘管規模在不斷擴大,可是他們創造的就業機會卻越來越少。十年來,跨國公司在美國減少了190萬個就業機會,卻在海外增加了240萬個。跨國公司的發展是美國全球化的一個縮影,儘管我們不能抵制全球化,因為美國的已經不可能回到以前的貿易模式,可是今天美國的經濟完全依賴全球化,這樣是有問題的。
多年來,創新在美國經濟生活中佔據了首要位置,製造業被紛紛移到海外,曾經這樣是有利可圖的。可是現在美國已經不能像以前那樣享受創新帶來的經濟成果,知識產權的折舊速度越來越快,而侵犯知識產權的現象也屢禁不止,與此同時有突破的創新越來越少。儘管美國公司不斷提高管理能力,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在產品和服務上沒有創新,還是不能增加就業,促進經濟增長。
與其他國家相比,美國有更強的創新能力,每年世界各地的優秀人才都紛紛湧入美國。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加大對創新的投入,例如對進行研發的企業實行稅收減免;建立一個政策性銀行,提供低息貸款資助研究;取消對私人部門投資研發項目的限制;加大對學校的投入,鼓勵研究和創新;繼續提供優惠政策,吸引世界各地的優秀人才。除此以外,我們還應該讓美國來生產那些高附加值的商品,並學會利用匯率來保護自己,尤其是一些國家繼續用低匯率政策傷害美國工業的時候。總之,只有通過不斷的創新和持續增長的經濟才能解決美國中產階級面臨的問題。
儘管科學技術不斷發展,可是美國的教育質量提高的更快,掌握先進技術的人在增加,而原地踏步的人相對較少,這也造就了美國過去的繁榮。為了解決美國中產階級面臨的困境,我們必須讓更多的人擁有先進的知識和技能,現在有30%的美國成年人完成了大學學業,但是他們中有一半出自富裕家庭,今後我們目標應該至少是50%的成年人上過大學。
人們都知道,學習成績好並不代表在其他方面也優秀,可是多年的應試教育還是對我們有著惡劣的影響。大學生獲得的獎學金、貸款每年有1600億美元,而用於職業培訓的只有70億美元。今後我們應該在高中期間加入更多的職業教育,讓學生掌握書本知識以外的其他技能。這樣會對男孩有更強的激勵作用,並鼓勵他們從事教育醫療方面的工作,以及其他過去很少有男性從事的工作。
最重要的是,需要普通技術的工作不會馬上消失,自由貿易和技術不能替代所有的勞動力。對這些行業應該重新規劃,提高效率,使之生產出更好的商品和服務。這麼說的意思就是,美國人未來應該更多地從事過去被認為是低技術和低收入的工作。經濟危機中,普通技術工作在減少,而低技術工作卻在增加,美國應該對這些低技術的工作進行改造,讓這樣的工作更有保障,待遇更好,看上去更像是一個中產階級的工作。
促進教育的發展,同時對低技術的工作進行改造,對從事這些行業的工人給予支持,這些措施組合在一起,必然可以改變美國分裂的局面,加強中產階級的實力。儘管並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但是仍為我們更好的生活創造了條件,並給更好的工作和教育提供了保障,而這也是社會健康發展的前提條件。
現在我們更應該關心的是大部分美國人的生活狀況,而不是極少數最富裕的人。在一個財富迅速向極少數人集中的社會裡,重新分配財富勢在必行。如果對最富裕2%的家庭稅率上升到90%,那麼美國赤字會減少2%,可是這還不夠,對所有美國人同時增稅已經不可避免。幾十年來美國的稅率一直在下降,已經從過去的91%降到現在的35%,高收入者應該交納更多地稅款。
世界是平衡的,在一個社會裡,一些人受益,必然就會有人遭受損失。美國人一直相信,成功的人應該用獲益來補償失敗人的損失,這樣社會才會穩定。可是多年來美國人獲得的補償並不充分更不持久。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中,他們的下一代可以通過繼承遺產而不是自身的努力獲得財富。
中產階級的興衰貫穿整個美國的歷史。戰後的頭二十年,美國中產階級迎來了自己的春天,那時經濟不斷增長,教育突飛猛進,積極的稅收政策,沒有那麼的海外員工,這段歷史是那麼的美好,然而卻無法複製,可現在美國中產階級的處境卻非常殘酷。
這是一個分裂的時代,沒有力量能夠阻止這種趨勢,經濟和文化的兩極分化還在繼續,也許現在非專業中產階級已經收入很高了,也許現在很多政策以後會被證明是正確的,可是不管處於那個階層,任何一個美國人都不會願意看到這樣的結果。(鹿城/編譯)
推薦閱讀:
※如果當年哥倫布沒有發現美洲新大陸,世界現在是什麼樣子?
※《大西洋帝國》(Boardwalk Empire Season)
※大西洋最深的是什麼感覺?
※法航一架飛機半途一個引擎壞了為什麼還能繼續飛?
※自駕野性大西洋之路:等待狂風將我們席捲至海洋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