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太極拳之「松」

太極拳是一種順應人體自然狀態和規律而引發自然力量的一項運動,有著許多與眾不同的特點,以柔克剛、四兩撥千斤是最為典型的外在體現,也是太極拳成手的標誌之一。

本文傳承先師祖陳金鰲的拳理拳法,結合遺存手稿以及與崔秀菊等眾位師兄弟的反覆研討後,闡述太極拳之「松」,糾正誤傳誤解,傳遞武術正能量,為太極拳愛好者還原太極拳之「松」的真實面貌。

一、「松」的本質和正確含義

「松」的本質是內氣在身體內各個部位暢通無阻而逐步凝聚成內勁,繼而使身體像松樹一樣對外來力量既能化解又能反彈的一種特殊狀態,因此,內氣和內勁在體內的暢通無阻是「松」的根源。從另一方面來說,「松」是練習太極拳獨特的練功手段和方法,「松」的目的是聚集真氣,形成內勁,使內家功夫迅速上身,整個人體在意念的導引下,做到隨心所欲地發放人體能量,換句話說,「松」又是使身體進入「松」狀態的唯一途徑。

從身體生理的角度講,「松」是指太極拳習練過程中,使全身處於骨骼關節、器官及肌肉、韌帶等鬆弛、舒展,繼而神經中樞松靜、高度敏感,心情輕鬆愉快,無任何精神壓力或者緊張情緒的一種狀態。

所以,太極拳習練者不能簡單地認為「松就是肌肉不用力」,「松」可將身體各部位練得骨節大開、身體柔軟,將身法練出來,隨之手法、眼法、腿法和腳法也能練成,「松」的最終目的是通過去僵求柔,將內家功夫的陰勁和陽勁同時練出來,逐步實現剛柔並濟、四兩撥千斤,直至階級神明。故而,「松」有著不同層次和境界,相應地,「松」也有著不同的外在表現形式。

(王文國拳照)

二、「松」的外在表現

很多人都知道放鬆,其實,放鬆是「松」在「放」(佛家所講的放下)方面的體現,也可以叫作松放,在練習「松」的過程中,「松」尚有在沉、圓、活、展、靜、柔、發、空和靈等其他諸多方面上的體現,分別叫作松沉、松活、松圓、松展、松靜、鬆柔、松發、松空和松靈,分別闡述如下。

松沉,「松」的練習可以將肌肉骨骼變得柔軟,完全失去了肌肉纖維具有的僵硬之力,在練習太極拳的過程中,習練者的肌肉骨骼可以有很清晰的下沉感,同時,濁氣也能順暢下沉至腳底。

松活,「松」的狀態中,人體各個關節已被內勁沖開,處於太極陰陽轉換所需要的靈活度;同時,「松」的練習可以使各個關節鬆軟靈活,隨著內氣的強勁,逐步達到太極陰陽轉換所需要的靈活度。

松圓,長時間「松」的練習後,習練者可以很容易方角走圓,四正四隅方位的轉換全部通過圓弧動作實現,太極拳動作外方內圓,非行家裡手難以看出動作轉換的奧妙,其奧妙就在於動作圓弧的轉換上,內在動作的圓弧轉換不為外人所知,尤其走動太極小圈,更是可以順暢轉換內勁,如果內勁可以就地轉換,即太極的陰陽轉換由小圈達到無圈境界,與人推手較計總能得機得勢,其本質是松圓使然。

松展,隨著各個關節的逐步松活和松圓在太極動作轉換中發揮的作用份量越來越重,太極動作會舒展大方,隨著功夫的積累,太極動作在外形上不再舒展大方,但各個關節及其筋絡在動作轉換過程中表現的非常柔軟舒展,松展是「松」在形體上的一種表現。

松靜,「松」的練習可以使習練者進入一種「靜」的狀態,這個「靜」一是指身體內精、氣、神和意的中和運動,二是屏蔽外界干擾的一種意識屏障。在「靜」中,沒有外界干擾、妄想雜念,神清意靜,氣血和順。所以,松靜是衡量太極功夫層次的標準之一。

松放,首先體現在精神層面,通過「松」的練習,可將心中的一切俗務、心事等等都放下,進入忘物的境界,專心於太極的玩味中。春風只一事,開出萬重花,松放是太極功夫達到一定程度的標誌,作者在練習太極拳時,有時會進入一種時間縮短的狀態,練拳實際時間是75分鐘左右,但感覺就像2分鐘那麼短暫。

(王文國老師崔玉潔拳照)

鬆柔是太極拳的一種高級階段,身體柔軟地像沒有骨骼一樣,身體內部充滿的都是內氣、內勁,意識指揮著內氣和內勁在身體內部的運動,身體的爆發力、攻擊力和化解敵人來力都是靠意識指揮的內勁來實現。太極拳最大的特點是練習大柔,練至大柔,自然會產生大剛,柔力和剛力同時並存,同時發揮作用。有些人將太極拳稱作柔拳,成立的組織也叫作柔拳社,就是對太極拳的鬆柔十分重視的體現,也表明了鬆柔對太極拳是多麼地重要。

松發是通過「松」的練習,到達鬆柔階段後,內勁可以隨意發放出來,松發實則是指通過身體的「松」可以發放內勁,這在與敵交手時顯得萬分的重要。

松空是通過「松」的練習達到的一種「空」的狀態,「空」存在三個境界層次,分別為身空、心空和太極空。身空是指將太極拳練到了身體沒有重量的境界,走起路來一點都不費力,身體已經不再受重力場的作用;心空是指練到了在有意無意之間的狀態中練習太極拳,純由意念練拳,行拳盤架再也看不到外形動作;太極空是指將陰陽和合到了無極狀態,不再有陰陽之分,隨處隨時可發太極勁,繼而進入「道」的境界,即修武成真。

松靈是「松」練習達到較高程度時產生的一種智慧境界,這個「靈」既充分體現了人作為三才之一的萬物之靈,又充分體現了在與人較計推手時的感知應變能力,身體應變的靈活和內心智慧的通靈同時表現出來。所以,松靈是修武成真的成功標誌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松沉、松活、松圓、松展、松靜、松放、鬆柔、松發、松空和松靈既是「松」的一種狀態,也是「松」的一個具體過程,所練程度不同,其程度也不同。

三、「松」的層次

有些名家將練拳叫做耍拳,一個玩耍的「耍」字道出了練拳的秘訣,所謂「耍」就是像小孩子玩耍一樣,很「不當回事」的練拳,這其實就是高層次狀態的「松」。

學習太極拳之「松」,有一個漸進過程,不能一就而就,先學習局部之「松」,再學習全身之「松」,由外在之「松」再慢慢學習內在之「松」。所謂局部之「松」就是身體的具體部位之「松」,諸如肩膀、胯部、胸部、頭部等部位及其關節;全身之「松」,就是自頭至腳,完全做到「松」,沒有一點僵硬之力;外在之「松」就是肉體之「松」;內在之「松」就是精神層面之「松」,神經中樞松靜、思想集中,真氣流暢無阻,陰勁和陽勁隨心所至,實戰、練習和生活中可以心平氣和、遇事不慌、忙中不亂、危中不驚。

心情之「松」是練習太極拳的第一步,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和層次,醉酒狀態、心慌意亂、心事重重或者心理壓力大的情況下練習效果很差,調整心態對練習太極拳十分必要,兩者相輔相成,太極的「松」功夫一旦有所積累,心態自然得以調整。

腿上功夫是「松」的基礎,尤其對於初學者,腿上沒功夫,下盤不穩,不但上半身不能「松」,精神上難以「松」,雙腿更是難以「松」。因此,下盤穩固有利於周身「松」,心靜氣緩,呼吸自然均勻,氣血流通舒暢,可以增加練拳姿勢的美感。「松」與下盤穩固互為支撐,周身緊張下盤難以穩定,但雙腿不穩周身難以做到「松」,二者不可或缺。所以,初學者經過一定時間的練習,腿上有了功夫後,下盤漸漸穩固,上半身容易「松」,精神狀態也慢慢有所緩解,練到一定程度後,雙腿也可以做到「松」,這時濁氣下沉,重心下移,周身輕靈而不失穩定。

局部之「松」其實就是關節之「松」,關節之「松」是太極拳「松」的關鍵,可以說,太極拳練習「松」就是練習關節之「松」。關節就好像肢體中真氣運行的開關,關節「松」開後,給真氣運行打開了開關,「松」開多少,開關就開了多少,真氣運行就有多通暢,因此,關節「松」的層次就是真氣運行通暢的層次。關節「松」開後,真氣運行通暢是一個層次的「松」,經過日積月累的練習,強勁的真氣凝聚後形成了內勁,內勁在肢體的關節處運行通暢是更高層次的「松」,內勁在螺旋纏繞的運動中形成纏絲勁是再高一層次的「松」,每個關節局部能夠形成局部纏絲勁,即能夠周身無處不是手,處處可打人是進一步的「松」,纏絲勁纏繞的運動圓圈化為極小的圈甚至無圈是最高層次的「松」。

此外,局部的「松」即每個具體的關節的「松」也有著自身的層次。好多人經過多年練習後,覺得肩部已經完全「松」開了,其實並沒有「松」開,首先是歸因於沒有明白「松」的層次,「心說已開,究竟未開」就是指這種現象。

關節「松」首先在上半身入手,上半身「松」的關鍵部位是雙肩,肩部「松」了,肘部自然容易「松」,繼而手腕、手指開始「松」,氣貫雙臂,如此節節「松」開、節節貫串。肩部「松」的關鍵是手指這一梢節的「松」,手指不用力,肩部自然用不上力,長時間的堅持後,雙臂就如風擺楊柳,如楊柳般輕飄飄毫無力氣,手臂的運動完全靠真氣運行作為源動力,手臂肌肉的自身力量等後天拙力完全消失。

肩部和手臂「松」開後,進一步「松」的是腰部,腰部本身較為柔軟,許多人誤認為腰部自身的柔軟就是「松」,其實腰部「松」的本質在於腰隙的形成,腰隙是人身的上半身下半身的分界嶺,是全身太極的中點和圓心,沒有腰隙就不能形成全身的太極。腰部「松」是為了墜腰、辭腰和塌腰,能夠正確的做到墜腰、辭腰和塌腰,就可以形成腰隙。腰隙形成後,腹部容易松靜,真氣容易在腹部形成陰陽二氣,除了氣沉丹田外,還可以清氣上升、濁氣下降,「腹內松靜氣騰然」就是指的這個現象。所以,練拳不練腰、到老藝不高的道理也在這裡。

雙臂和腰部做到「松」後,胸部「松」是進一步的「松」,讓人難以理解的是,胸部「松」形成後,以膻中穴為中心和圓心形成了太極,左右胸部能夠圍繞膻中穴做微微的太極纏繞運動,胸部化勁自然手到擒來,胸部「松」比較難以做到,但初學者應當有一個初步的正確認識。

胯關節的「松」是太極拳的不傳之秘,雙胯關節能夠「松」,周身上下自然能夠「松」。胯關節與腰部連接,腰部之「松」即腰隙的形成可以使兩個胯關節以會陰穴為中心行走太極,這是雙腿纏絲勁的形成關鍵,經過長時間的要領練習,可以使襠部「松」開,即會陰穴「松」開,襠部的「松」是胯關節「松」開的標誌,胯關節「松」其實就是襠部放鬆,刻意「松」胯關節本身就是一大認識誤區。

膝關節「松」比胸部「松」又高了一個難度,因為膝關節承受體重,膝關節的「松」讓外行和初學者難以接受和理解,只有練到較高的「松」層次後,才能明白和體會膝關節的「松」。膝關節的「松」不能靠肌肉和精神狀態進行「松」,腿部的纏絲勁是「松」膝關節的關鍵,腿部纏絲勁尤其膝關節的局部纏絲勁可以在膝關節形成上下對拔的兩股螺旋運動力量,膝關節正處於上下對拔的中間部位,這樣情況下,膝關節不僅不再承受體重重力,還能夠更加靈活有力。有些人經過長時間練習太極拳後,反而得了關節炎或者類風濕的疾病,主要是不明白「松」膝關節的緣故。

腳部之「松」是最高層次的局部「松」,難度最大,因為雙腳除了承受體重外,還與大地時刻接觸,負責轉換步法、步型,也是纏絲內勁反彈發出的根點,拳術上說:「腳跟,人之命根也」。其實,腳部的「松」和膝關節的「松」比較類似,也是通過纏絲勁來完成,有了腳部的局部纏絲勁,使雙腳與大地成為一個整體,師祖陳金鰲曾說,自己到了六十歲才體會到了其祖父陳鑫說的這句話。腳與大地成為整體後,不但可以將體重重力直接導入大地,腳部不再承重,還可以使步法、腿法和周身靈活多變。

隨著功夫的提高,整個腰部像空氣一樣沒有重量,「松」的很透,走路非常輕鬆。最後,整個身體也像沒有重量一樣,也就達到了「蠅蟲不能落,一羽不能加」的最高「松」境界,太極輕功也隨之形成,輕起輕落,如狸貓夜行,無聲無息。

三、「松」的練習方法

有時,練習太極拳也叫耍拳,孩子在玩耍時總是在心情放鬆、身體放鬆的情況下進行的,即同時具備了內在放鬆和外在放鬆。所以,練習太極拳要時刻想著孩子玩耍時的狀態,孩子在玩耍時,總是不急不躁,慢慢進行,練習太極拳也應從慢入手,一旦進入這種狀態就很容易找著「松」的入門鑰匙。

從全身來看,」練習「松的先後順序應是先局部之「松」,後練習全身之「松」,局部之「松」是指關節之「松」,全身之「松」是指全身各個關節、骨骼、肌肉、器官以及精神狀態的「松」,內氣和內勁能夠在身體內完整一氣,因此,局部之「松」完全做到後,自然就可以做到全身之「松」。

所以,關節之「松」是太極拳之「松」的關鍵,從大關節入手練習,大關節放鬆到一定程度後,小關節也自然能隨之「松」開,按照難易程度和練習順序將大關節之「松」的具體練習方法介紹如下。

第一,頂頭懸,也叫頭部「松」。頭頂似有繩懸,頭部有微微的懸空感,找到讓頭坐到脖子架上,舍掉脖子肌肉的感覺。在脖子僵硬時,「松」頸部肌肉,擺正頭顱,把頭放在頸椎架子上。有這個位置,可讓頭顱不偏不倚,彷彿懸空,輕盈靈活。練拳時,最容易緊張的還有臉部,而臉部的緊張還反映身體的僵硬,臉部真正做到「松」了,精神就能真正的「松」。關鍵做法是頭顱要放正,眼睛平視,下巴處分開兩股力量沿著兩臉頰骨下側緊貼兩耳後根上行至兩耳正上方,再由雙耳正上方上行至百會穴,練習時找到這兩股力量並在百會穴彙集。如此,就能很容易做到頂頭懸,此時,不但能反觀內聽,且能耳聽後方。

第二,松肩,也叫沉肩。要松肩,先體會胳膊的「松」感覺,兩腿站直後彎腰,兩臂自然下垂,感受此時的肩部、肘部、腕部的感覺,記住這種感覺,在練拳中始終保持這種感覺。檢查肩關節,想像著這兩條胳膊不屬於自己,而像兩件身外物掛在肩上,手指就會慢慢有腫脹的感覺,如果微微把手指張開,感覺更強,如此長時間練習,就可以將胳膊「松」透。在練習中,注意肩膀不能上提,注重上肢梢節的「松」,手指千萬不要用力,尋找或者保持「松」透的感覺,即漲、熱、麻的感覺,彷彿有細繩拴在手腕處,來牽動兩臂上移,長期如此練習,胳膊松透指日可待。經過上述方法練習,肩關節好「松」開,肩胛骨不容易「松」,但只要肩關節由著肘尖的動作方向外展,不久肩胛骨也會「松」開。肩胛骨「松」開後,兩手臂才能內勁貫通,含胸後形成拔背,含胸拔背、勁由脊發就是這個道理。但如果肩胛骨沒「松」開、內勁沒貫通,而是僅僅用意念執著妄想,往往會引起後背、脖子僵硬,身體不能中正,練到肩胛骨「松」開後,自然一點即通、一說就明,這是初學者必須注意的一點。

第三,松胯,即「松」開胯關節。在關節之「松」中十分難練,大多數人終其一生都難以成功。松胯的關鍵是開襠,襠開則雙胯開,如此則下肢運轉靈活,進退不僵滯,腰轉自如。有些人的太極拳動作來回晃蕩,根本原因是襠沒有鬆開、胯沒松好。太極拳練習有三難,即堅持難、「松」難和開襠難,開襠的秘訣是塌腰、泛臀,塌腰、泛臀後,丹田下行的真氣就在會陰穴邊界纏繞分為陰勁和陽勁,兩股陰勁和陽勁纏繞後,會陰穴張開,襠部容易打開,繼而雙胯「松」開。僅僅明白這個道理還不能開襠,還必須在「明師」的指點下刻苦練習,正所謂:「千言萬語難以形容,親身一點易如反掌」。

恩師曾向師祖陳金鰲直接發問:「這拳咋練?」,師祖簡潔地回答:「四塊放鬆」。四個字道出了「松」的關鍵部位,四塊即兩肩、兩胯四個大關節,學會了「松」四大塊就等於學會了太極拳。

第四,「松」胸部,本質是「松」兩儀。師祖陳金鰲重點強調說:「要特別注意胸部的松,只有胸部能松,才有胸中運化.胸部太僵,就會氣貫滿胸,如此就不能調整上下關係,胸部不能運化,就要挨打」。這裡的兩儀是指兩肋,胸部的「松」是指拔腰束肋後的「松」,拔腰束肋使人體胸腔成為一個渾元內勁的整體,這樣兩肋容易圍繞著膻中穴行走太極陰陽勁,然而,這種拔腰束肋後的「松」不到一定的功夫程度難體會得到。

在太極拳練習過程中,胸部和四大塊能「松」,周身全部就能「松」下來、沉下來,從根節到梢節,「松」到手指肚和腳趾頭,做到了百分之百地「松」。在「松」的情況下,以掤勁為綱領和統帥,發出的內勁瀟洒淋漓,不發則已,發則迅雷不及掩耳。這句話道破了「松」與發勁的關係和天機。

在練習過程中,談論和研究最多的是「松」,「松」也是評價太極拳演練水平的重要方面,「松」水平越高,相應的精氣神也會更加到位。很多愛好者在太極拳練習中不停地談「松」、做「松」,但不幸的是,練了一輩子,還是不能體會甚至不能理解什麼是「松」。「松」是太極拳最基本的基礎,也是衡量太極功夫的重要指標,也是最大的難點。

太極拳之「松」的方法很簡單,正確領悟後,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練習。陳氏小架太極拳代表人物陳清平有七大名徒,其中,牛發虎是賣豆腐出身,窮苦人家沒專門時間練拳,只能將太極拳理和動作融入日常生活中,砍柴、燒火、舀水、推磨、稱豆腐、切豆腐、挑擔走路和端碗吃飯等細微生活動作中都能見到太極的影子,在不經意中不停的練習著太極拳,後來練到了宗師境界。

當今的初學者為什麼不可以學習牛發虎的精神呢?有了這種精神和習慣,太極拳的全身「松」非常容易實現,希望廣大愛好者認真堅持正確的練習方法、練習精神和練習習慣。


推薦閱讀:

練習太極拳你要懂得松腰垂臀、含胸拔背和虛靈頂勁,太極拳要領技巧,愛教練私教網
陳式太極拳摔法四十六招動作圖解(一)
[轉載]楊式太極拳秘修樁法答疑
楊式太極拳的腰、胯、肩
陳式太極拳內功修鍊的三個關鍵

TAG:太極拳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