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詩歌要在傳統與創新中自我發展

 

  我在復旦讀書的時候,黃潤蘇教授詩詞寫作的課程,深受學生的歡迎。不過我那時候的學習興趣在現代文學,並沒有選修她的課。我與老師的交往起先是因為她的兒子劉征泰,上世紀七十年代寫過一部電影劇本《陳玉成》,曾經名重一時,恢復高考後,劉征泰考上了復旦歷史系,後來又出國深造,在澳大利亞定居了。老師每次見到我大約就想起了遠隔重洋的愛子,常常會與我說起征泰在澳大利亞的情況。那時黃老師五十多歲的樣子,風韻秀徹,神采飄逸,是我們中文系最美的教師。每當喜慶的會上,老師用一口四川話抑揚頓挫地朗誦自己的詩作,讓人迷醉。聽了老師的吟誦我才感悟到,詩詞竟有那麼大的魔力!但這究竟是老師的詩念起來好聽,還是她的四川口音好聽,我也沒有弄明白。不過由此被喚起了對詩詞藝術的喜愛。老師曾經送我一本詩集《澹園詩詞》,一直是我反覆誦讀的書。

  

於黃老師的引薦,我在一次飯局中有幸結識了新聲詩社的前輩們,其中也有我在復旦的同事老師。新聲詩社成立於1999年,起先是由幾位前輩組成一個專門從事詩歌理論研究和創作實踐的小組,叫做新聲小組,後來漸漸地壯大起來,結為一個詩社。新聲詩社十五年來編輯出版了近60期《新聲詩刊》(季刊)、三套叢書(包括34冊詩集和詩歌理論書籍)、創作了萬餘首各類體式的詩詞作品,可以說碩果累累。今年春上,費碟先生送來一本《新聲詩選》的稿本,說是從十五年來大量詩作中精選出來的,現編成一書,即將正式出版。在這半年時間裡,我多次翻閱詩稿本,漸漸地也被這些詩作的新穎形式和藝術追求所打動,因為它是凝聚了新聲詩社眾多成員多年來的心血,字字句句都透出一種共同探索、實踐的精神力量。

  

新聲詩社不是一般的詩歌創作團體,它從成立之初,就有準備地研究詩歌理論和形式如何創新,並自覺地付諸於創作實踐。他們常常喜歡把自己的詩歌創作稱作為新聲體,在形式藝術上有自己的獨特的追求。新聲體的詩,依我的理解,這是一種中國傳統詩歌美學與現代詩形式的結合的嘗試。譬如其中有一種形式是藉助七言或五言詩,但不是絕句或律詩,而是四二句型,分兩闋,類似小令,或者是十句型,分四四二句,三闋;彷彿是一首半、或者兩首半絕句,那個「半」首其實就是詩的最後兩句,起到點題的作用。如一首《清明返里有感》:

  

半是癲狂半是痴,離鄉背井夢誰知?寶山空手終無悔,陋室新顏可有期?

  

紅燭紙錢寒食日,青鞋布襪斷腸時。當年內疚少陪話,今日悲沉實已遲。

  

依稀慈母手中線,難為蘆衣愧淚詩。

  

最後兩句的作用,在於卒章顯志。這樣的詩體如能純熟運用,顯然比傳統絕句多了表達的空間。

  

新聲詩體不嚴格按照格律詩的平仄要求,在韻腳上堅持以現代漢語為主。但在詩歌意境的營造上,也追求古詩古意。還有許多詩歌形式不一定採用四二句型或四四二句型,但是在詩句的提煉上也基本是以詩詞的句型作襯底,略加變化調整,故意不走傳統老路,力求新聲。

  

如方尼的詩:

  

風吹松竹唱,瀑瀉珠簾垂;煙雨流雲生潑墨,林泉幽谷自成詩。要離不忍離!(《廬山吟》下半闋)創傷累累,哀思戚戚,難禁淚千滴。數十載,棄粉黛,任自憔悴。

  

日麗天碧,濃情切切,梳洗整裝急。休言老,莫愁寂,唯願互唱隨。

  (《寄征農》)

  

我這裡不涉及到詩意的評價,只是分析詩歌的形式。前一首詩的句型為五五七七五,本來可以成為一首完整的五言詩或者七言詩,可是詩人偏要混雜五七言,構成兩組對仗的詩句,最後凸現一句點題。而後一首上下闋本來完全可以工整對應,可是詩人在後半闋的最後一句偏是要多出一個字,以五字「唯願互唱隨」來對應四字「任自憔悴」,顯然是有深意的,為的是表達詩人對新生活的信心,從形式上似乎給人「向前邁進了一步」的感覺。這兩首詩都有些卒章顯志的意思,但這種效果,如果遵循一般的舊體詩詞的形式,可能未必能表達如此強烈。新聲詩社的許多作者都是耄耋老人,在舊體詩詞方面有很深的造詣,但他們故意不落窠臼,不遷就舊形式,希望在傳統格律音韻的基礎上翻出新意,更準確地表達現代人的思想感情。這種探索精神真是難能可貴,值得學習。

  

因此,新聲體詩,大致的概念,是從傳統的絕句律詩或者詞令形式中脫化出來,加以變革和突破,追求更加自由、更加準確、與時俱進的新詩形式。它基本保持了傳統詩歌的審美特點,如避免孤平、要求押韻、營造意象、開展比興等等,用費碟先生的話說,就是力求白話詩不散漫,自由詩不任性,在繼承傳統詩歌表現手法中注入現代元素。

  

中國現代詩歌是從五四新文學運動中誕生的。當初詩人們提倡新詩,是從反對舊體詩詞的形式開始發難,因此在近百年發展歷程中,現代詩歌一直處在傳統與創新相對立的兩難中探索,舉步維艱,即使在當下,舊體詩詞創作又有復興之勢,但現代詩歌仍然沒有能夠解決如何融洽和調整傳統與創新的問題。舊體詩詞創作能否在保持傳統格律音韻的基礎上,準確表達現代人的思想感情?而現代漢語能否在書寫現代生活的同時,傳承古代詩詞的意境與美學?舊體詩詞與現代創作終究是兩股道上跑的車,各管各地發展;還是有可能漸漸融合互為吸收,形成當下中華詩歌的一種主流形態?這些問題都沒有能夠很好地解決。在當下這樣的背景下看這本新聲詩社的詩選出版,自然是有著積極的意義。

  

我當然不能說,新聲詩體已經日臻完美,詩歌的形式要被人普遍接受還需要在實踐中傳播發展,要走出去,走出新聲詩社的範圍,讓社會詩界能夠廣泛運用相競唱和,大約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希望新聲詩社的詩人們沿著前輩的探索足跡,繼續不懈地努力,力求完善,達到更新的境界,更高的高度。

  

我期待著,懷著敬意。

 


推薦閱讀:

關於文論與批評專業:啟程去探尋「我是誰」這個問題的答案
如何克服自卑?成為一個自信的人?
守住口,才會守住自我的萬千氣象。 作者:馬德
你覺得社會把你拋棄了,其實真的只是你自己多想了而已
對每個見到的人都微笑,從不多言碎語

TAG:創新 | 詩歌 | 傳統 | 發展 | 自我 | 現代詩 | 現代 | 自我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