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示] 如何理解大乘經論中說眾生是佛、輪迴是涅槃?

《入行論廣解 ? 智慧品》

無著菩薩注釋 索達吉堪布譯講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士!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下面繼續講破除爭論。前面講了三個方面,今天講破除奉行無義之爭論,這個分兩方面:對方的觀點與遮破。

 

子四、破除奉行無義之諍:

勝義若涅槃,世俗悉輪迴,

則佛亦輪迴,菩提行何用?

 

有實宗 (麥彭仁波切在《澄清寶珠論》中說,他們認為滅盡輪迴後獲得涅槃,不承認輪迴即涅槃。)說:你們中觀宗認為眾生在勝義中自性清凈,名言中現而無自性,這樣一來,豈不是成了輪涅同體?(這裡的涅槃是指成佛,不是聖者示現圓寂。)如果勝義與名言同體,眾生在勝義中是清凈的佛陀,名言中仍有生死流轉,那麼佛陀也要流轉輪迴了。

 

大乘經論中常有這樣的教言,如《中論·觀涅槃品》云:「涅槃與世間,無有少分別;世間與涅槃,亦無少分別。」也就是說,不清凈的輪迴和清凈的涅槃,在本體上,一點差別也沒有。漢傳佛教的《六祖壇經》說:「凡夫即佛,煩惱即菩提。」還有一些大乘經典中亦云:「眾生即是佛。」

 

但是有實宗認為,如果眾生即佛陀,那就不需要在三大阿僧祇劫中千辛萬苦地修行了;如果佛陀即眾生,佛陀豈不是也要在輪迴中受苦?先發大乘菩提心,後行六度萬行,最終獲得圓滿正等覺的果位,這一切的功夫都成白費了。現在有人也經常說:「眾生是佛的話,為什麼看不到佛的妙相、功德?為什麼還要修行?倘若成佛之後還要修行,就有無窮的過失了(成佛之後要修行,修行之後再成佛,成佛之後又要修行……這樣就永遠沒有盡頭了)。」

 

下面作者進行回答:

 

諸緣若未絕,縱幻亦不滅,

諸緣若斷絕,俗中亦不生。

 

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涅槃分為「自性涅槃」和「離垢涅槃」兩種:從自性涅槃的角度講,眾生即佛陀,不觀待任何修行和對治;但從離垢涅槃的角度講,眾生必須經過漫長的時日,盡心修持六度萬行,才可以現前本有的菩提。世親論師在唯識宗的論典中,將之稱為「自性真如」和「離垢真如」。你們正在學的《寶性論》,第二品菩提分中也講了「自性光明」和「離垢清凈」,並以水、如意寶、虛空三種比喻闡述了自性光明的特點。包括《經莊嚴論》、無垢光尊者的《大圓滿心性休息大車疏》等顯密經論中,對此也講得比較清楚。

 

漢傳佛教其實也有這種分類。蓮池大師在《彌陀疏鈔》中說:「前是自性清凈,今是離垢清凈。」意即眾生原本自性清凈,本體上沒有任何垢染,但由於暫時的客塵煩惱,現今流轉輪迴,不得自在。《壇經》裡面也說:「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在現相上(或者說前念),眾生被無明煩惱所遮,不是佛陀,但在實相上(或者說後念),每個眾生本具如來一切功德,可以叫做自性清凈的佛。

 

這個道理不太容易理解。佛陀在《勝鬘經》中云:「有二法難可了知,謂自性清凈心難可了知,彼心為煩惱所染亦難了知。」因此大家在學習中觀的過程中,一定要弄明白眾生什麼時候被迷惑,什麼時候與佛無別,這個界限要分清楚。《入香光室》云:「生佛一體,十界同居。」這是就實相而言的,但是在現相上,眾生被煩惱所障,不能稱之為佛。《善說海》中還有善天論師、慧源論師、普明論師的不同觀點(善天論師說:如果眾緣沒有斷絕,那麼即使是幻象也不會消失,同樣,眾生流轉的因緣沒有斷絕,那就是輪迴,由於佛陀流轉的諸緣已經滅絕,因此輪迴的自性在世俗中也不會產生。「亦」字是說何況是勝義。

 

或者解釋說:佛陀示現出世是以願力而顯現的,並不是因為流轉輪迴之緣沒有中斷,所以不會有你們所說的這種過失。

 

慧源尊者解釋說:如果外緣未斷,那麼不僅是輪迴就是幻象也不會消失,如果流轉之緣已斷,那麼在世俗中也不可能存在輪迴,由於通過修習真如而次第滅盡了無明等十二緣起,因而佛陀不會流轉輪迴。

 

普明尊者講解說:佛陀的幻象觀待眾生的福德因緣,如果眾生有福德因緣,佛陀才會出現;假設不具備眾生的福德因緣,那麼世俗中佛陀也不會現世。)希望大家好好看一下。

——敬錄自《入行論廣解》

文殊師利勇猛智

普賢慧行亦復然

我今迴向諸善根

隨彼一切常修學

三世諸佛所稱嘆

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迴向諸善根

為得普賢殊勝行

推薦閱讀:

佛教修證方法論述 之二 證何
轉依即涅槃
有餘涅槃(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493集講義)
南本大般涅槃經(第01卷~第09卷)
大般涅槃經卷第十一

TAG:輪迴 | 理解 | 涅槃 | 大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