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相愛是一個過程:從苦苦掙扎到得心應手

.....................................................................................................................................................................................................

(文/Mel Schwartz,譯/Echo_水杉)

作為一個婚姻顧問,不管從個人經歷還是職業角度來看,我都認為,由於太過被動或者是為了避免衝突的情況太普遍,「從始至終都順風順水的戀情」變得鳳毛麟角。令人遺憾的是,衝突和矛盾已變成一段關係中的家常便飯。久而久之,一些開始時親密無間的戀情卻只得一個慘淡收場。維繫一段關係似乎對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個挑戰,我們也得略作思考尋找原因。

戀情中每每出現問題惹得人越來越感到失望和沮喪時,我們總傾向於責怪對方或者是自怨自艾。儘管每場「對與錯」的戰爭都確實事出有因,(但在找到緣由之前),它總會因為我們毫無章法和技巧可言的處理方式而變得愈演愈烈。把矛盾個人化是不恰當的。如果完全不曾準備和了解,我們又怎麼可能從容應對?

戀愛門外漢:把愛當做了全部


潛在的問題在於:絕大多數情況下,無論是夫妻還是(正處於精神戀愛或者是在處理家庭關係的)個體,他們都不曾學會那些保持親密關係的竅門。這世上沒有什麼是無師自通的。為了能更好地活著,我們努力學習關於歷史、數學、語言以及科學知識;我們對這些都略懂皮毛。

然而這些課程卻忽略了一個最本質最基礎的技巧:關係、情商以及如何與人有效溝通。我認為這就是我們總是容易受挫、怪罪他人以及自怨自艾的原因。

對這一領域一無所知的我們怎可能指望自己經營好各種關係呢?就這方面來說,首先要做的就是不再四處指責。從未學過怎樣處理關係並不是我們的錯。怪罪他人或自己只會陷入負能量泥沼,心懷愧疚更加沒有幫助。這種觀點讓我的許多顧客從責怪的桎梏中得以解脫,但它並不意味著我們已經徹底擺脫了困境——這只是代表著我們可以整頓精神試著學習下這方面的知識。

愛不是你想要的全部。

與列儂以及麥卡特尼創作的歌詞相左,事實上,愛並不是你的全部。儘管它可以作為一個好的開端,我們仍需要努力揣摩戀情的微妙之處;否則愛的能量將從我們手中溜走。就我所了解的伴侶中,一方全無過錯另一方永遠是罪魁禍首的情況完全不存在。而且,由於伴侶二人利害均休戚相關,一種奇特的協同效應在他們之間尤為明顯。換句話說,一方的改變毫無疑問會為另一方也帶來新的挑戰——和機遇。這就像是一場雙人舞,對於他們來說,不管是作為獨立個體還是一對情侶,此番轉變中都暗藏著同樣多的挑戰和機遇。

另一個披頭士成員喬治·哈里森寫過這樣一首歌:

不可惜嗎?

不遺憾嗎?

我們這樣的傷透了對方的心

我們這樣的讓彼此疼痛不已

沒錯,如此憾事,實不應該放任其發生。就算不深諳此道,你也能學著去感受一段關係給人帶來的滿足感。有很多方法能讓你得到這種感受,但速戰速決並非其中之一。事實上,我們的目的並不是去「修補」一段關係。此處的「修補」並不能取字面意思,它揭示的是更深層次的問題。對待一段關係並不能像處理一件出了故障的機器或電子設備。有時,有人會問我他們的關係還能不能挽救得過來——這種問題清晰地反映出人們對於戀愛關係的不恰當預期。一段關係中,我們所追求的並不是修復或者拯救,而是歡愉和滿足。修理、修復、維修,這些都是與器械搭配使用的,就此話題來說,人們便很喜歡拿自己的關係與機器的品質作比。毫無疑問,當我們用打量機械的目光去打量戀人間的互動時,必然會得到一個相當糟糕的結果。

有很多剛訂婚的情侶相攜來找我做婚前輔導。他們多半正完全沉溺在幸福中,但也清醒地意識到將來在他們的婚姻生活中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他們很明智,知道為婚姻和交流建立一個基準對他們來說大有裨益。婚姻生活應該基於渴望了解對方,而不是錯誤、責備以及缺陷。我們應該選擇一個正確的方式來經營與伴侶的關係。領悟關係中的藝術是美滿生活的最佳保證。要做到這點,我們則必須理解和領會何謂承諾。承諾既要求你對二人關係(當然,這其中包括與自己的關係)做出貢獻,也要求你堅持學習探索。這二者密不可分。

承諾意味著什麼?


承諾一詞意味著什麼?承諾往往伴隨著一種強烈的奉獻意識以及明確的目標和意圖。絕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通過使用這個詞來表明自身對這段關係的認真程度,比如「我已心有所屬」或者「我對這段情堅定不移。」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說出的這些到底意味著什麼?

對一段關係所許下的承諾通常是對於自身行為表現的一種聲明或者是提議。比如「我向你承諾」我絕不會三心二意,或者是我會恪守一夫一妻制。此種誓言在各種公會中很是流行,在婚禮現場更是如此。即使不再相愛,婚姻也是用具有法律效力的誓約來確保雙方對彼此的忠誠。然而有數據顯示即使用一紙婚約將雙方關係形式化,仍不能確保夫妻雙方對彼此的忠誠。事實上,(夫妻)彼此不忠和/或離婚與彼此忠誠和婚姻長久的可能性相當。所以,當最重要的承諾都無法遵守時,我們一定得找到原因。

人們總是隨口許下承諾卻忽視實現諾言的具體步驟,這樣一來,問題就產生了。這就像是一個總是拿C的學生立誓要拿全A可她卻並不為之努力學習,又或者是你宣稱要減掉30磅但又完全拿不出具體的減肥計劃。沒有可行的實施方案,諾言就成了白日做夢,空口大話。如果對於履行承諾所需的步驟有一定了解的話,我們至少能夠選擇切實行動起來。

每隔多久我們就能聽到人們對一段關係作出承諾?我們是否承諾過要展現自己真實的一面、要致力於讓彼此更親密、要學會傾聽和信任,以及要盡自己最大努力讓彼此過得幸福?如果我們確實在努力踐行這些承諾,那這段關係必將朝好的方面發展。如果我們為了實現諾言而學習與人交流之道,或者是通過實實在在地去珍惜而不是過分比較兩人興趣相左之處以示自己把感情放在第一位呢?

在一段浪漫關係剛開始的時候,人們會經歷求愛期,戀情便是生活的全部。令人遺憾的是,一旦斬獲芳心,關係穩定——至少我們這樣認為——之後,戀情就變得不再那麼重要。一開始我們都會非常關注內在關係,隨後,隨著外在關係缺失的慢慢顯現,形式與內容將不那麼匹配。

當我詢問一對夫妻他們是否會對彼此傾訴苦楚的時候,得到的回答總是否定的;他們沒時間。以及,跟聽上去同樣不恰當的是,伴侶們通常不會花上足夠的時間呆在一起——因為太過忙碌,他們只能彼此剋制。有些夫妻甚至已經記不起他們上次約會之夜(這點子雖然很土,但卻是甜蜜伴侶關係的必要組成部分)是什麼時候了。雙方沒時間共處,必然會導致愛情褪色,出軌隱患,發生爭執到最後還可能使婚姻破裂。稍好一點,人們要忍受的則可能是一段平庸乏味的關係。

對於婚姻制度的反思和再構


害怕犯錯使我們看不清現實的本質以及忘了自己本身就是參與者。錯多半集中在結果,不在過程。關於承諾我們也有類似的錯誤認識。通常情況下,人們多做出關於結果的承諾,但其實我們所說的結果也不過是一個瞬間。你可以緊盯著這個被稱作結果的單一事件不放,又或者你可以思考這樣的後果是不是從一個不夠專一的約定開始的。忽視過程的許諾其實是一種自我欺騙。真正值得注意的是我們的各種經歷以及我們想要的生活質量。如果我們活在當下,那麼所謂的結果——生活中的那一點一滴——將會是它們該有的樣子。但如果我們忽略過程只重結果,那這二者都會被毀掉。

或許,諷刺的是,戀人關係的形式化——比如說結婚——有可能會導致他們失去真正意義上的聯繫。對絕大多數人來說,結婚領證使他們感到安全,進而覺得不必再花時間精力去維護兩人情感上的聯繫,但其實這種聯繫恰好就是最初維繫戀人關係的必要紐帶。就算沒有離婚,這段夾雜著大量不滿情緒的法定關係也僅僅是勉強存在而已。

如果婚姻僅僅是一份五年制可續簽合同,我們的關係會變成怎樣?先別急著反駁,仔細考慮一下這其中的含義。這樣的安排其實維護了婚姻的神聖性,它所帶來的好處其實也顯而易見。「婚姻合同保護著既存關係」的假設創造了另一種處理二人關係的趨勢。

然而如果有一方沒有續簽此份合約,在沒有與離婚相關的吵鬧與責怪的情況下,雙方也有可能被促動以至於開始進行真正的互動。字面上的承諾對伴侶關係的存續變得舉足輕重,它從一個對未來的空口許諾變為一個名副其實的約定工具。在這樣的體系中,我們便不會如此對對方想當然。有了這樣的變化,戀人關係則更像是一個承載開心和滿足的容器而非我們因不滿而爭辯時的辯護理由。

鑒於對婚姻制度如此徹底的重構會對我們的下一代以及我們的家庭觀造成影響,它的出現必然不會像大變活人一般突然。然而,如果我們以這種方式對待自己的伴侶,真誠的許諾無疑會為人們的關係錦上添花。一段關係中沒人付出,必然會使它變得索然無味,千篇一律,最後落得一個讓人後悔失望的結局。如果能重新考慮一下自己的處理方式,我們說不定會對此充滿激情,開始認真起來。

[心靈咖啡微信號:psycofe]


推薦閱讀:

【暖心】可愛的你:只要相愛,再老也要在一起
越是相愛的兩個人,越是很難在一起!
相守容易,相愛太難
【轉】相愛的20條原則
相思不相近,相愛不相守,情在咫尺,人在天涯!

TAG:相愛 |