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悲如觀音》第13課丨幫助眾生,就是在完善自己

 

今日共讀內容

《大悲如觀音》 第13課

丨注意事項丨

請在文章末尾點擊「閱讀原文」打卡,並留言分享今日學習感悟

您也可將留言分享到共讀群中,與師兄們交流

還未加入共讀群的師兄,可掃描文章底部二維碼加入共讀群

▲ 看視頻,學習更有效

《大悲如觀音》第13課 來自那一座廟 19:45

▲沒WIFI?聽音頻,省流量~

《大悲如觀音》第13課

昌樂法師·講述

 - 幫助眾生,就是在完善自己 - 

我把經文讀一下: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巴拉納西仙人住處鹿野苑中。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四聖諦。何等為四。謂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若比丘於苦聖諦已知.已解。於苦集聖諦已知.已斷。於苦滅聖諦已知.已證。於苦滅道跡聖諦已知.已修。如是比丘名阿羅漢。諸漏已盡。所作已作。離諸重擔。逮得己利。盡諸有結。正智善解脫。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這樣的經典當中,甚至沒有一點點情感,你看不出說法的人熱情澎湃。如果沒有一定的對法的認知能力的話,你看不出這個教義對我們有任何的幫助。這也是早期經典極其不受中國佛教徒重視的一個重要原因。

這段經文當中主要說的,我們看到所謂的已斷、已知、已修比丘,名阿羅漢。在早期的經典當中,佛陀被稱為大阿羅漢。阿羅漢和大阿羅漢不是大小的區別,而是佛陀是第一個覺悟的人,他是我們的老祖宗,所以尊敬他叫大阿羅漢。

只要你對苦已知、已修、已斷、已證,那你就是阿羅漢。在這一點上,無論是平等、覺悟的能力,還是覺悟的前提——於苦知無常,都是學法立知見的前提,這是大乘佛法當中的。所以菩薩為什麼嘔心瀝血於六道當中救度苦難眾生,是因為每個眾生都是平等的、都是需要幫助的,天下所有的苦味都是一樣的,所有的歡樂也是一樣的。菩薩生起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情懷去救度眾生。這是佛法的精髓。

還有一點,就是菩薩為什麼會做千百億如是變化?所謂釋迦牟尼佛千百憶化身,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身,為什麼會這樣?除了我們看到的菩薩的慈悲,願意幫助別人之外,還有,從菩薩的角度、從修行者的角度來講,這是人性使然。

所以,我們提出來問題是,觀世音菩薩在幫助眾生的過程當中,她到底是在幫助眾生,還是在幫助自己?實際上她是在幫助眾生,完善自己。菩薩不是圓滿的嗎,為什麼還要完善?我們昨天說了,充電站。一行禪師說,即便是釋迦牟尼佛,他夜裡面至少要打坐兩小時。我也不知道他這個數字是怎麼得出來的。說釋迦牟尼佛每天要打坐,這是生活,這不是我們認為的從無到有的要斷煩惱的修行,是發揮生命當中自我凈化的一部分。

所以我們這裡說的是,菩薩為什麼要做如是變化?這是人性的訴求,人性的訴求除了有慈悲以外,還有哪些?大乘佛法的另外一個特性,它所有的語境都建立在生命同一性的基礎之上。我們每個人都是南極冰川被撞擊後碎落在大海裡面的冰塊,對每個冰塊來講,它們都有深深的恐懼和焦慮。焦慮什麼?天氣越來越暖,我就快消失了,怎麼辦?它唯一的樂趣就是,跟身邊的冰塊去比,自己比別人更大,比別人更剔透,比別人更有稜角。但是每個人心裡都懷著深深的恐懼——我快消失了,如果有一天我消失了怎麼辦?這是眾生所思所想。

佛陀告訴我們,大乘佛法告訴我們,別怕別怕,冰塊不是消失了,而是轉化。冰塊受到溫暖的氣候轉化成海水,而水並沒有增沒有減。還有一個奇蹟的事情發生就是,所有的冰塊都是水,不要擔心我們自我感消失之後怎麼辦。對於很多修習無我法門、一聽到無我的人,心中會升起恐懼——如果沒有了我,這個世界還有啥意義?沒有了我,這個世界才真的有意義。因為沒有了深度的焦慮恐懼,他獲得了生命最本質的同一性。當你能理解到你與這個世界上所有的生命都是同一體,都是同一性的,都是兼容的,你整個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就會發生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

7月15日有一個法會叫救倒懸,說菩薩看到我們眾生猶如蝙蝠一樣,倒吊在那裡,難不難受啊,正過來就好了,要扶正他,救倒懸。那問題是,我們不能理解這一點的時候,所有為自己快樂努力的方式都是錯誤的。所以大乘佛法的一個特性叫生命的同一性,也是建立在人性基礎之上的。

觀世音菩薩所謂無緣大慈和同體大悲,這裡的無緣不是因為有發願,我就要幫助你,我是欠你的,而是因為是同體所有。無緣,不需要緣,我幫助你不需要理由,如同左手溫暖右手,不需要理由,不需要幫助,它們互相協作,不會因為誰做得更多而覺得難受。

一行禪師在他的書《正念的奇蹟》當中說:「這個世界上最值得珍惜的就是同修之間手足般的情誼。」

有一個故事,深深的影響我,並且埋藏在我心底裡面,我認為很棒的一個故事,說:有個修行人走在一個溝渠邊上,他看到一隻蠍子掉在泥潭裡,他想:阿彌陀佛,我要把這隻蠍子救上來。他去抓那隻蠍子的時候,蠍子咬了他,他手抖了一下,蠍子又掉下去,好疼啊。然後蠍子又掉下去,而且手上搵了一口水,可能更痛,又去拽它,又咬了一下,還疼。

當他再次想去救那個蠍子的時候,身邊有人說:「你這人有點暈了吧,救它一次就算了,它咬你,你還救它幹嘛?腦子不清楚了,濫慈悲。」修行人說:「蠍子咬我,並不是它想咬我,是因為它害怕自己,這是它的本性。而我救它,是我的慈悲心。我不能因為它害怕咬了我,我就不去救它,這是我的人性,這是我的慈悲。」

從這個故事當中,我們要充分地理解到,當一個人能理解到眾生之所以成為眾生,他有眾多的煩惱和生死,而我們修行就是要幫他們脫離苦海。我們在幫助他們的過程當中,被波及、被殃及、受到他們苦惱和煩惱的負面影響的時候,我們是退失信心,還是要更加精進,做千百億如是變化?當然是要做得更好。為什麼?因為無緣,不需要理由,因為是同體的,同體是無緣的理由。

還有一點,人生最大的幸福。人生的幸福起源於自我滿足,但是真正的幸福,所謂的大愛、大慈大悲、大喜大舍是什麼?我們念《普賢行願品》的時候,這個大是不以自我為中心,不以自我沉溺為中心,而是去幫助他人,走出自己的世界,幫助他人,這才是我們要去品嘗到的人生的另外一種滋味。當你能從幫助別人當中獲得喜悅的時候,你自己的那種小貪愛、小我自然能放下,因為這實在是星星不足以與日月同輝。自己那一點點愛、那一點點歡樂,不足以與能夠幫助別人獲得的喜悅、彼此成就的這種喜悅來得更加讓人愉悅身心。

早晨有個大胖子,我一看到他,我就想到方丈兩個字。胖子法名叫什麼?寞寞?胖子要走的時候,剛好他跟老和尚去告假,我看到他真是寞寞,眼淚汪汪的那種很溫情的樣子:師父,我要走了,下次來看你……然後他走的時候,真是很深情的樣子。

短短兩三天,一個彪形大漢,看到他就覺得很威武,而他內心當中充滿著一種信仰力量、一種喜悅和說不清楚的一種圓滿,戀戀不捨地離開。他的喜悅是什麼?我們解析一下,或許是他從來沒有感受到一個大家庭當中彼此對他的關愛,以及他對別人的關愛,彼此之間這種無條件的幫助和交流在同一個場景之下發生的時候,原來自己生活在那個自我沉迷的世界當中是多麼的幼稚與可笑。

大家如果在這個活動當中能體驗到這一點,把這個轉化帶到自己的生活當中去,你的人生會迸發出無限的光彩。所以一定要走出自我沉迷的且腐朽的世界,走入大千世界,要走到眾生的內心當中去,這是菩薩在做的,也是我們要學習菩薩、學觀音做如是神通變化的一個最主要原因。因為這才是世界上最大的享受,如果一定要用「享受」這個詞來描述的話。

最後,為了度眾生,什麼都能做。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身說的就是這個。我們今天講菩薩她為何有能如此變化?是因為通達空性,她為什麼要做如是變化,嘔心瀝血、遊戲生死?是因為生命具有同一性,生命本身活著的理由就是應該去覺悟,並且去幫助眾生覺悟。這也是我們這一輩子與佛有緣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或者說,有一天我們發現這才是自己活著唯一的理由的時候,生命當中可以沒有別的所有,只能要有一件事情的話,那就是令一切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

只有在這個時候,這一念生起的時候,你才真正成為一個有信仰的人。我們現在很多自認為有信仰的人,其實最多只是對佛法有興趣、有信念、愛好這種生活方式的人,但並不是一個真正有信仰的人。在信仰這個問題上,就是自己生命當中找到了不可缺的、那個唯一的東西,值得自己一生託付、一生追求。找到這個以後,然後從妙證到妙用,我們今天講妙證,明天講妙用。

這是經文,我們再念一下。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國土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為說法;

無盡意,是觀世音菩薩成就如是功德,以種種形游諸國土,度脫眾生。

是故汝等,應當一心供養觀世音菩薩。是觀世音菩薩摩訶薩,於怖畏急難之中,能施無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號之為施無畏者。」

菩薩為了眾生,什麼都能做,明天我們會講,為了眾生,什麼都能做。那我真的什麼都能做嗎?有的人自以為為了眾生,什麼事情都做,結果,一念之差,沒為眾生。這也很可怕,這是我們明天要講的。

 

 
推薦閱讀:

女人不但要懂得打扮自己,也要懂得整理自己的衣櫥~~
一曲流連:人的一生至少該有一次,為了某個人而忘了自己
他說自己的文物值11萬,專家鑒定後只值3000,毛澤東說:給他12萬
只為眾生想不為自己想

TAG:自己 | 觀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